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64807U - 铁路供电系统及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铁路供电系统及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164807U CN208164807U CN201820311056.2U CN201820311056U CN208164807U CN 208164807 U CN208164807 U CN 208164807U CN 201820311056 U CN201820311056 U CN 201820311056U CN 208164807 U CN208164807 U CN 2081648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solated location
- transformation unit
- voltage transformation
- transformer
- parall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铁路供电系统及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该装置包括并联主体模块和并联外设模块;其中,并联主体模块包括:第一变压单元、第一隔离单元、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第二隔离单元、第二变压单元;并联外设模块包括支撑架和主控箱;第一变压单元出线端设置有第一隔离单元的动触头;断路器的下出线端设置有第一隔离单元的静触头;电流互感器的出线端设置有第二隔离单元的静触头;第二变压单元的出线端设置有第二隔离单元的动触头,第一变压单元、第一隔离单元、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第二隔离单元和第二变压单元均设置在支撑架上;主控箱与并联主体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建立分区所所需的资源损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道电气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铁路供电系统及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
背景技术
分区所是在供电臂末端,设有开关设备的场所,其通常设在相邻两个牵引变电所之间,主要的功用是实施上下行接触网末端并联供电,具体的,可使相邻的接触网供电区段(同一供电臂的上、下行或两相邻变电所的两供电臂)实现并联或单独工作。当相邻变电所停电时,还可通过分区所实现越区供电。
目前,分区所设备主要有户外箱式结构方式,也有采用单体设备的房屋式、柱上布置方式,但是无论采用何种布置方式,为了便于运营维护、管理,都必须在设置电分相的铁路车站附近提供一块场地用以安装设备。与此同时,需架设电分相至分区所的四回供电线,以接引通所道路。上述种建立分区所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购置设备外,还需购置专用场地以接通所专用公路,既增加了工程投资,还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为了便于运输和维护管理,一般都是将分区所的所址选择在车站附近,增加了分区所的选址难度。因而建立传统的分区所需要消耗较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非常耗费资源。
针对上述建立传统分区所需要耗费大量资源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供电系统及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以取代传统的分区所,减少建立分区所所需的资源损耗。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该装置包括并联主体模块和并联外设模块;其中,并联主体模块包括:第一变压单元、第一隔离单元、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第二隔离单元、第二变压单元;并联外设模块包括支撑架和主控箱;第一变压单元的进线端子与上行接触网相连接,第一变压单元的出线端设置有第一隔离单元的动触头;断路器的下出线端设置有第一隔离单元的静触头,第一隔离单元的动触头与第一隔离单元的静触头相嵌合;断路器的上出线端子与电流互感器的进线端子相连接;电流互感器的出线端设置有第二隔离单元的静触头;第二变压单元的的出线端设置有第二隔离单元的动触头,第二隔离单元的动触头与第二隔离单元的静触头相嵌合;第二变压单元的进线端子与下行接触网连接;第一变压单元、第一隔离单元、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第二隔离单元和第二变压单元均设置在支撑架上;主控箱与并联主体模块电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变压单元包括变压器或电压互感器;上述第二变压单元包括变压器或电压互感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变压器为内部设置有熔断器的干式变压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变压器的铁芯和高低压线圈通过阻燃环氧料真空浇注成一体式。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第一隔离单元和第二隔离单元均包括依次连接的隔离开关、拉杆、拐臂、传动杆和隔离开关机构箱;隔离开关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动触头与拉杆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传动杆采用垂直推拉式将隔离开关和隔离开关机构箱传动连接,隔离开关的动触头为向上打开方式。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隔离开关机构箱内部设置有自动分合闸部件、手动分合闸部件、分合闸指示器和操控转换开关。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断路器为支柱式全封闭结构,包括固封极柱真空灭弧室、上出线座、下出线座、支柱环氧绝缘件、弹簧操动机构、传动机构和机构箱;固封极柱真空灭弧室通过传动机构与弹簧操动机构相连;固封极柱真空灭弧室设置在上出线座和下出线座之间;下出线座固定在支柱环氧绝缘件上,支柱环氧绝缘件固定在机构箱上。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电流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的进出线导电座以及隔离开关的静触头为整体浇注式;支撑架包括元器件底盘和H型钢柱,元器件底盘设置于H型钢柱的顶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铁路供电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第一方面中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还包括与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电连接的接触网和牵引变电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铁路供电系统和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通过将第一变压单元、第一隔离单元、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第二隔离单元、第二变压单元集合为一个整体的并联主体模块,并将该并联主题模块与包括有支撑架和主控箱的并联外设模块相配合,构成一个能够实现分区所功能(即实施上下行接触网末端并联供电)的小型化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与现有技术中建立分区所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相比,该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可以在功能上取代传统分区所,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安装地点,降低了建立传统分区所耗费的资源损耗,更经济便捷。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的装置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A—变压器 10B—电压互感器
20a—第一隔离单元的动触头 20b—第二隔离单元的动触头
21a—第一隔离单元的静触头 21b—第二隔离单元的静触头
22a—第一隔离单元的拉杆 22b—第二隔离单元的拉杆
23a—第一隔离单元的拐臂 23b—第二隔离单元的拐臂
24a—第一隔离单元的传动杆 24b—第二隔离单元的传动杆
25a—第一隔离单元的隔离开关机构箱
25b—第二隔离单元的隔离开关机构箱
30—断路器 40—电流互感器
50—元器件底盘 60—H型钢柱
70—主控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建立传统分区所由于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选址不便,且需要消耗较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非常耗费资源。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铁路供电系统及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的装置示意图。
上述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包括并联主体模块和并联外设模块;
其中,并联主体模块包括:第一变压单元、第一隔离单元、断路器30、电流互感器40、第二隔离单元、第二变压单元;并联外设模块包括支撑架和主控箱70;
上述并联主体模块的主要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可参照如下描述:
第一变压单元的进线端子与上行接触网相连接,第一变压单元的出线端设置有第一隔离单元的动触头20a;其中,第一变压单元可以是变压器也可以是电压互感器,如图1所示,该第一变压单元为变压器10A;
断路器30的下出线端设置有第一隔离单元的静触头21a,第一隔离单元的动触头20a与第一隔离单元的静触头21a相嵌合;
断路器30的上出线端子与电流互感器40的进线端子相连接;
电流互感器40的出线端设置有第二隔离单元的静触头21b;
第二变压单元的的出线端设置有第二隔离单元的动触头20b,第二隔离单元的动触头20b与第二隔离单元的静触头21b相嵌合;其中,第二变压单元可以是变压器也可以是电压互感器,如图1所示,该第二变压单元为电压互感器10B;
第二变压单元的进线端子与下行接触网连接;
第一变压单元、第一隔离单元、断路器30、电流互感器40、第二隔离单元和第二变压单元均设置在支撑架上;支撑架主要用于放置并联主体模块,其中,该支撑架的高度可以根据实际线路需求而设定。
主控箱70与并联主体模块电连接(考虑到实际连接线路比较多,图内未示出其连接关系)。具体的,主控箱70内部包括电源箱和控制箱,该电源箱内部包括交流输入部分、整流充电模块、降压装置及馈线输出开关部分、系统监控部分、蓄电池、电池巡检装置等,上述各个部分构成整个交直流系统,可以为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的各个器件提供设备电源、设备操作机构电源、测控箱电源、加热电源,和应急照明等交直流电源;另外,控制箱用于具体控制本装置内的各个受控器件,具体可参照相关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上述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中,该装置包括并联主题模块和并联外设模块,通过将第一变压单元、第一隔离单元、断路器30、电流互感器40、第二隔离单元、第二变压单元集合为一个整体的并联主体模块,并将该并联主体模块与包括有支撑架和主控箱的并联外设模块相配合,构成一个能够实现分区所功能(即实施上下行接触网末端并联供电)的小型化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该装置可以在功能上取代传统分区所,因为该装置具有高度集成化以及小型化的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铁路正线旁灵活选择安装地点,而无需专用房屋、场坪、通所道路以及供电线的投资,因而极大的节约了土地资源,降低了建立传统分区所的资源损耗。故采用本实施例的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更经济可靠,灵活便捷。
应当注意的是,图1仅以第一变压单元为变压器10A,第二变压单元为电压互感器10B为例进行说明,在实际情况中,第一变压单元包括变压器或电压互感器;第二变压单元包括变压器或电压互感器。图1并不应当被视作是对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的限制。在应用中,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方式之一实现变压功能:
a、第一变压单元为变压器,第二变压单元为变压器;
b、第一变压单元为变压器,第二变压单元为电压互感器;
c、第一变压单元为电压互感器,第二变压单元为变压器;
d、第一变压单元为电压互感器,第二变压单元为电压互感器;
应当注意的是,传统的分区所通常采用上述第四种情况(即第一变压单元为电压互感器,第二变压单元为电压互感器)。优选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采用变压器取代常规用的电压互感器来从接触网上取电,在更好地满足保护所需的电压取量要求和满足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电动操动机构的用电要求的基础上,还使得并联模块化装置更小型化,极大缩小了体积空间,使装置更灵活。
其中,应用在本实施例提供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的变压器10A为内部设置有熔断器的干式变压器。具体的,该变压器10A可以是小容量、内置式熔断器保护的户外干式、自然冷却变压器。通过将熔断器内置在变压器10A中的方式,使得变压器10A更加小型化集成化,节约了空间,进而缩减了整个并联模块化装置的体积。
传统干式变压器结构为变压器铁芯外套装低压线圈,并且在低压外围再套装高压线圈,铁芯和线圈之间都有一定装配空间和空气绝缘距离;然而若将传统的干式变压器安装在户外使用,则需要将传统变压器装置在户外箱体内部,体积较为庞大,且不易于与其它装置集合为一个整体。基于此,本实施例中采取将变压器10A的铁芯和高低压线圈通过阻燃环氧料真空浇注成一体式,从而使得变压器的各个组件成为一个整体结构,进而更好的满足绝缘要求和户外使用。其中,上述浇注工艺采用目前先进的APG工艺,即环氧树脂自动压力凝胶成型工艺。变压器10A采用架空进线的两侧出线方式,并且其出线端头采用冷压隔离开关刀嘴式,机械强度高,同时出线端头还兼作隔离开关动触头,使得装置高度集成化。
本实施例采用结构小巧的微型干式变压器10A来取代传统的干式电压互感器,既为户外并联化模块提供操作电源,又提供了保护所需的电压检测信号;该变压器10A同时采取谐波隔离措施,从而防止谐波对电源系统和测控系统的影响。因而上述变压器10A不仅结构精简、体积小巧,还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此外,将熔断器内置于变压器10A内部也极大的精简了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的体积,因而采用上述变压器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相比于传统的分区所,具有很大的优势。
上述第一隔离单元和第二隔离单元均包括依次连接的隔离开关、拉杆、拐臂、传动杆和隔离开关机构箱;该隔离开关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其中,该动触头与拉杆连接。如图1所示,其中第一隔离单元包括:第一隔离单元的动触头20a、第一隔离单元的静触头21a、第一隔离单元的拉杆22a、第一隔离单元的拐臂23a、第一隔离单元的传动杆24a、第一隔离单元的隔离开关机构箱25a;第二隔离单元包括:第二隔离单元的动触头20b、第二隔离单元的静触头21b、第二隔离单元的拉杆22b、第二隔离单元的拐臂23b、第二隔离单元的传动杆24b、第二隔离单元的隔离开关机构箱25b。
其中,隔离开关可以为线接触形式,动触头通过拉杆而动作,在需要时可以搭接在静触头上,也可以通过拉杆而与静触头分离。上述隔离单元可以在设备或线路检修、或者根据实际需求而使装置中的器件在电路中断开连接,另外,还可以用隔离单元来改变运行接线方式。因此,隔离单元是装置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应当注意的是,隔离开关的动触头和静触头的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灵活设置,并不受上述描述的限制,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能够方便快速的操纵隔离开关,上述传动杆采用垂直推拉式将隔离开关和隔离开关机构箱传动连接,其中,隔离开关的动触头为向上打开方式。考虑到操纵隔离开关的多种实现方式,隔离开关机构箱内部设置有自动分合闸部件、手动分合闸部件、分合闸指示器和操控转换开关。例如,当操控转换开关为电动档位时,如控制人员只要发出一个操作命令,控制回路则能通过自动分合闸而对隔离开关的分闸或合闸过程自动进行完毕,如操控转换开关为手动档位时,则可以由控制人员手动操控隔离开关的分合闸进程。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隔离单元,其用于开断的隔离开关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分别设置在于隔离开关周围的器件上,如第一变压单元(如图1所示为变压器10A)的出线端设置有第一隔离单元的隔离开关的动触头,即该变压器10A的出线端子与该隔离开关的动触头集成为一体,或者说将变压器10A的出线端子特制为隔离开关的动触头;断路器30的下出线端设置为第一隔离单元的隔离开关的静触头。第二隔离单元的隔离开关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同理可得,在此不再赘述。通过上述方式,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成为各个器件高度集成的一体化装置,在实际使用与安置的过程中非常便捷,同时也精简了该装置的整体结构。
为了使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更加精简和可靠,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断路器30为支柱式全封闭结构,包括固封极柱真空灭弧室、上出线座、下出线座、支柱环氧绝缘件、弹簧操动机构、传动机构和机构箱;固封极柱真空灭弧室通过传动机构与弹簧操动机构相连;固封极柱真空灭弧室设置在上出线座和下出线座之间;下出线座固定在支柱环氧绝缘件上,支柱环氧绝缘件固定在机构箱上。
上述断路器30作为开合负载和开断故障电流的专用开关,在本实施例中具体为户外固定式,单级垂直装于结构箱上,整个极柱采用支柱式全封闭结构,密封性能良好,上支柱为灭弧室浇注,内装真空灭弧室,下支柱固定于框架上。
其中,下支柱采用户外硅橡胶加环氧树脂浇铸,绝缘性能好。
上述断路器30的传动机构包括绝缘拉杆、拐臂及导杆,通过调整绝缘拉杆和导杆的长度,可以调整断路器30的超程和触头开距。其中,绝缘拉杆把机构的分、合运动传给灭弧室动触头,达到手动与电动操作分、合断路器之目的。灭弧室动静触头的接触压力则依靠压力弹簧来实现。
为了使断路器更加集成化,同时考虑到户外的特殊情况,上述断路器30的操动机构及与其连接的传动部分放在一个防水的箱体内。弹簧操动机构及连杆装在机构箱内,该机构箱为防水型,从而有效地防止箱体内电气控制元件受潮,此外,机构箱内装有温控仪和加热器,能够更好的对箱内的元件进行保护与监控。
应当注意的是,为了满足产品电气性能的同时还能够满足产品外形尺寸的要求,在对断路器产品进行浇注时,可以采取将带电体增加高强度绝缘材料的方式进行隔离,这样既能增强产品绝缘强度,又能满足断路器产品尺寸要求,从而更好的使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符合可靠、体积精简的需求。
电流互感器40与电流互感器40的进出线导电座以及隔离开关的静触头为整体浇注式;
为了使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集成度更高,本实施例采用固封形式的户外真空断路器进(出)线座、干式电流互感器进(出)线座、微型干式变压器进(出)线座作为隔离开关静触头的方法,将隔离开关动、静触头作为模块化电器的一个部件使用,改变了传统隔离开关的使用方式和理念,使集成度更高。
进一步,支撑架包括元器件底盘50和H型钢柱60,如图1所示,该元器件底盘50设置于H型钢柱60的顶部。元器件底盘50用于撑托并联主体模块中的各个主要器件,H型钢柱60的高度则可以根据实际线路需求而设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并联模块化装置集固封极柱形式的户外真空断路器、干式电流互感器、微型干式变压器、干式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动触头于一体,作为一个整体设备使用。可根据实际需要分别组合成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集成电器,因而该装置具有高可靠性、免维护性、小型化、工厂化等特点。
上述并联模块化装置在功能上可以取代分区所,满足供电臂末端并联(或越区)供电需要,而且因为该装置具有高度集成化以及小型化的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铁路正线旁灵活选择安装地点,独立安装在铁路正线旁,与接触网支柱位于同一纵轴线,并满足侧面界限需求,从而不需要架设独立供电线。与此同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体积精简、高集成的并联模块化装置无需专用房屋、场坪和通所道路,极大的节约了土地资源,降低了建立传统分区所的资源损耗,同时还缩短施工周期。故采用本实施例的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更经济可靠,在选址和搭建方面灵活便捷。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铁路供电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1中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还包括与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电连接的接触网和牵引变电所。
具体的,该铁路供电系统可以为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牵引供电系统,在该系统中将实施例1中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取代传统的分区所,在选址和搭建方面更灵活便捷。
其中,直接供电方式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输出的电能直接通过接触网供应给电力机车,而回归电流则通过轨道、大地回到牵引变电所。相比之下,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则是指在接触网同高度的外侧增设了一条回流线,减轻了接触网对邻近通信线路的干扰。
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的特点是:
(1)结构简单,投资和维护量小;
(2)供电可靠性高;
(3)其馈电回路和设备简单、投资省、运营维护方便。
因而采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对简化系统设备、提高供电可靠性、增强技术指标及广泛的适应性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铁路供电系统中的牵引变电所具体为电力牵引的专用变电所,其把区域电力系统送来的电能根据电力牵引对电流和电压的不同要求,转变为适用于电力牵引的电能,然后分别送到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接触网,为电力机车供电。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铁路供电系统,采用实施例1所提供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取代传统的分区所,其中,该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通过集固封极柱形式的户外真空断路器、干式电流互感器、微型干式变压器、干式电压互感器、隔离开关动触头于一体,作为一个整体设备使用。
上述并联模块化装置在功能上可以取代分区所,满足供电臂末端并联(或越区)供电需要,而且因为该装置具有高度集成化以及小型化的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铁路正线旁灵活选择安装地点,独立安装在铁路正线旁,与接触网支柱位于同一纵轴线,并满足侧面界限需求,从而不需要架设独立供电线。与此同时,采用上述实施例1所提供的体积精简、高集成的并联模块化装置无需专用房屋、场坪和通所道路,极大的节约了土地资源,降低了建立传统分区所的资源损耗,同时还缩短施工周期。故在铁路供电系统中采用该户外并联模块装置更经济可靠,在选址和搭建方面更灵活便捷。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铁路供电系统,通过将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取代传统分区所而应用在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牵引供电系统中,根据实际需要在铁路正线旁灵活选择户外并联模块的安装地点,例如将其独立安装在铁路正线旁,并与接触网支柱位于同一纵轴线,满足侧面界限需求,从而不需要架设独立供电线。与此同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铁路供电系统,无需为该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设置专用房屋、场坪和通所道路,极大的节约了土地资源,降低了建立传统分区所的资源损耗。该系统更经济可靠,极大节约了资源。
应当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的铁路供电系统和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在具体实现时,可以采用具有上述功能的模块或单元实现,这些模块或单元可以是物理上分开的或者物理上集成的,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学,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并联主体模块和并联外设模块;
所述并联主体模块包括:第一变压单元、第一隔离单元、断路器、电流互感器、第二隔离单元、第二变压单元;所述并联外设模块包括支撑架和主控箱;
所述第一变压单元的进线端子与上行接触网相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单元的出线端设置有所述第一隔离单元的动触头;
所述断路器的下出线端设置有所述第一隔离单元的静触头,所述第一隔离单元的动触头与所述第一隔离单元的静触头相嵌合;
所述断路器的上出线端子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进线端子相连接;
所述电流互感器的出线端设置有所述第二隔离单元的静触头;
所述第二变压单元的的出线端设置有所述第二隔离单元的动触头,所述第二隔离单元的动触头与所述第二隔离单元的静触头相嵌合;
所述第二变压单元的进线端子与下行接触网连接;
所述第一变压单元、所述第一隔离单元、所述断路器、所述电流互感器、所述第二隔离单元和所述第二变压单元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所述主控箱与所述并联主体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压单元包括变压器或电压互感器;所述第二变压单元包括变压器或电压互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为内部设置有熔断器的干式变压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的铁芯和高低压线圈通过阻燃环氧料真空浇注成一体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单元和所述第二隔离单元均包括依次连接的隔离开关、拉杆、拐臂、传动杆和隔离开关机构箱;所述隔离开关包括:所述动触头和所述静触头;所述动触头与所述拉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杆采用垂直推拉式将所述隔离开关和所述隔离开关机构箱传动连接,其中,所述隔离开关的所述动触头为向上打开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开关机构箱内部设置有自动分合闸部件、手动分合闸部件、分合闸指示器和操控转换开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断路器为支柱式全封闭结构,包括固封极柱真空灭弧室、上出线座、下出线座、支柱环氧绝缘件、弹簧操动机构、传动机构和机构箱;
所述固封极柱真空灭弧室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弹簧操动机构相连;
所述固封极柱真空灭弧室设置在所述上出线座和所述下出线座之间;
所述下出线座固定在所述支柱环氧绝缘件上,所述支柱环氧绝缘件固定在所述机构箱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器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进出线导电座以及所述隔离开关的静触头为整体浇注式;所述支撑架包括元器件底盘和H型钢柱,所述元器件底盘设置于所述H型钢柱的顶部。
10.一种铁路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电连接的接触网和牵引变电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311056.2U CN208164807U (zh) | 2018-03-07 | 2018-03-07 | 铁路供电系统及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311056.2U CN208164807U (zh) | 2018-03-07 | 2018-03-07 | 铁路供电系统及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164807U true CN208164807U (zh) | 2018-11-30 |
Family
ID=64385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311056.2U Active CN208164807U (zh) | 2018-03-07 | 2018-03-07 | 铁路供电系统及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16480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57395A (zh) * | 2018-03-07 | 2018-08-03 | 常州安凯特电缆有限公司 | 铁路供电系统及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 |
-
2018
- 2018-03-07 CN CN201820311056.2U patent/CN20816480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57395A (zh) * | 2018-03-07 | 2018-08-03 | 常州安凯特电缆有限公司 | 铁路供电系统及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 |
WO2019169950A1 (zh) * | 2018-03-07 | 2019-09-12 | 信承瑞技术有限公司 | 铁路供电系统及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57395A (zh) | 铁路供电系统及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 | |
CN201022062Y (zh) | 远控型高压隔离开关 | |
CN101537802A (zh) | 应用2×27.5kV户外模块化电器的电气化铁道新型AT供电方式的牵引供电系统 | |
CN208164807U (zh) | 铁路供电系统及用于铁路供电系统的户外并联模块化装置 | |
CN206195223U (zh) | 一种箱式变电站 | |
CN101510671B (zh) | 一种互换式全固体绝缘固定开关回路 | |
CN112635178B (zh) | 一种易于迁徙的三相双电压组合式油浸升压变压器 | |
CN101677176B (zh) | 一体划预装式变电站 | |
CN111585204A (zh) | 一种叠装式双变压器铁路电力箱变 | |
CN202110930U (zh) | 自动调容调压配电变压器 | |
CN214043387U (zh) | 一种易于迁徙的三相双电压组合式油浸升压变压器 | |
CN114243525B (zh) | 一种开变一体机 | |
CN201813091U (zh) | 单相预装箱式变电站 | |
CN205123102U (zh) | 一种顶板上配有全绝缘电压互感器的小型化环网柜 | |
CN202633796U (zh) | 一种半敞开式智能型箱式变电站 | |
CN204760838U (zh) | 有载调容低损智能组合式变电站 | |
CN202189664U (zh) | 自动调容调压配电变压器 | |
CN210404354U (zh) | 一种油田变电站35kV旁路母线装置 | |
CN202353060U (zh) | 单母线分段系统高压配电柜 | |
CN207925997U (zh) | 一种品字型布置箱变结构 | |
CN201732645U (zh) | 电阻柜 | |
CN208189374U (zh) | 一种干式自动铁路调压器 | |
CN201263050Y (zh) | 一体划预装式变电站 | |
CN201122502Y (zh) | 一种组合式变压器的结构 | |
CN207234268U (zh) | 小型化户外环网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3100 No. 128 Dongfang East Road,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cheng Rui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3000 No. 128 Dongfang East Road,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ankaite Cable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