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8026436U - 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26436U
CN208026436U CN201820244725.9U CN201820244725U CN208026436U CN 208026436 U CN208026436 U CN 208026436U CN 201820244725 U CN201820244725 U CN 201820244725U CN 208026436 U CN208026436 U CN 2080264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thium ion
ion battery
clamper
po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4472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军
朱正中
王龙超
周德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Giti Battery Co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Giti Batter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Giti Battery Co filed Critical Anhui Giti Battery Co
Priority to CN20182024472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264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264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264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Topping-Up Batteries (AREA)
  • Hybrid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气缸(10)与密封罩(5)连接,机架(1)上表面设置观察瓶(9),气缸(10)的气缸进气孔与换向阀Ⅱ(8)的出气孔Ⅱ连通,换向阀Ⅱ(8)的进气孔Ⅱ与压缩气源连通,密封罩(5)的气管接口(16)与换向阀Ⅰ(7)的出气孔Ⅰ连通,换向阀Ⅰ(7)的进气孔Ⅰ通过软管Ⅰ(13)与观察瓶(9)瓶口连通,观察瓶(9)上还设置软管Ⅱ(14),软管Ⅱ(14)与真空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能够方便快捷地对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进行气密性检测,提高锂离子电池生产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向组装完成后的数码锂离子电池中注入电解液是数码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道工序,注入电池内的电解液的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电池成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因此精确控制注入电池内电解液量是此道工序的控制重点。
由于组装完成后的数码锂离子电池内部空间十分紧凑,很难将电解液直接注入到电池内,现有技术中解决这一难题的手段是利用特别设计的夹具辅助注液,该注液夹具具有一缓存杯,缓存杯下方设有注液针头,待注液的电池装夹在缓存杯的下方,使得注液针头对准电池的注液孔,注液时电解液先定量注入到缓存杯中,然后分多次对缓存杯抽真空并破真空,每次抽完真空后电池内部也处于负压状态,当缓存杯破真空后,其内的电解液就会被吸入电池内,如此反复多次即可将缓存杯中的电解液注入到电池中。为提高注液效率,所述注液夹具通常能同时装夹多个电池进行注液,常见的结构如下所述:参见附图9,夹具包括支架以及安装于支架上部的杯床,杯床上均匀安装有若干圆柱形的缓存杯,每一缓存杯的上部敞开,下部设有注液针头,注液针头的下方设有装夹电池的结构;然而在现场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利用这种注液夹具注液仍然会出现注液量不准的现象,经仔细分析,发现原因是部分注液夹具存在漏气问题,注液过程中无法对电池进行有效的抽真空,缓存杯内电解液无法完全被吸入电池中。综上所述,十分有必要对每一个投入使用的注液夹具进行气密性检测,然而,现有技术中尚无有效的实现手段,来进行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快捷地对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进行气密性检测,操作简单的优点,确保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能够可靠进行电解液注入,提高锂离子电池生产质量,避免不合格电池返工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包括注液夹具本体,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机架、换向阀Ⅰ、换向阀Ⅱ,机架下表面设置气缸,气缸与密封罩连接,机架下部还设置支撑部件,机架上表面设置观察瓶,气缸的气缸进气孔与换向阀Ⅱ的出气孔Ⅱ连通,换向阀Ⅱ的进气孔Ⅱ与压缩气源连通,密封罩的气管接口与换向阀Ⅰ的出气孔Ⅰ连通,换向阀Ⅰ的进气孔Ⅰ通过软管Ⅰ与观察瓶瓶口连通,软管Ⅰ延伸到靠近瓶底位置,所述的观察瓶上还设置软管Ⅱ,软管Ⅱ与真空管道连通。
所述的换向阀Ⅰ和换向阀Ⅱ分别与控制部件连接,压缩气源与控制部件连接,支撑部件上设置为能够放置注液夹具本体的结构。
所述的密封罩下表面设置凹进的罩口,支撑部件包括导轨,导轨安装在位于密封罩下方的机架支撑腿上。
所述的换向阀Ⅰ为二位三通换向阀,换向阀Ⅱ为二位五通换向阀,所述的气缸为具有导向功能的双轴直线气缸或三轴直线气缸。
所述的气缸垂直布置在机架的机架支撑面下表面位置,换向阀Ⅰ、换向阀Ⅱ、观察瓶均设置在机架支撑面上表面。
所述的密封罩下表面设置沿密封罩下表面一周布置的密封垫,密封垫为环绕罩口的结构,密封垫凸出于密封罩下表面。
所述的支撑部件的导轨包括导轨Ⅰ和导轨Ⅱ,注液夹具本体包括杯床、缓存杯、夹具支架,注液夹具本体放置在导轨上时,杯床一侧设置为能够支撑在导轨Ⅰ上的结构,杯床另一侧设置为能够支撑在导轨Ⅱ上的结构。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使用前先向观察瓶中注水,使得观察瓶内的水位漫过延伸到瓶底的软管Ⅰ下端,软管Ⅱ下端则不被观察瓶内的水位漫过,软管Ⅱ上端与真空管道连通。使用时,首先向注液夹具本体上装夹良品电池(不漏气),装好电池后将注液夹具本体的杯床的两端承托在检测装置的支撑部件上,然后通过控制换向阀Ⅱ(两位五通换向阀)使气缸伸出,带动密封罩下压,密封罩罩在注液夹具本体的杯床上;最后换向阀Ⅰ(两位三通换向阀)使密封罩的气管接口与换向阀Ⅰ的出气孔Ⅰ连通;这时,注视观察瓶,观察瓶内延伸到瓶底的软管Ⅰ下端口会冒出气泡,若气泡逐渐减少并最终没有气泡冒出,则说明需要检测的注液夹具本体气密性良好;若始终有气泡冒出,则说明需要检测的注液夹具本体存在气密性不良问题,从而方便快捷完成检测装置气密性检测,确保电池加工性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快捷地对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进行气密性检测,操作简单的优点,确保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能够可靠进行电解液注入,提高锂离子电池生产质量,避免不合格电池返工。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的A-A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2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的B-B面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的部分部件的连接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注液夹具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为:1、机架;2、底板;3、支撑角铁;4、导轨;5、密封罩; 6、顶板;7、换向阀Ⅰ(两位三通换向阀);8、换向阀Ⅱ(两位五通换向阀); 9、观察瓶;10、气缸;11、密封垫;12、橡胶塞;13、软管Ⅰ;14、软管Ⅱ; 15、支撑部件;16、气管接口;17、注液夹具本体;18、罩口;19、机架支撑腿;20、机架支撑面;21、导轨Ⅰ;22、导轨Ⅱ;23、杯床;24、缓存杯;25、夹具支架;26、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附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包括注液夹具本体17,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机架1、换向阀Ⅰ7、换向阀Ⅱ8,机架1下表面设置气缸10,气缸10与密封罩5连接,机架1下部还设置支撑部件15,机架1上表面设置观察瓶9,气缸10的气缸进气孔与换向阀Ⅱ8的出气孔Ⅱ连通,换向阀Ⅱ8的进气孔Ⅱ与压缩气源连通,密封罩5的气管接口16与换向阀Ⅰ7的出气孔Ⅰ连通,换向阀Ⅰ7的进气孔Ⅰ通过软管Ⅰ13与观察瓶9瓶口连通,软管Ⅰ13延伸到靠近瓶底位置,所述的观察瓶9上还设置软管Ⅱ14。软管Ⅱ14与真空管道连通,这样,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软管Ⅱ14向观察瓶内接入真空,进而通过软管Ⅰ13、换向阀Ⅰ7向密封罩内抽真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检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如下:使用前先向观察瓶中注水,使得观察瓶9内的水位漫过延伸到瓶底的软管Ⅰ13下端,软管Ⅱ14下端则不被观察瓶9内的水位漫过,软管Ⅱ14 上端与真空管道连通。使用时,首先向注液夹具本体17上装夹良品电池26(不漏气),装好电池26后将注液夹具本体17的杯床23的两端承托在检测装置的支撑部件15上,然后通过控制换向阀Ⅱ8(两位五通换向阀)使气缸10伸出,带动密封罩5下压,密封罩5罩在注液夹具本体17的杯床23上;最后换向阀Ⅰ7(两位三通换向阀)使密封罩6的气管接口16与换向阀Ⅰ7的出气孔Ⅰ连通;这时,注视观察瓶9,观察瓶9内延伸到瓶底的软管Ⅰ13下端口会冒出气泡,若气泡逐渐减少并最终没有气泡冒出,则说明需要检测的注液夹具本体气密性良好;若始终有气泡冒出,则说明需要检测的注液夹具本体存在气密性不良问题,方便快捷完成检测装置气密性检测,确保注液夹具本体能够可靠进行电解液注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快捷地对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进行气密性检测,操作简单的优点,确保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能够可靠进行电解液注入,提高锂离子电池生产质量,避免不合格电池返工。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气缸一端与两位五通换向阀一个进气孔Ⅱ连通,气缸另一端与另个一个进气孔Ⅱ连通,这样,通过压缩气源从不同进气孔Ⅱ进气,就能够推动气缸内的活塞向不同方向移动从而带动与活塞连接的伸缩杆伸出缩进气缸,而伸缩杆则与密封罩连接,实现控制。
所述的换向阀Ⅰ7和换向阀Ⅱ8分别与控制部件连接,压缩气源与控制部件连接,支撑部件15上设置为能够放置注液夹具本体17的结构。上述结构,换向阀Ⅰ7、换向阀Ⅱ8、压缩气源均通过控制部件控制,而换向阀Ⅰ7、换向阀Ⅱ 8、压缩气源的工作时机及工作先后顺序,通过在控制部件内设置,而检测装置的使用由操作人员对控制部件进行控制来完成,方便省力地完成气密性检测。
所述的密封罩5下表面设置凹进的罩口18,支撑部件15包括导轨4,导轨 4安装在位于密封罩5下方的机架支撑腿19上。上述结构,通过罩口设置,在进行气密性检测时,注液夹具本体17的缓存杯上端会对准罩内,罩口能够将所述的注液夹具本体的杯床上表面所有缓存杯的敞口罩住,而密封罩边沿部为会抵靠在杯床边沿,形成密封腔体,确保气密性检测顺利进行,检测结果可靠。
所述的换向阀Ⅰ7为二位三通换向阀,换向阀Ⅱ8为二位五通换向阀,所述的气缸10为具有导向功能的双轴直线气缸或三轴直线气缸。上述结构,所述的气缸的运动方向为垂直于水平面;真空管道提供通断可以控制的真空气体。
所述的气缸10垂直布置在机架1的机架支撑面20下表面位置,换向阀Ⅰ7、换向阀Ⅱ8、观察瓶9均设置在机架支撑面20上表面。上述结构,通过气缸的控制能够实现密封罩与注液夹具本体17之间距离调节,方便实现密封罩与杯床的接近密封和分离,密封时进行检测,分离后可以放置或取下注液夹具本体。
所述的密封罩5下表面设置沿密封罩5下表面一周布置的密封垫11,密封垫11为环绕罩口18的结构,密封垫11凸出于密封罩5下表面。密封垫的设置,有效提高了密封罩下表面和注液夹具本体17的杯床上表面之间的密封质量。
所述的支撑部件15的导轨4包括导轨Ⅰ21和导轨Ⅱ22,注液夹具本体17 包括杯床23、缓存杯24、夹具支架25,注液夹具本体17放置在导轨4上时,杯床23一侧设置为能够支撑在导轨Ⅰ21上的结构,杯床23另一侧设置为能够支撑在导轨Ⅱ22上的结构。上述结构,在进行气密封检测时,注液夹具本体17 通过杯床下表面两侧支撑在导轨上,形成可靠支撑,并且检测时不会晃动。
如附图7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中,图中D、F、G为换向阀Ⅱ的出气孔气孔Ⅱ,E为换向阀Ⅰ的进气孔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使用前先向观察瓶中注水,使得观察瓶内的水位漫过延伸到瓶底的软管Ⅰ下端,软管Ⅱ下端则不被观察瓶内的水位漫过,软管Ⅱ上端与真空管道连通。使用时,首先向注液夹具本体上装夹良品电池(不漏气),装好电池后将注液夹具本体的杯床的两端承托在检测装置的支撑部件上,然后通过控制换向阀Ⅱ(两位五通换向阀)使气缸伸出,带动密封罩下压,密封罩罩在注液夹具本体的杯床上;最后换向阀Ⅰ(两位三通换向阀)使密封罩的气管接口与换向阀Ⅰ的出气孔Ⅰ连通;这时,注视观察瓶,观察瓶内延伸到瓶底的软管Ⅰ下端口会冒出气泡,若气泡逐渐减少并最终没有气泡冒出,则说明需要检测的注液夹具本体气密性良好;若始终有气泡冒出,则说明需要检测的注液夹具本体存在气密性不良问题,从而方便快捷完成检测装置气密性检测,确保电池加工性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方便快捷地对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进行气密性检测,操作简单的优点,确保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能够可靠进行电解液注入,提高锂离子电池生产质量,避免不合格电池返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包括注液夹具本体(1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机架(1)、换向阀Ⅰ(7)、换向阀Ⅱ(8),机架(1)下表面设置气缸(10),气缸(10)与密封罩(5)连接,机架(1)下部还设置支撑部件(15),机架(1)上表面设置观察瓶(9),气缸(10)的气缸进气孔与换向阀Ⅱ(8)的出气孔Ⅱ连通,换向阀Ⅱ(8)的进气孔Ⅱ与压缩气源连通,密封罩(5)的气管接口(16)与换向阀Ⅰ(7)的出气孔Ⅰ连通,换向阀Ⅰ(7)的进气孔Ⅰ通过软管Ⅰ(13)与观察瓶(9)瓶口连通,软管Ⅰ(13)延伸到靠近瓶底位置,所述的观察瓶(9)上还设置软管Ⅱ(14),软管Ⅱ(14)与真空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阀Ⅰ(7)和换向阀Ⅱ(8)分别与控制部件连接,压缩气源与控制部件连接,支撑部件(15)上设置为能够放置注液夹具本体(17)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罩(5)下表面设置凹进的罩口(18),支撑部件(15)包括导轨(4),导轨(4)安装在位于密封罩(5)下方的机架支撑腿(19)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阀Ⅰ(7)为二位三通换向阀,换向阀Ⅱ(8)为二位五通换向阀,所述的气缸(10)为具有导向功能的双轴直线气缸或三轴直线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10)垂直布置在机架(1)的机架支撑面(20)下表面位置,换向阀Ⅰ(7)、换向阀Ⅱ(8)、观察瓶(9)均设置在机架支撑面(20)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罩(5)下表面设置沿密封罩(5)下表面一周布置的密封垫(11),密封垫(11)为环绕罩口(18)的结构,密封垫(11)凸出于密封罩(5)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部件(15)的导轨(4)包括导轨Ⅰ(21)和导轨Ⅱ(22),注液夹具本体(17)包括杯床(23)、缓存杯(24)、夹具支架(25),注液夹具本体(17)放置在导轨(4)上时,杯床(23)一侧设置为能够支撑在导轨Ⅰ(21) 上的结构,杯床(23)另一侧设置为能够支撑在导轨Ⅱ(22)上的结构。
CN201820244725.9U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 Active CN2080264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4725.9U CN208026436U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44725.9U CN208026436U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26436U true CN208026436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906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44725.9U Active CN208026436U (zh) 2018-02-11 2018-02-11 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264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4513A (zh) * 2020-12-02 2021-02-02 广东康德莱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针筒圆锥接头气密性检测仪及注射器加工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04513A (zh) * 2020-12-02 2021-02-02 广东康德莱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针筒圆锥接头气密性检测仪及注射器加工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68789B (zh) 一种水密性气密性检测台用固定密封装置
CN105327863A (zh) 方形动力电池自动气密性氦检机
CN207610824U (zh) 新型阀门密封性能测试装置
CN204286711U (zh) 电池盖多工位氦检工装
CN105115680A (zh) 发动机进气管气密性测试装置
CN208026436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注液夹具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9470820U (zh) 用于膨胀箱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5027499U (zh) 发动机进气管气密性测试装置
CN206038243U (zh) 气雾剂罐密封检测装置
CN208721329U (zh) 一种锂电池自动夹具装置和检测装置
CN207622956U (zh) 电池检漏装置
CN205183181U (zh) 方形动力电池自动气密性氦检机
CN105514340A (zh) 一种电池注液杯
CN203203763U (zh) 电池测漏装置
CN210625976U (zh) 一种引导轮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7449558A (zh) 输液瓶密封性检漏装置及其检漏方法
CN217845560U (zh) 一种无菌注射器密合性检测装置
CN206353091U (zh) 一种电解液取样装置
CN205404203U (zh) 土壤饱和-非饱和区多深度多数目取水装置
CN204964240U (zh) 一种无死体积的快速取样器
CN209821204U (zh) 一种淋巴瘤血液化验切片转运装置
CN103499420A (zh) 一种缸盖气密性检测工装
CN208721331U (zh) 一种圆柱电池夹具装置及检测装置
CN209841293U (zh) 生产钢提桶工艺的生产测漏设备
CN207705349U (zh) 一种用于检测石墨双极板气密性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