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32419U - 一种蓄热型电暖气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热型电暖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332419U CN208332419U CN201820978121.7U CN201820978121U CN208332419U CN 208332419 U CN208332419 U CN 208332419U CN 201820978121 U CN201820978121 U CN 201820978121U CN 208332419 U CN208332419 U CN 2083324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umulation
- energy
- heat
- support plate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9000011449 bri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BPQQTUXANYXVAA-UHFFFAOYSA-N Orthosilicate Chemical compound [O-][Si]([O-])([O-])[O-] BPQQTUXANYXVAA-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455 vermiculi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902 vermicu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5000019354 vermiculite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338 heat storag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41 stabili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05 stabi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25 asbesto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85 electric h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90 mineral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12 protect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95 riebeck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暖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蓄热型电暖气,包括壳体和加热管,壳体内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方可拆卸连接有两个隔板;蓄热腔的下部固定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供暖出口;蓄热腔中部设置有两列蓄能砖,两列蓄能砖与隔板之间均设置有隔热板,两列蓄能砖分别依次通过硅酸铝板和纳米保温层与壳体抵触连接;两列蓄能砖均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蓄能砖和第二蓄能砖,第二蓄能砖的中部均设置有连通供暖出口的通孔;加热管安装于第一蓄能砖和第二蓄能砖之间。本实用新型蓄热效率高,保温和散热效果好,减少了热量的散发,尽可能的减少了热量向控制腔内挥发,避免了控制腔内的电子元器件温度太高受到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热型电暖气。
背景技术
储能电暖气,是基于蓄能技术而研发而成的,蓄能技术是指用电设备在低谷电价时段(比如北京地区晚间20点-早上8点之间)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散热的同时并存储起来,在用电高峰期将存储的热量释放出来以达到24小时给室内供暖的效果,这种电暖气,可以躲开用电高峰期用电,既可以充分利用连接的低谷电,还能够减小用电以达到节约高峰期用电对供电设备的高负荷压力,符合电暖气发展的趋势。
现有的储能电暖气在蓄热效率和对电气设备的保护等方面做得都不是很好,例如申请号为CN201720008903.3的实用新型专利,采用的是直线型的发热管,将蓄能砖套接于发热管上,或将蓄能砖填充与发热管与所述纳米保温层之间,这样固然能够进行蓄热,但是由于发热管的体积限制,散热的热量会比较少,蓄能砖蓄热也会相对的较慢,如果蓄能砖较多的话蓄热效率则会变得更差;而蓄能砖和电气设备之间只有一层纳米保温层,在蓄能砖进行长期的热量保存的情况下,仍会有热量透过纳米保温层散发出去,这样就会导致蓄能效果变差,外部的电气设备也可能会受到这些热量的影响,还有自然对流蓄热式电暖气,散热完全靠自然冷气从底部进入蓄热腔,热气从上放自然散热出来,这样的方式里面所储存的热量难以完全释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型电暖气。本实用新型蓄热效率高,保温和散热效果好,减少了热量的散发,尽可能的减少了热量向控制腔内挥发,避免了控制腔内的电子元器件温度太高受到影响。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蓄热型电暖气,包括壳体和加热管,壳体内可拆卸连接有位于壳体下部位置的第一支撑板,壳体内可拆卸连接有两个位于第一支撑板上方且间隔设置的隔板,两个隔板将第一支撑板上方的壳体内部空间依次分隔为控制腔、蓄热腔和散热腔;蓄热腔的下部固定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供暖出口;蓄热腔中部设置有两列位于第二支撑板上方的蓄能砖,两列蓄能砖与对应的隔板之间均设置有隔热板,两列蓄能砖的两侧及上方均分别通过依次设置的硅酸铝板和纳米保温层与壳体抵触连接;两列蓄能砖均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蓄能砖和第二蓄能砖,第二蓄能砖的中部均设置有连通供暖出口的通孔;所述加热管安装于第一蓄能砖和第二蓄能砖之间,且加热管的中部设置有延伸至通孔内的凸起部,第一蓄能砖的下端设置有配合限位加热管用的凹槽。
所述控制腔内设置有控制器及通过端子台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电源装置,还设置有均分别通过端子台与控制器及电源装置电连接的风机及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的输出端与加热管电连接;所述风机通过继电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继电器通过端子台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腔所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通过端子台分别与控制器及电源装置电连接的操作屏。
进一步优选的是,第二蓄能砖中部的通孔均设置有两个,与通孔相对应的加热管有两个。两个加热管同时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蓄热效率。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位于控制腔一侧的隔热板上设置有蛭石板,位于散热腔一侧的隔热板上设置有硅酸铝板及纳米保温层。硅酸铝板能够将蓄热腔与控制腔和散热腔之间的热量分隔开来,进一步的减小蓄热腔内的热量散发,同时较小蓄热腔内的热量和控制腔内的热量相互影响,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控制腔和散热腔所对应的外壳上均设置有散热孔,供暖出口所对应的外壳下部设置有供暖孔。散热孔便于控制腔和散热腔内的热量散发,对内部电子元器件起到保护作用;供暖孔便于蓄热腔内的热量散发出来,以方便供暖。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固定有封口板,封口板的中部设置有开口,开口处铰接有间开门,间开门的上端与开口上方的封口板铰接。当蓄热腔内的热量高到一定程度时,封口板打开,热量可以从壳体两侧散发出来进行供暖,提高了供暖效率。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控制腔所对应的壳体上固定有均分别与控制器及电源装置电连接的开关按钮和温度传感器。开关按钮便于控制打开和关闭,温度传感器便于检测控制腔内温度,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每列第二蓄能砖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分别上下对应设置。上述多块蓄能砖可以提高热能的储备量。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连接有万向轮。万向轮使得整个装置的位置便于调节,方便指定更加适合的供暖位置,灵活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蓄热效率高,保温和散热效果好,壳体和第一支撑板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板于隔板可拆卸连接,方便后期对蓄热腔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将控制腔、蓄热腔和散热腔分离开来,减小了相互对彼此的影响;第二支撑板给予了第二蓄能砖支撑,供暖出口则用于供暖时热量的出口,隔热板减少了热量的散发,以及隔板和蓄能砖之间热量的传递和影响,同时尽可能的减少了热量向控制腔内挥发,避免了控制腔内的电子元器件温度太高受到影响;硅酸铝板和纳米保温层更加优异的将热量保存在蓄热腔内,减少了热量的挥发;凸起部和通孔的配合使得一个加热管可以同时均匀的为整个第二蓄能砖产热蓄能,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了蓄能效率;凹槽可将加热管固定住,保证了加热管的稳定性;端子台用于将主电源线分成若干条线路,使线路的布局更加清晰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未安装第一蓄能砖时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有第一蓄能砖时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管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加热管;3-第一支撑板;4-隔板;5-散热腔;6-第二支撑板;7-隔热板;8-硅酸铝板;9-纳米保温层;10-第一蓄能砖;11-第二蓄能砖;12-控制器;13-端子台;14-风机;15-温控器;16-继电器;17-操作屏;18-散热孔;19-供暖孔;20-封口板;21-间开门;22-开关按钮;23-温度传感器;24-万向轮;25-蛭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7所示,一种蓄热型电暖气,包括壳体1和加热管2,壳体1内可拆卸连接有位于壳体1下部位置的第一支撑板3,壳体1与第一支撑板3之间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螺栓和螺母的方式配合连接,壳体1内可拆卸连接有两个位于第一支撑板3上方且间隔设置的隔板4,两个隔板4和第一支撑板3之间均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螺栓和螺母的方式配合连接,两个隔板4将第一支撑板3上方的壳体1内部空间依次分隔为控制腔、蓄热腔和散热腔5;蓄热腔的下部固定有第二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6上设置有供暖出口,方便将蓄能砖内保存的热量通过供暖出口散发出来;的蓄热腔中部设置有两列位于第二支撑板6上方的蓄能砖,两列蓄能砖与对应的隔板4之间均设置有隔热板7,隔热板7可以采用玻璃纤维、石棉或岩棉等制成,两列蓄能砖的两侧及上方均分别通过依次设置的硅酸铝板8和纳米保温层9与壳体1抵触连接,纳米保温层9采用现有材料即可,此处不做详细阐述;两列蓄能砖均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蓄能砖10和第二蓄能砖11,第二蓄能砖11的中部均设置有连通供暖出口的通孔;所述加热管2安装于第一蓄能砖10和第二蓄能砖11之间,且加热管2的中部设置有延伸至通孔内的凸起部,第一蓄能砖10的下端设置有配合限位加热管2用的凹槽。所述壳体1是由多个面板通过螺栓可拆卸的组装而成,壳体和所有的支撑板均采用镀锌板制成。纳米保温层可以但不仅限于才采用纳米微材绝热保温板。
所述控制腔内设置有控制器12及通过端子台13与控制器12电连接的电源装置,电源装置可以是蓄电池或外接市电,两者均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详细描述,还设置有均分别通过端子台13与控制器12及电源装置电连接的风机14及温控器15;所述温控器15的输出端与加热管2电连接;所述风机14通过继电器16与控制器12电连接;所述继电器16通过端子台13与控制器12电连接;控制腔所对应的壳体1上设置有通过端子台13分别与控制器12及电源装置电连接的操作屏17,操作屏17可以采用现有的触摸屏,也可以采用现有设备上常用的操控面板,此处不做具体限定。控制器12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S7-200smart系列西门子PLC控制器12;温控器15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17AM+PTC自锁式热保护器;风机14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型号为130FLJ1的鼓风机14。控制器通过温控器控制加热管是否加热,操作屏则用于给予控制器发送指令,同时间接的控制风机的启停。
优选的,第二蓄能砖11中部的通孔均设置有两个,与通孔相对应的加热管2也配合安装有两个,每个加热管2均分别电连接一个温控器15的输出端,两个温控器15的输入端均分别电连接控制器12,两个温控器15还均分别通过端子台13电连接电源装置。
优选的,位于控制腔一侧的隔热板7上设置有蛭石板25,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位于散热腔5一侧的隔热板7上也设置有硅酸铝板8及纳米保温层。所述控制腔内固定有第三支撑板、第四支撑板和第五支撑板,继电器16和端子台13固定于第三支撑板上,控制器12固定于第四支撑板上,风机14固定于第五支撑板上。所述控制腔和散热腔5所对应的外壳上均设置有散热孔18,供暖出口所对应的外壳下部设置有供暖孔19。所述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6之间的固定有封口板20,封口板20的中部设置有开口,开口处铰接有间开门21,间开门21的上端与开口上方的封口板20铰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腔所对应的壳体1上固定有均分别与控制器12及电源装置电连接的开关按钮22和温度传感器23。温度传感器可以但不仅限于采用型号为BD-PT100-02的PT100热电阻。每列第二蓄能砖11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分别上下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每列第二蓄能砖的个数有5块,一种两列第二蓄能砖,加上第一蓄能砖,一种有6层12块。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连接有万向轮24。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蓄热效率高,保温和散热效果好,壳体和第一支撑板可拆卸连接,第一支撑板于隔板可拆卸连接,方便后期对蓄热腔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将控制腔、蓄热腔和散热腔分离开来,减小了相互对彼此的影响;第二支撑板给予了第二蓄能砖支撑,供暖出口则用于供暖时热量的出口,隔热板减少了热量的散发,以及隔板和蓄能砖之间热量的传递和影响,同时尽可能的减少了热量向控制腔内挥发,避免了控制腔内的电子元器件温度太高受到影响;硅酸铝板和纳米保温层更加优异的将热量保存在蓄热腔内,减少了热量的挥发;凸起部和通孔的配合使得一个加热管可以同时均匀的为整个第二蓄能砖产热蓄能,在节约成本的基础上提高了蓄能效率;凹槽可将加热管固定住,保证了加热管的稳定性;端子台用于将主电源线分成若干条线路,使线路的布局更加清晰明了。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蓄热型电暖气,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加热管,壳体内可拆卸连接有位于壳体下部位置的第一支撑板,壳体内可拆卸连接有两个位于第一支撑板上方且间隔设置的隔板,两个隔板将第一支撑板上方的壳体内部空间依次分隔为控制腔、蓄热腔和散热腔;蓄热腔的下部固定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供暖出口;蓄热腔中部设置有两列位于第二支撑板上方的蓄能砖,两列蓄能砖与对应的隔板之间均设置有隔热板,两列蓄能砖的两侧及上方均分别通过依次设置的硅酸铝板和纳米保温层与壳体抵触连接;两列蓄能砖均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蓄能砖和第二蓄能砖,第二蓄能砖的中部均设置有连通供暖出口的通孔;所述加热管安装于第一蓄能砖和第二蓄能砖之间,且加热管的中部设置有延伸至通孔内的凸起部,第一蓄能砖的下端设置有配合限位加热管用的凹槽;
所述控制腔内设置有控制器及通过端子台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电源装置,还设置有均分别通过端子台与控制器及电源装置电连接的风机及温控器;所述温控器的输出端与加热管电连接;所述风机通过继电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继电器通过端子台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腔所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通过端子台分别与控制器及电源装置电连接的操作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型电暖气,其特征在于:第二蓄能砖中部的通孔均设置有两个,与通孔相对应的加热管有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型电暖气,其特征在于:位于控制腔一侧的隔热板上设置有蛭石板,位于散热腔一侧的隔热板上设置有硅酸铝板及纳米保温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型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腔和散热腔所对应的外壳上均设置有散热孔,供暖出口所对应的外壳下部设置有供暖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型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固定有封口板,封口板的中部设置有开口,开口处铰接有间开门,间开门的上端与开口上方的封口板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型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腔所对应的壳体上固定有均分别与控制器及电源装置电连接的开关按钮和温度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型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每列第二蓄能砖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分别上下对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型电暖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端连接有万向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78121.7U CN208332419U (zh) | 2018-06-22 | 2018-06-22 | 一种蓄热型电暖气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978121.7U CN208332419U (zh) | 2018-06-22 | 2018-06-22 | 一种蓄热型电暖气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332419U true CN208332419U (zh) | 2019-01-04 |
Family
ID=64768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97812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32419U (zh) | 2018-06-22 | 2018-06-22 | 一种蓄热型电暖气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33241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79111A (zh) * | 2019-01-15 | 2019-04-05 | 天津纽伯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双循环储能式电暖器 |
CN110953716A (zh) * | 2019-10-23 | 2020-04-03 | 安徽国电能源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高储能的电热式蓄能炉 |
-
2018
- 2018-06-22 CN CN201820978121.7U patent/CN20833241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79111A (zh) * | 2019-01-15 | 2019-04-05 | 天津纽伯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双循环储能式电暖器 |
CN110953716A (zh) * | 2019-10-23 | 2020-04-03 | 安徽国电能源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高储能的电热式蓄能炉 |
CN110953716B (zh) * | 2019-10-23 | 2022-02-08 | 安徽国电能源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高储能的电热式蓄能炉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740110U (zh) | 一种电热膜双面取暖器 | |
CN208332419U (zh) | 一种蓄热型电暖气 | |
CN101329137A (zh) | 蓄热型电力烘烤箱 | |
CN207422580U (zh) | 电加热管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 |
CN103807909A (zh) | 一种新型分布式太阳能相变蓄能供暖装置及方法 | |
CN106678955A (zh) | 固体蓄热式供热设备 | |
CN105115021B (zh) | 一种相变蓄热箱耦合散热管排的取暖器 | |
CN201242331Y (zh) | 一种具有蓄热功能的电力烘烤箱 | |
CN215062821U (zh) | 一种多功能浴室除雾玻璃 | |
CN201184643Y (zh) | 高效节能电取暖器 | |
CN211530455U (zh) | 电容柜 | |
CN205481750U (zh) | 一种储能循环利用成套设备 | |
CN209326355U (zh) | 一种加热炉保温设备 | |
CN200996682Y (zh) | 改进的电热油汀 | |
CN2890704Y (zh) | 一种电热采暖器 | |
CN210035671U (zh) | 家用谷电蓄能采暖器 | |
CN115233861A (zh) | 一种用于智慧建筑的智能通风发热墙体结构 | |
CN201106900Y (zh) | 一种水电分离电采暖炉 | |
CN207661860U (zh) | 一种气电两用采暖炉 | |
CN206944299U (zh) | 一种墙排式取暖器 | |
RU206284U1 (ru) | Теплоаккумулятор | |
CN209155129U (zh) | 一种快速节能蒸发室 | |
CN205191711U (zh) | 一种相变蓄热箱耦合散热管排的供暖装置 | |
CN220750223U (zh) | 一种石墨烯铝合金相变储能电采暖炉 | |
CN201019396Y (zh) | 水冷热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