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44053U - 铸造砂箱合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铸造砂箱合模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644053U CN208644053U CN201821236701.5U CN201821236701U CN208644053U CN 208644053 U CN208644053 U CN 208644053U CN 201821236701 U CN201821236701 U CN 201821236701U CN 208644053 U CN208644053 U CN 2086440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cross beam
- transmission wheel
- baffle
- colum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造砂箱合模装置,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包括具有四个立柱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横跨在传送轮支架的上方,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可沿所述立柱上下活动的升降横梁和固定在所述立柱顶端的固定横梁,所述升降横梁通过设在所述固定横梁上的油缸连接;所述升降横梁的下方设有两个支架,所述支架下方的两侧设有两个钩子;所述传送轮支架内侧固定安装着两排传送轮;所述传送轮支架内侧、在靠近左侧立柱处设有一个挡板组件。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目前人工合模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铸造砂箱合模装置。
背景技术
铁型覆膜砂铸造的生产过程中,铁型砂箱上模与下模在生产线传送轮正面朝上摆放,在模内放置好砂芯后,上模经翻转工序180°翻转后正面朝下,上模与下模须经过合模后才能进行铁水浇注;目前铁芯覆膜砂铸造生产线采用人工吊起上模,再与下模慢慢对正后合模,这种人工合模方式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铸造砂箱合模装置,它可以解决铁型覆膜砂铸造生产中人工合模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铸造砂箱合模装置,包括具有四个立柱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横跨在传送轮支架的上方,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可沿所述立柱上下活动的升降横梁和固定在所述立柱顶端的固定横梁,所述升降横梁通过设在所述固定横梁上的油缸连接;所述升降横梁的下方设有两个支架,所述支架下方的两侧设有两个钩子;所述传送轮支架内侧固定安装着两排传送轮;所述传送轮支架内侧、在靠近左侧立柱处设有一个挡板组件。
以上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方案可以是:所述挡板组件由挡板支架、气缸支架、挡板和气缸组成;其中所述挡板的形状为L字型,所述气缸支架的形状为V字型;所述挡板支架固定安装于地面,所述气缸支架固定于所述挡板支架上,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气缸支架上,所述挡板右侧下方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头部铰接,所述挡板左侧下方与所述挡板支架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轮支架上靠近挡板处安装着一个感应器。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轮支架的两排传送轮端面的垂直间距稍大于砂箱上模、砂箱下模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宽度A稍小于所述传送轮支架内侧的宽度B。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及钩子下降时可穿过其下方的两个所述传送轮形成的间隙中,且所述支架与所述钩子的宽度C远小于两个所述传送轮之间形成间隙D。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升降机构抬起砂箱上模,待砂箱下模移动到砂箱下模正下方时,再放下砂箱上模,实现上、下模自动合模;
2、本实用新型可在铁型覆膜砂铸造生产线上使用,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标号说明:1、传送轮支架;2、挡板组件;2.1、挡板支架;2.2、气缸支架;2.3、挡板;2.4、气缸;3、立柱;4、升降横梁;5、固定横梁;6、油缸;7、砂箱上模;8、砂箱下模;9、感应器;10、钩子;11、支架;12、上模挂条;13、上模导柱;14、下模挂条;15、传送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如图1~3所示的这种铸造砂箱合模装置,包括具有四个垂直安装于地面的立柱3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可沿立柱3上下活动的升降横梁4和固定在立柱3顶端的固定横梁5,升降横梁4通过设在固定横梁5上的油缸6的活塞杆连接,升降横梁4的四个角的导套套入四个立柱3,使升降横梁4沿立柱3升降;油缸6的活塞杆的伸缩带动升降横梁4的上升与下降;升降横梁4下方垂直安装着两个支架11,支架11下方安装着两个钩子10;立柱3横跨于一个传送轮支架1,传送轮支架1内侧固定安装着两排传送轮15;传送轮支架的内侧、靠近左侧立柱3处安装着一个挡板组件2;挡板组件2由挡板支架2.1、气缸支架2.2、挡板2.3、气缸2.4组成;其中挡板2.3的形状为L字型,气缸支架2.2的形状为V字型;挡板支架2.1固定安装于地面,气缸支架2.2固定安装于挡板组件支架2.1上,并与挡板支架2.1形成一个角度;气缸2.4固定安装于气缸支架2.2上,气缸2.4与挡板支架2.1形成一个角度;挡板2.3右侧下方与气缸2.4的活塞杆头部铰接,挡板2.3左侧下方与挡板支架2.1铰接。
传送轮支架1上靠近挡板2.3处安装着一个感应器9;两排传送轮15的端面的垂直间距稍大于砂箱上模7、砂箱下模8的宽度;支架11的宽度A稍小于传送轮支架1内侧的宽度B;支架11及钩子10下降时可穿过其下方的两个传送轮15形成的间隙中,且支架11与钩子10的宽度C远小于两个传送轮15之间形成间隙D。
生产初始时,油缸6的活塞杆伸出,升降横梁4带动支架11、钩子10下降到最下方,挡板2.3为抬升状态,砂箱上模7与砂箱下模8在传送轮15上移动,当砂箱上模7被挡板2.3挡住时,感应器9感应到砂箱上模7,此时油缸6带动升降横梁4上升,钩子10勾住砂箱上模7的上模挂条12,带动砂箱上模7上升到最顶端;当砂箱下模8被挡板2.3挡住时,感应器9感应到砂箱下模8,此时油缸6带动升降横梁4下降,砂箱上模7也随着下降,四个砂箱上模导柱13进入到砂箱下模8的导柱孔中,砂箱上模7与砂箱下模8实现对位合模;此时气缸2.4的活塞杆回退,带动挡板2.3下降,传送轮15带动合模后的砂箱向左继续移动,将砂箱输送到下一个工位;最后挡板2.3上升,挡板2.3及钩子10均回到初始状态,准备进行下一个合模的循环动作。
Claims (6)
1.一种铸造砂箱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四个立柱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横跨在传送轮支架的上方,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可沿所述立柱上下活动的升降横梁和固定在所述立柱顶端的固定横梁,所述升降横梁通过设在所述固定横梁上的油缸连接;所述升降横梁的下方设有两个支架,所述支架下方的两侧设有两个钩子;所述传送轮支架内侧固定安装着两排传送轮;所述传送轮支架内侧、在靠近左侧立柱处设有一个挡板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砂箱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组件由挡板支架、气缸支架、挡板和气缸组成;其中所述挡板的形状为L字型,所述气缸支架的形状为V字型;所述挡板支架固定安装于地面,所述气缸支架固定于所述挡板支架上,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气缸支架上,所述挡板右侧下方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头部铰接,所述挡板左侧下方与所述挡板支架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铸造砂箱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轮支架上靠近挡板处安装着一个感应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砂箱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轮支架的两排传送轮端面的垂直间距稍大于砂箱上模、砂箱下模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铸造砂箱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宽度A稍小于所述传送轮支架内侧的宽度B。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铸造砂箱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及钩子下降时可穿过其下方的两个所述传送轮形成的间隙中,且所述支架与所述钩子的宽度C远小于两个所述传送轮之间形成间隙D。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36701.5U CN208644053U (zh) | 2018-08-02 | 2018-08-02 | 铸造砂箱合模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236701.5U CN208644053U (zh) | 2018-08-02 | 2018-08-02 | 铸造砂箱合模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644053U true CN208644053U (zh) | 2019-03-26 |
Family
ID=65787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236701.5U Active CN208644053U (zh) | 2018-08-02 | 2018-08-02 | 铸造砂箱合模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64405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26572A (zh) * | 2019-04-18 | 2019-06-25 | 淮北德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砂型铸造的砂箱自动合模装置 |
CN111546541A (zh) * | 2020-05-18 | 2020-08-18 | 上海丹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车体厢板的合模装置 |
-
2018
- 2018-08-02 CN CN201821236701.5U patent/CN20864405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26572A (zh) * | 2019-04-18 | 2019-06-25 | 淮北德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砂型铸造的砂箱自动合模装置 |
CN109926572B (zh) * | 2019-04-18 | 2020-11-24 | 淮北德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砂型铸造的砂箱自动合模装置 |
CN111546541A (zh) * | 2020-05-18 | 2020-08-18 | 上海丹景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车体厢板的合模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15705B (zh) | 一种液压制砖脱模机及其制砖模具 | |
CN104003158B (zh) | 柴油发动机缸体铸件翻转机构 | |
CN208644053U (zh) | 铸造砂箱合模装置 | |
CN108705070A (zh) | 铸造砂箱合模方法 | |
CN207594039U (zh) | 用于加工卫生洁具的多方位开合模具 | |
CN103722153B (zh) | 连续式树脂砂型低压铸造设备 | |
CN201645736U (zh) | 一种pu气动模架 | |
CN206869075U (zh) | 一种压铸件的油缸二级抽芯模具 | |
CN102205399A (zh) | 翻砂造型起模机构及应用有该起模机构的翻砂造型机 | |
CN203076538U (zh) | 射芯机 | |
CN209614134U (zh) | 一种内抽芯机构及冷芯盒模具 | |
CN101844207A (zh) | 一种自动钢球铸造成型机 | |
CN104907531A (zh) | 铝合金车轮强力铸造机 | |
CN203470843U (zh) | 液压升降漏模机 | |
CN204075090U (zh) | 全自动造型机 | |
CN107972160A (zh) | 用于加工卫生洁具的多方位开合模具 | |
CN213262447U (zh) | 一种便捷化模具安装检修用变位装置 | |
CN212144494U (zh) | 全自动上料活塞铸造流水线 | |
CN204321151U (zh) | 一种铝材铸件生产用立式冲压装置 | |
CN202864837U (zh) | 胶囊自动生产线的吊胶车 | |
CN112247108A (zh) | 一种卧式自动脱模浇铸机 | |
CN113118393A (zh) | 用于铁型覆砂铸造浇注小车上的铁型液压锁箱装置及方法 | |
CN212144462U (zh) | 上抽芯多模铸造设备 | |
CN206253636U (zh) | 一种环保铸造设备 | |
CN201791831U (zh) | 便于脱模的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