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90548U -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190548U CN208190548U CN201721536070.4U CN201721536070U CN208190548U CN 208190548 U CN208190548 U CN 208190548U CN 201721536070 U CN201721536070 U CN 201721536070U CN 208190548 U CN208190548 U CN 2081905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generation
- photovoltaic power
- photovoltaic
- photovoltaic module
- generation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光伏组件、横梁、斜梁、前立柱以及后立柱,所述斜梁通过转接件与前立柱及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在所述斜梁上,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撑在所述横梁上,其中,横梁为U型设置,且光伏组件和U型横梁对应安装的位置处分别设置了可用于对应安装的卡槽和滑轨,从而实现光伏组件和横梁的免钉安装,大大减少了光伏发电装置安装时螺接固定的使用,加快施工进程,缩短施工工期,同时U型横梁两侧都能承受作用力,充分发挥了U型横梁的钢性,保证了结构的稳固性,延长了光伏发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装置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由太阳能电池构成的光伏组件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光伏组件安装在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光伏组件安装支架上,以使光伏组件内的太阳能电池板能很好地对准太阳,从而得到较高的发电效率。
光伏组件安装支架通常由横梁、斜梁、前立柱及后立柱等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而成,焊接结构的支架结构简单,但需要在光伏发电装置安装现场进行焊接施工,生产制作很不方便,螺栓连接结构的支架在施工现场以构建的搭接与螺栓连接为主,与焊接结构的支架相比便于实施大规模的生产,因而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一般的螺栓连接结构在安装过程中仍有不少不便之处,如光伏组件与斜梁之间的主要连接构件横梁既要与光伏组件连接,也要与斜梁连接,故其通常采用C型型钢制作,其侧面开口,便于上、下方向光伏组件与横梁之间及横梁与斜梁之间的螺栓连接,但C型型钢由于一侧开口,垂直方向只有一侧承受各种作用力,其结构刚性收到限制,且连接螺栓在拧紧过程中扳手空间也很有限,螺栓连接很不方便。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急需提供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发电装置,用于在光伏组件安装时减少螺接固定的使用,加快施工进程,缩短施工工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下述方案: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光伏组件、横梁、斜梁、前立柱及后立柱,所述斜梁通过转接件与所述前立柱及所述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在所述斜梁上,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撑在所述横梁上,其中:所述光伏组件的上、下两侧的边框上均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为侧边开口的方管结构,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背面;所述横梁为U型横梁,所述U型横梁两侧的腹板为 T型设置,用于与所述光伏组件的所述卡槽对应安装;所述转接件包括本体部和开口部,所述本体部为方管结构,用于套设并安装于所述斜梁上,所述开口部由所述本体部的相对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用于与所述前立柱或所述后立柱对应安装。
如上所述的光伏发电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卡槽对应安装在所述光伏组件的上、下两侧的端面上。
如上所述的光伏发电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卡槽对应安装在所述光伏组件的下表面的上、下两边缘。
如上所述的光伏发电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卡槽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橡胶垫,用于防止撞击和相对滑动。
如上所述的光伏发电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卡槽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为一体设置。
如上所述的光伏发电装置,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斜撑杆,所述斜撑杆通过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斜梁与所述后立柱之间,用于斜向支撑所述横梁。
如上所述的光伏发电装置,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螺旋地桩,所述前立柱、所述后立柱分别对应插设在所述螺旋地桩上,用于与地面固定安装。
如上所述的光伏发电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前立柱及所述后立柱与所述螺旋地桩的连接孔之间设有密封挡圈。
如上所述的光伏发电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光伏组件的所述边框和所述卡槽选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如上所述的光伏发电装置,进一步优选为,用于固定所述斜撑杆和所述斜梁的所述转接件与用于固定所述前立柱和所述斜梁的所述转接件为一体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光伏发电装置,包括光伏组件、横梁、斜梁、前立柱以及后立柱,所述斜梁通过转接件与所述前立柱及所述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在所述斜梁上,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撑在所述横梁上,其中,光伏组件和U型横梁对应安装的位置处分别设置了可用于对应安装的卡槽和滑轨,从而实现光伏组件和横梁的免钉安装,大大减少了光伏发电装置安装时螺接固定的使用,加快施工进程,缩短施工工期,同时U型横梁两侧都能承受作用力,充分发挥了U型横梁的钢性,保证了结构的稳固性,延长了光伏发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光伏发电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立柱,2-后立柱,3-斜梁,4-横梁,5-光伏组件,6-卡槽,7-转接件, 8-斜撑杆,9-螺旋地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装置,其主要包括:光伏组件 5、横梁4、斜梁3、前立柱1以及后立柱2,其中,前立柱1和后立柱2垂直于地面且平行设置,后立柱2的高度高于前立柱1的高度,斜梁3的两端分别通过转接件7搭接在前立柱1、后立柱2的顶端,转接件7包括本体部和开口部,本体部为方管结构,套设固定在斜梁3上,开口部由本体部的相对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用于与前立柱1或后立柱2对应安装。前立柱1、后立柱2 和斜梁3一起构成一个支架单元,本实施例中至少包括两组并排设置的支架单元;至少两根横梁4固定连接在至少两组支架单元的斜梁3上,横梁4为U 形横梁,U型横梁两侧的腹板均为T型设置,本实施例中至少包括两根横梁,安装时横梁4通过U性横梁的底板与斜梁3固定连接,且至少两根横梁4基本上呈水平设置,横梁4之间也相互平行;光伏组件5指具有封装及内部联结的、能够单独提供电流电输出的、最小不可分割的光伏电池组合装置,本实施例中重新设置了光伏组件5的边框,在其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了卡槽6,卡槽 6为与上下边框长度相同的方管结构,方管结构的一个侧面与光伏组件5的边框固定,与光伏组件5下表面方向相同的另一个侧面上设置有一条缝隙,从而形成与U型横梁4一侧T型腹板相配合的卡槽6。安装时,光伏组件5通过上下两侧设置的卡槽6分别与相邻两U型横梁4配合连接,实现了光伏组件5 的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特殊结构的U型横梁4和光伏组件5边框的设置,实现光伏组件5的免钉安装,大大减少了光伏发电装置安装时螺接固定的使用,加快施工进程,缩短施工工期,同时U型横梁两侧都能承受作用力,充分发挥了结构钢性,保证了结构的稳固性,延长了光伏发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光伏发电装置中,卡槽6有两种设置方式,一种是安装在光伏组件5的上、下两侧的端面上,优选的,卡槽6的高度与光伏组件5的厚度相同,如此则整个光伏组件5呈平板结构,通过两端与横梁4连接,相邻两光伏组件5安装在同一U型横梁4上。另一种则是将卡槽6设置在光伏组件5的下表面,即光伏组件5通过下侧与U型横梁4 固定,此时,可调整U型横梁4底板的宽度,使相邻两光伏组件5安装在同一横梁4上,也可以选用不同的横梁4固定光伏组件5。上述两种安装方式中,第一种节约成本,而第二种支撑强度更佳,实际应用时,可依据光伏板的宽度选择合适的光伏组件结构和安装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光伏发电装置中,卡槽6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橡胶垫。橡胶垫具有一定的弹性作用,具有缓冲作用,同时摩擦力也较大,用于在安装时,避免过度磕碰导致卡槽6变形,同时还用于防止卡槽6 和U型横梁之间的相对滑动,此外,在光伏组件5受到外力作用(例如风力作用)的时候,能够缓冲光伏组件5所受到的外力作用,避免过度冲击横梁4。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光伏发电装置中,卡槽6与光伏组件5 的边框为一体设置。相比于分体设置,一体化设置省略了卡槽6与光伏组件5 边框的固定连接步骤,可用于工厂生产的一次性成型,加快了加工进程,节约了成本。优选的,一体设置的边框和卡槽6选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光伏发电装置中,还包括斜撑杆8,斜撑杆8通过转接件7固定连接在斜梁3和后立柱2之上,用于斜向支撑横梁4。上述装置中,斜梁3固定在前立柱1和后立柱2的上端组成光伏支架,当斜梁3受到外力(例如风力的间接作用)时,很容易倾斜或晃动,而不同光伏支架的倾斜或晃动程度不同会导致光伏组件5受到拉扯,导致结构的不稳定。而众所周知,三角形的结构稳定性最佳,斜撑杆8的设置则使斜撑杆8、斜梁3和后立柱2形成稳固的三角形结构,加强了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的,用于固定斜撑杆和斜梁的转接件与用于固定前立柱和斜梁的转接件为一体设置。同一转接件固定斜撑杆、斜梁和前立柱,使得前立柱与斜撑杆8、斜梁3和后立柱 2形成稳固的三角形结构也相对稳固,进一步加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光伏发电装置中,还包括螺旋地桩9,前立柱1、后立柱2分别对应插设在螺旋地桩9上,用于与地面固定安装;前立柱1及后立柱2与螺旋地桩9的连接孔之间设有密封挡圈。上述光伏支架结构中,前立柱1、后立柱2的规格基本上为固定设置,稳定的结构是通过横梁4实现的,结构本身不与地面固定连接,仅适用于平整的底面,而无法广泛适用于其他的地貌结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中设置了旋转地桩,其中前立柱1、后立柱2分别插设在螺旋地桩9中,成一一对应设置。一方面,可通过调节前立柱1、后立柱2的插装深度来调节其高度,另一方面,前立柱 1和后立柱2通过螺旋地桩9与地面固定连接,进一步保证了机构的稳固性。而密封挡圈的设置则避免了插接处进水,避免因为金属锈蚀而无法分离螺旋地桩9和立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光伏发电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光伏组件5和横梁4通过对应设置的卡槽6和腹板实现卡固连接,实现光伏组件5的免钉安装,大大减少了光伏发电装置安装时螺接固定的使用,加快施工进程,缩短施工工期,同时U型横梁两侧都能承受作用力,充分发挥了结构钢性,保证了结构的稳固性,延长了光伏发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中,卡槽6和边框一体设置且选用铝合金材料制成,一体设置省略了卡槽6与光伏组件5边框的固定连接步骤,可用于工厂生产的一次性成型,加快了加工进程,节约了成本;同时,铝合金材料重量轻、强度好,能满足光伏发电装置对强度的需求;
3、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设置有螺旋地桩9,解除了光伏发电装置对底面平整度的要求,可适用于各种不同地貌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伏组件、横梁、斜梁、前立柱及后立柱,所述斜梁通过转接件与所述前立柱及所述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横梁固定连接在所述斜梁上,所述光伏组件固定支撑在所述横梁上,其中:
所述光伏组件的上、下两侧的边框上均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为侧边开口的方管结构,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光伏组件的背面;
所述横梁为U型横梁,所述U型横梁两侧的腹板为T型设置,用于与所述光伏组件的所述卡槽对应安装;
所述转接件包括本体部和开口部,所述本体部为方管结构,用于套设并安装于所述斜梁上,所述开口部由所述本体部的相对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用于与所述前立柱或所述后立柱对应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对应安装在所述光伏组件的上、下两侧的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对应安装在所述光伏组件的下表面的上、下两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橡胶垫,用于防止撞击和相对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与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为一体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斜撑杆,所述斜撑杆通过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斜梁与所述后立柱之间,用于斜向支撑所述横梁。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地桩,所述前立柱、所述后立柱分别对应插设在所述螺旋地桩上,用于与地面固定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立柱及所述后立柱与所述螺旋地桩的连接孔之间设有密封挡圈。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的所述边框和所述卡槽选用铝合金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固定所述斜撑杆和所述斜梁的所述转接件与用于固定所述前立柱和所述斜梁的所述转接件为一体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536070.4U CN208190548U (zh) | 2017-11-16 | 2017-11-16 |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536070.4U CN208190548U (zh) | 2017-11-16 | 2017-11-16 |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190548U true CN208190548U (zh) | 2018-12-04 |
Family
ID=64442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53607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90548U (zh) | 2017-11-16 | 2017-11-16 |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19054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31156A (zh) * | 2019-03-11 | 2019-05-31 | 苏州联创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 |
-
2017
- 2017-11-16 CN CN201721536070.4U patent/CN20819054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31156A (zh) * | 2019-03-11 | 2019-05-31 | 苏州联创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伏组件的连接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5029978A1 (ja) | 太陽光追尾装置 | |
KR20190000873U (ko) | 박막 태양광 모듈의 후면 장착식 조립체 | |
CN208190548U (zh) |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 |
WO2021227496A1 (zh) | 一种光伏发电用安装底座 | |
CN210041737U (zh) | 一种可适用于不同坡度地形的光伏跟踪系统 | |
CN209767472U (zh) | 一种可折叠式太阳能光伏板 | |
CN107834954A (zh) | 一种便于调整水平且抗震效果好的太阳能板安装台 | |
CN209748463U (zh) | 一种防风减振的可调节光伏支架 | |
CN107634706A (zh) | 一种光伏电站用阵列支架 | |
CN118523697A (zh) | 一种光伏柔性支架结构 | |
CN203103316U (zh) | 太阳能光伏防风可调固定支架 | |
CN207368962U (zh) | 一种旋转式可调双面光伏电池装置 | |
KR101215625B1 (ko) | 태양광 모듈 지지장치 | |
CN202695474U (zh) | 一种光伏组件的折叠支架 | |
CN212258872U (zh) | 一种可调光伏支架 | |
CN209627289U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电站组件 | |
CN211229108U (zh) | 一种可转动调节式采光顶幕墙系统 | |
CN219145290U (zh) | 一种加强支撑式光伏支架 | |
CN202012160U (zh) | 卡接式光伏组件瓦 | |
CN207339731U (zh) | 用于混凝土屋面的光伏组件支撑座 | |
CN207853801U (zh) | 平安装面低成本安装方式的光伏支架 | |
CN217590673U (zh) | 一种适用于滩涂与沙漠地区的光伏柔性支架 | |
CN207368949U (zh) | 一种伸缩斜撑式可调双面光伏电池装置 | |
CN222169721U (zh) | 旋转式光伏发电设备 | |
CN116722809B (zh) | 柔性跟踪支架及光伏电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