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29663U - 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 - Google Patents
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129663U CN208129663U CN201820266307.XU CN201820266307U CN208129663U CN 208129663 U CN208129663 U CN 208129663U CN 201820266307 U CN201820266307 U CN 201820266307U CN 208129663 U CN208129663 U CN 2081296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st
- barred body
- medium rod
- tube body
- stop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包括中棒、上巢和下巢,下巢活动套在中棒上,中棒包括上棒体和上棒体下侧的管体,上巢设于上棒体的顶部,管体活动套在上棒体外侧,管体的内壁在上棒体下端的上方位置设有用于挡住上棒体下端的第二挡部,管体的上部设有用于与下巢扣合的扣合座。现有的折式伞的伞骨在开伞时对上巢和下巢有将两者拉开的张力,本实用新型将扣合座设置在管体的上部,扣合座可以扣合并托住下巢,而上巢设置在上棒体的顶部,伞具在开伞时,伞骨将上巢和下巢张开时,上棒体被伞骨的张力从管体的上部抽出并保持伸展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晴雨伞领域,尤其是涉及的是一种折式伞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折式伞具的伞中棒一般为外管、中管、内管依次套在一起组成一根可伸缩的棒体,为了防止内管从中管中脱出,一般在中管的内壁会设置用于卡住内管的凸起。而且伞具开伞时伞中棒伸长,如图1所示,中管与内管之间还要设置扣珠7扣合在一起,使内管不能从中管中脱出,伞中棒在开伞时可以保持伸展状态。而在中管上同时设置凸起和扣珠,工艺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删减了中棒中的一个扣珠结构的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包括中棒、上巢、下巢和伞骨,下巢活动套在中棒上,中棒包括上棒体和上棒体下侧的管体,上巢设于上棒体的顶部,管体活动套在上棒体外侧,上棒体的下端侧部设有外凸的第一挡部,管体上部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挡住第一挡部上移的第二挡部,管体的上部设有用于与下巢扣合的扣合座。现有的折式伞的伞骨在开伞时对上巢和下巢有将两者拉开的张力,本实用新型将扣合座设置在管体的上部,扣合座可以扣合并托住下巢,而上巢设置在上棒体的顶部,伞具在开伞时,伞骨将上巢和下巢张开时,上棒体被伞骨的张力从管体的上部抽出并保持伸展状态。该结构省掉了在上棒体与管体之间设置用于扣合锁在一起的扣珠结构,整体结构更简单,而且伞具开伞状态时,因上棒体和管体之间没有被扣珠结构锁死,伞骨收到作用力时可通过上棒体在管体上滑动进行缓冲。
扣合座的中部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凸块,管体的上端套入第一安装孔内,管体的上端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第一凸块扣合的第一配合孔,第一凸块的下部设有斜面。扣合座通过第一安装孔套入管体的上端,并通第一凸块与管体的第一配合孔扣合进行固定,安装方式简单,快速。
上巢的中部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凸块,上棒体的上端套入第二安装孔内,上棒体的上端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第二凸块扣合的第二配合孔,第二凸块的下部设有斜面。上巢通过第二安装孔套入上棒体的上端,并通过第二凸块与上棒体的第二配合孔扣合进行固定,安装方式简单,快速。
第一挡部为设于上棒体下端的钩状部。通过钩状部来卡住第二挡部。
上棒体为实心棒体或管状体。实心棒体刚性好,中棒可以对应做得更细,减小伞具的体积。管状体方便冲孔或冲桥。
上棒体下端的侧部设有凹槽,第一挡部为设于凹槽内的弹性挡部。弹性挡部为V形弹片,方便上棒体套入管体中,又不会脱出。
扣合座的侧部设有外伸的弹性卡钩,下巢上设有用于卡住弹性卡钩的卡接面,下巢在卡接面的一侧设有用于挤压弹性卡钩的弹性压片。扣合座通过弹性卡钩卡住下巢,按压下巢的弹性压片可解除下巢与扣合座的卡接。
上棒体为管状体,第一挡部为凸出上棒体外表面的冲压凸起。冲压凸起为切舌或冲桥形成的结构。
第二挡部为凸出管体内表面的冲压凸起。冲压凸起为切舌或冲桥形成的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现有的折式伞的伞骨在开伞时对上巢和下巢有将两者拉开的张力,本实用新型将扣合座设置在管体的上部,扣合座可以扣合并托住下巢,而上巢设置在上棒体的顶部,伞具在开伞时,伞骨将上巢和下巢张开时,上棒体被伞骨的张力从管体的上部抽出并保持伸展状态。该结构省掉了在上棒体与管体之间设置用于扣合锁在一起的扣珠结构,整体结构更简单,而且伞具开伞状态时,因上棒体和管体之间没有被扣珠结构锁死,伞骨收到作用力时可通过上棒体在管体上滑动进行缓冲。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伞具内管与中管通过扣珠扣合的结构;
图2本实用新型开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伞状态的内壁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上棒体与管体的结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上棒体与管体组装后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上棒体与管体的结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上棒体与管体组装后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上棒体与管体的结构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上棒体与管体组装后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上棒体与管体的结构分解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上棒体11;第二配合孔111;第一挡部112;凹槽113;管体12;第一配合孔121;第二挡部122;上巢2;下巢3;卡接面31;弹性压片32;第一伞骨41;第二伞骨42;第三伞骨43;第四伞骨44;扣合座5;第一安装孔51;第一凸块52;斜面521;弹性卡钩53;弹性挡部6;扣珠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2-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包括中棒、上巢2、下巢3和伞骨,下巢3活动套在中棒上,中棒包括上棒体11和上棒体11下侧的管体12,上巢2设于上棒体11的顶部,管体2活动套在上棒体11外侧,上棒体11的下端侧部设有外凸的第一挡部112,管体12上部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挡住第一挡部112上移的第二挡部122,管体12的上部设有用于与下巢3扣合的扣合座5。上棒体11为管状体,第一挡部112为凸出上棒体11外表面的冲压凸起,第二挡部122为凸出管体12内表面的冲压凸起,冲压凸起为切舌或冲桥。
扣合座5的中部设有第一安装孔51,第一安装孔5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凸块52,管体12的上端套入第一安装孔51内,管体12的上端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第一凸块52扣合的第一配合孔121,第一凸块52的下部设有斜面521,斜面521方便管体12套入第一安装孔51内。管体12套入第一安装孔51内后通第一配合孔121与第一凸块52卡合与扣合座5固定。扣合座5的侧部设有外伸的弹性卡钩53,下巢3上设有用于卡住弹性卡钩53的卡接面31,下巢3在卡接面31的一侧设有用于挤压弹性卡钩53的弹性压片32。挤压弹性压片32可以解除下巢3与扣合座5的扣合。
上巢2的中部设有第二安装孔21,第二安装孔2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凸块22,上棒体11的上端套入第二安装孔21内,上棒体11的上端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第二凸块22扣合的第二配合孔111,第二凸块111的下部设有斜面。
本实用新型为折式伞,伞骨在开伞时对上巢和下巢有将两者拉开的张力。伞骨包括第一伞骨41、第二伞骨42、第三伞骨43和第四伞骨44,第一伞骨41的前端与上巢2枢、后端与第二伞骨42的中部枢接,第二伞骨42的前端与下巢3枢接、后端与第三伞骨43的前部枢接,第四伞骨44的前端与第一伞骨41的后部枢接、后端与第三伞骨43的前端枢接,这种一般的伞骨结构在伞具开伞时,在伞布的收合力的作用下会将上巢11与下巢12拉开。上棒体11被伞骨的张力从管体12的上部抽出并保持伸展状态。
实施例2,如图2、图3和图6所示:
本实用新型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包括中棒、上巢2、下巢3和伞骨,下巢3活动套在中棒上,中棒包括上棒体11和上棒体11下侧的管体12,上巢2设于上棒体11的顶部,管体2活动套在上棒体11外侧,上棒体11的下端侧部设有外凸的第一挡部112,管体12上部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挡住第一挡部112上移的第二挡部122,管体12的上部设有用于与下巢3扣合的扣合座5。第一挡部112为设于上棒体下端的钩状部。上棒体为管状体,钩状部铆接在上棒体下端。
实施例3,如图2、图3、图7和图8所示:
本实用新型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包括中棒、上巢2、下巢3和伞骨,下巢3活动套在中棒上,中棒包括上棒体11和上棒体11下侧的管体12,上巢2设于上棒体11的顶部,管体2活动套在上棒体11外侧,上棒体11的下端侧部设有外凸的第一挡部112,管体12上部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挡住第一挡部112上移的第二挡部122,管体12的上部设有用于与下巢3扣合的扣合座5。上棒体为实心棒体,钩状部铆接在上棒体下端。
实施例4:
如图2、图3、图9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包括中棒、上巢2、下巢3和伞骨,下巢3活动套在中棒上,中棒包括上棒体11和上棒体11下侧的管体12,上巢2设于上棒体11的顶部,管体2活动套在上棒体11外侧,上棒体11的下端侧部设有外凸的第一挡部112,管体12上部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挡住第一挡部112上移的第二挡部122,管体12的上部设有用于与下巢3扣合的扣合座5。上棒体11下端的侧部设有凹槽113,凹槽113内设有弹性挡部6。弹性挡部6为V形弹性片,上棒体11可从管体12的上端装入,装入后,上棒体11上移时当弹性挡部6张开可被第二挡部122挡住,限制了上棒体11的上移。
扣合座5的中部设有第一安装孔51,第一安装孔5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凸块52,管体12的上端套入第一安装孔51内,管体12的上端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第一凸块52扣合的第一配合孔121,第一凸块52的下部设有斜面521,斜面521方便管体12套入第一安装孔51内。管体12套入第一安装孔51内后通第一配合孔121与第一凸块52卡合与扣合座5固定。扣合座5的侧部设有外伸的弹性卡钩53,下巢3上设有用于卡住弹性卡钩53的卡接面31,下巢3在卡接面31的一侧设有用于挤压弹性卡钩53的弹性压片32。挤压弹性压片32可以解除下巢3与扣合座5的扣合。
上巢2的中部设有第二安装孔21,第二安装孔2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凸块22,上棒体11的上端套入第二安装孔21内,上棒体11的上端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第二凸块22扣合的第二配合孔111,第二凸块111的下部设有斜面。
本实用新型为折式伞,伞骨在开伞时对上巢和下巢有将两者拉开的张力。伞骨包括第一伞骨41、第二伞骨42、第三伞骨43和第四伞骨44,第一伞骨41的前端与上巢2枢、后端与第二伞骨42的中部枢接,第二伞骨42的前端与下巢3枢接、后端与第三伞骨43的前部枢接,第四伞骨44的前端与第一伞骨41的后部枢接、后端与第三伞骨43的前端枢接,这种一般的伞骨结构在伞具开伞时,在伞布的收合力的作用下会将上巢11与下巢12拉开。上棒体11被伞骨的张力从管体12的上部抽出并保持伸展状态。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限定本实用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装饰,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9)
1.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包括中棒、上巢、下巢和伞骨,下巢活动套在中棒上,其特征在于:中棒包括上棒体和上棒体下侧的管体,上巢设于上棒体的顶部,管体活动套在上棒体外侧,上棒体的下端侧部设有外凸的第一挡部,管体上部的内壁上设有用于挡住第一挡部上移的第二挡部,管体的上部设有用于与下巢扣合的扣合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扣合座的中部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凸块,管体的上端套入第一安装孔内,管体的上端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第一凸块扣合的第一配合孔,第一凸块的下部设有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巢的中部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凸块,上棒体的上端套入第二安装孔内,上棒体的上端侧壁上设有用于与第二凸块扣合的第二配合孔,第二凸块的下部设有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挡部为设于上棒体下端的钩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棒体为实心棒体或管状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棒体下端的侧部设有凹槽,第一挡部为设于凹槽内的弹性挡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扣合座的侧部设有外伸的弹性卡钩,下巢上设有用于卡住弹性卡钩的卡接面,下巢在卡接面的一侧设有用于挤压弹性卡钩的弹性压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棒体为管状体,第一挡部为凸出上棒体外表面的冲压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挡部为凸出管体内表面的冲压凸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266307.XU CN208129663U (zh) | 2018-02-24 | 2018-02-24 | 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266307.XU CN208129663U (zh) | 2018-02-24 | 2018-02-24 | 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129663U true CN208129663U (zh) | 2018-11-23 |
Family
ID=64286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26630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29663U (zh) | 2018-02-24 | 2018-02-24 | 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129663U (zh) |
-
2018
- 2018-02-24 CN CN201820266307.XU patent/CN20812966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35498B2 (en) | Umbrella with mechanism for automatic opening or closing | |
CN208129663U (zh) | 折式伞具开伞中棒扣接改良结构 | |
KR200433181Y1 (ko) | 자동 우산 | |
US7401615B2 (en) | Manual-opened and auto-closed umbrella | |
US5758677A (en) | Umbrella structure for controlling an automatic opening | |
CN210539376U (zh) | 滑套式自动开收伞结构及伞柄 | |
CN221749801U (zh) | 一种自动开收伞的控制装置 | |
KR101373632B1 (ko) | 낚시용 뜰채 | |
JP3172494U (ja) | 自動開閉傘 | |
US7311110B2 (en) | Automatic close umbrella with automatic resetting feature | |
CN209473830U (zh) | 一种自收伞 | |
EP2572602B1 (en) | Shaft structure of automatic umbrella | |
CN208318506U (zh) | 一种便于自动合拢折叠的反向伞 | |
JP3047043U (ja) | 自動張開傘 | |
CN208740187U (zh) | 二折自动开收反向伞 | |
CN220045104U (zh) | 一种具有绑定身体功能的伞柄和伞具 | |
CN202800419U (zh) | 一种安全伞巢的扣合装置 | |
CN206534228U (zh) | 一种肩背式雨伞 | |
CN208259233U (zh) | 一种四用反向伞 | |
CN2504938Y (zh) | 折伞手开安全扣 | |
CN221749796U (zh) | 一种自动伞的开合锁止装置 | |
CN2340243Y (zh) | 一种直骨伞单按钮自动开收伞结构 | |
CN221749792U (zh) | 一种自动开收伞 | |
JP3044652U (ja) | 自動開閉傘 | |
WO2019029384A1 (zh) | 可收入握柄中的伞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2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