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31238U -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831238U CN208831238U CN201821059762.9U CN201821059762U CN208831238U CN 208831238 U CN208831238 U CN 208831238U CN 201821059762 U CN201821059762 U CN 201821059762U CN 208831238 U CN208831238 U CN 2088312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pressor
- assembly
- pressure
- expansion
- refriger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8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8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5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4
- 239000010726 refrigerant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2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8
- 208000028659 discharg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Ozone Chemical compound [O-][O+]=O CBENFWSGALASA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95 synerg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66 de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2—Pump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2—Compressor arrangements of motor-compressor units
- F25B31/026—Compressor arrangements of motor-compressor units with compressor of rotary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1/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1/3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1C1/02, F01C1/08, F01C1/22, F01C1/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1C1/32—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1C1/02, F01C1/08, F01C1/22, F01C1/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both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1C1/0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1/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1/3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1C1/02, F01C1/08, F01C1/22, F01C1/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1C1/34—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1C1/02, F01C1/08, F01C1/22, F01C1/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1C1/08 or F01C1/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1C1/356—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groups F01C1/02, F01C1/08, F01C1/22, F01C1/24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1C1/08 or F01C1/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outer memb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11/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machines or engine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 F01C11/006—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machines or engine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of dissimilar working princip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13/00—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 F01C13/04—Adaptations of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engines with devices driven thereby for driving pumps or compress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both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2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both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hinged to the outer member and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outer memb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5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outer memb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5—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dissimilar working princip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8—Hermetic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7/00—Sealing arrangements in 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30—Casings or hous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60—Shafts
- F04C2240/603—Shafts with internal channels for fluid distribution, e.g. hollow shaf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涉及制冷技术领域。主要采用的方案为:压缩机包括壳体及设置在壳体中的驱动组件、压缩组件及膨胀组件;其中,压缩组件与驱动组件驱动连接,用于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对制冷剂进行多级压缩处理;膨胀组件与驱动组件连接;膨胀组件用于对经压缩组件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进行膨胀处理。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包括上述的压缩机。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提供一种既能对制冷剂进行多级压缩、又能对多级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进行膨胀并回收膨胀功的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以减少每级压力差、降低制冷剂的泄漏量及压缩机功耗,从而提高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的性能系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冷行业中,普遍使用的制冷剂主要为CFC和HCFC。但是, CFC和HCFC制冷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以及产生温室效应。近年来,业内人士进行代替制冷剂CFC和HCFC的研究工作;其中,二氧化碳具有ODP=0、 GWP=1、不破坏臭氧层、不污染环境、来源丰富、价格便宜及优良的传热性能等优点,因此被作为制冷剂可能的替代物而受到关注。与CFC和HCFC相比,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低(31.1℃)、临界压力高(7.37MPa),当其作为制冷剂时,主要形式为跨临界制冷循环,性能系数比常规制冷剂循环低20%以上;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运行压力和压力差都很高,节流损失更大,为了提高循环制冷性能,其中一个技术路径是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现有技术主要公开以下两种以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压缩机。第一种压缩机为一种滚动转子式中背压二氧化碳压缩机,采用双级原理,具体地,该压缩机有两个气缸,其中一个气缸为一级压缩缸,另外一个气缸为二级压缩缸;低压制冷剂先流入压缩机底部的一级压缩缸,在压缩结构的作用下被压缩至中间压力,直接排放到压缩机壳体中,然后在中间冷却器中冷却后流入压缩机上部的二级气缸,制冷剂在二级气缸中被压缩至高压后排出。第二种压缩机为带膨胀机构的涡流转子压缩机,膨胀机构为涡流形式,压缩机构为滚动转子形式,涡流与转子部分采用同轴设计,使流入膨胀机构的制冷剂膨胀,和电动机共同驱动主轴旋转,由此驱动压缩机构压缩,这样通过制冷循环过程中回收动力并在压缩过程中加以利用,由此提高制冷循环性能。
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人发现上述两种以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压缩机至少分别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1)上述第一种压缩机由于需要对制冷剂进行双极压缩处理,相对于单级压缩机而言,压缩机的功耗较大。
(2)上述第二种压缩机在大压力差的工况下,存在制冷剂泄露偏大、功耗高等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对制冷剂进行多级压缩、又能对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进行膨胀并回收膨胀功的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主要目的在于减少每级压力差、降低制冷剂的泄漏量及压缩机功耗,以提高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的性能系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其中,所述压缩机包括:
壳体;
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压缩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且所述压缩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连接,用于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对制冷剂进行多级压缩处理;
膨胀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且所述膨胀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其中,所述膨胀组件用于对经所述压缩组件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进行膨胀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冷却器;其中,
经所述压缩组件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先通过所述第一冷却器冷却后,再经所述膨胀组件膨胀处理。
优选地,所述压缩组件包括:
一级压缩结构,所述一级压缩结构对由蒸发器排出的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处理;
二级压缩结构,所述二级压缩结构对一级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处理;其中,所述一级制冷剂包括经所述一级压缩结构一级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包括补气通道,用于向压缩机内补入气态制冷剂;
其中,所述一级制冷剂还包括由所述补气通道补入的制冷剂。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第二冷却器;其中,
所述一级制冷剂先通过第二冷却器冷却后再经所述二级压缩结构进行二级压缩处理。
优选地,所述一级压缩结构包括:
一级气缸,所述一级气缸上设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其中,所述第一吸气口用于连通蒸发器的出口;
一级滚子,所述一级滚子安置在所述一级气缸中,且所述一级滚子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配合一级气缸对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处理;
一级腔体,所述一级腔体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以使一级压缩后的制冷剂排放到所述一级腔体中。
优选地,所述二级压缩结构包括:
二级气缸,所述二级气缸上设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其中,所述第二吸气口将一级制冷剂吸入所述二级气缸中;
二级滚子,所述二级滚子安置在所述二级气缸中,且所述二级滚子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配合二级气缸对一级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处理;
二级腔体,所述二级腔体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以使二级压缩后的制冷剂排放到所述二级腔体中。
优选地,所述一级气缸和二级气缸的容积比为0.5-1.35。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排气管路,且所述排气管路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其中,
当压缩机包括第二冷却器时,所述一级腔体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且所述排气管路用于连通第二冷却器的进口,第二冷却器的出口与所述二级气缸上的第二吸气口连通;或
所述一级腔体与所述二级气缸上的第二吸气口连通,所述二级腔体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且所述排气管路用于连通第一冷却器的进口。
优选地,所述膨胀组件包括:
第一膨胀气缸,所述第一膨胀气缸上设置有第三吸气口和第三排气口;
第一滚子,所述第一滚子安置在所述第一膨胀气缸中;
其中,所述第三吸气口用于将经所述压缩组件多级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吸入所述第一膨胀气缸中;所述第一滚子用于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对吸入所述第一膨胀气缸中的制冷剂进行膨胀处理;经膨胀处理后的制冷剂由所述第三排气口排出;
其中,当所述压缩机连接第一冷却器时,所述第三吸气口与第一冷却器的出口连接。
优选地,所述膨胀组件还包括第一腔体,其中,
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三排气口连通,且所述第一腔体上设置有第四排气口,以将膨胀组件膨胀处理后的制冷剂排到与压缩机连接的换热部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膨胀气缸的吸气容积与膨胀容积比为2.0-5.55。
优选地,所述膨胀组件还包括:
第二膨胀气缸,所述第二膨胀气缸上设有第四吸气口和第五排气口;其中,所述第四吸气口与所述第三排气口连通;
第二滚子,所述第二滚子安置在所述第二膨胀气缸中,且所述第二滚子与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曲轴和用于驱动曲轴运转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其中,
所述压缩组件、膨胀组件套装在所述曲轴上;
其中,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排气管路时,所述壳体的腔体内的制冷剂在吸入排气管路前先经过所述驱动结构,以对驱动结构进行冷却降温。
优选地,所述曲轴上的在高于所述驱动结构位置处安装有挡油板,用于分离冷冻油。
优选地,所述压缩组件位于所述驱动结构的下方;
所述膨胀组件位于所述驱动结构的上方;或所述膨胀组件位于所述驱动结构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变容组件,所述变容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压缩组件和所述膨胀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加载或者卸载。
优选地,所述压缩组件包括:
一级压缩结构,所述一级压缩结构对由蒸发器排出的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处理;
二级压缩结构,所述二级压缩结构对一级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处理;其中,所述一级制冷剂包括经所述一级压缩结构一级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
优选地,所述变容组件用于控制所述一级压缩结构加载或卸载;和/或,所述变容组件用于控制所述二级压缩结构加载或卸载。
优选地,所述一级压缩结构包括:
一级气缸,所述一级气缸上设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其中,所述第一吸气口用于连通蒸发器的出口;
一级滚子,所述一级滚子安置在所述一级气缸中,且所述一级滚子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配合一级气缸对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处理;
一级腔体,所述一级腔体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以使一级压缩后的制冷剂排放到所述一级腔体中;
所述一级气缸内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片,所述变容组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滑片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一级压缩结构加载或者卸载;
和/或,
所述二级压缩结构包括:
二级气缸,所述二级气缸上设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其中,所述第二吸气口将一级制冷剂吸入所述二级气缸中;
二级滚子,所述二级滚子安置在所述二级气缸中,且所述二级滚子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配合二级气缸对一级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处理;
二级腔体,所述二级腔体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以使二级压缩后的制冷剂排放到所述二级腔体中;
所述二级气缸内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片,所述变容组件通过控制所述第二滑片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二级压缩结构加载或者卸载。
优选地,所述变容组件包括第一销钉,所述一级气缸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滑动设置有所述第一销钉,所述第一滑片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销孔,所述第一销钉能够在卡入第一销孔内的第一位置和脱离第一销孔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和/或,
所述变容组件还包括第二销钉,所述二级气缸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滑动设置有所述第二销钉,所述第二滑片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销孔,所述第二销钉能够在卡入第二销孔内的第一位置和脱离第二销孔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优选地,所述第一销孔与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所述一级滚子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一滑槽内通有第一压力的冷媒,所述第一导向槽远离第一销孔的一侧通有第二压力的冷媒,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能够调节,以使所述第一销钉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和/或,
所述第二销孔与所述第二滑槽远离所述二级滚子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滑槽内通有第一压力的冷媒,所述第二导向槽远离第二销孔的一侧通有第二压力的冷媒,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能够调节,以使所述第二销钉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位于所述一级气缸下侧,
所述第一压力为吸气压力,所述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吸气压力和中间压力之间切换;或,所述第一压力为中间压力,所述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中间压力和吸气压力之间切换。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位于所述一级气缸上侧,
所述第一压力为二级排气压力,所述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吸气压力和中间压力之间切换;或,所述第一压力为中间压力,所述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中间压力和吸气压力之间切换。
优选地,所述变容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槽远离所述第一销孔的一端,所述第一销钉与所述弹性件接触,所述弹性件向所述第一销钉提供朝向所述第一销孔运动的弹性作用力;
和/或,
所述变容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槽远离所述第二销孔的一端,所述第二销钉与所述弹性件接触,所述弹性件向所述第二销钉提供朝向所述第二销孔运动的弹性作用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力为二级排气压力,所述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吸气压力和中间压力之间切换;或,所述第一压力为中间压力,所述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中间压力和吸气压力之间切换。
优选地,所述膨胀组件、二级压缩结构和一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所述二级压缩结构、膨胀组件和一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一级压缩结构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下法兰,所述下法兰为所述第一安装板;
或,
所述膨胀组件、一级压缩结构和二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所述一级压缩结构、膨胀组件和二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二级压缩结构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下法兰,所述下法兰为所述第二安装板。
优选地,所述下法兰远离所述一级压缩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下盖板,所述下盖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销孔设置有安装槽;
或,
述下法兰远离所述二级压缩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下盖板,所述下盖板上对应所述第二销孔设置有安装槽。
优选地,所述膨胀组件、一级压缩结构和二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所述二级压缩结构、一级压缩结构和膨胀组件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一级压缩结构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下隔板,所述下隔板为所述第一安装板;
或,
所述膨胀组件、二级压缩结构和一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所述一级压缩结构、二级压缩结构和膨胀组件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二级压缩结构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下隔板,所述下隔板为所述第二安装板。
优选地,所述一级压缩结构、膨胀组件和二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所述一级压缩结构、二级压缩结构和膨胀组件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一级压缩结构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上隔板,所述上隔板为所述第一安装板;
或,
所述二级压缩结构、膨胀组件和一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所述二级压缩结构、一级压缩结构和膨胀组件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二级压缩结构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上隔板,所述上隔板为所述第二安装板。
优选地,所述上隔板远离所述一级压缩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销孔设置有安装槽;
或,
所述上隔板远离所述二级压缩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上对应所述第二销孔设置有安装槽。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补气口,所述变容组件还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所述一级滚子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吸气口和补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述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槽远离第一销孔的一侧连通;
或,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所述一级滚子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气口和所述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第一吸气口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槽远离第一销孔的一侧连通;
和/或,
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补气口,所述变容组件还包括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槽远离所述二级滚子的一侧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吸气口和补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述第二排气口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槽远离第二销孔的一侧连通;
或,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气口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槽远离所述二级滚子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第一吸气口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槽远离第二销孔的一侧连通。
优选地,所述变容组件用于控制所述膨胀组件加载或卸载。
优选地,所述膨胀组件包括:
第一膨胀气缸,所述第一膨胀气缸上设置有第三吸气口和第三排气口;
第一滚子,所述第一滚子安置在所述第一膨胀气缸中;
其中,所述第三吸气口用于将经所述压缩组件多级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吸入所述第一膨胀气缸中;所述第一滚子用于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对吸入所述第一膨胀气缸中的制冷剂进行膨胀处理;经膨胀处理后的制冷剂由所述第三排气口排出;
其中,当所述压缩机连接第一冷却器时,所述第三吸气口与第一冷却器的出口连接,
所述变容组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滚子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膨胀组件加载或者卸载。
优选地,所述变容组件还包括第三销钉,所述第一滚子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三导向槽,所述第三导向槽内滑动设置有所述第三销钉,所述第一滚子朝向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销孔,所述第三销钉能够在卡入第三销孔内的第一位置和脱离第三销孔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优选地,所述第三销孔内通有第一压力的冷媒,所述第三导向槽远离第三销孔的一侧通有第二压力的冷媒,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能够调节,以使所述第三销钉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优选地,所述变容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导向槽远离所述第三销孔的一端,所述第三销钉与所述弹性件接触,所述弹性件向所述第三销钉提供朝向所述第三销孔运动的弹性作用力。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力为二级排气压力,所述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吸气压力和中间压力之间切换;或,所述第一压力为中间压力,所述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中间压力和吸气压力之间切换。
优选地,所述二级压缩结构、一级压缩结构和膨胀组件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所述一级压缩结构、二级压缩结构和膨胀组件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膨胀组件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下法兰,所述下法兰为所述第三安装板。
优选地,所述下法兰远离所述膨胀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下盖板,所述下盖板上对应所述第三销孔设置有安装槽。
优选地,所述二级压缩结构、膨胀组件和一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所述一级压缩结构、膨胀组件和二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膨胀组件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下隔板,所述下隔板为所述第三安装板。
优选地,所述膨胀组件、二级压缩结构和一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所述膨胀组件、一级压缩结构和二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膨胀组件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上隔板,所述上隔板为所述第三安装板。
优选地,所述上隔板远离所述膨胀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上对应所述第三销孔设置有安装槽。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回气口和补气口,所述变容组件还包括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所述第五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五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销孔连通,所述第六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回气口和补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述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六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导向槽远离第三销孔的一侧连通;
或,所述第五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气口连通,所述第五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销孔连通,所述第六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气口和所述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回气口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六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导向槽远离第三销孔的一侧连通。
优选地,所述变容组件用于向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所述一级滚子的一侧通入第一压力的冷媒,所述第一压力为吸气压力或二级排气压力。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补气口,所述变容组件还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气口和所述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第一吸气口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槽远离一级滚子的一侧连通。
优选地,所述变容组件与所述第一吸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曲轴,所述曲轴包括中心油孔,所述曲轴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吸油组件,所述吸油组件用于将所述壳体内的油液输送至所述中心油孔处。
优选地,所述吸油组件包括密封罩壳和连通至所述密封罩壳的腔体的吸油管,所述密封罩壳密封罩设在所述曲轴的第一端外,所述吸油管向下延伸。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还包括上法兰,所述上法兰朝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压力分隔板,所述压力分隔板上设置有冷媒通道。
优选地,所述曲轴的第二端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用于对所述中心油孔产生负压作用。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中,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包括上述的压缩机。
优选地,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包括: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用于连通所述膨胀组件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用于连通所述压缩组件。
优选地,当所述压缩机包括补气通道时,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包括经济器;其中,
所述经济器的进口与所述膨胀组件连通;
所述经济器上设置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用于将液态制冷剂输送至蒸发器;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补气通道,用于将闪发出的气态制冷剂通过补气通道补入压缩机中。
优选地,所述经济器和蒸发器之间连通的管路上还设置有膨胀机构,用于降低制冷剂运行的动力。
优选地,所述经济器为闪蒸器,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包括调节管路,所述调节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膨胀组件,所述调节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闪蒸器的进口,所述调节管路上设置有膨胀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能对制冷剂进行多级压缩处理,能减少每级压力差,降低泄漏量,提高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同时通过膨胀组件对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进行膨胀处理,并使驱动组件利用制冷剂膨胀产生的动力驱动压缩组件,从而降低压缩机功耗。另外,对制冷剂进行多级压缩处理、对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进行膨胀处理,并吸收膨胀功对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的性能起到协同作用,使得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的性能系数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外的第一冷却器;其中,经压缩组件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先通过第一冷却器冷却后,再经膨胀组件膨胀处理。这样设置,能避免压缩机的机身温度高,保护压缩机,提高压缩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还包括补气通道,用于向压缩机内补入气态制冷剂,通过这样设置,使得压缩机具有补气增焓功能,进一步能提高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和制冷量。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外的第二冷却器;其中,一级制冷剂先通过第二冷却器冷却后再经二级压缩结构进行二级压缩处理;通过这样设置,能避免压缩机的机身温度高,保护压缩机。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组件中的一级气缸和二级气缸的容积比为0.5-1.35、第一膨胀气缸的吸气容积与膨胀容积比为 2.0-5.55在此,通过冷冻工况的分析和验证结构,将一级气缸和二级气缸的容积比设置成0.5-1.35、第一膨胀气缸的吸气容积与膨胀容积比为 2.0-5.55有利于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为双级压缩带级间补气增焓结构形式,相比单级压缩,能减小每级压力差,降低泄漏量,提高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和制冷量;同时通过膨胀组件回收膨胀功,降低压缩机功耗,提高压缩机和循环系统的性能系数;以及可以使跨临界循环制冷装置的性能系数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十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一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简化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简化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简化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简化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压焓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简化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二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三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十四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五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十六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七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二种压缩机处于一级气缸卸载时的第一种配合结构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二种压缩机处于一级气缸加载时的第一种配合结构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二种压缩机处于一级气缸卸载时的第二种配合结构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二种压缩机处于一级气缸加载时的第二种配合结构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十八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简化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九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简化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十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简化图;
图3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十一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简化图;
图3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十种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8是图37所示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简化图;
图3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一种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0是图39所示制冷循环装置处于一级气缸加载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1是图39所示制冷循环装置处于一级气缸卸载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壳体 (其中,壳体由上盖11、壳身12及下盖13组成)及设置在壳体中的驱动组件2、压缩组件及膨胀组件4。其中,压缩组件与驱动组件2驱动连接,用于在驱动组件2的驱动下对制冷剂进行多级压缩处理(在此的多级压缩处理指的是:气体从吸入压缩机开始,经过多次(至少两次)升压而达到所需要的工作压力)。膨胀组件4与驱动组件2连接;其中,膨胀组件4用于对经压缩组件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进行膨胀处理,且驱动组件2能和膨胀组件4产生的动力共同驱动压缩组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能对制冷剂进行多级压缩处理,能减少每级压力差,降低泄漏量,提高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同时通过膨胀组件对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进行膨胀处理,并使驱动组件和制冷剂膨胀产生的动力共同驱动压缩组件,从而降低压缩机功耗。另外,对制冷剂进行多级压缩处理、对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进行膨胀处理,并吸收膨胀功对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的性能起到协同作用,使得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的性能系数高。
较佳地,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冷却器90;第一冷却器90设置在壳体之外其中,经压缩组件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先通过第一冷却器90冷却后,再经膨胀组件4膨胀处理。这样设置,能避免压缩机的机身温度高,保护压缩机,还能提高膨胀组件的膨胀效率。第一冷却器90的进口、出口与压缩机 1连接(具体地,第一冷却器90的进口与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连通、第一冷却器90的出口与膨胀组件的吸气口连通)。
较佳地,压缩机还包括补气通道5,用于向压缩机内补入气态制冷剂,通过这样设置,使得压缩机具有补气增焓功能,进一步能提高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和制冷量。
另外,本实施例及下述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主要以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
实施例2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与上一实施例相比,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进一步对压缩组件进行如下设计:
本实施例中的压缩组件包括一级压缩结构31和二级压缩结构32。其中,一级压缩结构31对由蒸发器95的排出的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处理;二级压缩结构32对一级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处理。其中,一级制冷剂包括由一级压缩结构31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较佳地,一级制冷剂还包括由补气通道5补入的制冷剂。较佳地,压缩机还包括第二冷却器91(第二冷却器91 设置在壳体外,第二冷却器91的进口与压缩机1的一级制冷剂的排气口连通,第二冷却器91的出口与二级压缩结构连通);其中,一级制冷剂先通过第二冷却器91冷却后再经二级压缩结构32进行二级压缩处理。通过这样设置,能避免压缩机的机身温度高,保护压缩机。
较佳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级压缩结构31、二级压缩结构 32的具体结构设计如下:
一级压缩结构31包括:一级气缸311、一级滚子312及一级腔体310。一级气缸311上设有第一吸气口313和第一排气口;其中,第一吸气口313 用于连通蒸发器95的排气口。一级滚子312安置在一级气缸311中,且一级滚子312在驱动组件2的驱动下配合一级气缸311对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处理。一级腔体310与第一排气口连通,以使一级压缩后的制冷剂排放到一级腔体310中。如图1所示压缩机的结构,相对于二级压缩结构、膨胀组件,一级压缩结构31位于最下方,一级腔体310开设在下法兰15上,且一级腔体310由下法兰15与下盖板14围成的封闭腔体。
二级压缩结构32包括:二级气缸321、二级滚子322及二级腔体。二级气缸上设有第二吸气口323和第二排气口;其中,第二吸气口323用于吸入一级制冷剂。二级滚子322安置在二级气缸321中,且二级滚子在驱动组件2的驱动下配合二级气缸321对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处理。二级腔体与第二排气口连通,以使二级压缩后的制冷剂排放到二级腔体中。如图1 所述压缩机的结构,二级腔体设置在中隔板17上,且由中隔板17和上隔板18围成的密封腔体,二级腔体用于储存二级压缩后的制冷剂,其上开设有二级压缩结构的总排气口324,以与第一冷却器90连通。
较佳地,一级气缸311和二级气缸321的容积比为0.5-1.35;在此,通过冷冻工况的分析和验证结构,将一级气缸311和二级气缸321的容积比设置成0.5-1.35,有利于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较佳地,壳体上设置有排气管路8(较佳地,排气管路8设置在上盖 11上),且排气管路8与壳体的内腔(即,压缩机内腔)连通;在此,壳体为全封闭的结构。在此,有以下两种设计方案:图1所示压缩机结构为第一种方案,即,一级腔体310与壳体的内腔连通,且排气管路8用于连通第二冷却器91的进口、第二冷却器91的出口与二级气缸321上的第二吸气口323连通;对于该种方案,一级腔体310内的一级制冷剂依次从下到上经过一级气缸311、下隔板16、二级气缸321、中隔板17、上隔板18、第一膨胀气缸41、排气腔10及上法兰19上的流通通道进入壳体的内腔中。若制冷循环装置未设置第二冷却器时:如图8和图9所示的压缩机结构为第二种方案:一级腔体310与二级气缸321的第二吸气口连通,二级腔体与壳体的内腔连通,且排气管路8用于连通第一冷却器90的进口。如图8 所示,一级腔体直接与二级气缸321的吸气口连通,二级压缩后的制冷剂进入二级腔体中,并依次经过第一膨胀气缸41、排气腔及上法兰上的流通通道进入壳体的内腔中。如图9所示,一级腔体上的排气口314直接通过压缩机外部通道与二级气缸321的吸气口323连通,经二级压缩后的制冷剂进入二级腔体中,并依次经过第一膨胀气缸41、排气腔及上法兰上的流通通道进入壳体的内腔中。
较佳地,若排气管路8与一级腔体连通(如图1至图7、图10及图11),则补气通道5与一级腔体直接连通(如图1至图6、图10及图11);或补气通道与壳体的内腔直接连通(如图7所示,补气通道5直接设置在壳体上);或者可以与一级腔体和壳体内腔之间的流通通道连通。如图8和图9 所示,若排气管路8与二级腔体连通,则补气通道5与一级腔体直接连通。
实施例3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如图1至图 11所示,本实施例主要对膨胀组件4进行如下设计:
本实施例中的膨胀组件4主要包括:第一膨胀气缸41和第一滚子42;其中,第一膨胀气缸41上设置有第三吸气口411和第三排气口。第一滚子42安置在第一膨胀气缸41中。第三吸气口411用于将经压缩组件多级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吸入第一膨胀气缸41中;第一滚子42用于在驱动组件2 的驱动下对吸入第一膨胀气缸41中的制冷剂进行膨胀处理;经膨胀处理后的制冷剂由第三排气口排出。其中,当压缩机连接第一冷却器90时,第三吸气口411与第一冷却器的出口连接。在此,第一膨胀气缸不需要对制冷剂进行压缩,高压制冷剂在第一膨胀气缸内部的容积变化(由小变大)会从高压变成低压,制冷剂的状态由气态变成液态两相态,在状态改变过程中,制冷剂对第一膨胀气缸做功,可以回收部分损失功,提高压缩机的压缩效率。
较佳地,如图1至图9所示,膨胀组件还包括第一腔体,其中,第一腔体与第三排气口连通,且第一腔体上设置有第四排气口,该第四排气口作为膨胀组件的总排气口43,用于将膨胀组件膨胀处理后的制冷剂排到与压缩机连接的换热部件(如,经济器93)上。
较佳地,第一膨胀气缸41的吸气容积与膨胀容积比为2.0-5.55;通过冷冻工况的分析和验证结构,第一膨胀气缸41的吸气容积与膨胀容积比为 2.0-5.55,有利于提高压缩机的性能。
较佳地,如图11所示,膨胀组件还包括:第二膨胀气缸47和第二滚子48;其中,第二膨胀气缸47上设有第四吸气口和第五排气口;其中,第四吸气口与第五排气口连通;第二滚子48安置在第二膨胀气缸47中,且第二滚子48与驱动组件驱动连接。第五排气口作为膨胀组件的总排气口,用于将膨胀组件膨胀处理后的制冷剂排到与压缩机连接的换热部件(如,经济器93)上。
本实施例中的膨胀组件可以为单缸膨胀形式(仅设置第一膨胀气缸) 和双缸膨胀形式(同时设置第一膨胀气缸和第二膨胀气缸),在第一膨胀气缸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第二膨胀气缸,可以提高膨胀效率。另外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膨胀气缸形式,使得膨胀效率比涡旋形式的高,生产工艺性好,成本低。
实施例4
较佳地,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缩机,与上述实施例相比,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组件设计如下:驱动组件2包括电机,具体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结构和曲轴23;驱动结构包括电机定子21、电机转子22;其中,压缩组件、膨胀组件套装在电机的曲轴23上。
电机的定子21套装在转子22外,转子22套装在曲轴23上。接线柱 111设置在圆弧形的上盖11上,通过电源线与定子21连接;当接线柱111 通电后,电机定子21与电机转子22之间产生磁拉力,驱动装配在电机转子22中间的曲轴23高速旋转。曲轴23上设置有三个偏心部,在这三个偏心部分别装有一级滚子、二级滚子及第一滚子,分别在一级气缸、二级气缸及第一膨胀气缸内进行旋转压缩。
较佳地,排气管路8的进口位于电机定子21、电机转子22的上方,以使壳体的腔体内的制冷剂在吸入排气管路8前先经过电机上的电机定子21 和电机转子22,以对电机定子21、电机转子22进行冷却降温。
较佳地,曲轴23上的在高于电机转子22的位置处安装有挡油板7(优选在曲轴23上的高于转子5mm的位置处),以分离冷冻油。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压缩机的底部设有蓄油池,底部充满冷冻油110;具体由泵体组件、壳体及下盖13组成,且曲轴23的下端连接有油泵6。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对图1至图11所示的压缩机结构详细进行如下说明:
在此,先以如图1所示的压缩机的结构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图1所示的压缩机壳体为全封闭式的圆桶状密闭容器,收纳装配在壳体上部的驱动结构,容器下部的泵体组件。泵体组件包括压缩组件和膨胀组件4,压缩组件由两个独立一级压缩结构31和二级压缩结构32组成。一级压缩结构31包括一级气缸311、一级滚子312及由设置在下法兰15上的一级腔体310构成。二级压缩结构由二级气缸321、二级滚子322、及设置在中隔板17上的二级腔体构成(二级腔体由上隔板18与中隔板17形成密闭的空腔,用以存储二级气缸压缩后的制冷剂);在此,二级气缸321位于一级气缸311上,且一级气缸311和二级气缸321之间设置有下隔板16。膨胀组件4包括第一膨胀气缸41、第一滚子42、设置在排气腔10上的第一腔体(上法兰19与排气腔10之间形成密闭的空腔为第一腔体,用以存储第一膨胀气缸41膨胀后的制冷剂,在排气腔10的侧面有膨胀组件的总排气口43,与制冷系统的经济器相连接);其中,排气腔10上连接有上法兰19,第一膨胀气缸41和中隔板17之间设置有上隔板18。压缩组件3 与膨胀组件4同轴设计,制冷剂在膨胀组件内膨胀推动曲轴23旋转,将力矩传递到压缩组件3上。在中隔板17和下法兰15上均带有排气阀组件。在第一膨胀气缸41上面的上法兰19和排气腔10,在一级气缸311下面的下法兰15,均起到支撑、密封作用。
在一级气缸311侧面设有第一吸气口313,下法兰15侧面设有补气通道5,在二级气缸321侧面设有第二吸气口323,在第一膨胀气缸41的侧面设有第三吸气口411,在排气腔10的侧面设有第四排气口,作为膨胀组件的总排气口43,中隔板17的侧面设有二级压缩结构的总排气口324。另外,其中补气通道5即可以在下法兰15的侧面,也可以设置在一级气缸311、下隔板16、二级气缸321、中隔板17、上隔板18、第一膨胀气缸41、上法兰19的侧面(在下法兰15、一级气缸311、下隔板16、二级气缸321、中隔板7、上隔板18、第一膨胀气缸41、排气腔10、上法兰19上均有中间流通通道,通道的为圆形、弧形、方形或其余不规则形状。)。膨胀组件4 的总排气口43、第一膨胀气缸41的吸气口411、二级压缩结构的总排气口 324、二级气缸321的吸气口323、一级气缸311的吸气口313、补气通道5 均焊接在壳体上,保证了压缩机的可靠性。下盖板14与下法兰15形成密闭的以及腔体,用以存储混合一级制冷剂(包括:一级气缸311压缩后的制冷剂和经济器93通过补气通道5补入的中压制冷剂)。
另外,油泵12安装在曲轴23的下端,随着曲轴23的旋转从蓄油池抽吸供油,并通过曲轴23内的流通孔将冷冻油送到各个摩擦副中,保证压缩机在各种工况下的良好润滑,提高压缩机的可靠性。
与图1所示压缩机的结构相比,图2至图6所示压缩机的结构中膨胀组件、一级压缩结构及二级压缩结构在壳体内上下的安置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具体地,相对于图1所示的压缩机结构(图1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膨胀组件、二级压缩结构、一级压缩结构),图2所示压缩机的结构仅仅将膨胀组件(第一膨胀气缸41、第一腔体)和二级压缩结构(二级气缸321、二级腔体)的位置进行调换一下(图2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二级压缩结构、膨胀组件及一级压缩结构)。图3所示压缩机的结构在图1所示结构的基础上,调换了一级压缩结构和二级压缩结构的位置(图3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膨胀组件、一级压缩结构、二级压缩结构)。图4所示压缩机的结构在图2所示压缩机结构的基础上,又调换了一级压缩结构和二级压缩结构的位置(图4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一级压缩结构、膨胀组件及二级压缩结构)。图5所示的压缩机结构在图2所示压缩机结构的基础上,又调换了膨胀组件和一级压缩结构的位置(图5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二级压缩结构、一级压缩结构、膨胀组件)。图6所示的压缩机结构在图4所示压缩机结构的基础上,又调换了二级压缩结构和膨胀组件的位置(图6中,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一级压缩结构、二级压缩结构及膨胀组件)。
图7所示的压缩机结构与图1所示压缩机结构相比,补气通道5的设置位置由直接与一级腔体连通,改为与壳体的内腔直接连通。
图1至图7所示的压缩机中的排气管路排出的是第一级压力的制冷剂。
图8所示的压缩机结构与图1所示的压缩机结构相比,一级压缩结构中的一级腔体直接与二级气缸的吸气口连通,二级腔体通过泵体组件内部中间流通通道与壳体的内腔连通。排气管路排出第二级压力的制冷剂。
图9所示的压缩机结构与图8所示的压缩机结构相比,一级压缩结构中的一级腔体通过外部通道与二级气缸的吸气口连通,二级腔体通过泵体组件内部中间流通通道与壳体的内腔连通。排气管路排出的第二级压力的制冷剂。
图1至图9所示的压缩机中的压缩组件、膨胀组件均位于驱动结构的下方。
图10所示的压缩机与图1所示的压缩机结构相比,膨胀组件安置在驱动结构的上方,且第一膨胀气缸41上下两侧通过法兰定位。
图11所示的压缩机在图10所示的压缩机的基础上,又在第一膨胀气缸41的基础上增加第二膨胀气缸47,第二膨胀气缸内设置有第二滚子48。第一膨胀气缸41和第二膨胀气缸47之间由隔板46隔开,在第一膨胀气缸 4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法兰44、在第二膨胀气缸47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法兰 45定位。
结合参见图17至图41所示,压缩机还包括变容组件50,变容组件50 用于控制压缩组件和膨胀组件4中的至少一个加载或者卸载。具体而言,该压缩机的压缩组件为一级压缩结构31时,则变容组件50仅控制膨胀组件4加载或者卸载;当压缩机的压缩组件为多级压缩结构时,则变容组件 50控制多级压缩结构和膨胀组件4中的至少一个加载或者卸载,其中多级压缩结构中至少一级压缩结构31正常进行压缩工作,保证压缩机的正常运行。
结合参见图17和图1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压缩组件包括:一级压缩结构31,一级压缩结构31对由蒸发器95排出的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处理;二级压缩结构32,二级压缩结构 32对一级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处理;其中,一级制冷剂包括经一级压缩结构31一级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
变容组件50用于控制一级压缩结构31加载或卸载;和/或,变容组件 50用于控制二级压缩结构32加载或卸载。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变容组件同时具有控制一级压缩结构31加载或卸载以及控制二级压缩结构32加载或卸载的能力,但是一级压缩结构31和二级压缩结构32不会同时卸载,从而保证压缩机的基本压缩功能。此种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压缩结构进行卸载,从而使得压缩机具有更多种可选工作状态,适用性更强。
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压缩机中,一级压缩结构31包括:一级气缸311,一级气缸311上设有第一吸气口313和第一排气口;其中,第一吸气口313 用于连通蒸发器95的出口;一级滚子312,一级滚子312安置在一级气缸 311中,且一级滚子312在驱动组件2的驱动下配合一级气缸311对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处理;一级腔体310,一级腔体310与第一排气口连通,以使一级压缩后的制冷剂排放到一级腔体310中;一级气缸311内设置有第一滑槽33,第一滑槽33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片331,变容组件50通过控制第一滑片331的工作状态控制一级压缩结构31加载或者卸载。
在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一般均是通过第一滑片331压紧一级滚子312 的外周壁实现对一级气缸311的吸气腔和排气腔的分隔,当第一滑片331 不能实现吸气腔和排气腔的分隔时,压缩机的一级压缩结构31的压缩功能也就相应消失,也即一级压缩结构31处于卸载状态,利用这一特点,可以通过控制第一滑片331的位置方便地控制一级压缩结构31加载或者卸载。
在本实施例中,变容组件50包括第一销钉51,一级气缸3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52,第一导向槽52内滑动设置有第一销钉51,第一滑片331朝向第一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销孔332,第一销钉51能够在卡入第一销孔332内的第一位置和脱离第一销孔332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第一销钉51的滑动位置,可以在第一滑片331 运动到在第一滑槽33内的最大缩回位置时,使得第一销钉51卡入到第一销孔332内,从而使得第一滑片331保持在最大缩回位置,如此一来,在一级滚子312滚动的过程中,就不会对一级气缸311内的气体进行压缩机,完成对一级压缩结构31的卸载。当需要使一级压缩结构31荷载时,只需要控制第一销钉51从第一销孔332内脱出,即可使得一级压缩结构31继续进行气体压缩。
第一销钉51的伸出和缩回的控制可以采用机械结构进行,也可以采用气压结构进行,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压缩机本身所具有的冷媒压力来进行第一销钉51的位置控制,结构更加简单,控制灵活方便,且更加易于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销孔332与第一滑槽33远离一级滚子312的一侧连通,第一滑槽33内通有第一压力的冷媒,第一导向槽52远离第一销孔 332的一侧通有第二压力的冷媒,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能够调节,以使第一销钉51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可选择的实施例中,当第一安装板位于一级气缸311下侧时,第一压力为吸气压力,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吸气压力和中间压力之间切换;或,第一压力为中间压力,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中间压力和吸气压力之间切换。当第一压力为吸气压力时,如果第二压力为二级排气压力或者中间压力,则二级排气压力或者中间压力能够克服第一销钉51顶端的吸气压力以及第一销钉51自身的重力,将第一销钉51顶入到第一销孔332内,实现第一销钉51对第一滑片331位置的锁定。如果第二压力为吸气压力,则由于第一销钉51的上下两端压力相同,在第一销钉51 的重力作用下,第一销钉51回落,脱出第一销孔332,实现对第一滑片331 位置的解锁。
在另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位于一级气缸311上侧时,第一压力为二级排气压力,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吸气压力和中间压力之间切换;或,第一压力为中间压力,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中间压力和吸气压力之间切换。基于上述的分析,在设定的第一压力条件下,通过调节第二压力的大小,可以方便地实现一级压缩结构31的加载或者卸载。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变容组件50还包括弹性件53,弹性件53设置在第一导向槽52远离第一销孔332的一端,第一销钉51与弹性件53接触,弹性件53向第一销钉51提供朝向第一销孔332运动的弹性作用力。其中弹性件53可以与第一销钉51之间搭接,也可以固定连接在第一销钉 51的一端。弹性件53例如为弹簧。
在增加弹性件53之后,在考虑第一销钉51的运动状态时,需要同时考虑弹性件53所提供的弹力作用,在此种状况下,当第一压力为二级排气压力时,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吸气压力和中间压力之间切换;或,当第一压力为中间压力时,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中间压力和吸气压力之间切换。
当增加弹性件53之后,当第一压力为二级排气压力时,如果需要一级压缩结构31加载,此时可以调节第二压力至二级排气压力,由于第一销钉 51两端的冷媒压力相同,因此此时第一销钉51仅受弹性件53的弹力作用,在弹性件53的作用下,第一销钉51伸出,并卡入到第一销孔332内,实现对一级压缩结构31的卸载;如果需要一级压缩结构31加载,此时可以调节第二压力至吸气压力或中间压力,由于第一压力为二级排气压力,因此第一压力可以克服第二压力和弹性件53的弹性作用力,使得第一销钉51 缩回至第一导向槽52内,从而对第一滑片331解锁,使得第一滑片331继续压紧在一级滚子312外,实现一级压缩结构31的卸载。当第一压力为中间压力时,其控制过程与第一压力为二级排气压力时的过程类似,此处不再详述。
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还包括补气口,变容组件50还包括第一管路541 和第二管路542,第一管路541的第一端与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连通,第一管路541的第二端与第一滑槽33远离一级滚子312的一侧连通,第二管路542的第一端与第一吸气口313和补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选择性地连通,第二管路542的第二端与第一导向槽52远离第一销孔332的一侧连通。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管路542的第一端可以与补气口和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选择性地连通,也可以与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和第一吸气口313选择性地连通,还可以同时与补气口、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和第一吸气口313可选择地连通。这是由于当第一管路541的第一端与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连通时,则第一销钉51顶端的第一压力为二级排气压力,此时如果要保证第一销钉51能够伸出并卡入第一销孔332内,则第二压力和弹性件53的合力必须大于二级排气压力,因此,第二压力必须可以选择等于二级排气压力的压力,因此第二管路542 的第一端必须与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选择性地连通,保证一级压缩结构 31的卸载能够顺利完成。
在另一种可选实施例中,第一管路541的第一端与补气口连通,第一管路541的第二端与第一滑槽33远离一级滚子312的一侧连通,第二管路 542的第一端与补气口和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第一吸气口313选择性地连通,第二管路542的第二端与第一导向槽52远离第一销孔332的一侧连通。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管路542的第一端可以与补气口和第一吸气口313选择性地连通,也可以与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和第一吸气口313选择性地连通,还可以同时与补气口、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和第一吸气口313可选择地连通。这是由于当第一管路541 的第一端与补气口连通时,则第一销钉51顶端的第一压力为中间压力,此时如果要保证第一销钉51能够下行,则中间压力需克服第二压力和弹性件 53的合力,因此,第二压力必须可以选择小于中间压力的压力,也即吸气压力,因此第二管路542的第一端必须与第一吸气口313选择性地连通,保证一级压缩结构31的加载能够顺利完成。
在本实施例中,膨胀组件4、二级压缩结构32和一级压缩结构31沿着远离驱动组件2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一级压缩结构31远离驱动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下法兰15,下法兰15为第一安装板。
优选地,下法兰15远离一级压缩结构31的一侧设置有下盖板14,下盖板14上对应第一销孔332设置有安装槽531。弹性件53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安装槽531的底部。
通过增加安装槽531,能够为弹性件53以及第一销钉51的安装以及运动提供足够的空间,且可以减小下法兰15的厚度,降低材料成本,减轻压缩机重量。
优选地,变容组件50与第一吸气口313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36。该单向阀36的作用是防止冷媒从高压流向低压,保证压缩机运行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单向阀36也可以设置在其他需要防止冷媒从高压流向低压的位置。
结合参见图19所示,其与图18中的压缩机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二级压缩结构32、膨胀组件4和一级压缩结构31沿着远离驱动组件2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结合参见图20所示,其与图18中的压缩机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膨胀组件4、一级压缩结构31和二级压缩结构32沿着远离驱动组件2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一级压缩结构31远离驱动组件2 的一侧设置有下隔板16,下隔板16为第一安装板。
结合参见图21所示,其与图20中的压缩机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二级压缩结构32、一级压缩结构31和膨胀组件4沿着远离驱动组件2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结合参见图22所示,其与图18中的压缩机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一级压缩结构31、膨胀组件4和二级压缩结构32沿着远离驱动组件2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一级压缩结构31远离驱动组件2 的一侧设置有上隔板18,上隔板18为第一安装板。
优选地,上隔板18远离一级压缩结构31的一侧设置有中隔板17,中隔板17上对应第一销孔332设置有安装槽531。
结合参见图23所示,其与图22中的压缩机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一级压缩结构31、二级压缩结构32和膨胀组件4沿着远离驱动组件2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结合参见图24所示,其与图18所示的压缩机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
压缩机还包括曲轴,曲轴包括中心油孔231,曲轴远离驱动组件2的一端设置有吸油组件,吸油组件用于将壳体内的油液输送至中心油孔231处。该吸油组件能够吸取压缩机壳体积存的润滑油,然后输送至中心油孔231 处,提高润滑油的流动性,保证对压缩机各个部件的润滑作用。
吸油组件包括密封罩壳24和连通至密封罩壳24的腔体的吸油管25,密封罩壳24密封罩设在曲轴的第一端外,吸油管25向下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吸油管25设置在密封罩壳24的底部,并竖直向下延伸,从而能够缩短吸油管25的吸油行程,提高吸油效率,保证润滑油的有效循环。
压缩机还包括上法兰,上法兰朝向驱动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压力分隔板26,压力分隔板26上设置有冷媒通道28。该压力分隔板26能够分隔泵体组件与驱动组件2两者所在空间的压力,保证两侧存在压力差,使得压缩机底部的润滑油能够顺利被压入到吸油管25,进而通过中心油孔231输送到驱动组件2所在空腔。
曲轴的第二端设置有风扇27,风扇27用于对中心油孔231产生负压作用,从而在风扇27随曲轴23一同转动时,通过负压作用吸取中心轴孔231 另一端的润滑油,并输送至风扇27所在端。
图25~图26为高压变容控制示意图,当第一销钉51的尾部和头部均为二级排气压力时,由于上下压力平衡,第一销钉51在弹簧力的作用下,上移卡在第一滑片331的下部,此时第一滑片331被卡死,不能进行往复运动。当第一销钉51尾部为吸气压力或中间压力时,由于第一销钉51顶部为持续高压,在压差力的作用下,第一销钉51下落脱离第一滑片331,因此第一滑片331可以在一级气缸311内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与一级滚子 312接触,形成一级压缩过程。
图27~图28为低压或中压变容控制示意图,当第一销钉51头部为吸气压力或中间压力,第一销钉51尾部为二级排气压力时,由于尾部的压力大于头部的压力,在向上压力差和弹簧力的作用下,第一销钉51上移卡在第一滑片331的下部,此时第一滑片331被卡死,不能进行往复运动。当第一销钉51头部为中间压力,尾部为吸气压力时,在向下的压差力作用下,第一销钉51下落脱离第一滑片331,因此第一滑片331可以在一级气缸311 内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与一级滚子312接触,形成一级压缩过程。
结合参见图29和图3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十八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二级压缩结构32包括:二级气缸321,二级气缸321 上设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其中,第二吸气口将一级制冷剂吸入二级气缸321中;二级滚子322,二级滚子322安置在二级气缸321中,且二级滚子322在驱动组件2的驱动下配合二级气缸321对一级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处理;二级腔体,二级腔体与第二排气口连通,以使二级压缩后的制冷剂排放到二级腔体中;二级气缸321内设置有第二滑槽34,第二滑槽 34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片341,变容组件50通过控制第二滑片341的工作状态控制二级压缩结构32加载或者卸载。
变容组件50还包括第二销钉55,二级气缸32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551,第二导向槽551内滑动设置有第二销钉55,第二滑片341朝向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销孔342,第二销钉55能够在卡入第二销孔342内的第一位置和脱离第二销孔342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第二销孔342与第二滑槽34远离二级滚子322的一侧连通,第二滑槽 34内通有第一压力的冷媒,第二导向槽551远离第二销孔342的一侧通有第二压力的冷媒,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能够调节,以使第二销钉55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变容组件50还包括弹性件53,弹性件53设置在第二导向槽551远离第二销孔342的一端,第二销钉55与弹性件53接触,弹性件53向第二销钉55提供朝向第二销孔342运动的弹性作用力。
第一压力为二级排气压力,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吸气压力和中间压力之间切换;或,第一压力为中间压力,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中间压力和吸气压力之间切换。
膨胀组件4、一级压缩结构31和二级压缩结构32沿着远离驱动组件2 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一级压缩结构31、膨胀组件4和二级压缩结构 32沿着远离驱动组件2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二级压缩结构32远离驱动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下法兰15,下法兰15为第二安装板。
下法兰15远离二级压缩结构32的一侧设置有下盖板14,下盖板14上对应第二销孔342设置有安装槽531。
膨胀组件4、二级压缩结构32和一级压缩结构31沿着远离驱动组件2 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一级压缩结构31、二级压缩结构32和膨胀组件 4沿着远离驱动组件2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二级压缩结构32远离驱动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下隔板16,下隔板16为第二安装板。
二级压缩结构32、膨胀组件4和一级压缩结构31沿着远离驱动组件2 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二级压缩结构32、一级压缩结构31和膨胀组件 4沿着远离驱动组件2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二级压缩结构32远离驱动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上隔板18,上隔板18为第二安装板。
上隔板18远离二级压缩结构32的一侧设置有中隔板17,中隔板17上对应第二销孔342设置有安装槽531。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压缩机还包括补气口,变容组件50还包括第三管路543和第四管路544,第三管路543的第一端与第二排气口连通,第三管路543的第二端与第二滑槽34远离二级滚子322的一侧连通,第四管路544的第一端与第一吸气口313和补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第二排气口选择性地连通,第四管路544的第二端与第二导向槽551远离第二销孔342 的一侧连通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管路543的第一端与补气口连通,第三管路543的第二端与第二滑槽34远离二级滚子322的一侧连通,第二管路542的第一端与补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第一吸气口313 选择性地连通,第四管路544的第二端与第二导向槽551远离第二销孔342 的一侧连通。
结合参见图31和图3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九种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变容组件50用于控制膨胀组件4加载或卸载。
膨胀组件4包括:第一膨胀气缸41,第一膨胀气缸41上设置有第三吸气口和第三排气口;第一滚子42,第一滚子42安置在第一膨胀气缸41中;其中,第三吸气口用于将经压缩组件多级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吸入第一膨胀气缸41中;第一滚子42用于在驱动组件2的驱动下对吸入第一膨胀气缸41中的制冷剂进行膨胀处理;经膨胀处理后的制冷剂由第三排气口排出;其中,当压缩机连接第一冷却器90时,第三吸气口与第一冷却器90的出口连接,变容组件50通过控制第一滚子42的工作状态控制膨胀组件4加载或者卸载。
变容组件50还包括第三销钉56,第一滚子4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安装板,第三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三导向槽561,第三导向槽561内滑动设置有第三销钉56,第一滚子42朝向第三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销孔35,第三销钉56能够在卡入第三销孔35内的第一位置和脱离第三销孔35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第三销孔35内通有第一压力的冷媒,第三导向槽561远离第三销孔35 的一侧通有第二压力的冷媒,第一压力和第二压力能够调节,以使第三销钉56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变容组件50还包括弹性件53,弹性件53设置在第三导向槽561远离第三销孔35的一端,第三销钉56与弹性件53接触,弹性件53向第三销钉56提供朝向第三销孔35运动的弹性作用力。
第一压力为二级排气压力,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吸气压力和中间压力之间切换;或,第一压力为中间压力,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中间压力和吸气压力之间切换。
二级压缩结构32、一级压缩结构31和膨胀组件4沿着远离驱动组件2 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一级压缩结构31、二级压缩结构32和膨胀组件 4沿着远离驱动组件2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膨胀组件4远离驱动组件2的一侧设置有下法兰15,下法兰15为第三安装板。
下法兰15远离膨胀组件4的一侧设置有下盖板14,下盖板14上对应第三销孔35设置有安装槽531。
二级压缩结构32、膨胀组件4和一级压缩结构31沿着远离驱动组件2 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一级压缩结构31、膨胀组件4和二级压缩结构 32沿着远离驱动组件2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膨胀组件4远离驱动组件2 的一侧设置有下隔板16,下隔板16为第三安装板。
膨胀组件4、二级压缩结构32和一级压缩结构31沿着远离驱动组件2 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膨胀组件4、一级压缩结构31和二级压缩结构32沿着远离驱动组件2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膨胀组件4远离驱动组件2 的一侧设置有上隔板18,上隔板18为第三安装板。
上隔板18远离膨胀组件4的一侧设置有中隔板17,中隔板17上对应第三销孔35设置有安装槽531。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压缩机还包括回气口和补气口,变容组件50还包括第五管路545和第六管路546,第五管路545的第一端与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连通,第五管路545的第二端与第三销孔35连通,第六管路546 的第一端与回气口和补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选择性地连通,第六管路546的第二端与第三导向槽561远离第三销孔35的一侧连通。
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五管路545的第一端与补气口连通,第五管路545的第二端与第三销孔35连通,第六管路546的第一端与补气口和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回气口选择性地连通,第六管路 546的第二端与第三导向槽561远离第三销孔35的一侧连通。
结合参见图33和图3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十种压缩机,其与图29中的压缩机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不仅二级压缩结构32变容,膨胀组件4也变容,也即本实施例所实现的为双级+增焓+二级缸变容+膨胀缸变容,二级气缸321和第一膨胀气缸41都是变容缸。
结合参见图35和图3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十一种压缩机,其与图17中的压缩机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不仅一级压缩结构31变容,膨胀组件4也变容,也即本实施例所实现的为双级+增焓+一级缸变容+膨胀缸变容,一级气缸311和第一膨胀气缸41 都是变容缸。
结合参见图37和图3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十种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制冷循环装置的压缩机结构与图17中的压缩机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销钉51尾端的压力在吸气压力与二级排气压力之间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销钉51尾端的压力为吸气压力时,此时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第一销钉51脱离第一滑片331,与一级滚子312接触,形成吸气压缩过程;当第一销钉51尾端的压力为第二级排气压力时,此时由于第一销钉51顶端与尾端的压力平衡,因此在弹簧作用力下,将第一销钉51 上顶卡住第一滑片331,由于第一滑片331不能往复运动,因此曲轴23在一级气缸311空转,不能形成吸气压缩过程。
结合参见图3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一种制冷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制冷循环装置的压缩机结构与图1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变容组件50用于向第一滑槽33远离一级滚子312的一侧通入第一压力的冷媒,第一压力为吸气压力或二级排气压力。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第一滑槽33远离一级滚子312的一侧的冷媒压力实现一级压缩结构31的加载和卸载控制。
压缩机还包括补气口,变容组件50还包括第一管路541,第一管路541 的第一端与补气口和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第一吸气口 313选择性地连通,第一管路541的第二端与第一滑槽33远离一级滚子312 的一侧连通。
当第一滑片331的尾部通入吸气压力时,由于一级气缸311内为一级压力,因此第一滑片331的头部与尾部没有压力差,当第一滑片331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脱离一级滚子312后,由于没有压力差的作用力,不能做往返运动,因此,不能可形成吸气压缩的过程,以上两种模式的切换,即可形成压缩机的变容调节。
结合参见图40和图41所示,为采用二级排气压力和吸气压力的切换方式,让第一滑片331接触和脱离一级滚子312的原理图,此种方式与图 17不同点在于,没有第一销钉51和弹簧。
当第一滑片331的尾部通入二级排气压力时,由于一级气缸311内为一级压力,与第一滑片331头部的压力相同,因此第一滑片331远离一级滚子312的尾部的压力远大于头部压力,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第一滑片331 与一级滚子312紧密接触,可以形成吸气压缩的过程。
实施例6
如图1、图12至图15、图17、图18、图30、图32、图34、图36至图39所示,本实施例的制冷循环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压缩机1。
具体地,制冷循环装置还包括蒸发器95;其中,蒸发器95的进口用于连通膨胀组件4的总排气口连通,蒸发器的出口用于连通压缩组件(一级压缩结构的吸气口)。
较佳地,压缩机1包括补气通道5时,制冷循环装置还包括经济器93;其中,经济器93的进口与膨胀组件的总排气口连通。经济器93上设置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出口连通蒸发器95的进口,用于将液态制冷剂输送至蒸发器95;第二出口连通补气通道5,用于将闪发出的气态制冷剂通过补气通道5补入压缩机1中。较佳地,经济器93的作用是闪发出中压气态制冷剂。
较佳地,经济器93和蒸发器95之间连通的管路上还设置有膨胀机构 94,用于降低制冷剂运行的动力。较佳地,膨胀机构94主要包括膨胀阀、膨胀机、节流阀等。
较佳地,第一冷却器90、第二冷却器91的冷却方式可以是风冷,也可以是水冷。
图1、图12所示制冷循环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接线柱111通电后,电机定子21与电机转子22之间产生磁拉力,驱动装配在电机转子22中间的曲轴23高速旋转,曲轴23带有三个偏心部,在三个偏心部上分别装有一级滚子312、二级滚子322、第一滚子42,且一级滚子312、二级滚子322、第一滚子42分别在17第一级气缸、20第二级气缸、24第一膨胀气缸内进行旋转。一级气缸311从蒸发器95中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后,将一级压缩后的制冷剂排到下盖板14与下法兰15形成一级腔体310中,经济器95 闪发出的中压制冷剂通过补气通道5,同时进入一级腔体310,与经一级压缩后的制冷剂进行混合后通过一级气缸311、下隔板16、二级气缸321、中隔板17、上隔板18、第一膨胀气缸41、排气腔10、上法兰19的中间流通通道进入到压缩机壳体的内腔中,壳体内部的压力为第一级排气压力,并对电机定子与电机转子进行冷却降温,同时挡油板7对制冷剂进行油气分离,分离后的制冷剂通过排气管路8到第二冷却器91进行冷却后,通过二级气缸321上的第二吸气口324进入二级气缸321中进行压缩,二级压缩后的制冷剂通过二级压缩结构的总排气口324进入到第一气体冷却器90中进行放热,然后放热后的制冷剂通过第一膨胀气缸41的吸气口411进入到第一膨胀气缸41中进行制冷剂膨胀,在第一膨胀气缸41内形成低压两相制冷剂,最后通过膨胀组件的总排气口43的进入到经济器93中,部分制冷剂在此闪发出中压气态制冷剂由补气通道5喷射进压缩机1的内部,余下的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机构94降压后,进入蒸发器95吸热形成气态制冷剂,最后进入压缩机,由此形成制冷循环。
对于图13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与图8、图9所示的压缩机对应),与图1和图12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未设置第二冷却器,一级制冷剂不进入压缩机的壳体内腔中,而是直接进入二级气缸321中进行二级压缩,因此没有一级压缩后进行中间冷却这路制冷循环。
对于图14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与图1和图12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膨胀组件为双缸膨胀单元;制冷剂在二级压缩结构压缩处理后,先进入第一膨胀气缸进行膨胀处理、再进入第二膨胀气缸进行膨胀处理。
对于图15所示的制冷循环装置,与图14的不同之处在于,未设置第二冷却器,一级制冷剂不进入压缩机的壳体内腔中,而是直接进入二级气缸321中进行二级压缩,因此没有一级压缩后进行中间冷却这路制冷循环。
另外,参见图16所示,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压焓图。其中,5-6h表示等焓膨胀(节流阀实现),5-6S表示等熵膨胀(理想状况,实际难以实现),5-6表示实际膨胀机膨胀过程,焓差5-6h表示单位质量制冷剂膨胀回收能量。
结合参见图17和1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其与图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在制冷循环装置中采用了具有变容功能的压缩机,使得制冷循环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容。具体而言,是采用了变容的一级压缩结构,使得一级气缸311成为变容气缸,形成了双级+增焓+膨胀+一级缸变容的制冷循环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经济器为闪蒸器,制冷循环装置还包括调节管路96,调节管路96的一端连接至膨胀组件,调节管路96的另一端连接至闪蒸器的进口,调节管路96上设置有膨胀阀97。其中膨胀阀97的作用是通过调节阀的开度大小来控制补气量的大小,从而使得闪蒸器内的气态冷媒量更加合理,提高闪蒸器的适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变容组件50的第一管路541连接至压缩机的二级排气出口和第一销钉51顶端的第一销孔332之间,第二管路542的一端连接至第一销钉51底部的第一导向槽52,另一端分别连接有两个支路,其中第一支路547的一端连接至第二管路542,另一端连接至经济器93的第二出口,也即与补气管路连通,在第一支路547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37,第二支路 548的一端连接至第二管路542,另一端连接至压缩机的二级排气出口,在第二支路548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38。上述的第一控制阀37和第二控制阀 38均可以为电磁阀。
上述的管路结构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形式,即第二管路542的端部通过一个三通阀分别与第一支路547和第二支路548实现连接,如此一来,就可以省去两个控制阀,降低控制难度。
压缩机1启动运行后,一级气缸311吸入在蒸发器95内产生的低温低压制冷剂,经过一级压缩后,与闪蒸器喷射进压缩机1的中温中压制冷剂在中间腔混合后进入压缩机1的壳体内部,在冷却电机后,进入到系统第二冷却器91中进行冷却放热,然后进入二级气缸321进行第二级压缩,第二级压缩后的制冷剂进入到系统中的第一冷却器90中进行放热,再进入第一膨胀气缸41回收部分压缩功,之后进入闪蒸器,部分制冷剂在此闪发出中压气态制冷剂喷射进压缩机内部,余下的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95吸热形成气态制冷剂,最后进入压缩机进行一级压缩,由此形成制冷循环。其中二级压缩后排出后的高温高压制冷剂一部份引入一级气缸311的第一销钉41的尾端,一部分引入一级气缸311的第一滑片331顶端,在闪蒸器闪发后形成的中温中压也引入第一销钉41尾端,通过第一控制阀37和第二控制阀38的开闭实现高压制冷剂、中压制冷剂与一级气缸311的第一销钉 41尾端的连通或关闭,从而实现一级气缸311的加载和卸载,实现压缩机的变容模式。
结合参见图19所示,对于采用本实施例压缩机的制冷循环装置而言,变容控制过程如下:
在压缩机1的下法兰15中设置有第一销钉51和第一滑片331,第一销钉51尾部与系统的二级排气管和中压管相连通,同时第一销钉51头部与系统的二级排气管相连通,因此在第一销钉51头部是持续的高压,在二级排气管路上还带有第二控制阀38,在中压管路上带有第一控制阀37,当第一控制阀37打开同时第二控制阀38关闭时,第一销钉51尾部通入高压,由于第一销钉51上下两端的压力平衡,在弹性件53力的作用下,第一销钉51上移卡在第一滑片331的下部,此时第一滑片331被卡死,不能进行往复运动,因此一级气缸311没有形成一级压缩过程,类似在空转运行;当第一控制阀37关闭同时第二控制阀38打开时,中压制冷剂通入第一销钉51尾部,由于第一销钉51顶部为持续高压,在压差力的作用下,第一销钉51下落脱离第一滑片331,因此第一滑片331可以在一级气缸311内进行往复运动,从而与一级滚子312接触,形成一级压缩过程。通过上述过程的切换形成压缩机的变容模式。
对于图30所示的第六种制冷循环装置而言,其与图1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变容缸为二级缸。
对于图32所示的第七种制冷循环装置而言,其与图1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变容缸为膨胀缸。
对于图34所示的第八种制冷循环装置而言,其与图1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二级缸和膨胀缸均为变容缸。
对于图36所示的第九种制冷循环装置而言,其与图1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一级缸和膨胀缸均为变容缸。
对于图37和38所示的第十种制冷循环装置而言,其与图1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销钉51尾端的压力在吸气压力与二级排气压力之间切换。
对于图39所示的第十一种制冷循环装置而言,其与图1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省去了第一销钉511,因此一级气缸311的加载或者卸载并不通过控制第一销钉51来实现,而是直接通过改变第一滑片331两端的压力对比来实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为双级压缩带级间补气增焓结构形式,相比单级压缩,能减小每级压力差,降低泄漏量,提高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和制冷量;同时通过膨胀组件回收膨胀功,降低压缩机功耗,提高压缩机和循环系统的性能系数;以及可以使跨临界循环制冷装置的性能系数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6)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
壳体;
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
压缩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且所述压缩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连接,用于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对制冷剂进行多级压缩处理;
膨胀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且所述膨胀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其中,所述膨胀组件用于对经所述压缩组件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进行膨胀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冷却器;其中,
经所述压缩组件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先通过所述第一冷却器冷却后,再经所述膨胀组件膨胀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组件包括:
一级压缩结构,所述一级压缩结构对由蒸发器排出的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处理;
二级压缩结构,所述二级压缩结构对一级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处理;其中,所述一级制冷剂包括经所述一级压缩结构一级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包括补气通道,用于向压缩机内补入气态制冷剂;
其中,所述一级制冷剂还包括由所述补气通道补入的制冷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第二冷却器;其中,
所述一级制冷剂先通过所述第二冷却器冷却后再经所述二级压缩结构进行二级压缩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压缩结构包括:
一级气缸,所述一级气缸上设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其中,所述第一吸气口用于连通蒸发器的出口;
一级滚子,所述一级滚子安置在所述一级气缸中,且所述一级滚子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配合一级气缸对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处理;
一级腔体,所述一级腔体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以使一级压缩后的制冷剂排放到所述一级腔体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压缩结构包括:
二级气缸,所述二级气缸上设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其中,所述第二吸气口将一级制冷剂吸入所述二级气缸中;
二级滚子,所述二级滚子安置在所述二级气缸中,且所述二级滚子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配合二级气缸对一级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处理;
二级腔体,所述二级腔体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以使二级压缩后的制冷剂排放到所述二级腔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气缸和二级气缸的容积比为0.5-1.3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排气管路,且所述排气管路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其中,
当压缩机包括第二冷却器时,所述一级腔体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且所述排气管路用于连通第二冷却器的进口,第二冷却器的出口与所述二级气缸上的第二吸气口连通;或
所述一级腔体与所述二级气缸上的第二吸气口连通,所述二级腔体与所述壳体的内腔连通,且所述排气管路用于连通第一冷却器的进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5、7-9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组件包括:
第一膨胀气缸,所述第一膨胀气缸上设置有第三吸气口和第三排气口;
第一滚子,所述第一滚子安置在所述第一膨胀气缸中;
其中,所述第三吸气口用于将经所述压缩组件多级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吸入所述第一膨胀气缸中;所述第一滚子用于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对吸入所述第一膨胀气缸中的制冷剂进行膨胀处理;经膨胀处理后的制冷剂由所述第三排气口排出;
其中,当所述压缩机连接第一冷却器时,所述第三吸气口与第一冷却器的出口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组件还包括第一腔体,其中,
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三排气口连通,且所述第一腔体上设置有第四排气口,以将膨胀组件膨胀处理后的制冷剂排到与压缩机连接的换热部件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膨胀气缸的吸气容积与膨胀容积比为2.0-5.55。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组件还包括:
第二膨胀气缸,所述第二膨胀气缸上设有第四吸气口和第五排气口;其中,所述第四吸气口与所述第三排气口连通;
第二滚子,所述第二滚子安置在所述第二膨胀气缸中,且所述第二滚子与所述驱动组件驱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5、7-9、11-13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曲轴和用于驱动曲轴运转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其中,
所述压缩组件、膨胀组件套装在所述曲轴上;
其中,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排气管路时,所述壳体的腔体内的制冷剂在吸入排气管路前先经过所述驱动结构,以对驱动结构进行冷却降温。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上的在高于所述驱动结构位置处安装有挡油板,用于分离制冷剂中的冷冻油;和/或
所述膨胀组件位于所述驱动结构的上方;或所述膨胀组件位于所述驱动结构的下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变容组件,所述变容组件用于控制所述压缩组件和所述膨胀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加载或者卸载。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组件包括:
一级压缩结构,所述一级压缩结构对由蒸发器排出的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处理;
二级压缩结构,所述二级压缩结构对一级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处理;其中,所述一级制冷剂包括经所述一级压缩结构一级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容组件用于控制所述一级压缩结构加载或卸载;和/或,所述变容组件用于控制所述二级压缩结构加载或卸载。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压缩结构包括:
一级气缸,所述一级气缸上设有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其中,所述第一吸气口用于连通蒸发器的出口;
一级滚子,所述一级滚子安置在所述一级气缸中,且所述一级滚子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配合一级气缸对制冷剂进行一级压缩处理;
一级腔体,所述一级腔体与所述第一排气口连通,以使一级压缩后的制冷剂排放到所述一级腔体中;
所述一级气缸内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一滑片,所述变容组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滑片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一级压缩结构加载或者卸载;
和/或,
所述二级压缩结构包括:
二级气缸,所述二级气缸上设有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其中,所述第二吸气口将一级制冷剂吸入所述二级气缸中;
二级滚子,所述二级滚子安置在所述二级气缸中,且所述二级滚子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配合二级气缸对一级制冷剂进行二级压缩处理;
二级腔体,所述二级腔体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以使二级压缩后的制冷剂排放到所述二级腔体中;
所述二级气缸内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二滑片,所述变容组件通过控制所述第二滑片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二级压缩结构加载或者卸载。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容组件包括第一销钉,所述一级气缸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内滑动设置有所述第一销钉,所述第一滑片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销孔,所述第一销钉能够在卡入第一销孔内的第一位置和脱离第一销孔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和/或,
所述变容组件还包括第二销钉,所述二级气缸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内滑动设置有所述第二销钉,所述第二滑片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销孔,所述第二销钉能够在卡入第二销孔内的第一位置和脱离第二销孔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孔与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所述一级滚子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一滑槽内通有第一压力的冷媒,所述第一导向槽远离第一销孔的一侧通有第二压力的冷媒,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能够调节,以使所述第一销钉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和/或,
所述第二销孔与所述第二滑槽远离所述二级滚子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滑槽内通有第一压力的冷媒,所述第二导向槽远离第二销孔的一侧通有第二压力的冷媒,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能够调节,以使所述第二销钉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位于所述一级气缸下侧,
所述第一压力为吸气压力,所述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吸气压力和中间压力之间切换;或,所述第一压力为中间压力,所述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中间压力和吸气压力之间切换。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位于所述一级气缸上侧,
所述第一压力为二级排气压力,所述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吸气压力和中间压力之间切换;或,所述第一压力为中间压力,所述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中间压力和吸气压力之间切换。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容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槽远离所述第一销孔的一端,所述第一销钉与所述弹性件接触,所述弹性件向所述第一销钉提供朝向所述第一销孔运动的弹性作用力;
和/或,
所述变容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槽远离所述第二销孔的一端,所述第二销钉与所述弹性件接触,所述弹性件向所述第二销钉提供朝向所述第二销孔运动的弹性作用力。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为二级排气压力,所述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吸气压力和中间压力之间切换;或,所述第一压力为中间压力,所述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中间压力和吸气压力之间切换。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组件、二级压缩结构和一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所述二级压缩结构、膨胀组件和一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一级压缩结构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下法兰,所述下法兰为所述第一安装板;
或,
所述膨胀组件、一级压缩结构和二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所述一级压缩结构、膨胀组件和二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二级压缩结构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下法兰,所述下法兰为所述第二安装板。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法兰远离所述一级压缩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下盖板,所述下盖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销孔设置有安装槽;
或,
述下法兰远离所述二级压缩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下盖板,所述下盖板上对应所述第二销孔设置有安装槽。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组件、一级压缩结构和二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所述二级压缩结构、一级压缩结构和膨胀组件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一级压缩结构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下隔板,所述下隔板为所述第一安装板;
或,
所述膨胀组件、二级压缩结构和一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所述一级压缩结构、二级压缩结构和膨胀组件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二级压缩结构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下隔板,所述下隔板为所述第二安装板。
29.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压缩结构、膨胀组件和二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所述一级压缩结构、二级压缩结构和膨胀组件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一级压缩结构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上隔板,所述上隔板为所述第一安装板;
或,
所述二级压缩结构、膨胀组件和一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所述二级压缩结构、一级压缩结构和膨胀组件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二级压缩结构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上隔板,所述上隔板为所述第二安装板。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板远离所述一级压缩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上对应所述第一销孔设置有安装槽;
或,
所述上隔板远离所述二级压缩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上对应所述第二销孔设置有安装槽。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补气口,所述变容组件还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所述一级滚子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吸气口和补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述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槽远离第一销孔的一侧连通;
或,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气口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所述一级滚子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气口和所述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第一吸气口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导向槽远离第一销孔的一侧连通;
和/或,
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补气口,所述变容组件还包括第三管路和第四管路,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槽远离所述二级滚子的一侧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吸气口和补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述第二排气口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槽远离第二销孔的一侧连通;
或,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气口连通,所述第三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槽远离所述二级滚子的一侧连通,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第一吸气口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导向槽远离第二销孔的一侧连通。
3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容组件用于控制所述膨胀组件加载或卸载。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组件包括:
第一膨胀气缸,所述第一膨胀气缸上设置有第三吸气口和第三排气口;
第一滚子,所述第一滚子安置在所述第一膨胀气缸中;
其中,所述第三吸气口用于将经所述压缩组件多级压缩处理后的制冷剂吸入所述第一膨胀气缸中;所述第一滚子用于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对吸入所述第一膨胀气缸中的制冷剂进行膨胀处理;经膨胀处理后的制冷剂由所述第三排气口排出;
其中,当所述压缩机连接第一冷却器时,所述第三吸气口与第一冷却器的出口连接,
所述变容组件通过控制所述第一滚子的工作状态控制所述膨胀组件加载或者卸载。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容组件还包括第三销钉,所述第一滚子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三导向槽,所述第三导向槽内滑动设置有所述第三销钉,所述第一滚子朝向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销孔,所述第三销钉能够在卡入第三销孔内的第一位置和脱离第三销孔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销孔内通有第一压力的冷媒,所述第三导向槽远离第三销孔的一侧通有第二压力的冷媒,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能够调节,以使所述第三销钉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容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导向槽远离所述第三销孔的一端,所述第三销钉与所述弹性件接触,所述弹性件向所述第三销钉提供朝向所述第三销孔运动的弹性作用力。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为二级排气压力,所述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吸气压力和中间压力之间切换;或,所述第一压力为中间压力,所述第二压力能够在二级排气压力、中间压力和吸气压力之间切换。
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压缩结构、一级压缩结构和膨胀组件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所述一级压缩结构、二级压缩结构和膨胀组件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膨胀组件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下法兰,所述下法兰为所述第三安装板。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法兰远离所述膨胀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下盖板,所述下盖板上对应所述第三销孔设置有安装槽。
40.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压缩结构、膨胀组件和一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所述一级压缩结构、膨胀组件和二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膨胀组件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下隔板,所述下隔板为所述第三安装板。
41.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组件、二级压缩结构和一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或,所述膨胀组件、一级压缩结构和二级压缩结构沿着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轴向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膨胀组件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上隔板,所述上隔板为所述第三安装板。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板远离所述膨胀组件的一侧设置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上对应所述第三销孔设置有安装槽。
43.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回气口和补气口,所述变容组件还包括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所述第五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五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销孔连通,所述第六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回气口和补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所述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六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导向槽远离第三销孔的一侧连通;
或,所述第五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气口连通,所述第五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销孔连通,所述第六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气口和所述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回气口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六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导向槽远离第三销孔的一侧连通。
4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容组件用于向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所述一级滚子的一侧通入第一压力的冷媒,所述第一压力为吸气压力或二级排气压力。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补气口,所述变容组件还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气口和所述二级压缩结构的排气口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第一吸气口选择性地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槽远离一级滚子的一侧连通。
46.根据权利要求31、43和4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容组件与所述第一吸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
47.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24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卧式压缩机。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曲轴,所述曲轴包括中心油孔,所述曲轴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吸油组件,所述吸油组件用于将所述壳体内的油液输送至所述中心油孔处。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组件包括密封罩壳和连通至所述密封罩壳的腔体的吸油管,所述密封罩壳密封罩设在所述曲轴的第一端外,所述吸油管向下延伸。
50.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上法兰,所述上法兰朝向所述驱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压力分隔板,所述压力分隔板上设置有冷媒通道。
51.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的第二端设置有风扇,所述风扇用于对所述中心油孔产生负压作用。
52.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51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包括: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用于连通所述膨胀组件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用于连通所述压缩组件。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压缩机包括补气通道时,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包括经济器;其中,
所述经济器的进口与所述膨胀组件连通;
所述经济器上设置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进口,用于将液态制冷剂输送至蒸发器;所述第二出口连通所述补气通道,用于将闪发出的气态制冷剂通过补气通道补入压缩机中。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经济器和蒸发器之间连通的管路上还设置有膨胀机构,用于降低制冷剂运行的动力。
56.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经济器为闪蒸器,所述制冷循环装置还包括调节管路,所述调节管路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膨胀组件,所述调节管路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闪蒸器的进口,所述调节管路上设置有膨胀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8118863 | 2017-12-22 | ||
CN201721811886 | 2017-12-2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31238U true CN208831238U (zh) | 2019-05-07 |
Family
ID=640752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59762.9U Active CN208831238U (zh) | 2017-12-22 | 2018-07-05 |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
CN201810729765.7A Active CN108799118B (zh) | 2017-12-22 | 2018-07-05 |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729765.7A Active CN108799118B (zh) | 2017-12-22 | 2018-07-05 |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117214B2 (zh) |
EP (1) | EP3795835A4 (zh) |
CN (2) | CN208831238U (zh) |
WO (1) | WO2020006986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99118A (zh) * | 2017-12-22 | 2018-11-13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
CN110513291A (zh) * | 2019-08-22 | 2019-11-29 |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 滚动滑片耦合双级压缩结构和压缩机 |
CN110552885A (zh) * | 2019-08-22 | 2019-12-10 |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 转缸滚动滑片耦合双级压缩结构和压缩机 |
CN111486609A (zh) * | 2020-04-02 | 2020-08-04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
CN112112803A (zh) * | 2019-06-21 | 2020-12-22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
CN112112802A (zh) * | 2019-06-21 | 2020-12-22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58625B (zh) * | 2018-12-20 | 2020-01-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销钉弹性部变形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变容压缩机 |
JP7170547B2 (ja) * | 2019-01-21 | 2022-11-14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回転式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CA3127887C (en) * | 2019-06-24 | 2023-06-27 |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Manufacturing Co., Ltd. | Compressor and heat exchange system |
CN110657488B (zh) * | 2019-10-14 | 2021-01-05 | 华育昌(肇庆)智能科技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环保型空气调节装置 |
CN116817442A (zh) * | 2023-07-26 | 2023-09-29 | 珠海进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37764A (en) * | 1972-05-11 | 1974-09-24 | Robinair Mfg Corp | Multi-stage rotary vacuum pump with separate oil reservoir |
US4192152A (en) * | 1978-04-14 | 1980-03-11 | Arthur D. Little, Inc. | Scroll-type fluid displacement apparatus with peripheral drive |
KR900003870B1 (ko) * | 1986-11-19 | 1990-06-02 | 미츠비시 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 공기조화기의 송풍 제어장치 |
US5194043A (en) * | 1989-05-25 | 1993-03-16 | Hitachi, Ltd. | Air conditioner air deflector arrangement |
AU627082B2 (en) * | 1989-10-25 | 1992-08-1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Automobile air conditioner |
JPH07217985A (ja) * | 1993-12-10 | 1995-08-18 | Fujitsu General Ltd | 空気調和機 |
US5678417A (en) * | 1995-06-28 | 1997-10-21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having dehumidifying operation function |
AU719205B2 (en) * | 1996-08-23 | 2000-05-04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
US6338676B1 (en) * | 1998-12-28 | 2002-01-15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Air conditioner |
EP1972786B1 (en) * | 2003-09-30 | 2010-08-1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Rotary compressor, car air conditioner and water heater including the compressor |
JP2007239574A (ja) | 2006-03-08 | 2007-09-2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膨張機一体型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US7856834B2 (en) * | 2008-02-20 | 2010-12-28 |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 Centrifugal compressor assembly and method |
US20110225999A1 (en) * | 2008-06-03 | 2011-09-22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
JP4645755B2 (ja) | 2009-07-13 | 2011-03-09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JP5403084B2 (ja) | 2012-02-10 | 2014-01-29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室内機 |
JP5678952B2 (ja) * | 2012-12-28 | 2015-03-04 |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 空気調和機 |
EP2946146B1 (en) * | 2013-01-21 | 2019-12-25 | Carrier Corporation | Advanced air terminal |
KR102127843B1 (ko) | 2013-07-03 | 2020-06-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풍향조절장치 |
JP6242300B2 (ja) * | 2014-06-25 | 2017-12-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CN105402124B (zh) | 2015-11-25 | 2018-10-23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多级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CN105485012B (zh) | 2016-01-11 | 2018-05-22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旋转压缩机及其变容控制方法 |
JP6545293B2 (ja) * | 2016-02-03 | 2019-07-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
CN105545742B (zh) * | 2016-02-24 | 2017-10-31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多缸双级变容压缩机系统及其运行模式切换的控制方法 |
CN106247657A (zh) * | 2016-07-22 | 2016-12-21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二氧化碳电冰箱制冷系统 |
CN107166528A (zh) | 2017-05-27 | 2017-09-1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导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07131564B (zh) | 2017-06-27 | 2019-11-2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导流装置和空调器 |
CN107313936A (zh) * | 2017-07-31 | 2017-11-03 | 天津大学 | 二氧化碳四级转子式压缩膨胀机 |
CN208831238U (zh) * | 2017-12-22 | 2019-05-07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
CN108050066A (zh) | 2017-12-22 | 2018-05-18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
CN108167185A (zh) | 2018-01-23 | 2018-06-15 |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热泵系统 |
CN112771323A (zh) * | 2018-09-28 | 2021-05-07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多级压缩系统 |
KR102577092B1 (ko) * | 2021-06-09 | 2023-09-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터보 압축기 |
-
2018
- 2018-07-05 CN CN201821059762.9U patent/CN208831238U/zh active Active
- 2018-07-05 CN CN201810729765.7A patent/CN108799118B/zh active Active
- 2018-12-12 WO PCT/CN2018/120658 patent/WO2020006986A1/zh unknown
- 2018-12-12 EP EP18925400.6A patent/EP3795835A4/en active Pending
- 2018-12-12 US US17/254,222 patent/US12117214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799118A (zh) * | 2017-12-22 | 2018-11-13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
CN108799118B (zh) * | 2017-12-22 | 2024-05-24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
CN112112803A (zh) * | 2019-06-21 | 2020-12-22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
CN112112802A (zh) * | 2019-06-21 | 2020-12-22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
CN110513291A (zh) * | 2019-08-22 | 2019-11-29 |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 滚动滑片耦合双级压缩结构和压缩机 |
CN110552885A (zh) * | 2019-08-22 | 2019-12-10 |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 转缸滚动滑片耦合双级压缩结构和压缩机 |
CN111486609A (zh) * | 2020-04-02 | 2020-08-04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795835A4 (en) | 2021-04-21 |
US12117214B2 (en) | 2024-10-15 |
CN108799118A (zh) | 2018-11-13 |
WO2020006986A1 (zh) | 2020-01-09 |
CN108799118B (zh) | 2024-05-24 |
US20210140689A1 (en) | 2021-05-13 |
EP3795835A1 (en) | 2021-03-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831238U (zh) |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 |
CN204854066U (zh) | 换热系统 | |
US20100143172A1 (en) | Multistage Compressor | |
CN105545742B (zh) | 多缸双级变容压缩机系统及其运行模式切换的控制方法 | |
CN104879942B (zh) |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 |
JP6349417B2 (ja) | 二段回転式コンプレッサーおよび冷却サイクル装置 | |
CN105822557B (zh) | 变容喷气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 |
CN108050066A (zh) |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 |
JPH02230995A (ja) | ヒートポンプ用圧縮機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 |
CN107816816B (zh) | 制冷装置 | |
CN204630142U (zh) |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 |
CN210033828U (zh) |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 |
CN201255096Y (zh) | 单机活塞式单、双级切换半封闭制冷压缩机 | |
EP2035758A1 (en) | A cooling device | |
CN113550801B (zh) | 一种带透平膨胀机构的co2制冷活塞压缩机 | |
CN113834144B (zh) | 一种空调系统 | |
CN112665284B (zh) | 一种使用微型动磁式串联双级直线压缩机的冰箱系统 | |
CN100359167C (zh) | 一种自由活塞式膨胀-压缩机组 | |
CN108869292A (zh) |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 |
CN206972526U (zh) | 压缩机以及具有它的制冷系统 | |
CN112211800A (zh) | 气路结构、压缩机、冰箱及制冷方法 | |
CN107489618B (zh) | 旋转式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 |
CN204880840U (zh) |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 |
CN221299444U (zh) | 双缸压缩机、复叠式制冷系统 | |
CN104930743B (zh) |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