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36330U -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 Google Patents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336330U CN208336330U CN201820969359.3U CN201820969359U CN208336330U CN 208336330 U CN208336330 U CN 208336330U CN 201820969359 U CN201820969359 U CN 201820969359U CN 208336330 U CN208336330 U CN 2083363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solation board
- mounting base
- board component
- output stage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96—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erminals of battery pack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09—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02—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03—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terminals of adjacent batteries; Interconnectors for connecting cells out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interconnec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隔离板组件包括:隔离板本体,在自身的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电连接片,连接于所述隔离板本体的第二表面,两个以上电连接片在隔离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电连接片之间形成有通槽,通槽在所述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输出极安装座,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连接于第二表面,第二端部在厚度方向上远离第二表面延伸,以使输出极安装座处于悬臂状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隔离板组件、电池模组,隔离板组件能够保证其应用的电池模组及由电池模组成组后的电池包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低碳环保的要求,电池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电动车和储能电站等领域应用显著的特点是模块化组装,即以单体电池为最小单位,由两个以上单体电池通过电连接件串、并联的方式组装成电池模组,由两个以上电池模组通过电连接件串、并联的方式组成电池包。
多个单体电池在成组为电池模组时,隔离板组件也是电池模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隔离板组件具有隔离板本体及能够安装输出极片的安装位,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隔离板组件其用于安装输出极片的安装位一般为在隔离板本体上加工形成的安装槽形式。上述形式虽然能够满足输出极片的安装,但是,当应用该隔离板组件的电池模组通过各自的输出极片相互连接形成电池包时,在其中部分电池模组受到冲击力并发生振动时,由于输出极片安装于隔离板本体上的安装槽内,其中一个电池模组的振动将通过输出极片传递至与其相连接的另一个电池模组,进而会引起多个电池模组连锁振动,影响各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安全性及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隔离板组件能够满足输出极片的安装需求,同时能够保证其应用的电池模组及由电池模组成组后的电池包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隔离板组件,包括:隔离板本体,在自身的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电连接片,连接于隔离板本体的所述第二表面,两个以上电连接片在隔离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电连接片之间形成有通槽,通槽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输出极安装座,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连接于第二表面,第二端部在厚度方向上远离第二表面延伸,以使输出极安装座处于悬臂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输出极安装座包括在厚度方向延伸的连接板,连接板面向隔离板本体的一端与隔离板本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输出极安装座进一步包括在隔离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并分别与连接板连接的两个侧板,两个侧板与连接板共同围合形成安装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输出极安装座进一步包括与连接板间隔设置的封板,封板连接于两个侧板,在厚度方向上、封板的延伸长度小于连接板的延伸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隔离板组件进一步包括输出极片,输出极片连接于输出极安装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隔离板组件进一步包括用于连接输出极安装座及输出极片的固定件,固定件设置于安装槽,输出极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片及第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设置于安装槽并具有供固定件穿过的安装口,第二连接片与隔离板本体连接且能够与单体电池的电极引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安装槽内具有与连接板间隔设置且沿厚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卡接凸起,在长度方向上、条形卡接凸起的延伸长度小于连接板的延伸长度,条形卡接凸起卡接于固定件;和/或,安装槽内具有与连接板间隔设置且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卡接板,在厚度方向及长度方向上、卡接板的延伸长度均小于连接板的延伸长度,所述卡接板卡接于固定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连接片的厚度大于第二连接片的厚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连接片由两层以上片材层叠连接形成;第二连接片包括与第一连接片平行且相互连接的第一片段、能够与电极引线连接的第二片段以及连接第一片段及第二片段并与隔离板本体连接的中间片段,第一片段与中间片段相交且与第一连接片之间形成有卡接于连接板的卡槽。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单体电池,多个单体电池相互层叠设置并相互电连接,每个单体电池包括电极引线;上述的隔离板组件,隔离板本体的第一表面面向单体电池设置;输出极片,连接于输出极安装座并与多个单体电池中作为模组输出的单体电池的电极引线电连接。
又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单体电池,多个单体电池相互层叠设置并相互电连接,每个单体电池包括电极引线;上述的隔离板组件,隔离板本体的第一表面面向单体电池设置,输出极片连接于输出极安装座并与多个单体电池中作为模组输出的单体电池的电极引线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离板组件,其包括隔离板本体、电连接片及输出极安装座,在应用至电池模组时,隔离板本体的第一表面面向多个单体电池设置,多个单体电池的极耳通过相对应的两个电连接片之间的通槽伸出并通过电连接片相互电连接。由于输出极安装座的第一端部连接于第二表面,而第二端部向远离第二表面的方向延伸使得输出极安装座处于悬臂状态。模组的输出极片可以连接于输出极安装座上并与相应的单体电池的电极引线连接固定,当具有隔离板组件的多个电池模组共同组成电池包且在部分电池模组受到冲击力时,振动虽然能够通过输出极片之间的连接传导至相互连接的其他电池模组,但由于输出极安装座处于悬臂状态,其第二端部能够在受力方向上有一定的摆动幅度,进而会吸收大部分振动,能够减少或避免振动在电池模组之间的传递,进而保证电池模组及由电池模组成组后的电池包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隔离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隔离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输出极安装座的轴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隔离板组件的轴测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隔离板组件的局部结构的轴测图;
图8是图7所示结构的后视图;
图9是图8中沿着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的B处放大图;
图11是固定件与输出极安装座配合时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出极片的轴测图;
其中:
X-厚度方向;Y-长度方向;Z-高度方向;
1-隔离板组件;
10-隔离板本体;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
20-电连接片;21-通槽;
30-输出极安装座;30a-第一端部;30b-第二端部;
31-侧板;32-连接板;33-安装槽;34-封板;35-条形卡接凸起;36-卡接板;
40-输出极片;
41-第一连接片;411-安装口;
42-第二连接片;421-第一片段;422-中间片段;423-第二片段;424-卡槽;
50-固定件;
60-间隙;
2-单体电池;201-电极引线。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实用新型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图1至图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轴测图。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单体电池2以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离板组件1,多个单体电池2相互层叠设置并相互电连接,每个单体电池2包括电极引线201。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隔离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请一并参阅图2,隔离板组件1包括隔离板本体10、电连接片20以及输出极安装座30,隔离板本体10在自身的厚度方向X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面向多个单体电池2设置。电连接片20连接于隔离板本体10的第二表面12,两个以上电连接片20在隔离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电连接片20之间形成有通槽21,通槽21在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输出极安装座3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30a及第二端部30b,第一端部30a连接于第二表面12,第二端部30b在厚度方向X上远离第二表面12延伸,以使输出极安装座30处于悬臂状态。
隔离板本体10具体可以为矩形板状结构,具有预定的长度、高度及厚度,长度、高度及厚度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所应用的电池模组的型号设定。
可选的,电连接片20具体可以为矩形片状结构,可以与隔离板本体10通过镶嵌、粘接等方式连接,电连接片20的具体数量需要根据要串联或并联的单体电池2的数量确定,两个以上电连接片20中相邻两个电连接片20之间的通槽21用于单体电池2的电极引线201的伸出并与相应的电连接片20电连接,进而通过电连接片20将多个单体电池2串联或并联。
输出极安装座3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且在隔离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Y上对称设置,两个输出极安装座30优选位于隔离板本体10的高度方向Z的一端。输出极安装座30与隔离板本体10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二者之间可以采用粘接或一体成型等方式连接。
输出极安装座30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形式,其包括沿隔离板本体10的厚度方向X延伸的连接板32,连接板32面向隔离板本体10的一端与隔离板本体10连接。
为满足电池模组的充电要求,隔离板组件1上进一步设置有输出极片40,输出极片40可以采用普通的输出极片,输出极片40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紧固件连接于输出极安装座30上并与相应的单体电池2的电极引线201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离板组件1,在应用至电池模组时,由于输出极安装座30的第一端部30a连接于第二表面12,而第二端部30b向远离第二表面12的方向延伸使得输出极安装座30处于悬臂状态。当具有隔离板组件1的多个电池模组共同组成电池包且在部分电池模组受到冲击力时,振动虽然能够通过输出极片40之间的连接传导至相互连接的其他电池模组,但由于输出极安装座30处于悬臂状态,其第二端部30b能够在受力方向上有一定的摆动幅度,进而会吸收大部分振动,以减少或避免振动在电池模组之间的传递,进而保证电池模组及由电池模组成组后的电池包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隔离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输出极安装座的轴测图。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每个输出极安装座30的外形优选近似为方形体形式,其进一步还包括在隔离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Y上间隔设置并与连接板32连接的两个侧板31,两个侧板31与连接板32共同围合形成安装槽33。两个侧板31优选在隔离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Y上相互平行,同时连接板32与两个侧板31相互垂直,使得成型的安装槽33为矩形槽形式。优选的,连接板32连接于两个侧板31在隔离板本体10的高度方向Z的中部或者靠近中部的位置。应用至电池模组时,输出极片可以局部安装于输出极安装座30的安装槽33、且局部与电池模组的单体电池2的电极引线201连接。
请继续参阅图4,为了提高两个侧板31之间的连接强度,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输出极安装座30进一步包括与连接板32间隔设置的封板34,封板34连接于两个侧板31,在隔离板本体10的厚度方向X上、封板34的延伸长度小于连接板32的延伸长度。在保证与两个侧板31连接强度的基础上不影响输出极片的安装。具体实施时,封板34优选还与隔离板本体10连接,能够提高输出极安装座30整体与隔离板本体10的连接强度。
上述各实施例所限定的隔离板组件1包括隔离板本体10、电连接片20及输出极安装座30,在成型后并应用至电池模组时可以进一步安装输出极片40,此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但并不限于此。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隔离板组件的轴测图,图6是出了图5所示结构的分解图。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为了提高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离板组件1的电池模组的装配效率,上述所说的输出极片40可以为隔离板组件1的一部分,即隔离板组件1进一步包括输出极片40,输出极片40连接于输出极安装座30。
同时,为了更好的保证输出极片40与输出极安装座30之间的连接强度,隔离板组件1还进一步包括固定件50,所说的固定件50设置于输出安装座的安装槽33内,用于连接输出极安装座30及输出极片40。在具体实施时,固定件50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固定结构,如螺栓、螺钉、铆钉等形式,优选的采用螺钉结构。固定件50的端头面向输出极安装座30的连接板32设置,固定件50与输出极安装座30之间可以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如粘接、嵌合等固定连接方式。
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实现输出极片40与外部的连接,连接结构简单,装配效率高,且保证了输出极片40与外部的电连接稳定。
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11,图7示出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隔离板组件的局部结构的轴测图,图8示出了图7所示结构的后视图,图9示出了图8中沿着A-A方向的剖视图,图10示出了图9中B处放大图,图11示出了固定件50与输出极安装座30配合时的剖视图。
如图4、图7至图11所示,固定件50与输出极安装座30之间优选采用可拆卸的连接形式,此时,为了保证固定件50与输出极安装座30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固定件50在输出极安装座30上的不规则窜动,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安装槽33内进一步具有与连接板32间隔设置且沿隔离板本体10的厚度方向X延伸的条形卡接凸起35,在隔离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Y上、条形卡接凸起35的延伸长度小于连接板32的延伸长度,条形卡接凸起35卡接于固定件50,以固定所说的固定件50。可选的,可以在每个侧板31上均设置有一条形卡接凸起35,两个侧板31上的条形卡接凸起35所在高度相同且相互对称。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固定件50在安装至输出极安装座30时,其端头可以由输出极安装座30的第二端部30b插接进入安装槽33内,并沿着隔离板本体10的厚度方向X向输出极安装座30的第一端部30a行进,直至固定件50的端头完全进入安装槽33中,固定件50的局部在隔离板本体10的高度方向Z上向隔离板本体10的高度方向Z延伸,用于连接输出极片40,条形卡接凸起35能够卡接固定件50的端头并对其进行限位固定。
可选的,在隔离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Y上、固定件50的端头的延伸长度小于安装槽33的延伸长度,使得固定件50的端头与输出极安装座30的两个侧板31间隙配合,即固定件50的端头与两个侧板31之间有间隙60,便于固定件50的拆装,同时还能够通过条形卡接凸起35在隔离板本体10的高度方向Z上对固定件50进行卡接限位,保证固定件50与输出极安装座30之间的连接强度。
为了进一步保证固定件50与输出极安装座3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可选的,安装槽33内还具有与连接板32间隔设置且在隔离板本体10的长度方向Y上延伸的卡接板36,在隔离板本体10的厚度方向X及长度方向Y上、卡接板36的延伸长度小于连接板32的延伸长度,卡接板36卡接于固定件50,对固定件50起到进一步的固定作用,保证固定件50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槽33内同时具有条形卡接凸起35及卡接板36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对固定件50的卡接固定效果更好,但不限于此,输出极安装座30的安装槽33内也可以单独设置条形卡接凸起35或卡接板36,只要能够满足对固定件50的卡接固定要求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12,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出极片40的轴测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输出极片40优选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片41及第二连接片42,第一连接片41能够设置于输出极安装座30的安装槽33并具有可供固定件50穿过的安装口411,第二连接片42与隔离板本体10连接且能够与单体电池2的电极引线201连接。所说的安装口411可以为在第一连接片41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连接片41的通孔形式,当然也可以为面向隔离板本体10的一端为敞开状态的缺口形式,只要能够便于固定件50的安装均可。
输出极片40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适用于图2、图3所示输出极安装座30处于悬臂状态下的隔离板组件1,当适用于图3所示输出极安装座30时能够形成图5所示实施例的隔离板组件1,其便于与隔离板本体10、输出极安装座30连接。当应用至电池模组时,还便于与相应的单体电池2的电极引线201连接固定,能够配合输出极安装座30对振动进行吸收,并能够进一步保证其自身与相应的单体电池2的电极引线201连接位置不受振动的干扰及破坏。
由于第一连接片41上开设有安装口411,使得第一连接片41相对于输出极片40的其他位置过流能力弱。因此,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连接片41的厚度大于第二连接片42的厚度。通过将第一连接片41的厚度设置为大于第二连接片42的厚度,能够提高第一连接片41的过流量,使得第一连接片41的过流能力与第二连接片42的过流能力相匹配。以保证输出极片40及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安全。
并且,由于是通过增加第一连接片41的厚度来保证过流量相匹配的问题,使输出极片40便于安装,同时无需改变与其连接的输出极安装座30、隔离板本体10等结构件的结构形式及尺寸,不会造成空间不匹配、空间浪费或者成本增加等问题。
可选的,第一连接片41可以由一层片材形成,当然,优选的,其可以由两层以上片材层叠连接形成,所说的两层以上片材中的每层片材的厚度相互之间可以不同,当然优选为相同,两层以上片材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也可以是由一体式的片材弯折并层叠设置形成,只要能够满足与第二连接片42的过流量的匹配要求均可。
请继续参阅图5、图6及图12,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连接片42包括与第一连接片41平行且相互连接的第一片段421、能够与电极引线201连接的第二片段423以及连接第一片段421及第二片段423的中间片段422,所说的中间片段422能够与隔离板本体10通过螺钉、铆钉等紧固件连接,第一片段421与第一连接片41之间形成有可以卡接于连接板32的卡槽424。在输出极片40形成的卡槽424能够更好的保证输出极片40与输出极安装座3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便于中间片段422与隔离板本体10之间的连接。卡槽424卡接于输出极安装座30的连接板32上,侧板31位于输出极片40的两侧,防止第二连接片42的移动,同时对第二连接片42起到了防护作用。
由于输出极安装座30处于悬臂状态,为了更好的适应与输出极安装座30及隔离板本体10之间的连接,优选中间片段422与第一片段421之间相交设置,二者之间的交角优选为90°,第二片段423连接于中间片段422上。第一片段421与中间片段422相交设置并通过第一片段421及第一连接片41与输出极安装座30连接,使得隔离板本体10在受到振动时,传递至输出极安装座30的振动能够被输出极安装座30大部分吸收,同时还能够通过第一片段421与中间片段422之间的变形吸收部分振动,进一步减小或者避免传递至输出极片40的第二片段423与相应电极引线201连接位置的振动,保证与电极引线201连接的可靠性,进一步避免对电极引线201拉扯损伤,更好的保证电池模组使用的安全性能。
可选的,第一连接片41与第二连接片42可以为由不同的片材相互连接形成,当然,优选的,为保证其导电能力及加工的便捷性,第一连接片41及第二连接片42优选为一体式结构,由同一片材弯折形成。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输出极片40是应图2、图3所示的输出极安装座30处于悬臂状态下的隔离板组件1而设置的,主要用于输出极安装座30处于悬臂状态下的隔离板组件1,但其应用不仅限于此,其同样可以用于其他实施例的隔离板组件,以满足电池模组的充放电要求,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因其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的隔离板组件1,具有隔离板本体10及与隔离板本体10连接并处于悬臂状态下的输出极安装座30,在保证其自身充放电要求的基础上,能够抵抗冲击力使其自身所产生的振动,尽量减少或者避免振动传递至与其连接的其他电池模组中引起连锁振动,进而保证电池模组自身的安全或者应用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的安全。
同时,因其还包括固定件50,且固定件50插接设置在输出极安装座30的安装槽33内,通过该种形式的固定件50实现对输出极片40的连接固定,能够进一步避免电池模组的围框尺寸的增加,降低了电池模组的围框的制造成本,且连接结构简单,提高了装配效率,并且表面无绝缘材料的影响,保证电池模组与外部电连接的稳定性。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隔离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离板本体,在自身的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电连接片,连接于所述隔离板本体的所述第二表面,两个以上所述电连接片在所述隔离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电连接片之间形成有通槽,所述通槽在所述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及所述第二表面;
输出极安装座,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远离所述第二表面延伸,以使所述输出极安装座处于悬臂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极安装座包括在所述厚度方向延伸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面向所述隔离板本体的一端与所述隔离板本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极安装座进一步包括在所述隔离板本体的所述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的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与所述连接板共同围合形成安装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极安装座进一步包括与所述连接板间隔设置的封板,所述封板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板,在所述厚度方向上、所述封板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连接板的延伸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隔离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组件进一步包括输出极片,所述输出极片连接于所述输出极安装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离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组件进一步包括用于连接所述输出极安装座及所述输出极片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所述输出极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片及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并具有供所述固定件穿过的安装口,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隔离板本体连接且能够与单体电池的电极引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离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内具有与所述连接板间隔设置且沿所述厚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卡接凸起,在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条形卡接凸起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连接板的延伸长度,所述条形卡接凸起卡接于所述固定件;
和/或,所述安装槽内具有与所述连接板间隔设置且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卡接板,在所述厚度方向及所述长度方向上、所述卡接板的延伸长度均小于所述连接板的延伸长度,所述卡接板卡接于所述固定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隔离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离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片由两层以上片材层叠连接形成;
所述第二连接片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片平行且相互连接的第一片段、能够与所述电极引线连接的第二片段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片段及所述第二片段并与所述隔离板本体连接的中间片段,所述第一片段与所述中间片段相交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片之间形成有卡接于所述连接板的卡槽。
10.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体电池,多个所述单体电池相互层叠设置并相互电连接,每个所述单体电池包括电极引线;
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隔离板组件,所述隔离板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面向所述单体电池设置;
输出极片,连接于所述输出极安装座并与多个所述单体电池中作为模组输出的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电极引线电连接。
1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体电池,多个所述单体电池相互层叠设置并相互电连接,每个所述单体电池包括电极引线;
如权利要求5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隔离板组件,所述隔离板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面向所述单体电池设置,所述输出极片连接于所述输出极安装座并与多个所述单体电池中作为模组输出的所述单体电池的所述电极引线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69359.3U CN208336330U (zh) | 2018-06-22 | 2018-06-22 |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
US16/249,061 US10886518B2 (en) | 2018-06-22 | 2019-01-16 | Separator assembly and battery module |
EP19152259.8A EP3588615B1 (en) | 2018-06-22 | 2019-01-17 | Separator assembly and battery modul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69359.3U CN208336330U (zh) | 2018-06-22 | 2018-06-22 |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336330U true CN208336330U (zh) | 2019-01-04 |
Family
ID=64768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969359.3U Active CN208336330U (zh) | 2018-06-22 | 2018-06-22 |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86518B2 (zh) |
EP (1) | EP3588615B1 (zh) |
CN (1) | CN208336330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42491A (zh) * | 2019-12-06 | 2020-02-28 | 宁德侨云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线束隔离板的自动化生产方法 |
CN111834560A (zh) * | 2019-04-15 | 2020-10-27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模组 |
CN113812035A (zh) * | 2019-06-12 | 2021-12-17 |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 电池模块、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池组 |
CN115377614A (zh) * | 2022-09-29 | 2022-11-22 |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
WO2024092965A1 (zh) * | 2022-10-31 | 2024-05-10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隔离板组件、电池模组、电池包、用电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271567B1 (ko) | 2010-08-16 | 2013-06-11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고정부재가 플레이트들의 관통구에 삽입되어 있는 구조의 전지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
KR102009443B1 (ko) | 2015-06-19 | 2019-08-12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모듈 |
KR102082903B1 (ko) | 2016-02-22 | 2020-02-28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배터리 모듈, 이러한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
US10581125B2 (en) | 2016-11-02 | 2020-03-03 | Lg Chem, Ltd. | Battery system having a metallic end plate with thermally conductive adhesive portions thereon |
CN109273650B (zh) | 2017-07-18 | 2021-06-04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模组 |
-
2018
- 2018-06-22 CN CN201820969359.3U patent/CN208336330U/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16 US US16/249,061 patent/US10886518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1-17 EP EP19152259.8A patent/EP3588615B1/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34560A (zh) * | 2019-04-15 | 2020-10-27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模组 |
US12199297B2 (en) | 2019-04-15 | 2025-01-14 |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Hong Kong) Limited | Battery module and vehicle |
CN113812035A (zh) * | 2019-06-12 | 2021-12-17 |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 电池模块、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池组 |
CN113812035B (zh) * | 2019-06-12 | 2024-05-14 |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 电池模块、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池组 |
CN110842491A (zh) * | 2019-12-06 | 2020-02-28 | 宁德侨云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线束隔离板的自动化生产方法 |
CN110842491B (zh) * | 2019-12-06 | 2021-03-02 | 宁德侨云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线束隔离板的自动化生产方法 |
CN115377614A (zh) * | 2022-09-29 | 2022-11-22 |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
CN115377614B (zh) * | 2022-09-29 | 2023-09-08 |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
WO2024092965A1 (zh) * | 2022-10-31 | 2024-05-10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隔离板组件、电池模组、电池包、用电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393468A1 (en) | 2019-12-26 |
US10886518B2 (en) | 2021-01-05 |
EP3588615B1 (en) | 2020-10-28 |
EP3588615A1 (en) | 2020-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336330U (zh) | 隔离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 |
KR101245286B1 (ko) | 이차 전지의 연결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 팩 | |
CN104781947B (zh) | 具有两个牵拉板和两个夹紧板的电池模块 | |
CN207896173U (zh) | 电池模组 | |
JP2020524888A (ja) |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こ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該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を含む自動車 | |
KR20080027506A (ko) | 중대형 전지모듈 및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 | |
US11417932B2 (en) | Battery assembly,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 |
KR20080036258A (ko) | 전지모듈의 전극단자 접속부재 | |
KR102657580B1 (ko) | 변형 가능 직병렬 연결 구조를 갖는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의 조립 방법 | |
CN112310567B (zh) | 连接组件、电池模块、电池组以及使用电池模块作为电源的设备 | |
CN102422464A (zh) | 层叠型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0894407B1 (ko) | 셀 모듈 카트리지 및 이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셀 모듈 | |
CN210744018U (zh) | 连接组件、电池模块、电池组和装置 | |
CN105706272B (zh) | 配备有具有改进的联接结构的感测模块的电池模块 | |
KR20130001381A (ko) | 전지모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 |
CN210744068U (zh) | 连接组件、电池模块、电池组和装置 | |
KR20120054807A (ko) | 신규한 구조의 전지팩 | |
JP2014199716A (ja) | 電池パック | |
CN115498345B (zh) | 线束隔离板、电池包和汽车 | |
CN209675345U (zh) | 电池模块、电池组和包括该电池组的车辆 | |
CN101174680A (zh) | 二次电池 | |
KR20120136542A (ko) |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의 단자 연결 구조 | |
CN220821800U (zh) | 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CN208622795U (zh) | 输出极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KR20170009135A (ko) | 차량용 배터리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