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56122U - 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 - Google Patents
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756122U CN208756122U CN201721020711.0U CN201721020711U CN208756122U CN 208756122 U CN208756122 U CN 208756122U CN 201721020711 U CN201721020711 U CN 201721020711U CN 208756122 U CN208756122 U CN 2087561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tting
- hole
- locking structure
- elbow joint
- scre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10000002310 elbow joint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10000000245 forearm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10000005036 nerve Anatomy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06010060820 Joint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5137 Joint instabilit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4 dys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653 nervous syste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399 orthope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其包括上臂支架,前臂支架,屈伸连接部分及旋转连接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屈伸连接部分前接上臂支架,后接旋转连接部分,旋转连接部分后接前臂支架,旋转连接部上设置调节前臂支架长度的调节孔;在屈伸连接部分上设置屈伸锁死结构,在旋转连接部分上设置旋转锁死结构,在调节孔处设置长度锁死结构;所述上臂支架与前臂支架上各设置多个用于设置克氏针的固定节。屈伸连接部分可实现肘关节的屈伸运动,旋转连接部分可实现前臂通过肘关节的旋转运动。本实用新型在设置外固定支架时角度选择更加容易,且可有效绕开对手臂内神经网络的损伤,另外在恢复过程中可以有效实现屈伸恢复锻炼及前臂绕肘关节旋转的恢复锻炼方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外固定支架器械领域,进一步为一种应用于肘关节部位的外固定支架,具体涉及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肘关节损伤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在骨科临床中,约14%为肘关节损伤。由于肘关节解剖特征的特殊性,损伤后容易造成功能障碍,如出现关节僵硬或关节不稳定的问题,上述问题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在肘关节的临床治疗中,要在保证肘关节稳定性的基础上改善肘关节的活动范围,使其在治疗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目前通常设置外固定架且在固定架中部设置一可上下转动的连接部分,如肘关节铰链式外固定装置201520879542.0,但上述专利技术仅能实现肘关节的屈伸运动,不能实现前臂的转动,不能保证肘关节的所以活动角度,因此不能保证肘关节恢复过程中的有效运动恢复;且仅设置一个铰链式结构也不能很好的满足设置外固定架时合理的角度设置;必须保证两固定架处于一个平面上,因此设置过程对操作者要求较高,稍不注意容易伤及到手部的神经系统。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肘关节外固定架不能很容易的选择固定角度,且在后期恢复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前臂旋转运动恢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单的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肘关节外固定架不能很容易的选择固定角度,且在后期恢复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前臂旋转运动恢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
一种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其包括上臂支架,前臂支架,屈伸连接部分及旋转连接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屈伸连接部分前接上臂支架,后接旋转连接部分,旋转连接部分后接前臂支架,旋转连接部上设置调节前臂支架长度的调节孔;在屈伸连接部分上设置屈伸锁死结构,在旋转连接部分上设置旋转锁死结构,在调节孔处设置长度锁死结构;所述上臂支架与前臂支架上各设置多个用于设置克氏针的固定节。屈伸连接部分可以实现肘关节的屈伸运动,旋转连接部分可以实现前臂通过肘关节的旋转运动;设置外固定架时,先松开各锁死结构,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固定角度及支架长度,待设置好角度后将各部分锁死结构锁死,后进行固定针的插入,实现初始固定时将各个部分进行锁死固定,保证关节损伤的修复;后根据恢复情况,解锁屈伸锁死结构,实现屈伸运动的恢复,后解锁旋转锁死结构实现前臂通过肘关节的旋转运动,待肘关节完全恢复后,将外固定架撤出。
进一步,屈伸连接部分前端设置一带纵向孔的中空球形结构,上臂支架后端设置一置于中空球形结构内的实体球,实体球通过连接小杆与上臂支架主体连接,连接小杆通过纵向孔控制上臂支架绕屈伸连接部分转动,所述屈伸锁死结构为设置与中空球形结构壁上的旋紧螺丝,中空球形结构壁上设置旋紧螺丝置入孔;置入孔内设置对应的螺丝结构,旋紧螺丝通过置入孔拧入中空球形结构内,通过挤压实体球达到锁死的目的。此种设置可以有效实现肘关节的屈伸。
或者,屈伸连接部分前端设置一带纵向孔的球形结构,上臂支架后端设置一插入纵向孔的连接板,球形结构上设置置入孔,置入孔内设置屈伸锁死结构,屈伸锁死结构为旋紧螺丝,置入孔内设置与旋紧螺丝对应的螺丝结构;连接板上设置一插入小杆,插入小杆插入设置与球形结构另一侧的放置孔内,插入杆上未设置螺丝结构。插入杆的设置可以保证连接板在纵向孔内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屈伸连接部分后端设置一插入杆,插入杆前端设置一突出环,所述旋转连接部分前端设置一供插入杆插入的插入孔,所述插入孔内还设置旋转锁死结构,旋转锁死结构套接在插入杆外侧,且旋转锁死结构外侧带螺丝的结构,插入孔上设置与旋转锁死结构外螺丝结构对应的螺丝结构;插入杆在旋转所述结构内进行自由转动,通过下移转动旋转锁死结构压紧突出环,使突出环不能转动。
进一步,插入孔底端设置一放置突出环的卡槽,突出环可通过卡槽转动;旋转锁死结构下端插入卡槽内,通过下移转动旋转锁死结构压紧突出环,使突出环不能转动,设置卡槽的目的是为了限制突出环上下移动的范围。
进一步,所述长度锁死结构为设置在调节孔外侧壁上的螺丝孔及设置于螺丝孔内的锁死螺丝。
进一步,所述上臂支架与前臂支架上个设置2-3个固定节。
进一步,所述固定节包括一基座,基座上设置一供支架插入的支架孔及支架锁死结构;其上还设置一个万向环,万向环上设置两贯通的弧形槽,万向环通过万向环锁死结构固定到基座上;克氏针通过弧形槽设置手臂上。
进一步,所述屈伸连接部分上的纵向孔的角度小于180°,且从水平伸展位到完全弯曲位的设置。
进一步,外固定支架各部分都由医用金属材料制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设置外固定支架时角度选择更加容易,且可有效绕开对手臂内神经网络的损伤,另外在恢复过程中可以有效实现屈伸恢复锻炼及前臂绕肘关节旋转的恢复锻炼方式,可以全方面的对肘关节进行恢复,结构合理,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生屈伸动作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臂发生旋转动作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臂支架与屈伸连接部分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屈伸连接部分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上臂支架末端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固定节结构示意图;
图8为屈伸连接部分与旋转连接部分连接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旋转连接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臂支架;11、连接板;111、插入小杆;2、前臂支架;3、屈伸连接部分;31、屈伸锁死结构;32、纵向孔;33、球形结构;331、置入孔;332、放置孔;34、插入杆;341、突出环;4、旋转连接部分;41、调节孔;42、旋转锁死结构;43、长度锁死结构;44、插入孔;5、固定节;51、基座;52、万向环;521、弧形槽;53、万向环锁死结构;54、支架孔;541、支架锁死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因为螺丝结构为一种公知的结构,因此附图中未具体给出螺丝结构并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因为克氏针是插入弧形槽521内的结构,也为本领域公知的技术,因此附图中未具体给出克氏针结构也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
一种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其包括上臂支架1,前臂支架2,屈伸连接部分3及旋转连接部分4,其中,屈伸连接部分3前接上臂支架1,后接旋转连接部分4,旋转连接部分4后接前臂支架2,旋转连接部上设置调节前臂支架2长度的调节孔41;在屈伸连接部分3上设置屈伸锁死结构31,在旋转连接部分4上设置旋转锁死结构42,在调节孔41处设置长度锁死结构43;上臂支架1与前臂支架2上各设置多个用于设置克氏针的固定节5。屈伸连接部分3可以实现肘关节的屈伸运动,旋转连接部分4可以实现前臂通过肘关节的旋转运动;
屈伸连接部分3前端设置一带纵向孔32的中空球形结构33,上臂支架1后端设置一置于中空球形结构33内的实体球,实体球通过连接小杆与上臂支架1主体连接,连接小杆通过纵向孔32控制上臂支架1绕屈伸连接部分3转动,所述屈伸锁死结构31为设置与中空球形结构33壁上的旋紧螺丝,中空球形结构33壁上设置旋紧螺丝置入孔331;置入孔331内设置对应的螺丝结构,旋紧螺丝通过置入孔331拧入中空球形结构33内,通过挤压实体球达到锁死的目的。此种设置可以有效实现肘关节的屈伸。
屈伸连接部分3后端设置一插入杆34,插入杆34前端设置一突出环341,旋转连接部分4前端设置一供插入杆34插入的插入孔44,插入孔44内还设置旋转锁死结构42,旋转锁死结构42套接在插入杆34外侧,且旋转锁死结构42外侧带螺丝的结构,插入孔44上设置与旋转锁死结构42外螺丝结构对应的螺丝结构;插入杆34在旋转结构内进行自由转动,通过下移转动旋转锁死结构42压紧突出环341,使突出环341不能转动。
长度锁死结构43为设置在调节孔41外侧壁上的螺丝孔及设置于螺丝孔内的锁死螺丝。上臂支架1与前臂支架2上个设置2-3个固定节5。固定节5包括一基座51,基座51上设置一供支架插入的支架孔54及支架锁死结构541;其上还设置一个万向环52,万向环52上设置两贯通的弧形槽521,万向环52通过万向环锁死结构53固定到基座51上;克氏针通过弧形槽521设置手臂上。外固定支架各部分都由医用金属材料制备。
设置外固定架时,先松开各锁死结构,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固定角度及支架长度,待设置好角度后将各部分锁死结构锁死,后进行固定针的插入,实现初始固定时将各个部分进行锁死固定,保证关节损伤的修复;后根据恢复情况,解锁屈伸锁死结构31,实现屈伸运动的恢复,后解锁旋转锁死结构42实现前臂通过肘关节的旋转运动,待肘关节完全恢复后,将外固定架撤出。
实施例2 一种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
一种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其包括上臂支架1,前臂支架2,屈伸连接部分3及旋转连接部分4,其中,屈伸连接部分3前接上臂支架1,后接旋转连接部分4,旋转连接部分4后接前臂支架2,旋转连接部上设置调节前臂支架2长度的调节孔41;在屈伸连接部分3上设置屈伸锁死结构31,在旋转连接部分4上设置旋转锁死结构42,在调节孔41处设置长度锁死结构43;上臂支架1与前臂支架2上各设置多个用于设置克氏针的固定节5。屈伸连接部分3可以实现肘关节的屈伸运动,旋转连接部分4可以实现前臂通过肘关节的旋转运动;
屈伸连接部分3前端设置一带纵向孔32的球形结构33,上臂支架1后端设置一插入纵向孔32的连接板11,球形结构33上设置置入孔331,置入孔331内设置屈伸锁死结构31,屈伸锁死结构31为旋紧螺丝,置入孔331内设置与旋紧螺丝对应的螺丝结构;连接板11上设置一插入小杆111,插入小杆111插入设置与球形结构33另一侧的放置孔332内,插入杆34上未设置螺丝结构。插入杆34的设置可以保证连接板11在纵向孔32内的位置。
屈伸连接部分3后端设置一插入杆34,插入杆34前端设置一突出环341,旋转连接部分4前端设置一供插入杆34插入的插入孔44,插入孔44内还设置旋转锁死结构42,旋转锁死结构42套接在插入杆34外侧,且旋转锁死结构42外侧带螺丝的结构,插入孔44上设置与旋转锁死结构42外螺丝结构对应的螺丝结构;插入杆34在旋转结构内进行自由转动,通过下移转动旋转锁死结构42压紧突出环341,使突出环341不能转动。插入孔44底端设置一放置突出环341的卡槽,突出环341可通过卡槽转动;旋转锁死结构42下端插入卡槽内,通过下移转动旋转锁死结构42压紧突出环341,使突出环341不能转动,设置卡槽的目的是为了限制突出环341上下移动的范围。
长度锁死结构43为设置在调节孔41外侧壁上的螺丝孔及设置于螺丝孔内的锁死螺丝。上臂支架1与前臂支架2上个设置2-3个固定节5。固定节5包括一基座51,基座51上设置一供支架插入的支架孔54及支架锁死结构541;其上还设置一个万向环52,万向环52上设置两贯通的弧形槽521,万向环52通过万向环锁死结构53固定到基座51上;克氏针通过弧形槽521设置手臂上。外固定支架各部分都由医用金属材料制备。
设置外固定架时,先松开各锁死结构,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固定角度及支架长度,待设置好角度后将各部分锁死结构锁死,后进行固定针的插入,实现初始固定时将各个部分进行锁死固定,保证关节损伤的修复;后根据恢复情况,解锁屈伸锁死结构31,实现屈伸运动的恢复,后解锁旋转锁死结构42实现前臂通过肘关节的旋转运动,待肘关节完全恢复后,将外固定架撤出。
实施例3 一种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
一种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其包括上臂支架1,前臂支架2,屈伸连接部分3及旋转连接部分4,其中,屈伸连接部分3前接上臂支架1,后接旋转连接部分4,旋转连接部分4后接前臂支架2,旋转连接部上设置调节前臂支架2长度的调节孔41;在屈伸连接部分3上设置屈伸锁死结构31,在旋转连接部分4上设置旋转锁死结构42,在调节孔41处设置长度锁死结构43;上臂支架1与前臂支架2上各设置多个用于设置克氏针的固定节5。屈伸连接部分3可以实现肘关节的屈伸运动,旋转连接部分4可以实现前臂通过肘关节的旋转运动;
屈伸连接部分3前端设置一带纵向孔32的球形结构33,上臂支架1后端设置一插入纵向孔32的连接板11,球形结构33上设置置入孔331,置入孔331内设置屈伸锁死结构31,屈伸锁死结构31为旋紧螺丝,置入孔331内设置与旋紧螺丝对应的螺丝结构;连接板11上设置一插入小杆111,插入小杆111插入设置与球形结构33另一侧的放置孔332内,插入杆34上未设置螺丝结构。插入杆34的设置可以保证连接板11在纵向孔32内的位置。
屈伸连接部分3后端设置一插入杆34,插入杆34前端设置一突出环341,旋转连接部分4前端设置一供插入杆34插入的插入孔44,插入孔44内还设置旋转锁死结构42,旋转锁死结构42套接在插入杆34外侧,且旋转锁死结构42外侧带螺丝的结构,插入孔44上设置与旋转锁死结构42外螺丝结构对应的螺丝结构;插入杆34在旋转结构内进行自由转动,通过下移转动旋转锁死结构42压紧突出环341,使突出环341不能转动。插入孔44底端设置一放置突出环341的卡槽,突出环341可通过卡槽转动;旋转锁死结构42下端插入卡槽内,通过下移转动旋转锁死结构42压紧突出环341,使突出环341不能转动,设置卡槽的目的是为了限制突出环341上下移动的范围。
长度锁死结构43为设置在调节孔41外侧壁上的螺丝孔及设置于螺丝孔内的锁死螺丝。上臂支架1与前臂支架2上个设置2-3个固定节5。固定节5包括一基座51,基座51上设置一供支架插入的支架孔54及支架锁死结构541;其上还设置一个万向环52,万向环52上设置两贯通的弧形槽521,万向环52通过万向环锁死结构53固定到基座51上;克氏针通过弧形槽521设置手臂上。屈伸连接部分3上的纵向孔32的角度小于180°,且从水平伸展位到完全弯曲位的设置。外固定支架各部分都由医用金属材料制备。
设置外固定架时,先松开各锁死结构,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固定角度及支架长度,待设置好角度后将各部分锁死结构锁死,后进行固定针的插入,实现初始固定时将各个部分进行锁死固定,保证关节损伤的修复;后根据恢复情况,解锁屈伸锁死结构31,实现屈伸运动的恢复,后解锁旋转锁死结构42实现前臂通过肘关节的旋转运动,待肘关节完全恢复后,将外固定架撤出。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其包括上臂支架(1),前臂支架(2),屈伸连接部分(3)及旋转连接部分(4),其特征在于,所述屈伸连接部分(3)前接上臂支架(1),后接旋转连接部分(4),旋转连接部分(4)后接前臂支架(2),旋转连接部上设置调节前臂支架(2)长度的调节孔(41);在屈伸连接部分(3)上设置屈伸锁死结构(31),在旋转连接部分(4)上设置旋转锁死结构(42),在调节孔(41)处设置长度锁死结构(43);所述上臂支架(1)与前臂支架(2)上各设置多个用于设置克氏针的固定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屈伸连接部分(3)前端设置一带纵向孔(32)的中空球形结构(33),上臂支架(1)后端设置一置于中空球形结构(33)内的实体球,实体球通过连接小杆与上臂支架(1)主体连接,连接小杆通过纵向孔(32)控制上臂支架(1)绕屈伸连接部分(3)转动,所述屈伸锁死结构(31)为设置与中空球形结构(33)壁上的旋紧螺丝,中空球形结构(33)壁上设置旋紧螺丝置入孔(331);置入孔(331)内设置对应的螺丝结构,旋紧螺丝通过置入孔(331)拧入中空球形结构(3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屈伸连接部分(3)前端设置一带纵向孔(32)的球形结构(33),上臂支架(1)后端设置一插入纵向孔(32)的连接板(11),球形结构(33)上设置置入孔(331),置入孔(331)内设置屈伸锁死结构(31),屈伸锁死结构(31)为旋紧螺丝,置入孔(331)内设置与旋紧螺丝对应的螺丝结构;连接板(11)上设置一插入小杆(111),插入小杆(111)插入设置与球形结构(33)另一侧的放置孔(332)内,插入杆(34)上未设置螺丝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屈伸连接部分(3)后端设置一插入杆(34),插入杆(34)前端设置一突出环(341),所述旋转连接部分(4)前端设置一供插入杆(34)插入的插入孔(44),所述插入孔(44)内还设置旋转锁死结构(42),旋转锁死结构(42)套接在插入杆(34)外侧,且锁死结构外侧带螺丝的结构,插入孔(44)上设置与旋转锁死结构(42)外螺丝结构对应的螺丝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插入孔(44)底端设置一放置突出环(341)的卡槽,突出环(341)可通过卡槽转动;旋转锁死结构(42)下端插入卡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锁死结构(43)为设置在调节孔(41)外侧壁上的螺丝孔及设置于螺丝孔内的锁死螺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支架(1)与前臂支架(2)上个设置2-3个固定节(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节(5)包括一基座(51),基座(51)上设置一供支架插入的支架孔(54)及支架锁死结构(541);其上还设置一个万向环(52),万向环(52)上设置两贯通的弧形槽(521),万向环(52)通过万向环锁死结构(53)固定到基座(51)上;克氏针通过弧形槽(521)设置手臂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屈伸连接部分(3)上的纵向孔(32)的角度小于180°,且从水平伸展位到完全弯曲位的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外固定支架各部分都由医用金属材料制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20711.0U CN208756122U (zh) | 2017-08-15 | 2017-08-15 | 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020711.0U CN208756122U (zh) | 2017-08-15 | 2017-08-15 | 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756122U true CN208756122U (zh) | 2019-04-19 |
Family
ID=66124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02071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56122U (zh) | 2017-08-15 | 2017-08-15 | 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75612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49748A (zh) * | 2021-09-30 | 2021-12-07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一种可动的肘关节支架 |
-
2017
- 2017-08-15 CN CN201721020711.0U patent/CN20875612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49748A (zh) * | 2021-09-30 | 2021-12-07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一种可动的肘关节支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203951U (zh) | 导向机构、下肢康复外骨骼和外骨骼机器人 | |
CN206687875U (zh) | 一种整形外科用头部固定装置 | |
CN107693096B (zh) | 一种具有可锁万向关节器的调控式仿生骨外固定架 | |
CN106361420A (zh) | 一种骨外固定矫形支架 | |
CN108670528A (zh) | 一种骨科手术术后固定装置 | |
CN108969082A (zh) | 一种儿童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的辅助复位器 | |
CN208756122U (zh) | 可调节肘关节外固定支架 | |
CN103445835A (zh) | 髋关节矫形与股骨延长器 | |
CN109700514A (zh) | 一种胫骨骨折闭合复位多向牵引架 | |
CN109925036A (zh) | 一种用于四肢骨折的组合式弹性外固定支架 | |
CN204133658U (zh) | 膝关节矫形器 | |
CN103040507A (zh) | 骨科用复位固定架 | |
CN209564268U (zh) | 一种马蹄内翻足三维矫形器 | |
CN209269847U (zh) | 运动式可调骨折复位外固定器 | |
CN207886267U (zh) | 多连杆环式外固定支架 | |
CN203815554U (zh) | 一种胫骨远端外固定装置 | |
CN203425018U (zh) | 肩关节动静结合调控外固定器 | |
CN108523982A (zh) | 一种在桡骨复杂骨折复位手术中使用的牵开复位装置 | |
CN208287072U (zh) | 复位钳及肩锁关节复位固定器 | |
CN204133659U (zh) | 踝关节矫形器 | |
CN209966528U (zh) | 一种用于四肢骨折的组合式弹性外固定支架 | |
RU72397U1 (ru) | Монорепозиционное стержневое компрессионно-дистракци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стеосинтеза конечностей | |
CN108836727B (zh) | 一种骨科用脊柱侧弯矫正器 | |
CN206463049U (zh) | 一种前臂旋转障碍的功能恢复装置 | |
CN207286195U (zh) | 一种手指骨折牵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