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96437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296437U CN208296437U CN201790000417.5U CN201790000417U CN208296437U CN 208296437 U CN208296437 U CN 208296437U CN 201790000417 U CN201790000417 U CN 201790000417U CN 208296437 U CN208296437 U CN 2082964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side plate
- wall
- stiffening plate
- refrige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4
- 235000013311 vegetab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Ethyl ur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N)=O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87 fo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943 hotme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69 thermo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6 thermosoftening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Abstract
冰箱具备:具有开口部的隔热箱体、和设置为对隔热箱体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箱状的门,门具有:外壁部,其构成门的外周壁;内壁部,其以与外壁部对置的方式配置并构成开口部侧的壁部;加强板,其配置在外壁部与内壁部之间并固定于内壁部,内壁部具有:鼓出部,其在内壁部的左右的两端侧分别向隔热箱体的开口部侧鼓出;平板部,其将设置于内壁部的左右两端侧的鼓出部之间连接且形成为平板状,加强板具有:平坦部,其形成为平板状,且一方的面与外壁部对置,另一方的面与平板部对置;第一侧板部,其以从平坦部的左右两端立起的方式弯折且形成为向鼓出部内延伸;第二侧板部,其从第一侧板部的与平坦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且位于鼓出部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冰箱,特别是涉及冰箱的门的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作为不扩大冰箱的设置尺寸而扩大冰箱的内容积的方法,存在使构成冰箱的壳体的一部分的隔热材料的厚度变薄的方法。但是门的强度取决于门的隔热材料的厚度,若使门的隔热材料的厚度变薄,则会导致门的强度降低。因此使门的隔热材料的厚度变薄的冰箱,在反复进行门的开闭动作中,门有可能逐渐变形。若门变形,则在冰箱中在门的密封垫与冰箱主体之间产生缝隙,使得冷气从冰箱内朝向冰箱外泄漏,或者热量从冰箱外朝向冰箱内侵入,因而无法维持冰箱的隔热性能。因此提出如下的冰箱:使冰箱的门由隔开间隔配设的外板和内板构成,在上述外板与内板之间填充发泡隔热材料,并且在该发泡隔热材料中埋设金属制的加强板而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70870号公报
以往的冰箱是使金属制的加强板的腿部与外板的凸缘部接触的构造。但是由于加强板与外板的接触面积较少,因而加强板不太能发挥作为防止门的变形的加强部件的效果。因此为了保持冰箱的门所需的强度,考虑改变设置于冰箱的门之中的金属制的加强板的厚度。但是若金属制的加强板的厚度增加,则冰箱的门变重,从而存在在冰箱主体的铰链产生变形或者挠曲的情况。此外由于冰箱门的重量,而增大制造时在门的组装过程中对作业者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便使冰箱的隔热材料的构造变薄,也不增加向门的内部设置的加强板的厚度且保持门的强度的冰箱。
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具备:隔热箱体,其具有开口部;和箱状的门,其设置为对所述隔热箱体的开口部进行开闭;所述门具有:外壁部,其构成所述门的外周壁;内壁部,其以与所述外壁部对置的方式配置,并构成所述开口部侧的壁部;以及加强板,其配置在所述外壁部与所述内壁部之间,并固定于所述内壁部,所述内壁部具有:鼓出部,其在所述内壁部的左右的两端侧分别向所述隔热箱体的所述开口部侧鼓出;以及平板部,其将设置于所述内壁部的左右的两端侧的所述鼓出部之间连接且形成为平板状,所述加强板具有:平坦部,其形成为平板状,并且一方的面与所述外壁部对置,另一方的面与所述平板部对置;第一侧板部,其形成为以从所述平坦部的左右的两端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向所述鼓出部内延伸;以及第二侧板部,其从所述第一侧板部的与所述平坦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且位于所述鼓出部内。
优选地,所述鼓出部具有:第一侧壁部,其形成为以从所述平板部的左右的两端侧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向所述隔热箱体的所述开口部侧延伸;第二侧壁部,其形成为以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与所述平板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与所述外壁部对置;以及第三侧壁部,其形成为以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与所述第一侧壁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向所述外壁部侧延伸,所述加强板的所述第一侧板部形成为沿着所述第一侧壁部并向所述第二侧壁部侧延伸,所述第二侧板部设置为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侧壁部对置。
优选地,所述门的所述加强板的所述第二侧板部与所述鼓出部的所述第二侧壁部之间分离。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侧板部遍布所述门的上下方向形成有贯通所述加强板的多个孔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板部以向所述外壁部侧突出的方式弯折,并形成为山形折弯形状。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还具有前方侧缘部,该前方侧缘部形成为以从所述第二侧板部的与所述第一侧板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与所述第一侧板部对置且向所述外壁部侧延伸。
优选地,所述内壁部还具有槽部,该槽部形成为在所述鼓出部与所述内壁部的周缘部之间向所述隔热箱体的所述开口部侧凹陷,所述加强板还具有后方侧缘部,该后方侧缘部形成为以从所述第二侧板部的与所述第一侧板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向所述隔热箱体的所述开口部侧延伸,所述后方侧缘部的前端部插入于所述槽部,从而所述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内壁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门的内壁部具有鼓出部,加强板具有:第一侧板部,其形成为以从平坦部的左右的两端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向鼓出部内延伸;第二侧板部,其从第一侧板部的与平坦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并位于鼓出部内。冰箱的加强板具有收容性良好地收纳于鼓出部的第一侧板部和第二侧板部,从而在门的进深方向具有多个弯折的形状,由于具有该弯折的形状,从而能够提高门的强度。因此能够得到即使门的隔热材料变薄,门的强度也不降低的冰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所使用的冷藏室门的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冷藏室门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冷藏室门所使用的加强板的主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加强板的C-C线剖视图。
图6是图3所示的冷藏室门的B部的概略放大图。
图7是表示在打开冰箱的门时,施加于冷藏室门的力的方向的图。
图8是表示固定加强板的力的方向的比较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冰箱的冷藏室门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冰箱的冷藏室门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冰箱的冷藏室门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立体图。图1所示的X轴表示冰箱1的宽度方向,Y轴表示冰箱1的进深方向,Z轴表示冰箱1的上下方向。更详细而言,在X轴中将X1侧设为左侧、将X2侧设为右侧,在Y轴中将Y1 侧设为前侧、将Y2侧设为后侧,在Z轴中将Z1侧设为上侧、将Z2侧设为下侧来对冰箱1进行说明。另外,说明书中的各构成部件彼此的位置关系(例如,上下关系等)原则上是在将冰箱1设置为能够使用的状态时的位置关系。另外,在下述的说明中,冰箱1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进深方向(Y轴方向)、上下方向(Z轴方向)与冷藏室门9的各方向一致。
图1所示的冰箱1是间冷式的冰箱,其具备由钢板制的外箱以及树脂制的内箱构成的具有开口部的隔热箱体2。隔热箱体2通过在外箱与内箱之间发泡填充隔热材料而构成。另外,隔热箱体2的内部的收容空间被划分成多个储藏室,如图1所记载的那样形成有冷藏室3、制冰室4、切换室5、冷冻室6以及蔬菜室7这五种储藏室。冷藏室3、制冰室4、切换室5、冷冻室6以及蔬菜室 7分别被分隔部件分隔而被隔热。另外,各储藏室的位置是任意的,例如可以在冷冻室6的位置配置蔬菜室7,也可以在蔬菜室7的位置设置冷冻室6。另外,对于冰箱1而言,冰箱1所具备的储藏室的种类以及数量的构成并不限定于此,只要具备1个以上的储藏室即可。
各储藏室的内部根据所收纳的食品以及用途而设定为不同的温度带。冷藏室3是被设定成冷藏温度带(例如,大约3~5℃)并收纳食品等被冷却物的储藏室。制冰室4是在室内设置制冰机,并保存由该制冰机制造出的冰的储藏室。切换室5是能够根据用途来切换温度带的储藏室。冷冻室6是被设定为小于0℃的冷冻温度带(例如,-18℃以下),且对储藏品进行冷冻、收纳的储藏室。蔬菜室7是设定温度被设定为比冷藏室3高的冷藏温度带(例如,大约3~7℃),并且特别适于冷藏蔬菜的储藏室。
冰箱1具有设置为对隔热箱体2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箱状的门。具体而言,在冷藏室3、制冰室4、切换室5、冷冻室6以及蔬菜室7的各储藏室中,冷藏室门8、冷藏室门9、制冰室门10、切换室门11、冷冻室门12以及蔬菜室门 13分别设置成对各储藏室的开口部进行开闭。通过对上述门进行开闭,从而使冷藏室3、制冰室4、切换室5、冷冻室6以及蔬菜室7的各储藏室向外部空间打开或者与外部空间截断。冷藏室门8以及冷藏室门9是对开式的旋转式门,制冰室门10、切换室门11、冷冻室门12以及蔬菜室门13是抽出式的门。另外,冷藏室3的门也可以不是对开式的门,而是一扇式的旋转式门。
对冷藏室门8以及冷藏室门9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在隔热箱体2设置有将冷藏室门8轴支承为开闭自如的铰链14,利用该铰链14将隔热箱体2与冷藏室门8连接。另外,在隔热箱体2设置有将冷藏室门9轴支承为开闭自如的铰链15,利用该铰链15将隔热箱体2与冷藏室门9连接。对于冷藏室门8 以及冷藏室门9而言,通过拉动设置于冷藏室门8以及冷藏室门9下部的把手 16或者按压冷藏室门8以及冷藏室门9,由此能够对冷藏室门8以及冷藏室门 9进行开闭。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所使用的冷藏室门的分解图。图3 是图1所示的冷藏室门的A-A线剖视图。使用图2以及图3对构成冷藏室3 的门的冷藏室门9的构造进行说明。另外,冷藏室门8的基本的构造与冷藏室门9相同,冷藏室门9的说明也与冷藏室门8一致,因此省略对冷藏室门8的说明。冷藏室门9是箱状的门,具有:外壁部18,其构成冷藏室门9的外周壁;内壁部19,其以与外壁部18对置的方式配置且构成隔热箱体2的开口部侧的壁部。另外,冷藏室门9具有加强板20,该加强板20配置在外壁部18与内壁部19之间且固定于内壁部19。
外壁部18具有外框件18b和强化玻璃板18a。外框件18b是树脂制的框,并且从冷藏室门9的正面侧观察时形成为矩形的框,其在冷藏室门9的前后方向(Y轴方向)具有厚度,并形成冷藏室门9的上下左右的侧壁。强化玻璃板 18a形成为平板状,例如是实施有热强化处理或者化学强化处理等、并实施有针对损伤、冲击强化的玻璃板材。为了进行外观设计,也可以对强化玻璃板18a 实施层压加工。强化玻璃板18a例如使用双面胶粘贴固定于外框件18b。另外,外壁部18只要构成冷藏室门9的外周壁即可,也可以不必如上述那样由外框件18b和强化玻璃板18a构成。例如,外壁部18也可以构成为:以使冷藏室门的左右的侧壁部也用玻璃件构成的方式,对强化玻璃板18a的左右的边缘部实施弯曲加工,并且在强化玻璃板18a的上缘和下缘安装有树脂部件的上框和下框。或者,外壁部18也可以构成为:在钢板制的板金的左右的边缘部实施弯曲加工,从板金的上下方向嵌入树脂制的框。
内壁部19是树脂制的板材。内壁部19具有:鼓出部19a,其分别在内壁部19的左右的两端侧,遍布冷藏室门9的上下方向而向隔热箱体2的开口部侧鼓出;平板部19b,其将设置于内壁部19的左右的两端侧的鼓出部19a之间连接且形成为平板状。设置于内壁部19的左右的两端侧的鼓出部19a具有第一侧壁部19a1,该第一侧壁部19a1形成为以从平板部19b的左右的两端侧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向隔热箱体2的开口部侧延伸。形成于平板部19b的左以及右的第一侧壁部19a1形成为相互对置。另外,设置于内壁部19的左右的两端侧的鼓出部19a分别具有第二侧壁部19a2,该第二侧壁部19a2形成为以从第一侧壁部19a1的与平板部19b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与外壁部 18对置。此外,设置于内壁部19的左右的两端侧的鼓出部19a分别具有第三侧壁部19a3,该第三侧壁部19a3形成为以从第二侧壁部19a2的与第一侧壁部 19a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并向外壁部18侧延伸。第三侧壁部 19a3形成为与第一侧壁部19a1对置。内壁部19的周缘部19c与外壁部18的周缘部18c接触,并在内壁部19与外壁部18之间形成有空间21。在空间21 填充有泡沫聚氨酯等发泡隔热材料。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冰箱的冷藏室门所使用的加强板的主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加强板的C-C线剖视图。参照图3~图5对加强板20 进行说明。加强板20是被实施了多个弯曲加工的板金,目的在于抑制冷藏室门 9的变形,并且例如使用双面胶而固定于内壁部19。如图3所示,加强板20 具有平坦部20a,该平坦部20a形成为平板状,并且一方的面与外壁部18对置,另一方的面与平板部19b对置。如图3所示,加强板20的平坦部20a与内壁部 19的平板部19b接触。另外,如图5所示,加强板20具有第一侧板部20b,该第一侧板部20b形成为以从平坦部20a的左右的两端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向鼓出部19a内延伸。第一侧板部20b形成为沿着鼓出部19a的第一侧壁部19a1 向第二侧壁部19a2侧延伸。第一侧板部20b遍布冷藏室门9的上下方向形成。此外,加强板20具有第二侧板部20c,该第二侧板部20c从第一侧板部20b的与平坦部20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并位于鼓出部19a内。第二侧板部20c 设置为至少一部分与第二侧壁部19a2对置。与第一侧板部20b连接的各个第二侧板部20c形成为朝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延伸,并且遍布冷藏室门9的上下方向形成。另外,如图4以及图5所示,各第二侧板部20c形成为平板状。冷藏室门9构成为使加强板20的第二侧板部20c与鼓出部19a的第二侧壁部19a2之间分离。
如图4所示,在各第二侧板部20c遍布冷藏室门9的上下方向形成有一列贯通加强板20的多个孔部25。另外在图4中,孔部25被记载为长轴为冷藏室门9的上下方向的长孔,但孔部25只要是贯通孔,则例如也可以是圆孔、短轴为冷藏室门9的上下方向的长孔、方孔、长方孔等其他形状的孔。另外,在图 4中,孔部25在各第二侧板部20c遍布冷藏室门9的上下方向形成为1列。但是孔部25并不限定于遍布冷藏室门9的上下方向形成为1列,孔部25也可以遍布冷藏室门9的上下方向形成为多列。
图6是图3所示的冷藏室门的B部的概略放大图。冷藏室门9是通过使隔热材料流入箱形状的外壁部18,将固定有加强板20的内壁部19披覆于流入有隔热材料的外壁部18,并对外壁部18和内壁部19加压而使它们一体化而形成的。此时,隔热材料通过孔部25而从外壁部18侧流入内壁部19侧。然后,隔热材料如穿过孔部25的箭头F那样,填充至形成鼓出部19a的空间21a、以及内壁部19的第一侧壁部19a1与加强板20的第一侧板部20b之间的空间21b。另外,空间21a是由第一侧壁部19a1、第二侧壁部19a2以及第三侧壁部19a3 包围的空间。
图7是表示将冰箱的门打开时向冷藏室门施加的力的方向的图。在此,对使用者打开冷藏室门9时向冷藏室门9施加的力进行说明。使用者通过拉动设置于冷藏室门9的下部的把手16,从而能够将冷藏室门9打开。此时,冷藏室门9以通过将隔热箱体2的铰链15与冷藏室门9的轴孔部24嵌合而形成的旋转轴为起点转动。而且,对把手16施加由使用者拉动冷藏室门9的力P,把手 16是在打开冷藏室门9时最为受力的部分。对于拉动的力P而言,若考虑设置于冷藏室门9的下部的把手16的设置位置,则在欲利用人的手将冷藏室门9 打开的情况下,从把手16向冷藏室门9的旋转轴方向的斜上方施加力。在此,返回到图6,加强板20相对于拉动的力P,具有:第一侧板部20b,其以从平坦部20a的左右的两端立起的方式弯折;第二侧板部20c,其以从第一侧板部 20b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加强板20具有收容性良好地收纳于鼓出部19a的第一侧板部20b和第二侧板部20c,从而在冷藏室门9的进深方向具有多个弯折的形状,由于具有该弯折的形状,从而能够提高冷藏室门9的强度。另外,由于加强板20具有第一侧板部20b和第二侧板部20c,从而相对于拉动冷藏室门9的力P的截面惯性矩变大,因此能够提高弯曲刚性,提高冷藏室门9的强度。
图8是表示固定加强板的力的方向的比较图。图8的左图是表示在加强板 20的第二侧板部20c未形成孔部25的情况下的结构的图。图8的右图是表示在加强板20的第二侧板部20c形成有孔部25的结构的图。图8的左图和右图是对由在加强板20的第二侧板部20c形成的孔部25的有无而产生的固定加强板20的力的方向进行比较的图。在图8的空间21、空间21a、空间21b填充有隔热材料。而且,图8所示的箭头是从隔热材料施加的压力,并且是固定加强板的力。如图8的左图所示,当在第二侧板部20c未形成孔部25的情况下,加强板20借助对加强板20表面的力P1(压力以及摩擦力)而被抑制并被固定。与此相对,如图8的右图所示,当在第二侧板部20c形成有孔部25的情况下,加强板20借助对加强板20表面的力P1(压力以及摩擦力)而被抑制并被固定,并且借助对孔部25的边缘部的力P2(压力以及摩擦力)而被抑制并被固定。即,当在第二侧板部20c形成有孔部25的情况下,施加有对孔部25的边缘部的力P2(压力以及摩擦力),从而能够增加将加强板20固定的力。
如以上那样,在冰箱1中,加强板20具有收容性良好地收纳于鼓出部19a 的第一侧板部20b和第二侧板部20c,从而在冷藏室门9的进深方向具有多个弯折的形状,由于具有该弯折的形状,从而能够提高冷藏室门9的强度。另外,由于冰箱1的加强板20具有第一侧板部20b和第二侧板部20c,从而相对于拉动冷藏室门9的力P的截面惯性矩变大,因此能够提高弯曲刚性,提高冷藏室门9的强度。因此能够得到即使冷藏室门9的隔热材料变薄,门的强度也不降低的冰箱1。
另外,冰箱1在第二侧板部20c形成有孔部25,从而加强板20借助对加强板20的表面的力P1(压力以及摩擦力)而被抑制并被固定,并且借助对孔部25的边缘部的力P2(压力以及摩擦力)而被抑制并被固定。因此对于冷藏室门9而言,由于施加对孔部25的边缘部的力P2(压力以及摩擦力),从而能够增加将加强板20固定的力。其结果,冷藏室门9由于隔热材料与加强板的剥离强度增加,从而提高作为组装品的强度。因此冷藏室门9能够减轻变形,能够得到即使冷藏室门9的隔热材料变薄,门的强度也不降低的冰箱1。
另外,冰箱1在第二侧板部20c形成有孔部25,从而能够确保用于填充隔热材料的路径,能够使所需的隔热材料填充至在加强板20与内壁部19之间形成的空间21a以及空间21b。冰箱1能够使隔热材料填充至箱状的冷藏室门9 的内部空间,从而能够将隔热性能保持为较高,并且能够减轻冷藏室门9的变形,即使冷藏室门9的隔热材料变薄,也能够维持门的强度。
另外,冰箱1构成为冷藏室门9的所述加强板的所述第二侧板部与所述鼓出部的所述第二侧壁部之间分离。因此无需使第一侧板部20b的长度增大,能够实现冷藏室门9的轻型化,并且能够减少加强板20所花费的材料费。
实施方式2.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冰箱的冷藏室门的局部剖视图。对于具有与图1~图8的冰箱1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冰箱与实施方式1的冰箱1的不同点仅在于加强板的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冰箱的加强板120是实施有多个弯曲加工的板金,目的在于抑制冷藏室门9的变形,并且例如使用双面胶固定于内壁部19。加强板120具有平坦部20a,该平坦部20a形成为平板状,并且一方的面与外壁部18对置,另一方的面与平板部19b对置。加强板120的平坦部20a与内壁部19的平板部19b接触。另外,加强板120具有第一侧板部20b,该第一侧板部20b形成为以从平坦部20a的左右的两端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向鼓出部19a 内延伸。第一侧板部20b形成为沿着鼓出部19a的第一侧壁部19a1并向第二侧壁部19a2侧延伸。第一侧板部20b遍布冷藏室门9的上下方向形成。此外,加强板120具有第二侧板部20c,该第二侧板部20c从第一侧板部20b的与平坦部20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并位于鼓出部19a内。第二侧板部20c设置成至少一部分与第二侧壁部19a2对置。与第一侧板部20b连接的各个第二侧板部20c形成为朝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延伸,并且遍布冷藏室门9的上下方向形成。另外,各第二侧板部20c形成为平板状。冷藏室门9构成为加强板120的第二侧板部20c与鼓出部19a的第二侧壁部19a2之间分离。在各第二侧板部20c形成有贯通加强板120的多个孔部25。
如图9所示,加强板120还具有前方侧缘部20d,该前方侧缘部20d形成为以从第二侧板部20c的与第一侧板部20b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与第一侧板部20b对置并向外壁部18侧延伸。前方侧缘部20d与第二侧板部20c连接,并且遍布冷藏室门9的上下方向形成。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冰箱1中,加强板120具有:第一侧板部20b,其以从平坦部20a的左右的两端立起的方式弯折;第二侧板部20c,其以从第一侧板部20b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以及前方侧缘部20d,其以从各第二侧板部20c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冰箱1由于加强板120还具有前方侧缘部20d,从而具有进一步弯折的形状,由于具有该弯折的形状,从而能够提高冷藏室门9的强度。另外,相对于拉动冷藏室门9的力P的截面惯性矩增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弯曲刚性,能够提高冷藏室门9的强度。
在实施方式2的冰箱1中,由于加强板120还具有前方侧缘部20d,从而也进一步增加利用隔热材料固定加强板120的位置的力。其结果,冷藏室门9 增加隔热材料与加强板的剥离强度,从而提高作为组装品的强度。因此冷藏室门9能够减轻变形,能够得到即使冷藏室门9的隔热材料变薄,门的强度也不降低的冰箱1。
实施方式3.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冰箱的冷藏室门的局部剖视图。对于具有与图1~图9的冰箱1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冰箱与实施方式1的冰箱1的不同点仅在于加强板的构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冰箱的加强板220是施加有多个弯曲加工的板金,目的在于抑制冷藏室门9的变形,并且例如使用双面胶固定于内壁部19。加强板220具有平坦部20a,该平坦部20a形成为平板状,并且一方的面与外壁部18对置,另一方的面与平板部19b对置。加强板220的平坦部20a与内壁部19的平板部19b接触。另外,加强板220具有第一侧板部20b,该第一侧板部20b形成为以从平坦部20a的左右的两端立起的方式弯折,并向鼓出部19a 内延伸。第一侧板部20b形成为沿着鼓出部19a的第一侧壁部19a1并向第二侧壁部19a2侧延伸。第一侧板部20b遍布冷藏室门9的上下方向形成。此外,加强板220具有第二侧板部20c,该第二侧板部20c从第一侧板部20b的与平坦部20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并位于鼓出部19a内。第二侧板部20c设置为至少一部分与第二侧壁部19a2对置。与第一侧板部20b连接的各个第二侧板部 120c形成为朝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延伸,并且遍布冷藏室门9的上下方向形成。冷藏室门9构成为加强板220的第二侧板部120c与鼓出部19a的第二侧壁部 19a2之间分离。
实施方式1的冰箱1的加强板20的第二侧板部20c形成为平板状,但在实施方式3的冰箱1的加强板220中,第二侧板部120c以向外壁部18侧突出的方式弯折而形成为山形折弯形状。在各第二侧板部120c形成有贯通加强板 220的多个孔部25。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冰箱1中,加强板220具有:第一侧板部20b,其以从平坦部20a的左右的两端立起的方式弯折;以及第二侧板部120c,其以从第一侧板部20b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另外,加强板220 的第二侧板部120c以向外壁部18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为山形折弯形状。因此加强板220具有进一步弯折的形状,由于具有该弯折的形状,从而能够提高冷藏室门9的强度。另外,对于冰箱1而言,相对于拉动冷藏室门9的力P的截面惯性矩增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弯曲刚性,能够提高冷藏室门9的强度。因此,能够得到即使门的隔热材料变薄,门的强度也不降低的冰箱。
另外,在实施方式3的冰箱1中,加强板220具有形成为山形折弯形状的第二侧板部120c,从而也进一步增加利用隔热材料固定加强板220的位置的力。其结果,冷藏室门9的隔热材料与加强板的剥离强度增加,从而提高作为组装品的强度。因此冷藏室门9能够减轻变形,能够得到即使冷藏室门9的隔热材料变薄,门的强度也不降低的冰箱1。
实施方式4.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冰箱的冷藏室门的局部剖视图。对于具有与图1~图10的冰箱1相同的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冰箱与实施方式1的冰箱1不同点在于加强板的构造,并且在内壁部设置有固定加强板的槽部分。
内壁部19在内壁部19的两端侧的鼓出部19a与周缘部19c之间具有槽部 19d。槽部19d形成为开口朝向外壁部18侧,并且遍布冷藏室门9的上下方向而向隔热箱体2的开口部侧凹陷。槽部19d形成为与鼓出部19a的第三侧壁部19a3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冰箱的加强板320是施加有多个弯曲加工的板金,目的在于抑制冷藏室门9的变形,并且加强板320固定于内壁部19。加强板320具有平坦部20a,该平坦部20a形成为平板状,并且一方的面与外壁部 18对置,另一方的面与平板部19b对置。加强板320的平坦部20a与内壁部19 的平板部19b接触。另外,加强板320具有第一侧板部20b,该第一侧板部20b 形成为以从平坦部20a的左右的两端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向鼓出部19a内延伸。第一侧板部20b形成为沿着鼓出部19a的第一侧壁部19a1并向第二侧壁部19a2侧延伸。第一侧板部20b遍布冷藏室门9的上下方向形成。此外,加强板 320具有第二侧板部20c,该第二侧板部20c从第一侧板部20b的与平坦部20a 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并位于鼓出部19a内。第二侧板部20c设置为至少一部分与第二侧壁部19a2对置。与第一侧板部20b连接的各个第二侧板部20c 形成为朝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延伸,并且遍布冷藏室门9的上下方向形成。另外,各第二侧板部20c形成为平板状。冷藏室门9构成为加强板320的第二侧板部 20c与鼓出部19a的第二侧壁部19a2之间分离。在各第二侧板部20c设置有贯通加强板320的多个孔部25。
如图11所示,加强板320还具有后方侧缘部20e,该后方侧缘部20e形成为以从第二侧板部20c的与第一侧板部20b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向隔热箱体2的开口部侧延伸。后方侧缘部20e与第二侧板部20c连接,且遍布冷藏室门9的上下方向形成。后方侧缘部20e的前端部20e1插入至槽部 19d,从而加强板320被固定于内壁部19。
如以上那样,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4的冰箱1中,加强板320相对于拉动的力P具有:第一侧板部20b,其以从平坦部20a的左右的两端立起的方式弯折;第二侧板部20c,其以从第一侧板部20b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以及后方侧缘部20e,其以从各第二侧板部20c立起的方式弯折。冰箱1的加强板320还具有后方侧缘部20e,从而具有进一步弯折的形状,由于具有该弯折的形状,从而能够提高冷藏室门9的强度。另外,相对于拉动冷藏室门9的力P的截面惯性矩增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弯曲刚性,能够提高冷藏室门9的强度。
另外,在实施方式4的冰箱1中,加强板320还具有后方侧缘部20e,从而也进一步增加利用隔热材料固定加强板320的位置的力。其结果,冷藏室门 9的隔热材料与加强板的剥离强度增加,从而提高作为组装品的强度。因此冷藏室门9能够减轻变形,能够得到即使冷藏室门9的隔热材料变薄,门的强度也不降低的冰箱1。
另外,实施方式4的冰箱1在内壁部19具有槽部19d,通过将前端部20e1 插入至槽部19d而将加强板20固定于内壁部19,因此能够削减将加强板20与内壁部19固定的双面胶的使用。因此,冰箱1能够削减制造冷藏室门9所需的材料费。
另外,实施方式4的冰箱1在内壁部19具有槽部19d,通过将前端部20e1 插入至槽部19d而将加强板20固定于内壁部19,因此容易进行加强板20与内壁部19组装时的定位。因此冰箱1能够实现在加强板20与内壁部19组装时作业者的作业性的提高。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1~4,而是能够施加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4中,对冷藏室门9进行了说明,但该构造能够应用于冷冻室门、蔬菜室门等各储藏室的门。另外,关于加强板20 与内壁部19的固定,对使用了双面胶的固定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代替双面胶,例如应用使用热塑性粘接剂(热熔)等其他粘接手段。另外,将本实用新型分为上述实施方式1~4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1~4直接进行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1...冰箱;2...隔热箱体;3...冷藏室;4...制冰室;5...切换室;6...冷冻室;7...蔬菜室;8...冷藏室门;9...冷藏室门;10...制冰室门;11...切换室门;12...冷冻室门;13...蔬菜室门;14...铰链;15...铰链;16...把手;18...外壁部; 18a...强化玻璃板;18b...外框件;18c...周缘部;19...内壁部;19a...鼓出部;19a1... 第一侧壁部;19a2...第二侧壁部;19a3...第三侧壁部;19b...平板部;19c...周缘部;19d...槽部;20...加强板;20a...平坦部;20b...第一侧板部;20c...第二侧板部;20d...前方侧缘部;20e...后方侧缘部;20e1...前端部;21...空间;21a...空间; 21b...空间;24...轴孔部;25...孔部;120...加强板;120c...第二侧板部;220...加强板;320...加强板。
Claims (14)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具备:
隔热箱体,其具有开口部;和
箱状的门,其设置为对所述隔热箱体的开口部进行开闭;
所述门具有:
外壁部,其构成所述门的外周壁;
内壁部,其以与所述外壁部对置的方式配置,并构成所述开口部侧的壁部;以及
加强板,其配置在所述外壁部与所述内壁部之间,并固定于所述内壁部,
所述内壁部具有:
鼓出部,其在所述内壁部的左右的两端侧分别向所述隔热箱体的所述开口部侧鼓出;以及
平板部,其将设置于所述内壁部的左右的两端侧的所述鼓出部之间连接且形成为平板状,
所述加强板具有:
平坦部,其形成为平板状,并且一方的面与所述外壁部对置,另一方的面与所述平板部对置;
第一侧板部,其形成为以从所述平坦部的左右的两端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向所述鼓出部内延伸;以及
第二侧板部,其从所述第一侧板部的与所述平坦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且位于所述鼓出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出部具有:
第一侧壁部,其形成为以从所述平板部的左右的两端侧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向所述隔热箱体的所述开口部侧延伸;
第二侧壁部,其形成为以从所述第一侧壁部的与所述平板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与所述外壁部对置;以及
第三侧壁部,其形成为以从所述第二侧壁部的与所述第一侧壁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向所述外壁部侧延伸,
所述加强板的所述第一侧板部形成为沿着所述第一侧壁部并向所述第二侧壁部侧延伸,所述第二侧板部设置为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侧壁部对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的所述加强板的所述第二侧板部与所述鼓出部的所述第二侧壁部之间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侧板部遍布所述门的上下方向形成有贯通所述加强板的多个孔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板部以向所述外壁部侧突出的方式弯折,并形成为山形折弯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侧板部以向所述外壁部侧突出的方式弯折,并形成为山形折弯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还具有前方侧缘部,该前方侧缘部形成为以从所述第二侧板部的与所述第一侧板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与所述第一侧板部对置且向所述外壁部侧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还具有前方侧缘部,该前方侧缘部形成为以从所述第二侧板部的与所述第一侧板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与所述第一侧板部对置且向所述外壁部侧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还具有前方侧缘部,该前方侧缘部形成为以从所述第二侧板部的与所述第一侧板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与所述第一侧板部对置且向所述外壁部侧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板还具有前方侧缘部,该前方侧缘部形成为以从所述第二侧板部的与所述第一侧板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与所述第一侧板部对置且向所述外壁部侧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壁部还具有槽部,该槽部形成为在所述鼓出部与所述内壁部的周缘部之间向所述隔热箱体的所述开口部侧凹陷,
所述加强板还具有后方侧缘部,该后方侧缘部形成为以从所述第二侧板部的与所述第一侧板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向所述隔热箱体的所述开口部侧延伸,
所述后方侧缘部的前端部插入于所述槽部,从而所述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内壁部。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壁部还具有槽部,该槽部形成为在所述鼓出部与所述内壁部的周缘部之间向所述隔热箱体的所述开口部侧凹陷,
所述加强板还具有后方侧缘部,该后方侧缘部形成为以从所述第二侧板部的与所述第一侧板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向所述隔热箱体的所述开口部侧延伸,
所述后方侧缘部的前端部插入于所述槽部,从而所述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内壁部。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壁部还具有槽部,该槽部形成为在所述鼓出部与所述内壁部的周缘部之间向所述隔热箱体的所述开口部侧凹陷,
所述加强板还具有后方侧缘部,该后方侧缘部形成为以从所述第二侧板部的与所述第一侧板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向所述隔热箱体的所述开口部侧延伸,
所述后方侧缘部的前端部插入于所述槽部,从而所述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内壁部。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壁部还具有槽部,该槽部形成为在所述鼓出部与所述内壁部的周缘部之间向所述隔热箱体的所述开口部侧凹陷,
所述加强板还具有后方侧缘部,该后方侧缘部形成为以从所述第二侧板部的与所述第一侧板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立起的方式弯折,并且向所述隔热箱体的所述开口部侧延伸,
所述后方侧缘部的前端部插入于所述槽部,从而所述加强板固定于所述内壁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7/009540 WO2018163365A1 (ja) | 2017-03-09 | 2017-03-09 | 冷蔵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296437U true CN208296437U (zh) | 2018-12-28 |
Family
ID=63447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9000041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96437U (zh) | 2017-03-09 | 2017-03-09 | 冰箱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719646B2 (zh) |
CN (1) | CN208296437U (zh) |
SG (1) | SG11201905941VA (zh) |
WO (1) | WO201816336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9130848A1 (de) * | 2019-11-15 | 2021-05-20 | Binder Gmbh | Klimaschran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46788U (zh) * | 1979-09-14 | 1981-04-25 | ||
JPS5825984U (ja) * | 1981-08-17 | 1983-02-1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蔵庫の扉体 |
JPS602284U (ja) * | 1983-06-20 | 1985-01-0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冷蔵庫の扉装置 |
JPH0438229Y2 (zh) * | 1985-02-25 | 1992-09-08 | ||
JPS62204287U (zh) * | 1986-06-16 | 1987-12-26 |
-
2017
- 2017-03-09 JP JP2019504233A patent/JP671964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7-03-09 SG SG11201905941VA patent/SG11201905941VA/en unknown
- 2017-03-09 WO PCT/JP2017/009540 patent/WO201816336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3-09 CN CN201790000417.5U patent/CN20829643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719646B2 (ja) | 2020-07-08 |
SG11201905941VA (en) | 2019-09-27 |
WO2018163365A1 (ja) | 2018-09-13 |
JPWO2018163365A1 (ja) | 2019-1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97697B2 (en) | Vacuum insulated do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the creation thereof | |
US20190383549A1 (en) | Refrigerator | |
EP1624263A2 (en) | Formed door for refrigerators | |
US10907883B2 (en) | Hinge support assembly | |
RU2010152655A (ru) | Холоди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CN102252491B (zh) | 一种冰箱和对开门冰箱 | |
CN208296437U (zh) | 冰箱 | |
US6449976B1 (en) | Horizontal freezer with drawers | |
JP4013988B1 (ja) | 冷蔵庫 | |
JP6609791B2 (ja) | 冷蔵庫の扉及び冷蔵庫 | |
CN208959332U (zh) | 冰箱 | |
KR100781602B1 (ko) | 냉장고의 장식패널 지지구조 | |
JP2015031441A (ja) | 冷蔵庫 | |
JP3966358B1 (ja) | 冷蔵庫 | |
JP7348823B2 (ja) | 冷蔵庫 | |
KR100286175B1 (ko) | 냉장고의 도어 | |
JP2006250421A (ja) | 冷蔵庫 | |
WO2018167867A1 (ja) | 冷蔵庫 | |
KR101206219B1 (ko) | 냉장고 저장공간의 분리방법 및 분리구조. | |
KR20080000273U (ko) | 업소용 현장 조립식 냉동고 | |
KR200357059Y1 (ko) | 바트냉장고의 냉각파이프 취부구조 | |
KR20040029852A (ko) | 단열패널을 이용한 냉장고/쇼케이스용 바디조립체 및 그제조방법 | |
EP2778578B1 (en) | Vacuum insulated door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the creation thereof | |
KR200217232Y1 (ko) | 김치저장고의 리어패널 보강구조 | |
JP2021085605A (ja) | 冷蔵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8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