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82065U - 电线接头 - Google Patents
电线接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782065U CN208782065U CN201821444009.1U CN201821444009U CN208782065U CN 208782065 U CN208782065 U CN 208782065U CN 201821444009 U CN201821444009 U CN 201821444009U CN 208782065 U CN208782065 U CN 2087820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driving lever
- positioning mechanism
- elastic portion
- electric w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线接头,供电线沿着插线方向穿入,包含:壳体,具有沿着插线方向延伸的穿线孔以及连通于穿线孔的容置空间;导电件,安装于壳体的容置空间,具有导电部能够接触电线,并在每一穿线孔的沿伸位置分别设有弹性部,使得电线插入壳体的内部时,能够至少受到导电部与弹性部的夹持定位;拨杆,枢设于壳体,并能在一未抵压弹性部的第一位置以及一抵压于弹性部并使其产生形变的第二位置之间来回摆转;其特征在于:在第一位置构造有一能将拨杆定位的第一定位机构,另在第二位置构造有一能将拨杆定位的第二定位机构,据此达到强化拨杆于未插入电线或者是已插入电线两种情况下的稳固定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线接头,尤指一种用于将插入端子中的复数条电线之间彼此电性连接的导电结构。
背景技术
电线接头始于1928年德国菲尼克斯电器集团(Phoenix)发明的片体式接线端子(型号JTSL-1022),由此雏形在变化成其他具有不同端子型态的连接行电线接头,主要是能够将至少一条具有相同或不同末端端子样态的电线,依据需求将它们彼此之间电性连接或断开,而不必将它们焊接或缠绕在一起,或是必须依据不同端子样态额外寻找能够对装组接的特殊电器接头,降低连接电线之间的加工耗材成本外,还能够增加居家装潢自由度、或缩短规划电线的配置时间。
而就分类上来说,能够略分为:插拔式、栅栏式、弹簧式、轨道式、H型穿墙式、或WMSTB式等,并能够应用在照明、通讯、安全防护等行业,尤以实施在变频、防爆、数字控制面板、门禁控制器、传感器、PLC程控器,仪器的仪表、电源、伺服驱动等为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由把手或弹簧其中一者或两者的位移动作,进行彼此之间或相对于外壳体之间的抵靠定位,强化并维持把手于未插入电线或者是已插入电线两种情况下的稳固定位,避免把手因外力碰撞或电线的滑移脱落而致位移进而改变原先的位置,同时亦提供人手一感知道已经将把手稳固定未完成的确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将把手予以稳固定位的定位机制分别设计位于把手位移动作的运动轨迹路径上,藉此简化将电线的末段插入定位的步骤以及人手施力操作的简易性,不仅降低导电结构组件之间的组接工序以及对应组接工序使用的设备成本,同时增加现场施工组接、线路配位或修复电线问题的简易性。
为达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线接头,供复数条电线沿着一插线方向穿入,包含:一壳体,具有多个沿着所述插线方向延伸的穿线孔以及一连通于所述多个穿线孔的容置空间;一导电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具有一导电部能够接触所述电线,并在每一穿线孔的沿伸位置分别设有一弹性部,使得所述电线插入所述壳体的内部时,能够至少受到所述导电部与弹性部的夹持定位;多个拨杆,枢设于所述壳体,并能在一未抵压所述弹性部的第一位置以及一抵压于所述弹性部并使其产生形变的第二位置之间来回摆转;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构造有一能将所述多个拨杆定位的第一定位机构,另在所述第二位置构造有一能将所述多个拨杆定位的第二定位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含一设置于所述拨杆及壳体其中一者的第一凸点以及一设置于另一者对应位置的卡槽。
其中,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含由所述拨杆、壳体或由所述拨杆、弹性部其中两者或由所述拨杆、壳体、弹性部三者共同构成。
于一较佳可行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含一设置于所述拨杆及壳体其中一者的第二凸点以及一设置于另一者对应位置的卡抵部。
而于另一较佳可行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含复数条由所述拨杆的两侧延伸形成彼此对应的滑杆以及由所述壳体构造出复数条连续间隔并位于所述滑杆对应位置的滑槽。
于再一较佳可行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含一设置于所述弹性部的第三凸点以及一设置于所述拨杆并对应于所述第三凸点的的压抵部。
由前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将拨杆能够稳固定位的第一定位机构以及第二定位机构分别设置位于拨杆摆动位移的运动轨迹上,使得第一定位机构能够于拨杆未抵压弹性部的第一位置,将拨杆维持在一未插入电线的待使用状态,相对而言,第二定位机构能够于拨杆抵压抵压弹性部的第二位置,将拨杆维持在一插入电线的使用状态或者是一使得电线可待卸除的待拆除状态。
而第一定位机构以及第二定位机构分别是透过拨杆、弹性部、壳体中的其中两者或三者共同配合构成,能够强化并稳固拨杆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的定位,同时提供人手感觉到拨杆已受到卡固定未的手感,确定拨杆已到达正确的定位位置。
有据于此,本实用新型电线接头能够简化将电线的末段插入定位的步骤以及人手施力操作的简便性,除了降低导电结构组件之间的组接工序以及对应组接工序使用的设备成本,同时增加现场施工组接、线路配位或修复电线问题的简易性,减少组接的时间、组接的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电线接头的立体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电线接头的另一立体图;
图2为图1A及图1B的分解图;
图3A为图1A及图1B的剖视图;
图3B为图1A及图1B的另一剖视图;
图3C为图1A及图1B的又一剖视图;
图4为图1A及图1B配合插入电线末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线;2-电线接头;20-插线方向;3-壳体;30-穿线孔;31-容置空间;32-第一壳件;320-滑槽;33-第二壳件;330-枢接孔;4-导电件;40-导电部;41-弹性部;410-贯穿区域;4100-贯穿孔;411-组接区域;412-弹性释能区域;42-第三凸点;5-拨杆;50-第一位置;P-第一定位机构;P1-第一凸点;P2-卡槽;P3-压抵部;51-第二位置;Q-第二定位机构;Q1-第二凸点;Q2-卡抵部;Q3-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兹为便于更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使用及其特征有更深一层明确、详实的认识与了解,爰举出较佳实施例,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A至图5所示,能够将复数条电线1的末端彼此之间相互电性连接的本实用新型电线接头2,尤其请特别参阅图1A、图1B以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线接头2主要包含有一壳体3、一导电件4以及一拨杆5共三大部分。
请接续参阅图1A、图1B以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线接头2具有一供所述电线1的末端由外部插入的插线方向20,而所述壳体3具有一对应连通于所述插线方向20的穿线孔30,所述电线1的末端便能够由本实用新型电线接头2的外部插入并进入所述壳体3的内部容置空间31中。
其中,所述壳体3由一第一壳件32以及一第二壳件33两者沿着所述插线方向20相互对应组接而成,所述第一壳件32的表面对应于所述穿线孔30的延伸位置及数量形成多个连续相间隔的第二凸点Q1,且所述多个第二凸点Q1之间沿着所述插线方向20依序地凹陷形成复数条连续相互间隔的滑槽320,而且,所述第二壳件33的表面形成一第一凸点P1,而所述第二壳件33的内部沿着所述插线方向20形成多个能够对应于所述拨杆5活动性枢接的枢接孔330,且所述枢接孔330的位置及数量是恰分别对应于所述穿线孔30。
所述导电件4安装位于所述壳体3内部的容置空间31中,并由一导电部40以及对应组接于所述导电部40的弹性部41构成,于一较佳可行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40整体呈现为一板状样态,而所述弹性部41具有一位于所述插线方向20延伸路径上的贯穿区域410,所述贯穿区域410大致上相对垂直于所述插线方向20,所述贯穿区域410具有对应于所述穿线孔30的位置与数量的贯穿孔4100,所述电线1在进入所述壳体3的穿线孔30进而插入所述容置空间31后,所述贯穿孔4100使得所述电线1的末段能够进一步地插入并通过所述导电件4。
此外,所述导电件4的贯穿区域410的两侧以一大致上平行于所述插线方向20分别延伸出一组接区域411以及一弹性释能区域412,于一较佳可行实施例中,所述组接区域411能够以卡合的方式将所述导电部40对应组接于所述导电件4的内部,而所述弹性释能区域412由一弹性材料构成一弯曲半管状的样态(能够视为一U字型或V字型),且所述弹性释能区域412邻靠于所述电线1的表面设有多个第三凸点42。
其中,当所述电线1的末端插入所述容置空间31后,所述弹性释能区域412受到抵压而弯曲样态的开口角度渐缩,同时所述电线1的末端的对应两侧分别受到所述组接区域411以及弹性释能区域412的夹固定位,尔后所述电线1的末端才会接续通过所述贯穿孔4100。
另外,请参阅图1A至图3A所示,所述拨杆5具有一供人手接触的操纵部,所述操纵部邻靠于所述壳体3的表面构成一卡槽P2,所述卡槽P2是设计分别对应位于所述第一凸点P1的位置,是故所述拨杆5的卡槽P2能够对应卡合于所述壳体3的第一凸点P1,据此,于本实用新型电线接头2尚未使用的状态下,所述拨杆5以一第一位置50卡接于所述壳体3的表面,并由所述第一凸点P1以及卡槽P2共同地构成所述第一位置50的第一定位机构P,同时提供人手一感知察觉到所述拨杆5已确实卡接定位于所述壳体3的表面,而无须再过多持续地施力于所述拨杆5或消除所述拨杆5有机会位移离开目前位置的心理不确定感。
请参阅图1A至图3B所示,而且,所述操纵部的一侧延伸出两位于相互对应位置的滑杆Q3,而于所述拨杆5的操纵部与滑杆Q3之间具有一卡抵部Q2,所述滑杆Q3的尾端具有一压抵部P3,所述压抵部P3的方向设为一相交于所述滑杆Q3的方向,且所述两滑杆Q3之间相互邻靠表面的内侧设有多个位于对应位置的枢接轴,所述拨杆5的枢接轴分别对应枢接于所述壳体3的枢接孔330,使得所述拨杆5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3活动性地来回摆转。
于一较佳可行实施例中,所述滑杆Q3的宽度设计为一由连接于所述操纵部的一端逐渐地加宽的样态,而所述压抵部P3的宽度设计为一所述滑杆Q3中的最小宽度,而所述滑杆Q3接近于所述压抵部P3的局部设为一弧曲状样态同时宽度设为一最大宽度。
请参阅图1A至图3C所示,于所述拨杆5进行摆转位移动作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到所述拨杆5以一原先不会接触到所述导电件4的弹性部41的状态,逐渐地移动至一以所述具有最大宽度的滑杆Q3局部范围接触到所述导电件4的弹性释能区域412(如图3B所示),由于所述拨杆5的滑杆Q3接近于所述压抵部P3的局部设为一弧曲状样态,提供一人手分别明显感知到所述拨杆5未接触到所述导电件4的手感、一所述拨杆5开始接触到所述导电件4的手感以及一所述拨杆5持续压抵所述导电件4的手感。
接续所述拨杆5的滑杆Q3受到人手推入进去所述第一壳件32的滑槽320中,所述滑杆Q3持续滑入所述滑槽320直至所述拨杆5的卡抵部Q2对应卡抵于所述第一壳件32的第二凸点Q1(如图3C所示),提供一人手感知察觉到所述拨杆5以推定到底,不须再施力推进,据此,于本实用新型电线接头2准备供所述电线1插入使用或者是所述电线1已插入使用的两种状态下,所述拨杆5能够以一第二位置51抵接于所述壳体3的表面,并由所述拨杆5的卡抵部Q2以及第一壳件32的第二凸点Q1共同地构成所述第二位置51的第二定位机构Q。
另外,请接续参照图3C所示,为求在电线插入本实用新型电线接头2的情况下,进一步更加稳定夹固所述电线1,本实用新型第二定位机构Q还包含所述拨杆5的压底部P3对应卡抵于所述导电件4的弹性部41的弹性释能区域412的第三凸点42,由所述压底部P3以及第三凸点42共同地构成所述第二位置51的第二定位机构Q,避免所述拨杆5因外力的碰撞或电线1的滑移脱落等情况下,而致位移进而改变原先的定位位置,大幅地降低所述电线1脱落离开本实用新型电线接头2其中,同时亦能够提供一人手感知察觉到所述拨杆5确定卡抵于所述导电件4的手感及确定感。
请参照图4以及图5所示,皆为表示所述电线1已确实插入本实用新型电线接头2内部时,所述电线1相对于电线接头2中其他组件之间的相对分布位置,有句于前述详实说明段落可知,本实用新型电线接头2设计透过所述壳体3、导电件4以及拨杆5上相互配合的第一定位机构P以及第二定位机构Q,便能够将所述拨杆5分别稳固定位于所述未插入电线1的第一位置50以及已插入电线1的第二位置51,将两大种类的定位机构接设计位于所述拨杆5的运动位移轨迹路径上,达到藉此简化将电线1的末段插入定位的步骤以及人手施力操作的简易性,不仅降低导电结构组件之间的组接工序以及对应组接工序使用的设备成本,同时还能够增加现场施工组接、线路配位或修复电线问题的简易性。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电线接头,供复数条电线沿着一插线方向穿入,包含:
一壳体,具有多个沿着所述插线方向延伸的穿线孔以及一连通于所述多个穿线孔的容置空间;
一导电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具有一导电部能够接触所述电线,并在每一穿线孔的沿伸位置分别设有一弹性部,使得所述电线插入所述壳体的内部时,能够至少受到所述导电部与弹性部的夹持定位;
多个拨杆,枢设于所述壳体,并能在一未抵压所述弹性部的第一位置以及一抵压于所述弹性部并使其产生形变的第二位置之间来回摆转;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位置构造有一能将所述多个拨杆定位的第一定位机构,在所述第二位置构造有一能将所述多个拨杆定位的第二定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含一设置于所述拨杆及壳体其中一者的第一凸点以及一设置于另一者对应位置的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含由所述拨杆、壳体或是由所述拨杆、弹性部其中两者或由所述拨杆、壳体、弹性部三者共同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含一设置于所述拨杆及壳体其中一者的第二凸点以及一设置于另一者对应位置的卡抵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含复数条由所述拨杆的两侧延伸形成彼此对应的滑杆以及由所述壳体构造出复数条连续间隔并位于所述滑杆对应位置的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含一设置于所述弹性部的第三凸点以及一设置于所述拨杆并对应于所述第三凸点的压抵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线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含一设置于所述弹性部的第三凸点以及一设置于所述拨杆并对应于所述第三凸点的压抵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44009.1U CN208782065U (zh) | 2018-09-04 | 2018-09-04 | 电线接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44009.1U CN208782065U (zh) | 2018-09-04 | 2018-09-04 | 电线接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782065U true CN208782065U (zh) | 2019-04-23 |
Family
ID=66159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44400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82065U (zh) | 2018-09-04 | 2018-09-04 | 电线接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782065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75529A (zh) * | 2018-09-04 | 2020-03-10 | 金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电线接头 |
WO2021056684A1 (zh) * | 2019-09-27 | 2021-04-01 | 宁波高松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操作的接线端子 |
TWI732639B (zh) * | 2020-07-29 | 2021-07-01 | 金筆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導線連接器 |
TWI732638B (zh) * | 2020-07-29 | 2021-07-01 | 金筆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補強式的導電連接器 |
-
2018
- 2018-09-04 CN CN201821444009.1U patent/CN20878206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75529A (zh) * | 2018-09-04 | 2020-03-10 | 金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电线接头 |
WO2021056684A1 (zh) * | 2019-09-27 | 2021-04-01 | 宁波高松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操作的接线端子 |
TWI732639B (zh) * | 2020-07-29 | 2021-07-01 | 金筆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導線連接器 |
TWI732638B (zh) * | 2020-07-29 | 2021-07-01 | 金筆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補強式的導電連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782065U (zh) | 电线接头 | |
US10498050B1 (en) | Wire connector | |
US9136614B2 (en) | Conductor connection tool and relay unit using the same | |
US4126936A (en) |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point to point wiring | |
EP1953872A2 (en) | Female electrical terminal | |
US2523465A (en) | Electrical terminal clasp connector | |
CN104071647A (zh) | 可弹性变形的导管组件和贴合地固持线材的方法 | |
CN110875529A (zh) | 电线接头 | |
US9899762B2 (en) | Electrical receptacle | |
US20090264027A1 (en) |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low-voltage electrical appliance | |
DE3942276C2 (zh) | ||
EP1901078A2 (de) | Anschlussvorrichtung für einen Strohmzähler | |
CN105390854A (zh) | 具有模块化部件和可调编码装置的设备 | |
GB1602827A (en) | Spring contact elements | |
US2217486A (en) | Tool | |
US8062058B1 (en) |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connector system and apparatus | |
KR102735280B1 (ko) | 직접 플러그인 접속물을 위한 콘택트, 및 직접 플러그인 접속물 | |
DE102015120283A1 (de) | Gerätedose, Elektrogerät sowi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r Gerätedose | |
US2723381A (en) | Electric attachment plug | |
EP2425492B1 (de) | Elektrische steckvorrichtung | |
EP0780862B1 (en) | Method of producing an electric supply switch, particulary for electric household appliances and similar, and switch produced thereby | |
JP2016110882A (ja) | 電線中継用プラグとコネクタ | |
DE102015220729A1 (de) | Anschlussanordnung und Haushaltsgerät | |
KR200482183Y1 (ko) | 전원 커넥터 | |
CN209881596U (zh) | 一种有刷马达的端子及端子安装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