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8808122U - 分体式电碳两用火锅 - Google Patents

分体式电碳两用火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08122U
CN208808122U CN201720242840.8U CN201720242840U CN208808122U CN 208808122 U CN208808122 U CN 208808122U CN 201720242840 U CN201720242840 U CN 201720242840U CN 208808122 U CN208808122 U CN 2088081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estal
pot body
heat
chafing dish
split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428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舒贤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24284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081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081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0812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电碳两用火锅,包括底座、锅体、中空结构设置的燃烧室及与所述燃烧室相连的漏灰件,所述底座呈中空结构设置,所述底座与锅体分体设置。本实用新型将底座与锅体分体式设计,方便锅体的清洗;另一方面,在包装时,底座可以套设至燃烧室外,从而整个置于锅体内,极大程度的减小包装体积,降低包装和运输成本,降低耗材。

Description

分体式电碳两用火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分体式电炭两用的火锅。
背景技术
传统火锅一般以木炭为热源,在锅体内连接用于放置炭火的燃烧筒,通过燃烧筒内炭火的温度对锅体内的水进行加热。后续出现了电炭两用铜火锅,其提供了一种电力与木炭混合使用的方式,从而可随意调节火力大小,使用更为方便;中国专利CN204889584U公开了一种《火锅》,其包括锅体、燃烧室、漏灰件、加热管及温控器等,通过木炭和电加热管同时对锅体进行加热;但是,该种结构的火锅中,整个火锅一体成型制成,体积比较大,包装耗材较多,运输过程中也相对比较占空间,增加了运输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包装耗材少、便于运输的分体式电碳两用火锅。
一种分体式电碳两用火锅,包括底座、锅体、中空结构设置的燃烧室及与所述燃烧室相连的漏灰件,所述底座呈中空结构设置,所述底座与锅体分体设置。本实用新型将底座与锅体分体式设计,并将底座中空设置,使得在包装时,能够将底座套至燃烧室外,使得底座整体置于锅体内,从而极大程度的减小了火锅的体积,可节省近50%的包装材料,降低包装和运输成本;其次,由于两者分体设置,在清洗时可单独取下锅体,清洗操作更为方便,清洗时手感较轻,锅体更易清洗干净;且当火锅为电火锅时,锅体与底座分离后即可实现断电操作,将电器件留在底座内,有效防止电器件在清洗时进水损坏,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发热元件;实现火锅的电碳两用,温度控制更为随意,火锅温度可控,且温度更为恒温,涮烫的食物口感更好。
优选的,还包括一导热件,该导热件上设有漏灰口;所述发热元件至少部分被全包覆于所述导热件内;底座一同套设至燃烧室外时,燃烧室可从漏灰口中穿出,从而保证底座完全置入在锅体内;发热元件与导热件相连的部分被全部包覆于所述导热件内后,相较传统的嵌入导热件内或固连在导热件下表面的情况而言,热损失率降低了至少80%,提高热能利用率;且由于发热元件与导热件相连的部分是被全部包覆在导热件内,发热元件和导热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得到增加,传导效果更好,导热件的导热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好的对锅体进行加热,锅体升温速度快,火锅开锅迅速,工作效率高。
具体的,所述发热元件与锅体下表面相连;发热元件直接连接在锅体下表面,对于锅体的传热效果更好,热损失率低。
作为优选,所述发热元件包括加热管和设于加热管两端的金属端子,所述加热管被全包覆于所述导热件内;金属端子未被包覆,便于与电源电连接;加热管为发热部件,其被全部包覆在导热件内,使得两者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热传递效果最好,热损失率也最低。
作为优选的,所述发热元件为环形结构,该发热元件设于所述底座上;环形的发热元件可以与。
优选的,所述导热件由铝材制成;铝材的传导效果更好,可增强导热板的导热效果;且铝材在被加热的过程中可进行热胀冷缩,从而有效防止被包覆在其内的加热管发生爆裂,使用寿命更长;其次,导热板与加热管通过铸造成型,相较传统的铁质导热板而言,由于铁的熔点很高,在铸造时基本可到达1000以上的高温,在导热板与加热管铸造时,极易因为温度过高而造成加热管破裂或者损坏;而铝材的熔点较低,在铸造时基本在500-600°左右,不易造成加热管的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发热元件有不锈钢制成;相较传统的铁制加热管,不锈钢材质不会出现氧化现象,长期使用亦不会出现层层脱落的现象,使用寿命更长,且不易爆裂。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有一电源座,该电源座具有与发热元件可拆卸配合的电源端子;当取出锅体时,该加热管即可与电源端子相分离,锅体为断电状态,清洗锅体时更为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漏灰件上设有条形的漏灰槽;条形的漏灰槽增加了通风效果,氧气更充足,炭木燃烧更旺,温度提升更快。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下部可拆卸连接一接灰件;接灰件用于承接炭火燃烧后产生的灰烬,防止将桌子烧坏,且灰烬手机更为方便,使用更加卫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锅体与锅底分体,使用时便于清洗锅体,包装时减少了包装耗材和运输空间,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锅体与底座的包装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发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锅体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漏灰件的侧视图。
图9为开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10所示,一种分体式电碳两用火锅,包括底座1、锅体2、中空结构设置的燃烧室3、与所述燃烧室相连的漏灰件4、发热元件5、导热件6、锅盖10以及电源座8;所述锅体2的外壁上对称设有可活动的便于使用者移动火锅的防烫手柄24,燃烧室3设置在锅体2中央与锅体2固定连接,上下均为开口设置,两者可以是焊接、压接,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锅盖10上面对称设有可活动的便于使用者开合锅盖10的防烫手柄101,锅盖10中间设有与燃烧室3外围相适配的孔洞,当盖合时锅盖10穿过燃烧室3与锅体2上部开口配合,刚好盖住锅体2开口;所述底座1为中空结构设置,且上下均为开口设置,所述锅体2与底座1为分体结构,从而包装时,能够将底座1套至燃烧室3外,使得底座整体置于锅体2内,并可以盖上锅盖10,从而极大程度的减小了火锅的体积,节省包装材料。
所述导热件6为由铝材制成的导热板,所述发热元件5为由不锈钢制成的加热管51;所述导热件6为环状结构,该导热件6上设有漏灰口62,优选的,该漏灰口62为圆形,以使所述导热件6为环状结构,漏灰口的位置对应于所述漏灰件的位置设置,便于灰烬从漏灰口中掉出;所述发热元件5至少部分被全包覆于所述导热件6内,具体的,所述加热管51两端分别具有一金属插头511,除两金属插头外,加热管的其余部分均被全部包覆于所述导热件6内,实现最大的热传递效率;优选的,所述加热管51与导热件6通过铸造成型在一起,制造简便;铸造成型后,加热管除两金属插头511的部分被全部包在导热板内,两者之间不存在间隙,热传递效果最好;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件6也可设置为C形结构,即导热板具有一个缺口;具体的 ,由于两金属插头511具有一定的间距,该部分上的导热板上不存在加热管,从而可在该位置上设一个缺口,即可使得所述导热板成为所述的C形结构。
所述底座上下为开口设置,所述导热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端;优选的,底座上端对应开口位置还设有一凹台12,导热件可置于该凹台12内,不易发生移动;导热板52通过螺钉固连于底座1上,当底座与锅体相连时,导热板刚好贴合于锅体底面,对锅体进行加热。
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元件5也可设置在锅体2上,其与锅体下表面相连;锅体2的底面向锅体2内部凹陷形成与加热管51适配的安装槽21,安装槽21的其中一侧壁向下延伸形成若干均匀排布的限位凸部22,有效防止加热管从安装槽21内掉出;所述底座上设有一电源座8,所述电源座上具有与发热元件可拆卸配合的电源端子81,该电源端子81的上部为开口设置,并且其形状与所述金属插头相配适,当锅体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时,锅体下表面的加热管的金属插头即可由上置下插入至所述电源端子81内,实现与电源座8的电连接,进而使得电源座8对发热元件进行供电。
所述控制电路板9设于底座上,控制电路板包括与发热元件5电连的控制模块、与该控制模块电连的调温部件91、用于探测锅体或发热元件温度的感温模块以及用于显示感温模块所监测到的锅体2或发热元件温度的显示部件92;具体的,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座8电连,控制模块为控制器,可采用PLC控制器或其他任意型号的控制器;所述显示部件为显示屏,显示部件置于所述底座内;优选的,所述底座1上对应显示部件位置设于连接有一开关盒11,该开关盒上设有一窗口111,所述显示部件可嵌设至该窗口111内,进而使得显示部件从窗口处裸露出来,从而方便操作人员对显示部件6上显示的温度进行直观的观察;所述感温模块为感温电阻,感温电阻置于锅体1的底部位置,每秒对锅体1的温度进行检测,不同的温度会使感温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感温模块、显示部件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感温电阻可把电阻的变化传导到控制模块,不同的温度对应一个不同电阻值,这样温度显示和温度控制精确度高。
具体的,所述调温部件91包括设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的按钮开关,该按钮开关包括开关按钮94、降温按钮95以及升温按钮96,所述开关按钮94、降温按钮95以及升温按钮96均电连接于控制模块;所述开关盒对应于开关按钮94、降温按钮95以及升温按钮96位置分别设有一弹性片112,通过按压所述弹性片即可按压对应的按钮;所述开关按钮94用于控制加热管的通电和断电,优选的,可将开关按钮设置为开启时呈发光状态,方便区分;所述升温按钮96用于增加锅体的温度,当显示部件上显示的温度未达到操作人员要求的温度时,可按压所述加温按钮,按压时显示部件上的温度会跟随按压操作进行增加,在按压的同时加温信号将反馈至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随即控制所述发热元件加温,之后感温模块实时对锅体的温度进行探测,并将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模块,当控制模块检测到锅体温度与显示温度一致后,控制模块即可控制发热元件断电;所述降温按钮95用于降低锅体内的温度,当显示部件上显示的温度过高时,可按压所述减温按钮,在按压的同时降温信号将反馈至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随即控制所述发热元件断电,使得锅体内的温度慢慢降低至指定值。
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调温部件也可采用为突跳式温控器,其工作原理已为现有技术,可自行进行百度,在此不再赘述;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调温部件还可设置为触摸屏,所述开关盒上对应触摸屏的位置设有开口,使得触摸屏裸露出来;触摸屏上具有开关图标、升温图标和降温图标,通过手指对于开关图标、升温图标和降温图标的触碰即可实现相应的开启/关闭、升温、降温操作;由于触摸屏结构及工作原理已为现有技术,可自行进行百度,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的几种结构并非对于调温部件保护范围的限定,调温部件还可采用其他便于调节锅体温度的结构。
所述漏灰件4通过两螺丝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燃烧室3或锅体2底部,漏灰件4上均匀开设若干条形的漏灰槽41,该漏灰槽用于掉落炭火燃烧后产生的灰烬,漏灰件4边沿周向开设有两安装孔,螺丝穿过该安装孔使得锅体2与漏灰件4固定连接;作为优选的,所述漏灰件4的内底面为下凹结构,从而有效降低其内底面的高度,使得锅体的热能利用率更高;优选的,漏灰件4的内底面至少部分球面设置以形成所述下凹结构,球面结构成型更为容易,且木炭堆积时更易形成小山堆,木炭整体的分散面积不会过大,热能不易损失。
所述底座1的下底面可拆卸连接有一个接灰件7,该接灰件7可接住由漏灰槽41上掉落下来的灰烬,更为卫生;具体的,该托盘7外围向上延伸形成有挡边71,当托盘7与所述底座相连时,该挡边71与所述底座1相卡接,从而有效的与底座相连;当需要对掉落的灰烬进行清理时,将所述托盘拆下即可,方便快捷;所述底座1上还设有用于通风从而降低底座1温度的通风孔15,避免底座1温度过高而灼伤用于放置火锅的桌面。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分体式电碳两用火锅,包括底座(1)、锅体(2)、中空结构设置的燃烧室(3)及与所述燃烧室相连的漏灰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呈中空结构设置,所述底座(1)与锅体(2)分体设置;还包括一发热元件(5),该发热元件(5)为环形结构,该发热元件(5)设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发热元件(5)包括加热管(51)和导热板(52),所述加热管(51)至少部分被包覆于所述导热板(52)内;所述导热板(52)为铝材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碳两用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元件(5)与锅体(2)下表面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碳两用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51)为不锈钢材质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电碳两用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一电源座(8),该电源座(8)具有与发热元件(5)可拆卸配合的电源端子(8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碳两用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灰件(4)上设有条形的漏灰槽(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电碳两用火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下部可拆卸连接一接灰件(7)。
CN201720242840.8U 2017-03-14 2017-03-14 分体式电碳两用火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081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42840.8U CN208808122U (zh) 2017-03-14 2017-03-14 分体式电碳两用火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42840.8U CN208808122U (zh) 2017-03-14 2017-03-14 分体式电碳两用火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08122U true CN208808122U (zh) 2019-05-03

Family

ID=66267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42840.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808122U (zh) 2017-03-14 2017-03-14 分体式电碳两用火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081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71163Y (zh) 一种烟熏烤盘
CN201157244Y (zh) 一种电炒锅
CN205612261U (zh) 一种加热烹饪自动控制装置
CN204889584U (zh) 火锅
CN204717761U (zh) 离锅检测触动机构
CN206166609U (zh) 烹饪器具
CN205094223U (zh) 一种电热铛
CN104887059B (zh) 微型电饭煲的感温元件安装结构
CN208808122U (zh) 分体式电碳两用火锅
CN206381055U (zh) 一种电饭煲或电加热锅的热敏传感器结构
CN211961814U (zh) 一种多功能烤箱
CN107374328A (zh) 一种可自动播放按键功能的电饭煲
CN203447062U (zh) 一种便携式食品制作装置
CN108652440A (zh) 防溢养生壶
CN209121865U (zh) 一种分体式电热锅
CN207152416U (zh) 一种油炸煮饭两用电饭锅
CN2922704Y (zh) 一种慢炖锅
CN103349489B (zh) 一种便携式食品制作装置
CN204862582U (zh) 一种集成式多功能电煮炉
CN209966176U (zh) 带托盆式水雾功能的电烤箱
CN102497683A (zh) 一种可调热得快
CN208371488U (zh) 火锅
CN209404367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2775854U (zh) 一种顶部出水的真空保温式防干烧电热水壶
CN208625289U (zh) 一种电饭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