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73177U - 一种方便装配的集成墙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装配的集成墙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473177U CN208473177U CN201821053293.XU CN201821053293U CN208473177U CN 208473177 U CN208473177 U CN 208473177U CN 201821053293 U CN201821053293 U CN 201821053293U CN 208473177 U CN208473177 U CN 2084731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nel
- layer
- connecting portion
- integrated wall
- back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装配的集成墙板,包括面板层、填充层、背板层和附框,所述填充层设置在所述背板层的前表面,所述面板层设置在所述填充层的前表面,所述填充层的四周分别设有避让槽,所述附框设置在所述避让槽内,所述附框在向外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分别沿着所述集成墙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具有运输方便,现场施工工序较少和易于安装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装配的集成墙板。
背景技术
在室内的墙面装修中,通常都会用到陶瓷板,近年来大板陶瓷板(如规格为900×1800mm、1200×2400mm的陶瓷板)在工装和家装领域越来越受欢迎,大板陶瓷板通常采用湿挂法(采用水泥砂浆或者陶瓷胶将大板陶瓷板铺贴于墙上)。在铺贴初期,由于砂浆或瓷砖胶对于大板陶瓷板的粘结力较小,且到达最大粘结强度至少要等待12小时,而规格越大的陶瓷板其重量越重,也就越容易在铺贴初期出现下滑现象,导致无法牢固地贴在墙面上,使得空鼓、脱落和不平整等现象在大板陶瓷板的铺贴中也变得尤为明显,所以大板陶瓷板采用湿挂法不仅施工麻烦,且对于施工人员的经验要求也十分地高;如果大板陶瓷板采用传统的干挂法施工,需要在施工现场对陶瓷板打背栓孔以及安装背栓(由于背栓会高出陶瓷板的背面,在工厂内安装会导致陶瓷板变得难以运输),施工时需要为每个背栓旋入螺母,安装十分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方便装配的集成墙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便装配的集成墙板,包括面板层、填充层、背板层和附框,所述填充层设置在所述背板层的前表面,所述面板层设置在所述填充层的前表面,所述填充层的四周分别设有避让槽,所述附框设置在所述避让槽内,所述附框在向外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分别沿着所述集成墙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附框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截面为“凹”字形,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截面为“凵”字形,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后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后表面形成一体,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前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台阶,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避让槽内,所述台阶朝向所述面板层的背面,所述台阶、所述面板层的背面的所述填充层的端面围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硅酮耐候结构胶。
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向前和向后分别延伸出第一护边和第二护边,所述第一护边的下表面与所述面板层的端面紧贴,所述第二护边的下表面与所述背板的端面紧贴。
所述面板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所述背板的长度和宽度,所述面板的左端面与所述背板的左端面的距离、所述面板的右端面与所述背板的右端面的距离、所述面板的上端面与所述背板的上端面的距离和所述面板的下端面与所述背板的下端面的距离相等,所述附框的前端的上表面与所述面板的端面平齐,所述附框的后端的上表面与所述背板的端面平齐。
所述填充层的防火等级至少为B1级,所述填充层为发泡PVC、发泡聚氨脂、聚苯板、挤塑板、酚醛板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所述面板层为陶瓷板、石材板、铝蜂窝板或玻璃板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面板层与所述填充层之间使用环氧树脂胶或聚氨脂胶粘结。
所述背板为环氧板或铝塑板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背板与所述填充层之间使用环氧树脂胶或聚氨脂胶粘结。
所述附框为铝型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附框设置在避让槽内,使得集成墙板的前表面和后表面都十分平整,可以方便运输,所以附框也可在工厂内完成安装,减少现场施工的工序,不仅如此,集成墙板与墙面上的框架通过安装槽进行卡接,可以减少螺栓的使用,极大地提高安装速度,本申请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干挂法存在现场施工工序较多和安装麻烦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集成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附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集成墙板1、面板层11、填充层12、背板层13、附框14、避让槽121、安装槽141、第一连接部142、第二连接部143、台阶144、第一护边145、第二护边146、硅酮耐候结构胶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的一种方便装配的集成墙板,如图1所示,包括面板层11、填充层12、背板层13和附框14,所述填充层12设置在所述背板层13的前表面,所述面板层11设置在所述填充层12的前表面,所述填充层12的四周分别设有避让槽121,所述附框14设置在所述避让槽121内,所述附框14在向外一侧设有安装槽141,所述安装槽141分别沿着所述集成墙板1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设置。
附框14设置在避让槽121内,使得集成墙板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都十分平整,可以方便运输,所以附框14也可在工厂内完成安装,减少现场施工的工序,不仅如此,集成墙板1与墙面上的框架通过安装槽141进行卡接,可以减少螺栓的使用,极大地提高安装速度,本申请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的干挂法存在现场施工工序较多和安装麻烦的问题。
如图2所示,所述附框14包括第一连接部142与第二连接部143,所述第一连接部142的截面为“凹”字形,所述第二连接部143的截面为“凵”字形,所述第二连接部14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42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42的后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43的后表面形成一体,所述第二连接部143的前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42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台阶144,所述第二连接部143朝向所述避让槽121内,所述台阶144朝向所述面板层11的背面,所述台阶144、所述面板层11的背面的所述填充层12的端面围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硅酮耐候结构胶15。
在台阶144上填充硅酮耐候胶可以使附框14与面板的背面之间具有更大的粘结面积,使附框14与面板之间的粘结力更大。
所述第一连接部142的上表面向前和向后分别延伸出第一护边145和第二护边146,所述第一护边145的下表面与所述面板层11的端面紧贴,所述第二护边146的下表面与所述背板的端面紧贴。
第一护边145与第二护边146可分别面板和背板的四周形成保护,避免面板和背板在运输或安装的过程中发生磕碰而损坏,位于集成墙板1下方的附框14上的第一护边145和第二护边146可以分别为面板和背板提供支撑,减少硅酮耐候胶的负载,使集成墙板1在安装后更加牢固。
所述面板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所述背板的长度和宽度,所述面板的左端面与所述背板的左端面的距离、所述面板的右端面与所述背板的右端面的距离、所述面板的上端面与所述背板的上端面的距离和所述面板的下端面与所述背板的下端面的距离相等,所述附框14的前端的上表面与所述面板的端面平齐,所述附框14的后端的上表面与所述背板的端面平齐。
由于集成墙板1安装在的建筑物表面时,相邻两个集成墙板1之间需要留有一定的安装距离,本申请的面板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背板的长度和宽度,可以减少相邻两个集成面板的面板之间的缝隙,对相邻两个集成墙板1之间的的安装部件进行遮挡,使集成墙板1在安装后更加美观。
所述填充层12的防火等级至少为B1级,所述填充层12为发泡PVC、发泡聚氨脂、聚苯板、挤塑板、酚醛板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采用防火材料使填充层12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且填充层12的密度相对较小,可以使集成墙板1的重量更轻,当将本申请的集成墙板1安装在建筑物的表面时,建筑物的负载较小,十分安全可靠;设置填充层12使集成墙板1在敲击时的声音更加浑厚,可以给客户一种扎实的的感觉。
所述面板层11为陶瓷板、石材板、铝蜂窝板或玻璃板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面板层11与所述填充层12之间使用环氧树脂胶或聚氨脂胶粘结。
面板采用不同的材料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审美要求,可以搭配不同的室内和室外装修风格,适用性更广。
所述背板为环氧板或铝塑板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背板与所述填充层12之间使用环氧树脂胶或聚氨脂胶粘结。
环氧板、铝塑板具有较强的硬度,可以对填充层12起到保护的作用。
所述附框14为铝型材。
铝型材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成本低、耐腐蚀和易加工的优点,用于集成墙板1上可以增加集成墙板1四周的强度,使集成墙板1的更加耐用,生产成本更低。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方便装配的集成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层、填充层、背板层和附框,所述填充层设置在所述背板层的前表面,所述面板层设置在所述填充层的前表面,所述填充层的四周分别设有避让槽,所述附框设置在所述避让槽内,所述附框在向外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分别沿着所述集成墙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装配的集成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框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截面为“凹”字形,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截面为“凵”字形,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后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后表面形成一体,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前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台阶,所述第二连接部朝向所述避让槽内,所述台阶朝向所述面板层的背面,所述台阶、所述面板层的背面的所述填充层的端面围成一个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硅酮耐候结构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装配的集成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表面向前和向后分别延伸出第一护边和第二护边,所述第一护边的下表面与所述面板层的端面紧贴,所述第二护边的下表面与所述背板的端面紧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装配的集成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大于所述背板的长度和宽度,所述面板的左端面与所述背板的左端面的距离、所述面板的右端面与所述背板的右端面的距离、所述面板的上端面与所述背板的上端面的距离和所述面板的下端面与所述背板的下端面的距离相等,所述附框的前端的上表面与所述面板的端面平齐,所述附框的后端的上表面与所述背板的端面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装配的集成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层的防火等级至少为B1级,所述填充层为发泡PVC、发泡聚氨脂、聚苯板、挤塑板、酚醛板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装配的集成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层为陶瓷板、石材板、铝蜂窝板或玻璃板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面板层与所述填充层之间使用环氧树脂胶或聚氨脂胶粘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装配的集成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为环氧板或铝塑板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背板与所述填充层之间使用环氧树脂胶或聚氨脂胶粘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装配的集成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框为铝型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53293.XU CN208473177U (zh) | 2018-07-04 | 2018-07-04 | 一种方便装配的集成墙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053293.XU CN208473177U (zh) | 2018-07-04 | 2018-07-04 | 一种方便装配的集成墙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473177U true CN208473177U (zh) | 2019-02-05 |
Family
ID=65212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053293.XU Active CN208473177U (zh) | 2018-07-04 | 2018-07-04 | 一种方便装配的集成墙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47317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05125A (zh) * | 2019-03-29 | 2019-07-12 | 广东绿屋建筑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抗弯集成墙板 |
-
2018
- 2018-07-04 CN CN201821053293.XU patent/CN20847317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05125A (zh) * | 2019-03-29 | 2019-07-12 | 广东绿屋建筑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抗弯集成墙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76802B2 (en) | Unitary bathroom | |
CN108868044A (zh) | 一种用于平整的墙面的陶瓷集成墙板密缝安装结构 | |
CN208473177U (zh) | 一种方便装配的集成墙板 | |
KR20110104589A (ko) | 조립식 벽체 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한 벽체의 설치방법 | |
CN101270606B (zh) | 泡沫铝复合外墙板的安装机构 | |
CN208456020U (zh) | 一种方便装配的墙板安装结构 | |
CN106988498A (zh) | 大型泡沫玻璃保温装饰板 | |
KR101995382B1 (ko) | 단열패널유닛에 초슬림석재판과 결합된 외장용 복합패널을 이용한 벽체 결합구조 | |
CN207513064U (zh) | 硬质饰面真空绝热保温装饰板 | |
CN108979040A (zh) | 一种方便装配的陶瓷集成墙板及其安装结构 | |
CN208456013U (zh) | 一种用于平整的墙面的陶瓷集成墙板密缝安装结构 | |
CN208456012U (zh) | 一种用于平整的墙面的陶瓷集成墙板安装结构 | |
CN208777622U (zh) | 一种节材型室内墙体饰面板干挂系统 | |
CN208184130U (zh) | 一种稳定性好的建筑装饰挂板 | |
CN217811797U (zh) | 一种玻璃幕墙与地面密封连接结构 | |
CN215167476U (zh) | 一种装饰保温复合板、软瓷复合板和墙体 | |
KR20190120632A (ko) | 건물의 외벽면 마감시스템 | |
CN207392644U (zh) | 一种背栓式复合板 | |
CN108868045A (zh) | 一种用于平整的墙面的陶瓷集成墙板安装结构 | |
CN203640205U (zh) | 一种文化石饰面 | |
CN209874314U (zh) | 一种保温装饰一体化集成墙板 | |
CN211473241U (zh) | 一种eps装饰线条 | |
CN214498265U (zh) | 一种顶线安装结构 | |
CN206495452U (zh) | 一种环保型墙砖结构 | |
EP1599646B1 (en) | Wall, roof or facade element comprising composite lay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7 Address after: 528211 Xiqiao Textile City Industrial Park,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Monalisa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000 No.6, 3rd floor, Taiping Industrial Zone (office complex), Xiqiao Town,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