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8192796U - 一种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92796U
CN208192796U CN201820079940.8U CN201820079940U CN208192796U CN 208192796 U CN208192796 U CN 208192796U CN 201820079940 U CN201820079940 U CN 201820079940U CN 208192796 U CN208192796 U CN 2081927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pot
cooking apparatus
inlet channel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799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马艳龙
于凌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7994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927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927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927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包括锅体和锅盖,锅盖盖合于锅体的敞口处,其特征在于:锅盖上设有向锅体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和将锅体内蒸汽排出的出气通道,所述锅体包括内锅和保温外锅,所述内锅与外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锅的内部空间与该间隙连通,进气通道朝内锅的内部空间设置而通入蒸汽,所述间隙的宽度大小为2‑50mm。实现了蒸汽的导入导出,且蒸汽加热效果好,可实现蒸汽烹饪。

Description

一种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背景技术
现有饭煲实现煮饭、煲粥功能,一般采用在内胆的外部加热,如底部加热(发热盘、电磁加热)或四周加热(IH电磁加热),内胆吸收热量并传递给内部的水和米饭,直至将饭煮熟。上述加热方式受热部位集中在内胆和米饭的接触位置,使得加热时胆内不同区域的米饭受热不均,底部受热大于顶部,内胆周边处受热大于内胆中心处,最终影响米饭口感。现有技术中有出现向饭煲内通入蒸汽的结构,然而其加热效果差,多用于米饭煮熟后的保湿保温用,难以仅采用蒸汽进行烹饪。
因而,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实现了蒸汽的导入导出,且蒸汽加热效果好,可实现蒸汽烹饪。
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蒸汽饭煲,应用有上述烹饪器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盖盖合于锅体的敞口处,其特征在于:锅盖上设有向锅体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和将锅体内蒸汽排出的出气通道,所述锅体包括内锅和保温外锅,所述内锅与外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锅的内部空间与该间隙连通,进气通道朝内锅的内部空间设置而通入蒸汽,所述间隙的宽度大小为2-50mm。
内锅用于装填食物。在锅盖上设有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实现锅体内蒸汽的导入和导出,其中进气通道朝内锅的内部空间设置而通入蒸汽,使蒸汽先直接接触食物而达到最佳的加热效果。另外,内锅与外锅之间具有间隙,内锅的内部空间与该间隙连通,使得通入内锅内的蒸汽会溢出内锅而通入到该间隙中,在间隙内也充满蒸汽,使内锅侧壁也被加热,从而提高加热效果。再者,具有保温性能的外锅可防止热量向外散发,提高了蒸汽热量的利用率,同时还保证了内锅侧向的温度不流失,提高了烹饪效果。其中,该间隙宽度大小为2-50mm,在该间隙下,侧向加热效果较好,当间隙过小时,锅盖上的蒸汽凝结而滴落的水易将该间隙装填过多,而大大降低间隙内蒸汽量而影响加热效果,当间隙过大时,整个烹饪器具的体积过大,空间利用率低,且大于50mm时,侧向加热效果所需蒸汽量趋于饱和,继续增加蒸汽对加热效果提升的影响小。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盖盖合于所述外锅,内锅与锅盖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内部空间和所述间隙的连通通道。将锅盖直接盖合于外锅上,而使锅盖和内锅之间直接形成连通所述内部空间和所述间隙的连通通道,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用户使用和清洗时也方便。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位于内锅的中轴线上。使得进入的蒸汽距离内锅边缘的距离一致而不偏离,使内锅内各处蒸汽量趋于一致,避免局部温度过高,以保证温度的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气通道的蒸汽排出口环绕所述进气通道的蒸汽进入口布置。因此,从蒸汽进入口喷射入的蒸汽先向下接触食物,后向四周扩散,再向上扩散,部分进入所述间隙,部分从蒸汽排出口排出,使蒸汽在内锅形成对流,提高烹饪效果。另外,蒸汽在向蒸汽排出口移动的过程中,部分蒸汽由于惯性,加之喷入蒸汽的气流扰动,部分蒸汽将绕过蒸汽排出口而移动向蒸汽进入口,最终随进入的蒸汽一起参与再对流循环,提高了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通道的蒸汽进入口和出气通道的蒸汽排出口之间间隔的距离为2-30mm。在该距离下,从蒸汽进入口喷射入的蒸汽对蒸汽排出口处蒸汽的影响明显,可更加有效的带动部分即将从蒸汽排出口出去的蒸汽继续回到烹饪器具内进行再对流循环。而距离小于2mm时,一方面制造较为困难,另一方面,进入的蒸汽和排出的蒸汽之间的距离过短,容易产生影响较大的紊流,而影响蒸汽的进入,而距离大于30mm时,将即将从蒸汽排出口出去的部分蒸汽继续带回到烹饪器具内的效果较差。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盖包括盖本体,所述盖本体上开设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直接在盖本体上开设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简化了锅盖结构,可与盖本体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盖包括盖本体和盖本体上可拆卸设有的蒸汽阀,蒸汽阀开设有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将盖本体和蒸汽阀结合形成锅盖,通过蒸汽阀来形成所述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因此,在盖本体结构发生改变时或者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结构发生改变时,只需改变盖本体和蒸汽阀发生变化中的一个,无需改变另外一个,降低了研发成本,同时通过蒸汽阀增加通用性。再者,在烹饪过程的食物少部分会粘黏在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上,在清洗过程中,蒸汽阀能够被拆卸下而单独进行清洗,解决了难清洗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阀设有蒸汽进入接口和蒸汽排出接口,所述蒸汽进入接口和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蒸汽排出接口和出气通道连通,所述蒸汽排出接口以蒸汽进入接口为中心而环绕布置。蒸汽阀通过设有蒸汽进入接口以与外部蒸汽发生装置的管道对接,通过蒸汽排出接口以与外部蒸汽回收装置的管道对接。其中,蒸汽排出接口以蒸汽进入接口为中心而环绕布置,使得接口具有万向接头功能,以利于蒸汽阀一起与蒸汽回收装置和蒸汽发生装置的管道接头的对接。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汽阀至少部分位置凸出盖本体上方而作为提手用。将进出气功能和锅盖提手功能合二为一,以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另外,还避免了设置提手时,提手对蒸汽阀和外部构件的对接在空间上的影响。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蒸汽饭煲。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蒸汽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煲体和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煲体设有蒸汽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与进气通道连通用于为烹饪器具提供蒸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烹饪器具实施例一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烹饪器具实施例一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烹饪器具实施例一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烹饪器具实施例一蒸汽阀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烹饪器具实施例二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蒸汽饭煲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蒸汽饭煲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锅体10,间隙101,连通通道102,锅盖20,盖本体201,安装孔202,煲体30,蒸汽接头301,蒸汽进入管道302,烹饪器具40,进气通道1,蒸汽进入口11,出气通道2,蒸汽排出口21,内锅3,中轴线X,内部空间31,锅沿32,外锅4,蒸汽阀5,上阀体51,下部511,卡块512,下阀体52,上部521,卡槽522,进入口523,蒸汽进入接口53,蒸汽排出接口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烹饪器具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至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烹饪器具实施例一的图示。
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10和锅盖20,锅盖20盖合于锅体10的敞口处,锅盖20上设有向锅体10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1和将锅体10内蒸汽排出的出气通道2,所述锅体10包括内锅3和保温外锅4,所述内锅3与外锅4之间具有间隙101,所述内锅3的内部空间31与该间隙101连通,进气通道1朝内锅3的内部空间31设置而通入蒸汽。
内锅3用于装填食物。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锅盖20上设有进气通道1和出气通道2,实现锅体10内蒸汽的导入和导出。其中进气通道1朝内锅3的内部空间31设置而通入蒸汽,使蒸汽先直接接触食物,以达到最佳的加热效果。
另外,内锅3与外锅4之间具有间隙101,内锅3的内部空间31与该间隙101连通,使得通入内锅3内的蒸汽会溢出内锅3而通入到该间隙101中,在间隙101内也充满蒸汽,使内锅3侧壁也被加热,从而提高加热效果。再者,具有保温性能的外锅4可防止热量向外散发,提高了蒸汽热量的利用率,同时还保证了内锅3侧向的温度不流失,提高了烹饪效果。
该间隙101的宽度大小为2-50mm最为合适,该尺寸下加热效果较好。当间隙101过小时,锅盖20上凝结的水滴会将该间隙101装填过多,而大大降低间隙101内的蒸汽量,继而影响加热效果。而当间隙101过大时,整个烹饪器具的体积大,空间利用率低,而大于50mm时,蒸汽的厚度足够,侧向加热效果所需蒸汽量趋于饱和,继续增加蒸汽对加热效果提升的影响小。
较佳的,锅盖20盖合于所述外锅4,内锅3与锅盖20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内部空间31和所述间隙101的连通通道102。本实施例通过直接将锅盖20盖合于外锅4上,使锅盖20和内锅3之间直接形成连通所述内部空间31和所述间隙101的连通通道102,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用户使用和清洗时也方便。
本实施例锅盖20盖合于所述外锅4的结构具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位于内锅3垂直方向上的锅盖20部分处于内锅3的上方,从而使锅盖20和内锅3之间形成所述连通通道102;二、锅盖20的中部位置向下凹设进入内锅3内,而锅盖20位于内锅3的锅沿32位置则向上凹设而处于锅沿32的上方,从而使锅盖20和内锅3之间形成所述连通通道102。其中,锅盖20的盖沿和外锅4的盖合位置可低于内锅3的锅沿32,也可高于内锅3的锅沿32。
较佳的,进气通道1位于内锅3的中轴线X上,使蒸汽喷向内锅3的中间位置,保证进入的蒸汽距离内锅3边缘的距离一致而不偏离,使内锅3内各处蒸汽量趋于一致,避免局部温度过高,以保证温度的一致性,提高烹饪效果。
其中,蒸汽从进气通道1的蒸汽进入口11而喷入内锅3内,蒸汽从出气通道2的蒸汽排出口21被排出。较佳的,蒸汽排出口21环绕蒸汽进入口11布置,因此,从蒸汽进入口11喷射入的蒸汽会先向下接触食物,后向四周扩散,再向上扩散,其中向上扩散的蒸汽,部分从蒸汽排出口21排出,从而使蒸汽在内锅3内形成对流,充分的将内锅3内的旧蒸汽替换为新喷入的新蒸汽,从而提升加热效果。向上扩散的蒸汽,部分则会进入内锅3和外锅4之间的间隙101,从而为内锅3侧壁进行加热,进一步提高加热效果。
假设,蒸汽排出口不是环绕蒸汽进入口设置,比如蒸汽排出口仅设置在蒸汽进入口的一侧。由于另外一侧没有设置蒸汽排出口,导致该侧蒸汽的流动性差,从而使蒸汽进入口喷入的蒸汽将优先朝具有蒸汽排出口的一侧移动,从而导致内锅内部蒸汽无法整体上得到及时更新,出现有蒸汽排出口的一侧温度较高,而另一侧温度则较低的现象。
蒸汽在对流过程中,靠近中部的内侧蒸汽其热量散发相比于外侧蒸汽散发的更少。其中,蒸汽在向蒸汽排出口21移动的过程中,部分蒸汽由于惯性,加之喷入蒸汽的气流扰动,部分蒸汽将绕过蒸汽排出口21而移动向蒸汽进入口11,最终随进入的蒸汽一起参与再对流循环,而该被带入进行重新循环的蒸汽一般为内侧蒸汽,提高了热效率。
较佳的,蒸汽进入口11和蒸汽排出口21之间间隔的距离为2-30mm,应当理解的是,该距离为蒸汽进入口边缘和蒸汽排出口边缘的最近距离。在该距离下,从蒸汽进入口11喷射入的蒸汽对蒸汽排出口21处蒸汽的影响明显,可更加有效的带动部分即将从蒸汽排出口21出去的蒸汽继续回到烹饪器具内进行再对流循环。具体距离需根据设计需求而定,比如设计时喷入的蒸汽速度快,那么距离可增加,反之则选择小距离的。其中,当距离小于2mm时,蒸汽进入口11和蒸汽排出口21之间具有太近,一方面制造较为困难,另一方面,进入的蒸汽和排出的蒸汽之间的距离过短,容易产生影响较大的紊流,而影响蒸汽的正常进入,而距离大于30mm时,由于烹饪空间有限,蒸汽速度有限,将30mm距离外的蒸汽重新带回重新进行对流的效果较差。
较佳的,参照图2和图3所示,锅盖20包括盖本体201和盖本体201上可拆卸设有的蒸汽阀5,蒸汽阀5开设有所述进气通道1和所述出气通道2。
本实施例将盖本体201和蒸汽阀5结合从而形成锅盖20,通过蒸汽阀5来形成所述进气通道1和出气通道2。通过设置蒸汽阀5,使得同一个蒸汽阀5可适应不同的锅盖20,增加了通用性。因此,在盖本体201结构发生改变时或者进气通道1和出气通道2结构发生改变时,只需改变盖本体201和蒸汽阀5中的一个,而无需改变另外一个,降低了研发成本。
另外,在烹饪过程中,随着水的沸腾,会产生蒸汽泡,蒸汽泡将携带少部分食物移动向蒸汽阀5,蒸汽泡在接触蒸汽阀5时会破裂,使其携带的食物粘黏在进蒸汽阀5上,部分还进入出气通道2;而在停止喷入蒸汽的情况下,由于温度仍然过高,依然会保持一段时间的沸腾,因此也会有部分食物进入到进气通道1中,因此存在清洗难的问题。将蒸汽阀5设计为可从盖本体201上拆卸下,那么在清洗过程中,可对拆卸下的蒸汽阀5进行单独清洗,解决了难清洗的问题。
其中,蒸汽阀5可通过螺纹连接、卡扣连接或者螺钉连接可拆卸安装于盖本体201,下面以本实施例优选的下述可拆结构进行阐述。
参照图2所示,盖本体201形成用于安装蒸汽阀5的安装孔202,所述蒸汽阀5包括上阀体51和下阀体52,所述安装孔202被限制于所述上阀体51和下阀体52之间,比如图3中示出的,上阀体51的下部511横截面变小而进入安装孔202内,下阀体52的上部521横截面变小进入安装孔202内后套设于上阀体51的下部511,其中上阀体51和下阀体52之间横截面变小形成的缩颈部位则用于限制盖本体201。
其中,上阀体51和下阀体52之间可拆卸安装,具体的参照图4所示,在上下部511的外表面形成卡块512,而在上部521的内表面形成卡槽522,卡槽522具有穿出上部521上端的进入口523。安装时,将上阀体51和下阀体52扣合,具体过程为,先使卡块512从进入口523进入后,旋转,使卡块512滑入卡槽522内,完成上阀体51和下阀体52的扣合。拆卸时,反向操作即可。另外,上阀体51和下阀体52之间采用其他的卡扣结构,或者螺纹连接,或者磁吸合连接,等可拆方式安装也是可以的。
其中,本实施例上阀体51和下阀体52可拆的结构,在将蒸汽阀5拆卸后,上阀体51和下阀体52分离,还能够对上阀体51和下阀体52进行单独清洗,使得清洗更加方便。
由于烹饪器具的蒸汽是外部导入的,一般通过蒸汽发生装置为烹饪器具提供蒸汽;而导出的蒸汽可以通过与出气通道2连接的管道排出,或者被回收,为了提高用户体验,蒸汽回收的方案则优选被采纳。
参照图3和图4所示,蒸汽阀5设有蒸汽进入接口53和蒸汽排出接口54,蒸汽进入接口53和进气通道1连通,蒸汽排出接口54和出气通道2连通。蒸汽阀5通过蒸汽进入接口53和外部的蒸汽发生装置的管道对接,蒸汽排出接口54则用于与外部蒸汽回收装置的管道对接。
其中,蒸汽排出接口54以蒸汽进入接口53为中心而环绕布置,从而使得接口具有万向接头功能,以利于蒸汽阀5一起与蒸汽回收装置和蒸汽发生装置的管道接头的对接。
另外,蒸汽阀5至少部分位置凸出盖本体201上方而作为提手用。将进出气功能和提手功能合二为一,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另外,还避免设置提手时,提手对蒸汽阀5和外部构件(蒸汽回收装置和蒸汽发生装置的管道,比如下文中蒸汽饭煲中提及的蒸汽接头301)的对接在空间上的影响。其中,蒸汽阀5作为提手用的部分的形状可参照现有设计,比如具有与手指契合的向内凹的弧形面。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烹饪器具实施例二图示。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形成进气通道1和出气通道2的位置不同,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锅盖20包括盖本体201,在盖本体201上直接开设所述进气通道1和所述出气通道2。直接在盖本体201上开设进气通道1和出气通道2,简化了锅盖20的结构,可与盖本体201一体成型。该结构适用于由食品级塑料直接成型的锅盖20。
为了简化工艺,进气通道1和出气通道2在竖直方向上直接贯穿盖本体201。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蒸汽饭煲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6-7,其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蒸汽饭煲实施例一图示。
参照图6所示,一种蒸汽饭煲,包括煲体30和如上各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40,煲体30设有蒸汽发生装置(本实施例为内部结构,图中为示出),蒸汽发生装置与进气通道1连通用于为烹饪器具40提供蒸汽。
具体的,煲体30设有和蒸汽发生装置连接的蒸汽接头301,煲体30通过蒸汽接头301与蒸汽阀5对接。参照图7所示,蒸汽接头301具有插入蒸汽阀5的蒸汽进入接口53而进入进气通道1的蒸汽进入管道302。
其中,煲体30内还可设置蒸汽回收装置(本实施例为内部结构,图中为示出),蒸汽接头301还包括蒸汽回收接头(未作视图示出),蒸汽回收接头与蒸汽排出接口54对接。
在使用蒸汽饭煲时,先在内锅3内装填好食物,然后盖上锅盖20,再连同锅体10和锅盖20一起移动至煲体30处,将蒸汽阀5与煲体30的蒸汽接头301对接,然后选择烹饪模式比如选择煮饭还是煮粥,之后即可进行烹饪。烹饪好时,直接将蒸汽接头301与蒸汽阀5分离,拿出锅体10和锅盖20即可。清洗时,直接对内锅3、外锅4和锅盖20进行清洗,如果蒸汽阀5脏了,也可将蒸汽阀5拆下再清洗。
上述各实施例之间的结构特征,在不产生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可相互组合以得到其他实施例,得到的新的实施例,也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也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
除非文中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存在术语“中心”、“横向”、“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因理解为,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文中如存在术语“第一”、“第二”等,那么其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如存在“多个”,那么其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文中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文中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文中如存在“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文中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文中如存在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的描述,可以理解为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和锅盖,锅盖盖合于锅体的敞口处,其特征在于:锅盖上设有向锅体内通入蒸汽的进气通道和将锅体内蒸汽排出的出气通道,所述锅体包括内锅和保温外锅,所述内锅与外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内锅的内部空间与该间隙连通,进气通道朝内锅的内部空间设置而通入蒸汽,所述间隙的宽度大小为2-50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盖合于所述外锅,内锅与锅盖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内部空间和所述间隙的连通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位于内锅的中轴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通道的蒸汽排出口环绕所述进气通道的蒸汽进入口布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通道的蒸汽进入口和出气通道的蒸汽排出口之间间隔的距离为2-30m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包括盖本体,所述盖本体上开设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包括盖本体和盖本体上可拆卸设有的蒸汽阀,蒸汽阀开设有所述进气通道和所述出气通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阀设有蒸汽进入接口和蒸汽排出接口,所述蒸汽进入接口和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蒸汽排出接口和出气通道连通,所述蒸汽排出接口以蒸汽进入接口为中心而环绕布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阀至少部分位置凸出锅盖本体上方而作为提手用。
10.一种蒸汽饭煲,其特征在于:包括煲体和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烹饪器具,煲体设有蒸汽发生装置,蒸汽发生装置与进气通道连通用于为烹饪器具提供蒸汽。
CN201820079940.8U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Active CN2081927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79940.8U CN208192796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79940.8U CN208192796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92796U true CN208192796U (zh) 2018-12-07

Family

ID=64491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79940.8U Active CN208192796U (zh) 2018-01-18 2018-01-18 一种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9279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41207A1 (zh) * 2018-01-18 2019-07-25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烹饪饭煲
CN110338641A (zh) * 2019-07-26 2019-10-1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蒸汽加热的烹饪锅具及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
WO2020000911A1 (en) * 2018-06-28 2020-01-02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A cooking device
CN111631587A (zh) * 2019-06-27 2020-09-08 上海爱餐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清洗控制方法、装置、介质、系统及炒菜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41207A1 (zh) * 2018-01-18 2019-07-25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蒸汽烹饪饭煲
WO2020000911A1 (en) * 2018-06-28 2020-01-02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A cooking device
CN111631587A (zh) * 2019-06-27 2020-09-08 上海爱餐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 烹饪设备清洗控制方法、装置、介质、系统及炒菜机
CN110338641A (zh) * 2019-07-26 2019-10-18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蒸汽加热的烹饪锅具及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92796U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CN110051211A (zh) 一种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CN207084694U (zh) 烹饪器具及其上盖组件和电饭煲及其上盖组件
WO2020233111A1 (zh) 蒸烤组合机
CN108244985A (zh) 一种蒸饭煲及蒸饭方法
CN208192792U (zh) 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CN208192797U (zh) 一种蒸汽加热烹饪锅
WO2020113990A1 (zh) 蒸烤组合机
CN107319914A (zh) 蒸汽内锅双腔式蒸汽锅
CN208192795U (zh) 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及蒸汽饭煲
CN208192888U (zh) 一种烹饪锅具及蒸汽饭煲
CN208192793U (zh) 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CN208192791U (zh) 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CN206371918U (zh) 一种内盖及其烹饪器具
CN105640305A (zh) 一种双层外锅的电饭锅
CN211155175U (zh) 一种防滴水蒸锅
CN210871023U (zh) 一种蒸烤组合机
CN208551132U (zh) 烹饪器具
CN105011733B (zh) 烹饪器具及其内胆
CN208425911U (zh) 上内胆及烹饪器具
CN110051214A (zh) 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CN208192771U (zh) 一种蒸汽加热烹饪器具
CN110051212B (zh) 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及蒸汽饭煲
CN214433647U (zh) 一种新型蒸烤箱
CN110051213B (zh) 一种蒸汽加热用烹饪器具及蒸汽饭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5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