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8487181U - 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87181U
CN208487181U CN201821148705.8U CN201821148705U CN208487181U CN 208487181 U CN208487181 U CN 208487181U CN 201821148705 U CN201821148705 U CN 201821148705U CN 208487181 U CN208487181 U CN 208487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baffle
cylinder
support arm
antithesis
hybrid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4870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恒
钟发平
张彤
于海生
章金乐
黄刚强
阳华萍
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Dings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run Hybri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un Hybri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run Hybrid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4870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87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87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87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ydraulic Clutches, Magnetic Clutches, Fluid Clutches, And Fluid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多模离合器过盈压装在前隔板的第二凸起圆筒内且多模离合器的上端伸入通孔内、其下端露出第二凸起圆筒,B2制动器通过外支架的安装板固定在前隔板上,活塞组件装配在前隔板的活塞安装槽内且活塞组件的腔体开口端与前隔板的活塞安装槽合并封闭形成液压油腔,圆锥滚子轴承过盈套在前隔板的凸起圆筒支架外,B1执行器固定在前隔板上且B1执行器与圆锥滚子轴承位于同一侧,B1执行器的转动杆与多模离合器的圆筒内圈相连接,B1执行器的转动杆可带动多模离合器的圆筒内圈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结构简单,既可以作为载体承载多个换挡元件、齿轴系统,又可以作为小电机的轴向支撑。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动力汽车零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
背景技术
在全球石油资源越益匮乏,环境越益恶劣的情况下,想要降低整车的油耗、减少尾气的排放,从发动机的角度出发基本已达到的极限。因此,在各国相继出台了严格的油耗标准后,研发新能源变速箱已然成为各大车企的必然趋势。而在混合动力变速箱的研发设计过程中,壳体总成设计尤为重要,与传统的MT、AT、AMT不一样的是混合动力变速箱高度集成了电机系统、齿轴系统、液压换挡系统、驻车系统。因此,对混合动力变速箱的设计、布局尤为重要,它既需要考虑整车发动机舱的空间,也需要匹配整车的动力性能;因此,对壳体总成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混合动力变速箱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将多个部件高度集成在一起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
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包括前隔板、B1执行器、多模离合器、B2制动器和圆锥滚子轴承,所述前隔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前隔板的一侧面以通孔为中心设置有第一凸起圆筒,所述前隔板的另一侧面以通孔为中心朝外依次设置有第二凸起圆筒、第三凸起圆筒,所述第二凸起圆筒的内径大于通孔的内径,所述第二凸起圆筒与第三凸起圆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活塞安装槽,所述前隔板的第一凸起圆筒所在的一侧面上设置了凸起圆筒支架,所述前隔板内设置有油道,所述油道的朝外一端与前隔板边缘平齐,所述油道的另一端与活塞安装槽相连通;所述B2制动器包括外支架、活塞组件、若干片摩擦片、若干片对偶片和对偶端片,摩擦片和对偶片的数量相同,所述摩擦片、对偶片和对偶端片均为环状结构,所述外支架为圆筒结构,所述外支架的一端朝外垂直设置一圈安装板,所述外支架的另一端朝内垂直设置有一圈挡板,所述挡板整体呈齿圈结构,所述活塞组件为圆筒结构,所述活塞组件配套套在外支架的安装板所在一端内,若干片摩擦片和若干片对偶片以先一个对偶片再一个摩擦片的方式依次配套套在外支架内且最上层的对偶片紧靠活塞组件朝内的端面,所述对偶端片配套套在外支架内且对偶端片紧靠最下层摩擦片的朝外端面;所述多模离合器为圆筒内圈通过圆柱滚子配套套在圆筒外圈内形成且圆筒内圈的两端均露出圆筒外圈,圆筒内圈外靠上端位置配套套有保持架,圆筒内圈可转动,所述多模离合器过盈压装在前隔板的第二凸起圆筒内且多模离合器的上端伸入通孔内、其下端露出第二凸起圆筒,所述B2制动器通过外支架的安装板固定在前隔板上,B2制动器中活塞组件装配在前隔板的活塞安装槽内且活塞组件的腔体开口端与前隔板的活塞安装槽合并封闭形成液压油腔,所述圆锥滚子轴承过盈套在前隔板的凸起圆筒支架外,所述B1执行器固定在前隔板上且B1执行器与圆锥滚子轴承位于同一侧,B1执行器的转动杆与多模离合器的保持架相连接,B1执行器的转动杆可带动多模离合器的圆筒内圈转动,B1执行器的转动杆可控制多模离合器的转向,B1执行器的转动杆拨动到左极限,多模离合器的圆筒内圈只能逆时针旋转;B1执行器的转动杆拨动到右极限,多模离合器的圆筒内圈只能顺时针旋转;B1执行器的转动杆拨动到中间位置,多模离合器的圆筒内圈则能双向旋转。前隔板的第一凸起圆筒、第二凸起圆筒、第三凸起圆筒的高度及内径,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前隔板的油道作为B2制动器中活塞组件液压油的进油出油通道,使用时,液压油从油道流入至前隔板活塞安装槽与B2制动器中活塞组件形成的液压油腔内,使用完后,液压油从前隔板活塞安装槽与B2制动器中活塞组件形成的液压油腔流出至油道。
具体使用时,圆锥滚子轴承和前隔板共同作为混合动力变速箱齿轴系统的承载载体;多模离合器安装在前隔板上,作为换挡元件锁止PGS1行星架为新能源变速箱提供多种工作模式;B2制动器通过锁止相对应变速箱的小电机转子为混合动力变速箱提供多种工作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B2制动器还包括弹性挡圈,所述弹性挡圈为环状结构,所述弹性挡圈配套套在外支架的挡板所在一端内且弹性挡圈紧靠挡板并紧压住对偶端片。
进一步地,所述B2制动器中的摩擦片与外支架内壁之间设置有波形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摩擦片和对偶片的数量为2~4片。
进一步地,所述前隔板的油道朝外一端的端口处设置有密封堵塞。
为方便与相对应变速箱的角接触球轴承连接,所述多模离合器的圆筒内圈的内壁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所述前隔板的第一凸起圆筒的内径与通孔的内径相等,即第一凸起圆筒的底部与通孔相对应的端部相重合,所述通孔与第一凸起圆筒的内壁上共同设置有自上而下连成一体的通槽。所述通槽作为相对应变速箱的角接触球轴承润滑油流经的通道。
实际制作时,一般可在所述前隔板第二凸起圆筒的内壁上设置若干个矩形齿槽,在所述多模离合器的圆筒外圈的外壁上设置若干个矩形齿,矩形齿和矩形齿槽相互配套嵌合在一起,使得多模离合器能更好地过盈配套压装在前隔板的第二凸起圆筒内,且可避免多模离合器的圆筒外圈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将B1执行器、多模离合器、B2制动器、圆锥滚子轴承等部件都集成在了前隔板上,既可以作为载体承载多个换挡元件、齿轴系统,又可以作为小电机的轴向支撑,作为输出组件的支撑,从而为整个混合动力变速箱传递动力,同时还兼容了各类润滑油道和换挡元件的工作油道。保证了各类轴承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a)为实施例1中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实施例1中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的整体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c)为图1(a)中A-A剖视图;
图2(a)为实施例1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b)为实施例1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a)为实施例1中B2制动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实施例1中B2制动器的剖面图;
图4(a)为实施例1中多模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b)为实施例1中多模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性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如图1(a)、图1(b)、图1(c)所示,包括前隔板1、B1执行器2、多模离合器3、B2制动器4和圆锥滚子轴承5;
如图2(a)、图2(b)所示,前隔板1上开设有通孔10,前隔板1的一侧面以通孔10为中心设置有第一凸起圆筒11,第一凸起圆筒11的内径等于通孔10的内径即第一凸起圆筒11的底部与通孔10相对应的端部相重合,通孔10与第一凸起圆筒11的内壁上共同设置有自上而下连成一体的通槽12,前隔板1的另一侧面以通孔10为中心朝外依次设置有第二凸起圆筒13、第三凸起圆筒14,第二凸起圆筒13的内径大于通孔10的内径,第二凸起圆筒13与第三凸起圆筒14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活塞安装槽15,在第二凸起圆筒13的内壁上设置若干个矩形齿槽16,前隔板1的第一凸起圆筒11所在的一侧面上设置了凸起圆筒支架17,前隔板1内设置有油道18,油道18的朝外一端与前隔板1边缘平齐,油道18的另一端与活塞安装槽15相连通,油道18朝外一端的端口处设置有密封堵塞(图2(a)、图2(b)中未示意出密封堵塞);
如图3(a)、图3(b)所示,B2制动器4包括外支架41、活塞组件42、3片摩擦片43、3片对偶片44、对偶端片45和弹性挡圈46,摩擦片43、对偶片44、对偶端片45和弹性挡圈46均为环状结构,弹性挡圈46为环状结构,外支架41为圆筒结构,外支架41的一端朝外垂直设置一圈安装板411,外支架41的另一端朝内垂直设置有一圈挡板412,挡板412整体呈齿圈结构,活塞组件42为为圆筒结构,活塞组件42配套套在外支架41的安装板411所在一端内,3片摩擦片43和3片对偶片44以先一个对偶片44再一个摩擦片43的方式依次配套套在外支架41内且最上层的对偶片44紧靠活塞组件42朝内的端面,摩擦片43与外支架41内壁之间设置有波形弹簧47,对偶端片45配套套在外支架41内且对偶端片45紧靠最下层摩擦片43的朝外端面,弹性挡圈46配套套在外支架41的挡板412所在一端内且弹性挡圈46紧靠挡板412并紧压住对偶端片45;
如图4(a)、图4(b)所示,多模离合器3为圆筒内圈31通过圆柱滚子33配套套在圆筒外圈32内形成且圆筒内圈31的两端均露出圆筒外圈32,圆筒内圈31外靠上端位置配套套有保持架34,圆筒内圈31可转动,圆筒内圈31的内壁上设置有花键结构310,圆筒外圈32的外壁上设置若干个矩形齿320,圆筒外圈32的矩形齿320与前隔板1第二凸起圆筒13的矩形齿槽16相互配套嵌合在一起;
如图1(a)、图1(b)、图1(c)所示,多模离合器3过盈压装在前隔板1的第二凸起圆筒13内且多模离合器3的上端伸入通孔10内、其下端露出第二凸起圆筒13,此时多模离合器3的圆筒外圈32的矩形齿320与前隔板1的第二凸起圆筒13的矩形齿槽16相互配套嵌合在一起,B2制动器4通过外支架41的安装板411固定在前隔板1上,B2制动器4中活塞组件42装配在前隔板1的活塞安装槽15内且活塞组件42的腔体开口端与前隔板1的活塞安装槽15合并封闭形成液压油腔6,圆锥滚子轴承5过盈套在前隔板1的凸起圆筒支架17外,B1执行器2固定在前隔板1上且B1执行器2与圆锥滚子轴承5位于同一侧,B1执行器2的转动杆与多模离合器3的保持架34相连接,B1执行器2的转动杆可带动多模离合器3的圆筒内圈31转动。
实施例2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其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的结构相类似,其不同之处在于:摩擦片和对偶片的数量为4片。

Claims (8)

1.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隔板、B1执行器、多模离合器、B2制动器和圆锥滚子轴承,所述前隔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前隔板的一侧面以通孔为中心设置有第一凸起圆筒,所述前隔板的另一侧面以通孔为中心朝外依次设置有第二凸起圆筒、第三凸起圆筒,所述第二凸起圆筒的内径大于通孔的内径,所述第二凸起圆筒与第三凸起圆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形成活塞安装槽,所述前隔板的第一凸起圆筒所在的一侧面上设置了凸起圆筒支架,所述前隔板内设置有油道,所述油道的朝外一端与前隔板边缘平齐,所述油道的另一端与活塞安装槽相连通;所述B2制动器包括外支架、活塞组件、若干片摩擦片、若干片对偶片和对偶端片,摩擦片和对偶片的数量相同,所述摩擦片、对偶片和对偶端片均为环状结构,所述外支架为圆筒结构,所述外支架的一端朝外垂直设置一圈安装板,所述外支架的另一端朝内垂直设置有一圈挡板,所述挡板整体呈齿圈结构,所述活塞组件为圆筒结构,所述活塞组件以腔体开口端朝外的方式配套套在外支架的安装板所在一端内,若干片摩擦片和若干片对偶片以先一个对偶片再一个摩擦片的方式依次配套套在外支架内且最上层的对偶片紧靠活塞组件朝内的端面,所述对偶端片配套套在外支架内且对偶端片紧靠最下层摩擦片的朝外端面;所述多模离合器为圆筒内圈通过圆柱滚子配套套在圆筒外圈内形成且圆筒内圈的两端均露出圆筒外圈,圆筒内圈外靠上端位置配套套有保持架,圆筒内圈可转动,所述多模离合器过盈压装在前隔板的第二凸起圆筒内且多模离合器的上端伸入通孔内、其下端露出第二凸起圆筒,所述B2制动器通过外支架的安装板固定在前隔板上,B2制动器中活塞组件装配在前隔板的活塞安装槽内且活塞组件的腔体开口端与前隔板的活塞安装槽合并封闭形成液压油腔,所述圆锥滚子轴承过盈套在前隔板的凸起圆筒支架外,所述B1执行器固定在前隔板上且B1执行器与圆锥滚子轴承位于同一侧,B1执行器的转动杆与多模离合器的保持架相连接,B1执行器的转动杆可带动多模离合器的圆筒内圈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B2制动器还包括弹性挡圈,所述弹性挡圈为环状结构,所述弹性挡圈配套套在外支架的挡板所在一端内且弹性挡圈紧靠挡板并紧压住对偶端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B2制动器中的摩擦片与外支架内壁之间设置有波形弹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片和对偶片的数量为2~4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隔板的油道朝外一端的端口处设置有密封堵塞。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离合器的圆筒内圈的内壁上设置有花键结构。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隔板的第一凸起圆筒的内径与通孔的内径相等,所述通孔与第一凸起圆筒的内壁上共同设置有自上而下连成一体的通槽。
8.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隔板第二凸起圆筒的内壁上设置若干个矩形齿槽,在所述多模离合器的圆筒外圈的外壁上设置若干个矩形齿,矩形齿和矩形齿槽相互配套嵌合在一起。
CN201821148705.8U 2018-07-19 2018-07-19 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 Active CN208487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48705.8U CN208487181U (zh) 2018-07-19 2018-07-19 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48705.8U CN208487181U (zh) 2018-07-19 2018-07-19 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87181U true CN208487181U (zh) 2019-02-12

Family

ID=65246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48705.8U Active CN208487181U (zh) 2018-07-19 2018-07-19 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871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3154A (zh) * 2021-12-31 2022-03-18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器中间隔板总成组装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3154A (zh) * 2021-12-31 2022-03-18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变速器中间隔板总成组装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54148B (zh) 电子驻车制动器执行装置
US9851000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US20110076165A1 (en) Drive device
US20130088105A1 (en) Support for a stator of an electric machine for a hybrid electric transmission
JP3767975B2 (ja) 制動機
CN113847238B (zh) 泵滑动轴承的轴向泄压
CN208487181U (zh) 混合动力变速箱前隔板总成
JP2015209940A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208221488U (zh) 用于车门关闭驱动器的行星架总成
CN208021193U (zh) 电动车辆的动力总成和具有其的电动车辆
CN106853768B (zh) 轮毂驱动器总成
US11926219B2 (en) Hybrid drive system
CN109357000A (zh) 深度混合动力变速箱换挡机构
CN110962505A (zh) 驱动桥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1902286U (zh) 内曲线多作用径向柱塞式液压离心马达
WO2019100804A1 (zh) 轮毂驱动总成及车辆
CN103277325A (zh) 带液力马达安装支架的冷却风扇
CN212928718U (zh) 一种集成有油泵的变速器壳体
JP6734967B1 (ja) 湿式多板クラッチの給油構造およびアジマススラスタ
CN208487180U (zh) 动力分流变速箱前隔板总成
CN104633069A (zh) 减速装置
CN209305771U (zh) 一种用于三轮摩托车的发动机及其传动系统
CN201827253U (zh) 一种新型直形含油轴承系统结构
CN209083864U (zh) 双转子缓速器
CN103532284B (zh) 用于汽车的混合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5

Address after: No.16 Gongxin Avenue, industrial park, Yifeng County, Yichun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Dingshe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000 601-604 room, block A, 1 floor, 131 Ji Hua Xi Road, Chancheng District, Fosh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CORUN HYBRID POWER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