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83296U - 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 - Google Patents
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683296U CN208683296U CN201820993483.3U CN201820993483U CN208683296U CN 208683296 U CN208683296 U CN 208683296U CN 201820993483 U CN201820993483 U CN 201820993483U CN 208683296 U CN208683296 U CN 2086832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mple cell
- proximity
- label
- sticker
- mob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贴近式试管贴标设备,适用于逐一地对试管进行标签贴合,包括一支撑机台,一打印装置,一胶辊装置和至少一贴近式装置。所述支撑机台包括一平台。所述打印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机台的所述平台,以输出打印完成的所述标签。所述胶辊装置相对于所述打印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机台的所述平台,以压合所述试管,并在所述标签送进所述胶辊装置时,转动所述试管进行完整贴标。所述贴近式装置设置于所述胶辊装置,以分别可转动地压住所述试管的不同位置,从而使所述标签完整贴合在所述试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自动贴标领域,尤其涉及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以避免造成样品管贴标时的失误和资源的浪费。
背景技术
样品管是现今常见的一种医疗检验用品,通常用于医疗领域中容纳血液或尿液的检体。因此,在医院或医疗单位中样品管的管理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一般对于样品管的管理通常是利用贴合在样品管上的标签进行判读以及管理,所以将标签贴合在样品管上对于样品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存在。然而,一般人们或患者在医院或医疗单位领取各种样品管时,通常是由相关人员或是护理人员将在样品管贴上各种标签,这样不只麻烦,还容易造成失误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例如可能产生将标签贴合在错误的样品管,从而导致后续医疗的失误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人工贴标样品管的问题,现今已经出现一些自动贴标样品管的设备。但是,由于样品管是呈圆柱状体或倾斜状,所以在利用自动化相关设备贴合时,通常有加工的困难点,例如标签或贴纸不易完整地贴合于样品管易产生翘边,或者标签或贴纸贴合于样品管时产生倾斜的情况发生。然而,标签或贴纸没有完善的贴合于样品管,对于后续自动化管理或自动化判读都是一大问题。例如,现今很多检验方式都采取扫描样品管上标签内容作依据,当标签贴合不完整时,可能造成判读时间延长,甚致无法读取等问题。
换言之,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对于医疗观念也逐渐的改变,人们开始接受在医疗单位进行各项检查,甚至健康检查的重要性开始深入人心。所以,对于各种检验分析的工作量也逐渐地更加繁重。然而一般的检验分析仪器通常具有自动输送检验样本的功能,即是指将样品管的检验样本以自动化方式输送给仪器的过程。然后,经由判读或识别结构对样品管进行判断和记录,以进行后续检验分析,当判读或识别结构无法对样品管进行判断时,则无法确认检验样本的所有人和需检查事项,因此样品管标签的完整贴合对于自动检验分析而言是重要。
另外,现今的自动贴标样品管设备的加工工序一般都是先将样品管送进贴标槽,并夹紧样品管后,接着将标签打印并输出贴合于样品管,最后松开并送出样品管。然而这样的贴标工序通常是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的进行,因此整体的贴标工序时间难以缩减,换言之,现今的样品管自动贴标所需的时间通常已经固定不易缩短,这样对于大量的样品管自动贴标工作的而言,并不是理想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以用于使标签完整地贴合于样品管。换言之,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贴合所述标签于所述样品管时,其中所述标签与所述样品管之间将不会产生翘边的情况,并且所述标签将可避免倾斜的贴合于所述样品管。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以利缩短标签贴合于样品管的时间。进一步地说,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包括一打印装置,其可预先打印完成标签,以在适当程序中,将打印完成标签输出贴合于样品管,以减少整体样品管贴标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其中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包括一贴近式装置,以压合标签贴近于样品管,这样将使标签尽可能地轴向对齐样品管,并避免标签于样品管上产生翘边。进一步地说,一般的样品管并非从头至尾都是相同的直径,通常都是渐缩式,或者略呈锥状。因此在标签贴合于样品管时,通常在样品管的尾端容易产生翘边,也就是在样品管尾端的标签没有贴合于样品管,这样可能造成标签产生趋折或粘贴到其他物品,从而影响后续检验分析的判读或识别。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贴近式装置将压合标签于样品管,使标签完整的贴合于样品管的头端和尾端。
为达到以上至少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适用于逐一地对样品管进行标签贴合,包括:
一粘贴装置,其承接该样品管并进行该标签贴合;
一打印装置,其在该样品管进入所述粘贴装置前预先打印该标签;以及
一移动装置,其在该样品管进入所述粘贴装置后,输送该标签以粘合于该样品管。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粘贴装置的至少一贴近式装置,其压合该样品管使其一边与所述粘贴装置平行贴合。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粘贴装置包括一开合装置和一转动装置,其中所述开合装置压合该样品管,使该样品管的一表面与所述转动装置平行贴合。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一移动动力装置,一移动传动装置以及一移动导轨装置,其中所述移动动力装置连接于所述打印装置,所述移动传动装置连接于所述移动动力装置和所述移动导轨装置。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粘贴装置还包括一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其定位该样品管并在该标签贴合完成后输出该样品管。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粘贴装置还包括一判断装置,其判断和限制所述开合装置的压合和开启角度。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开合装置还包括一推送装置,其在所述开合装置开启时,所述推送装置将该样品管送出至一指定位置。
为达到以上至少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适用于逐一地对样品管进行标签贴合,包括:
一粘贴装置,其承接该样品管并与该样品管的一表面平行贴合;以及
一打印装置,其输出打印该标签,以粘贴于该样品管。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包括至少一贴近式装置,其设置于所述粘贴装置,以阶段式压合该样品管。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包括一移动装置,其在该样品管进入所述粘贴装置后,输送所述打印装置预印的该标签以粘合于该样品管。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粘贴装置包括一开合装置和一转动装置,其中所述开合装置压合该样品管,使该样品管的一表面与所述转动装置平行贴合。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粘贴装置还包括一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其定位该样品管并在该标签贴合完成后输出该样品管。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粘贴装置还包括一判断装置,其判断和限制所述开合装置的压合和开启角度。
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开合装置还包括一推送装置,其在所述开合装置开启时,所述推送装置将该样品管送出至一指定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的立体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的立体透视图,其中进一步地说明转动装置。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的前透视图。
图4至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的俯视图。说明样品管贴标后由一推送装置推出样品管的作动方式。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的仰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的不同视角立体透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的前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的剖视图。阐明图9的A-A剖视。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的部份视图。进一步说明压合胶辊元件呈倾斜压合样品管,使样品管外径平行贴合于转动胶辊元件。
图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的仰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的立体透视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的前视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的剖视图。阐明图14的B-B剖视。
图16至图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的俯视图。说明样品管贴标后由一推送装置推出样品管的作动方式。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的不同视角立体透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的贴近式装置的立体透视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方法的流程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的前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的剖视图。阐明图21的C-C剖视。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的俯视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的部份视图。进一步说明压合胶辊元件和贴近式装置分别压合样品管,使样品管外径平行贴合于转动胶辊元件。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如图1至图8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其中在一样品管100进入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前,先预先完成打印一标签200,以在所述样品管100进入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后,将打印完成的所述标签200直接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以减少一般贴标设备工序的整体时间。换言之,本实用新型是利用预先打印标签,以在后续适当程序中将打印完成的标签输出贴合于样品管,以减少整体样品管贴标时间。
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包括一打印装置10和一移动装置20。特别地,所述打印装置10可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20上,使所述移动装置20带动所述打印装置10移动并向所述样品管100输出打印完成的所述标签200。另外,亦可以是采用不同的实施方式,使所述移动装置20设置于所述打印装置10上,以移动所述移动装置20将打印完成的所述标签200输出到所述样品管100。这二种不同的施行结构将不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的限制。也就是说,所述打印装置10和所述移动装置20之间不管采用何种结构,其目的为预先完成打印标签,并且在所述样品管100进入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的贴标位置后,利用所述移动装置20将预先打印的所述标签200直接输送贴合到所述样品管100,而不是在所述样品管100进入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后,才进行打印标签的工作程序。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省略所述样品管100进入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后,打印标签的时间,即可加快所述样品管100贴标的时间。
进一步地说,当所述打印装置10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20上时,所述移动装置20是带动所述打印装置10整体移动,并将所述打印装置10预先输出的所述标签200在移动中贴合到所述样品管。另外,所述移动装置20设置于所述打印装置10上时,是只移动所述移动装置20,所述打印装置10保持固定不动。也就是说,所述打印装置10将预先输出的所述标签200输送到所述移动装置20,待所述样品管100到达贴标位置后,再经由所述移动装置20移动将所述标签200贴合到所述样品管100。很明显的,本实用新型是利用预先打印完成所述标签200后,在适当程序中,再将打印完成所述标签200输出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以减少整体样品管贴标时间。
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包括一粘贴装置30,其相对所述打印装置10或相对所述移动装置20设置,以使打印完成所述标签200输送到在所述粘贴装置30的所述样品管100上。换言之,所述粘贴装置30用于压合并滚动所述样品管100。也就是说,当所述样品管100放置于所述粘贴装置30时,所述粘贴装置30压住所述样品管100,并在所述标签200进入所述粘贴装置30并局部贴到所述样品管100时,所述粘贴装置30转动带动所述样品管100同步转动,以使所述标签200完整贴合在所述样品管100。
可以理解的,所述打印装置10的输出口是相对于所述粘贴装置30的设置,从而所述移动装置20推动所述打印装置10输出的所述标签200进入所述粘贴装置30,并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换言之,所述打印装置10适用于打印标签,其中所述标签200在所述样品管100进入所述粘贴装置30后,才被输送去粘贴于所述样品管100。可以理解的,在另外的实施结构中,所述移动装置20可以相对于所述粘贴装置30设置,并且所述打印装置10的输出口是相对于所述移动装置20设置,这样所述标签200从所述打印装置10的输出口输送到所述移动装置20后,在由所述移动装置20将所述标签200送进所述粘贴装置30以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
另外,所述打印装置10安装有一背胶连续标签。所述背胶连续标签包括一底材层、多个标签和多个胶水层。多个所述胶水层位于所述底材层和多个所述标签之间。也就是说,每一个所述标签都有一个所述胶水层,即每一个所述标签都含有背胶。另外,所述打印装置10包括一标签基材装置,一回收装置,一印刷输出装置。所述背胶连续标签设置于所述标签基材装置和所述回收装置之间,并经过所述印刷输出装置。换言之,所述打印装置10在打印标签的同时将所述底材层回收。这是本领域人员很容易理解的打印方式,其中所述打印装置10的结构并不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此将不多加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样品管100放置于所述粘贴装置30前,所述打印装置10已在所述背胶连续标签的其一所述标签中印刷相关资讯,然后在所述样品管100进入于所述粘贴装置30后,印刷相关资讯的所述标签200被送进所述粘贴装置30。这时所述标签200已与所述底材层分离,而所述标签200上的所述胶水层将直接粘在所述样品管100上。然后所述粘贴装置30压紧并使所述样品管100滚动,这样所述标签200将完整地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上。特别地,在所述标签200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完成后,所述粘贴装置30将所述样品管100送出至一指定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包括一支撑机台40。所述支撑机台40包括至少二脚座41和一平台42。所述平台42设置于二所述脚座41。所述打印装置10、所述移动装置20以及所述粘贴装置30皆依结构关系设置于所述平台42。换言之,所述平台42支撑所述打印装置10、所述移动装置20以及所述粘贴装置3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所述打印装置10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20上,从而使所述移动装置20带动所述打印装置10整体移动。更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移动装置20包括一移动动力装置21,一丝杆元件22,一丝杆螺母元件23,一丝杆螺母座24,以及一移动座25。所述移动动力装置21设置于所述移动座25。所述丝杆元件22设置于所述移动动力装置21,并可动地连接于所述丝杆螺母元件23。所述丝杆螺母元件23设置于所述丝杆螺母座24。所述丝杆螺母座24设置于所述支撑机台40的所述平台42。所述打印装置10设置于所述移动座25。可以理解的,当所述移动动力装置21运转时,将带动所述丝杆元件22相对于所述丝杆螺母元件23转动,从而使所述移动座25相对移动。另外,所述移动装置20还包括二线性滑轨装置26,其中二所述线性滑轨装置26固定于支撑机台40的所述平台42,并设置于所述移动座25的二边,以使所述移动动力装置21更平稳地推动所述移动座25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粘贴装置30包括一开合装置31和一转动装置32。所述开合装置31相对于所述转动装置32设置,并形成一样品管置放空间。当所述样品管10进入所述样品管置放空间时,所述开合装置31在保持所述样品管100可转动的情况下压住所述样品管。然后将预印完成的所述标签200粘贴在所述样品管100上。接着,所述转动装置32将使所述样品管100转动,从而使所述标签200完整的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
特别地,所述粘贴装置30还包括一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位于所述开合装置31和所述转动装置32之间,并设置于支撑机台40的所述平台42,以用于置放定位所述样品管100并在所述标签200贴合完成后输出所述样品管100。也就是说,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上形成所述样品管置放空间。换言之,所述样品管10进入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后,所述开合装置31在保持所述样品管100可转动的情况下压住所述样品管100。然后将预印完成的所述标签200粘贴在所述样品管100上。接着,所述转动装置32将使所述样品管100转动,从而使所述标签200完整的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然后,所述开合装置31开启使所述样品管100被送出至所述指定位置。值得一提的,所述样品管10是头部或尾部在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并不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结构的设置而选择所述样品管是头部朝下或尾部朝下的进入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
特别地,所述粘贴装置30还包括一判断装置35,其相对设置于所述开合装置31和所述支撑机台40的所述平台42,以用于判断和限制所述开合装置31的压合和开启角度。进一步地说,所述打印装置10先预印所述标签200,然后所述样品管100放置于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所述开合装置31通过所述判断装置35确定压合所述样品管100的状况,其中所述判断装置35用以控制所述开合装置31压合的状态,使所述样品管100是在可转动的情况下被压合。接着,预印的所述标签200被推送至粘贴到所述样品管100。然后,所述转动装置32使所述样品管100滚动并使所述标签200完整贴合。最后,所述开合装置31开启并使所述样品管100从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被送到所述指定位置,其中亦经由所述判断装置35判断所述开合装置31开启角度。
所述开合装置31包括一开合动力装置311,一第一胶辊支撑座312,一第二胶辊支撑座313,以及二压合胶辊元件314。所述开合动力装置311设置于所述支撑机台40的所述平台42。所述第一胶辊支撑座312设置于所述开合动力装置311。二所述胶辊元件314设置于所述第一胶辊支撑座312和第所述二胶辊支撑座313之间。所述第二胶辊支撑座313设置于所述第一胶辊支撑座312。这样当所述开合动力装置311运转时,将带动所述第一胶辊支撑座312和所述第二胶辊支撑座313转动,进而使二所述压合胶辊元件314压合或松开所述样品管100。另外,所述开合装置31还包括一推送装置315,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胶辊支撑座313,当所述开合装置31开启时,所述推送装置315相对地将所述样品管100推出至所述指定位置。值得一提的,所述开合动力装置311可实施为电机或马达元件。
所述转动装置32包括一转动动力装置321,二胶辊支撑板322,一驱动皮带装置323,二皮带轮324,以及一转动胶辊元件325。所述转动动力装置321设置于所述胶辊支撑板322。所述转动胶辊元件325与所述转动动力装置321保持一预定距离设置于二所述胶辊支撑板322。所述驱动皮带装置323设置于二所述皮带轮324。二所述皮带轮324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动动力装置321和所述转动胶辊元件325。这样所述转动动力装置321运转时,将经由二所述皮带轮324和所述驱动皮带装置323带动所述转动胶辊元件325同时运转。可以理解的,所述样品管100于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并由所述开合装置31压合所述样品管100,其中所述样品管100亦与所述转动胶辊元件325贴合。然后,在所述标签200被推送至粘贴到所述样品管100后,所述转动动力装置321运转并经由二所述皮带轮324和所述驱动皮带装置323带动所述转动胶辊元件325同时转动,以使所述样品管100同时转动,这样将使所述标签200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最后,所述开合动力装置311启动,并使所述样品管100从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被所述推送装置315送到所述指定位置,其中经由所述判断装置35判断所述开合装置31开启角度。
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包括一定位元件341和一导出元件342。所述定位元件341设置于所述导出元件342。所述导出元件342设置于所述支撑机台40的所述平台42。进一步地说,所述导出元件342设置于相对所述开合装置31和所述转动装置32之间的所述平台42。特别地,所述平台42具有一开孔421,所述导出元件342亦相对于所述开孔421设置,这样所述样品管100被放置于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的所述定位元件341时,其中所述样品管100是穿过所述平台42的。可以理解的,当所述样品管100从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的定位元件341被所述推送装置315推出时,将经由所述导出元件342输送到所述指定位置。
所述判断装置35包括一接近开关352以及一挡块353。所述接近开关352和所述挡块353在所述开合装置31转动的路径上设置于所述支撑机台40的所述平台42,这样将经由所述挡块353阻止所述开合装置31过度开启,且由所述接近开关352得知所述开合装置31的开启角度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方法,其中将逐一地对样品管100粘贴标签200,并将粘贴完成的所述样品管100输送到一指定位置,其中包括步骤如下:
(A)预印所述标签200;
(B)所述样品管100进入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
(C)一粘贴装置30压合所述样品管100;
(D)输送所述标签200并粘贴于所述样品管100;
(E)转动所述样品管100并完整贴合所述标签200;以及
(F)所述粘贴装置30放松并推出所述样品管到所述指定位置。
根据步骤(A),经由一打印装置10预印相关资讯到含有背胶的所述标签200。换言之,所述打印装置10在所述样品管100进入前先印刷预印相关到所述标签200。
根据步骤(B),所述样品管100进入所述粘贴装置30的一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以用于定位所述样品管100并在所述标签200贴合完成后输送出所述样品管100。进一步地说,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包括一定位元件341,以用于确保所述样品管100在贴标时的正确位置。
根据步骤(C),经由一开合装置31和一转动装置32相互压合,以使位于其中的所述样品管100在可转动的状况下被固定。进一步地说,通过所述开合装置31的二压合胶辊元件314和所述转动装置32的一转动胶辊元件325相互压合。
根据步骤(D),经由一移动装置20使所述标签200移动并贴于所述样品管100。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20带动所述打印装置10整体移动。
根据步骤(E),通过所述转动装置32带动所述样品管100转动,以使所述标签200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所述转动装置32的一转动动力装置321运转以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转动胶辊元件325转动,并使所述样品管100同步转动,这样将使所述标签200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
根据步骤(F),所述粘贴装置30的所述开合装置31运转使所述样品管100被推送出至所述指定位置。特别地,通过所述开合装置31的一推送装置315将所述样品管100推出至所述指定位置。
如图9至图12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的一变形实施例,其中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的粘贴装置30呈贴近式,以压合贴于样品管100的标签200,使所述标签200不会在所述样品管100上产生翘边和倾斜的状态。进一步说,由于一般的样品管通常都是渐缩式的外径或直径,因此标签贴合于样品管时容易造成贴合问题。而本实施例通过粘贴装置30完善的解决此问题。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粘贴装置30包括一开合装置31和一转动装置32。所述开合装置31和所述转动装置32之间呈一角度设置,即非平行设置,使所述样品管100设置于开合装置31和所述转动装置32之间,并经由所述开合装置31压合所述样品管100时,所述样品管与所述转动装置32呈平行,这样在所述标签200将在转动时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所述打印装置10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20上,从而使所述移动装置20带动所述打印装置10整体移动。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移动装置20包括一移动动力装置21,一移动传动装置27以及一移动导轨装置28,其中所述移动动力装置21连接于所述打印装置10,所述移动传动装置27连接于所述移动动力装置21和所述移动导轨装置28,所述移动导轨装置28连接于所述支撑机台40的所述平台42。
所述开合装置31包括一开合动力装置311,一第一胶辊支撑座312,一第二胶辊支撑座313,以及二压合胶辊元件314。所述第一胶辊支撑座312设置于所述开合动力装置311。如图10和图11所示,二所述压合胶辊元件314呈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胶辊支撑座312和第所述二胶辊支撑座313之间,以使所述样品管100的表面与所述转动胶辊元件325呈平行,如图11所示。所述第二胶辊支撑座313设置于所述第一胶辊支撑座312。这样当所述开合动力装置311运转时,将带动所述第一胶辊支撑座312和所述第二胶辊支撑座313转动,进而使二所述压合胶辊元件314平贴压合或松开所述样品管100。另外,所述开合装置31还包括一推送装置315,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胶辊支撑座313,当所述开合装置31开启时,所述推送装置315相对地将所述样品管100推出至所述指定位置。值得一提的,所述开合动力装置311可实施为电机或马达元件。
如图13至图20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以用于使一标签200贴合于一样品管100。换言之,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适用于逐一地对所述样品管100粘贴所述标签200。同时,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在贴合所述标签200于所述样品管100时,其中所述标签200将不会在所述样品管100上产生翘边状态,并且所述标签200也不易造成倾斜的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的情况。
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包括一打印装置10和一支撑机台40。所述打印装置10设置于所述支撑机台40。所述支撑机台40包括至少二脚座41和一平台42。所述平台42设置于二所述脚座41。
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还包括一粘贴装置30和至少一贴近式装置50,所述粘贴装置30相对所述打印装置10设置,以使打印完成所述标签200输送到在所述粘贴装置30的所述样品管100上。所述贴近式装置50设置于所述粘贴装置30,以进一步地压合所述标签200,使所述标签200完整贴合在所述样品管100,从而避免所述标签200不平整的贴合或翘边的情况。换言之,通过所述粘贴装置30和所述贴近式装置50同时压合所述样品管100,并且带动所述样品管100转动。也就是说,当所述样品管100放置于所述粘贴装置30时,所述粘贴装置30和所述贴近式装置50分别压住所述样品管100的不同位置,并且在所述标签200进入所述粘贴装置30并局部贴到所述样品管100时,所述粘贴装置30和所述贴近式装置50转动带动所述样品管100同步转动,以使所述标签200完整贴合在所述样品管100。可以理解的,多个所述贴近式装置50的设置,将对所述样品管100的不同位置进行压合,以形成阶梯式或贴近式的压合方式。
可以理解的,所述打印装置10的输出口是相对于所述粘贴装置30的设置,在所述样品管100进入所述粘贴装置30后,所述打印装置10将输送打印完成的所述标签200以粘贴于所述样品管100。另外,所述打印装置10和所述粘贴装置30设置于所述支撑机台40的所述平台42。换言之,所述脚座41和所述平台42支撑所述打印装置1和所述粘贴装置30。
另外,所述打印装置10安装有一背胶连续标签。所述背胶连续标签包括一底材层、多个标签和多个胶水层。多个所述胶水层位于所述底材层和多个所述标签之间。也就是说,每一个所述标签都有一个所述胶水层,即每一个所述标签都含有背胶。另外,所述打印装置10包括一标签基材装置,一回收装置,一印刷输出装置。所述背胶连续标签设置于所述标签基材装置和所述回收装置之间,并经过所述印刷输出装置。换言之,所述打印装置10在打印标签的同时将所述底材层回收。这是本领域人员很容易理解的打印方式,其中所述打印装置10的结构并不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此将不多加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样品管100进入于所述粘贴装置30后,所述打印装置10将印刷相关资讯的所述标签200送进所述粘贴装置30。这时所述标签200与所述底材层分离,而所述标签200上的所述胶水层将直接粘在所述样品管100上。然后所述粘贴装置30和所述贴近式装置50压紧并使所述样品管100转动,从而使所述标签200完整地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上。特别地,在所述标签200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完成后,所述粘贴装置30将所述样品管100送出至一指定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粘贴装置30包括一开合装置31和一转动装置32。所述开合装置31相对于所述转动装置32设置,并形成一样品管置放空间。当所述样品管10进入所述样品管置放空间时,所述开合装置31和所述贴近式装置50在保持所述样品管100可转动的情况下压住所述样品管100的不同位置。然后所述打印装置10将所述标签200输送到所述样品管100上。接着,所述转动装置32将使所述样品管100转动,从而使所述标签200完整的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
特别地,所述粘贴装置30还包括一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位于所述开合装置31和所述转动装置32之间,以用于定位所述样品管100并在所述标签200贴合完成后输出所述样品管100。也就是说,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上是形成所述样品管置放空间。换言之,所述样品管10进入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后,所述开合装置31和所述贴近式装置50在保持所述样品管100可转动的情况下压住所述样品管100。然后所述标签200粘贴在所述样品管100上。接着,所述转动装置32将使所述样品管100转动,从而使所述标签200完整的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然后,所述开合装置31相对远离所述转动装置32,并使所述样品管100被送出至所述指定位置。
特别地,所述粘贴装置30还包括一判断装置35,其相对设置于所述开合装置31和所述支撑机台40的所述平台42,以用于判断所述开合装置31的压合和开启的位置。进一步地说,所述样品管100放置于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所述开合装置31和所述贴近式装置50通过所述判断装置35确定压合所述样品管100的状况,即由所述判断装置35用以控制所述开合装置31压合的状态,使所述样品管100是在可转动的情况下被压合。接着,所述标签200被推送至粘贴到所述样品管100。然后,所述转动装置32使所述样品管100滚动并使所述标签200完整贴合。最后,所述开合装置31运转以相对远离所述转动装置32,从而使所述样品管100从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被送到所述指定位置,其中所述判断装置35以可进一步地确认所述开合装置31开启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合装置31包括一开合动力装置311,第一胶辊支撑座312,第二胶辊支撑座313,以及二压合胶辊元件314。所述开合动力装置311设置于所述支撑机台40的所述平台42。所述第一胶辊支撑座312设置于所述开合动力装置311。二所述胶辊元件314设置于所述第一胶辊支撑座312和第所述二胶辊支撑座313之间。所述第二胶辊支撑座313设置于所述第一胶辊支撑座312。所述贴近式装置50设置于所述第二胶辊支撑座313。值得一提的,所述第二胶辊支撑座313具有至少一装置部3131,其位于所述第二胶辊支撑座313的本体,以用于安装所述贴近式装置50。这样当所述开合动力装置311运转时,将带动所述第一胶辊支撑座312和所述第二胶辊支撑座313转动,进而使二所述压合胶辊元件314和所述贴近式装置50相对于所述转动装置32压合或松开所述样品管100。可以理解的,所述贴近式装置50亦设置于所述第一胶辊支撑座312。也就是说,所述贴近式装置50可以位于二所述压合胶辊元件314的不同方位,从而配合所述样品管100进入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的方向进行压合。进一步地说,所述贴近式装置50与所述压合胶辊元件314是分别压合样品管的不同位置,因此二者是相对于样品管的外径进行调整的。也由于样品管进入设备时可设置不同方向,即头端进入或尾端进入,因此所述贴近式装置50与所述压合胶辊元件314的相对位置亦可进行调整,这不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所述开合装置31还包括一推送装置315,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胶辊支撑座313上,当所述开合装置31相对远离所述转动装置32时,所述推送装置315将所述样品管100推出至所述指定位置。值得一提的,所述开合动力装置311可实施为电机或马达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装置32包括一转动动力装置321,二胶辊支撑板322,一驱动皮带装置323,二皮带轮324,以及一转动胶辊元件325。所述转动动力装置321设置于所述胶辊支撑板322。所述转动胶辊元件325与所述转动动力装置321保持一预定距离设置于二所述胶辊支撑板322。所述驱动皮带装置323设置于二所述皮带轮324。二所述皮带轮324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动动力装置321和所述转动胶辊元件325。这样所述转动动力装置321运转时,将经由二所述皮带轮324和所述驱动皮带装置323带动所述转动胶辊元件325同时运转。可以理解的,所述样品管100于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并由所述开合装置31和所述贴近式装置50压合所述样品管100,其中所述样品管100亦与所述转动胶辊元件325贴合。然后,所述标签200被推送至粘贴到所述样品管100,所述转动动力装置321运转并经由二所述皮带轮324和所述驱动皮带装置323带动所述转动胶辊元件325同时转动,以使所述样品管100同时转动,这样将使所述标签200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最后,所述开合动力装置311运转,并使二所述压合胶辊元件314和所述贴近式装置50相对远离所述转动装置32这时所述样品管100从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被所述推送装置315送到所述指定位置,其中经由所述判断装置35判断所述开合装置31开启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包括一定位元件341和一导出元件342。所述定位元件341设置于所述导出元件342。所述导出元件342设置于所述支撑机台40的所述平台42。进一步地说,所述导出元件342设置于相对所述开合装置31和所述转动装置32之间的所述平台42。特别地,所述平台42具有一开孔421,所述导出元件342亦相对于所述开孔421设置,这样所述样品管100被放置于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的所述定位元件341时,其中所述样品管100是穿过所述平台42的。可以理解的,当所述样品管100从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的定位元件341被所述推送装置315推出时,将经由所述导出元件342输送到所述指定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判断装置35一接近开关352以及一挡块353。所述接近开关352和所述挡块353在所述开合装置31转动的路径上设置于所述支撑机台40的所述平台42,这样将经由所述挡块353阻止所述开合装置31过度开启,且由所述接近开关352确认所述开合装置31的开启角度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贴近式装置50包括二贴近式支撑座51和二贴近式胶辊元件52。二所述贴近式胶辊元件52可转动地设置于二所述贴近式支撑座51之间,在所述贴近式装置50设置于所述第二胶辊支撑座313的所述装置部3131时,其中当二所述压合胶辊元件314压合于所述样品管100时,二所述贴近式胶辊元件52同时压合于所述样品管100的不同位置,以使所述标签200轴向对齐地贴合所述样品管100,并避免所述标签200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时产生翘边或倾斜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样品管贴标方法,其中将逐一地对样品管100粘贴标签200,并将粘贴完成的所述样品管100输送到一指定位置,其中包括步骤如下:
(a)所述样品管100进入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
(b)一粘贴装置30和一贴近式装置50压合于所述样品管100的不同位置;
(c)输送所述标签200并粘贴于所述样品管100;
(d)转动所述样品管100并完整贴合所述标签200;以及
(e)所述粘贴装置30放松并推出所述样品管到所述指定位置。
根据步骤(a),所述样品管100进入所述粘贴装置30的一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以用于定位所述样品管100并在所述标签200贴合完成后输送出所述样品管100。进一步地说,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包括一定位元件341,以用于确保所述样品管100在贴标时的正确位置。
根据步骤(b),经由一开合装置31和一贴近式装置50与一转动装置32相互压合,以使位于其中的所述样品管100在可转动的状况下被固定。进一步地说,通过所述开合装置31的二压合胶辊元件314和所述贴近式装置50的二所述贴近式胶辊元件52与所述转动装置32的一转动胶辊元件325相互压合于所述样品管100的不同位置,以使所述样品管100转动时,所述标签200可以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并不产生翘边的情况。
根据步骤(c),经由一打印装置10使所述标签200被输送到所述样品管100。
根据步骤(d),通过所述转动装置32带动所述样品管100转动,以使所述标签200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所述转动装置32的一转动动力装置321运转以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转动胶辊元件325转动,并使所述样品管100同步转动,这样将使所述标签200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
根据步骤(e),所述粘贴装置30的所述开合装置31运转使所述样品管100被推送出至所述指定位置。特别地,通过所述开合装置31的一推送装置315将所述样品管100推出至所述指定位置。
如图21到图25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以用于使一标签200贴合于一样品管100。并且,进一步地亦可节省所述标签200粘贴于所述样品管100的时间。换言之,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适用于逐一地对所述样品管100粘贴所述标签200。同时,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在贴合所述标签200于所述样品管100时,其中所述标签200将不会在所述样品管100上产生翘边状态,并且所述标签200也不易造成倾斜的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的情况。并且在所述样品管100进入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前,预先完成打印所述标签200,以在所述样品管100进入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后,再将打印完成的所述标签200输送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这样将减少一般贴标设备工序的整体时间。换言之,本实用新型是利用预先打印标签,以在后续适当程序中将打印完成的标签输出贴合于样品管,以减少整体样品管贴标时间。
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包括一打印装置10和一移动装置20。值得一提的,所述打印装置10和所述移动装置20之间的可以进行不同的结构设置,但是对于本实用新型而言是产生同样的效果。其中一种的设置方式是所述打印装置10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20上,另一种的设置方式是所述移动装置20设置于所述打印装置10上,或者所述移动装置20相对于所述打印装置10设置。不管何种设置方式,其中目的为事先将所述标签200打印完成,待所述样品管100进入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时,再由所述移动装置20将打印完成的所述标签200输送到粘贴于所述样品管100,以节省整体的贴标时间。进一步地说,在所述打印装置10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20上时,将使所述移动装置20带动所述打印装置10整体移动,以向所述样品管100输出打印完成的所述标签200。另外,在所述移动装置20设置于所述打印装置10上时,通过所述移动装置20直接将打印完成的所述标签200输出到所述样品管100,其中所述打印装置10不动。另外,所述移动装置20相对于所述打印装置10设置时,所述打印装置10将输出所述标签200到所述移动装置20,待所述样品管100进入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时,所述标签200由所述移动装置20输送贴合到所述样品管。因此,可以理解的,这些不同的施行结构将不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的限制。也就是说,所述打印装置10和所述移动装置20之间不管采用何种结构,其目的为预先完成打印标签,并且在所述样品管100进入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的贴标位置后,利用所述移动装置20将预先打印的所述标签200直接输送贴合到所述样品管100,而不是在所述样品管100进入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后,才进行打印标签的工作程序。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省略所述样品管100进入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后,打印标签的时间,即可加快所述样品管100贴标的时间。
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包括一粘贴装置30和至少一贴近式装置50,所述粘贴装置30相对所述打印装置10或相对所述移动装置20设置,以使打印完成所述标签200输送到在所述粘贴装置30的所述样品管100上。所述贴近式装置50设置于所述粘贴装置30,以进一步地压合所述标签200,使所述标签200完整贴合在所述样品管100,从而避免所述标签200不平整的贴合或翘边的情况。换言之,通过所述粘贴装置30和所述贴近式装置50同时压合所述样品管100,并且使所述样品管100滚动。也就是说,当所述样品管100放置于所述粘贴装置30时,所述粘贴装置30和所述贴近式装置50分别压住所述样品管100的不同位置,并且在所述标签200进入所述粘贴装置30并局部贴到所述样品管100时,所述粘贴装置30转动带动所述样品管100同步转动,以使所述标签200完整贴合在所述样品管100。可以理解的,多个所述贴近式装置50的设置,将对所述样品管100的不同位置进行压合,以形成阶梯式或贴近式的压合方式。
可以理解的,所述打印装置10的输出口是相对于所述粘贴装置30的设置,从而所述移动装置20推动所述打印装置10输出的所述标签200,以进入所述粘贴装置30,并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换言之,所述打印装置10适用于预先打印标签,而所述标签200是在所述样品管100进入所述粘贴装置30后,才输送粘贴于所述样品管100。可以理解的,在不同的施行结构中,所述移动装置20是相对于所述粘贴装置30设置,并且所述打印装置10的输出口是相对于所述移动装置20设置,这样所述标签200从所述打印装置10的输出口输送到所述移动装置20后,在由所述移动装置20将所述标签200送进所述粘贴装置30以粘合于所述样品管100。
另外,所述打印装置10安装有一背胶连续标签。所述背胶连续标签包括一底材层、多个标签和多个胶水层。多个所述胶水层位于所述底材层和多个所述标签之间。也就是说,每一个所述标签都有一个所述胶水层,即每一个所述标签都含有背胶。另外,所述打印装置10包括一标签基材装置,一回收装置,一印刷输出装置。所述背胶连续标签设置于所述标签基材装置和所述回收装置之间,并经过所述印刷输出装置。换言之,所述打印装置10在打印标签的同时将所述底材层回收。这是本领域人员很容易理解的打印方式,其中所述打印装置10的结构并不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此将不多加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样品管100放置于所述粘贴装置30前,所述打印装置10已在所述背胶连续标签的其一所述标签中印刷相关资讯,然后在所述样品管100进入于所述粘贴装置30后,印刷相关资讯的所述标签200被送进所述粘贴装置30。这时所述标签200已与所述底材层分离,而所述标签200上的所述胶水层将直接粘在所述样品管100上。然后所述粘贴装置30压紧并使所述样品管100滚动,这样所述标签200将完整地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上。特别地,在所述标签200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完成后,所述粘贴装置30将所述样品管100送出至一指定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包括一支撑机台40。所述支撑机台40包括至少二脚座41和一平台42。所述平台42设置于二所述脚座41。所述打印装置10、所述移动装置20以及所述粘贴装置30皆依结构关系设置于所述平台42。换言之,所述脚座41和所述平台42支撑所述打印装置10、所述移动装置20以及所述粘贴装置30。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所述打印装置10设置于所述移动装置20上,从而使所述移动装置20带动所述打印装置10整体移动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移动装置20包括一移动动力装置21,一丝杆元件22,一丝杆螺母元件23,一丝杆螺母座24,以及一移动座25。所述移动动力装置21设置于所述移动座25。所述丝杆元件22设置于所述移动动力装置21,并可动地连接于所述丝杆螺母元件23。所述丝杆螺母元件23设置于所述丝杆螺母座24。所述丝杆螺母座24设置于所述支撑机台40的所述平台42。所述打印装置10设置于所述移动座25。可以理解的,当所述移动动力装置21运转时,将带动所述丝杆元件22相对于所述丝杆螺母元件23转动,从而使所述移动座25相对移动。另外,所述移动装置20还包括二线性滑轨装置26,其中二所述线性滑轨装置26固定于支撑机台40的所述平台42,并设置于所述移动座25的二边,以使所述移动动力装置21更平稳地推动所述移动座25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粘贴装置30包括一开合装置31和一转动装置32。所述开合装置31相对于所述转动装置32设置,并形成一样品管置放空间。当所述样品管10进入所述样品管置放空间时,所述开合装置31和所述贴近式装置50在保持所述样品管100可转动的情况下压住所述样品管100的不同位置。然后通过所述移动装置20将预印完成的所述标签200输送以粘贴于所述样品管100上。接着,所述转动装置32将使所述样品管100转动,从而使所述标签200完整的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
特别地,所述粘贴装置30还包括一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位于所述开合装置31和所述转动装置32之间,以用于定位所述样品管100并在所述标签200贴合完成后输出所述样品管100。也就是说,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上是形成所述样品管置放空间。换言之,所述样品管10进入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后,所述开合装置31和所述贴近式装置50在保持所述样品管100可转动的情况下压住所述样品管100。然后将预印完成的所述标签200粘贴在所述样品管100上。接着,所述转动装置32将使所述样品管100转动,从而使所述标签200完整的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然后,所述开合装置31开启使所述样品管100被送出至所述指定位置。
特别地,所述粘贴装置30还包括一判断装置35,其相对设置于所述开合装置31和所述支撑机台40的所述平台42,以用于判断所述开合装置31的压合和开启角度。进一步地说,所述打印装置10先预印所述标签200,然后所述样品管100放置于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所述开合装置31和所述贴近式装置50通过所述判断装置35确定压合所述样品管100的状况,即由所述判断装置35用以控制所述开合装置31压合的状态,使所述样品管100是在可转动的情况下被压合。接着,预印的所述标签200被推送至粘贴到所述样品管100。然后,所述转动装置32使所述样品管100滚动并使所述标签200完整贴合。最后,所述开合装置31运转以相对远离所述转动装置32,从而使所述样品管100从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被送到所述指定位置,其中所述判断装置35以可进一步地得知所述开合装置31开启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合装置31包括一开合动力装置311,第一胶辊支撑座312,第二胶辊支撑座313,以及二压合胶辊元件314。所述开合动力装置311设置于所述支撑机台40的所述平台42。所述第一胶辊支撑座312设置于所述开合动力装置311。二所述胶辊元件314设置于所述第一胶辊支撑座312和第所述二胶辊支撑座313之间。所述第二胶辊支撑座313设置于所述第一胶辊支撑座312。所述贴近式装置50设置于所述第二胶辊支撑座313。值得一提的,所述第二胶辊支撑座313具有至少一装置部3131,其位于所述第二胶辊支撑座313的本体,以用于安装所述贴近式装置50。这样当所述开合动力装置311运转时,将带动所述第一胶辊支撑座312和所述第二胶辊支撑座313转动,进而使二所述压合胶辊元件314和所述贴近式装置50压合或松开所述样品管100。另外,所述开合装置31还包括一推送装置315,其设置于所述第二胶辊支撑座313上,当所述开合装置31相对远离所述转动装置32时,所述推送装置315将所述样品管100推出至所述指定位置。值得一提的,所述开合动力装置311可实施为电机或马达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装置32包括一转动动力装置321,二胶辊支撑板322,一驱动皮带装置323,二皮带轮324,以及一转动胶辊元件325。所述转动动力装置321设置于所述胶辊支撑板322。所述转动胶辊元件325与所述转动动力装置321保持一预定距离设置于二所述胶辊支撑板322。所述驱动皮带装置323设置于二所述皮带轮324。二所述皮带轮324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动动力装置321和所述转动胶辊元件325。这样所述转动动力装置321运转时,将经由二所述皮带轮324和所述驱动皮带装置323带动所述转动胶辊元件325同时运转。可以理解的,所述样品管100于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并由所述开合装置31压合所述样品管100,其中所述样品管100亦与所述转动胶辊元件325贴合。然后,在所述标签200被推送至粘贴到所述样品管100后,所述转动动力装置321运转并经由二所述皮带轮324和所述驱动皮带装置323带动所述转动胶辊元件325同时转动,以使所述样品管100同时转动,这样将使所述标签200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最后,所述开合动力装置311运转,并使二所述压合胶辊元件314和所述贴近式装置50相对远离所述转动装置32这时所述样品管100从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被所述推送装置315送到所述指定位置,其中经由所述判断装置35判断所述开合装置31开启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包括一定位元件341和一导出元件342。所述定位元件341设置于所述导出元件342。所述导出元件342设置于所述支撑机台40的所述平台42。进一步地说,所述导出元件342设置于相对所述开合装置31和所述转动装置32之间的所述平台42。特别地,所述平台42具有一开孔421,所述导出元件342亦相对于所述开孔421设置,这样所述样品管100被放置于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的所述定位元件341时,其中所述样品管100是穿过所述平台42的。可以理解的,当所述样品管100从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的定位元件341被所述推送装置315推出时,将经由所述导出元件342输送到所述指定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判断装置35一接近开关352以及一挡块353。所述接近开关352和所述挡块353在所述开合装置31转动的路径上设置于所述支撑机台40的所述平台42,这样将经由所述挡块353阻止所述开合装置31过度开启,且由所述接近开关352得知所述开合装置31的开启角度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贴近式装置50包括二贴近式支撑座51和二贴近式胶辊元件52。二所述贴近式胶辊元件52可转动地设置于二所述贴近式支撑座51之间,在所述贴近式装置50设置于所述第二胶辊支撑座313的所述装置部3131时,其中当二所述压合胶辊元件314压合于所述样品管100时,二所述贴近式胶辊元件52将压合于所述样品管的不同部位,以使所述标签200轴向对齐于所述样品管100,并避免所述标签200于所述样品管100上产生翘边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样品管贴标方法,其中将逐一地对样品管100粘贴标签200,并将粘贴完成的所述样品管100输送到一指定位置,其中包括步骤如下:
(A)预印所述标签200;
(B)所述样品管100进入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1;
(C)一粘贴装置30和一贴近式装置50压合所述样品管100的不同位置;
(D)输送所述标签200并粘贴于所述样品管100;
(E)滚动所述样品管100并完整贴合所述标签200;以及
(F)所述粘贴装置30推出所述样品管到所述指定位置。
根据步骤(A),经由一打印装置10预印相关资讯到含有背胶的所述标签200。换言之,所述打印装置10在所述样品管100进入前先印刷预印相关到所述标签200。
根据步骤(B),所述样品管100进入所述粘贴装置30的一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其以用于定位所述样品管100并在所述标签200贴合完成后输送出所述样品管100。进一步地说,所述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34包括一定位元件341,以用于确保所述样品管100在贴标时的正确位置。
根据步骤(C),经由一开合装置31和一贴近式装置50与一转动装置32相互压合,以使位于其中的所述样品管100在可转动的状况下被固定。进一步地说,通过所述开合装置31的二压合胶辊元件314和所述贴近式装置50的二所述贴近式胶辊元件52与所述转动装置32的一转动胶辊元件325相互压合于所述样品管100的不同位置,以使所述样品管100转动时,所述标签200可以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并不产生翘边的情况。
根据步骤(D),经由一移动装置20使所述标签200被移动到粘贴于所述样品管100。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20带动所述打印装置10整体移动。
根据步骤(E),通过所述转动装置32带动所述样品管100滚动,以使所述标签200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所述转动装置32的一转动动力装置321运转以直接或间接带动所述转动胶辊元件325转动,并使所述样品管100同步转动,这样将使所述标签200贴合于所述样品管100。
根据步骤(F),所述粘贴装置30的所述开合装置31运转使所述样品管100被推送出至所述指定位置。特别地,通过所述开合装置31的一推送装置315将所述样品管100推出至所述指定位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6)
1.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适用于逐一地对样品管进行标签贴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粘贴装置,其承接该样品管并进行该标签贴合;
一打印装置,其在该样品管进入所述粘贴装置前预先打印该标签;以及
一移动装置,其在该样品管进入所述粘贴装置后,输送该标签以粘合于该样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粘贴装置的至少一贴近式装置,其压合该样品管使其一边与所述粘贴装置平行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其中所述粘贴装置包括一开合装置和一转动装置,其中所述开合装置压合该样品管,使该样品管的一表面与所述转动装置平行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一移动动力装置,一移动传动装置以及一移动导轨装置,其中所述移动动力装置连接于所述打印装置,所述移动传动装置连接于所述移动动力装置和所述移动导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一移动动力装置,一移动传动装置以及一移动导轨装置,其中所述移动动力装置连接于所述打印装置,所述移动传动装置连接于所述移动动力装置和所述移动导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其中所述移动装置包括一移动动力装置,一移动传动装置以及一移动导轨装置,其中所述移动动力装置连接于所述打印装置,所述移动传动装置连接于所述移动动力装置和所述移动导轨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任一所述的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其中所述粘贴装置还包括一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其定位该样品管并在该标签贴合完成后输出该样品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其中所述粘贴装置还包括一判断装置,其判断和限制所述开合装置的压合和开启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其中所述开合装置还包括一推送装置,其在所述开合装置开启时,所述推送装置将该样品管送出至一指定位置。
10.一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适用于逐一地对样品管进行标签贴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粘贴装置,其承接该样品管并与该样品管的一表面平行贴合;以及
一打印装置,其输出打印该标签,以粘贴于该样品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其中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包括至少一贴近式装置,其设置于所述粘贴装置,以阶段式压合该样品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其中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包括一移动装置,其在该样品管进入所述粘贴装置后,输送所述打印装置预印的该标签以粘合于该样品管。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其中所述粘贴装置包括一开合装置和一转动装置,其中所述开合装置压合该样品管,使该样品管的一表面与所述转动装置平行贴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其中所述粘贴装置还包括一样品管定位导出装置,其定位该样品管并在该标签贴合完成后输出该样品管。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其中所述粘贴装置还包括一判断装置,其判断和限制所述开合装置的压合和开启角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其中所述开合装置还包括一推送装置,其在所述开合装置开启时,所述推送装置将该样品管送出至一指定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93483.3U CN208683296U (zh) | 2018-06-26 | 2018-06-26 | 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93483.3U CN208683296U (zh) | 2018-06-26 | 2018-06-26 | 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683296U true CN208683296U (zh) | 2019-04-02 |
Family
ID=65879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993483.3U Active CN208683296U (zh) | 2018-06-26 | 2018-06-26 | 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68329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20416A (zh) * | 2018-06-26 | 2018-11-16 | 江苏雷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及其贴标方法 |
-
2018
- 2018-06-26 CN CN201820993483.3U patent/CN20868329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20416A (zh) * | 2018-06-26 | 2018-11-16 | 江苏雷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及其贴标方法 |
CN108820416B (zh) * | 2018-06-26 | 2024-02-20 | 江苏雷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及其贴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16608B (zh) | 一种贴胶设备 | |
CN208683296U (zh) | 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 | |
KR20040004622A (ko) | 채혈관 준비장치 | |
CN104309877B (zh) | 专用于采血管上的标签自动粘贴装置 | |
CN106608397B (zh) | 试管供应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贴标系统 | |
CN104487354A (zh) | 用来将标签应用到物件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6743552B (zh) | 全自动样品采集容器分类发放设备 | |
CN105857804B (zh) | 一种试管条码粘贴机的进料系统 | |
CN109515896A (zh) | 试管自动贴标设备及其方法 | |
CN108820416A (zh) | 贴近式样品管贴标设备及其贴标方法 | |
CN105883117A (zh) | 采血管标签竖直打印粘贴装置 | |
CN108584058B (zh) | 直投样品管处置设备及其样品管贴标方法和应用 | |
CN206427400U (zh) | 桌面式真空采血管打印贴标装置 | |
CN207389778U (zh) | 试管自动贴标设备 | |
CN111483136A (zh) | 供料装置和覆膜设备 | |
CN108820413B (zh) | 试管自动贴签装罝 | |
CN208947792U (zh) | 直投样品管处置设备 | |
CN207698217U (zh) | 一种标签供料机 | |
CN205790199U (zh) | 一种卷绕机及其电芯侧贴胶装置 | |
CN106976616B (zh) | 一种采血管条码信息处理机 | |
CN110371413A (zh) | 一种采血管自动贴标机 | |
CN207451059U (zh) | 一种摄像头剥单设备 | |
CN110303754A (zh) | 一种卷对卷式产品贴合设备 | |
JP4331839B2 (ja) | テープ貼付装置及びテープ貼付方法 | |
CN108423257A (zh) | 一种用于试管的自动贴签装置和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