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8233692U - 一种机器人运输保护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器人运输保护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33692U
CN208233692U CN201820814063.4U CN201820814063U CN208233692U CN 208233692 U CN208233692 U CN 208233692U CN 201820814063 U CN201820814063 U CN 201820814063U CN 208233692 U CN208233692 U CN 2082336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robot
shell
airbag
inn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140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
朱荣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08140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336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336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3369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ckaging Of Machine Parts And Woun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器人运输保护架,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内壳,内壳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两个第二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凹槽,内壳的外壁均匀设置有若干弹簧,且内壳通过弹簧与外壳弹性连接,第一凹槽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弹性带,两个第二凹槽的顶部均设置有弹性布,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凹槽可以容纳机器人的头部,通过第二凹槽可以容纳机器人的手部,通过第三凹槽可以容纳机器人的下肢,通过将机器人的各个部分分隔开,避免各个部件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碰撞,通过弹簧可以实现了对内壳的减震,通过弹性带可以束缚住机器人的头部,通过弹性布可以对机器人的手部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机器人运输保护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运输保护架。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机器人是一种精密的机器,在运输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机器人摔倒,导致机器人内部的精密器械发生损坏,进而导致机器人的成本提高,影响机器人的推广,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机器人运输保护架。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机器人运输保护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器人运输保护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一侧设置有保护盖,所述外壳底端的边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若干地脚螺栓,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内壳,所述内壳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内壳的外壁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弹簧,且所述内壳通过第一弹簧与外壳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部设置有挂钩,所述第一凹槽的外侧设置有两根弹性带,两个所述第二凹槽的顶部均设置有弹性布,所述弹性布的底部均设置有卡块,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均设置有与卡块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第三凹槽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槽,两个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部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滑块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穿过第三凹槽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第二凹槽的深度和第三凹槽的深度均为0.3m至0.5m。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的外侧均设置有防滑纹理。
优选的,所述运输保护架还包括第二弹簧、气囊固定架和气囊,第二弹簧一端连接至内壳的内表面,另一端与气囊固定架连接,所述气囊固定架为空心壳体,气囊放置于气囊固定架内部。
优选的,所述气囊包括多个缓冲部和多个联通部,每两个缓冲部之间通过一个联通部联通,缓冲部从设置于气囊固定架一侧的通孔延伸至气囊固定架外侧。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1、一种机器人运输保护架,通过固定板和地脚螺栓可以将外壳固定在运用运输机器人的车上,通过第一凹槽可以容纳机器人的头部,通过第二凹槽可以容纳机器人的手部,通过第三凹槽可以容纳机器人的下肢,通过将机器人的各个部分分隔开,避免各个部件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碰撞,导致机器人部件发生损坏。
2、通过第一弹簧可以很好地保护内壳,当外壳在车上振动时,外壳的振动传递到第一弹簧,部分能量被第一弹簧吸收,剩余小部分能量传递至内壳,实现了对内壳的减震,提高了内壳内部的稳定性,避免了机器人部件在振动过程中发生损坏。
3、通过挂钩可以将两个弹性带挂在挂钩上,然后将机器人的头部放入第一凹槽内,通过弹性带可以束缚住机器人的头部,避免机器人在运输过程中脱离第一凹槽,通过弹性布可以对机器人的手部进行保护,且弹性带和弹性布均为柔性材料,能够很好地避免机器人发生束缚损伤,通过卡块和卡槽可以将弹性布很好地固定在机器人手部的表面,通过活动块可以带动滑块移动,通过滑块可以带动限位板移动,通过限位板可以对机器人的下肢进行保护,使得机器人的下肢更加稳定。
4、通过在多个缓冲部之间设置联通部,可以使受到机器人本体挤压的缓冲部通过联通部缓慢的将内部气体释放到其它的缓冲部,对缓冲气囊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破裂。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机器人运输保护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机器人运输保护架的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机器人运输保护架的内壳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机器人运输保护架的内壳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二气囊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保护盖;3、固定板;4、地脚螺栓;5、内壳;6、第一凹槽;7、第二凹槽;8、第三凹槽;9、第一弹簧;10、挂钩;11、弹性带;12、弹性布;13、卡块;14、卡槽;15、滑槽;16、滑块;17、活动块;18、限位板;19、第二弹簧;20、气囊固定架;21、气囊;2101、缓冲部;2102联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器人运输保护架,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保护盖2,外壳1底端的边侧设置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若干地脚螺栓4,通过固定板3和地脚螺栓4可以将外壳1固定在运用运输机器人的车上,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内壳5,内壳5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7,两个第二凹槽7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凹槽8,通过第一凹槽6可以容纳机器人的头部,通过第二凹槽7可以容纳机器人的手部,通过第三凹槽8可以容纳机器人的下肢,通过将机器人的各个部分分离开,避免各个部件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碰撞,导致机器人部件发生损坏,内壳5的外壁均匀设置有若干第一弹簧9,且内壳5通过第一弹簧9与外壳1弹性连接,通过第一弹簧9可以很好地保护内壳5,当外壳1在车上振动时,外壳1的振动传递到第一弹簧9,部分能量被第一弹簧9吸收,剩余小部分能量传递至内壳5,实现了对内壳5的减震,提高了内壳5内部的稳定性,避免了机器人部件在振动过程中发生损坏,第一凹槽6的顶部设置有挂钩10,通过挂钩10可以将两个弹性带11挂在挂钩10上,然后将机器人的头部放入第一凹槽6内,第一凹槽6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弹性带11,通过弹性带11可以束缚住机器人的头部,避免机器人在运输过程中脱离第一凹槽6,两个第二凹槽7的顶部均设置有布12,通过可以对机器人的手部进行保护,且弹性带11和均为柔性材料,能够很好地避免机器人发生束缚损伤,两个的底部均设置有卡块13,两个第二凹槽7的底部均设置有与卡块13相匹配的卡槽14,通过卡块13和卡槽14可以将很好地固定在机器人手部的表面,第三凹槽8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槽15,两个滑槽15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滑块16,滑块16的外部设置有活动块17,滑块16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板18,限位板18穿过第三凹槽8的内壁,通过活动块17可以带动滑块16移动,通过滑块16可以带动限位板18移动,通过限位板18可以对机器人的下肢进行保护,使得机器人的下肢更加稳定。
其中,第一凹槽6的深度、第二凹槽7的深度和第三凹槽8的深度均为0.3m至0.5m,通过0.3m至0.5m深度的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和第三凹槽8可以对应机器人肢体的厚度,使得机器人能够稳定地放置在内壳5中。
其中,活动块17的外侧均设置有防滑纹理,通过防滑纹理可以增大工作人员推动活动块17的摩擦力。
其中,两个第二凹槽7的底部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槽14,通过至少两个卡槽14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调整束缚机器人手臂部分的紧固程度。
其中,采用橡胶、尼龙布和阻燃布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制成,通过橡胶可以提高的弹性,通过尼龙布可以提高的强度,通过阻燃布可以延长的使用寿命,且避免火星将烧毁,采用多种时,多层布料层叠组合。
工作时,当工作人员需要运输机器人时,为了避免机器人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振动,损伤机器人内部的精密器件,可以将机器人摆放在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和第三凹槽8内,其中,机器人的头部放置在第一凹槽6内,机器人的两个手臂部位放置在第二凹槽7内,机器人的下肢放置在第三凹槽8内,在将机器人的头部放进第一凹槽6内之前,需要将两个弹性带11挂在挂钩10上,将机器人的头部放置进第一凹槽6内部之后,将两个弹性带11从挂钩10上取下,两个弹性带11可以阻挡住机器人的头部,避免机器人的头部从第一凹槽6内漏出,将底部的卡块13与卡槽14卡合,从而将机器人的手臂部位固定住,移动活动块17,使得滑块16在滑槽15内滑动,从而带动限位板18移动,通过限位板18可以卡主机器人的下肢,通过弹性带11和不仅可以固定住机器人的头部和手部,且避免了机器人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振动,导致机器人发生损坏,通过第一弹簧9,当外壳1振动时,振动时产生的能量被第一弹簧9吸收,减轻了内壳5振动的幅度,从而对内壳5中的机器人进行了保护。
具体实施例二:具体实施例二在具体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机器人本体与内壳5的缓冲防护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第二弹簧19、气囊固定架20和气囊21,具体的气囊21包括缓冲部2101和联通部2102,第二弹簧19一端连接至内壳5的内表面,另一端与气囊固定架20连接,所述气囊固定架20为空心壳体,气囊21放置于气囊固定架20内部,气囊固定架20一侧设置有供缓冲部2101延伸出气囊固定架20壳体的通孔。气囊21包括多个缓冲部2101和联通部2102,缓冲部2101和联通部2102间隔布置,每个缓冲部2101之间通过一个联通部2102联通。联通部2102为细小的联通两个缓冲部2101的通孔。
在使用过程中,机器人本体与内壳5不直接接触,产生碰撞时,首先与气囊21的缓冲部2101接触,直接将作用力分散在第二弹簧19和缓冲部2101上,当第二弹簧19压缩到最大时,作用力直接作用在气囊21的缓冲部2101上,通过在多个缓冲部2101之间设置联通部2102,可以使受到机器人本体挤压的缓冲部2101通过联通部2102缓慢的将内部气体释放到其它的缓冲部2101,对缓冲气囊21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破裂。但是因为内部气体释放缓慢,还可以起到对机器人本体的防护作用。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机器人运输保护架,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保护盖(2),所述外壳(1)底端的边侧设置有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顶部均匀设置有若干地脚螺栓(4),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内壳(5),所述内壳(5)一侧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6)的底部设置有两个第二凹槽(7),两个所述第二凹槽(7)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凹槽(8),所述内壳(5)的外壁均匀设置有第一弹簧(9),且所述内壳(5)通过第一弹簧(9)与外壳(1)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凹槽(6)的顶部设置有挂钩(10),所述第一凹槽(6)的外侧设置有两根弹性带(11),两个所述第二凹槽(7)的顶部均设置有弹性布(12),所述弹性布(12)的底部均设置有卡块(13),所述第二凹槽(7)的底部均设置有与卡块(13)相匹配的卡槽(14),所述第三凹槽(8)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槽(15),两个滑槽(15)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滑块(16),所述滑块(16)的外部设置有活动块(17),所述滑块(16)的内部设置有限位板(18),所述限位板(18)穿过第三凹槽(8)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运输保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6)的深度、第二凹槽(7)的深度和第三凹槽(8)的深度均为0.3m至0.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运输保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17)的外侧均设置有防滑纹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运输保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保护架还包括第二弹簧(19)、气囊固定架(20)和气囊(21),第二弹簧(19)一端连接至内壳(5)的内表面,另一端与气囊固定架(20)连接,所述气囊固定架(20)为空心壳体,气囊(21)放置于气囊固定架(20)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器人运输保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1)包括多个缓冲部(2101)和多个联通部(2102),每两个缓冲部(2101)之间通过一个联通部(2102)联通,缓冲部(2101)从设置于气囊固定架(20)一侧的通孔延伸至气囊固定架(20)外侧。
CN201820814063.4U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机器人运输保护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336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14063.4U CN208233692U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机器人运输保护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14063.4U CN208233692U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机器人运输保护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33692U true CN208233692U (zh) 2018-12-14

Family

ID=64576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1406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233692U (zh) 2018-05-29 2018-05-29 一种机器人运输保护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336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7794A (zh) * 2020-06-29 2020-11-17 贵州兴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洋生物保护用人工鱼礁投放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7794A (zh) * 2020-06-29 2020-11-17 贵州兴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海洋生物保护用人工鱼礁投放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10049A (zh) 自锁式刚软耦合机械抓手
CN208233692U (zh) 一种机器人运输保护架
CN102897529A (zh) 一种在取料过程中使用ccd和机械手的取料模组
CN11192433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加工用转运装置
CN211709335U (zh) 一种柔性机械手抓取装置
CN208655804U (zh) 一种电芯入壳机构
CN104859880B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包装设备
CN109335681A (zh) 一种用于盘套类零件的上料装置
CN207290144U (zh) 一种兼具有电磁铁及真空吸盘的板材吸附装置
CN211619300U (zh) 伸缩皮带机用新型辅助真空抓取装卸系统
CN104097212B (zh) 一种适用于蓄电池自动拆垛作业的机器人手爪夹具
CN210235429U (zh) 装箱装置和包装设备
CN112894869A (zh) 一种注塑机械手
CN208264220U (zh) 便于更换的电动汽车电池包系统
CN212888971U (zh) 一种口罩耳带焊接传输装置
CN111975806B (zh) 一种自动化取件机械手
CN212269181U (zh) 一种高效的电动单梁起重机
CN114378207A (zh) 一种高效机械手送料装置及机械手
CN210819556U (zh) 一种机械密封件组装机用机械手
CN206588585U (zh) 一种头戴产品锁螺丝及贴泡棉一体化设备
CN209036278U (zh) 吸附式研磨工件装载托盘
CN209954702U (zh) 一种运输机器人前梁防撞结构
CN216509452U (zh) 一种气包式下料袋桶改良结构
CN207973213U (zh) 一种自动化设备物料搬运机械手
CN217049214U (zh) 一种包装袋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14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