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8569679U - 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 - Google Patents

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69679U
CN208569679U CN201821355693.6U CN201821355693U CN208569679U CN 208569679 U CN208569679 U CN 208569679U CN 201821355693 U CN201821355693 U CN 201821355693U CN 208569679 U CN208569679 U CN 208569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ck
fake
counterfeiting
mark
admission ti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556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林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NGHAN SPECIAL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NGHAN SPECIAL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NGHAN SPECIAL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NGHAN SPECIAL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556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69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69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69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inting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包括RFID射频电子标签、承印物、第一印刷层、二维码层和若干个防伪标识,每一个防伪标识的最大尺寸小于0.04毫米,RFID射频电子标签设置在承印物的内部,第一印刷层设置在承印物的一表面上,二维码层设置在第一印刷层上,若干个防伪标识设置在二维码层上,并位于二维码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将防伪标识藏在二维码中,人眼是不能看到防伪标识,此种技术隐蔽性极强,而且这种防伪标识毫不影响二维码的正常识读,在辨别真伪时只需通过识读器进行识读,才能查询到预先制作的防伪信息;通过二维码、RFID射频电子标签和防伪标识三重防伪,更加增强了门票的防伪功效,具有唯一性、独占性和根本无法被仿冒等优点。

Description

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伪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
背景技术
对于时下所举行的各种大型文艺表演活动、各类体育赛事、商演,及到影院观看电影、各类展览、会议、乃至于亚运会、奥运会等大型国际活动中,门票在整体票务工作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正是因为门票做为观众直接入场的唯一凭证,所以也是很多不法分子造假牟利的对象。为防止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保护举办方和消费观众的权益免受损失,很多专业防伪企业先后推出了各式各样的门票防伪技术与方法,例如:防伪安全线纸、二维码技术、断笔防伪技术、光变油墨、防复印技术等等。但这些诸多防伪技术在当时初面世时都会起到一定的防伪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往往会被他人仿冒、复制,从而渐渐失去其具有的防伪特性,在防伪产品中,不具备独占性的防伪产品,也就失去了其特有的价值。
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近些年来在票务行业开始推广应用起来的。目前的应用范围还不是非常的广泛,其应用的主要意图是为解决传统门票在入场时需要由人工来进行检票、验票的工作效率低下、票务数据统计等问题。使用手持式的验票机与带有RFID电子标签的门票进行非接触式的相互数据传输认证,验证速度仅为:0.03秒。大大提高了验票人员的验票效率。做为防伪层面来说,由于每一枚RFID电子标签都具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D编码,而且是在制造芯片时被写入进去的,所以无法修改、无法仿冒。
实用新型内容
虽然现有技术中带有RFID电子标签的门票防伪比较好,但还是存在被伪造的风险。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伪效果更好的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包括RFID射频电子标签、承印物、第一印刷层、二维码层和相互之间间隔预定距离的若干个防伪标识,每一个所述防伪标识的最大尺寸小于0.04毫米,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设置在所述承印物的内部,所述第一印刷层设置在所述承印物的一表面上,所述二维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印刷层上,若干个所述防伪标识设置在所述二维码层上,并位于二维码的范围内。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还包括第二印刷层,所述第二印刷层设置在所述承印物的另一表面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承印物包括上承印物和下承印物,所述上承印物和所述下承印物上下相对设置,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设置在所述上承印物和所述下承印物之间。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若干个所述防伪标识直接印刷在所述二维码层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若干个所述防伪标识设置在透明材料层上,所述透明材料层贴附在所述承印物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若干个所述防伪标识成阵列分布或成非阵列分布。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防伪标识是图案或/和文字。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若干个所述防伪标识中,所有所述防伪标识的形状相同或不相同;或者其中一部分所述防伪标识的形状相同,剩余部分的所述防伪标识的形状不相同。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每一个所述防伪标识的最大尺寸小于0.01毫米。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防伪标识设置在二维码层上,并位于二维码的范围内,防伪标识藏在二维码中,人眼是不能看到防伪标识,此种技术隐蔽性极强,而且这种防伪标识二维码识别装置无法识别,即毫不影响二维码的正常识读,在辨别真伪时只需通过识读器进行识读,才能查询到预先制作的防伪信息;通过二维码、RFID射频电子标签和防伪标识三重防伪,更加增强了门票的防伪功效,具有唯一性、独占性和根本无法被仿冒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11、第一印刷层;12、第二印刷层;2、承印物;21、上承印物;22、下承印物;3、RFID射频电子标签;4、二维码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和图2,图1和图2所揭示的是一种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包括RFID射频电子标签3、承印物2、第一印刷层11、二维码层4和相互之间间隔预定距离的若干个防伪标识(图中不可见),每一个所述防伪标识的最大尺寸小于0.04毫米,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设置在所述承印物2的内部,所述第一印刷层11设置在所述承印物2的一表面上,所述二维码层4设置在所述第一印刷层11上,所述防伪标识设置在所述二维码层4上,并位于二维码的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防伪标识的颜色为黑色,由于其尺寸太小,人眼无法看到,也根本无法识别,只有通过识读器识别若干个所述防伪标识,并通过语音将防伪信息读出来。当使用识读器识别若干个所述防伪标识时,识读器不会试读二维码,只识读若干个所述防伪标识。当使用二维码识别装置识别二维码时,二维码识别装置不会识读若干个所述防伪标识。
本实施例中,所述承印物2包括上承印物21和下承印物22,所述上承印物21和所述下承印物22上下相对设置,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设置在所述上承印物21和所述下承印物22之间。所述上承印物21和所述下承印物22是塑料材料制成、纸质材料制成或者其它非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上承印物21和所述下承印物22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凹陷部(未画图),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设置在所述凹陷部中,所述凹陷部的面积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面积尺寸,所述凹陷部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厚度。
所述凹陷部设置在所述上承印物21的下表面或/和所述下承印物22的上表面上,所述上承印物21的下表面和所述下承印物22的上表面相对设置。具体设置结构如下:
结构一:所述凹陷部设置在所述上承印物21的下表面上,而在所述下承印物22的上表面上没有设置所述凹陷部,所述下承印物22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设置在所述凹陷部中,所述凹陷部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厚度。
还包括粘附层(未画图),所述粘附层设置在所述上承印物21和所述下承印物22之间,并且位于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四周。也就是说,在设置有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位置上没有所述粘附层。还可以进一步做出改进,在所述上承印物21的整个下表面上,或/和在所述下承印物22的整个上表面都设置有所述粘附层,即在所述凹陷部的上底面上也设置有所述粘附层。
结构二:所述凹陷部设置在所述下承印物22的上表面上,而在所述上承印物21的下表面上没有设置所述凹陷部,所述上承印物21的下表面为平面,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设置在所述凹陷部中,所述凹陷部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厚度。
所述粘附层设置在所述下承印物22和所述上承印物21之间,并且位于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四周。也就是说,在设置有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位置上没有所述粘附层。还可以进一步做出改进,在所述下承印物22的整个上表面上,或/和在所述上承印物21的整个下表面都设置有所述粘附层,即在所述凹陷部的下底面上也设置有所述粘附层。
结构三:所述凹陷部设置在所述上承印物21的下表面上和所述下承印物22的上表面上。也就是说,所述凹陷部分成两个部分,即所述凹陷部包括上凹陷部和下凹陷部。所述上凹陷部设置在所述上承印物21的下表面上,所述下凹陷部设置在所述下承印物22的上表面上,所述下凹陷部和所述上凹陷部的面积尺寸相同,形状也相同,所述下凹陷部的深度等于、小于或大于所述上凹陷部的深度。所述下凹陷部的深度和所述上凹陷部的深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不管怎么设置,只要所述上凹陷部的深度和所述下凹陷部的深度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厚度即可。
所述粘附层设置在所述下承印物22和所述上承印物21之间,并且位于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四周。也就是说,在设置有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位置上没有所述粘附层。还可以进一步做出改进,在所述下承印物22的整个上表面上,或/和在所述上承印物21的整个下表面都设置有所述粘附层,即在所述上凹陷部的下底面和/或所述下凹陷部的上底面上也设置有所述粘附层。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上承印物21和下承印物22之间的位置上没有设置有所述凹陷部。也就是说,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是直接设置在所述上承印物21和下承印物22之间,具体设置方式如下:
方式一:所述粘附层设置在所述上承印物21和所述下承印物22之间,并且位于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四周。也就是说,在所述上承印物21的下表面对应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位置上没有所述粘附层,在所述下承印物22的上表面对应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位置上也没有所述粘附层,所述粘附层的厚度基本等于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厚度。
方式二:所述粘附层设置在所述上承印物21和所述下承印物22之间,并且位于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四周,而且在所述上承印物21的下表面对应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位置上设有所述粘附层,在所述下承印物22的上表面对应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位置上没有所述粘附层。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四周的所述粘附层的厚度,基本等于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厚度与所述上承印物21的下表面对应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位置上的所述粘附层的厚度之和。
方式三:所述粘附层设置在所述上承印物21和所述下承印物22之间,并且位于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四周,而且在所述下承印物22的上表面对应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位置上设有所述粘附层,在所述上承印物21的下表面对应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位置上没有所述粘附层。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4四周的所述粘附层的厚度,基本等于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厚度与所述下承印物22的上表面对应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位置上的所述粘附层的厚度之和。
方式四:所述粘附层设置在所述上承印物21和所述下承印物22之间,并且位于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四周,而且在所述下承印物22的上表面对应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位置上设有所述粘附层,在所述上承印物21的下表面对应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位置上也设有所述粘附层。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四周的所述粘附层的厚度,基本等于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厚度、所述上承印物21的下表面对应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位置上的所述粘附层的厚度及所述下承印物22的上表面对应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的位置上的所述粘附层的厚度之和。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印刷层12,所述第二印刷层12设置在所述承印物2的另一表面上。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印刷层11印刷在所述上承印物21的上表面上或所述下承印物22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印刷层12印刷在所述下承印物22的下表面上或所述上承印物21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印刷层11和所述第二印刷层12是图案或/和文字等信息,具体是什么样的信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印刷,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若干个所述防伪标识成阵列分布或成非阵列分布。所述防伪标识是图案或/和文字。所述图案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四角形、五边形、六边形、圆形、椭圆形等几何形状,所述图案的形状还可以是非几何形状,在这里不再对所述图案的形状进行详细描述,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所述图案的形状。
在若干个所述防伪标识中,所有所述防伪标识的形状相同或不相同;或者其中一部分所述防伪标识的形状相同,剩余部分的所述防伪标识的形状不相同。每一个所述防伪标识的最大尺寸小于0.02毫米,或者,每一个所述防伪标识的最大尺寸小于0.01毫米。
本实施例中,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3中存储着门票防伪信息,所述二维码层4中的所述二维码也存储有门票防伪信息,所述防伪标识中存储有防伪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伪标识直接印刷在所述二维码层4上。或者,所述防伪标识设置在透明材料层上,所述透明材料层贴附在所述承印物2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所述防伪标识设置在所述二维码层上,并位于二维码的范围内,所述防伪标识藏在所述二维码中,此种技术首先是隐蔽性极强,目测难以发现,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而且毫不影响所述二维码的正常识读,在辨别真伪时只需通过识读器进行识读,才能查询到预先制作的防伪信息;通过所述二维码、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和所述防伪标识三重防伪,更加增强了门票的防伪功效,具有唯一性、独占性和根本无法被仿冒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所述防伪标识设置在所述二维码层上,并位于二维码的范围内,所述防伪标识藏在所述二维码中,人眼是不能看到防伪标识,此种技术隐蔽性极强,而且这种防伪标识二维码识别装置无法识别,即毫不影响二维码的正常识读,在辨别真伪时只需通过识读器进行识读,才能查询到预先制作的防伪信息;通过所述二维码、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和所述防伪标识三重防伪,更加增强了门票的防伪功效,具有唯一性、独占性和根本无法被仿冒等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详细解释,其目的仅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以便于能够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些描述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释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特别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各个特征也可以相互任意组合,从而组成其他实施方式,除了有明确相反的描述,这些特征应被理解为能够应用于任何一个实施方式中,而并不仅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其特征在于:包括RFID射频电子标签、承印物、第一印刷层、二维码层和相互之间间隔预定距离的若干个防伪标识,每一个所述防伪标识的最大尺寸小于0.04毫米,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设置在所述承印物的内部,所述第一印刷层设置在所述承印物的一表面上,所述二维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印刷层上,若干个所述防伪标识设置在所述二维码层上,并位于二维码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印刷层,所述第二印刷层设置在所述承印物的另一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印物包括上承印物和下承印物,所述上承印物和所述下承印物上下相对设置,所述RFID射频电子标签设置在所述上承印物和所述下承印物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防伪标识直接印刷在所述二维码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防伪标识设置在透明材料层上,所述透明材料层贴附在所述承印物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防伪标识成阵列分布或成非阵列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标识是图案或/和文字。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其特征在于:在若干个所述防伪标识中,所有所述防伪标识的形状相同或不相同;或者其中一部分所述防伪标识的形状相同,剩余部分的所述防伪标识的形状不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防伪标识的最大尺寸小于0.01毫米。
CN201821355693.6U 2018-08-22 2018-08-22 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 Active CN208569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55693.6U CN208569679U (zh) 2018-08-22 2018-08-22 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55693.6U CN208569679U (zh) 2018-08-22 2018-08-22 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69679U true CN208569679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51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55693.6U Active CN208569679U (zh) 2018-08-22 2018-08-22 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696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169155A (en) Coded playing cards and other standardized documents
CN106650872B (zh) 防伪标识、防伪系统、用于防伪标识的纹理颗粒及使用方法
CN103458802B (zh) 具有高对比度标记的手术仪器和标记手术仪器的方法
KR20200074159A (ko) 윈도우 또는 윈도우 패턴 및 선택적인 백라이팅을 갖는 금속, 세라믹, 또는 세라믹 코팅된 트랜잭션 카드
WO2015081810A1 (zh) 防伪标签及其制作方法和防伪方法
CN102227736B (zh) 包括支持在卡体上的电子模块且设有用于认证该模块与卡体的同位性的装置的智能卡
US20190126661A1 (en) Security feature
CN206003441U (zh) 一种防伪标识
CN106960352A (zh) 一种基于图片唯一性的防伪方法
CN105303223A (zh) 一种随机图像防伪标识制备方法、标识及识别方法
CN103903040B (zh) 产品身份验证防伪标贴及验证方法
CN208569679U (zh) 带有rfid标签的防伪门票
US20120162666A1 (en) Position marking for identifying a surface region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authenticating on the basis of the marked surface region
CN205862692U (zh) 基于识别码与图像关联的防伪标签
CN206877592U (zh) 一种揭开组合式防伪标识
CN205810264U (zh) 立体加密图形防伪标签
CN208752863U (zh) 随机防伪卷标的改良结构
CN204423403U (zh) 防伪标贴
CN106626845A (zh) 灰度二维码的印制方法
CN103198757A (zh) 一种平面纸件防伪识别方法
CN112884107B (zh) 具有侧面实体纹理三维码标签、防伪系统以及防伪方法
CN112834507B (zh) 一种基于图像配准和光谱鉴别的唯一性识别系统及方法
CN205487103U (zh) 一种随机分布的凹凸防伪结构
CN205486232U (zh) 一种实人制电子信息认证证卡
CN203194113U (zh) 带有防伪标识的种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