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8362134U - 新型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新型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62134U
CN208362134U CN201820719207.8U CN201820719207U CN208362134U CN 208362134 U CN208362134 U CN 208362134U CN 201820719207 U CN201820719207 U CN 201820719207U CN 208362134 U CN208362134 U CN 2083621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ator
pond
aeration
treatment system
sewage trea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1920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思
兰伟平
黄玮
李青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hunxin Zhuo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hunxin Zhuo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hunxin Zhuo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hunxin Zhuo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1920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621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62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621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污水净化效果好的污水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沉淀池、厌氧池、活性微生物单元和生态塘,沉淀池的出水口与厌氧池的入水口连通,厌氧池的出水口与活性微生物单元的入水口连通,活性微生物单元的出水口与生态塘的入水口连通。活性微生物单元内设置有曝气设备,曝气设备包括鼓风机、第一曝气装置和第二曝气装置,鼓风机的出风口分别与第一曝气装置和第二曝气装置的进气口连通,第一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与第二曝气装置的曝气口相对设置,第一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与第二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之间留有曝气间距,第一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与第二曝气装置的曝气口都浸入液面下方。

Description

新型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新型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农村的发展,农业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加,不但对农业生态环境和水体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而且对环境的美观产生的影响也不断加剧,目前根据国家的调研农村河流水体也开始往黒臭水体趋势方向发展。新农村污水污染负荷高,而农民收入水平相对城镇较低,导致目前新农村污染治理措施难以推进,甚至废水不做处理直接排放的现象十分普遍,给社会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和损害,伴随人生活环境追求不断的提升。因此农村污水处理问题迫在眉睫。
已有技术中提出,开发新农村污水治理及利用成套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目前我国现有生活污水处置技术的效率,极大地减轻新农村集中污水对于农业生态环境的压力。但是,农村污水处理存在资金短缺,住户分散等问题,污水处理工程浩大,如果按照城市管网入户、污水处理一级A标准,人均污水处理一次性投资将会高达一万地,而且年处理费人均上百元。
目前新农村污水处理常用的工艺为厌氧---好氧---氧化,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一系列可加速自然反应时间的机械设备,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另外,目前使用的投药混凝、厌氧接触工艺、好氧接触工艺、厌氧过滤器、泥床反应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复合式厌氧污泥床和厌氧塘等虽然有好的处理效果,但建设费用和运行成本高而无法承受,特别是用电工艺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非常之高,因而必须寻求新的既简易又稳定可靠的方法,即亟待开发一种经济实用、美观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的用于农村的污水处理工艺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污水净化效果好的新型污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厌氧池、活性微生物单元和生态塘,所述沉淀池与污水进水管连通,所述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所述厌氧池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厌氧池的出水口与所述活性微生物单元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活性微生物单元的出水口与所述生态塘的入水口连通,
所述活性微生物单元内设置有曝气设备,所述曝气设备包括鼓风机、第一曝气装置和第二曝气装置,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和所述第二曝气装置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与所述第二曝气装置的曝气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与所述第二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之间留有曝气间距,所述第一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与所述第二曝气装置的曝气口都浸入液面下方。
本实用新型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活性微生物单元包括好氧池、活性炭吸附池和微生物浮岛池,所述好氧池、所述活性炭吸附池和所述微生物浮岛池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曝气装置和所述第二曝气装置设置在所述好氧池和所述微生物浮岛池内。
本实用新型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曝气装置位于所述好氧池和所述微生物浮岛池的池底,所述第一曝气装置位于所述好氧池和所述微生物浮岛池的液面位置,并且所述第一曝气装置的曝气口浸入所述好氧池和所述微生物浮岛池的液面下方。
本实用新型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的进气口之间通过第一曝气管道连通,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曝气装置的进气口之间通过第二曝气管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曝气设备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曝气装置和所述第二曝气装置曝气状态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鼓风机的控制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活性微生物单元内根据需氧量设置多组曝气设备。
本实用新型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生态塘包括动植物养殖或者蚯蚓微生物过滤系统,所述生态塘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生态塘的出水口接入待灌溉的农田。
本实用新型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中所述污水进水管上安装有管网收集装置,所述管网收集装置为钢耙或者格栅。
本实用新型新型污水处理系统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沉淀池、厌氧池、活性微生物单元和生态塘,依次对农村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处理过程简单,净化效果好,处理后的净化水可直接排放农田进行灌溉,大大缓解了农村灌溉用水过量的问题。活性微生物单元内设置有全新结构的曝气设备,曝气设备中第一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与第二曝气装置的曝气口相对设置于液面下方,第一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与第二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之间留有曝气间距。曝出的气体在第一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与第二曝气装置的曝气口之间发生撞击,撞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泡并破裂,增加溶氧量,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进一步提高污水的净化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新型污水处理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新型污水处理系统中曝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新型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沉淀池1、厌氧池2、活性微生物单元3和生态塘4,沉淀池1与污水进水管6连通,沉淀池1的出水口与厌氧池2的入水口连通,厌氧池2的出水口与活性微生物单元3的入水口连通,活性微生物单元3的出水口与生态塘4的入水口连通,生态塘4的出水口接入待灌溉的农田5。
如图1所示,活性微生物单元3包括好氧池301、活性炭吸附池302和微生物浮岛池303,好氧池301、活性炭吸附池302和微生物浮岛池303依次连通,在好氧池301和微生物浮岛池303内设置有曝气设备,曝气设备包括鼓风机8、第一曝气装置10和第二曝气装置12,鼓风机8的出风口与第一曝气装置10的进气口之间通过第一曝气管道9连通,鼓风机8的出风口与第二曝气装置12的进气口之间通过第二曝气管道11连通。第一曝气装置10的曝气口与第二曝气装置12的曝气口相对设置,第一曝气装置10的曝气口与第二曝气装置12的曝气口之间留有曝气间距,第二曝气装置12位于好氧池301和微生物浮岛池303的池底,第一曝气装置10位于好氧池301和微生物浮岛池303的液面位置,并且第一曝气装置10的曝气口浸入好氧池301和微生物浮岛池303的液面下方。第一曝气装置10的曝气口与第二曝气装置 12的曝气口相对设置,曝出的气体在第一曝气装置10的曝气口与第二曝气装置12的曝气口之间发生撞击,撞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泡并破裂,增加溶氧量,有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如图2所示,曝气设备包括控制第一曝气装置10和第二曝气装置12曝气状态的控制器 7,控制器7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鼓风机8的控制端连接。通过控制器7控制鼓风机8的控制状态,进而对第一曝气装置10和第二曝气装置12的曝气状态进行控制。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可实现远程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7可采单片机控制器。
根据活性微生物单元3所需要的供氧量,可在好氧池301和微生物浮岛池303内设置多组曝气设备,从而满足曝气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生态塘4包括动植物养殖或者蚯蚓微生物过滤系统,生态塘4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污水进水管6上安装有管网收集装置,管网收集装置为钢耙或者格栅。
本实用新型采用沉淀池对污水进行固液分离,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在排进集水管道之前,人工使用钢耙、格栅或者一些简易的收集装置收集污水中的固体,经集水管道送到沉淀池经水力分离筛网,使固体分离,污水经所述沉淀池1后进入厌氧池2。另外,定期清掏回收沉淀固体。
本实用新型采用厌氧池2进行厌氧处理,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厌氧池2。
废水中复杂有机物物料比较多,通过厌氧分解分四个阶段加以降解:
(1)水解阶段:高分子有机物由于其大分子体积,不能直接通过厌氧菌的细胞壁,需要在微生物体外通过胞外酶加以分解成小分子。废水中典型的有机物质比如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成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成短肽和氨基酸。分解后的这些小分子能够通过细胞壁进入到细胞的体内进行下一步的分解。
(2)酸化阶段:上述的小分子有机物进入到细胞体内转化成更为简单的化合物并被分配到细胞外,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为挥发性脂肪酸(VFA),同时还有部分的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硫化氢等产物产生。
(3)产乙酸阶段:在此阶段,上一步的产物进一步被转化成乙酸、碳酸、氢气以及新的细胞物质。
(4)产甲烷阶段:在这一阶段,乙酸、氢气、碳酸、甲酸和甲醇都被转化成甲烷、二氧化碳和新的细胞物质。这一阶段也是整个厌氧过程最为重要的阶段和整个厌氧反应过程的限速阶段。
活性微生物单元3包括依次连通的好氧池301、活性炭吸附池302和微生物浮岛池303。
好氧池301可以与高负荷氧化塘组成二级好氧生化处理系统,前者采用了活性污泥法,使 CODcr等进一步降解,并为后续氧化塘处理提供条件;后者采用循环沟式氧化塘,污水在此硝化脱氮。在高负荷氧化塘中,水在廊道中循环,由于具有一定的流速(10-15cm/s),大气复氧速率增加,同时藻类迅速生长。藻类光合作用提供溶解氧供给好氧微生物进行代谢活动。高负荷氧化塘出水中的微型藻类很容易沉淀,约50%-80%的藻类可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2d的沉淀塘中自然去除。沉淀的藻类呼吸速率很低,且可浓缩在糖底数月甚至数年而不明显释放营养物。高负荷氧化塘中藻类的另一显著作用是提高了塘中废水的pH值,给灭菌和促使氮气向空气中扩散提供了条件。在pH值为9.2时在24h内可100%杀灭大肠杆菌和绝大部分病原体,在白天高负荷氧化塘中废水的pH值达到9.5的并不鲜见。整个系统稳定、高效。
活性炭吸附池302中,活性炭的强吸附性能与它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有关,在炭粒活化过程中,晶格间生成的空隙形成了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细孔,其孔壁的总面积就是活性炭的总表面积。吸附作用主要发生在这些细孔的表面上,每克吸附剂具有的总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但是,活性炭的吸附量除与比表面积有关以外,还与细孔的形状和分布以及表面的化学性质有关,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可达500~1700m2/g,活性炭微孔的形状取决于活化方法和活化条件,有圆筒形、圆锥形、瓶形,平板形、V字型、毛细管形等。
采用活性炭对废水的深度处理,可以提高出水质。这是由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吸附了废水溶解的有机物。容易实现同步消化反硝化,这是由于活性炭上可以形成一层生物膜,所形成的生物膜中存在好氧厌氧区。活性炭可以减少生物处理的效果,它可以吸附一些对微生物要毒害的重金属离子。它可以提高污泥的沉降性,是由于它的吸附性,将很多稳定性好的小分子有机物通过吸附形成大的絮体。另一方面来讲,如果活性炭上的生物膜一旦形成,就有很好的去BOD能力。
下面对所述活性炭吸附池中的活性炭做进一步的说明。
活性炭在水处理方面的技术优势:
(1)稳定,处理效果好;
(2)提高了微生物对有机物和重金属的抗性;活性炭能吸附表面活性物质,解决了曝气池中的气泡问题;产生了有凝聚力的炭体和微生物,形成了坚实和稠密的污泥,改善了活性污泥法的操作条件;
(3)能用于处理成分复杂,浓度和水量多变的废水;
(4)成本低。活性炭与膜联用法是利用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富集作用和对水中溶解氧的选择吸附性,在温度及营养物适宜的条件下,使活性炭表面上生长好氧微生物,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氧化作用协同起来。采用此法,不仅可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而且能够较大幅度的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降低处理成本,简化运转操作管理。这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污水处理技术。
微生物浮岛池303中:
(1)投加微生物菌类
菌类净水剂有机废水分解菌和高氨氮分解菌组成,有机废水分解菌:一般对于废污水的处理,大多采用物理处理法与化学处理法,但有鉴于费用昂贵及二次污染等问题,而有使用上的限制。目前二级生物处理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摄取水中有机物作为营养源,以维持体内及合成新细胞之能量来源。另一方面,摄取的有机物质则转换成较不复杂之中间产物或无害之最终产物,以进入后续三级处理流程或进行排放。因此微生物分解法可有效的去除废水中有毒物质,亦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本产品主要适用于二级生物处理中之好氧处理阶段,好氧性微生物群利用水中的氧气以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成为CO2、H2O及其他副产物,且其分解速度相对于厌氧处理法来的快速。适用于:民生污水、养殖污水、食品工业废水、染整工业废水。有机废水分解菌成分:具有特定有机物分解功能之枯草杆菌、酵母菌、光合菌、硝化菌、假单胞菌等进行客制化商品调配与组成。
微生物菌类的有效功能:
1、有效降低污水中COD与BOD值
2、有效分解部份毒性或致癌性等微量有机物质
3、使不可沉降的胶体颗粒凝聚并沉淀,以获得澄清的放流水
4、有效减少氮、磷等营养盐类,减轻放流水二次污染
5、降低废污水臭味生成
6、降低丝状菌生长,增加有效微生物数量,减少污泥生成量
7、去除或抑制致病性微生物与寄生动植物
8、使水与污泥能作有效的资源利用
(2)使用菌类清淤剂
第三代微生物环保制剂是最新一代的生物环保产品,其不仅含有在自然界里经过精选、驯化的强势菌种,还含有多种酶以及营养物质和矿物盐,是一种先进的高科技生物酶复合产品。与普通的微生物相比,其降解效率更高,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对黑臭河道、地表水原址修复、可生化性较差、浓度较高的有机废水、垃圾填埋场渗液等的治理,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实验条件和使用量,每种产品每包均为2.5g左右,清淤剂为块状便于沉于水体底部,实验时最好不要掰的过于破碎,适用于20L水样7天实验的量。在使用前,请将每包产品平均分成7份,按下面实验步骤投加。若水样较少的情况下可按比例减少投加量。
(4)植物浮岛
人工浮岛的水质净化的定义因目的、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人工浮岛的水质净化主要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而言的,通过减少COD(化学需氧量)、氮、磷的浓度来抑制赤潮的发生提高水的透视度为目的。它的净化机理基本上与湖沼沿岸植物带的水质净化机理相似。
下面对所述微生物浮岛中的微生物菌落做进一步的说明。
复合生物制剂式一种新型的高科技微生态环保产品,是结合多种水处理技术研发而成的纯生物复合制剂,由经严格筛选的多种对有机污染物有特殊去除效果的有益微生物、性质不一的酶、菌经过特殊工艺复合培养而成,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该水处理复合生物制剂的有效菌株含量不低于2×10⒐CFU/ML.其内所含的酶、菌使大分子变为小分子,使难溶的变为易溶的,使不易被微生物分解的变成容易被微生物分解的。另外能激活污泥中的土著微生物。污泥中的微生物大多数都在废水净化中起作用,而加入的微生物菌、酶制剂能促进数量众多的土著微生物繁殖更快,代谢增强,易在短时间内调整某些微生物的生物量和适应性,往往会发生结构或是生活特性的变异而适应了环境,达到定向驯化。从而增强污泥的活性:所谓活性污泥就是由细菌、原生动物、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混杂在了一起形成具有很强吸附能力及具有很强分解,氧化有机物能力的絮状颗粒,并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致使水体达到净化的作用,使水体清澈、透明度增加。
生态塘4是将污水处理与利用相结合,实现污水资源化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设施,它具有基建投资省、年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方便、运行稳定可靠等诸多优点。在生态塘处理系统中,既可以养殖鱼虾、水禽等,又可以种植藕、苇等水生植物,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同时处理后的水可灌溉农田,改良土地,或经进一步处理后回用于某些工业用水,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可以有效的通过自然界中的自我净化效果来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下面对所述生态塘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主要生态塘工程污水处理技术包括: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污水生态塘处理系统、蚯蚓微生物滤池系统和生态塘的设计
1、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是一种污水处理的生态工程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农田、林地、苇地等土壤--植物系统的生物、化学、物理等固定与降解,对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净化并对污水及氮、磷等资源加以利用。根据处理目标、处理对象的不同,将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分为慢速渗滤(SR)、快速渗滤(RI)、地表漫流(OF)、湿地处理(WL)和地下渗滤(UG)五种主要工艺类型。
土地处理系统造价低,处理效果佳,其工程造价及运行费用仅为传统工艺的10%~50%。其中污水湿地生态处理系统又称人工湿地,目前研究最为深入、应用最广泛。通过人工湿地生态工程进行水污染控制不仅可以使污水中的水得以再生利用,还能使污水中的有机物、N、 P、K等营养物得到利用。整个系统呈自然式良性循环,构成了具有自适应、自净化能力的水陆生态系统。该系统管理简单,稳定后几乎不需要人的参与,物耗、能耗低,效率高。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群体不需要另行施肥与灌溉,还兼有美化环境的功能,这种生态净化方法实现了水环境可持续发展。
以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为例,土地生态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机理如下:系统中的填料(介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易形成生物膜,污水流经颗粒表面时,其中的污染物质通过沉淀、过滤、吸附作用被截留。
2、污水生态塘处理系统
生态塘系统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作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建立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天然的生化自净作用,在自然条件下完成污水的生物处理。有机物质在生态塘处理系统中得到降解,释放出的营养物进入了复杂的食物链中,产生的水生作物、水产都可以被收获。生态塘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地处理生活污水及一些有机工业废水,对有机物和病原体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运行管理简单的优点。
3、蚯蚓微生物滤池系统
蚯蚓生态滤池是滤床中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由滤床填料、蚯蚓及布水系统等组成。系统利用蚯蚓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水中含有的各种形态污染物质进行处理和转化。蚯蚓可对污水和污泥进行吸收和分解,清扫滤床,防止堵塞。蚯蚓粪便可以滤除污染物,提高处理效率。蚯蚓的存在可作为家禽饲料。污水中的生物膜污泥微生物通过食物链最终被有效地转化为蚯蚓的增长及其排泄物,而蚯蚓的机体及其排泄物又可成为他微生物的分解利用对象,从而进行新一轮的生态循环。
4、生态塘的设计
生态塘一般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进水污染物浓度低,也被称为深度处理塘。塘中可种植水生植物、养鱼、鸭、鹅等,通过食物链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以提高净化效果。一般规定:进水水质要求:BOD5≤30mg/L;COD≤120mg/L;30﹤SS﹤60mg/L。当生态塘用于养鱼时,进水水质除BOD5、SS外,其它指标应参照渔业水域水质标准的要求。对于商品鱼应作残毒分析。出水水质根据出水处置或回用的水质要求,确定生态塘的设计出水水质。本发明中,深度处理塘出水要求达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一级标准。生态塘可按串联运行,去除细菌的效率较高。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处理污水处理池的布局应用类型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各个处理污水处理池的布局应用类型如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以内,并在此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有效减少氮、磷等营养盐类,减轻放流水二次污染,使水与污泥能作有效的资源利用,基建投资少、年运行费用低、管理维护方便、运行稳定可靠。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1)、厌氧池(2)、活性微生物单元(3)和生态塘(4),所述沉淀池(1)与污水进水管(6)连通,所述沉淀池(1)的出水口与所述厌氧池(2)的入水口连通,所述厌氧池(2)的出水口与所述活性微生物单元(3)的入水口连通,所述活性微生物单元(3)的出水口与所述生态塘(4)的入水口连通,
所述活性微生物单元(3)内设置有曝气设备,所述曝气设备包括鼓风机(8)、第一曝气装置(10)和第二曝气装置(12),所述鼓风机(8)的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10)和所述第二曝气装置(12)的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曝气装置(10)的曝气口与所述第二曝气装置(12)的曝气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曝气装置(10)的曝气口与所述第二曝气装置(12)的曝气口之间留有曝气间距,所述第一曝气装置(10)的曝气口与所述第二曝气装置(12)的曝气口都浸入液面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微生物单元(3)包括好氧池(301)、活性炭吸附池(302)和微生物浮岛池(303),所述好氧池(301)、所述活性炭吸附池(302)和所述微生物浮岛池(303)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曝气装置(10)和所述第二曝气装置(12)设置在所述好氧池(301)和所述微生物浮岛池(30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曝气装置(12)位于所述好氧池(301)和所述微生物浮岛池(303)的池底,所述第一曝气装置(10)位于所述好氧池(301)和所述微生物浮岛池(303)的液面位置,并且所述第一曝气装置(10)的曝气口浸入所述好氧池(301)和所述微生物浮岛池(303)的液面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鼓风机(8)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10)的进气口之间通过第一曝气管道(9)连通,所述鼓风机(8)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曝气装置(12)的进气口之间通过第二曝气管道(1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设备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曝气装置(10)和所述第二曝气装置(12)曝气状态的控制器(7),所述控制器(7)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鼓风机(8)的控制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7)为单片机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微生物单元(3)内根据需氧量设置多组曝气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塘(4)包括动植物养殖或者蚯蚓微生物过滤系统,所述生态塘(4)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塘(4)的出水口接入待灌溉的农田(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进水管(6)上安装有管网收集装置,所述管网收集装置为钢耙或者格栅。
CN201820719207.8U 2018-05-15 2018-05-15 新型污水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621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9207.8U CN208362134U (zh) 2018-05-15 2018-05-15 新型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19207.8U CN208362134U (zh) 2018-05-15 2018-05-15 新型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62134U true CN208362134U (zh) 2019-01-11

Family

ID=64934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1920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62134U (zh) 2018-05-15 2018-05-15 新型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621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8505B (zh) 一种清除水中蓝藻并消减藻臭的方法
CN108975614B (zh) 沼液生态处理养殖系统的作业方法
CN102067824A (zh) 一种封闭循环海水对虾池塘养殖系统
CN101481180A (zh) 一种养猪废弃液净化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950436A (zh) 一种海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02464404A (zh) 一种受污染河道水体修复治理方法及系统
CN108640453A (zh) 一种禽畜废弃物养分回收兼水质达标工艺方法
CN110143737A (zh) 一种河道水生态原位清淤修复方法
CN114600825B (zh) 一种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CN109179879A (zh) 一种水产养殖废水高效处理循环回用系统及其应用
CN105016579A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CN103626302B (zh) 一种脱氮除磷菌种在线提取培养及驯化的污水处理方法
CN107487938A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工艺
CN109052834A (zh) 一种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
CN109626595B (zh) 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单元、水质净化微生物生态系统及其方法
CN109399798A (zh) 一种沉淀藻池-藻菌共生生态板槽-微生物滤池的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CN111689640A (zh)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CN202625962U (zh) 一种富营养化河流净化装置
CN204958644U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的微纳米曝气高效生物处理装置
CN109399859A (zh) 一种采用电解法联合生物处理的污水处理系统
CN106986455A (zh) 一种基于载体生物膜系统的异位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方法
CN207552136U (zh) 一种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系统
CN204981491U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102627377B (zh) 重度富营养化河水净化方法及其净化装置
CN208362134U (zh) 新型污水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