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8233327U - 电动全回转推进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全回转推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233327U
CN208233327U CN201820787853.8U CN201820787853U CN208233327U CN 208233327 U CN208233327 U CN 208233327U CN 201820787853 U CN201820787853 U CN 201820787853U CN 208233327 U CN208233327 U CN 208233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propeller
nacelle
supporting tube
bear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8785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Ruifeng Marine Power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RUIFENG MARINE PROPUL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RUIFENG MARINE PROPUL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RUIFENG MARINE PROPUL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8785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233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233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2333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安装底座设置在船舱内,安装底座内腔穿插有电缆线,在安装底座的上方设有回转平台,支撑管设置在安装底座下方的水中,支撑管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支撑管内设有支撑轴,支撑管一端连接船体,另一端连接吊舱,第一轴承座、第一电机设置在吊舱中,电缆线的一端连接回转平台,另一端经过安装底座内腔、支撑管内腔伸入吊舱中,并且与第一电机电性连接,第一电机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轴承座上,第一电机的另一端为第一转动轴,第一转动轴伸出吊舱与第一螺旋桨连接,第一轴承座与支撑轴连接。上述结构取消了齿轮等机械传送部分,提高推进效率,减少了润滑剂的使用;将电机装于水下,节省了舱内空间,而且电机无需冷却。

Description

电动全回转推进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轮船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电动全回转推进器。
背景技术
现有轮船的电动全回转推进器结构请参阅图1,图1为现有电动全回转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压马达1设置在船舱内,液压马达1下方伸出的联轴器2连接有一个主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相配合的是从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设置在齿轮箱中,当液压马达1启动时,联轴器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在主动锥齿轮的带动下,从动锥齿轮也转动,带动桨叶41转动,以实现船体前进的目的。在上述结构中,液压马达1和部分联轴器2位于船舱内,其余的结构均在船体外的水中,这样的结构有以下几点缺点:1、液压马达1占用船舱空间,并且会带来噪音;2、液压马达1在使用过程中,温度会升高,需要进行冷却处理;3、具有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在齿轮传动的过程中,会有能量损失,所以推进效率低;4、由于齿轮的存在,所以需要大量的润滑剂;5、由于具有机械传递部分,所以结构复杂,零部件多。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新型的电动全回转推进器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克服上述缺陷,通过对电动全回转推进器的改良,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包括回转平台、安装底座、支撑管、吊舱、第一轴承座、第一电机和第一螺旋桨,所述安装底座设置在船舱内,所述安装底座内腔穿插有电缆线,在所述安装底座的上方设有所述回转平台,所述支撑管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下方的水中,所述支撑管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支撑管内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管一端连接船体,另一端连接所述吊舱,所述第一轴承座、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吊舱中,所述电缆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回转平台,另一端经过所述安装底座内腔、支撑管内腔伸入所述吊舱中,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第一电机的另一端为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伸出所述吊舱与所述第一螺旋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支撑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动全回转推进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动轴伸出所述吊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旋桨连接,所述吊舱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管连通,所述支撑管的中心线与所述吊舱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动全回转推进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全回转推进器还包括第二轴承座、第二电机和第二螺旋桨,所述第二轴承座、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吊舱中,所述电缆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回转平台,另一端经过所述安装底座内腔、支撑管内腔伸入所述吊舱中,并且与所述第二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轴承座上,所述第二电机的另一端为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伸出所述吊舱与所述第二螺旋桨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座与所述支撑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动全回转推进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轴承座靠近所述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第二轴承座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螺旋桨的中心线和第二螺旋桨的中心线为同一直线,所述第一螺旋桨和所述第二螺旋桨沿所述支撑管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动全回转推进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吊舱的中心线与所述支撑管的中心线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动全回转推进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回转平台包括复合手柄、电力传输与转向模块,所述复合手柄控制所述电力传输与转向模块,所述电力传输与转向模块控制所述吊舱转动,所述电力传输与转向模块控制电机启动或关闭。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动全回转推进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管与所述安装底座的连接处设有多个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动全回转推进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吊舱壁上设有多个凸片,相邻的两个凸片之间形成凹槽状结构,所述多个凸片均匀分布于吊舱壁上,多个凸片构成散热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动全回转推进器的一种优选方案,电机的线圈均贴合所述吊舱的内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具有以下优点:
1、电机不占用船舱空间,节省了船舱空间,而且不会带来噪音;
2、电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机处于水中,所以不需要进行冷却处理;
3、没有横向齿轮和纵向齿轮,所以减少了齿轮传动损耗,提高了推进效率;
4、由于没有了复杂的机械传递部分,所以不需要大量的润滑剂,节省了成本,而且结构更简单,零部件少,维修更省力;
5、回转平台控制吊舱转动,控制船体前进方向,更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现有电动全回转推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在实施例1中的结构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在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在实施例2中的结构简图。
其中:1为液压马达、2为联轴器、3为齿轮箱、4为全回转舵桨、41为桨叶、5为主动锥齿轮、6为从动锥齿轮、7为回转平台、8为安装底座、9为支撑管、10为第一螺旋桨、11为第一电机、12为第一转动轴、13为第一轴承座、14为第二螺旋桨、15为第二电机、16为第二转动轴、17为第二轴承座、18为吊舱。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其包括:回转平台7、安装底座8、支撑管9、吊舱18、第一轴承座13、第一电机11和第一螺旋桨10。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首先,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其次,本实用新型利用结构示意图等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电动全回转推进器结构的示意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实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在实施例1中的结构简图。如图2所示,本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分成船舱内部分和水下部分,其中,安装底座8以及回转平台7在船舱内,安装底座8内腔穿插有电缆线,其余的部件,均在水下。安装底座8的上方设有回转平台7,用于连接电源、控制转速、转向等,支撑管9设置在安装底座8下方的水中,支撑管9和安装底座8之间通过船底板隔开,支撑管9的上端与船底板连通,下端与吊舱18的舱壁上设有的一电缆线通孔连通,支撑管9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支撑管9内设有支撑轴(未图示),第一轴承座13、第一电机11设置在吊舱18中,电缆线的一端连接回转平台7,另一端从安装底座8内经支撑管9伸入吊舱18中,并且与第一电机11电性连接,第一电机1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轴承座13上,第一电机11的另一端为第一转动轴12,第一转动轴12伸出吊舱18与第一螺旋桨10连接,换而言之,第一转动轴12伸出吊舱18的一端与第一螺旋桨10连接,吊舱18的另一端与支撑管9连通,支撑管9的中心线与吊舱18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通过回转平台7上的复合手柄操作,启动电力传输与转向模块,使吊舱18可以相对于支撑管9转动,或者支撑管9可以相对于安装底座8转动。第一轴承座13的作用是固定第一电机11,而第一轴承座13本身与支撑轴相固定。当回转平台7接通电源,通过回转平台7上的复合手柄操作,启动电力传输与转向模块,电源经电缆线从安装底座8、支撑管9进入吊舱18中时,第一电机11启动,第一转动轴12带动第一螺旋桨10转动。
由于在本推进器中,位于水下的电机增加了水下部件的重量,为了增强其与船体连接的牢固度,支撑管17与安装底座8的连接处设有多个加强筋(未图示)。吊舱18的外壁也可以设置加强筋。
由于第一电机11在水下,所以第一电机11可以通过外部水获得冷却降温的效果,但随着设备的长时间使用,第一电机11内部的冷却还需要风机等设备,为了减少风机等设备,可以在吊舱18壁上设有多个中空的凸片(未图示),相邻的两个凸片之间形成凹槽状结构,所述多个凸片均匀分布于吊舱壁上,多个凸片构成散热片,这样冷水在凸片外和凹槽中传达,增加了第一电机11的换热面。更优选的一种方式是将第一电机11的外壁与吊舱18的内壁形成一体,这样,第一电机11的线圈贴合吊舱18的内壁,使得线圈可以直接与吊舱18的壁外的水进行换热,换而言之,电机的散热受冷水降温,定子的外壳放在水里自冷却,增强了换热效果。当提升电机电压时,就可减少电机电流,能够较好的实现大功率推进。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1可采永磁同步推进电机,其可以减小吊舱外形尺寸,从而提高流体动力效率,还可以采用海水包围冷却,不需要任何其他附加的外部冷却设备。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和图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在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在实施例2中的结构简图。如图3和4所示,本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分成船舱内部分和水下部分,其中,安装底座8以及回转平台7在船舱内,安装底座8内腔穿插有电缆线,其余的部件,均在水下。安装底座8的上方设有回转平台7,用于连接电源、控制转速、转向等,支撑管9设置在安装底座8下方的水中,支撑管9和安装底座8之间通过船底板隔开,支撑管9的上端与船底板连通,下端与吊舱18的舱壁上设有的一电缆线通孔连通,支撑管9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支撑管9内设有支撑轴(未图示),第一轴承座13、第二轴承座17、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5设置在吊舱18中,电缆线的一端连接回转平台7,另一端从安装底座8内经支撑管9伸入吊舱18中,并且与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5电性连接,第一电机1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轴承座13上,第一电机11的另一端为第一转动轴12,第一转动轴12伸出吊舱18与第一螺旋桨10连接,第二电机15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轴承座17上,第二电机15的另一端为第二转动轴16,第二转动轴26伸出吊舱18与第二螺旋桨14连接,换而言之,第一转动轴12伸出吊舱18的一端与第一螺旋桨10连接,第二转动轴16伸出吊舱18的另一端,吊舱18上方的电缆线通孔与支撑管9连通,支撑轴和电缆线经过电缆线通孔,第一轴承座13靠近第二轴承座17,第一轴承座13与第二轴承座17对称设置,第一螺旋桨10的中心线和第二螺旋桨14的中心线为同一直线,第一螺旋桨10和第二螺旋桨14沿支撑管9的中心线对称设置。通过回转平台7上的复合手柄操作,启动电力传输与转向模块,使吊舱18可以相对于支撑管9转动,或者支撑管9可以相对于安装底座8转动。第一轴承座13的作用是固定第一电机11,而第一轴承座13本身与支撑轴相固定。第二轴承座17的作用是固定第二电机15,当回转平台7接通电源,通过回转平台7上的复合手柄操作,启动电力传输与转向模块,电源经电缆线从安装底座8、支撑管9进入吊舱18中时,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5启动,第一转动轴12带动第一螺旋桨10正转,第二转动轴16带动第二螺旋桨14反转。
由于在本推进器中,位于水下的电机增加了水下部件的重量,为了增强其与船体连接的牢固度,支撑管17与安装底座8的连接处设有多个加强筋(未图示)。吊舱18的外壁也可以设置加强筋。
由于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5在水下,所以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5可以通过外部水获得冷却降温的效果,但随着设备的长时间使用,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5内部的冷却还需要风机等设备,为了减少风机等设备,可以在吊舱18壁上设有多个中空的凸片(未图示),相邻的两个凸片之间形成凹槽状结构,所述多个凸片均匀分布于吊舱壁上,多个凸片构成散热片,这样冷水在凸片外和凹槽中传达,增加了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5的换热面。更优选的一种方式是将第一电机11的外壁、第二电机15的外壁均与吊舱18的内壁形成一体,这样,第一电机11的线圈和第二电机15的线圈贴合吊舱18的内壁,使得线圈可以直接与吊舱18的壁外的水进行换热,换而言之,电机的散热受冷水降温,定子的外壳放在水里自冷却,增强了换热效果。当提升电机电压时,就可减少电机电流,能够较好的实现大功率推进。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1和第二电机15可采永磁同步推进电机,其可以减小吊舱外形尺寸,从而提高流体动力效率,还可以采用海水包围冷却,不需要任何其他附加的外部冷却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取消了齿轮传动,提高推进效率,节省了舱内空间,取消机械传送部分,减少润滑剂的使用,而且电机无需冷却。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其特征是,包括:回转平台、安装底座、支撑管、吊舱、第一轴承座、第一电机和第一螺旋桨,所述安装底座设置在船舱内,所述安装底座内腔穿插有电缆线,在所述安装底座的上方设有所述回转平台,所述支撑管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下方的水中,所述支撑管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支撑管内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管一端连接船体,另一端连接所述吊舱,所述第一轴承座、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吊舱中,所述电缆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回转平台,另一端经过所述安装底座内腔、支撑管内腔伸入所述吊舱中,并且与所述第一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承座上,所述第一电机的另一端为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伸出所述吊舱与所述第一螺旋桨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支撑轴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转动轴伸出所述吊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旋桨连接,所述吊舱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管连通,所述支撑管的中心线与所述吊舱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或等于9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其特征是:所述全回转推进器还包括第二轴承座、第二电机和第二螺旋桨,所述第二轴承座、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吊舱中,所述电缆线的一端连接所述回转平台,另一端经过所述安装底座内腔、支撑管内腔伸入所述吊舱中,并且与所述第二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轴承座上,所述第二电机的另一端为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伸出所述吊舱与所述第二螺旋桨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座与所述支撑轴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轴承座靠近所述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与所述第二轴承座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螺旋桨的中心线和第二螺旋桨的中心线为同一直线,所述第一螺旋桨和所述第二螺旋桨沿所述支撑管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其特征是:所述吊舱的中心线与所述支撑管的中心线垂直。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其特征是:所述回转平台包括复合手柄、电力传输与转向模块,所述复合手柄控制所述电力传输与转向模块,所述电力传输与转向模块控制所述吊舱转动,所述电力传输与转向模块控制电机启动或关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其特征是:所述支撑管与所述安装底座的连接处设有多个加强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其特征是:所述吊舱壁上设有多个凸片,相邻的两个凸片之间形成凹槽状结构,所述多个凸片均匀分布于吊舱壁上,多个凸片构成散热片。
9.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全回转推进器,其特征是:电机的线圈均贴合所述吊舱的内壁。
CN201820787853.8U 2018-05-25 2018-05-25 电动全回转推进器 Active CN208233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87853.8U CN208233327U (zh) 2018-05-25 2018-05-25 电动全回转推进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87853.8U CN208233327U (zh) 2018-05-25 2018-05-25 电动全回转推进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233327U true CN208233327U (zh) 2018-12-14

Family

ID=64581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87853.8U Active CN208233327U (zh) 2018-05-25 2018-05-25 电动全回转推进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2333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5360A (zh) * 2019-09-05 2019-11-01 广州远和船海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钓鱼艇动力及推进装置
CN115092373A (zh) * 2022-05-27 2022-09-23 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船用推进器、船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95360A (zh) * 2019-09-05 2019-11-01 广州远和船海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钓鱼艇动力及推进装置
CN115092373A (zh) * 2022-05-27 2022-09-23 广东逸动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船用推进器、船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107202C (en) Ship propulsion arrangement
US2714866A (en) Device for propelling a ship
EP1010614B1 (en) Propulsion and steering module for naval craft
JP2001516663A (ja) 船用のポッド電動駆動装置
CN1161254C (zh) 方位螺旋桨装置
CA2456559A1 (en) Electric propulsion units
CN208233327U (zh) 电动全回转推进器
JP2014509569A (ja) 船舶
CN218229375U (zh) 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CN115258120A (zh) 一种船用吊舱推进模块的高效冷却结构
TWI780474B (zh) 用於水運工具的電機動化系統
CN210912843U (zh) 一种电动喷水推进器
CN218229372U (zh) 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CN218229373U (zh) 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WO2019020618A1 (en) CRADLE STRUCTURE FOR VESSEL PROPULSION APPARATUS, AND VESSEL PROPULSION APPARATUS
CN110539868A (zh) 一种电动喷水推进器
CN208198797U (zh) 电动侧向推进器
CN218431698U (zh) 船用吊舱推进模块的高效冷却结构
CN215043598U (zh) 一种可调节船舶回转角度的船舶推进器
CN218229374U (zh) 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CN218229369U (zh) 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CN214397170U (zh) 一种双螺旋桨同轴同转向的永磁电机推进器
CN116802973B (zh) 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CN218229370U (zh) 推进器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WO2024055214A1 (zh) 船外机及水域可移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