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08567U - 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 - Google Patents
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808567U CN208808567U CN201820617798.8U CN201820617798U CN208808567U CN 208808567 U CN208808567 U CN 208808567U CN 201820617798 U CN201820617798 U CN 201820617798U CN 208808567 U CN208808567 U CN 2088085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od
- cuff
- cpr
- human limb
- air 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急诊急救技术领域。一种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包括阻血袖带和充气组件,所述阻血袖带为四组,四组所述阻血袖带分别包绕在人体四肢上,且所述阻血袖带内设置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组件与各所述充气气囊对应连接;心肺复苏前通过所述充气组件对各所述阻血袖带充气,使得四肢血液向心脏回流,心肺复苏时,阻断血液向四肢流动。本实用新型在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时,在人工心脏按压产生的心脏每搏输出量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临时阻断耐受缺血缺氧程度较高的四肢的血流,从而达到优先保障供应人体耐受缺血缺氧程度较低且极为重要的器官的血液供应,包括大脑、心脏和肺脏等,最终达到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急诊急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
背景技术
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是急救医学面临的最大挑战。我国每年有180万人死于猝死,平均每分钟有3~4人因猝死而死亡(其中尚不包括溺水、触电、自杀、他杀、中毒、药物过敏及其他意外所致的非自然死亡)。对于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急救措施是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心肺复苏术由美国医生皮特.萨法(Peter Safar)与考恩(Kouwenhoven)于1958年至1960年间共同发明,虽经世界各国无数急救专家历时半个多世纪的潜心研究和不懈探索,院外心脏骤停的抢救成功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小于5%。心肺复苏成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与人体大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关系密切,在机体的所有器官中,大脑组织的耗氧量最高。脑重约为体重的2%,而脑血流量约占心输出量15%,脑耗氧量约为总耗氧量的23%,所以大脑对缺氧十分敏感。正常体温时,呼吸心跳骤停时间超过4~6min,人体大脑组织即发生不可逆的缺血、水肿、变性、坏死,数分钟后过渡到生物学死亡[2]。因此,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是,在短暂数分钟的救命的黄金时间内及时、有效保证呼吸心跳患者大脑的血流供应,挽救生命先挽救大脑。在心肺复苏实践中,受客观和主观诸多因素的影响,人工心脏按压的深度和频率往往是不够的,心脏按压产生的心脏每搏输出量难以有效、足量保障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所陈先农、殷涛等学者研究显示,正常人每一心动周期中四肢动脉容积变化为21ml,占每搏心输出量(70ml)的30%,也就是说,正常人每搏心输出量约30%的血液流向四肢。那么,能否研发一种方法和装置,在实施心肺复苏时,暂时阻断四肢的血液供应,将其占每搏心输出量30%的血液优先供给人体大脑等重要器官,由此可以在每一次心脏按压时,为大脑等重要器官增加约30%的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目的。是为本申请的动因和理论基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其能够保障在人体进行心脏按压过程中,优先供应大脑、心、肺的血氧需求,从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包括阻血袖带和充气组件,所述阻血袖带为四组,四组所述阻血袖带分别包绕在人体四肢上,且所述阻血袖带内设置有充气气囊;所述充气组件与各所述充气气囊对应连接;心肺复苏前所述充气组件对各所述阻血袖带充气,使得四肢血液向心脏回流,心肺复苏时,阻断血液向四肢流动。
所述充气气囊呈S型排布,且呈S型的所述充气气囊上间隔布设有多个限压阀,多个所述限压阀将所述充气气囊分隔为多个阻血气囊单元。
所述阻血袖带还包括有卸压气管,所述卸压气管与各所述阻血气囊单元通过卸压分管连通,同时在所述卸压分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卸压气管端部设置有卸压帽。
所述阻血袖带上设置有粘扣带。
所述充气组件包括电动充气泵。
所述充气组件还包括箱体,所述电动充气泵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控制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动充气泵与各充气气囊的充气状态和充气气压。
所述箱体的其中一侧设置有四个充气口,四个充气口分别连通设置有充气软管,所述充气软管与所述充气气囊通过快速接头连接。
所述箱体侧部设置有四个独立的充气软管收纳室,充气软管盘设在所述充气软管收纳室内,且所述充气软管收纳室外侧设有侧盖板。
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袖带收纳室,所述袖带收纳室外侧设置有顶盖板,袖带收纳室内部设置有放置槽,各放置槽端部均设置有适用的肢体标志。
所述箱体侧部设置有提手,箱体底部还设置有应急手动充气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便捷,实用性强,能够针对急救情况,快速有效的实现操作布置,从而提高急救的成功率;其在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时,在人工心脏按压产生的心脏每搏输出量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本申请的临时阻断耐受缺血缺氧程度较高的四肢的血流,从而达到优先保障供应人体耐受缺血缺氧程度较低且极为重要的器官的血液供应,包括大脑、心脏和肺脏等,最终达到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目的。
本申请中的充气气囊的结构设计,能够保障心肺复苏前四肢血液的充分回流,同时避免在心脏按压过程中,血液流向四肢,其限压阀和单向阀的设置,促使血液快速回流,避免造成血液淤积在四肢上;通过充气组件的结构设计,使得其具有实用性,更具可操作性,从而针对该设备实现规范化和提高其可控性,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有效地实施急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阻血袖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充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00为阻血袖带、101为充气气囊、102为限压阀、103为单向阀、104为卸压气管、105卸压帽、106为快速接头、107为粘扣带、200为充气组件、201为箱体、202电动充气泵、203为控制单元、204为显示单元、205为充气口、206为充气软管、207为充气软管收纳室、208为侧盖板、209为袖带收纳室、210为顶盖板、211为提手、212为应急手动充气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包括阻血袖带100和充气组件200,所述阻血袖带100为四组,四组所述阻血袖带100分别包绕在人体四肢上,且所述阻血袖带内设置有充气气囊101;所述充气组件200与各所述充气气囊101对应连接;通过所述充气组件对各所述阻血袖带充气,使得四肢血液向心脏回流,同时在心肺复苏时,减少血液向四肢流动。
本实施例中的充气气囊101呈S型排布,且呈S型的所述充气气囊上间隔布设有多个限压阀102,多个所述限压阀102将所述充气气囊分隔为多个阻血气囊单元,阻血袖带还包括有卸压气管104,卸压气管与各所述阻血气囊单元通过卸压分管连通,同时在卸压分管上设置有单向阀103,卸压气管端部设置有卸压帽105,阻血袖带上设置有粘扣带107,其中限压阀能够保障充气气囊能够将血液从肢体的端部向根部逐步驱赶回流,单向阀的设置用于实现限压阀的作用,并能够实现卸压。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充气效率,赢取抢救时间,其充气组件200包括电动充气泵202和箱体201,电动充气泵202设置在所述箱体201内,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控制单元203和显示单元204,控制单元203控制所述电动充气泵202与各充气气囊101的充气状态和充气气压,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单元为电路板、控制按钮、压力检测传感器等,显示单元包括与控制单元连接的显示屏,通过控制按钮操控电动充气泵给相应的充气气囊充气,同时由压力检测传感器进行数据检测和反馈,并显示在显示屏上,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血压计等其他附属设备,从而实现实时的测量和数据反馈。
箱体201的其中一侧设置有四个充气口205,四个充气口分别连通设置有充气软管206,所述充气软管与所述充气气囊通过快速接头106连接。
箱体201侧部设置有四个独立的充气软管收纳室207,充气软管206盘设在所述充气软管收纳室内,且充气软管收纳室外侧设有侧盖板208。
箱体顶部设置有袖带收纳室209,袖带收纳室外侧设置有顶盖板210,袖带收纳室内部设置有放置槽,各放置槽端部均设置有适用的肢体标志(图中未示出),用于表明各阻血袖带适用于不同的肢体,虽然当不区分时能够达到相应的效果,但是会导致操作步骤混乱,不利于急救的作业实施,在箱体侧部设置有提手211,箱体底部还设置有应急手动充气筒212,从而能够放置突发情况的发生。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其操作步骤是:第一步:将患者置于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第二步:将阻血袖带置于四肢下方,依次捆绑,松紧度适中;第三步:将阻血袖带与充气组件连接;第四步:对四肢阻血袖带加压,上肢 40.0kPa(300mmHg),小儿不超26.7kPa(200mmHg);下肢 80kPa(600mmHg),小儿不超过33.3kPa(250mmHg) ;第五步:常规实施心肺复苏流程;第六步:对于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及时终止心肺复苏,并依次缓慢释放四肢压力袖带内的压力,去除压力袖带。30分钟后心肺复苏仍未成功者,可考虑终止心肺复苏,释放四肢压力袖带压力,去除压力袖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适当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纳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阻血袖带,所述阻血袖带为四组,四组所述阻血袖带分别包绕在人体四肢上,且所述阻血袖带内设置有充气气囊;
和充气组件,所述充气组件与各所述充气气囊对应连接;
心肺复苏前,通过所述充气组件对各所述阻血袖带充气,使得四肢血液向心脏回流,心肺复苏时,阻断血液向四肢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气囊呈S型排布,且呈S型的所述充气气囊上间隔布设有多个限压阀,多个所述限压阀将所述充气气囊分隔为多个阻血气囊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血袖带还包括有卸压气管,所述卸压气管与各所述阻血气囊单元通过卸压分管连通,同时在所述卸压分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卸压气管端部设置有卸压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血袖带上设置有粘扣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组件包括电动充气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组件还包括箱体,所述电动充气泵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控制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动充气泵与各充气气囊的充气状态和充气气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其中一侧设置有四个充气口,四个充气口分别连通设置有充气软管,所述充气软管与所述充气气囊通过快速接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侧部设置有四个独立的充气软管收纳室,充气软管盘设在所述充气软管收纳室内,且所述充气软管收纳室外侧设有侧盖板。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所述的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袖带收纳室,所述袖带收纳室外侧设置有顶盖板,袖带收纳室内部设置有放置槽,各放置槽端部均设置有适用的肢体标志。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侧部设置有提手,箱体底部还设置有应急手动充气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17798.8U CN208808567U (zh) | 2018-04-27 | 2018-04-27 | 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617798.8U CN208808567U (zh) | 2018-04-27 | 2018-04-27 | 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08567U true CN208808567U (zh) | 2019-05-03 |
Family
ID=66268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617798.8U Active CN208808567U (zh) | 2018-04-27 | 2018-04-27 | 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808567U (zh) |
-
2018
- 2018-04-27 CN CN201820617798.8U patent/CN2088085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510254B2 (ja) | 能動的加圧/減圧による心臓補助/維持装置及び方法 | |
USRE42958E1 (en) |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non-invasively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 |
US6374827B1 (en) | Tracheo-esophageal tube and ventilator for pneumatic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 |
JP2012530556A (ja) | 陽陰圧換気システムおよび胸腔内圧調整方法 | |
WO2012039860A3 (en) | Methods of achieving increased fluid distribution with and patient kits for resuscitation systems | |
JP2023523222A (ja) | 肺気道クリアランス | |
CN111494194A (zh) | 一种气动机械式胸腹联动交互自动按压机 | |
CN108836812B (zh) | 一种急诊用智能调整式快速胸部按压装置 | |
CN211383272U (zh) | 一种重症医学临床用呼吸器 | |
CN106137699A (zh) | 基于体外反搏控制的智能化家用保健仪及其控制方法 | |
CN220069793U (zh) | 一种可显示压力与定时提醒的加压止血辅助装置 | |
CN204814044U (zh) | 具有定量压力的止血装置 | |
CN208808567U (zh) | 人体四肢血流阻断式心肺复苏辅助器 | |
CN209108352U (zh) | 一种重症医学临床用新型呼吸器 | |
CN106308775A (zh) | 利用体外反搏技术评价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方法和系统 | |
CN210331113U (zh) | 一种急诊科医疗心肺复苏器 | |
CN111700786A (zh) | 一种体外反搏康复治疗仪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6091346U (zh) | 一种吸氧结合体外反搏的心肺系统康复治疗仪 | |
WO2021056658A1 (zh) | 一种手足通络器 | |
CN206482831U (zh) | 一种便携式心电监测腹部心肺复苏器 | |
CN215961061U (zh) | 穿戴式心肺复苏机 | |
CN218889996U (zh) | 一种用于等离子射频消融刀头的一次性输液加压装置 | |
CN213608121U (zh) | 一种急诊科医疗心肺复苏装置 | |
CN219558473U (zh) | 一种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按压装置 | |
CN219782895U (zh) | 一种加压式的两用约束手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