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67180U - 楼宇幕墙结构、安装框及楼宇 - Google Patents
楼宇幕墙结构、安装框及楼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267180U CN208267180U CN201820492219.1U CN201820492219U CN208267180U CN 208267180 U CN208267180 U CN 208267180U CN 201820492219 U CN201820492219 U CN 201820492219U CN 208267180 U CN208267180 U CN 2082671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frame
- wall
- opening
- curtain wall
- bui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421 cell wa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96 beau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宇幕墙结构、安装框及楼宇,楼宇幕墙结构包括:幕墙单元,幕墙单元包括第一墙体及第二墙体,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间隔相对,且第一墙体与第二墙体配合形成楼宇的凹槽位;及安装框,安装框设置于第一墙体及第二墙体之间、且位于幕墙单元靠近室内的一侧,安装框包括与第一墙体连接的第一固定框、及与第二墙体连接的第二固定框,第一固定框与第二固定框连接、并配合形成内凹式结构,第一固定框和/或第二固定框上设有通风口。安装框,包括:第一固定框;及第二固定框,第二固定框和/或第一固定框上设有通风口,第二固定框与第一固定框连接,且第二固定框与第一固定框配合形成内凹式结构。楼宇,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楼宇幕墙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楼宇幕墙结构、安装框及楼宇。
背景技术
为了增加建筑内自然通风的舒适性,传统的玻璃幕墙建筑大都是通过在幕墙上增设开启扇来解决自然通风问题,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建筑需要在幕墙增加横龙骨来实现开启扇的安装。这种结构会导致建筑物的建筑立面不够简洁,建筑幕墙的整体性被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楼宇幕墙结构、安装框及楼宇,使建筑物的建筑立面简洁,避免建筑幕墙的整体性被破坏。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楼宇幕墙结构,包括:幕墙单元,所述幕墙单元包括第一墙体及第二墙体,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间隔相对,且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配合形成楼宇的凹槽位;及安装框,所述安装框设置于所述第一墙体及所述第二墙体之间、且位于所述幕墙单元靠近室内的一侧,所述安装框包括与所述第一墙体连接的第一固定框、及与所述第二墙体连接的第二固定框,所述第一固定框与所述第二固定框连接、并配合形成内凹式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框和/或所述第二固定框上设有通风口。
上述的楼宇幕墙结构包括由第一墙体及第二墙体配合形成的幕墙单元,幕墙单元形成楼宇的凹槽位,安装框为由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配合形成的内凹式结构。当安装框固定于第一墙体及第二墙体之间时,幕墙单元形成凹槽位,且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内凹在幕墙单元靠近室内的一侧,这种楼宇幕墙结构隐蔽性高,同时不需要在幕墙增加横龙骨来实现开启扇的安装,完美的维护了建筑立面外观的整体性。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楼宇幕墙结构还包括第一控风板,所述第一控风板包括均位于所述安装框靠近室外一侧的第一控风部及第二控风部,所述第一固定框上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固定框上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控风部位于第一通风口处、且还用于遮蔽位于所述第一控风部靠近室内一侧的所述安装框,所述第二控风部位于所述第二通风口处、且还用于遮蔽位于所述第二控风部靠近室内一侧的安装框。
进一步地,所述楼宇幕墙结构还包括均位于所述安装框靠近室内一侧的第二控风板及第三控风板,所述第二控风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框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三控风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框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通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风板、所述第二控风板及所述第三控风板均为穿孔板。
进一步地,所述穿孔板的穿孔率在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七十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楼宇幕墙结构还包括第一启闭扇及第二启闭扇,所述第一启闭扇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框上、且与所述第一通风口启闭配合,所述第二启闭扇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框上、且与所述第二通风口启闭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楼宇幕墙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框上的第一密封件、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框上的第二密封件,当所述第一启闭扇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启闭扇密封配合,当所述第二启闭扇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启闭扇封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形成所述凹槽位的槽壁,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形成的间隙大小沿室内至室外的方向呈递增趋势。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安装框,包括:第一固定框;及第二固定框,所述第二固定框和/或所述第一固定框上设有通风口,所述第二固定框与所述第一固定框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框与所述第一固定框配合形成内凹式结构。
上述的安装框框上的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配合形成内凹式结构,当其固定于幕墙上时,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内凹在幕墙内,隐蔽性高,同时不需要在幕墙增加横龙骨来实现开启扇的安装,完美的维护了建筑立面外观的整体性。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楼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楼宇幕墙结构。
上述的楼宇包括由第一墙体及第二墙体配合形成的幕墙单元,幕墙单元形成楼宇的凹槽位,安装框为由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配合形成的内凹式结构。当安装框固定于第一墙体及第二墙体之间时,由于幕墙单元形成凹槽位,且第一固定框和第二固定框内凹在幕墙单元靠近室内的一侧,这种楼宇幕墙结构隐蔽性高,同时不需要在幕墙增加横龙骨来实现开启扇的安装,完美的维护了建筑立面外观的整体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楼宇幕墙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楼宇幕墙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的楼宇幕墙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的楼宇幕墙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述的楼宇幕墙结构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述的楼宇幕墙结构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墙体,12、第二墙体,100、第一固定框,110、第一通风口,200、第二固定框,210、第二通风口,310、第一控风板,311、第一控风部,312、第二控风部,313、孔眼,314、板本体,320、第二控风板,330、第三控风板,410、第一启闭扇,420、第二启闭扇,510、第一缓冲件,520、第二缓冲件,610、第一密封件,620、第二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楼宇幕墙结构,包括幕墙单元及安装框,幕墙单元包括第一墙体11及第二墙体12,第一墙体11与第二墙体12间隔相对,且第一墙体11与第二墙体12配合形成楼宇的凹槽位;安装框设置于第一墙体11及第二墙体12之间,且位于幕墙单元靠近室内的一侧,安装框包括与第一墙体11连接的第一固定框100、及与第二墙体12连接的第二固定框200,第一固定框100与第二固定框200连接、并配合形成内凹式结构,第一固定框100和/或所述第二固定框200上设有通风口。
具体地,第一固定框100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框200的一端通过卡扣和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且第一固定框100与第二固定框200配合形成“V”字型。第一固定框100的另一端通过结构胶与第一墙体11连接,第二固定框200的另一端通过结构胶与第二墙体1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应用本实施例所述的楼宇幕墙结构的楼宇的外墙可以是锯齿形,锯齿形的外墙形成多个凹槽位,第一墙体11及第二墙体12形成凹槽位的槽壁、且第一墙体11与第二墙体12之间形成的间隙大小沿室内至室外的方向呈递增趋势。楼宇幕墙结构可沿竖向方向安装于第一墙体11及第二墙体12之间。
可选地,第一固定框100及第二固定框200上均开设有通风口,当然,也可以单独在第一固定框100或第二固定框200上开设通风口。具体地,第一固定框100及第二固定框200上均开设有通风口,如此,在由第一固定框100及第二固定框200配合形成的内凹式结构的两边均设有通风口可以满足避难层设备区的通风需求。
上述的楼宇幕墙结构包括由第一墙体11及第二墙体12配合形成的幕墙单元,幕墙单元形成楼宇的凹槽位,安装框为由第一固定框100和第二固定框200配合形成的内凹式结构。当安装框固定于第一墙体及第二墙体之间时,幕墙单元形成凹槽位,且第一固定框100和第二固定框200内凹在幕墙单元靠近室内的一侧,这种楼宇幕墙结构隐蔽性高,同时不需要在幕墙增加横龙骨来实现开启扇的安装,完美的维护了建筑立面外观的整体性。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楼宇幕墙结构的通风口一直处于导通状态,该楼宇幕墙结构可以设置于楼宇上的避难层。如此,可以一直保证避难层内有足够通风量,满足避难层设备区的通风需求。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一种楼宇幕墙结构,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幕墙单元及安装框,其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楼宇幕墙结构还包括第一控风板310、第二控风板320及第三控风板330。
具体地,第一固定框100上设有第一通风口110,第二固定框200上设有第二通风口210,第一控风板310包括位于第一通风口110且靠近室外一侧的第一控风部311、及位于第二通风口210且靠近室外一侧的第二控风部312。第一控风部311还用于遮蔽位于第一控风部311靠近室内一侧的安装框,第二控风部312还用于遮蔽位于第二控风部312靠近室内一侧的安装框。如此,在外界观看楼宇外墙时,第一控风板310起着遮蔽安装框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了楼宇幕墙结构的整洁度。
可选地,第一控风板310为穿孔板,板本体可以是弧形结构,例如“C”字型或“U”字型,孔眼313并列间隔地开设于板本体上。
进一步地,穿孔板的穿孔率在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七十范围内。如此,可以根据第一固定框100与第二固定框200的夹角角度设计穿孔板的穿孔率,满足室内的通风要求。
更进一步地,穿孔板的开口率为可调控的,例如,孔眼313处设有启闭板,启闭板可以控制孔眼的开闭情况。如此,可以根据室外风量及风速大小改变穿孔板的穿孔率,从而尽可能地提升室内舒适度。启闭板可以是与孔眼的内壁转动或滑动连接的玻璃或其他金属材料。
可选地,第一控风板310以卡扣或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固定框100及第二固定框200上,且第一控风板310与第一通风口110相对的部分为第一控风部311,第一控风板与第二通风口210相对的部分为第二控风部312。室外的风首先要经过第一控风板310才能进入到室内,风在经过第一控风板310时,板本体可以阻止一部分风进入到室内从而控制通风量,剩下的风在经过孔眼时风速能被有效地减缓,从而为室内提供舒适的通风环境。同时,板本体还能有效地防止外界的雨进入到室内,避免室内环境受影响。
第二控风板320设置于第一通风口110且靠近室内的一侧,第三控风板330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风口210且靠近所述室内的一侧。
可选地,第二控风板320及第三控风板330也均为穿孔板,穿孔板包括板本体,板本体上设有孔眼,板本体为方形结构,例如,长方形或正方形。
在本实施例中,该楼宇幕墙结构可以设置于楼宇上的空中大堂露台。如此,既保证了露台有持续的自然通风的舒适性,又可以防止雨水直接进入室内,影响露天的使用品质。
实施例三
如图3-5所示,一种楼宇幕墙结构,包括实施例一中的幕墙单元及安装框,其区别点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楼宇幕墙结构还包括第一控风板310、第一启闭扇410及第二启闭扇420。
具体地,第一固定框100上设有第一通风口110,第二固定框200上设有第二通风口210,第一启闭扇410设置于第一固定框100上、且与第一通风口110启闭配合,第二启闭扇420设置于第二固定框200上、且与第二通风口210启闭配合。
可选地,第一启闭扇410与第一通风口110的内壁上转动配合,第二启闭扇420与第二通风口210的内壁转动配合。例如,第一通风口110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套筒,第一启闭扇410上设有穿入第一套筒内、并与第一套筒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第二通风口210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套筒,第二启闭扇420上设有穿入第二套筒内、并与第二套筒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
又或者,第一启闭扇410与第一通风口110的内壁滑动配合,第二启闭扇420与第二通风口210的内壁滑动配合。例如,第一启闭扇410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滑动部,第一通风口110的内壁上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动部与第一滑槽滑动配合;第二启闭扇420的外壁上设有第二滑动部,第二通风口210的内壁上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动部与第二滑槽滑动配合。
请继续参阅图3至图6,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楼宇幕墙结构还包括两端分别用于与第一固定框100及第一启闭扇410抵接的第一缓冲件510、及两端分别用于与第二固定框200及第二启闭扇420抵接的第二缓冲件520。
具体地,第一缓冲件510及第二缓冲件520均由软质橡胶制成,且第一缓冲件510及第二缓冲件520均为长条形,第一启闭扇410及第二启闭扇420沿竖向方向均设有卡槽,第一缓冲件510及第二缓冲件520均设有与卡槽卡接的卡扣。如此,当启闭扇从开启状态向关闭状态切换时,缓冲件的两端可分别与固定框及启闭扇抵接,从而避免启闭扇直接与固定框碰触而使启闭扇或固定框损坏。
请继续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楼宇幕墙结构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固定框200上的第二密封件620,当第二启闭扇42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密封件620与第二启闭扇420密封配合。第二启闭扇420包括与第二固定框200的转动连接的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在关闭状态时,第二启闭扇420的第一端与第二固定框200之间、及第二启闭扇420的第二端与第二固定框200之间可能会由于装配不精准而存在间隙。如此,在第二启闭扇420处于关闭状态时,由于第二密封件620对间隙的密封作用,外界的雨水无法进入到室内。
具体地,第二密封件620为密封橡胶,第二密封件620卡设在第二通风口210的内壁上,第二启闭扇420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当第二启闭扇420处于开启状态时,第二密封件620与第二启闭扇420相互分离,当第二启闭扇42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二密封件620与第二启闭扇420的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启闭扇410与第一固定框100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第二启闭扇420与第二固定框200的结构和连接方式相同,第一固定框100上还设有第一密封件610,第一密封件610的结构与安装方式与第二密封件620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楼宇幕墙结构可安装于楼宇上的标准办公区、并可通过调节第一启闭扇410及第二启闭扇420的开启状态来控制自然通风的风量。在春、秋、冬三季可以通过自然通风来调节办公室内的空气环境,尽量少的使用空调,达到生态节能的目的。其次,第一控风板310可以控制通风量及风速,同时,第一控风板310也可以防止雨水直接进入室内,完美的契合了岭南地区夏热多雨的气候特点,又不影响建筑外立面美观。
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安装框,包括:第一固定框100;及第二固定框200,第二固定框200和/或第一固定框100上设有通风口,第二固定框200与第一固定框100连接,且第二固定框200与第一固定框配合100形成内凹式结构。
上述的安装框上的第一固定框100和第二固定框200配合形成内凹式结构,当其固定于幕墙上时,第一固定框100和第二固定框200内凹在幕墙内,隐蔽性高,同时不需要在幕墙增加横龙骨来实现开启扇的安装,完美的维护了建筑立面外观的整体性。
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楼宇,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楼宇幕墙结构。
上述的楼宇包括由第一墙体11及第二墙体12配合形成的幕墙单元,幕墙单元形成楼宇的凹槽位,安装框为由第一固定框100和第二固定框200配合形成的内凹式结构。当安装框固定于第一墙体11及第二墙体12之间时,由于幕墙单元形成凹槽位,且第一固定框100和第二固定框200内凹在幕墙单元靠近室内的一侧,这种楼宇幕墙结构隐蔽性高,同时不需要在幕墙增加横龙骨来实现开启扇的安装,完美的维护了建筑立面外观的整体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楼宇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幕墙单元,所述幕墙单元包括第一墙体及第二墙体,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间隔相对,且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配合形成楼宇的凹槽位;及
安装框,所述安装框设置于所述第一墙体及所述第二墙体之间、且位于所述幕墙单元靠近室内的一侧,所述安装框包括与所述第一墙体连接的第一固定框、及与所述第二墙体连接的第二固定框,所述第一固定框与所述第二固定框连接、并配合形成内凹式结构,所述第一固定框和/或所述第二固定框上设有通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宇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控风板,所述第一控风板包括均位于所述安装框靠近室外一侧的第一控风部及第二控风部,所述第一固定框上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二固定框上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控风部位于第一通风口处、且还用于遮蔽位于所述第一控风部靠近室内一侧的所述安装框,所述第二控风部位于所述第二通风口处、且还用于遮蔽位于所述第二控风部靠近室内一侧的安装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楼宇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位于所述安装框靠近室内一侧的第二控风板及第三控风板,所述第二控风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框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三控风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框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通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楼宇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风板、所述第二控风板及所述第三控风板均为穿孔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楼宇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板的穿孔率在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七十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楼宇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启闭扇及第二启闭扇,所述第一启闭扇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框上、且与所述第一通风口启闭配合,所述第二启闭扇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框上、且与所述第二通风口启闭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宇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框上的第一密封件、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框上的第二密封件,当所述第一启闭扇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一启闭扇密封配合,当所述第二启闭扇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启闭扇封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宇幕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形成所述凹槽位的槽壁,所述第一墙体与所述第二墙体之间形成的间隙大小沿室内至室外的方向呈递增趋势。
9.一种安装框,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定框;及
第二固定框,所述第二固定框和/或所述第一固定框上设有通风口,所述第二固定框与所述第一固定框连接,且所述第二固定框与所述第一固定框配合形成内凹式结构。
10.一种楼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楼宇幕墙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92219.1U CN208267180U (zh) | 2018-04-08 | 2018-04-08 | 楼宇幕墙结构、安装框及楼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92219.1U CN208267180U (zh) | 2018-04-08 | 2018-04-08 | 楼宇幕墙结构、安装框及楼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267180U true CN208267180U (zh) | 2018-12-21 |
Family
ID=64677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492219.1U Active CN208267180U (zh) | 2018-04-08 | 2018-04-08 | 楼宇幕墙结构、安装框及楼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26718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60783A (zh) * | 2018-04-08 | 2018-09-21 | 广州市设计院 | 楼宇幕墙结构、安装框及楼宇 |
-
2018
- 2018-04-08 CN CN201820492219.1U patent/CN20826718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60783A (zh) * | 2018-04-08 | 2018-09-21 | 广州市设计院 | 楼宇幕墙结构、安装框及楼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267180U (zh) | 楼宇幕墙结构、安装框及楼宇 | |
US9476249B2 (en) | Window having ventilation structure | |
CN108560783A (zh) | 楼宇幕墙结构、安装框及楼宇 | |
CN204513680U (zh) | 手摇百叶式幕墙通风器 | |
CN105822174A (zh) | 一种智能窗户 | |
JP4297569B2 (ja) | 建物用換気装置 | |
JP6839009B2 (ja) | 換気装置及び建具 | |
JP2002349920A (ja) | トータル通風換気システム及びその住宅構造 | |
CN203757944U (zh) | 一种建筑幕墙横梁内安装的平移式过滤通风装置 | |
CN111852298A (zh) | 一种通风式纵向调节门 | |
CN205605029U (zh) | 门窗通风器 | |
JP3366992B1 (ja) | 自動換気装置付き建具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ガラリ | |
JPH051594Y2 (zh) | ||
CN206972051U (zh) | 铝包木折叠全开门 | |
CN208267701U (zh) | 一种双层气密窗 | |
CN203546985U (zh) | 一种隐藏式窗洞口自然通风微循环幕墙系统 | |
CN209483077U (zh) | 一种新型通风玻璃窗 | |
JP3181208U (ja) | 換気器具 | |
JP7287909B2 (ja) | 単体サッシ | |
CN202913918U (zh) | 一种带有活动可调节百叶窗的门板 | |
CN211598396U (zh) | 一种用于洞窟遗址的窟门结构 | |
JP2005180062A (ja) | 棟換気構造 | |
WO2019218945A1 (zh) | 透明透气防风防雨防蚊蝇复合窗 | |
KR20190036187A (ko) | 방충망 고정용 바람유도장치 | |
CN2327772Y (zh) | 具活页功能的推拉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103-5103 TIYU East Road,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Design Institute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3-5103 TIYU East Road,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DESIGN INSTITU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