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99080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299080U CN208299080U CN201820779376.0U CN201820779376U CN208299080U CN 208299080 U CN208299080 U CN 208299080U CN 201820779376 U CN201820779376 U CN 201820779376U CN 208299080 U CN208299080 U CN 2082990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connector
- pin
- metal shell
- circuit board
- side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组装至一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至少一排导电端子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侧壁,所述侧壁设有向下延伸且用于插入所述电路板的插脚以及向外弯折并抵持于所述电路板的固定脚,所述固定脚通过点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从而使得所述电连接器与电路板牢固粘接在一起,能够防止当电路板翻转焊接其他元件时所述电连接器从所述电路板上掉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可供正反向插入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第CN204615053U号公开了一种用于组装至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其包括金属屏蔽壳体和插入组件,所述插入组件套接于金属屏蔽壳体中;所述金属屏蔽壳体的侧壁设有向下延伸的插脚,该插脚用于插入所述电路板以将所述电连接器组装至所述电路板上。当电路板翻转焊接其他元件时,该连接器很容易从所述电路板上掉落,从而给组装带来麻烦。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牢固组装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组装至一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至少一排导电端子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侧壁,所述侧壁设有向下延伸且用于插入所述电路板的插脚以及向外弯折并抵持于所述电路板的固定脚,所述固定脚通过点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基座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且暴露于所述舌板的表面的接触部以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出所述基座的焊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舌板外以形成一对接腔的金属内壳,所述金属外壳包覆在所述金属内壳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内壳设置为前后贯通的管状,所述金属外壳呈前后贯通设置。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侧壁均设有两个所述插脚,两个所述插脚前后排列且分别定义为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每一侧壁至少设有一个位于所述第一、第二插脚之间的所述固定脚。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第一插脚对齐设置,所述两个第二插脚对齐设置,每一所述固定脚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外壳包括分离设置的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对所述侧壁以及连接两侧壁的上壁,所述下壳体包括紧贴所述金属内壳的下表面设置的下壁,所述下壁的两端均设有一体向下弯折延伸的所述插脚且定义该插脚为第三插脚,两个所述第三插脚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插脚内侧且与所述第一插脚重叠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设有向下延伸以插入所述电路板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电路板干涉配合的凸筋。
进一步地,所述凸筋侧向凸伸出所述定位柱。
进一步地,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两排所述导电端子,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暴露于所述舌板的相对表面,所述焊接部向下弯折延伸出所述基座底部,所述焊接部与所述舌板平行设置,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呈前后两排排列且位于同一水平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金属外壳的侧壁上设置与电路板点胶固定的固定脚,可有效保证所述电连接器牢固地组装于所述电路板,同时,在插入电路板的定位柱上设置用于与电路板干涉配合的凸筋,能够进一步增强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的配合强度,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当电路板翻转焊接其他元件时所述电连接器从所述电路板上掉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部分分解图。
图5是图3所示插入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图6是图3所示插入组件另一角度的部分分解图。
图7是图5所示插入组件进一步的部分分解图。
图8是图6所示插入组件进一步的部分分解图。
图9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100,用于组装至一电路板(未图示),其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至少一排导电端子2、隔设于所述两排导电端子2之间的屏蔽片5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外1的金属外壳3,所述金属外壳3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侧壁31,所述侧壁31设有向下延伸且用于插入所述电路板的插脚以及向外弯折并抵持于所述电路板的固定脚310,所述固定脚310通过点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以将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电路板固定在一起。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座11及自所述基座11向前延伸的舌板12,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固持于所述基座11的固持部23、自所述固持部23向前延伸且暴露于所述舌板12的表面的接触部21以及自所述固持部23向后延伸出所述基座11的焊接部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1分别暴露于所述舌板12的相对表面,所述焊接部22向下弯折延伸出所述基座11底部,所述焊接部22与所述舌板12平行设置,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22呈前后两排排列且位于同一水平面。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舌板12外以形成一对接腔10的金属内壳4,所述金属外壳3包覆在所述金属内壳4的外侧。所述金属内壳4设置为前后贯通的管状,所述金属外壳3呈前后贯通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内壳4与所述金属外壳3均为无后盖的结构,以方便检查所述导电端子2的两排焊接部22与所述电路板的焊接情况。
继续参阅图1至图4,所述金属外壳3的每一所述侧壁31均设有两个所述插脚,两个所述插脚前后排列且分别定义为第一插脚311和第二插脚312,每一侧壁31至少设有一个位于所述第一、第二插脚311、312之间的所述固定脚310。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侧壁31各设有一个固定脚310,同时两个所述固定脚310对齐设置。所述两个第一插脚311对齐设置,所述两个第二插脚312对齐设置,每一所述固定脚310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如此设置能够实现所述电连接器100在所述电路板上受力平衡,所述固定脚310与所述电路板进一步通过点胶相固定,从而有利于所述电连接器100稳固组装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且能够有效防止当所述电路板翻转焊接其他元件时所述电连接器100从所述电路板上掉落。
所述金属外壳3包括分离设置的上壳体301与下壳体302,所述上壳体301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对所述侧壁31以及连接两侧壁31的上壁32,所述下壳体302包括紧贴所述金属内壳4的下表面402设置的下壁33,所述下壁33的两端均设有一体向下弯折延伸的所述插脚且定义该插脚为第三插脚313,两个所述第三插脚313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插脚311内侧且与所述第一插脚311重叠设置,从而有利于加强第一插脚的强度。
重点参照图1、图8及图9,所述基座11设有向下延伸以插入所述电路板的定位柱110,所述定位柱110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电路板干涉配合的凸筋111。所述凸筋111侧向凸伸出所述定位柱110以达到有效增加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电路板之间干涉结合力的效果,所述凸筋111的卡持效果有利于避免当所述电路板翻转焊接其他元件时所述电连接器100从所述电路板上掉落。
如图3至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上排端子201和下排端子202,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与所述上排端子201注塑成型的上本体101以及与所述下排端子202注塑成型的下本体102,所述屏蔽片5夹设于所述上本体101与所述下本体102之间以在所述上、下排端子201、202之间起到屏蔽作用,所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注塑成型在所述上本体101与所述下本体102外部以形成完整的所述舌板12的包覆部103。所述绝缘本体1、导电端子2、屏蔽片5共同组成插入组件13,所述金属内壳4套设于所述插入组件13外以形成所述对接腔10,所述金属外壳3再包覆在所述金属内壳4的外侧。具体地,所述金属外壳3的上壁32紧靠所述金属内壳4的上表面401安装,所述金属外壳3的两个侧壁31紧靠所述金属内壳4的两个侧表面403安装,所述金属外壳3的下壁33紧靠所述金属内壳4的下表面402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脚310与电路板通过点胶固定,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能够牢固地安装至所述电路板上,同时,定位柱110上还设有用于与电路板干涉配合的凸筋,能够进一步增强电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的配合强度,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当电路板翻转焊接其他元件时所述电连接器从所述电路板上掉落,此外,所述金属内壳4与金属外壳4均为无后盖的结构,可方便检查所述焊接部22与所述电路板的焊接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组装至一电路板,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至少一排导电端子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一对相对设置的侧壁,所述侧壁设有向下延伸且用于插入所述电路板的插脚以及向外弯折并抵持于所述电路板的固定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脚通过点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基座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前延伸且暴露于所述舌板的表面的接触部以及自所述固持部向后延伸出所述基座的焊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舌板外以形成一对接腔的金属内壳,所述金属外壳包覆在所述金属内壳的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壳设置为前后贯通的管状,所述金属外壳呈前后贯通设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侧壁均设有两个所述插脚,两个所述插脚前后排列且分别定义为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每一侧壁至少设有一个位于所述第一、第二插脚之间的所述固定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插脚对齐设置,所述两个第二插脚对齐设置,每一所述固定脚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包括分离设置的上壳体与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一体成型的一对所述侧壁以及连接两侧壁的上壁,所述下壳体包括紧贴所述金属内壳的下表面设置的下壁,所述下壁的两端均设有一体向下弯折延伸的所述插脚且定义该插脚为第三插脚,两个所述第三插脚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插脚内侧且与所述第一插脚重叠设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向下延伸以插入所述电路板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电路板干涉配合的凸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侧向凸伸出所述定位柱。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两排所述导电端子,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分别暴露于所述舌板的相对表面,所述焊接部向下弯折延伸出所述基座底部,所述焊接部与所述舌板平行设置,两排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呈前后两排排列且位于同一水平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779376.0U CN208299080U (zh) | 2018-05-24 | 2018-05-24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779376.0U CN208299080U (zh) | 2018-05-24 | 2018-05-24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299080U true CN208299080U (zh) | 2018-12-28 |
Family
ID=64727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779376.0U Active CN208299080U (zh) | 2018-05-24 | 2018-05-24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29908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80310A (zh) * | 2019-07-22 | 2019-10-25 | 广东雅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type-c母座的生产工艺 |
-
2018
- 2018-05-24 CN CN201820779376.0U patent/CN20829908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80310A (zh) * | 2019-07-22 | 2019-10-25 | 广东雅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type-c母座的生产工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454381B2 (en) | Cable connector having a housing with an engaging portion and a restricting portion on its top surface | |
CN107404033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1107821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6461133U (zh) | 电连接器 | |
TWI427873B (zh) | 連接器 | |
CN105990746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JP2009110956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TW201637310A (zh) | 電連接器 | |
CN107978901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US20130122752A1 (en) | Connector | |
KR101811880B1 (ko) | 차폐 케이스, 커넥터 및 전자기기 | |
CN201238096Y (zh) | 电连接器 | |
US20100093221A1 (en) |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reinforced bracket increasing overall rigidity | |
US20150044899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dditional exterior shell | |
CN208299080U (zh) | 电连接器 | |
US911815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9301570B (zh) | 电连接器 | |
US810511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shielding shell | |
TWM450841U (zh) | 電連接器 | |
CN203085794U (zh) | 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 |
TWM456630U (zh) | 電連接器 | |
CN202930603U (zh) | 一种连接座 | |
CN202797362U (zh) | 焊线式hdmi连接器 | |
CN201590544U (zh) | 缆线连接器 | |
CN215184866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