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8005598U - 模式切换机构及其电动工具 - Google Patents

模式切换机构及其电动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05598U
CN208005598U CN201820299176.5U CN201820299176U CN208005598U CN 208005598 U CN208005598 U CN 208005598U CN 201820299176 U CN201820299176 U CN 201820299176U CN 208005598 U CN208005598 U CN 2080055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ntilever
plectrum
impact
pattern switching
switch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9917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维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ong Cheng Electromechanical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ong Cheng Electromechanical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ong Cheng Electromechanical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ong Cheng Electromechanical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9917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055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055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055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illing And Bor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模式切换机构及其电动工具,该模式切换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的输入轴、套设于输入轴上并与输入轴同步旋转的钻套筒和冲击套筒、导杆、呈U形的钻拨片和冲击拨片、旋钮、第一弹簧,所述导杆平行于所述输入轴;所述钻拨片与冲击拨片均套设于导杆上,并且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弹簧分别与钻拨片和冲击拨片抵接,该模式切换机构还包括固定于导杆上卡持元件,初始位置,所述钻拨片和冲击拨片分别与卡持元件的两端抵接,模式切换时,所述旋钮上的偏心销驱动钻拨片与冲击拨片其中的任意一件元件沿导杆轴向移动,另外一件元件由卡持元件抵接。该模式切换机构可以防止模式切换时发生摩擦。

Description

模式切换机构及其电动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工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式切换机构及其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电动工具例如电锤,用户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进行选择不同的电锤工作模式。例如,由中国发明公告第CN101633163B号中揭露了一种具备多种模式的电锤,操作元件上的突起与联接套筒配合,通过旋转操作元件,突起可促使联接套筒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不同模式间的切换。联接套筒不断旋转,而该突起保持静止,在弹簧压力的作用下,联接套筒与突起之间在保持接触,该接触产生大的摩擦,这种摩擦损耗了部分能量,从而导致电动工具的性能降低。
因而,需要对现有电动工具的模式切换机构进行改进,从而减少模式切换动作产生的摩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小摩擦的模式切换机构及其电动工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式切换机构100,安装于电动工具的机壳上,包括:由电机驱动的输入轴1、与输入轴1传动连接的输出轴2、套设于输入轴1上并与输入轴1同步旋转的钻套筒3和冲击套筒4、导杆5、呈U形的钻拨片6和冲击拨片7、旋钮8、第一弹簧9,所述导杆5平行于所述输入轴1;所述钻拨片6与冲击拨片7均套设于导杆5上,所述钻拨片6具有卡持于钻套筒3上第一悬臂6a及位于第一悬臂6a右侧的第二悬臂6b,所述冲击拨片7具有卡持于冲击套筒4上的第四悬臂7b及位于第四悬臂左侧的第三悬臂7a,所述冲击拨片7设置于钻拨片6的右侧,且所述第二悬臂6b设置于第三悬臂7a和第四悬臂7b之间;所述第一弹簧9套设于导杆5上,且其轴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悬臂6b的右侧、第四悬臂7b的左侧抵接;所述模式切换机构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悬臂6b与第三悬臂7a之间的卡持元件10,该卡持元件10固定卡持于所述导杆5上,所述旋钮8具有设置于第二悬臂6b与第三悬臂7a之间偏心销8a,初始位置,所述第二悬臂6b和第三悬臂7a分别与卡持元件10的两端抵接,模式切换时,所述偏心销8a驱动钻拨片6与冲击拨片7其中的任意一件元件沿导杆5轴向移动,另外一件元件由卡持元件10抵接。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卡持元件10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圈10a、第二卡圈10b组成。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该模式切换机构100还包括套设于上述输入轴1上的冲击输出件11,所述钻套筒3、冲击套筒4以及所述冲击输出件11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于所述输入轴1上,该冲击输出件11的左端设有内花键11a,所述冲击套筒4的右端设有与内花键11a啮合的冲击花键4a,模式切换时,所述冲击拨片7驱动冲击套筒4远离或啮合冲击输出件11。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该模式切换机构100还包括固设于输出轴2上的输出齿轮12,所述钻套筒3的左端设有与输出齿轮12啮合的钻挡齿轮3a,模式切换时,所述钻拨片6驱动钻套筒3远离或啮合输出齿轮12。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该模式切换机构100还包括套设于导杆1上的呈U形的锁定件13和第二弹簧14、固定卡持于导杆上的第三卡圈15,所述锁定件13设置于钻拨片6的左端,且该锁定件13设有卡持输出齿轮12的第五悬臂13a、位于第五悬臂13a右侧的第六悬臂13b,所述第三卡圈15设置于第五悬臂13a与第六悬臂13b之间,所述第二弹簧14设置于第三卡圈15和第六悬臂13b之间,该第二弹簧将第六悬臂13b预压于第一悬臂6a的左侧。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该模式切换机构100依据偏心销8a的不同位置具有四种模式,当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偏心销8a位于初始位置,该偏心销8a与所述卡持元件10相对设置,所述钻挡齿轮3a与输出齿轮12啮合,所述内花键11a与冲击花键4a啮合;当处于第二模式时:偏心销8a由初始位置向左移动,所述钻挡齿轮3a与输出齿轮12啮合,所述内花键11a与冲击花键4a分离;当处于第三模式时:偏心销8a由初始位置向右移动,所述钻挡齿轮3a与输出齿轮12分离,所述内花键11a与冲击花键4a啮合;当处于第四模式时:偏心销8a由第三模式位置继续向右移动,所述钻挡齿轮3a与输出齿轮12分离,所述内花键11a与冲击花键4a啮合,且所述锁定件13的第五悬臂13a与所述输出齿轮12卡合。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一种电动工具,包括:机壳、位于机壳前端的夹持机构18、安装于机壳内部的传动机构200;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机构200包括上述的模式切换机构1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导杆5上设有固定的卡持元件10,模式切换时,所述偏心销8a驱动钻拨片6与冲击拨片7其中的任意一件元件沿导杆5轴向移动,另外一件元件由卡持元件10抵接,模式切换结束后,被抵接的元件将不会对其卡持的钻套筒3或冲击套筒4产生压力,由此减少了模式切换后所产生的摩擦,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工具传动机构的立体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分解视图;
图3是图1的剖面视图;
图4是模式切换机构的部分组成部件的立体视图;
图5是模式切换机构的主要组成部件的立体视图;
图6是模式切换机构的主要组成部件的正视图;
图7是模式切换机构处于第四模式(锁轴冲击模式)的立体视图;
100、模式切换机构,200、传动结构,1、输入轴,2、输出轴,3、钻套筒,3a、钻档齿轮,4、冲击套筒,4a、冲击花键,5、导杆,6、钻拨片,6a、第一悬臂,6b、第二悬臂,7、冲击拨片,7a、第三悬臂,7b、第四悬臂,8、旋钮,8a、偏心销,9、第一弹簧,10、卡持元件,10a、第一卡圈,10b、第二卡圈,11、冲击输出件,11a、内花键,12、输出齿轮,13、锁定件、14、第二弹簧,15、第三卡圈,16、气缸,17、冲锤,18、夹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请参照图1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工具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电锤举例说明,该电锤包括:机壳(未图示)、位于机壳前端的夹持机构18、安装于机壳内部由电机驱动的传动机构200,所述夹持机构18用于夹持工具头,所述传动机构200包括模式切换机构100,用户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可以进行四种模式的切换,分别是:冲击钻模式(也称第一模式)、钻模式(也称第二模式)、冲击模式(也称第三模式)、锁轴冲击模式(也称第四模式)。所述传动机构200将不同模式下的旋转扭矩或冲击力传递给工具头进行输出。
请参照图3和图4所示,所述模式切换机构100包括:由电机驱动的输入轴1以及从左到右依次套设于所述输入轴1上钻套筒3、冲击套筒4以及所述冲击输出件11,定义电锤的输出方向为左端,所述钻套筒3和冲击套筒4与输入轴1同步旋转,该冲击输出件11的左端设有内花键11a,所述冲击套筒4的右端设有与内花键11a啮合的冲击花键4a。所述模式切换机构100还包括与输入轴传动连接的输出轴2、与输出轴固定输出齿轮12,所述钻套筒3的左端设有与输出齿轮12啮合的钻挡齿轮3a。
所述电锤旋转输出时,所述钻套筒3与输出齿轮12啮合;所述电锤冲击输出时,所述冲击套筒4与冲击输出件11啮合,所述该冲击输出件11驱动输出轴9中的气缸16进行往复运动,气缸16带动冲锤17进行冲击输出。
请参照图5和图6所示,所述模式切换机构100还包括:平行于输入轴1的导杆5、呈U形的钻拨片6、呈U形的冲击拨片7、呈U形的锁定件13、旋钮8、第一弹簧9、第二弹簧14、卡持元件10、第三卡圈15。其中钻拨片6、冲击拨片7、锁定件13、第一弹簧9以及第二弹簧14均可滑动的套设于导杆5上,所述卡持元件10以及第三卡圈15固定卡持于所述导杆5上。
所述钻拨片6具有卡持于钻套筒3上第一悬臂6a及位于第一悬臂6a右侧的第二悬臂6b,所述冲击拨片7具有卡持于冲击套筒4上的第四悬臂7b及位于第四悬臂左侧的第三悬臂7a,所述冲击拨片7设置于钻拨片6的右侧,且所述第二悬臂6b设置于第三悬臂7a和第四悬臂7b之间;所述第一弹簧9的轴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悬臂6b的右侧、第四悬臂7b的左侧抵接;所述该卡持元件10固定卡持于所述导杆5上,该卡持元件10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圈10a、第二卡圈10b组成。所述冲击拨片7驱动冲击套筒4远离或啮合冲击输出件11,所述钻拨片6驱动钻套筒3远离或啮合输出齿轮12。
请参照图2以及图5至图7所示,所述锁定件13设置于钻拨片6的左端,且该锁定件13设有卡持输出齿轮12的第五悬臂13a、位于第五悬臂13a右侧的第六悬臂13b,所述第三卡圈15设置于第五悬臂13a与第六悬臂13b之间,所述第二弹簧14设置于第三卡圈15和第六悬臂13b之间,该第二弹簧将第六悬臂13b预压于第一悬臂6a的左侧。
所述旋钮8具有设置于第二悬臂6b与第三悬臂7a之间偏心销8a,初始位置,即处于冲击钻模式(第一模式),此时第一弹簧9处于长度最长的位置,此时所述第二悬臂6b和第三悬臂7a分别与卡持元件10的两端抵接,该偏心销8a与所述卡持元件10相对设置,所述钻挡齿轮3a与输出齿轮12啮合,所述内花键11a与冲击花键4a啮合,模式切换时,所述偏心销8a驱动钻拨片6与冲击拨片7其中的任意一件元件沿导杆5轴向移动,另外一件元件由卡持元件10抵接。本实施方式以偏心销8a向右移动举例说明,请参照图7所示,一方面所述偏心销8a向右移动,进一步驱动钻拨片6向右移动,钻拨片6驱动钻套筒3与输出齿轮12分离,另一方面,冲击拨片7因为被卡持元件10阻挡,无法向右移动,避免了冲击套筒4在已经处于最右端而冲击拨片继续对其施加向右压力而产生摩擦。同理可得偏心销8a向左移动时,同样可以避免钻拨片6与钻套筒3产生摩擦。
该模式切换机构100依据偏心销8a的不同位置具有四种模式,上述的偏心销8a处于初始位置即处于冲击钻模式(第一模式);当处于钻模式(也称第二模式)时:偏心销8a由初始位置向左移动,所述钻挡齿轮3a与输出齿轮12啮合,所述内花键11a与冲击花键4a分离;当处于冲击模式(也称第三模式)时:偏心销8a由初始位置向右移动,所述钻挡齿轮3a与输出齿轮12分离,所述内花键11a与冲击花键4a啮合;当处于锁轴冲击模式(也称第四模式)时:请参照图7所示,偏心销8a由第三模式位置继续向右移动,所述钻挡齿轮3a与输出齿轮12分离,所述内花键11a与冲击花键4a啮合,且所述锁定件13的第五悬臂13a与所述输出齿轮12卡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导杆5上设有固定的卡持元件10,模式切换时,所述偏心销8a驱动钻拨片6与冲击拨片7其中的任意一件元件沿导杆5轴向移动,另外一件元件由卡持元件10抵接,模式切换结束后,被抵接的元件将不会对其卡持的钻套筒3或冲击套筒4产生压力,因此减少了模式切换后所产生的摩擦,提高了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

Claims (7)

1.一种模式切换机构(100),安装于电动工具的机壳上,包括:由电机驱动的输入轴(1)、与输入轴(1)传动连接的输出轴(2)、套设于输入轴(1)上并与输入轴(1)同步旋转的钻套筒(3)和冲击套筒(4)、导杆(5)、呈U形的钻拨片(6)和冲击拨片(7)、旋钮(8)、第一弹簧(9),所述导杆(5)平行于所述输入轴(1);所述钻拨片(6)与冲击拨片(7)均套设于导杆(5)上,所述钻拨片(6)具有卡持于钻套筒(3)上第一悬臂(6a)及位于第一悬臂(6a)右侧的第二悬臂(6b),所述冲击拨片(7)具有卡持于冲击套筒(4)上的第四悬臂(7b)及位于第四悬臂左侧的第三悬臂(7a),所述冲击拨片(7)设置于钻拨片(6)的右侧,且所述第二悬臂(6b)设置于第三悬臂(7a)和第四悬臂(7b)之间;所述第一弹簧(9)套设于导杆(5)上,且其轴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悬臂(6b)的右侧、第四悬臂(7b)的左侧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切换机构(10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悬臂(6b)与第三悬臂(7a)之间的卡持元件(10),该卡持元件(10)固定卡持于所述导杆(5)上,所述旋钮(8)具有设置于第二悬臂(6b)与第三悬臂(7a)之间偏心销(8a),初始位置,所述第二悬臂(6b)和第三悬臂(7a)分别与卡持元件(10)的两端抵接,模式切换时,所述偏心销(8a)驱动钻拨片(6)与冲击拨片(7)其中的任意一件元件沿导杆(5)轴向移动,另外一件元件由卡持元件(10)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式切换机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元件(10)由间隔设置的第一卡圈(10a)、第二卡圈(10b)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式切换机构(100),其特征在于:该模式切换机构(100)还包括套设于上述输入轴(1)上的冲击输出件(11),所述钻套筒(3)、冲击套筒(4)以及所述冲击输出件(11)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于所述输入轴(1)上,该冲击输出件(11)的左端设有内花键(11a),所述冲击套筒(4)的右端设有与内花键(11a)啮合的冲击花键(4a),模式切换时,所述冲击拨片(7)驱动冲击套筒(4)远离或啮合冲击输出件(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式切换机构(100),其特征在于:该模式切换机构(100)还包括固设于输出轴(2)上的输出齿轮(12),所述钻套筒(3)的左端设有与输出齿轮(12)啮合的钻挡齿轮(3a),模式切换时,所述钻拨片(6)驱动钻套筒(3)远离或啮合输出齿轮(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式切换机构(100),其特征在于:该模式切换机构(100)还包括套设于导杆(1)上的呈U形的锁定件(13)和第二弹簧(14)、固定卡持于导杆上的第三卡圈(15),所述锁定件(13)设置于钻拨片(6)的左端,且该锁定件(13)设有卡持输出齿轮(12)的第五悬臂(13a)、位于第五悬臂(13a)右侧的第六悬臂(13b),所述第三卡圈(15)设置于第五悬臂(13a)与第六悬臂(13b)之间,所述第二弹簧(14)设置于第三卡圈(15)和第六悬臂(13b)之间,该第二弹簧将第六悬臂(13b)预压于第一悬臂(6a)的左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式切换机构(100),其特征在于:该模式切换机构(100)依据偏心销(8a)的不同位置具有四种模式,当处于第一模式时:所述偏心销(8a)位于初始位置,该偏心销(8a)与所述卡持元件(10)相对设置,所述钻挡齿轮(3a)与输出齿轮(12)啮合,所述内花键(11a)与冲击花键(4a)啮合;当处于第二模式时:偏心销(8a)由初始位置向左移动,所述钻挡齿轮(3a)与输出齿轮(12)啮合,所述内花键(11a)与冲击花键(4a)分离;当处于第三模式时:偏心销(8a)由初始位置向右移动,所述钻挡齿轮(3a)与输出齿轮(12)分离,所述内花键(11a)与冲击花键(4a) 啮合;当处于第四模式时:偏心销(8a)由第三模式位置继续向右移动,所述钻挡齿轮(3a)与输出齿轮(12)分离,所述内花键(11a)与冲击花键(4a)啮合,且所述锁定件(13)的第五悬臂(13a)与所述输出齿轮(12)卡合。
7.一种电动工具,包括:机壳、位于机壳前端的夹持机构(18)、安装于机壳内部的传动机构(200);其特征在于:该传动机构(200)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模式切换机构(100)。
CN201820299176.5U 2018-03-04 2018-03-04 模式切换机构及其电动工具 Active CN2080055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99176.5U CN208005598U (zh) 2018-03-04 2018-03-04 模式切换机构及其电动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99176.5U CN208005598U (zh) 2018-03-04 2018-03-04 模式切换机构及其电动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05598U true CN208005598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88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99176.5U Active CN208005598U (zh) 2018-03-04 2018-03-04 模式切换机构及其电动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0559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5792A (zh) * 2018-12-05 2019-04-02 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锤离合装置
CN112847257A (zh) * 2021-04-03 2021-05-28 浙江杭博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可稳定切换工作状态的电锤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5792A (zh) * 2018-12-05 2019-04-02 浙江亚特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锤离合装置
CN109555792B (zh) * 2018-12-05 2023-10-13 浙江亚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锤离合装置
CN112847257A (zh) * 2021-04-03 2021-05-28 浙江杭博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可稳定切换工作状态的电锤
CN112847257B (zh) * 2021-04-03 2024-05-28 浙江杭博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一种可稳定切换工作状态的电锤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08272B1 (en) Power tool comprising a torque limiter
US10195730B2 (en) Rotary hammer
EP3156185B1 (en) Impact tool
EP1792692B1 (en) Power Tool
CN208005598U (zh) 模式切换机构及其电动工具
CN100513090C (zh) 双速多功能电锤
EP2551060B1 (en) Power tool
NO134711B (zh)
CN103182549A (zh) 手持式工具装置
CN201940651U (zh) 电钻
CN204913814U (zh) 多功能电锤结构
US20120227995A1 (en) Connecting Rod Drive Comprising an Additional Oscillator
RU2007119551A (ru) Унифицированный узел для электроинструмента, а также электроинструмент, оснащенный таким унифицированным узлом
CN107984433A (zh) 模式切换机构及其电动工具
CN208759493U (zh) 多功能电锤
WO2012159559A1 (en) Power tool and transmission switching mechanism thereof
CN201744982U (zh) 一种连续锤击机构
CN207915406U (zh) 模式切换机构及其电动工具
CN208880631U (zh) 模式切换机构及其电动工具
CN108316385B (zh) 一种破碎锤及其工作方法
CN103182548A (zh) 手持式工具装置
CN202241193U (zh) 一种具有驱动模式切换的电钻
CN101036983A (zh) 手持式电动工具机
WO2008064953A1 (de) Handwerkzeugmaschine
JPH06262413A (ja) 回転工具における動力切換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