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44605U - 一种异形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形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744605U CN208744605U CN201821422000.0U CN201821422000U CN208744605U CN 208744605 U CN208744605 U CN 208744605U CN 201821422000 U CN201821422000 U CN 201821422000U CN 208744605 U CN208744605 U CN 2087446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bnormity
- clamp arm
- jaw
- pincers
-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异形钳,包括固定臂、夹紧臂和活动钳口,所述固定臂的一端连接有固定钳口;所述活动钳口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固定臂与固定钳口的连接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组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后与所述夹紧臂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夹紧臂的中段铰接在所述连接部上,用于绕铰接点转动以带动连接组件上的活动钳口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钳口。本实用新型的异形钳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维修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异形钳。
背景技术
目前,扳手或钳子是在机械装配与维修领域、以及生活中最常用的工具,通常用于拆装六方形标准件或圆形的零件。在现有技术中,对设备进行装配或拆卸时,要根据不同规格的标准件选用相对应的扳手,扳手的缺点是:对于固定扳手,每种规格的扳手只能拆装某一规格的标准件,不熟悉扳手的人往往要不停地试用不同规格的扳手,浪费时间,而且对于某些空间狭小的操作空间,普通扳手无法进入操作,无法进行装配或拆卸;尖嘴钳可以进入狭小空间操作,但由于其开口有一定的角度,可能无法夹紧工件,导致工件损坏或无法拆卸,对工作效率造成极大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夹紧效果好的异形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异形钳,包括固定臂、夹紧臂和活动钳口,所述固定臂的一端连接有固定钳口;所述活动钳口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固定臂与固定钳口的连接部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组件穿过所述安装孔后与所述夹紧臂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夹紧臂的中段铰接在所述连接部上,用于绕铰接点转动以带动连接组件上的活动钳口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钳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连接组件为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设置有销孔,所述夹紧臂的一端设置有耳座,所述耳座上设置有第一腰形孔,所述连杆的一端置于所述耳座内,并通过一插销穿过所述第一腰形孔和销孔实现连杆与夹紧臂的活动连接。
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通孔,所述耳座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孔,所述安装座置于所述耳座内,并通过一固定销穿过所述孔和通孔实现夹紧臂与连接部的铰接。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齿条、下齿条和齿轮,所述齿轮穿设有齿轮轴,所述上齿条的一端与所述活动钳口相连,所述下齿条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齿轮安装于上齿条与下齿条之间并相互啮合,所述夹紧臂的一端与所述齿轮轴转动连接。
所述夹紧臂的一端设置有耳座,所述耳座上设置有第一腰形孔,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腰形孔,所述齿轮轴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二腰形孔和第一腰形孔。
所述固定钳口和活动钳口的内侧均设置有防滑纹。
所述夹紧臂呈折弯状。
所述固定钳口与活动钳口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下齿条通过螺钉紧固在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齿轮与齿轮轴之间通过键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异形钳,通过固定钳口与活动钳口之间的配合,实现对不同大小工件(如螺母、螺钉等)的夹紧;通过手动实现夹紧臂的转动,使固定钳口与活动钳口之间相对运动而实现对工件的夹持,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夹紧效果好且不会对工件造成损坏,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细小工件的拆装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异形钳,连接组件采用连杆的形式,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异形钳,连接组件采用齿轮齿条的传动方式,在夹紧臂较小的行程时能够获得钳口之间较大的行程,从而操作更加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表示:1、固定臂;2、夹紧臂;201、耳座;202、第一腰形孔;203、孔;204、插销;205、垫片;206、开口销;207、固定销;3、固定钳口;301、防滑纹;4、活动钳口;5、连接组件;501、连杆;502、上齿条;503、齿轮;504、齿轮轴;505、下齿条;6、连接部;601、安装孔;602、安装座;603、通孔;604、第二腰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异形钳,包括固定臂1、夹紧臂2和活动钳口4,其中固定臂1的一端连接有固定钳口3,固定钳口3与活动钳口4平行布置;活动钳口4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组件5,连接组件5与活动钳口4垂直布置,整体呈L状;连接固定臂1与固定钳口3的连接部6上设有安装孔601,连接组件5穿过安装孔601后与夹紧臂2的一端的端部活动连接;夹紧臂2的中段铰接在连接部6上,用于绕铰接点转动,使连接杆在安装孔601内伸缩运动,从而带动连接组件5上的活动钳口4靠近或远离固定钳口3,从而实现对工件(如螺母)的平行夹紧或松开。本实用新型的异形钳,通过固定钳口3与活动钳口4之间的配合,实现对不同大小工件(如螺母、螺钉等)的夹紧;通过手动实现夹紧臂2的转动,使固定钳口3与活动钳口4之间相对运动而实现对工件的夹持,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夹紧效果好且不会对工件造成损坏,适用于狭小空间内细小工件的拆装作业。
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5为连杆501,连杆501的截面呈长方形,相对应的安装孔601也呈长方形,在此并不对连杆501的形状进行限定,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它圆形等形状;连杆501的一端设置有圆形销孔,夹紧臂2的一端相对应设置有耳座201(由两耳板组成),耳座201上设置有第一腰形孔202,连杆501的一端置于耳座201内,一插销204穿过第一腰形孔202和圆形销孔后,另一端安装垫片205,并通过一开口销206进行限位,将连杆501锁在耳座201内,从而实现连接杆与夹紧臂2之间的活动连接。另外,在连接部6上设置有安装座602,安装座602位于安装孔601的下方,安装座602上设有通孔603,耳座201的两个耳板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孔203,孔203位于第一腰形孔202的下方,安装座602置于耳座201内,并通过一固定销207穿过孔203和通孔603后实现夹紧臂2与连接部6的铰接。具体地,连接部6呈S状,保证固定臂1与夹紧臂2之间适当的距离以便于进行夹紧作业。
本实施例中,固定钳口3和活动钳口4的内侧均设置有防滑纹301,防止工件夹持时松脱;另外,固定臂1与夹紧臂2上也可以设置塑胶层,方便握持。当然,也可以在固定臂1与夹紧臂2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图中未示出),使两钳口之间保持一定的夹持距离。
工作流程:用手虎口抵住固定臂1,手指按压夹紧臂2下端,夹紧臂2以固定销207为轴转动,夹紧臂2的上端通过连杆501带活动钳口4向右移,使活动钳口4上工作面与固定钳口3工作面相互配合夹紧工件,实现对工件的拆装作业;当松开夹紧臂2,活动钳口4不再受力,固定钳口3与活动钳口4不再夹紧。
实施例二:
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的最大区别点是连接组件5,具体地,连接组件5包括上齿条502、下齿条505和齿轮503,齿轮503上穿设有齿轮轴504,齿轮503与齿轮轴504之间通过键连接,上齿条502与下齿条505之间平行布置,上齿条502的一端与活动钳口4固定相连,下齿条505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安装孔601的内部,齿轮503安装于平行布置的上齿条502与下齿条505之间并相互啮合;其中连接部6上的安装孔601为狭长的长方形,在其两侧开设有第二腰形孔604;连接组件5整体置于安装孔601内,其中齿轮轴504的两端则滑动于第二腰形孔604内,夹紧臂2的耳座201上的第一腰形孔202与第二腰形孔604重叠,并且齿轮轴504的两端则位于第一腰形孔202内;夹紧臂2的中段也是通过固定销207固定在连接部6的安装座602上。在本实施例中,同样具有实施例一异形钳所述的优点,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进行工件夹紧的过程中,按压夹紧臂2下端,夹紧臂2以固定销207为轴转动,夹紧臂2的上端带动齿轮503向右移动,并带动上齿条502上的活动钳口4向右移动,在此过程中,由于连接组件5属于可以滑动的齿轮503和齿条,齿轮503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齿轮503会同时转动,在下齿条505固定在安装孔601内的条件下,齿轮503的转动,势必带动上齿条502向右移动,即带动活动钳口4向右移动,从而能够在夹紧臂2移动较小的行程时,使活动钳口4移动更多的行程,操作简便且更加省力。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异形钳,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臂(1)、夹紧臂(2)和活动钳口(4),所述固定臂(1)的一端连接有固定钳口(3);所述活动钳口(4)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组件(5);连接所述固定臂(1)与固定钳口(3)的连接部(6)上设有安装孔(601),所述连接组件(5)穿过所述安装孔(601)后与所述夹紧臂(2)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夹紧臂(2)的中段铰接在所述连接部(6)上,用于绕铰接点转动以带动连接组件(5)上的活动钳口(4)靠近或远离所述固定钳口(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为连杆(501),所述连杆(501)的一端设置有销孔,所述夹紧臂(2)的一端设置有耳座(201),所述耳座(201)上设置有第一腰形孔(202),所述连杆(501)的一端置于所述耳座(201)内,并通过一插销(204)穿过所述第一腰形孔(202)和销孔实现连杆(501)与夹紧臂(2)的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形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6)上设置有安装座(602),所述安装座(602)上设有通孔(603),所述耳座(201)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孔(203),所述安装座(602)置于所述耳座(201)内,并通过一固定销(207)穿过所述孔(203)和通孔(603)实现夹紧臂(2)与连接部(6)的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上齿条(502)、下齿条(505)和齿轮(503),所述齿轮(503)穿设有齿轮轴(504),所述上齿条(502)的一端与所述活动钳口(4)相连,所述下齿条(505)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孔(601)内,所述齿轮(503)安装于上齿条(502)与下齿条(505)之间并相互啮合,所述夹紧臂(2)的一端与所述齿轮轴(504)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形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臂(2)的一端设置有耳座(201),所述耳座(201)上设置有第一腰形孔(202),所述安装孔(60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腰形孔(604),所述齿轮轴(504)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二腰形孔(604)和第一腰形孔(20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异形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钳口(3)和活动钳口(4)的内侧均设置有防滑纹(30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异形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臂(2)呈折弯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异形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钳口(3)与活动钳口(4)之间相互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异形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齿条(505)通过螺钉紧固在所述安装孔(60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异形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503)与齿轮轴(504)之间通过键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22000.0U CN208744605U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一种异形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22000.0U CN208744605U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一种异形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744605U true CN208744605U (zh) | 2019-04-16 |
Family
ID=66081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42200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744605U (zh) | 2018-08-31 | 2018-08-31 | 一种异形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74460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43398A (zh) * | 2019-06-10 | 2019-08-20 |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搬运装置 |
CN115919414A (zh) * | 2022-12-15 | 2023-04-07 |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一种可调复位方向的肿瘤检查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
-
2018
- 2018-08-31 CN CN201821422000.0U patent/CN20874460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43398A (zh) * | 2019-06-10 | 2019-08-20 |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搬运装置 |
CN110143398B (zh) * | 2019-06-10 | 2020-12-22 |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搬运装置 |
CN115919414A (zh) * | 2022-12-15 | 2023-04-07 | 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一种可调复位方向的肿瘤检查辅助装置及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744605U (zh) | 一种异形钳 | |
CN216399678U (zh) | 一种自动化双缸平夹机械手 | |
CN209063114U (zh) | 一种燃料使用的抓取装置 | |
CN208681236U (zh) | 一种用于桥壳打磨的移动治具 | |
CN208451125U (zh) | 一种半自动气动夹具 | |
CN215148258U (zh) | 一种便于调节的夹紧钳 | |
CN213163928U (zh) | 一种冲压件的定位夹紧机构 | |
CN210524864U (zh) | 一种便于更换虎钳夹块的虎钳 | |
CN210849198U (zh) | 一种前驱桥壳加工工装 | |
CN210858277U (zh) | 一种计量专用工具 | |
CN211540904U (zh) | 一种学生实习用台钳 | |
CN215942623U (zh) | 省力老虎钳 | |
CN2406772Y (zh) | 五金工具钳 | |
CN207971850U (zh) | 一种叉剪式手虎钳结构 | |
CN207953635U (zh) | 一种精密的机械夹紧装置 | |
CN218137402U (zh) | 一种印刷设备专用钳 | |
CN217318001U (zh) | 铆接机用回转式自动机械手 | |
CN212706260U (zh) | 一种多功能台虎钳 | |
CN218747155U (zh) | 一种五金加工夹紧装置 | |
CN2537521Y (zh) | 自动复位扳手 | |
CN210704522U (zh) | 铁路高铁道岔外锁闭框拆装用异形开口扳手 | |
CN211053550U (zh) | 一种便于操作的旋转式起板器 | |
CN214814078U (zh) | 一种冲孔效率高的五金配件加工模具 | |
CN222059518U (zh) | 不锈钢端盖加工用辅助工装 | |
CN216226983U (zh) | 一种推拉式两爪夹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