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8127274U - 电池模组组件和电源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电池模组组件和电源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27274U
CN208127274U CN201820454276.0U CN201820454276U CN208127274U CN 208127274 U CN208127274 U CN 208127274U CN 201820454276 U CN201820454276 U CN 201820454276U CN 208127274 U CN208127274 U CN 208127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late
battery modules
plate connection
battery cas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542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科
王琼
李欢飞
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 ltd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CALB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542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27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27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272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组件和电源模块。该电池模组组件包括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的两端设有端板,还包括用于将电池模组固定连接在电池箱上的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呈“L”形布置的电池箱连接部和端板连接部,所述端板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端板连接的端板连接结构,所述电池箱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电池箱连接的电池箱连接结构。这样一来,在电池模组需要进行“侧放”安装时,可以将转接件连接在电池模组上,在不改变原有的电池模组的端板的结构的前提下实现电池模组的“侧放”安装,实现了一种电池模组的“立放”和“侧放”两种安装形式,可以适用于多种电池箱,提高了电池箱的空间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电池模组组件和电源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组件和电源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的逐渐加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受人们重视,电池模组则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在单体电芯能量密度无法实现大的突破之前,增加动力电池电量及轻量化设计成为多数汽车制造企业的选择,这就需要在有限的车体空间里面布置更多的电池模组,同时尽量减轻车体结构件的重量。为了提高乘坐的舒适性,车体为电池箱预留的空间通常不大,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常用如图1所示的安装方式,通过长螺栓穿过电池模组10的两侧的端板上的安装孔与电池箱底部的螺纹孔进行螺接,实现电池模组10“立放”安装。但是将电池模组10“立放”时所占用的竖直方向上的空间较大,根据空间的需求,有些车辆上在竖直方向上预留的空间不够充足,这时可以将电池模组10“侧放”安装在电池箱中,由此来合理利用电池箱的空间。
授权公告号为CN106450091A,授权公告日为2017.02.2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该动力电池包括多个电池模组和多个电池模组固定单元,所述电池模组固定单元包括两个正对设置的第一钣金框架、两个正对设置的第二钣金框架,所述第一钣金框架和第二钣金框架垂直连接,形成一容置腔,所述电池模组固定在所述容置腔中;所述第二钣金框架包括第一固定孔,每个电池模组通过一个模组固定单元中的所述第一固定孔固定在电池箱中。
上述动力电池的第一钣金件的框架远离电池电芯的一面上设有凸起,该凸起决定了整个电池模组的放置方位,使得第二钣金框架的第一侧壁仅能与电池箱体底部固定,从而确保了整个电池模组、电池电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放置方位,以“侧放”的形式固定在电池箱体中,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因电池模组“立放”导致的高度过高无法满足一些电池高度受限要求的电动交通工具的技术问题,扩大了动力电池的适用范围。
但是这样一来电池便只能“侧放”,而原有的电池模组在电池箱空间较大时为“立放”,这样导致了之前的电池模组不能使用,电池模组的端板上的安装孔无法使用,需要重新设计电池模组,模组的端板需要重新设计开模,产品的生产周期比较长,同时电池模组的安装方式比较单一,导致电池模组的种类比较多,生产管理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组件,该电池模组组件既可以“立放”安装在电池箱中,又可以“侧放”安装在电池箱中,同时提供一种使用了这种电池模组组件的电源模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组件包括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的两端设有端板,还包括用于将电池模组固定连接在电池箱上的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呈“L”形布置的电池箱连接部和端板连接部,所述端板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端板连接的端板连接结构,所述电池箱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电池箱连接的电池箱连接结构。
这样一来,在电池模组需要进行“侧放”安装时,可以将转接件连接在电池模组上,在不改变原有的电池模组的端板的结构的前提下实现电池模组的“侧放”安装,实现了一种电池模组的“立放”和“侧放”两种安装形式,可以适用于多种电池箱,提高了电池箱的空间利用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端板连接部上设有两排以上的供连接件穿过的端板连接孔,所述端板连接结构由所述端板连接孔形成。这样一来可以较为牢固的将转接件固定在电池模组的端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件的宽度与所述端板的宽度相同,所述的端板连接孔在端板连接部的整个宽度方向上均匀布置。由此使电池模组的端板和转接件固定连接时,端板上各处受力比较均匀,连接较为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端板连接部上设有一排用于固定采集线的采集线固定孔,采集线固定孔位于相邻两排所述端板连接孔之间。这样一来可以将采集线固定在采集线固定孔处。
进一步地,所述端板连接部上设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采集线固定孔设置在凹槽上。这样一来,采集线可以固定在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箱连接部上设有供螺纹紧固件穿过的电池箱固定孔,所述电池箱连接结构由所述电池箱固定孔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箱连接部为空腔结构。这样一来可以减轻转接件本身的重量,减少材料成本,同时降低了电池箱固定孔的加工成本,实现了电池模组组件的轻量化。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结构内设有加强筋。这样一来使转接件的电池箱连接部的强度更大。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的横截面为“H”形,所述加强筋的两个平行的部分与螺纹紧固件的穿入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铆钉。这是因为铆钉连接工艺简单、连接可靠、抗振、耐冲击且适用于自动化安装。
为实现上述另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模块包括电池模组组件和用于盛装电池模组组件的电池箱,所述电池模组组件包括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的两端设有端板,还包括用于将电池模组固定连接在电池箱上的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呈“L”形布置的电池箱连接部和端板连接部,所述端板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端板连接的端板连接结构,所述电池箱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电池箱连接的电池箱连接结构。
这样一来,在电池模组需要进行“侧放”安装时,可以将转接件连接在电池模组上,在不改变原有的电池模组的端板的结构的前提下实现电池模组的“侧放”安装,实现了一种电池模组的“立放”和“侧放”两种安装形式,同一种电池模组可以适用于多种电源模块的电池箱,提高了电池箱的空间利用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端板连接部上设有两排以上的供连接件穿过的端板连接孔,所述端板连接结构由所述端板连接孔形成。这样一来可以较为牢固的将转接件固定在电池模组的端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件的宽度与所述端板的宽度相同,所述的端板连接孔在端板连接部的整个宽度方向上均匀布置。由此使电池模组的端板和转接件固定连接时,端板上各处受力比较均匀,连接较为稳定。
进一步地,所述端板连接部上设有一排用于固定采集线的采集线固定孔,采集线固定孔位于相邻两排所述端板连接孔之间。这样一来可以将采集线固定在采集线固定孔处。
进一步地,所述端板连接部上设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采集线固定孔设置在凹槽上。这样一来,采集线可以固定在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箱连接部上设有供螺纹紧固件穿过的电池箱固定孔,所述电池箱连接结构由所述电池箱固定孔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箱连接部为空腔结构。这样一来可以减轻转接件本身的重量,减少材料成本,同时降低了电池箱固定孔的加工成本,实现了电池模组组件的轻量化。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结构内设有加强筋。这样一来使转接件的电池箱连接部的强度更大。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的横截面为“H”形,所述加强筋的两个平行的部分与螺纹紧固件的穿入方向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铆钉。这是因为铆钉连接工艺简单、连接可靠、抗振、耐冲击且适用于自动化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电池模组的“立放”安装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组件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电池模组组件的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电池模组组件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组件的实施例2中的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电池模组;1.转接件;11.电池箱固定孔;12.加厚区域;13.端板连接孔;14.第一采集线固定孔;15.未加厚区域;16.加强筋;101.电池箱连接部;102.端板连接部;2.螺纹紧固件;3.连接件;4.端板;41.连接件穿孔;42.容纳腔;43.第二采集线固定孔;44.加强肋;5.电池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组件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2至图4所示,该电池模组组件包括电池模组5,电池模组5的两端设有端板4,该电池模组组件包还包括用于将电池模组5固定连接在电池箱上的转接件1,转接件1由铝合金型材制成,其包括呈“L”形布置的电池箱连接部101和端板连接部102,电池箱连接部101上设有用于与电池箱连接的电池箱连接结构,端板连接部102上设有用于与端板4连接的端板连接结构。
电池箱连接部101具有空腔结构,其截面轮廓为矩形,矩形的电池箱连接部101的中间即为上述空腔结构。矩形的电池箱连接部101的空腔内还设有“H”形的加强筋16,“H”形的加强筋16的两个平行的部分所在的平面与端板连接部102所在的平面平行,加强筋16的设置提高了电池箱连接部101的强度,保证了电池模组组件的稳定性,电池箱连接部101的与端板连接部102垂直的面上设有用于穿过螺纹紧固件2的电池箱固定孔11,该电池箱固定孔11即为上述的电池箱连接结构。电池箱连接部101由穿过电池箱固定孔11的螺纹紧固件2固定连接在电池箱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螺纹紧固件2为螺栓。
端板连接部102上设有加厚区域12,加厚区域12上设有两排供端板连接部102和端板4连接时使用的端板连接孔13,上述端板固定结构由端板连接孔13形成,端板连接孔13在端板连接部102的宽度方向上均匀布置,端板连接部102和端板4由经过端板连接孔13的连接件3连接在一起,端板连接部102还设有由未加厚区域15形成的凹槽,该凹槽内设置有供采集线穿过的第一采集线固定孔14,所述第一采集线固定孔14设置在两排端板连接孔13的中间,排列方向与铝合金型材的长度方向一致,端板连接孔13对称设置在凹槽的两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连接件3为铆钉。
所述端板4是由铝合金型材制成的矩形的板,其长度可以根据电池模组5的宽度做出调整,端板4具有容纳腔42,容纳腔42用于供连接端板4与转接件1的端板连接部102的连接件3穿过,并且连接件3的其中一端卡止在容纳腔42内。容纳腔42的长度方向与铝合金型材的长度方向一致,容纳腔42内设有用于增加端板4强度的加强肋44,加强肋44的长度方向也设置为与铝合金型材的长度方向一致,端板4上设有供连接件3穿过的连接件穿孔41和供采集线穿过的第二采集线固定孔43。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的转接件1的长度与端板4的宽度相同。
当电池模组需要“立放”时,仍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安装方式进行安装,端板 4上设置的连接件穿孔41和第二采集线固定孔43对电池的“立放”安装不产生影响。
当电池模组需要“侧放”时,在电池模组5的两侧的端板4上分别铆接一个转接件1,该转接件1的端板连接部102与端板4相接触,然后将转接件1与电池模组5和端板4形成的整体通过螺栓2固定到电池箱上,这样一来,端板4上原有的安装孔虽然不能被利用,但是连接件穿孔41和第二采集线固定孔43可以被用到,通过这种安装结构,在不改变原有端板4的形状和其上的开孔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电池模组5在电池箱中的“侧放”安装,提高了电池箱的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组件的具体实施例2,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电池箱连接部101的加强筋16的形状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组件的其它实施例中,转接件与电池箱可以通过其它的连接方式固定连接,例如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组件的其它实施例中,转接件与端板可以通过其它的连接方式固定连接,例如利用螺钉或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组件的其它实施例中,箱体连接部矩形框内的加强筋可以是其它形状的,例如在矩形框内设置两个与端面连接部垂直的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组件的其它实施例中,电池箱连接部和端板连接部可以是焊接固定连接在一起的。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模块的实施例,该电源模块包括电池模组组件和用于盛装电池模组组件的电池箱,所述电池模组组件与上述本实用新型电池模组组件的任一实施例中的电池模组组件的结构相同,不再重复说明。

Claims (20)

1.电池模组组件,包括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的两端设有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电池模组固定连接在电池箱上的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呈“L”形布置的电池箱连接部和端板连接部,所述端板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端板连接的端板连接结构,所述电池箱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电池箱连接的电池箱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连接部上设有两排以上的供连接件穿过的端板连接孔,所述端板连接结构由所述端板连接孔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的宽度与所述端板的宽度相同,所述的端板连接孔在端板连接部的整个宽度方向上均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连接部上设有一排用于固定采集线的采集线固定孔,采集线固定孔位于相邻两排所述端板连接孔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连接部上设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采集线固定孔设置在凹槽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连接部上设有供螺纹紧固件穿过的电池箱固定孔,所述电池箱连接结构由所述电池箱固定孔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连接部为空腔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结构内设有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横截面为“H”形,所述加强筋的两个平行的部分与螺纹紧固件的穿入方向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铆钉。
11.电源模块,包括电池模组组件和用于盛装电池模组组件的电池箱,所述电池模组组件包括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的两端设有端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电池模组固定连接在电池箱上的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呈“L”形布置的电池箱连接部和端板连接部,所述端板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端板连接的端板连接结构,所述电池箱连接部上设有用于与电池箱连接的电池箱连接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连接部上设有两排以上的供连接件穿过的端板连接孔,所述端板连接结构由所述端板连接孔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的宽度与所述端板的宽度相同,所述的端板连接孔在端板连接部的整个宽度方向上均匀布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连接部上设有一排用于固定采集线的采集线固定孔,采集线固定孔位于相邻两排所述端板连接孔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连接部上设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采集线固定孔设置在凹槽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连接部上设有供螺纹紧固件穿过的电池箱固定孔,所述电池箱连接结构由所述电池箱固定孔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连接部为空腔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结构内设有加强筋。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的横截面为“H”形,所述加强筋的两个平行的部分与螺纹紧固件的穿入方向平行。
20.根据权利要求12-15任一项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铆钉。
CN201820454276.0U 2018-04-02 2018-04-02 电池模组组件和电源模块 Active CN208127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4276.0U CN208127274U (zh) 2018-04-02 2018-04-02 电池模组组件和电源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4276.0U CN208127274U (zh) 2018-04-02 2018-04-02 电池模组组件和电源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27274U true CN208127274U (zh) 2018-11-20

Family

ID=64194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54276.0U Active CN208127274U (zh) 2018-04-02 2018-04-02 电池模组组件和电源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2727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0618A (zh) * 2020-12-11 2022-08-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用电装置及制备电池的方法
CN116722284A (zh) * 2023-08-04 2023-09-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电池及用电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0618A (zh) * 2020-12-11 2022-08-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用电装置及制备电池的方法
US11858332B2 (en) 2020-12-11 2024-01-02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power consump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battery
CN114930618B (zh) * 2020-12-11 2024-03-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用电装置及制备电池的方法
US12202328B2 (en) 2020-12-11 2025-01-21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Hong Kong) Limited Battery, power consump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battery
CN116722284A (zh) * 2023-08-04 2023-09-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模块、电池及用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18698U (zh) 电池模组
CN208127274U (zh) 电池模组组件和电源模块
CN206179942U (zh) 一种拼装式电池箱模组固定架及具有其的动力电池箱
CN203933509U (zh) 光伏屋顶明框安装结构
CN111710809B (zh) 一种电池包箱体及电池包
EP3118387B1 (en) Solar roof tile and solar roof tile system
CN207834396U (zh) 一种电池模组装置和电池模组箱
CN113036304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车辆的电池集成装置和新能源车辆
CN219467516U (zh) 一种电池包悬挂托架
CN209401673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箱体的一体式托盘
CN205779487U (zh) 一种适用于多型号风机的机舱装配底座工装
CN218513598U (zh) 电池框、电池包和车辆
CN212751016U (zh) 一种电池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CN215527866U (zh) 用于电芯堆叠体的箱体和电池包
CN214797650U (zh) 汇流排、电池模组和电动车辆
CN208797078U (zh) 一种适用于vda模组的扁平化铝框架电池包下箱体
CN210911987U (zh) 电池包整体式纵梁以及汽车
CN220172294U (zh) 电池包壳体以及电池包
CN220400784U (zh) 一种电池箱体内的支撑结构
CN206953970U (zh) 一种可更换电池的快换充电装置
CN217768501U (zh) 一种车用电池壳水冷板安装结构
CN207587797U (zh) 一种可固定上下叠加放置的双电池模组组合的电池箱
CN116365177B (zh) 一种圆柱电芯交错式排布的汇流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CN218274924U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220013839U (zh) 一种电动装载机用配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66, Binhe North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Patentee after: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6, Binhe North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Patentee before: Kaibo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No.66, Binhe North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Patentee after: Kaibo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6, Binhe North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Luoyang City,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VIATION LITHIUM BATTER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