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38024U - 一种并联浪涌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并联浪涌保护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638024U CN208638024U CN201821352415.5U CN201821352415U CN208638024U CN 208638024 U CN208638024 U CN 208638024U CN 201821352415 U CN201821352415 U CN 201821352415U CN 208638024 U CN208638024 U CN 20863802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se assembly
- varistor
- discharge tube
- middleware
- prot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0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42255 Struck by lightn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hermistors And Varis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并联浪涌保护器,包括有外壳、第一内盒组件、第二内盒组件、第三内盒组件、警报组件;所述警报组件均与所述第一内盒组件、第二内盒组件、第三内盒组件连接;使用时,若连接第一电极件和第三电极件,则为共模保护;若连接第一电极件和第二电极件,则为差模保护。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其功能安全可靠的情况下,将差模保护、共模保护、全模保护这三种保护形式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整体的防雷模块;另外,不但做到同时兼具差模、共模、全模三种形式,还大大减小了防雷器的体积,从而使得与之配装的分线底座的体积减小,分线底座可实现10层13列的布局;而且,无需多个电源浪涌保护器共同使用,就可以实现全模保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路安全防护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并联浪涌保护器。
背景技术
浪涌保护器,亦称为防雷器,是一种为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线路提供安全防护的电子装置。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时,浪涌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浪涌保护器对间接雷电和直接雷电影响或其他瞬时过压的电涌进行保护,适用于家庭住宅、第三产业以及工业领域电涌保护的要求。
电源浪涌保护器,在电路保护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用时,电源浪涌保护器安装在分线底座上。并联电路的保护形式一般分为线间保护和线地保护,也就是差模保护和共模保护,当电路中同时存在线间保护和线地保护时(即同时存在差模保护和共模保护时),则称为全模保护。现有市面上的电源浪涌保护器,基本都是单一保护,要么为差模保护,要么为共模保护,若要做到全模保护,则需要至少2个电源浪涌保护器共同使用,这就会导致与之配装的分线底座体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并联浪涌保护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并联浪涌保护器,包括有外壳、第一内盒组件、第二内盒组件、第三内盒组件、警报组件;
所述警报组件均与所述第一内盒组件、第二内盒组件、第三内盒组件连接;
所述第一内盒组件包括有第一盒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盒体中的第一电极件、第一中间件、第一压敏电阻、第一放电管;所述第一压敏电阻与所述第一放电管串联,所述第一电极件与所述第一中间件连接;使用时,所述第一中间件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相接,当所连接的线路的电压出现大幅波动,所述第一中间件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断开连接;
所述第二内盒组件包括有第二盒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盒体中的第二电极件、第二中间件、第二压敏电阻、第二放电管;所述第二压敏电阻与所述第二放电管串联;使用时,所述第二中间件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相接,当所连接的线路的电压出现大幅波动,所述第二中间件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断开连接;
所述第三内盒组件包括有第三盒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三盒体中的第三电极件、第三中间件、第三压敏电阻、第三放电管;所述第三压敏电阻与所述第三放电管串联,所述第三电极件与所述第三中间件连接;使用时,所述第三中间件与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相接,当所连接的线路的电压出现大幅波动,所述第三中间件与所述第三压敏电阻断开连接;
所述第一放电管的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相连,所述第一放电管的另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三放电管的一连接端相连,所述第三放电管的另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相连;
所述第二放电管的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相连,所述第二放电管的另一连接端与第三电极件相连;
所述第一电极件与所述第二中间件连接;
使用时,若连接第一电极件和第三电极件,则为共模保护;若连接第一电极件和第二电极件,则为差模保护。
进一步阐述,所述外壳设有与所述警报组件配合使用的显示窗口,使用时,根据所述显示窗口所显示的信息来判断并联浪涌保护器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阐述,所述第一内盒组件与第二内盒组件之间设有第一绝缘板,第二内盒组件与第三内盒组件之间设有第二绝缘板。
进一步阐述,所述外壳上设有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内盒组件、第二内盒组件、第三内盒组件的第一装配测试点、第二装配测试点、第三装配测试点。
进一步阐述,还包括有在安装使用时用于区分不同电压等级的装配辨别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其功能安全可靠的情况下,将差模保护、共模保护、全模保护这三种保护形式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整体的防雷模块。不但做到同时兼具差模、共模、全模三种形式,还大大减小了防雷器的体积,从而使得与之配装的分线底座的体积减小,分线底座可实现10层13列的布局。无需多个电源浪涌保护器共同使用,就可以实现全模保护,有效地解决了全模保护时需要较大体积的分线底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外壳;11、显示窗口;20、第一内盒组件;21、第一盒体;22、第一电极件;23、第一中间件;24、第一压敏电阻;241、脱扣电极;25、第一放电管;26、第一簧片;27、第一拉簧;30、第二内盒组件;31、第二盒体;32、第二电极件;33、第二中间件;34、第二压敏电阻;341、脱扣电极;35、第二放电管;36、第二簧片;40、第三内盒组件;41、第三盒体;42、第三电极件;43、第三中间件;44、第三压敏电阻;441、脱扣电极;45、第三放电管;46、第三簧片;47、第三拉簧;50、警报组件;51、滑块;511、绿色;512、红色;52、遥信杆;53、中间弹簧;54、遥信弹簧;60、第一铜棒;61、第二铜棒;62、第三铜棒;63、第四铜棒;70、第一绝缘板;71、第二绝缘板;80、第一装配测试点;81、第二装配测试点;82、第三装配测试点;90、装配辨别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一种并联浪涌保护器,包括有外壳10、第一内盒组件20、第二内盒组件30、第三内盒组件40、警报组件50;
警报组件50均与第一内盒组件20、第二内盒组件30、第三内盒组件40连接;
第一内盒组件20包括有第一盒体21,以及设于第一盒体21中的第一电极件22、第一中间件23、第一压敏电阻24、第一放电管25;第一压敏电阻24与第一放电管25串联,第一电极件22与第一中间件23连接;使用时,第一中间件23与第一压敏电阻24相接,当所连接的线路的电压出现大幅波动,第一中间件23与第一压敏电阻24断开连接;
所述第一中间件23与第一压敏电阻24的脱扣电极241连接,当所连接的线路的电压出现大幅波动时,第一中间件23与第一压敏电阻24的脱扣电极241之间发生脱扣动作,对所连接的线路进行保护。
第二内盒组件30包括有第二盒体31,以及设于第二盒体31中的第二电极件32、第二中间件33、第二压敏电阻34、第二放电管35;第二压敏电阻34与第二放电管35串联;使用时,第二中间件33与第二压敏电阻34相接,当所连接的线路的电压出现大幅波动,第二中间件33与第二压敏电阻34断开连接;
所述第二中间件33与第二压敏电阻34的脱扣电极341连接,当所连接的线路的电压出现大幅波动时,第二中间件33与第二压敏电阻34的脱扣电极341之间发生脱扣动作,对所连接的线路进行保护。
第三内盒组件40包括有第三盒体41,以及设于第三盒体41中的第三电极件42、第三中间件43、第三压敏电阻44、第三放电管45;第三压敏电阻44与第三放电管45串联,第三电极件42与第三中间件43连接;使用时,第三中间件43与第三压敏电阻44相接,当所连接的线路的电压出现大幅波动,第三中间件43与第三压敏电阻44断开连接;
所述第三中间件43与第三压敏电阻44的脱扣电极441连接,当所连接的线路的电压出现大幅波动时,第三中间件43与第三压敏电阻44的脱扣电极441之间发生脱扣动作,对所连接的线路进行保护。
所述第一放电管25的一连接端与第一压敏电阻24相连,所述第一放电管25的另一连接端通过第三铜棒62与第三放电管45的一连接端相连,第三放电管45的另一连接端与第三压敏电阻44相连;所述第三铜棒62的一端连接第一放电管25,第三铜棒62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放电管45,第三铜棒62焊接在第二电极件32上;
所述第二放电管35的一连接端与第二压敏电阻34相连,所述第二放电管35的另一连接端通过第二铜棒61与第三电极件42相连,第二铜棒61的一端连接第二放电管35,第二铜棒61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电极件42,第二铜棒61焊接在第三电极件42上;
所述第一电极件22与第二中间件33通过第一铜棒60与第四铜棒63连接,第一铜棒60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极件22,第一铜棒60的另一端连接第四铜棒63的一端,第四铜棒63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中间件33,第一铜棒60焊接在第一电极件22上,第四铜棒63焊接在第二中间件33上;
使用时,若连接第一电极件22和第三电极件42,则为共模保护;若连接第一电极件22和第二电极件32,则为差模保护。
所述第一放电管25、第二放电管35、第三放电管45均为气体放电管。
警报组件50包括有状态显示件、中间报警件;
当出现以下任意一种情况时,状态显示件带动中间报警件,中间报警件触动与本实用新型配合使用的分线底座的报警开关,产生报警:
S1、第一中间件23与第一压敏电阻24断开连接;
S2、第二中间件33与第二压敏电阻34断开连接;
S3、第三中间件43与第三压敏电阻44断开连接。
外壳10设有与状态显示件配合使用的显示窗口11,使用时,根据显示窗口11所显示的信息来判断并联浪涌保护器的工作状态。
所述状态显示件为滑块51,滑块51设于第二盒体31上;滑块51上涂有两种颜色,分别为红色512和绿色511。中间报警件为遥信杆52,遥信杆52可滑动地安装在第二盒体31中。警报组件50还包括有中间弹簧53、遥信弹簧54,中间弹簧5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盒体31上,中间弹簧53的另一端与滑块51相连;遥信弹簧54套设于遥信杆52的杆部。
第一内盒组件20还包括有第一簧片26、第一拉簧27,第一簧片26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盒体21上,另一端与第一中间件23连接;第一拉簧27的一端固定在第一盒体21上,另一端与第一中间件23连接;第一中间件23为可发生弹性形变的金属弹片;
第二内盒组件30还包括有第二簧片36,第二簧片36的一端固定在第二盒体31上,另一端与第二中间件33连接;第二中间件33为可发生弹性形变的金属弹片;
第三内盒组件40还包括有第三簧片46、第三拉簧47,第三簧片46的一端固定在第三盒体41上,另一端与第三中间件43连接;第三拉簧47的一端固定在第三盒体41上,另一端与第三中间件43连接;第三中间件43为可发生弹性形变的金属弹片;
当所连接的线路的电压未出现大幅波动时,中间件与压敏电阻的脱扣电极连接,此时中间件、簧片以及拉簧均发生弹性形变,储存了一定量的弹性势能,使得中间件上与拉簧连接的连接部具有从A处弹向B处的运动趋势(详见附图4和附图5);此时,显示窗口11中显示的是滑块51的绿色511部分(即显示窗口11显示绿色),滑块51底端的凸台部分与遥信杆52的凸台部分相接触,套设于遥信杆52的杆部的遥信弹簧54处于压缩状态,从第二盒体31中伸出的遥信杆52的杆部与分线底座中的微动开关相接触,分线底座的遥信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而当所连接的线路的电压出现大幅波动时,中间件与压敏电阻的脱扣电极之间发生脱扣动作,由中间件、簧片以及拉簧发生弹性形变所储存的弹性势能释放,使得中间件上与拉簧连接的连接部从A处弹向B处(详见附图4和附图5),从而带动滑块51一起顺着A到B的方向进行滑动;此时,显示窗口11中显示的是滑块51的红色512部分(即显示窗口11显示红色),滑块51底端的凸台部分不与遥信杆52的凸台部分接触,遥信弹簧54释放弹性势能,将遥信杆52的杆部顶回至第二盒体31中,信杆的杆部不与分线底座中的微动开关接触,分线底座的遥信开关处于开启状态,产生遥信报警。
第一内盒组件20与第二内盒组件30之间设有第一绝缘板70,第二内盒组件30与第三内盒组件40之间设有第二绝缘板71。
外壳10上设有分别对应第一内盒组件20、第二内盒组件30、第三内盒组件40的第一装配测试点80、第二装配测试点81、第三装配测试点82。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在安装使用时用于区分不同电压等级的装配辨别销90。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并联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第一内盒组件、第二内盒组件、第三内盒组件、警报组件;
所述警报组件均与所述第一内盒组件、第二内盒组件、第三内盒组件连接;
所述第一内盒组件包括有第一盒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一盒体中的第一电极件、第一中间件、第一压敏电阻、第一放电管;所述第一压敏电阻与所述第一放电管串联,所述第一电极件与所述第一中间件连接;使用时,所述第一中间件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相接,当所连接的线路的电压出现大幅波动,所述第一中间件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断开连接;
所述第二内盒组件包括有第二盒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二盒体中的第二电极件、第二中间件、第二压敏电阻、第二放电管;所述第二压敏电阻与所述第二放电管串联;使用时,所述第二中间件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相接,当所连接的线路的电压出现大幅波动,所述第二中间件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断开连接;
所述第三内盒组件包括有第三盒体,以及设于所述第三盒体中的第三电极件、第三中间件、第三压敏电阻、第三放电管;所述第三压敏电阻与所述第三放电管串联,所述第三电极件与所述第三中间件连接;使用时,所述第三中间件与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相接,当所连接的线路的电压出现大幅波动,所述第三中间件与所述第三压敏电阻断开连接;
所述第一放电管的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压敏电阻相连,所述第一放电管的另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三放电管的一连接端相连,所述第三放电管的另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相连;
所述第二放电管的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压敏电阻相连,所述第二放电管的另一连接端与第三电极件相连;
所述第一电极件与所述第二中间件连接;
使用时,若连接第一电极件和第三电极件,则为共模保护;若连接第一电极件和第二电极件,则为差模保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联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与所述警报组件配合使用的显示窗口,使用时,根据所述显示窗口所显示的信息来判断并联浪涌保护器的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联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盒组件与第二内盒组件之间设有第一绝缘板,第二内盒组件与第三内盒组件之间设有第二绝缘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联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内盒组件、第二内盒组件、第三内盒组件的第一装配测试点、第二装配测试点、第三装配测试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联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在安装使用时用于区分不同电压等级的装配辨别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352415.5U CN208638024U (zh) | 2018-08-22 | 2018-08-22 | 一种并联浪涌保护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352415.5U CN208638024U (zh) | 2018-08-22 | 2018-08-22 | 一种并联浪涌保护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638024U true CN208638024U (zh) | 2019-03-22 |
Family
ID=65742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35241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638024U (zh) | 2018-08-22 | 2018-08-22 | 一种并联浪涌保护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63802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29540A1 (zh) * | 2019-12-26 | 2021-07-01 | 厦门赛尔特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模组化浪涌保护器 |
-
2018
- 2018-08-22 CN CN201821352415.5U patent/CN20863802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29540A1 (zh) * | 2019-12-26 | 2021-07-01 | 厦门赛尔特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模组化浪涌保护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089185U (zh) | 防浪涌保护器 | |
CN208638024U (zh) | 一种并联浪涌保护器 | |
CN106786465B (zh) | 电涌保护器 | |
CN205004742U (zh) | 电涌保护器 | |
CN209642317U (zh) | 一种pcb板载式电涌保护器 | |
CN209313419U (zh) | 一种电涌保护器 | |
CN208767244U (zh) | 一种漏电保护断路器 | |
CN207264989U (zh) | 一种涌流保护器的后备保护器 | |
CN203166500U (zh) | 改进型电路板用防浪涌保护器 | |
CN208315406U (zh) | 电涌保护器的辅助触头和电涌保护器 | |
CN202332751U (zh) | 一种包括新型脱扣指示装置的智能电涌保护器 | |
CN105322521A (zh) | 一种新型浪涌保护器 | |
EP4250506A1 (en) | Graphite surge protector | |
CN104183432B (zh) | 一种预付费功能断路器 | |
CN209150716U (zh) | 一种可抗高强度雷电流的电涌保护器 | |
CN208062787U (zh) | 一种大通流电源防浪涌保护器 | |
CN208508516U (zh) | 一种交流电源浪涌保护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08337140U (zh) | 一种电路板用电涌保护器 | |
CN201886997U (zh) | 一种带双脱扣的石墨间隙型电涌保护器 | |
CN202663106U (zh) | 一种末屏接地防开路保护电路 | |
CN201681780U (zh) | 报警可靠的防雷保险丝及其浪涌过电压保护装置 | |
CN206293872U (zh) | 一种基于电磁差动的spd后备保护器 | |
CN109659919A (zh) | 一种可抗高强度雷电流的电涌保护器 | |
CN206820454U (zh) | 智能接地保护装置 | |
WO2022134619A1 (zh) | 一种浪涌保护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