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0602U - 实木座椅 - Google Patents
实木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550602U CN208550602U CN201820483179.4U CN201820483179U CN208550602U CN 208550602 U CN208550602 U CN 208550602U CN 201820483179 U CN201820483179 U CN 201820483179U CN 208550602 U CN208550602 U CN 2085506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 solid wood
- chair
- armrest
- fe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pecial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木座椅,其包括椅面、椅圈、前脚和后脚,所述前脚和所述后脚分别固定于所述椅面的前端和后端,以支撑所述椅面,所述椅圈连接于所述椅面的上方,所述椅圈包括背靠部和从所述背靠部的两端延伸出的两个扶手部,所述后脚穿过所述椅面并分别向前上方延伸至两个所述扶手部并固定于所述扶手部。该实木座椅的后脚在向上穿过椅面之后继续延伸并连接至椅圈的两个扶手部,通过从实木座椅的底部延伸至顶部的扶手部处,将扶手部与用于承载整个座椅重量的后脚连接,增加了该实木座椅的结构强度并提升了使用耐久,从而避免座椅由于长期使用而产生摇晃,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感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木座椅。
背景技术
太师椅是中国的传统座椅,采用实木制造,其主要由椅面、前脚、后脚和椅圈等部件构成,并且分为上下两大部分。其中,下半部分包括前脚和后脚,其分别位于椅面的前端和后端并且均连接在椅面下方以用于支撑整个太师椅的重量。上半部分则主要为椅圈,其位于椅面的上方并且环绕于椅面的后端以及两侧设置,以用于供使用者作为背靠及扶手使用,而椅圈与椅面之间则通过若干的连接杆实现连接固定的。
由于太师椅的上下两部分相对独立并且均依靠连接在椅面以实现固定,因此整体的结构强度较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太师椅的各部件之间容易松脱而导致座椅摇晃,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感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太师椅结构强度较差,各部件在长期使用后易产生松脱而导致座椅摇晃,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感受的缺陷,提供一种实木座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实木座椅,其包括椅面、椅圈、前脚和后脚,所述前脚和所述后脚分别固定于所述椅面的前端和后端,以支撑所述椅面,所述椅圈连接于所述椅面的上方,所述椅圈包括背靠部和从所述背靠部的两端延伸出的两个扶手部,所述后脚穿过所述椅面并分别向前上方延伸至两个所述扶手部并固定于所述扶手部。
该实木座椅的后脚在向上穿过椅面之后继续延伸并连接至椅圈的两个扶手部上,从实木座椅的底部一直延伸至顶部的扶手部处,通过将扶手部与用于承载整个座椅重量的后脚连接,增加了该实木座椅的结构强度并提升了使用耐久。
较佳地,所述实木座椅还包括背靠板,所述背靠板的底部连接至所述椅面的后部,所述背靠板的顶部连接至所述椅圈的所述背靠部。
通过使用背靠板连接椅面与椅圈的背靠部,可进一步地增加该实木座椅的结构强度,同时背靠板可以与背靠部一起共同作用,增加对使用者背部的承托面积,提升该实木座椅的使用舒适度。
较佳地,所述背靠板为与人体的脊椎形状相适配的S形结构。
通过使背靠板与人体脊柱曲线吻合,降低使用者背部靠在背靠板时腰椎所受的负担,从而进一步提升实木座椅的使用舒适度。
较佳地,所述背靠部的前表面与所述背靠板的前表面连续并共同形成与人体的脊椎形状相适配的S形结构。
通过使背靠部的前表面与背靠板的前表面连续,进一步增加了S形结构的实际面积,并且提升了该实木座椅的外观效果。
较佳地,所述背靠部的高度高于两个所述扶手部的高度。
该实木座椅中用于支撑使用者背部的背靠部比用于放置手臂的扶手部更高,使该实木座椅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并提高了使用舒适度。
较佳地,所述背靠部的两端圆滑过渡至两个所述扶手部。
该背靠部圆滑地过渡至两个扶手部,在椅圈上没有折角,从而避免磕碰到使用者的背部和手臂。
较佳地,所述后脚的顶端连接至两个所述扶手部的前端。
通过增加对扶手部前端的支撑可进一步提升两个扶手部的结构强度,使后脚的顶端能够更好地连接与支撑扶手部以及这个椅圈。
较佳地,所述扶手部的前端延伸至所述椅面的前端的上方。
通过增加扶手部的长度,可相对增加对使用者手臂的支撑面积。
较佳地,所述椅面和所述后脚在所述椅面的上方形成缺口。
该缺口用于容纳使用者的腿部,使该实木座椅除了正坐以外,还能通过将腿部放置在任一缺口处而实现侧坐,从而在该实木座椅不动的情况下,满足使用者的多种坐姿需要。
较佳地,所述实木座椅还包括侧横,所述侧横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前脚的底部和所述后脚的底部。
通过使位于椅面下方的后脚通过侧横连接固定至前脚,可进一步避免前脚与后脚相对晃动。为进一步提高侧横的固定效果,将侧横固定在前脚与后脚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该实木座椅的后脚在向上穿过椅面之后继续延伸并连接至椅圈的两个扶手部,通过从实木座椅的底部延伸至顶部的扶手部处,将扶手部与用于承载整个座椅重量的后脚连接,增加了该实木座椅的结构强度并提升了使用耐久,从而避免座椅由于长期使用而产生摇晃,影响使用者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实木座椅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实木座椅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实木座椅1
椅面2
椅圈3,背靠部31,扶手部32
前脚4
后脚5
背靠板6
缺口7
侧横8
前横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实木座椅1,其包括有椅面2、椅圈3、前脚4和后脚5,其中,前脚4和后脚5分别固定在椅面2的前端和后端,以用于支撑该椅面2,而椅圈3则连接在椅面2的上方,该椅圈3包括有背靠部31和从该背靠部31的两端延伸出来的两个扶手部32,该实木座椅1的后脚5穿过椅面2后分别向着前上方的两个扶手部32的方向延伸并且连接固定在这两个扶手部32上。
在本申请中提及的方向均是基于实木座椅1的正常使用状态。
该实木座椅1的后脚5在向上穿过椅面2之后继续延伸并连接至椅圈3的两个扶手部32上,该后脚5由一根完整的木料加工而成,从实木座椅1的底部一直延伸至顶部的扶手部32处,通过将扶手部32与用于承载整个座椅重量的后脚5连接,增加了该实木座椅1的结构强度并提升了使用耐久。在本实施例中,该实木座椅1包括有两个前脚4和两个后脚5,两个前脚4分别位于椅面2前端的左右两侧,相对的,两个后脚5分别位于椅面2后端的左右两侧,并分别向上延伸并连接至位于同侧的扶手部32上。
该实木座椅1还包括背靠板6,背靠板6的底部连接在椅面2,而顶部则连接至椅圈3的背靠部31上。通过使用背靠板6连接椅面2与椅圈3的背靠部31,可进一步地增加该实木座椅1的结构强度,同时背靠板6可以与背靠部31一起共同作用,增加对使用者背部的承托面积,提升该实木座椅1的使用舒适度。其中,该背靠板6可以为与人体的脊椎形状相适配的S形结构,通过使背靠板6与人体脊柱曲线吻合,降低使用者背部靠在背靠板6时腰椎所受的负担,从而进一步提升实木座椅1的使用舒适度。
如图2所示,优选地,该背靠部31的前表面与背靠板6的前表面连续,从而使背靠部31能够与背靠板6一起形成人体的脊椎形状相适配的S形结构。通过使背靠部31的前表面与背靠板6的前表面连续,进一步增加了S形结构的实际面积,并且提升了该实木座椅1的外观效果。
此外,在该椅圈3中,背靠部31的高度高于两个扶手部32的高度。该实木座椅1中用于支撑使用者背部的背靠部31比用于放置手臂的扶手部32更高,使该实木座椅1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并提高了使用舒适度。优选地,该背靠部31的斜向下延伸至相对更低的两个扶手部32上,使该椅圈3整体呈现圆滑过渡的状态而不会存在折角,避免磕碰到使用者的背部和手臂。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实木座椅1的后脚5的顶端连接至两个扶手部32的前端。通过增加对扶手部32前端的支撑可进一步提升两个扶手部32的结构强度,使后脚5的顶端能够更好地连接与支撑扶手部32以及这个椅圈3。另外,该扶手部32的前端还可向前延伸至椅面2的前端的上方,通过增加扶手部32的长度,可相对增加对使用者手臂的支撑面积。更为优选地,两个扶手部32均沿着水平方向向前延伸。
此外,由于后脚5是从椅面2的后端向上延伸并斜向上延伸至实木座椅1的前端并连接至两个扶手部32,因此后脚5与椅面2能够在椅面2的左右两侧的上方,即在椅面2和两个扶手部32之间分别形成有两个缺口7,这两个缺口7均能够被用于容纳使用者的腿部,使该实木座椅1除了正坐以外,还能通过将腿部放置在任一缺口7处,而背部靠在相对的另一扶手部32上而实现侧坐,从而在该实木座椅1不动的情况下,满足使用者的多种坐姿需要。
该实木座椅1还可包括有侧横8,侧横8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前脚4的底部和后脚5的底部,通过使位于椅面2下方的后脚5通过侧横8连接固定至前脚4,可进一步避免前脚4与后脚5相对晃动,为进一步提高侧横8的固定效果,将侧横8固定在前脚4与后脚5的底部。为进一步增加实木座椅1的椅面2以下部分的强度,该实木座椅1中还可包括有前横9,该前横9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前脚4,避免前脚4与椅面2之间出现松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除非另有说明。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实木座椅,其包括椅面、椅圈、前脚和后脚,所述前脚和所述后脚分别固定于所述椅面的前端和后端,以支撑所述椅面,所述椅圈连接于所述椅面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圈包括背靠部和从所述背靠部的两端延伸出的两个扶手部,所述后脚穿过所述椅面并分别向前上方延伸至两个所述扶手部并固定于所述扶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木座椅还包括背靠板,所述背靠板的底部连接至所述椅面的后部,所述背靠板的顶部连接至所述椅圈的所述背靠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板为与人体的脊椎形状相适配的S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部的前表面与所述背靠板的前表面连续并共同形成与人体的脊椎形状相适配的S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部的高度高于两个所述扶手部的高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部的两端圆滑过渡至两个所述扶手部。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实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脚的顶端连接至两个所述扶手部的前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部的前端延伸至所述椅面的前端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实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面和所述后脚在所述椅面的上方形成缺口。
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实木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木座椅还包括侧横,所述侧横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前脚的底部和所述后脚的底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83179.4U CN208550602U (zh) | 2018-03-30 | 2018-03-30 | 实木座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83179.4U CN208550602U (zh) | 2018-03-30 | 2018-03-30 | 实木座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550602U true CN208550602U (zh) | 2019-03-01 |
Family
ID=65479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48317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50602U (zh) | 2018-03-30 | 2018-03-30 | 实木座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550602U (zh) |
-
2018
- 2018-03-30 CN CN201820483179.4U patent/CN20855060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500137A (en) | Physiological chair | |
TWD121760S1 (zh) | 椅子 | |
TWD121761S1 (zh) | 椅子 | |
CN208550602U (zh) | 实木座椅 | |
CN111938355B (zh) | 一种圈椅 | |
CN205285671U (zh) | 一种靠背椅 | |
CN202820370U (zh) | 折叠躺坐两用椅 | |
CN209547544U (zh) | 一种跪坐两用儿童学习椅 | |
CN221105676U (zh) | 一种新型增高折叠马桶椅 | |
CN210300255U (zh) | 一种多功能摇椅 | |
CN202445553U (zh) | 人体工学椅 | |
CN210783600U (zh) | 一种摇椅 | |
CN215604395U (zh) | 一种高稳定性的高脚凳 | |
CN202723252U (zh) | 一种坐垫 | |
CN212066266U (zh) | 一种便于办公的多功能沙发 | |
CN216293526U (zh) | 一种多功能摇椅 | |
CN203354112U (zh) | 一种儿童摇摆式洗发躺椅 | |
CN216021746U (zh) | 一种辅助椅 | |
CN210407755U (zh) | 一种扶摇椅 | |
CN102512011B (zh) | 人体工学椅 | |
CN210727245U (zh) | 一种红木椅子 | |
JP3145765U (ja) | ロッキングチェアー | |
CN210169456U (zh) | 一种圈椅结构 | |
CN210870626U (zh) | 一种弹跳型单人沙发 | |
CN206006591U (zh) | 一种官帽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