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15061U - 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315061U CN208315061U CN201721645501.0U CN201721645501U CN208315061U CN 208315061 U CN208315061 U CN 208315061U CN 201721645501 U CN201721645501 U CN 201721645501U CN 208315061 U CN208315061 U CN 2083150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plate
- attachment support
- swing
- swinging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66 de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124765 Salsola kal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03 anti-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包括震动底座和设置在其上的建筑物模型,震动底座包括座体和附着物支撑板,附着物支撑板可摆动地安装在座体上,附着物支撑板和座体之间连接有弹性的摆动复位件,建筑物模型包括N个从下往上逐层堆设的楼层模块,最下层的楼层模块与附着物支撑板固定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模拟地震破坏时,附着物支撑板相对座体发生横向的摆动,其上的建筑物模型由于摆动发生形变,这种形变直接体现在形变墙板上,观察人员便可非常直观、形象地观察到地震横波对建筑物模型的破坏作用,模拟结束后撤销外力,附着物支撑板可在摆动复位件的带动下恢复原位,方便下次模拟观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模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
背景技术
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是一种破坏力巨大的自然灾害,能够造成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如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地震动引起的结构的动力反应,可有效的减轻地震带来的结构损害,减少结构为抗震而投入的大量费用,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建筑隔振减震是一项重要的结构减灾措施。就目前而言的减震方式主要有:橡胶支座隔震、摇摆式支座隔震、不倒翁式隔震房屋、阻尼器、消能支撑等,建筑基础隔振是一项有效的减震措施。教学中经常要对隔震措施进行讲解,目前的教学科普方式一般是老师讲授,图书文字宣传海报等途径,专业术语多,无实地考察经验,未见过实物,理解起来困难,造成对对隔震技术的认识欠缺。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其关键在于:包括震动底座和设置在该震动底座上的建筑物模型;
所述震动底座包括座体和附着物支撑板,所述附着物支撑板经摆动件安装在所述座体上,所述附着物支撑板和座体之间连接有弹性的摆动复位件,所述附着物支撑板和座体之间设有竖向锁定件;
所述建筑物模型包括N个从下往上逐层堆设的楼层模块,N为自然数,最下层的所述楼层模块与所述附着物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楼层模块包括至少三根竖向设置的柱体,相邻所述柱体的顶端之间水平连接有横梁,相邻所述柱体之间设置有形变墙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震波传递到座体上时,摆动件带动附着物支撑板产生摆动,而弹性的摆动复位件既能缓冲、吸收振动和冲击能量的能力,提高整体模型的弹性以及韧性,震动结束后还能带动附着物支撑板恢复原位,特别是下层的震动底座可应用于多种基础结构及房建、桥梁等领域中,同时具有良好的隔震能力及良好承载能力,结构构造合理,制作简便。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摆动件包括摆动滚珠,所述座体上设有下摆动沉孔,该下摆动沉孔内设有所述摆动滚珠,所述附着物支撑板水平安放在所述摆动滚珠上。采用此方案利用摆动滚珠的滚动,将附着物支撑板上的建筑物与地基隔离开来,从而起到隔离地震能量的作用。
上述附着物支撑板上设有上摆动沉孔,所述上摆动沉孔和下摆动沉孔之间形成摆动空间,所述摆动滚珠在所述摆动空间内滚动。采用此结构利用上、下沉孔限定摆动滚珠的滚动范围,在震动过程中摆动滚珠不会发生跳脱,抗震效果更好。
上述座体包括下底板和上托板,所述上托板经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底板上,所述上托板的上表面设有所述下摆动沉孔。
上述竖向锁定件包括锁定板,该锁定板位于上托板和下底板之间,所述上托板上设有摆动让位孔,所述摆动让位孔内竖向设置有锁定杆,所述锁定杆的下端伸出所述摆动让位孔后与所述锁定板固定连接,所述锁定杆的上端伸出所述摆动让位孔后与所述附着物支撑板固定连接。采用此结构利用锁定板与附着物支撑板之间的刚性连接以及与摆动件的相互支撑的原理,使附着物支撑板上构建的建筑物与震动底座形成整体,起到防止上部结构倾覆作用。
上述锁定板和上托板之间设有上设有随动滚珠,所述锁定板上设有承接所述随动滚珠的定位凹陷,所述上托板落在所述随动滚珠上。采用此方案在竖向上将附着物支撑板和座体锁定一体后,利用随动滚珠可有效提高整体结构的滑动能力。
上述形变墙板包括至少两个竖向分布的形变条,所述形变条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形变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柱体连接。采用此方案多个平行设置的形变条构成形变墙板,地震波对不同高度、位置的形变条产生的不同破坏将会在各个形变条上体现出来,从而能更好地观察、评定抗震效果。
上述形变条包括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形变块,所有所述形变块之间经同一根柔性连接带连接,所述柔性连接带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柱体连接。采用此方式在地震波的作用下,一根柔性连接带上串联的多个形变块将会发生不同大小的侧移,从而方便人们直观观察地震破坏力,而撤销外力后在人工介入下可将形变条恢复原貌,方便下次模拟观察。
相邻所述形变块之间的所述柔性连接带上,以及最外侧的形变块与对应的所述柱体之间的所述柔性连接带上分别设有隔离珠。采用此方案通过隔离珠将各个形变块隔离开来,一方面预留出一定的形变空间,另一方面可避免相邻的形变块之间过度摩擦。
上述柱体的顶端设有接头,所述横梁的端部与对应的接头连接;最下方的所述楼层模块的柱体与所述附着物支撑板固定连接,上一层的楼层模块的柱体下端与下一层的接头连接。采用此方案可根据展示需要插设多层楼层模块,从而方便观察和评定地震波对高层建筑的破坏作用。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地震波传递到座体上时,摆动件产生摆动、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消耗地震能量,有效降低了地震的冲击力,附着物支撑板及上部建筑结构晃动弧度很小,能明显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特别是地震底座结构精巧,整体造型美观,具有良好的隔震能力及良好承载能力,可应用于多种基础结构及房建、桥梁等领域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震动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震动底座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震动底座的爆炸图;
图5为图1中m部大放大图;
图6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包括震动底座1和设置在该震动底座1上的建筑物模型2,所述震动底座1包括座体和附着物支撑板103,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经摆动件可摆动地安装在所述座体上,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和座体之间连接有弹性的摆动复位件104,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和座体之间设有竖向锁定件;
所述建筑物模型2包括N个从下往上逐层堆设的楼层模块3,最下层的所述楼层模块3与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固定连接,所述N为自然数,所述楼层模块3包括至少三根竖向设置的柱体301,所有所述柱体301围成立体框架状,相邻所述柱体301的顶端之间水平连接有横梁303,相邻所述柱体301之间设置有形变墙板302。
如图2-4所示,所述座体包括下底板101和上托板102,所述上托板102经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底板101上,所述上托板102和附着物支撑板103之间呈矩形阵列状设置有四个所述摆动件,所述摆动件包括摆动滚珠105(也可以是滚柱或滚轮),所述上托板102的上表面对应每个所述摆动件分别设有下摆动沉孔106,所述下摆动沉孔106内分别设有所述摆动滚珠105,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水平安放在四个所述摆动滚珠105上,所述摆动复位件104为弹簧,该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下底板10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固定连接,所述摆动滚珠105滚动时带动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水平摆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具体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弹簧阵列状分布,抗震仿真模拟时,座体摆动时与附着物支撑板103发生错位,带动附着物支撑板103跟随座体一起摆动,附着物支撑板103在摆动时依靠摆动滚珠105的支撑并发生滚动。
为确保附着物支撑板3摆动更稳定,并限制附着物支撑板103的摆动幅度,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的下表面对应每个所述下摆动沉孔106分别设有上摆动沉孔107,所述上摆动沉孔107向下的正投影落在对应的所述下摆动沉孔106内,所述上摆动沉孔107和对应的所述下摆动沉孔106之间形成摆动空间,所述摆动滚珠105在对应的所述摆动空间内滚动。
为防止在附着物支撑板103上设置的建筑物模型2因重心过高发生侧向倾倒,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和下底板101之间设有所述竖向锁定件,所述竖向锁定件包括锁定板108,该锁定板108位于所述上托板102和下底板101之间,所述上托板102上设有摆动让位孔113,该摆动让位孔113向下的正投影落在所述锁定板108上,所述摆动让位孔113内竖向设置有锁定杆111,所述锁定杆111的下端伸出所述摆动让位孔113后与所述锁定板108固定连接,所述锁定杆111的上端伸出所述摆动让位孔113后与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锁定板108和上托板102之间围绕所述锁定杆111设有四个随动滚珠110,所述锁定板108上设有用于承接随动滚珠110的定位凹陷109,所述上托板102落在四个所述随动滚珠110上。
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架包括四个呈矩形阵列状设置的竖向支撑板112,所述竖向支撑板112的下边缘与所述下底板101固定连接,所述竖向支撑板112的上边缘与所述上托板102固定连接,所述锁定杆111的中心线与四个所述竖向支撑板112的矩形阵列的阵列中心线重合。
为了便于组装,上摆动沉孔107和下摆动沉孔106的成型可按照以下方式设置: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的下表面设有第一分隔板114,所述第一分隔板114上开设有上滚动孔115,该滚动孔115的孔腔和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的下表面共同围成所述上摆动沉孔107,所述上托板102的上表面设有第二分隔板116,该第二下分隔板116上开设有下滚动孔117,所述下滚动孔117的孔腔和所述上托板102的上表面共同围成所述下摆动沉孔106。
如图5和6所示,所述柱体301共四根,四根所述柱体围成矩形框架状,所述形变墙板302包括至少两个竖向分布的形变条,所述形变条沿水平方向平行设置的,所述形变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柱体301连接,所述形变条又包括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形变块302a,所有所述形变块302a之间经同一根柔性连接带302b连接,所述柔性连接带302b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柱体301连接,为更预留出更大的形变空间,相邻所述形变块302a之间的所述柔性连接带302b上,以及最外侧的形变块302a与对应的所述柱体301之间的所述柔性连接带302b上分别设有隔离珠302c。
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所述柱体301的顶端设有接头304,所述横梁303的端部与对应的接头304连接,最下方的所述楼层模块3的柱体301与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固定连接,上一层的楼层模块3的柱体301下端与下一层的接头304连接,所述柔性连接带302b为具有一定弹性的塑料软绳,在模拟抗震过程中横梁303受力后可能会被从接头304内拔出即相当于模拟建筑骨架(钢筋)的断裂,外力撤销后可将横梁303重新插回对应的接头304内以备下次使用。该装置除用于教学外,更改装置中各部分的材料可将其作为实际抗震装置使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震动底座(1)和设置在该震动底座(1)上的建筑物模型(2);
所述震动底座(1)包括座体和附着物支撑板(103),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经摆动件安装在所述座体上,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和座体之间连接有弹性的摆动复位件(104),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和座体之间设有竖向锁定件;
所述建筑物模型(2)包括N个从下往上逐层堆设的楼层模块(3),N为自然数,最下层的所述楼层模块(3)与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固定连接,所述楼层模块(3)包括至少三根竖向设置的柱体(301),相邻所述柱体(301)的顶端之间水平连接有横梁(303),相邻所述柱体(301)之间设置有形变墙板(3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包括摆动滚珠(105),所述座体上设有下摆动沉孔(106),该下摆动沉孔(106)内设有所述摆动滚珠(105),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水平安放在所述摆动滚珠(10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上设有上摆动沉孔(107),所述上摆动沉孔(107)和下摆动沉孔(106)相对设置形成摆动空间,所述摆动滚珠(105)在所述摆动空间内滚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包括下底板(101)和上托板(102),所述上托板(102)经支撑架固定安装在所述下底板(101)上,所述上托板(102)的上表面设有所述下摆动沉孔(1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锁定件包括锁定板(108),该锁定板(108)位于上托板(102)和下底板(101)之间,所述上托板(102)上设有摆动让位孔(113),所述摆动让位孔(113)内竖向设置有锁定杆(111),所述锁定杆(111)的下端伸出所述摆动让位孔(113)后与所述锁定板(108)固定连接,所述锁定杆(111)的上端伸出所述摆动让位孔(113)后与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板(108)和上托板(102)之间设有上设有随动滚珠(110),所述锁定板(108)上设有承接所述随动滚珠(110)的定位凹陷(109),所述上托板(102)落在所述随动滚珠(11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墙板(302)包括至少两个竖向分布的形变条,所述形变条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形变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柱体(30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条包括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形变块(302a),所有所述形变块(302a)之间经同一根柔性连接带(302b)连接,所述柔性连接带(302b)的两端与对应的所述柱体(30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形变块(302a)之间的所述柔性连接带(302b)上,以及最外侧的形变块(302a)与对应的所述柱体(301)之间的所述柔性连接带(302b)上分别设有隔离珠(302c)。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301)的顶端设有接头(304),所述横梁(303)的端部与对应的接头(304)连接;
最下方的所述楼层模块(3)的柱体(301)与所述附着物支撑板(103)固定连接,上一层的楼层模块(3)的柱体(301)下端与下一层的接头(304)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45501.0U CN208315061U (zh) | 2017-11-30 | 2017-11-30 | 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45501.0U CN208315061U (zh) | 2017-11-30 | 2017-11-30 | 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315061U true CN208315061U (zh) | 2019-01-01 |
Family
ID=64731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64550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15061U (zh) | 2017-11-30 | 2017-11-30 | 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31506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84917A (zh) * | 2017-11-30 | 2018-03-09 | 重庆科技学院 | 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演示装置 |
-
2017
- 2017-11-30 CN CN201721645501.0U patent/CN20831506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84917A (zh) * | 2017-11-30 | 2018-03-09 | 重庆科技学院 | 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演示装置 |
CN107784917B (zh) * | 2017-11-30 | 2023-06-30 | 重庆科技学院 | 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演示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26055A (zh) | 用于多台阵振动台试验实现地震动输入可控连续体模型箱 | |
CN205826878U (zh) | 一种模拟断层错动下隧道地震响应的试验装置 | |
CN109186907B (zh) | 一种用于多振动台试验的双向剪切箱 | |
CN107784917B (zh) | 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演示装置 | |
CN208569992U (zh) | 一种具有教学演示功能的建筑物隔震模拟系统 | |
CN208315061U (zh) | 一种模拟建筑物隔震的教学用具 | |
CN104912120B (zh) | 一种小型低层建筑地基隔震装置 | |
CN101144293B (zh) | 防倾覆锚定滑轨装置 | |
CN107833519B (zh) | 一种模拟现代建筑物隔震的仿真系统 | |
CN106128285B (zh) | 一种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机理展示模型 | |
CN214847386U (zh) | 逆冲型地震发生模拟器 | |
CN104266920B (zh) | 一种动力作用下散粒料锚固效应物理模型试验装置及方法 | |
CN110206847B (zh) | 一种空间多连杆抗摇摆装置 | |
CN205621338U (zh) | 多种结构体系、多层、多跨的静力、动力试验模型 | |
Qin et al. |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uplift effect on structures in earthquakes | |
CN107675735A (zh) | 用于振动台试验的可拆卸试验装置及施工和回收方法 | |
Pathak et al. | Seismic assessment of different vertical bracing systems in staging of elevated liquid retaining tank | |
CN207567835U (zh) | 用于振动台试验的可拆卸试验装置 | |
JP2008185770A (ja) | 建物の構造モデ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制震構造説明方法 | |
CN105590515A (zh) | 多种结构体系、多层、多跨的静力、动力试验模型 | |
CN105544760A (zh) | 用于提高火电厂主厂房抗震性能的悬吊式煤斗减震结构 | |
CN113823165B (zh) | 一种地震模拟体验平台 | |
CN112326171B (zh) | 一种高层、超高层建筑非结构试验平台及试验方法 | |
CN206931295U (zh) | 一种用于模拟地震实验的建筑结构模型 | |
CN208298449U (zh) | 简约化高层建筑物减震模拟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1 Termination date: 201911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