CN208845838U - 一种电磁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845838U CN208845838U CN201821363020.5U CN201821363020U CN208845838U CN 208845838 U CN208845838 U CN 208845838U CN 201821363020 U CN201821363020 U CN 201821363020U CN 208845838 U CN208845838 U CN 2088458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solenoid valve
- shell body
- top plate
- side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阀,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电磁铁组件和电磁铁控制组件,所述壳体内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电磁铁组件安装在第一腔体内,所述电磁铁控制组件安装在第二腔体上,第一腔体上具有与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二腔体上具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二开口,以解决现有的电磁阀的电磁控制组件裸露设置,安全性和美观性以及安装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阀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磁阀。
背景技术
电磁阀用途广泛,通常用来开启或关闭各种阀门,以执行自动控制任务。现有电磁阀一般是由壳体、线圈、静铁芯和动铁芯构成,静铁芯固定于壳体内,动铁芯可在壳体内滑动,在通电后,动铁芯被线圈磁化从而吸在静铁芯上,断电后,动铁芯消磁后被回位弹簧归位,从而实现动铁芯的伸缩。由于现有的电磁阀壳体只是用于安装电磁阀组件,而对应的电磁控制组件则裸露设置,这种方式不仅安全性不高,而且也不够美观;或者是安装另外的外壳内,这增加了电磁阀的体积。另外现有电磁阀的壳体一般是由多片金属板拼接而成,现有的金属板之间的拼接一般是采用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固定,因此不仅拼接过程繁琐,而且效果也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电磁阀,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电磁铁,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电磁铁组件和电磁铁控制组件,所述壳体内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电磁铁组件安装在第一腔体内,所述电磁铁控制组件安装在第二腔体上,第一腔体上具有与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二腔体上具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二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底壳体和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固定安装在底壳体上且与底壳体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形成于底壳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底壳体为“L”字形,其具有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上壳体固定安装在底壳体的水平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壳体包括底盖和罩盖,所述罩盖扣合在底盖上,并形成第二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底盖和罩盖之间卡扣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底壳体的水平部上具有相向设置两翼板,所述上壳体和两翼板卡扣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包括“U”字形的侧板以及“L”字形的顶板,所述侧板与两翼板卡扣连接固定,且侧板的开口端背离底壳体的竖直部,所述侧板和顶板榫卯固定成具有朝向水平部开口的长方体。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由金属材料制成,顶板上具有第一折弯件,所述侧板上具有与第一折弯件相匹配的第一凹口,当第一折弯件弯折至第一凹口内时,所述顶板固定至侧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还具有一弯折部,该弯折部与“L”字的顶板组成“U”字形,弯折部的侧壁上具有第二凹口,所述侧板上具有与第二凹口相匹配的第二折弯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阀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阀的壳体具有两个相互隔离腔体,以用于安装电磁铁组件和电磁铁控制组件,使得电磁铁组件和电磁铁控制组件都能够归置在壳体内,便于后续的安装和使用。另外壳体之间通过卡扣固定连接,便于壳体的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电磁阀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壳体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壳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阀,该电磁阀包括了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电磁阀组件和电磁阀控制组件,具体的,参考图1,所示电磁阀组件包括了静铁芯2、动铁芯3、电磁线圈4,回位弹簧6和绝缘的线圈骨架5,其中线圈骨架5具有一沿其长度方向的通孔50,静铁芯2、动铁芯3和回位弹簧6都安装在该通孔50内,并且动铁芯3可以沿通孔的轴线方向运动,而如果壳体是由金属制成且作为轭铁的,静铁芯2也可以是直接由壳体替代。而电磁线圈4则绕制在线圈骨架的外周壁上,这里所述的电磁阀控制组件(图中未示出)是指用于控制电磁阀工作的控制电路以及构成电路的电路板、电子元件以及连接导线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阀与现有的差别在于,壳体1内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腔体10和第二腔体12,其中所述电磁铁组件安装在第一腔体10内,所述电磁铁控制组件安装在第二腔体12上,第一腔体10上具有与第二腔体12连通的第一开口100,第二腔体12上具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二开口120,其中第一开口用于电磁阀控制组件与电磁阀组件实现电连接的连接导线通过,第二开口用于外部电源与电磁阀控制组件实现电连接的连接导线通过。由于电磁铁组件和电磁阀控制组件分别安装在壳体内的第一腔体10和第二腔体12内,因此该电磁阀的连接导线并不会外露,可以提高安全性和美观性,并且也便于后续该电磁阀的使用和安装。
参考图2,上述电磁阀的壳体1包括了底壳体14和上壳体16,所述上壳体 16固定安装在底壳体14上且与底壳体形成第一腔体10,所述第二腔体12形成于底壳体14内。其中,所述底壳体14为“L”字形,其具有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上壳体16固定安装在底壳体14的水平部上,使得整个壳体1呈大致长方体形状。
更具体的,参考图2,所述底壳体14包括底盖140和罩盖142,所述罩盖 142扣合在底盖140上,并形成第二腔体12,其中,优选的,所述底盖140和罩盖142之间卡扣连接固定,如图2中所示,在底盖140的周壁上设置有多个卡接块,罩盖142上具有与卡接块匹配的多个卡扣,以便于底盖140和罩盖142 之间的固定连接。
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壳体14的水平部上具有相向设置两翼板 144,所述上壳体16和翼板144之间卡扣连接固定,以便于上壳体16固定至底壳体14上。更具体的是,所述上壳体16包括“U”字形的侧板160以及“L”字形的顶板162,所述侧板160与翼板144卡扣连接固定,且侧板160的开口端背离底壳体14的竖直部,即侧板160的开口是朝外的,所述侧板160和顶板162 之间榫卯固定成具有朝向水平部开口的箱体,具体是,参考图2,侧板160的底边上具有一燕尾槽,两个相向设置的侧边在位于开口端处具有都具有一燕尾形的卡榫,而顶板162的水平端的端部上具有与燕尾槽相匹配的燕尾形的卡榫,而竖直端的两侧上都具有一燕尾槽,以分别和侧板160上的燕尾槽和卡榫相匹配。
更优的,所述顶板162是由金属材料制成,顶板162上具有第一折弯件1620,所述侧板160上具有与第一折弯件相匹配的第一凹口1600,当第一折弯件1620 弯折至第一凹口1600内时,所述顶板162固定至侧板160上,以便于顶板162 安装和拆卸。
更优的另一方案,所述顶板162还具有一弯折部1622,该弯折部与“L”字的顶板组成“U”字形,弯折部1622的侧壁上具有第二凹口1624,所述侧板160 上具有与第二凹口1624相匹配的第二折弯件1602,当第二折弯件1602弯折至第二凹口1624内时,所述顶板162固定至侧板160上,以便于顶板162安装和拆卸。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阀的装配过程如下,首先将侧板 160卡接固定至底壳体14的水平部上的翼板144上,再将电磁组件安装在侧板 160所围成的空间内,然后将顶板162通过卡榫和燕尾槽之间的配合榫卯固定至侧板160,顶板162和侧板160榫卯固定后,将第一折弯件1620和第二折弯件 1602用工具分别弯折至第一凹口1600和第二凹口1624内,即完成第一腔体10 的安装,翻转壳体,然后将电磁阀控制组件安装在第二腔体12内,最后将底盖 140卡接在罩盖142上即完成第二腔体12的安装,获得如图3所示的壳体结构,图3中只示出了壳体结构,第一腔体10和第二腔体12内的电磁组件和电磁控制组件未示出。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磁阀,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内的电磁铁组件和电磁铁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具有相互隔离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电磁铁组件安装在第一腔体内,所述电磁铁控制组件安装在第二腔体上,第一腔体上具有与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一开口,第二腔体上具有与外部连通的第二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壳体和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固定安装在底壳体上且与底壳体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形成于底壳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体为“L”字形,其具有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上壳体固定安装在底壳体的水平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体包括底盖和罩盖,所述罩盖扣合在底盖上,并形成第二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和罩盖之间卡扣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体的水平部上具有相向设置两翼板,所述上壳体和两翼板卡扣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包括“U”字形的侧板以及“L”字形的顶板,所述侧板与翼板卡扣连接固定,且侧板的开口端背离底壳体的竖直部,所述侧板和顶板榫卯固定成具有朝向水平部开口的箱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由金属材料制成,顶板上具有第一折弯件,所述侧板上具有与第一折弯件相匹配的第一凹口,当第一折弯件弯折至第一凹口内时,所述顶板固定至侧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还具有一弯折部,该弯折部与“L”字的顶板组成“U”字形,弯折部的侧壁上具有第二凹口,所述侧板上具有与第二凹口相匹配的第二折弯件,当第二折弯件弯折至第二凹口内时,所述顶板固定至侧板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363020.5U CN208845838U (zh) | 2018-08-23 | 2018-08-23 | 一种电磁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363020.5U CN208845838U (zh) | 2018-08-23 | 2018-08-23 | 一种电磁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45838U true CN208845838U (zh) | 2019-05-10 |
Family
ID=66357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363020.5U Active CN208845838U (zh) | 2018-08-23 | 2018-08-23 | 一种电磁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84583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42722A (zh) * | 2020-11-26 | 2022-05-27 | 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磁线圈和电磁阀 |
-
2018
- 2018-08-23 CN CN201821363020.5U patent/CN20884583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42722A (zh) * | 2020-11-26 | 2022-05-27 | 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磁线圈和电磁阀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28438B2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KR101175023B1 (ko) | 접점 개폐 구조 및 전자 릴레이 | |
EP2639811A1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CN102903574B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208845838U (zh) | 一种电磁阀 | |
JP3189670U (ja) | 変圧器鉄芯の改良構成 | |
EP1478002B1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CN105097360A (zh) | 一种电磁磁路系统及其电磁继电器 | |
EP1986210A2 (en) | Magnet system for an electrical actuator | |
US4472699A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CN106328446A (zh) | 一种磁保持继电器、磁路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 |
US4182998A (en) | Externally adjustable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CN103370761B (zh) | 电磁继电器 | |
WO2024093210A1 (zh) | 基于永磁铁与电磁铁的复合磁铁组件及其组件设计方法 | |
CN209196236U (zh) | 电磁阀的线圈组件及电磁阀 | |
CN203983083U (zh) | 一种继电器 | |
JP4826299B2 (ja) | 電磁継電器 | |
CN206628424U (zh) | 一种改良式直流接触器 | |
CN106252161B (zh) | 一种只有铁芯的磁路系统及其继电器 | |
CN205845846U (zh) | 小型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 |
CN208737967U (zh) | 一种电磁铁 | |
CN205406404U (zh) | 磁保持继电器磁路结构 | |
CN106340423B (zh) | 一种能够可靠装配的车用电磁继电器 | |
CN205789734U (zh) | 一种新型继电器壳体 | |
CN204885036U (zh) | 电磁磁路系统及其电磁继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