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25673U - 立式空调设备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025673U CN208025673U CN201820388439.XU CN201820388439U CN208025673U CN 208025673 U CN208025673 U CN 208025673U CN 201820388439 U CN201820388439 U CN 201820388439U CN 208025673 U CN208025673 U CN 2080256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shell
- axial flow
- flow blower
- out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设备,包括:柜体,柜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风道,设置在柜体内,风道的出风口与出气口相连接;第一轴流风机,设置在风道的进风口处;第二轴流风机,设置在风道内,第一轴流风机的出风方向朝向第二轴流风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空调设备,通过设置的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共同转动,实现立式空调设备和风道内的气体流动,两级式的风机结构可以在使用单个结构较小的风机条件下同样实现大流量、大流速的气流,进而有利于实现立式空调设备的小型化设计,减小立式空调设备的体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立式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现如今空调逐渐朝着轻薄化和小型化发展,但为保证足够的出风量,通常需要设置体积较大的风机结构,而这就与空调设备的小型化形成了结构上的冲突。并且通常空调器的室内部也仅仅只有一个固定位置的出风口,主要通过导风板等结构调节出风方向,因此在出风方向上存在死角,容易导致死角位置的制冷/制热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立式空调设备。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立式空调设备,包括:柜体,柜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风道,设置在柜体内,风道的出风口与出气口相连接;第一轴流风机,设置在风道的进风口处;第二轴流风机,设置在风道内,第一轴流风机的出风方向朝向第二轴流风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空调设备,通过设置的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共同转动,实现立式空调设备和风道内的气体流动,两级式的风机结构可以在使用单个结构较小的风机条件下同样实现大流量、大流速的气流,进而有利于实现立式空调设备的小型化设计,减小立式空调设备的体积。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立式空调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轴流风机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风轮和第一电机,第一风轮包括第一轮毂和多个第一叶片,第一叶片与第一轮毂相连接;第二轴流风机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风轮和第二电机,第二风轮包括第二轮毂和多个第二叶片,第二叶片与第二轮毂相连接,第一风轮的旋转中心轴线与第二风轮的旋转中心轴线共线。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风轮包括第一轮毂和多个第一叶片,第二风轮包括第二轮毂和多个第二叶片,并且第一风轮的旋转中心轴线与第二风轮的旋转中心轴线共线,即相当于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沿同一轴线设置,这样可以使得第一风轮的出风可以直接、准确地流向第二风轮的进风区域,进而进一步地提高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气体驱动效率,提升立式空调设备的出风量,降低功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风轮的外径小于第一风轮的外径,风道的内径由第一风轮的位置至第二风轮的位置变小。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风轮的外径小于第一风轮的外径,并且风道也由第一风轮的位置向第二风轮的位置收缩,便于使第一风轮的出风更多地流向第二风轮的进风区域,并且使得流向第二风轮的气压更高以提升第二风轮的工作效率及降低第二风轮的功耗,节约能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叶片的数量大于第一叶片的数量。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叶片的数量大于第一叶片的数量,以提升第二风轮的送风效果,第二叶片的数量较多就可以在旋转过程中将气流切割成更小块,使得立式空调设备的出风更柔和,静音效果更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叶片的外缘形状为波浪形曲线;和/或第二叶片的外缘形状为波浪形曲线。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叶片和/或第二叶片的外缘形状为波浪形曲线,以此减小气流在流过第一叶片和/或第二叶片的边缘时的振动和噪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轴流风机与第二轴流风机对称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风轮与第一风轮可对称设置,同时第一风轮与第二风轮可分别设置为正转和反转的转动方向,以提升立式空调设备出风风速和出风风量的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分别相连接,通过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的转向和转速。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的转向和转速,一般地,若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为相对地设置,且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的结构相同,就可将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设置为相反的转向,实现多级风机的结构,提高出风速度和出风量;另外,还可根据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的实际结构分别控制其转速,保证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整体可以实现更好的出风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换热器;第一集流壳体,设置在柜体内,第一集流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集流壳体靠近进气口的一侧上设置有围设于第一安装孔的第一安装架,第一轴流风机设置在第一安装架上;第二集流壳体,设置在柜体内,风道设置在第二集流壳体内,第二集流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相对设置,第二集流壳体靠近出气口的一侧设置有围设于第二安装孔的第二安装架,风道与第二安装孔相连通,风道的出风口与出气口相连接,第二轴流风机设置在第二安装架上;柜体包括底盘、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设置在底盘上,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相连接,进气口设置在第一壳体上,出气口设置在第二壳体上,第一集流壳体与第一壳体相连接,换热器设置于进气口与第一集流壳体之间,第二集流壳体与第一壳体相连接,第一集流壳体位于第一壳体与第二集流壳体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柜体包括底盘、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一轴流风机的第一集流壳体可直接安装在第一壳体上,实现第一轴流风机的固定,并且进气口直接朝向第一轴流风机,以便于第一轴流风机直接从进气口吸气,减小吸气过程中的气体阻力和能量损耗,以此提高第一轴流风机和立式空调设备的工作效率,节约能耗。另外,换热器位于进气口与第一集流壳体之间,由此使得经过进气口进入立式空调设备的空气可以直接被换热器制冷或制热,并且在通过换热器后再直接经第一轴流风机和第二轴流风机的驱动流向风道,流出立式空调设备,以此减小了气体在立式空调设备内流动的路程和阻力,提高了立式空调设备的工作效率,节约能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导流结构,包括驱动组件、定位部和遮挡部,遮挡部与定位部相连接,定位部与第二壳体可转动地相连接,驱动组件与定位部相连接;出气口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出气子口和第二出气子口,第一出气子口设置在第二壳体的上部,第二出气子口设置在第二壳体的下部;风道包括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第一子风道的出风口与第一出气子口相连接,第二子风道的出风口与第二出气子口相连接,遮挡部位于第一子风道的进风口和第二子风道的进风口之间;其中,当遮挡部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遮挡部封闭第一子风道的进风口,当遮挡部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遮挡部封闭第二子风道的进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气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位于第二壳体上部的第一出气子口和位于第二壳体下部的第二出气子口,并且还可通过设置导流结构选择上部出风或下部出风,提高了立式空调设备出风位置和出风方向的灵活性,减小了立式空调设备的出风死角。具体地,可根据制冷或制热的位置的需求选择出风位置,或者也可根据立式空调设备的工况选择出风位置,比如当立式空调设备为制冷模式时,选择上部的第一子风道和第一出气子口出风,以便于冷空气下沉,实现更好的制冷效果,而当立式空调设备为制热模式时,选择下部的第二子风道和第二出气子口出风,以便于热空气上浮,实现更好的制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进风格栅,设置在进气口处;出风格栅,设置在出气口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分别在进气口和出气口上设置进风格栅和出风格栅,实现对于空气的过滤净化作用,使得立式空调设备和出风保持清洁,同时也能够保护用户,避免用户的肢体深入立式空调设备中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图1所示结构在第一工况下的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结构在第二工况下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结构中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结构中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结构中各部件的剖视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柜体,12进气口,14出气口,142第一出气子口,144第二出气子口,16底盘,18第一壳体,19第二壳体,2第一集流壳体,202第一安装架,3第一轴流风机,4第二集流壳体,402第二安装架,5风道,502第一子风道,504第二子风道,6第二轴流风机,7换热器,8导流结构,802定位部,804遮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立式空调设备。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设备,包括:柜体1,柜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12和出气口14;风道5,设置在柜体1内,风道5的出风口与出气口14相连接;第一轴流风机3,设置在风道5的进风口处;第二轴流风机6,设置在风道5内,第一轴流风机3的出风方向朝向第二轴流风机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空调设备,通过设置的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6共同转动,实现立式空调设备和风道5内的气体流动,两级式的风机结构可以在使用单个结构较小的风机条件下同样实现大流量、大流速的气流,进而有利于实现立式空调设备的小型化设计,减小立式空调设备的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轴流风机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风轮和第一电机,第一风轮包括第一轮毂和多个第一叶片,第一叶片与第一轮毂相连接;第二轴流风机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风轮和第二电机,第二风轮包括第二轮毂和多个第二叶片,第二叶片与第二轮毂相连接,第一风轮的旋转中心轴线与第二风轮的旋转中心轴线共线。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风轮包括第一轮毂和多个第一叶片,第二风轮包括第二轮毂和多个第二叶片,并且第一风轮的旋转中心轴线与第二风轮的旋转中心轴线共线,即相当于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沿同一轴线设置,这样可以使得第一风轮的出风可以直接、准确地流向第二风轮的进风区域,进而进一步地提高第一风轮和第二风轮气体驱动效率,提升立式空调设备的出风量,降低功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风轮的外径小于第一风轮的外径,风道5的内径由第一风轮的位置至第二风轮的位置变小。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风轮的外径小于第一风轮的外径,并且风道5也由第一风轮的位置向第二风轮的位置收缩,便于使第一风轮的出风更多地流向第二风轮的进风区域,并且使得流向第二风轮的气压更高以提升第二风轮的工作效率及降低第二风轮的功耗,节约能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叶片的数量大于第一叶片的数量。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叶片的数量大于第一叶片的数量,以提升第二风轮的送风效果,第二叶片的数量较多就可以在旋转过程中将气流切割成更小块,使得立式空调设备的出风更柔和,静音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叶片的外缘形状为波浪形曲线;和/或第二叶片的外缘形状为波浪形曲线。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叶片和/或第二叶片的外缘形状为波浪形曲线,以此减小气流在流过第一叶片和/或第二叶片的边缘时的振动和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至图7所示,第一轴流风机3与第二轴流风机6对称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风轮与第一风轮可对称设置,同时第一风轮与第二风轮可分别设置为正转和反转的转动方向,以提升立式空调设备出风风速和出风风量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6分别相连接,通过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6的转向和转速。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6的转向和转速,一般地,若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6为相对地设置,且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6的结构相同,就可将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6设置为相反的转向,实现多级风机的结构,提高出风速度和出风量;另外,还可根据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6的实际结构分别控制其转速,保证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6整体可以实现更好的出风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还包括:换热器7;第一集流壳体2,设置在柜体1内,第一集流壳体2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集流壳体2靠近进气口12的一侧上设置有围设于第一安装孔的第一安装架202,第一轴流风机3设置在第一安装架202上;第二集流壳体4,设置在柜体1内,风道5设置在第二集流壳体4内,第二集流壳体4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相对设置,第二集流壳体4靠近出气口14的一侧设置有围设于第二安装孔的第二安装架402,风道5与第二安装孔相连通,风道5的出风口与出气口14相连接,第二轴流风机6设置在第二安装架402上;柜体1包括底盘16、第一壳体18和第二壳体19,第一壳体18设置在底盘16上,第二壳体19与第一壳体18相连接,进气口12设置在第一壳体18上,出气口14设置在第二壳体19上,第一集流壳体2与第一壳体18相连接,换热器7设置于进气口12与第一集流壳体2之间,第二集流壳体4与第一壳体18相连接,第一集流壳体2位于第一壳体18与第二集流壳体4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柜体1包括底盘16、第一壳体18和第二壳体19,设置有第一轴流风机3的第一集流壳体2可直接安装在第一壳体18上,实现第一轴流风机3的固定,并且进气口12直接朝向第一轴流风机3,以便于第一轴流风机3直接从进气口12吸气,减小吸气过程中的气体阻力和能量损耗,以此提高第一轴流风机3和立式空调设备的工作效率,节约能耗。另外,换热器7位于进气口12与第一集流壳体2之间,由此使得经过进气口12进入立式空调设备的空气可以直接被换热器7制冷或制热,并且在通过换热器7后再直接经第一轴流风机3和第二轴流风机6的驱动流向风道5,流出立式空调设备,以此减小了气体在立式空调设备内流动的路程和阻力,提高了立式空调设备的工作效率,节约能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至图7所示,还包括:导流结构8,包括驱动组件、定位部802和遮挡部804,遮挡部804与定位部802相连接,定位部802与第二壳体19可转动地相连接,驱动组件与定位部802相连接;出气口14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出气子口142和第二出气子口144,第一出气子口142设置在第二壳体19的上部,第二出气子口144设置在第二壳体19的下部;风道5包括第一子风道502和第二子风道504,第一子风道502的出风口与第一出气子口142相连接,第二子风道504的出风口与第二出气子口144相连接,遮挡部804位于第一子风道502的进风口和第二子风道504的进风口之间;其中,当遮挡部804转动至第一位置时遮挡部804封闭第一子风道502的进风口,当遮挡部804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遮挡部804封闭第二子风道504的进风口。
在该实施例中,出气口14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位于第二壳体19上部的第一出气子口142和位于第二壳体19下部的第二出气子口144,并且还可通过设置导流结构8选择上部出风或下部出风,提高了立式空调设备出风位置和出风方向的灵活性,减小了立式空调设备的出风死角。
具体地,可根据制冷或制热的位置的需求选择出风位置,或者也可根据立式空调设备的工况选择出风位置。如图3所示,当立式空调设备为制冷模式时,选择上部的第一子风道502和第一出气子口142出风,以便于冷空气下沉,实现更好的制冷效果;又如图4所示,当立式空调设备为制热模式时,选择下部的第二子风道504和第二出气子口144出风,以便于热空气上浮,实现更好的制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进风格栅,设置在进气口12处;出风格栅,设置在出气口14处。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分别在进气口12和出气口14上设置进风格栅和出风格栅,实现对于空气的过滤净化作用,使得立式空调设备和出风保持清洁,同时也能够保护用户,避免用户的肢体深入立式空调设备中造成伤害。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柜体,所述柜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风道,设置在所述柜体内,所述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出气口相连接;
第一轴流风机,设置在所述风道的进风口处;
第二轴流风机,设置在所述风道内,所述第一轴流风机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第二轴流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风轮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风轮包括第一轮毂和多个第一叶片,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一轮毂相连接;
所述第二轴流风机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风轮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风轮包括第二轮毂和多个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第二轮毂相连接,所述第一风轮的旋转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风轮的旋转中心轴线共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风轮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风轮的外径,所述风道的内径由所述第一风轮的位置至所述第二风轮的位置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叶片的数量大于所述第一叶片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式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叶片的外缘形状为波浪形曲线;和/或
所述第二叶片的外缘形状为波浪形曲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流风机与所述第二轴流风机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分别相连接,通过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所述第一轴流风机和所述第二轴流风机的转向和转速。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换热器;
第一集流壳体,设置在所述柜体内,所述第一集流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集流壳体靠近所述进气口的一侧上设置有围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轴流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
第二集流壳体,设置在所述柜体内,所述风道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壳体内,所述第二集流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设置,所述第二集流壳体靠近所述出气口的一侧设置有围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第二安装架,所述风道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连通,所述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出气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轴流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
所述柜体包括底盘、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接,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一集流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接,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集流壳体之间,所述第二集流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接,所述第一集流壳体位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集流壳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流结构,包括驱动组件、定位部和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与所述定位部相连接,所述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壳体可转动地相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定位部相连接;
所述出气口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出气子口和第二出气子口,所述第一出气子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上部,所述第二出气子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下部;
所述风道包括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一子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子口相连接,所述第二子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子口相连接,所述遮挡部位于所述第一子风道的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子风道的进风口之间;
其中,当所述遮挡部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遮挡部封闭所述第一子风道的进风口,当所述遮挡部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遮挡部封闭所述第二子风道的进风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空调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风格栅,设置在所述进气口处;
出风格栅,设置在所述出气口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388439.XU CN208025673U (zh) | 2018-03-21 | 2018-03-21 | 立式空调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388439.XU CN208025673U (zh) | 2018-03-21 | 2018-03-21 | 立式空调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025673U true CN208025673U (zh) | 2018-10-30 |
Family
ID=63907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388439.XU Active CN208025673U (zh) | 2018-03-21 | 2018-03-21 | 立式空调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02567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64928A (zh) * | 2020-01-06 | 2022-04-15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用于空调单元的气动致动百叶窗 |
-
2018
- 2018-03-21 CN CN201820388439.XU patent/CN20802567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364928A (zh) * | 2020-01-06 | 2022-04-15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用于空调单元的气动致动百叶窗 |
CN114364928B (zh) * | 2020-01-06 | 2023-08-18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一种用于空调单元的气动致动百叶窗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815500U (zh) | 一种空调柜机 | |
CN201129804Y (zh) |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 |
CN108644905A (zh) | 出风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 |
CN208475464U (zh) | 出风风道结构和空调器 | |
CN109827242A (zh) |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02102889A (zh) | 一体型窗式空调器 | |
CN107218663A (zh) | 一种空调室内柜机 | |
CN208534814U (zh) | 一种新型空气冷却结构形式的高速气悬浮离心式鼓风机 | |
CN105416003B (zh) | 应用混流式轴流风扇的房车空调 | |
CN205273116U (zh) | 应用混流式轴流风扇的房车空调 | |
CN206478737U (zh) | 一种换新风空调器 | |
CN109114673A (zh) |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 |
CN208025673U (zh) | 立式空调设备 | |
WO2017117699A1 (zh) | 轴流风扇组件及应用该轴流风扇组件的房车空调 | |
CN201787673U (zh) | 落地式空调机 | |
CN20968905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09558516U (zh) | 空调柜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110118389A (zh) | 悬角空调室内机 | |
CN208025671U (zh) | 立式空调设备 | |
CN205641419U (zh) | 导流装置及空调室外机 | |
CN212130856U (zh) | 空气离心制冷机 | |
CN108375125A (zh) | 窗式空调设备 | |
CN106885359A (zh) | 贯流风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3163101U (zh) | 一种窗式空调 | |
CN207146575U (zh) |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