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8045764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45764U
CN208045764U CN201820416044.6U CN201820416044U CN208045764U CN 208045764 U CN208045764 U CN 208045764U CN 201820416044 U CN201820416044 U CN 201820416044U CN 208045764 U CN208045764 U CN 2080457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arm
slot
base portion
contact site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1604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志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1604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457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457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457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自绝缘本体向下纵向凹设形成的一插槽及位于插槽两侧的二侧壁;至少一端子设于至少一侧壁,端子具有一基部,自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导接部用以导接电路板及位由基部仅向上延伸一第一弹性臂,第一弹性臂的末端形成一第一接触部显露于插槽,自第一弹性臂侧向延伸形成一第二弹性臂且第二弹性臂的末端形成一第二接触部显露于插槽,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在同一竖直平面上电性导接电子卡。以此减小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之间的正对面积,同时增大了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从而减小了串音,使得高频信号传输更优。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端子采用双点接触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业界习用的一种电连接器,其用以电性连接一电子卡至一电路板,该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及多个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设有多个收容槽对应容置多个导电端子,该导电端子具有一基部,自该基部向下延伸形成一焊接部用以导接至电路板,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形成两个弹性臂,此两个弹性臂位于基部上方的相对两侧,且每一弹性臂的末端朝每一弹性臂延伸方向的相反方向弯折延伸形成一接触部用以电性连接一电子卡。
然而,该导电端子结构中,两个弹性臂之间的正对面积为其中较短弹性臂正对较长弹性臂的平面中长度与宽度的乘积,而两个弹性臂都是自基部向上延伸形成,因此较短弹性臂的长度增加,从而增加了正对面积,增大了串音,另一方面,该导电端子结构中,较短弹性臂与较长弹性臂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较小,也增大了串音,对传输高频信号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较短弹性臂自较长弹性臂的臂部弯折延伸形成,以此减小两个弹性臂之间的正对面积,同时增大了较短弹性臂与较长弹性臂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频更优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导接一电子卡至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具有自所述绝缘本体向下纵向凹设形成的一插槽及位于所述插槽两侧的二侧壁;
至少一端子设于至少一所述侧壁,所述端子具有一基部,自所述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导接部用以导接所述电路板及自所述基部仅向上延伸一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的末端形成一第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插槽,自所述第一弹性臂侧向延伸形成一第二弹性臂且所述第二弹性臂的末端形成一第二接触部显露于所述插槽,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在同一竖直平面上电性导接所述电子卡。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性臂自所述基部先向上弯折形成一弯折部,自所述弯折部向上倾斜直线延伸形成一臂部。
进一步,所述第二弹性臂自所述臂部与所述弯折部的交点处先横向延伸,再向上弯折延伸形成。
进一步,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末端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下方且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臂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接触点所在的竖直平面之间。
进一步,所述导接部具有一竖直部及一焊接部,所述竖直部位于所述基部与所述焊接部之间。
进一步,多个所述端子阵列设置于所述二侧壁,所述焊接部的弯折延伸方向相同且纵向相邻所述焊接部的弯折延伸方向相反。
进一步,正对设置的其中一个所述焊接部朝远离所述插槽方向弯折延伸,另一所述焊接部朝所述插槽方向弯折延伸,两个所述端子的所述焊接部为平行设置。
进一步,所述基部设有一开孔,所述第一接触部均设有一通孔,所述第二接触部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开孔与所述通孔之间。
进一步,所述通孔在水平方向上距离所述插槽的最近点位于所述侧壁内,使得所述通孔不会显露于所述插槽。
进一步,所述基部在远离所述插槽的一侧设有至少一卡持部用以与所述绝缘本体配合卡持。
进一步,所述基部具有一连料部,所述连料部位于所述基部靠近所述插槽的一侧的下方,所述连料部与所述导接部相对设置于所述基部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所述第二弹性臂自所述第一弹性臂弯折延伸形成,使得所述第二弹性臂正对所述第一弹性臂的长度缩短了,以此减小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第二弹性臂之间的正对面积,同时增大了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从而减小了串音,使得高频信号传输更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分解剖视图;
图3为图1插入电子卡时的正视分解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倒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电子卡200 电路板300
绝缘本体1 对接面11 安装面12
插槽13 底壁131 凸台1311
侧壁132 端子槽1321 凸部1322
凹陷部1323 固持孔14 夹块141
安装部15 枢接孔151 凹槽152
挡止面153 端子2 基部21
开孔211 第一弹性臂22 第一接触部221
通孔2211 弯折部222 臂部223
第二弹性臂23 第二接触部231 卡持部24
导接部25 竖直部251 焊接部252
连料部26 耳扣3 枢接部31
扣合部32 铁脚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用以电性导接一电子卡200至一电路板300,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端子2,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端各设有一耳扣3用以固定所述电子卡200。
如图1和图5所示,定义为纵向方向,Y轴为水平方向,Z轴为上下方向,自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用以对接所述电子卡200的一对接面11及用于安装至所述电路板300的一安装面12,自所述对接面11凹设形成一插槽13用以收容所述电子卡200,所述插槽13沿纵向方向延伸,所述插槽13具有一底壁131,位于所述底壁131的两端设有多个凸台1311使得所述底壁131呈非平面。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位于所述插槽13两侧的二侧壁132,每一所述侧壁132设有多个端子槽1321,所述凸台1311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端子槽1321之间且连接于所述二侧壁132,所述端子槽1321自上而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且朝向所述插槽13一侧也为贯穿设置,自所述端子槽1321的水平方向内壁朝向所述插槽13方向凸设形成一凸部1322,所述凸部1322的上方朝所述端子槽1321的纵向两侧内壁凹陷形成一凹陷部1323。
如图4所示,于所述安装面12的两端及中间设有固持孔14用以固持铁脚4,两端的所述固持孔14的边界围成的区域沿纵向大致呈“凸”字状,所述固持孔14靠近所述安装面12两端的侧边向所述固持孔14内凸设形成一夹块141用以与所述夹块141相对的侧边相互配合夹持所述铁脚4,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纵向方向的两端各设有一安装部15用以安装所述耳扣3,所述安装部15在上下方向上贯穿设置,所述安装部15的两侧设有一枢接孔151,于所述枢接孔151的斜上方设有一凹槽152,于所述安装部15靠近所述电子卡200的一侧设有一挡止面153用以挡止所述耳扣3朝所述插槽13方向过度旋转。
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所述端子2对应设置于多个所述端子槽1321,每一所述端子2具有一基部21,所述基部21具有一开孔211,位于所述基部21的上方的一侧且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第一弹性臂22,自所述第一弹性臂22的末端形成一第一接触部221,所述第一弹性臂22自所述基部21先向上弯折形成一弯折部222,自所述弯折部222向上倾斜直线延伸形成一臂部223,所述第一接触部221具有一通孔2211,所述第一接触部221的开孔在水平方向上距离所述插槽13的最近点位于所述侧壁132内,使得所述通孔2211不会显露于所述插槽13。
所述第二弹性臂23自所述臂部223与所述弯折部222的交点处先横向延伸,再向上弯折延伸形成,自所述第二弹性臂23的末端形成一第二接触部231,所述第二接触部231的末端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21的下方且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臂部223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21抵接所述电子卡200的抵接点所在的竖直平面之间,自上而下,所述第二接触部231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221与所述基部21之间,所述第一接触部221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31在同一竖直平面抵接所述电子卡200从而形成双点接触且所述第一接触部221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231的上方,且水平方向左侧所述端子2的所述第一接触部221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31所在的同一竖直平面位于所述基部21靠近所述插槽13一侧所在的竖直平面的左侧,右侧所述端子2则反之,如此可防止单一触点未能正常接触时,另一接触点可增加接触机会而避免无法正常接触的情况发生。
自所述基部21远离所述插槽13的一侧设有多个卡持部24用以与所述凸部1322配合固持所述端子2于所述端子槽1321,自所述基部21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导接部25用以导接至所述电路板300,且所述导接部25焊接至所述电路板300的焊接方式为穿孔焊接,所述导接部25自所述基部21竖直向下延伸形成一竖直部251,自所述竖直部251弯折形成一焊接部252,水平方向正对设置的所述端子2的所述焊接部252的弯折延伸方向相同且纵向方向相邻所述端子2的所述焊接部252的弯折延伸方向相反,水平方向正对设置的其中一个所述端子2的所述焊接部252朝远离所述插槽13方向弯折延伸,另一所述端子2的所述焊接部252朝所述插槽13方向弯折延伸,且两个所述端子2的所述焊接部252为平行设置,所述基部21在靠近所述插槽13的一侧的下方设有一连料部26用以连接料带,所述连料部26与所述导接部25相对设置于所述基部21的下方的两侧。
如图2所示,于所述安装部15内各设有一耳扣3用以锁扣所述电子卡200,于所述耳扣3的两侧靠下端位置处设有一枢接部31安装于所述安装部15内的所述枢接孔151使得所述枢接部31可在所述安装部15内自由旋转,于所述枢接部31的斜上方设有一扣合部32用以配合所述凹槽152使得所述耳扣3固定于所述安装部1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有下列有益效果:
(1)所述第二弹性臂23自所述第一弹性臂22弯折延伸形成,使得所述第二弹性臂23正对所述第一弹性臂22的长度缩短了,以此减小所述第一弹性臂22与所述第二弹性臂23之间的正对面积,同时增大了较短弹性臂与较长弹性臂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从而减小了串音,使得高频信号传输更优。
(2)所述第一接触部221设有通孔2211,所述基部21设有开孔211,减小了所述端子2的面积,使得阻抗达到标准,且第一接触部221的开孔设置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可以形成回路,从而减小天线效应,提高高频信号传输质量。
(3)所述第二弹性臂23自所述臂部223弯折延伸形成,相比于背景技术中,较短弹性臂自基部21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弹性臂23正对所述第一弹性臂22的长度缩短了,故而减少了所述第二弹性臂23的用料,从而减少了制造成本。
(4)所述第二弹性臂23自所述臂部223弯折延伸形成,相比于背景技术中,较短弹性臂自基部21延伸形成,所述端子2的疲乏更小,即所述第一弹性臂22与所述第二弹性臂23之间可发生联动反应,当所述电子卡200进行插拔时,所述第一弹性臂22与所述第二弹性臂23可以更好回复变形至插卡之前的位置。
(5)所述第一接触部221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31在同一竖直平面抵接所述电子卡200从而形成双点接触,如此可防止单一触点未能正常接触时,另一接触点可增加接触机会而避免无法正常接触的情况发生。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导接一电子卡至一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具有自所述绝缘本体向下纵向凹设形成的一插槽及位于所述插槽两侧的二侧壁;
至少一端子设于至少一所述侧壁,所述端子具有一基部,自所述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导接部用以导接所述电路板及自所述基部仅向上延伸一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的末端形成一第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插槽,自所述第一弹性臂侧向延伸形成一第二弹性臂且所述第二弹性臂的末端形成一第二接触部显露于所述插槽,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在同一竖直平面上电性导接所述电子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自所述基部先向上弯折形成一弯折部,自所述弯折部向上倾斜直线延伸形成一臂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臂自所述臂部与所述弯折部的交点处先横向延伸,再向上弯折延伸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末端位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下方且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臂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接触点所在的竖直平面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接部具有一竖直部及一焊接部,所述竖直部位于所述基部与所述焊接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端子阵列设置于所述二侧壁,所述焊接部的弯折延伸方向相同且纵向相邻所述焊接部的弯折延伸方向相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正对设置的其中一个所述焊接部朝远离所述插槽方向弯折延伸,另一所述焊接部朝所述插槽方向弯折延伸,两个所述端子的所述焊接部为平行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设有一开孔,所述第一接触部均设有一通孔,所述第二接触部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开孔与所述通孔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在水平方向上距离所述插槽的最近点位于所述侧壁内,使得所述通孔不会显露于所述插槽。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在远离所述插槽的一侧设有至少一卡持部用以与所述绝缘本体配合卡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具有一连料部,所述连料部位于所述基部靠近所述插槽的一侧的下方,所述连料部与所述导接部相对设置于所述基部的两侧。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上方。
CN201820416044.6U 2018-03-27 2018-03-27 电连接器 Active CN2080457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16044.6U CN208045764U (zh) 2018-03-27 2018-03-27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16044.6U CN208045764U (zh) 2018-03-27 2018-03-27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45764U true CN208045764U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49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16044.6U Active CN208045764U (zh) 2018-03-27 2018-03-27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4576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00941A (zh) * 2019-10-29 2019-12-20 宁波晨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母头接触件和一种盲插连接器组件
CN110620299A (zh) * 2019-08-28 2019-12-2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组合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20299A (zh) * 2019-08-28 2019-12-2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组合装置
CN110600941A (zh) * 2019-10-29 2019-12-20 宁波晨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母头接触件和一种盲插连接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88590B (zh) 卡緣連接器
CN206595468U (zh) 电连接器
TWI469446B (zh) 卡緣連接器
CN107359448A (zh) 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CN107658584B (zh) 连接器
CN201397970Y (zh) 电连接器
CN107492728A (zh) 电连接器
CN108321572A (zh) 电连接器
CN108711688A (zh) 电连接器
CN107394448B (zh) 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CN207098100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7098133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3026652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6595422U (zh) 电连接器
KR101967069B1 (ko) 굴곡부에 의해 접지 피스와 접촉하는 단자를 갖는 신호 커넥터
CN208045764U (zh) 电连接器
CN108281820A (zh) 电连接器
CN202872015U (zh) Usb公头连接器改良结构
CN108448284A (zh) 电连接器
CN110086018A (zh) 电连接器
CN101494335B (zh) 具有天线功能的电连接器组件
CN205882311U (zh) Usb c型电连接器
CN202153592U (zh) 线缆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CN210111103U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101820111A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