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63783U - 一种新型水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水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463783U CN208463783U CN201820118919.4U CN201820118919U CN208463783U CN 208463783 U CN208463783 U CN 208463783U CN 201820118919 U CN201820118919 U CN 201820118919U CN 208463783 U CN208463783 U CN 2084637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bottle
- handle
- drainpipe
- storing bott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411320 Eriogonum inflat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53615 Thermal bur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水瓶,包括壳身、与壳身相螺接的底座、安装在底座中的瓶胆托、容纳在壳身中瓶胆、安装在瓶胆口与壳身口之间的口圈、设置在壳身一侧的把手,所述口圈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漏水孔,所述壳身靠近把手一侧的的内壁上设有导水管,所述把手的内部设有导水腔,所述把手的底端设有与导水腔相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下部螺接有储水瓶,所述漏水孔、导水管、导水腔、排水管、储水瓶从上往下依次连通形成水流通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漏水孔、导水管、导水腔、排水管、储水瓶从上往下依次连通形成水流通道,能够使留在瓶胆与壳身之间的口圈上的水排出,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水瓶。
背景技术
水瓶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生活用品,人们在每次使用水瓶倒水时,常常会有水留在瓶胆与壳身之间的口圈上,在下次使用时,这些水便会连同水瓶中的热水一同倒出,而这些水由于裸露在空气中,容易受到污染,一些用户在使用时通常先不打开瓶塞而是先将这部分水倒出,操作比较麻烦,而且还可能会被水瓶中的热水溅出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水瓶,能够使留在瓶胆与壳身之间的口圈上的水排出,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水瓶,包括壳身、与壳身相螺接的底座、安装在底座中的瓶胆托、容纳在壳身中瓶胆、安装在瓶胆口与壳身口之间的口圈、设置在壳身一侧的把手,所述口圈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漏水孔,所述壳身靠近把手一侧的的内壁上设有导水管,所述把手的内部设有导水腔,所述把手的底端设有与导水腔相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下部螺接有储水瓶,所述漏水孔、导水管、导水腔、排水管、储水瓶从上往下依次连通形成水流通道。
进一步设置,所述储水瓶为透明塑料瓶。
如此设置,方便使用者查看储水瓶中已储存水量的多少,以便于及时倾倒。
进一步设置,所述储水瓶的瓶口位于其顶端的一侧,且所述储水瓶与排水管螺接稳固时,所述储水瓶远离瓶口的部分靠近壳身。
如此设置,在使用水瓶倒水时,减少储水瓶中的水从瓶口流出。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水管、把手、壳身一体制成。
如此设置,提高把手、导水管与壳身连接的稳固性,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设置,所述壳身位于壳身口处设有多个向中心突出的托块,所述口圈的底端抵接在托块上。
如此设置,避免口圈倾斜造成口圈部分低于排水孔,影响排水。
进一步设置,所述壳身外侧位于把手的下方设有向外突出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储水瓶的一侧相抵接。
如此设置,在使用水瓶倒水时,限位块能够对储水瓶进行支撑,避免因储水瓶中水量过多使储水瓶与排水管连接处受压力而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漏水孔、导水管、导水腔、排水管、储水瓶从上往下依次连通形成水流通道,能够使留在瓶胆与壳身之间的口圈上的水排出,结构简单、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3所示,一种新型水瓶,包括壳身1、与壳身1相螺接的底座2、安装在底座2中的瓶胆托3、容纳在壳身1中瓶胆4、安装在瓶胆口与壳身口之间的口圈6、设置在壳身1一侧的把手5,口圈6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漏水孔8,壳身1靠近把手一侧的的内壁上设有导水管9,导水管9根据壳身1内壁的形状结构随形设计,把手5的内部设有导水腔10,把手5的底端设有与导水腔10相连通的排水管11,排水管11的下部螺接有储水瓶12,漏水孔8、导水管9、导水腔10、排水管11、储水瓶12从上往下依次连通形成水流通道。
储水瓶12为透明塑料瓶。
储水瓶12的瓶口位于其顶端的一侧,且储水瓶12与排水管11螺接稳固时,储水瓶12远离瓶口的部分靠近壳身1。
导水管9、把手5、壳身1一体制成。
壳身1位于壳身口处设有多个向中心突出的托块7,口圈6的底端抵接在托块7上。
壳身1外侧位于把手的下方设有向外突出的限位块13,限位块13与储水瓶12的一侧相抵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新型水瓶,包括壳身、与壳身相螺接的底座、安装在底座中的瓶胆托、容纳在壳身中瓶胆、安装在瓶胆口与壳身口之间的口圈、设置在壳身一侧的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口圈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漏水孔,所述壳身靠近把手一侧的内壁上设有导水管,所述把手的内部设有导水腔,所述把手的底端设有与导水腔相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下部螺接有储水瓶,所述漏水孔、导水管、导水腔、排水管、储水瓶从上往下依次连通形成水流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瓶为透明塑料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瓶的瓶口位于其顶端的一侧,且所述储水瓶与排水管螺接稳固时,所述储水瓶远离瓶口的部分靠近壳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把手、壳身一体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身位于壳身口处设有多个向中心突出的托块,所述口圈的底端抵接在托块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身外侧位于把手的下方设有向外突出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储水瓶的一侧相抵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18919.4U CN208463783U (zh) | 2018-01-24 | 2018-01-24 | 一种新型水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118919.4U CN208463783U (zh) | 2018-01-24 | 2018-01-24 | 一种新型水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463783U true CN208463783U (zh) | 2019-02-05 |
Family
ID=65203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118919.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63783U (zh) | 2018-01-24 | 2018-01-24 | 一种新型水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463783U (zh) |
-
2018
- 2018-01-24 CN CN201820118919.4U patent/CN20846378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59810B (zh) | 大流量横排水封地漏 | |
CN208463783U (zh) | 一种新型水瓶 | |
CN106567439A (zh) | 一种负压式吸气节水坐便器 | |
CN206308920U (zh) | 一种微虹吸雨水排放系统 | |
CN206052888U (zh) | 一种带溢流功能的下水器 | |
CN205839901U (zh) | 一种节约型马桶的水箱内箱 | |
CN205242559U (zh) | 全自动冲洗式马桶 | |
CN206172156U (zh) | 一种桶装食用油的新型瓶盖 | |
CN204445544U (zh) | 一种不漏水的水瓶壳 | |
CN201641843U (zh) | 节水马桶 | |
CN204530916U (zh) | 一种厕具坑口防臭装置 | |
CN201418689Y (zh) | 鸭嘴形喇叭口状保温瓶胆及保温水瓶 | |
CN207331884U (zh) | 一种新型水槽 | |
CN202466775U (zh) | 防臭型小便器下水组件及具有该下水组件的小便器 | |
CN206486972U (zh) | 一种大流量横排水封地漏 | |
CN202627169U (zh) | 一种带防臭装置的地漏 | |
CN204753737U (zh) | 节水洗手台 | |
CN206554181U (zh) | 一种节约水的装置 | |
CN203652273U (zh) | 一种具有防止口部外侧残留液体的容器 | |
CN204530935U (zh) | 有效防水溅厕具 | |
CN211022257U (zh) | 一种饮水机出水嘴 | |
CN217580423U (zh) | 一种面盆防臭下水装置 | |
CN213174032U (zh) | 一种马桶用螺旋冲水装置 | |
CN212213459U (zh) | 一种饮水机用水瓶转接头及饮水机 | |
CN102302344B (zh) | 节水男士小便马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