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9109U - 汽车用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59109U CN208559109U CN201821043787.XU CN201821043787U CN208559109U CN 208559109 U CN208559109 U CN 208559109U CN 201821043787 U CN201821043787 U CN 201821043787U CN 208559109 U CN208559109 U CN 2085591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wer
- ventilation
- seat
- spongy layer
- cas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包括透气座椅皮(1)、通风海绵层(2)、三文鱼网垫(3)、座椅海绵层(4)和座椅支架(5),通风海绵层(2)紧贴于透气座椅皮(1),其下设置有三文鱼网垫(3),内部静音风机(6)安置于座椅海绵层(4)内;内部静音风机(6)包括风扇支架(61)、风扇叶片(63)和风扇壳体(64),风扇支架(61)内设有软胶材质的硅胶圈(62),风扇壳体(64)通过风扇悬挂带(65)安装在风扇支架(61)的中心,风扇叶片(63)容置于风扇壳体(64)内。本实用新型不但不改变车内统一的配饰风格,而且乘坐舒适、通风散热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用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不透气,特别是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后汽车座椅烫得令人如坐针毡驾,驾驶员的驶体验会变得不好。夏天开车时越坐越热,无论空调如何开背部和臀部都容易闷出汗,并且容易引起心情烦躁。
于是市面上就出现了通风坐垫等产品,来解决开车或乘坐车时后背部和臀部闷热的问题。通风坐垫可以安装在原车座椅上使用。
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使用通风坐垫中需要加入多个风扇进行散热,会改变座椅的高度和结构,不但会影响美观,而且破坏了原车设计的车内统一配饰风格;同时,也影响乘坐的舒适性,加装含风扇的坐垫肯定不如原车坐垫舒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用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不但不改变车内统一的配饰风格,而且乘坐舒适、通风散热效果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用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包括透气座椅皮、通风海绵层、三文鱼网垫、座椅海绵层和座椅支架,所述通风海绵层紧贴于所述透气座椅皮,其下设置有所述三文鱼网垫,内部静音风机安置于所述座椅海绵层内;所述内部静音风机包括风扇支架、风扇叶片和风扇壳体,所述风扇支架内设有软胶材质的硅胶圈,所述风扇壳体通过风扇悬挂带安装在所述风扇支架的中心,所述风扇叶片容置于所述风扇壳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透气座椅皮为座椅真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座椅海绵层为高密度海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座椅支架为钢支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风扇悬挂带为橡筋材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风扇壳体为4020小风扇壳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内部静音风机内设置有CPU。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CPU通信连接于原车的CAN总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原车座椅下增加通风海绵层和三文鱼网垫,内部静音风机安装在原车座椅内部的座椅海绵层内,对承重进行缓冲;风扇支架内设有软胶材质的硅胶圈,乘客坐下时硅胶圈会向下伸展持续减震;风扇壳体通过风扇悬挂带安装在风扇支架的中心,风扇叶片容置于风扇壳体内,当风扇叶片受到冲击时,会向下移动,能够保持正常工作状态。风扇叶片开始工作时,通风海绵层使风扇将吹往透气座椅皮的冷风向四周散射分流,人体释放的热量经三文鱼网垫由座椅海绵层间渗出把热量带走,能较均匀地使透气座椅皮加速降温。不但不改变车内统一的配饰风格,而且乘坐舒适、通风散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椅座的纵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椅座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风扇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风扇的立体图。
图中:1-透气座椅皮,2-通风海绵层,3-三文鱼网垫,4-座椅海绵层,5-座椅支架,6- 内部静音风机,61-风扇支架,62-硅胶圈,63-风扇叶片,64-风扇壳体,65-风扇悬挂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汽车用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包括透气座椅皮1、通风海绵层2、三文鱼网垫3、座椅海绵层4和座椅支架5,通风海绵层2紧贴于透气座椅皮1,其下设置有三文鱼网垫3。透气座椅皮1可以是座椅真皮或其他透气的材质,座椅支架5可以是钢支架或其他金属支架。内部静音风机6安置于座椅海绵层4内。
如下图2-4所示,内部静音风机6采用特殊三重保护结构保证了汽车坐垫的舒适性和风扇运转的安全性。第一层采用安装在原车座椅内部安装高密度的座椅海绵层4对承重进行缓冲,第二层防护:风扇支架61内设有软胶材质的硅胶圈62,乘客坐下时硅胶圈62会向下伸展持续减震,第三层防护:风扇壳体64通过橡筋材质的风扇悬挂带65安装在风扇支架61的中心,风扇叶片63容置于风扇壳体64内,当风扇叶片63受到冲击时,会向下移动,此结构能够保持正常工作状态。风扇壳体64可以是4020小风扇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可以设置在汽车座椅的椅座或椅背上,内部静音风机6上设置有CPU,CPU通信连接于原车的CAN总线,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局域网络),是由以研发和生产汽车电子产品著称的德国BOSCH公司开发的,并最终成为国际标准(ISO 11898),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
本实用新型在原车座椅下增加通风海绵层2和三文鱼网垫3,既保持了通风效果,也增加了舒适性,风扇叶片63开始工作时,通风海绵层2使风扇将吹往透气座椅皮1的冷风向四周散射分流,人体释放的热量经三文鱼网垫3由座椅海绵层4间渗出把热量带走,能较均匀地使透气座椅皮1加速降温。
在操作控制方面,当用户按下原车座椅通风按键时,相应的指令会发送至CAN总线,内部静音风机6上自带的CPU将会收到原车通过CAN协议发送的指令,并启动风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既保留了原车座椅设计,相比通风坐垫更舒适美观,又可安静的享受静音凉风。通过支持原车CAN通讯协议实现了利用原车通风按键控制加装在座椅内部的风机,操作更便捷。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汽车用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气座椅皮(1)、通风海绵层(2)、三文鱼网垫(3)、座椅海绵层(4)和座椅支架(5),所述通风海绵层(2)紧贴于所述透气座椅皮(1),其下设置有所述三文鱼网垫(3),内部静音风机(6)安置于所述座椅海绵层(4)内;所述内部静音风机(6)包括风扇支架(61)、风扇叶片(63)和风扇壳体(64),所述风扇支架(61)内设有软胶材质的硅胶圈(62),所述风扇壳体(64)通过风扇悬挂带(65)安装在所述风扇支架(61)的中心,所述风扇叶片(63)容置于所述风扇壳体(6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座椅皮(1)为座椅真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海绵层(4)为高密度海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支架(5)为钢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悬挂带(65)为橡筋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用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壳体(64)为4020小风扇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用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静音风机(6)内设置有CPU。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用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PU通信连接于原车的CAN总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43787.XU CN208559109U (zh) | 2018-07-03 | 2018-07-03 | 汽车用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43787.XU CN208559109U (zh) | 2018-07-03 | 2018-07-03 | 汽车用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59109U true CN208559109U (zh) | 2019-03-01 |
Family
ID=65490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43787.XU Active CN208559109U (zh) | 2018-07-03 | 2018-07-03 | 汽车用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5910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22115A (zh) * | 2019-12-12 | 2020-07-17 | 和美汽车零部件青县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座椅通风系统 |
-
2018
- 2018-07-03 CN CN201821043787.XU patent/CN20855910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22115A (zh) * | 2019-12-12 | 2020-07-17 | 和美汽车零部件青县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座椅通风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713623U (zh) | 一种自动降温汽车座椅装置 | |
CN107284308A (zh) | 双通风座椅 | |
JP2009118947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CN107097701A (zh) | 一种汽车座椅 | |
CN208559109U (zh) | 汽车用座椅的通风散热结构 | |
CN207207813U (zh) | 一种通风座椅 | |
CN209634332U (zh) | 一种集成空气腰托和通风装置的卡车座椅 | |
CN204383252U (zh) | 带散热结构的汽车座椅 | |
CN108674269A (zh) | 一种座椅通风装置及汽车座椅 | |
CN106998918A (zh) | 送风座椅 | |
CN207207814U (zh) | 双通风座椅 | |
JP2008104834A (ja) | 自動車用冷暖房通風シートの熱電素子装着構造 | |
JP4179497B2 (ja) | 座席 | |
CN212332455U (zh) |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汽车调温座椅 | |
CN209492421U (zh) | 汽车座椅及汽车 | |
CN206765870U (zh) | 一种汽车座椅 | |
CN206374591U (zh) | 一种汽车座椅 | |
JP2003237444A (ja) |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 |
CN217320151U (zh) | 一种具有可调充气垫的多功能透气z型座椅 | |
CN205905835U (zh) | 一种汽车通风坐垫 | |
CN212950285U (zh) | 可移除座椅套 | |
CN213831428U (zh) | 一种智能换气儿童安全座椅 | |
JPH1134704A (ja) | 自動車座席用クッション | |
CN215040838U (zh) | 一种散热透气汽车座椅面料 | |
CN220096202U (zh) | 一种适用于汽车座椅的气流通风系统以及汽车座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