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68080U - 一种自吸装置及一种离心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吸装置及一种离心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268080U CN208268080U CN201820494949.5U CN201820494949U CN208268080U CN 208268080 U CN208268080 U CN 208268080U CN 201820494949 U CN201820494949 U CN 201820494949U CN 208268080 U CN208268080 U CN 2082680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tank body
- pump
- cavity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33855 Orchid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262 dental pulp cav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吸装置及一种离心泵,自吸装置包括分液离心罐,第一罐体的内腔与第二罐体的内腔通过第三开口与第二开口气密连通孔;下腔体和中腔体通过第一通孔相连通,中腔体和上腔体通过第二通孔相连通;连接腔与中腔体通过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相连通;连接腔内设有可自由活动的第一逆止球阀。第二罐体的顶端端面上设有第四开口,且第四开口通过密封塞密封;第一罐体内设有可自由活动的浮球,中腔体内设有可自由活动的第二逆止球阀,浮球和第二逆止球阀通过连接件相连。连接件上设有可气密密封第三通孔的挡板,第二进气口与第一排气口的外端连通,第二排气口与第一进气口的外端连通。离心泵的泵体的介质入口与所述第一罐体的所述第一开口相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吸装置及一种离心泵。
背景技术
对于自吸高度不足的离心泵,常需要设置自吸装置,传统的自吸装置结构复杂,需额外动力源驱动,且提升的自吸高度有限,复杂工况条件时易发生故障,严重时还会损坏设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吸装置及一种离心泵,且所述自吸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无需额外动力源驱动,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吸装置,所述自吸装置包括分液离心罐,所述分液离心罐包括下方的第一罐体和上方的第二罐体;第一罐体的底端设有供介质进入的第一开口;第二罐体固定在第一罐体的顶端,第一罐体的顶端端面设有第二开口,第二罐体的底端端面设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与第二开口对准并贯通,且第三开口小于第二开口,则第一罐体的内腔与第二罐体的内腔通过第三开口与第二开口气密连通;
所述第二罐体的内腔内间隔设有将第二罐体的内腔气密分隔成下腔体、中腔体和上腔体的下分隔板和上分隔板;
所述下分隔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腔体和所述中腔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
所述上分隔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中腔体和所述上腔体通过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
所述上腔体内固定设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具有气密的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的底端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孔径小于第二通孔的孔径,且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对准并贯通,则连接腔与所述中腔体通过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连接腔内设有可自由活动的第一逆止球阀,所述第一逆止球阀的直径大于第三通孔的孔径,以完全覆盖所述第三通孔;
所述第二罐体的顶端端面上设有第四开口,且所述第四开口通过密封塞密封;所述密封塞上设有第四通孔,且所述第四通孔的底端与连接腔连通,所述第四通孔的顶端与外界大气相连通;
所述第一罐体内设有可自由活动的浮球,所述中腔体内设有可自由活动的第二逆止球阀,所述浮球和所述第二逆止球阀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连接件的底端与浮球的顶端固定相连,所述连接件的顶端向上依次贯穿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一通孔并与第二逆止球阀固定相连;
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可气密密封第三通孔的挡板,所述挡板位于第一罐体内,且挡板固定套设在连接件上,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挡板的运动轨迹上;
所述中腔体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内端与中腔体的内腔连通;
所述下腔体上设有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的内端与下腔体的内腔连通。
进一步,所述挡板的顶面设有用于密封所述第三通孔的密封垫。
一种离心泵,包括所述的自吸装置,且所述离心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具有泵腔,所述泵腔内可转动地设有偏心泵轴,且所述偏心泵轴外露于泵体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偏心泵轴上固定套设有偏心转子,所述偏心转子可转动地设置在泵腔内;
所述泵体上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且第一排气口位于泵体的上部,所述第一排气口的内端与泵腔之间气密嵌设有可沿泵腔的径向滑动的连杆;
所述连杆的顶端抵触在第一排气口的内端上,且连杆的顶端端面覆盖第一排气口的内端开口;所述连杆的底端沿着泵腔的径向延伸至泵腔内并抵紧在偏心转子上部的圆周面上,且所述偏心转子下部的圆周面紧密贴合在泵腔的内壁上;所述偏心转子和所述连杆将所述泵腔气密分隔成吸入腔和排出腔;
所述第一进气口的内端与所述吸入腔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的内端通过连杆内设置的排气通道与排出腔相连通;
所述离心泵还设有所述自吸装置;
且所述泵体的介质入口与所述第一罐体的所述第一开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排气口的外端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外端连通;
所述第二排气口的外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的外端连通。
进一步,所述泵体的入口端设有入口法兰,前置法兰与入口法兰相匹配并固定,前置法兰内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底端与泵体的介质入口相连通,所述连接通道的顶端与第一罐体的底端上的第一开口相连通。
进一步,所述连接通道沿着前置法兰的径向设置。
进一步,第一罐体的底端为尖头,且所述尖头与所述连接通道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偏心转子通过偏心联轴器固定在泵轴上,且偏心联轴器通过螺钉固定在泵轴上。
进一步,所述泵体沿轴向的两端固定设有连杆套,所述连杆套上开设有沿泵腔的径向设置的限位滑槽,所述连杆沿泵体轴向的两端可沿泵腔径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限位滑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的自吸装置,能够对气液进行分离,通过压差自动进行自吸过程,一方面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也延长了气液分离罐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投资少,使用寿命长。
2、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泵,由于带有自吸装置,能提前对介质进行气液分离,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离心泵与自吸装置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泵体和偏心联轴器的剖视图;
图3为自吸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一;
图4为自吸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二;
图5为自吸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吸装置,所述自吸装置包括分液离心罐2,所述分液离心罐2包括下方的第一罐体a和上方的第二罐体b;第一罐体a的底端设有供介质进入的第一开口;第二罐体b固定在第一罐体a的顶端,第一罐体a的顶端端面设有第二开口,第二罐体b的底端端面设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与第二开口对准并贯通,且第三开口小于第二开口,则第一罐体a的内腔与第二罐体b的内腔通过第三开口与第二开口气密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罐体a和第二罐体b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罐体a和第二罐体b同轴设置。
所述第二罐体b的内腔内间隔设有将第二罐体b的内腔气密分隔成下腔体b1、中腔体b2和上腔体b3的下分隔板c1和上分隔板c2;
其中,所述下分隔板c1的外边缘和所述上分隔板c2的外边缘均与第二罐体b的内壁气密固定连接,且上分隔板c2和下分隔板c1相平行;上分隔板c2和下分隔板c1均呈环状,且上分隔板c2和下分隔板c1同轴设置。下腔体b1和中腔体b2的体积相同。
所述下分隔板c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腔体b1和所述中腔体b2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
所述上分隔板c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中腔体b2和所述上腔体b3通过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
其中,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轴贯通。
所述上腔体b3内固定设有连接体7,所述连接体7具有气密的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的底端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孔径小于第二通孔的孔径,且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对准并贯通,则连接腔与所述中腔体b2通过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连接腔内设有可自由活动的第一逆止球阀26,所述第一逆止球阀26的直径大于第三通孔的孔径,以完全覆盖所述第三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逆止球阀26为球体。
所述第二罐体b的顶端端面上设有第四开口,且所述第四开口通过密封塞27密封;所述密封塞27上设有第四通孔,且所述第四通孔的底端与连接腔连通,所述第四通孔的顶端与外界大气相连通;
其中,所述密封塞27为螺塞,即所述密封塞27与所述第四开口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罐体内a设有可自由活动的浮球21,所述中腔体b2内设有可自由活动的第二逆止球阀25,所述浮球21和所述第二逆止球阀25通过连接件24相连;所述连接件的底端与浮球的顶端固定相连,所述连接件的顶端向上依次可滑动地贯穿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一通孔并与第二逆止球阀固定相连;
其中,所述连接件24为圆柱杆。且所述连接件24沿可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一通孔滑动。所述第二逆止球阀25为球体。
所述连接件24上设有可气密密封第三通孔的挡板22,所述挡板22位于第一罐体a内,且挡板22固定套设在连接件24上,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挡板22的运动轨迹上;
其中,挡板22大于第三通孔小于第二通孔,则挡板22可穿过第二通孔贴紧但不通过第二通孔,所述挡板22可以随着连接件24上下移动,当挡板22移动到贴紧第三通孔时,所述挡板2完全覆盖所述第三通孔,以密封所述第三通孔。
所述中腔体b2设有第二进气口29,所述第二进气口29的内端与中腔体b2的内腔连通;
所述下腔体b1上设有第二排气口30,所述第二排气口30的内端与下腔体b1的内腔连通。
所述挡板22的顶面设有用于密封所述第三通孔的密封垫2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离心泵,所述离心泵包括所述自吸装置,且所述离心泵包括泵体3,所述泵体3内具有泵腔,所述泵腔内可转动地设有偏心泵轴5,且所述偏心泵轴5外露于泵体3的一端连接有驱动心泵轴5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偏心泵轴5上固定套设有偏心转子32;所述偏心转子32可转动地设置在泵腔内;
其中,所述偏心转子32的横截面和所述泵腔的横截面均为圆形,及偏心转子32和泵腔均为圆柱体状,且所述偏心转子32的直径小于所述泵腔的直径。所述偏心泵轴5与所述泵腔的中心轴相平行。所述驱动装置可为电机等动力设置。
所述泵体3上设有第一进气口36和第一排气口37,且第一排气口37位于泵体3的上部,所述第一排气口37的内端与泵腔之间气密嵌设有可沿泵腔的径向滑动的连杆34;
所述连杆34的顶端抵触在第一排气口37的内端上,且所述连杆34的顶端端面覆盖第一排气口37的内端开口;所述连杆34的底端沿着泵腔的径向延伸至泵腔内并抵紧在偏心转子32上部的圆周面上,且所述偏心转子32下部的圆周面紧密贴合在泵腔的内壁上;所述偏心转子32和所述连杆34将所述泵腔气密分隔成吸入腔61和排出腔62;
其中,所述连杆34的底端与偏心转子32滑动接触,以允许偏心转子32转动。
所述第一进气口36的内端与所述吸入腔61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37的内端通过连杆34内设置的排气通道33与排出腔62相连通;
其中,所述排气通道33的底端与排出腔62连通,所述排气通道33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排气口37的内端相连通,且所述排气通道33的底端为L形。
所述离心泵还设有自吸装置;
且所述泵体3的介质入口与所述第一罐体a的所述第一开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排气口37的外端与第二进气口29的外端连通;
所述第二排气口30的外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36的外端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排气口37和所述第二进气口29通过管道连通;第二排气口30和第一进气口36通过另一根管道连通。
所述泵体3的入口端设有入口法兰7,前置法兰1与入口法兰7相匹配并固定,前置法兰1内设有连接通道11,所述连接通道11的底端与泵体3的介质入口相连通,所述连接通道11的顶端与第一罐体a的底端上的第一开口相连通。
所述连接通道11沿着前置法兰1的径向设置。
第一罐体a的底端为尖头12,且所述尖头12与所述连接通道11螺纹连接。
所述偏心转子通过偏心联轴器4固定在泵轴上,且偏心联轴器4通过螺钉固定在泵轴上。
所述泵体3沿轴向的两端固定设有连杆套35,所述连杆套35上开设有沿泵腔的径向设置的限位滑槽,所述连杆24沿泵体3轴向的两端可沿泵腔径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限位滑槽内。
气液分离罐2的内壁上设有筋板,且所述的筋板沿着气液分离罐2的中心轴对称设置。
如图1,前置法兰1与离心泵的泵体3的入口法兰匹配安装。气液分离罐2安装在前置法兰1上,第一罐体内设有浮球21,浮球21的上方通过连接件24与第二罐体的中腔体内的逆止气阀25相连,浮球21上的连接件24上装有挡板22和密封垫23,第二罐体的上腔体内装有排气逆止球阀26。第二罐体的上腔体内装有螺塞27,螺塞27上开有排气用第四通孔28。下腔体的侧面开有第二排气口30,中腔体的侧面开有第二进气口29。
如图2,泵体3具有泵腔,泵腔内设有偏心转子32,偏心转子32可转动地套在偏心联轴器4上,偏心联轴器4固定在泵轴上,偏心转子32与偏心联轴器4之间装有自润滑轴承31。连杆34与偏心转子32一起运动,偏心转子转动时,连杆在连杆套内上下移动,连杆34安装在连杆套35内,连杆套35安装在泵体3上。连杆34在连杆套35的空间(限位滑槽)内上下移动。连杆上开有通孔33。泵体3的设有第一进气口36和第一排气口37,偏心联轴器4套在泵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泵的偏心转子4与离心泵同轴相连,采用同一动力驱动,不用配备额外能源。气液分离罐2内的的第一逆止球阀26和第二逆止球阀25具有排出气体的功能,且抑制大气中的气体进入罐体内,防止倒灌。
本实用新型的离心泵的工作原理为:如图3,离心泵启动时,气液混合物从前置法兰1上的介质入口和连接通道11进入气液分离罐2的第一罐体a内,液体沉积在第一罐体a的下层,且空气上浮,位于下腔体b1内的空气通过第二排气口30进入泵体的第一进气口36,并随着偏心转子32的逆时针旋转,吸入腔61的空气进入泵体的排出腔62,并通过连杆34内的排气通道33进入泵体的第一排气口37,并经中腔体b2的第二进气口29进入中腔体b2。由于密封塞27的第四通孔28直通大气,第一排气逆止球阀26所在的连接腔内的气压与大气压力相同,当此连接腔内的空气压力大于第一排气逆止球阀26的重力时,第一排气逆止球阀26上升,如图4所示,空气通过密封塞27的第四通孔28排至大气中。随着连接腔内内空气压力降低,第一排气逆止球阀26复位。随着液位的上升,浮球21受到液体的浮力大于连接件24上的第二排气逆止球阀25受到的空气的压力时,连接件24上的挡板22上升至第一罐体a上部,密封垫23覆盖第二罐体b的第三通孔,浮球21所在的第一罐体a的内腔密闭,如图5所示。第二排气口30与第二进气口29所连通的空间相通,即下腔体b1和中腔体b2连通,空气压力相同,偏心转子32处于空运转,自吸完成。
当液位下降到一定高度时,浮球21下降,连接件24上的挡板22和逆止气阀25随之下降,第二罐体b的第二排气口30与第二进气口29所连通的空间(即下腔体和中腔体)被逆止气阀25隔开,气液混合物中的空气再次通过下腔体b1的第二排气口30进入泵体的第一进气口36,重复图3的自吸过程,从而有效对介质的气液进行分离。
本实施例中的介质指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离心泵的工作介质。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例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Claims (8)
1.一种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装置包括分液离心罐,所述分液离心罐包括下方的第一罐体和上方的第二罐体;第一罐体的底端设有供介质进入的第一开口;第二罐体固定在第一罐体的顶端,第一罐体的顶端端面设有第二开口,第二罐体的底端端面设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与第二开口对准并贯通,且第三开口小于第二开口,则第一罐体的内腔与第二罐体的内腔通过第三开口与第二开口气密连通;
所述第二罐体的内腔内间隔设有将第二罐体的内腔气密分隔成下腔体、中腔体和上腔体的下分隔板和上分隔板;
所述下分隔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腔体和所述中腔体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
所述上分隔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中腔体和所述上腔体通过所述第二通孔相连通;
所述上腔体内固定设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具有气密的连接腔,所述连接腔的底端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的孔径小于第二通孔的孔径,且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对准并贯通,则连接腔与所述中腔体通过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相连通;所述连接腔内设有可自由活动的第一逆止球阀,所述第一逆止球阀的直径大于第三通孔的孔径,以完全覆盖所述第三通孔;
所述第二罐体的顶端端面上设有第四开口,且所述第四开口通过密封塞密封;所述密封塞上设有第四通孔,且所述第四通孔的底端与连接腔连通,所述第四通孔的顶端与外界大气相连通;
所述第一罐体内设有可自由活动的浮球,所述中腔体内设有可自由活动的第二逆止球阀,所述浮球和所述第二逆止球阀通过连接件相连;所述连接件的底端与浮球的顶端固定相连,所述连接件的顶端向上依次贯穿第二开口、第三开口和第一通孔并与第二逆止球阀固定相连;
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可气密密封第三通孔的挡板,所述挡板位于第一罐体内,且挡板固定套设在连接件上,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挡板的运动轨迹上;
所述中腔体设有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内端与中腔体的内腔连通;
所述下腔体上设有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的内端与下腔体的内腔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顶面设有用于密封所述第三通孔的密封垫。
3.一种离心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自吸装置,所述离心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具有泵腔,所述泵腔内可转动地设有偏心泵轴,且所述偏心泵轴外露于泵体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偏心泵轴上固定套设有偏心转子,所述偏心转子可转动地设置在泵腔内;
所述泵体上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排气口,且第一排气口位于泵体的上部,所述第一排气口的内端与泵腔之间气密嵌设有可沿泵腔的径向滑动的连杆;
所述连杆的顶端抵触在第一排气口的内端上,且连杆的顶端端面覆盖第一排气口的内端开口;所述连杆的底端沿着泵腔的径向延伸至泵腔内并抵紧在偏心转子上部的圆周面上,且所述偏心转子下部的圆周面紧密贴合在泵腔的内壁上;所述偏心转子和所述连杆将所述泵腔气密分隔成吸入腔和排出腔;
所述第一进气口的内端与所述吸入腔连通;所述第一排气口的内端通过连杆内设置的排气通道与排出腔相连通;
所述离心泵还设有所述自吸装置;
且所述泵体的介质入口与所述第一罐体的所述第一开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排气口的外端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外端连通;
所述第二排气口的外端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的外端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的入口端设有入口法兰,前置法兰与入口法兰相匹配并固定,前置法兰内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的底端与泵体的介质入口相连通,所述连接通道的顶端与第一罐体的底端上的第一开口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沿着前置法兰的径向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其特征在于:第一罐体的底端为尖头,且所述尖头与所述连接通道螺纹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转子通过偏心联轴器固定在泵轴上,且偏心联轴器通过螺钉固定在泵轴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离心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沿轴向的两端固定设有连杆套,所述连杆套上开设有沿泵腔的径向设置的限位滑槽,所述连杆沿泵体轴向的两端可沿泵腔径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限位滑槽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94949.5U CN208268080U (zh) | 2018-04-09 | 2018-04-09 | 一种自吸装置及一种离心泵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94949.5U CN208268080U (zh) | 2018-04-09 | 2018-04-09 | 一种自吸装置及一种离心泵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268080U true CN208268080U (zh) | 2018-12-21 |
Family
ID=64677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49494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68080U (zh) | 2018-04-09 | 2018-04-09 | 一种自吸装置及一种离心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26808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57862A (zh) * | 2018-04-09 | 2018-08-28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自吸装置及一种离心泵 |
-
2018
- 2018-04-09 CN CN201820494949.5U patent/CN20826808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57862A (zh) * | 2018-04-09 | 2018-08-28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自吸装置及一种离心泵 |
CN108457862B (zh) * | 2018-04-09 | 2024-03-26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自吸装置及一种离心泵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426146B1 (ko) | 전주류형펌프군과그제조방법 | |
CN106014941A (zh) | 一种微型液体泵 | |
CN106523477A (zh) | 高效油液在线除气泡装置 | |
CN208268080U (zh) | 一种自吸装置及一种离心泵 | |
CN106122032A (zh) | 一种双进口水平中开式离心泵 | |
CN221195481U (zh) | 一种进口多级密封的自吸泵 | |
CN208294784U (zh) | 切线型低比转数潜水泵 | |
CN108035719B (zh) | 一种盾构机 | |
CN107806418A (zh) | 船用立式内混式自吸泵 | |
CN209586710U (zh) | 一种潜水泵 | |
CN108980054A (zh) | 立式高效节能自控自吸氧化铁皮泵 | |
CN209100288U (zh) | 一种可实现高效自吸的复合式离心泵 | |
CN2531362Y (zh) | 计量、通断一体化水表 | |
CN208442088U (zh) | 一种双吸泵 | |
CN103133353B (zh) | 自吸式离心泵 | |
CN207975040U (zh) | 一种水泵壳体 | |
CN221824088U (zh) | 一种带有双腔缸体的泳池泵结构 | |
CN109441843A (zh) | 一种潜水泵 | |
CN106763798B (zh) | 旋喷式离心密封装置 | |
CN219317211U (zh) | 超小型大流量潜水轴流泵 | |
CN205841220U (zh) | 高强度多级卧式水泵 | |
CN104149025B (zh) | 一种用于磨削内孔的空气电主轴 | |
CN108457862B (zh) | 一种自吸装置及一种离心泵 | |
CN210660742U (zh) | 一种便于检修的水泵泵壳 | |
CN222828430U (zh) | 一种开水瓶用防抽空下水结构及具有其的开水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