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7960354U - 一种柜门结构及镜柜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柜门结构及镜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60354U
CN207960354U CN201820209386.0U CN201820209386U CN207960354U CN 207960354 U CN207960354 U CN 207960354U CN 201820209386 U CN201820209386 U CN 201820209386U CN 207960354 U CN207960354 U CN 2079603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dge gate
gear
motor
cabinet
friction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0938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孝发
林孝山
林波泉
张灿秋
黄鸿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moo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moo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moo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moo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0938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603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603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6035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柜门结构,其用于驱动装设于柜体的活动门,包括驱动单元和摩擦轮,所述摩擦轮与活动门抵接,并受驱动单元驱动,带动活动门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柜门结构,摩擦轮与活动门抵接,摩擦轮与活动门之间存在摩擦力,摩擦轮受驱动单元带动时,摩擦轮与活动门之间的摩擦力可带动活动门运动,上述柜门结构简单、配件少、成本低,便于安装和拆卸,且运行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柜门结构及镜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柜门结构及镜柜。
背景技术
目前的门板开启或镜柜门开启通常采用合页开启方式,这种方式占用空间较大,很多商家为了节约空间采用滑动门的设计,但这种滑动门在推动时费时费力,而采用电机驱动门板移动的方式,通常会在电机的输出端设计齿轮,在门板上设置齿条,或采用传送带的方式带动门板移动,上述两种方式均存在结构复杂、配件多、成本高的问题,装配过程复杂,且运行过程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现有的柜门结构或镜柜等家居装置仍待进一步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配件少、成本低、装配简单、运行稳定的柜门结构及镜柜。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柜门结构,其用于驱动装设于柜体的活动门,包括驱动单元和摩擦轮,所述摩擦轮与活动门抵接,并受驱动单元驱动,带动活动门运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一,还包括技术方案二,在技术方案二中,还包括弹性件,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相固接的电机和调节件;所述摩擦轮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弹性件顶抵电机或调节件以使摩擦轮与活动门相抵接,所述调节件用于带动电机移动以增大或减小弹性件的弹性形变力。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二,还包括技术方案三,在技术方案三中,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装设于柜体内,所述驱动单元装设于固定座内,所述弹性件设于电机和固定座内表面之间或调节件和固定座内表面之间。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三,还包括技术方案四,在技术方案四中,所述调节件包括底座、拨杆和定位凸起,所述底座一侧与电机固接,还与拨杆一端连接,所述定位凸起套设于拨杆另一端,所述弹性件设于底座和固定座内表面之间,所述拨杆在柜体上开设的彼此连通的小滑槽和大滑槽内滑动;当拨杆移动至小滑槽内时,摩擦轮与活动门相抵接,定位凸起钩挂于小滑槽外表面;当拨杆移动至大滑槽内时,摩擦轮与活动门相分离,所述定位凸起相对于拨杆向底座方向移动以使定位凸起位于所述大滑槽内以限制拨杆向小滑槽移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一,还包括技术方案五,在技术方案五中,还包括离合机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摩擦轮通过离合机构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五,还包括技术方案六,在技术方案六中,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装设于柜体内,所述驱动单元装设于固定座内;所述柜体设有与固定座相对应的开口;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离合驱动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摩擦轮连接,所述第三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离合驱动杆一端与第三齿轮连接,并用于使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离合;所述离合驱动杆包括杆本体、第一钩挂部和第二钩挂部,所述杆本体一端与第三齿轮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钩挂部连接,所述第二钩挂部与杆本体连接且位于第一钩挂部与第三齿轮之间,所述杆本体穿过开口以使第一钩挂部或第二钩挂部钩挂于开口外表面,且所述杆本体可在开口内运动;在第一状态时,第一钩挂部钩挂于开口外表面,第二钩挂部位于开口内;在第二状态时,第二钩挂部钩挂于开口外表面;所述第一状态为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分离的状态。
基于技术方案一,还包括技术方案七,在技术方案七中,还包括力矩感应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所述力矩传感器装设于电机上。
基于技术方案一,还包括技术方案八,在技术方案八中,还包括滑轨、控制开关和若干滑块,所述柜体朝向活动门设有滑轨安装部,所述滑轨装设于所述滑轨安装部内,所述控制开关装设于活动门上;所述滑轨为导电滑轨,所述滑块至少包括两个导电滑块;所述控制开关与导电滑块电连接,所述导电滑块通过导电滑轨与驱动单元电连接;所述活动门通过滑块滑设于导电滑轨上。
基于技术方案一,还包括技术方案九,在技术方案九中,还包括滑轨和滑块,所述柜体朝向活动门设有滑轨安装部,所述滑轨装设于所述滑轨安装部内,所述活动门通过滑块滑设于滑轨上;所述滑块与滑轨之间形成止退结构,所述止退结构限制滑块向活动门方向位移并防止滑块自滑轨脱落。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镜柜,包括技术方案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或九中任一项所述的柜门结构,还包括镜子,所述镜子装设于活动门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技术方案一中,本实用新型的柜门结构,摩擦轮与活动门抵接,摩擦轮与活动门之间存在摩擦力,摩擦轮受驱动单元带动时,摩擦轮与活动门之间的摩擦力可带动活动门运动,上述柜门结构简单、配件少、成本低,便于安装和拆卸,且运行稳定。
2.技术方案二中,驱动单元包括相固接的电机和调节件,摩擦轮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设置弹性件顶抵电机或调节件可使与电机输出端连接的摩擦轮与活动门相抵接。调节件带动电机向靠近活动门的方向位移时,弹性件顶抵电机或调节件使得与电机输出端连接的摩擦轮与活动门相抵接,此时弹性件的弹性形变力小,弹性件的压缩行程小;调节件带动电机向远离活动门的方向位移时,此时摩擦轮与门不再抵接或分离,弹性件的弹性形变力大,弹性件的压缩行程大。当电机运行出现故障时,通过调节件调节电机的位置,即可使得摩擦轮与门不再抵接或分离,需要使用时,可手动推动活动门移动,而当恢复通电或电机故障解除后,弹性件的弹性形变力可推动电机或调节件带动与电机输出端连接的摩擦轮顶抵在活动门上,省时省力。上述设置便于电机故障或停电等特殊情况下急用,用户使用更便利。
3.技术方案三中,设置固定座,驱动单元装设于固定座内,电机工作时运行更为平稳,不易出现偏离,使得与电机输出端连接的摩擦轮与活动门抵接时更稳定。
4.技术方案四中,调节件的结构设置,拨杆移动至大滑槽内,可移动定位凸起使其位于大滑槽内,从而限制拨杆向小滑槽移动,实现了对于拨杆的定位,也即实现了对于摩擦轮的定位,当电机运行出现故障时,拨动拨杆带动电机、摩擦轮向远离活动门的方向位移,摩擦轮不再抵接活动门时,移动定位凸起对拨杆定位,即可使得摩擦轮与活动门的摩擦力较小或趋于零,便于手动推动活动门运动。
5.技术方案五中,设置离合机构,可通过离合机构使电机的输出端与摩擦轮连接或分离。正常情况下,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离合机构与摩擦轮连接,电机驱动摩擦轮带动活动门运动;电机出现故障或停电时,离合机构可使电机的输出端与摩擦轮分离,如此,电机不能带动摩擦轮转动,摩擦轮与活动门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便于手动推动活动门运动,用户使用更为便利。
6.技术方案六中,离合机构的结构设置,离合驱动杆可在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或相分离时,通过第一钩挂部或第二钩挂部钩挂于开口外表面实现对离合驱动杆的定位,且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7.技术方案七中,设置力矩传感器,当活动门夹到手或其他东西时,电机扭力变大,力矩增大到某一值时,向驱动单元发送停止信号,不仅防止使用者被夹伤,且可避免对电机造成损害,安全实用且自动化程度高。
8.技术方案八中,导电滑轨、控制开关和滑块的设置中,活动门通过滑块滑设于滑轨上,结构简单实用,控制开关通过导电滑块实现与导电滑轨的电连接,进而实现与驱动单元的电连接,安装便捷,且使控制开关的电输出端被导电滑块遮挡,省去了控制开关与驱动单元之间的电线,结构简洁美观,通过控制开关即可控制活动门的移动,不仅节约了空间,且使用者无需手动推拉,操作简单节省人力。
9.技术方案九中,柜体朝向活动门设滑轨安装部,滑轨的安装便捷,滑块与滑轨之间形成止退结构,使得滑块在滑轨内平稳滑动,使得门板在移动时不会脱落,且更为平稳,故障率低。
10.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柜门结构的镜柜,镜子转设于活动门上,镜柜的驱动结构简单、配件少、成本低,运行平稳,且在出现故障或停电的情况下仍可适用,用户使用便利。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止退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局部示意图。
活动门1;
柜体2,嵌入式滑槽21,小滑槽221,大滑槽222,开口23;
驱动单元3,电机31,调节件32,底座321,拨杆322,定位凸起323;
摩擦轮4;滑块5,止退凸起51;滑轨6,止退槽61;控制开关7;防夹手感应器8;拨动件9;固定座10;弹性件11;
离合机构12,离合驱动杆121、杆本体1211,第一钩挂部1212,第二钩挂部1213,第一齿轮122、第二齿轮123和第三齿轮124,复位弹簧12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柜门结构,其用于驱动装设于柜体2的活动门1,包括驱动单元3和摩擦轮4,摩擦轮4与活动门1抵接,并受驱动单元3驱动,带动活动门1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柜门结构,摩擦轮4与活动门1抵接,摩擦轮4与活动门1之间存在摩擦力,摩擦轮4受驱动单元3带动时,摩擦轮4与活动门1之间的摩擦力可带动活动门1运动,上述柜门结构简单、配件少、成本低,便于安装和拆卸,且运行稳定。
其中,活动门1背面可设摩擦面,摩擦轮4可为橡胶轮,橡胶轮表面可在转动面上设置摩擦凸起,以活动门1与摩擦轮4之间的摩擦力。
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活动门1的运动既可以是升降移动,也可以是平移移动,以下主要描述活动门1升降移动的情形。
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滑块5和滑轨6,柜体2两侧朝向活动门1设有滑轨安装部,在本案中,滑轨安装部主要为嵌入式滑槽21,滑轨6装设于嵌入式滑槽21内,活动门1通过滑块5滑设于滑轨6上,实际安装中,活动门1背面与滑块5固接。
本案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对滑轨6和滑块5作了进一步改进,滑轨6为导电滑轨6,滑块5至少包括两个导电滑块5;还包括控制开关7,控制开关7装设于活动门1上,控制开关7可设置为两个按钮,以向驱动单元3发送不同方向的移动信号;控制开关7与导电滑块5电连接,导电滑块5通过导电滑轨6与驱动单元3电连接。上述结构设计,简单实用,控制开关7通过导电滑块5实现与导电滑轨6的电连接,进而实现与驱动单元3的电连接,安装便捷,且使控制开关7的电输出端被导电滑块5遮挡,省去了控制开关7与驱动单元3之间的电线,结构简洁美观,通过控制开关7即可控制活动门1的移动,不仅节约了空间,且使用者无需手动推拉,操作简单节省人力。且导电滑轨6装设于嵌入式滑槽21内,安全美观。
其中,滑块5与导电滑轨6之间形成止退结构,如图3所示,具体为导电滑轨6内设有止退槽61,滑块5端部设有与止退槽61相配合的止退凸起51,上述止退结构限制滑块5向活动门1方向位移并防止滑块5自导电滑轨6脱落。这种结构设计不仅简单,且使得滑块5在导电滑轨6内平稳滑动,由于滑块5与活动门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使得活动门1在移动时不会脱落,且更为平稳,故障率低。
滑轨6两端还设有限位结构(图中未示出),限位结构用于防止滑块5自滑轨6端部脱落。
基于提高柜门结构自动化的考虑,还包括第一位置感应器和第二位置感应器(图中未示出),第一位置感应器和第二位置感应器均装设于柜体2上,并均与驱动单元3电连接;第一位置感应器和第二位置感应器分别与嵌入式滑槽21的两端相对应,以在活动门1移动至嵌入式滑槽21的端部时触发,第一位置感应器触发时向驱动单元3发送开门停止信号,第二位置感应器触发时向驱动单元3发送关关门停止信号。设置第一位置感应器和第二位置感应器,在活动门1移动至嵌入式滑槽21的端部时,即可触发第一位置感应器和第二位置感应器,使得驱动单元3停止带动活动门1移动,自动化程度高,且控制精确。
具体到本案中,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均为电容式传感器,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的接收端位于柜体2上,并分别与嵌入式滑槽21的两端相对应,发射端则均位于活动门1上。应理解,在活动门1升降移动时,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二位置传感器分别装设于柜体2的顶部和底部,并分别与嵌入式滑槽21的两端对应。
本案还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对活动门1的安全性做了改进,主要为设置防夹手感应器8,防夹手感应器8装设于活动门1一端,并与驱动单元3电连接;防夹手感应器8用于在感应到人靠近活动门1的端部时向驱动单元3发送停止信号,驱动单元3根据停止信号停止驱动。应理解,在活动门1升降移动时,防夹手感应装设于活动门1的底部,在活动门1平移时,防夹手感应器8可装设于活动门1两侧。设置防夹手感应器8,可防止使用者被夹伤,安全实用且自动化程度高。本案中的防夹手传感器主要为红外传感器。
驱动单元3包括电机31和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控制器与电机31电连接,并通过导电滑轨6、导电滑滑块5与控制开关7电连接,控制器还与第一位置感应器和第二位置感应器电连接,摩擦轮4与电机31的输出端连接。在具体的控制中,控制器可根据控制开关7的移动信号控制电机31正转或反转,从而带动活动门1向不同的方向移动。应理解,本案中的电源即可以为交流电源,也可以为直流电源,在实际安装中,可将直流电源如电池装设在活动门1上。
为了进一步增加柜门结构的安全性,本案在电机31上设置力矩传感器,力矩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当电机31的力矩超过设定值时,则向控制器发生停止信号,如当活动门1夹到手或其他东西时,电机31扭力变大,力矩增大到某一值时,力矩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停止信号,不仅可防止使用者被夹伤,且可保护电机31,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本案基于上述结构设计,还为一些如电机31故障、停电等突发状况做出了结构改进,以便于用户在电机31出现故障或停电时仍可使用本案的柜门结构,如设置拨动件9,拨动件9与活动门1一侧转动连接,且在不使用时贴合于活动门1收纳,拨动件9便于手动推动活动门1时施力,在具体实施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设置固定座10,固定座10装设于柜体2内,驱动单元3装设于固定座10内,固定座10的设置,电机31工作时运行更为平稳,不易出现偏离,使得与电机31输出端连接的摩擦轮4与活动门1抵接时更稳定。
驱动单元3还包括调节件32,调节件32与电机31一侧固接;还包括弹性件11,弹性件11设于电机31和固定座10内表面之间或调节件32和固定座10内表面之间,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1为弹簧,弹性件11设于调节件32和固定座10内表面之间,如此弹性件11顶抵调节件32可使摩擦轮4与活动门1相抵接,调节件32用于带动电机31移动以增大或减小弹性件11的弹性形变力。调节件32带动电机31向靠近活动门1的方向位移时,弹性件11顶抵调节件32使得与电机31输出端连接的摩擦轮4与活动门1相抵接,此时弹性件11的弹性形变力小,弹性件11的压缩行程小;调节件32带动电机31向远离活动门1的方向位移时,此时摩擦轮4与活动门1不再抵接或分离,弹性件11的弹性形变力大,弹性件11的压缩行程大。当电机31运行出现故障时,通过调节件32调节电机31的位置,即可使得摩擦轮4与活动门1不再抵接或分离,需要使用时,可手动推动活动门1移动,而当恢复通电或电机31故障解除后,弹性件11的弹性形变力可推动调节件32带动与电机31输出端连接的摩擦轮4顶抵在活动门1上,省时省力。上述设置便于电机31故障或停电等特殊情况下急用,用户使用更便利。
具体使用中,还需在调节件32带动摩擦轮4与活动门1不再抵接或分离时,对调节件32定位,即对摩擦轮4定位,以使在出现故障时,活动门1与摩擦轮4的摩擦力始终较小或趋于零。
具体设置如下,调节件32包括底座321、拨杆322和定位凸起323,底座321一侧与电机31固接,还与拨杆322一端连接,定位凸起323套设于拨杆322另一端,弹性件11设于底座321和固定座10内表面之间,拨杆322在柜体2上开设的彼此连通的小滑槽221和大滑槽222内滑动;当拨杆322移动至小滑槽221内时,摩擦轮4与活动门1相抵接,定位凸起323钩挂于小滑槽221外表面;当拨杆322移动至大滑槽222内时,摩擦轮4与活动门1相分离,定位凸起323相对于拨杆322向底座321方向移动以使定位凸起323位于大滑槽222内以限制拨杆322向小滑槽221移动。调节件32的结构设置,拨杆322移动至大滑槽222内,可移动定位凸起323使其位于大滑槽222内,从而限制拨杆322向小滑槽221移动,实现了对于拨杆322的定位,也即实现了对于摩擦轮4的定位,当电机31运行出现故障时,拨动拨杆322带动电机31、摩擦轮4向远离活动门1的方向位移,摩擦轮4不再抵接活动门1时,移动定位凸起323对拨杆322定位,即可使得摩擦轮4与活动门1的摩擦力较小或趋于零,便于手动推动活动门1运动。
实施例2
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设置固定座10,固定座10装设于柜体2内,驱动单元3装设于固定座10内,固定座10的设置,电机31工作时运行更为平稳,不易出现偏离,使得与电机31输出端连接的摩擦轮4与活动门1抵接时更稳定。
设置离合机构12,电机31的输出端与摩擦轮4通过离合机构12连接。正常情况下,电机31的输出端通过离合机构12与摩擦轮4连接,电机31驱动摩擦轮4带动活动门1运动;电机31出现故障或停电时,离合机构12可使电机31的输出端与摩擦轮4分离,如此,电机31不能带动摩擦轮4转动,摩擦轮4与活动门1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便于手动推动活动门1运动,用户使用更为便利。
具体使用中,还需在离合机构12使摩擦轮4与电机31的输出端分离时,使分离的状态保持稳定,以使活动门1与摩擦轮4的摩擦力始终较小或趋于零。
具体设置如下,离合机构12包括离合驱动杆121、第一齿轮122、第二齿轮123和第三齿轮124,第一齿轮122与电机3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齿轮123与摩擦轮4连接,第三齿轮124分别与第一齿轮122和第二齿轮123啮合,离合驱动杆121一端与第三齿轮124连接,并用于使第三齿轮124与第一齿轮122和第二齿轮123离合。
离合驱动杆121包括杆本体1211、第一钩挂部1212、第二钩挂部1213,杆本体1211一端与第三齿轮124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钩挂部1212连接,第二钩挂部1213与杆本体1211连接且位于第一钩挂部1212与第三齿轮124之间,柜体2设有与固定座10相对应的开口23,杆本体1211穿过开口23以使第一钩挂部1212或第二钩挂部1213钩挂于开口23外表面,且杆本体1211可在开口23内运动,离合机构12还包括复位弹簧125,复位弹簧125套设于杆本体1211上并位于第二钩挂部1213和第三齿轮124之间。应理解,活动门1做升降移动时,杆本体1211可在开口23内升降和转动。
在第一状态时,如图6所示,第一钩挂部1212钩挂于开口23上表面,第二钩挂部1213位于开口23内;在第二状态时,如图7所示,第二钩挂部1213钩挂于开口23外表面;第一状态为第三齿轮124与第一齿轮122和第二齿轮123相啮合的状态,第二状态为第三齿轮124与第一齿轮122和第二齿轮123相分离的状态。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停电或电机31故障等突发状况,可施力于第一钩挂部1212,将离合驱动杆121向上拉起,使得与离合驱动杆121连接的第三齿轮124与第一齿轮122和第二齿轮123分离,如此,电机31即不能带动摩擦轮4转动;再施力于第一钩挂部1212使离合驱动杆121转动90°,使第二钩挂部1213可钩挂于开口23的上表面,即可使第一齿轮122和第二齿轮123稳定在分离的状态,此时复位弹簧125处于压缩状态。而当电机31故障解除后,继续施力于第一钩挂部1212使离合驱动杆121转动90°,在复位弹簧125的作用下,第二钩挂部1213伸入开口23内,即可使第一钩挂部1212钩挂于开口23的上表面,此时,离合驱动杆121向下移动,使得第三齿轮124与第一齿轮122和第二齿轮123均相啮合,电机31转动时即可带动摩擦轮4转动。离合机构12的结构设置,离合驱动杆121可在第三齿轮124与第一齿轮122和第二齿轮123相啮合或相分离时,通过第一钩挂部1212或第二钩挂部1213钩挂于开口23外表面实现对离合驱动杆121的定位,且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应注意,上述使用过程主要适用于活动门1升降移动的情形。
实施例3
在活动门1做升降移动时,电机31自锁电机31,滑块5与滑轨6之间的摩擦力大于或等于活动门1的重力。
当电机31出现故障或停电等情形,由于电机31为自锁电机31,则在出现故障或停电的情形停止转动,由于滑块5与滑轨6之间的摩擦力大于或等于活动门1的重力,活动门1在打开的情况下,滑块5与滑轨6之间的摩擦力可防止活动门1掉落,用户仍可使用。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镜柜,包括上述的活动门1结构,还包括镜子(图中未示出),镜子装设于活动门1上,本实用新型的镜柜,驱动结构简单、配件少、成本低,运行平稳,且在出现故障或停电的情况下仍可适用,用户使用便利。
上述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且不应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公知或现有技术、知识所进行的改动也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柜门结构,其用于驱动装设于柜体的活动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单元和摩擦轮,所述摩擦轮与活动门抵接,并受驱动单元驱动,带动活动门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柜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相固接的电机和调节件;
所述摩擦轮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弹性件顶抵电机或调节件以使摩擦轮与活动门相抵接,所述调节件用于带动电机移动以增大或减小弹性件的弹性形变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柜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装设于柜体内,所述驱动单元装设于固定座内,所述弹性件设于电机和固定座内表面之间或调节件和固定座内表面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柜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件包括底座、拨杆和定位凸起,所述底座一侧与电机固接,还与拨杆一端连接,所述定位凸起套设于拨杆另一端,所述弹性件设于底座和固定座内表面之间,所述拨杆在柜体上开设的彼此连通的小滑槽和大滑槽内滑动;
当拨杆移动至小滑槽内时,摩擦轮与活动门相抵接,定位凸起钩挂于小滑槽外表面;
当拨杆移动至大滑槽内时,摩擦轮与活动门相分离,所述定位凸起相对于拨杆向底座方向移动以使定位凸起位于所述大滑槽内以限制拨杆向小滑槽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柜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合机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摩擦轮通过离合机构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柜门结构,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装设于柜体内,所述驱动单元装设于固定座内;
所述柜体设有与固定座相对应的开口;
所述离合机构包括离合驱动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摩擦轮连接,所述第三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离合驱动杆一端与第三齿轮连接,并用于使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离合;
所述离合驱动杆包括杆本体、第一钩挂部和第二钩挂部,所述杆本体一端与第三齿轮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钩挂部连接,所述第二钩挂部与杆本体连接且位于第一钩挂部与第三齿轮之间,所述杆本体穿过开口以使第一钩挂部或第二钩挂部钩挂于开口外表面,且所述杆本体可在开口内运动;
在第一状态时,第一钩挂部钩挂于开口外表面,第二钩挂部位于开口内;
在第二状态时,第二钩挂部钩挂于开口外表面;
所述第一状态为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分离的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柜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力矩传感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所述力矩传感器装设于电机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柜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轨、控制开关和若干滑块,所述柜体朝向活动门设有滑轨安装部,所述滑轨装设于所述滑轨安装部内,所述控制开关装设于活动门上;
所述滑轨为导电滑轨,所述滑块至少包括两个导电滑块;
所述控制开关与导电滑块电连接,所述导电滑块通过导电滑轨与驱动单元电连接;
所述活动门通过滑块滑设于导电滑轨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柜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轨和滑块,所述柜体朝向活动门设有滑轨安装部,所述滑轨装设于所述滑轨安装部内,所述活动门通过滑块滑设于滑轨上;所述滑块与滑轨之间形成止退结构,所述止退结构限制滑块向活动门方向位移并防止滑块自滑轨脱落。
10.一种镜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柜门结构,还包括镜子,所述镜子装设于活动门上。
CN201820209386.0U 2018-02-07 2018-02-07 一种柜门结构及镜柜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9603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9386.0U CN207960354U (zh) 2018-02-07 2018-02-07 一种柜门结构及镜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09386.0U CN207960354U (zh) 2018-02-07 2018-02-07 一种柜门结构及镜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60354U true CN207960354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37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09386.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960354U (zh) 2018-02-07 2018-02-07 一种柜门结构及镜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6035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6896A (zh) * 2018-02-07 2018-06-15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柜门结构及镜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6896A (zh) * 2018-02-07 2018-06-15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柜门结构及镜柜
CN108166896B (zh) * 2018-02-07 2023-07-04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柜门结构及镜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37391B (zh) 自动开关装置和制冷设备
CN103807286B (zh) 一种自动翻转装置
CN110396956B (zh) 一种闸机通道的开关装置
CN113944403B (zh) 一种电动提拉门窗
CN201706634U (zh) 一种用于冷暖风扇的冷暖切换机构及冷暖风扇
CN207960354U (zh) 一种柜门结构及镜柜
CN108166896A (zh) 一种柜门结构及镜柜
CN109004795A (zh) 一种管状电机
CN206923878U (zh) 可转动的升降式折叠桌
CN208837347U (zh) 一种抽屉用电动装置及其电视柜
CN110384350B (zh) 一种开抽屉机构
CN111023685A (zh) 一种用于家电的轻便式自动伸缩机构
KR100773887B1 (ko) 모니터가 승강하는 컴퓨터 책상
CN110273614A (zh) 一种带离合的安全轨道磁电机
CN212296040U (zh) 可手动离合的开窗器
US12251017B2 (en) Lifting mechanism and lifting table
CN207946886U (zh) 电动闸门
CN208769115U (zh) 吊柜自动升降装置
CN103163805B (zh) 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端口的安全防护装置
CN201202349Y (zh) 一种电动推拉窗
CN110344697B (zh) 一种电动滑轮装置及具有该电动滑轮装置的推拉门
CN207833645U (zh) 自助终端
CN211695588U (zh) 一种用于家电的自动伸缩机构
CN209018117U (zh) 一种开抽屉机构
CN204839051U (zh) 遥控电动窗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0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