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43596U - 折叠盒强化结构 - Google Patents
折叠盒强化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843596U CN207843596U CN201820171653.XU CN201820171653U CN207843596U CN 207843596 U CN207843596 U CN 207843596U CN 201820171653 U CN201820171653 U CN 201820171653U CN 207843596 U CN207843596 U CN 2078435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low
- wall
- sheet
- piece
- pane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折叠盒强化结构,该折叠盒由一纸板一体折叠固定而成,包含一底板、分别竖立在底板周围的二中空壁板及二中空边板,其中,每一中空壁板、中空边板分别包含一从底板边缘延伸并连续向内侧弯折的一外侧壁片、一上顶片、一内侧壁片、以及一下底片,该上顶片与下底片的宽度相同,且该下底片朝向外侧壁片弯折后其边缘抵靠于外侧壁片底缘,该下底片的底面并固定于底板上,使得中空壁板、中空边板能在纸板折叠后稳固定位,强化中空壁板与中空边板的应力结构,让中空壁板、中空边板受挤压时,不容易变形损毁,达到较佳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盒强化结构,技术内容涉及该折叠盒由一纸板一体折叠固定而成,并强化中空壁板与中空边板的应力结构,进而提升折叠盒整体结构强度。
背景技术
折叠盒除了能衬托产品质感外,还具有保护产品、方便运输的功能。如图1、图2所示,现有折叠盒包含一底板100、二分别竖立在底板100前后两侧的中空壁板101、以及二分别竖立于底板100左右两侧的中空边板102,每一中空壁板101、中空边板102分别包含一竖立于底板100边缘的外侧壁片103、一连接外侧壁片103顶缘并朝向底板100中央弯折的上顶片104、一从上顶片104边缘朝向底板100弯折的内侧壁片105、以及一连接于内侧壁片105底缘的下定位片106,该下定位片106朝向底板100中央弯折后固定于底板100上,即组立形成折叠盒。
依商业习惯,折叠盒通常会先组合呈扁平状的半折组状态,待运输至销售端,再由销售业者组立成立体状态来包装产品。故在两个中空边板102的外侧壁片103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连接片107,该连接片107具有一斜向折痕108,且该连接片107的内侧面固定在相邻中空壁板101的外侧壁片103上;以在运输时能将折叠盒收折成扁平状,而在组立时凭借该斜向折痕108令连接片107对折,并牵引两个中空壁板101的外侧壁片103弯折向上竖立后,组立折叠盒形成立体状态,供产品容置包装。
上述折叠盒结构沿用已久,惟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发现,下定位片106朝向底板100中央弯折后固定在底板上的方式,仍容易于中空壁板101、中空边板102受挤压时变形,结构强度略有不足,而且折叠盒从半折组状态组立时,各连接片107沿着斜向折痕108折叠产生回弹的方向与中空壁板101的外侧壁片103弯折的方向相反,使得销售业者在组立折叠盒时容易回弹松脱,尤其是越厚的纸板,连接片折叠后回弹的力量便越大,影响销售业者组立折叠盒的速度。
再者,另一种折叠盒则是叠合复数层纸板,凭借增加纸材厚度达到结构强度,例如CN205891500、M517725、M538490、I540085等,所述的这些现有技术虽然没有前述连接片对折回弹的问题,但制造过程需要层层叠合,组立步骤复杂,未能有效降组立时间。因此,如何改善现有折叠盒的中空壁板、中空边板结构强不足、以及折叠盒在组立时连接片容易回弹松脱的情况,将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所欲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盒强化结构,该折叠盒由一一纸板一体折叠固定而成,主要功效在于强化中空壁板与中空边板的应力结构,并兼具快速组立,避免组立时回弹松脱的功能。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折叠盒强化结构,该折叠盒由一纸板一体折叠固定而成,包含一底板、二分别竖立在底板前后两侧的中空壁板、以及二分别竖立在底板左右两侧的中空边板,每一中空壁板与中空边板的内侧分别具有一中空部,其中,各中空壁板、中空边板分别包含一竖立于底板边缘的外侧壁片、一连接外侧壁片顶缘并朝向底板中央弯折的上顶片、一从上顶片边缘朝向底板弯折的内侧壁片、以及一连接于内侧壁片底缘的下底片,该下底片的宽度与上顶片相同,且下底片朝向外侧壁片弯折后其边缘抵靠于外侧壁片底缘,该下底片的底面并固定于底板上,即令外侧壁片、上顶片、内侧壁片、下底片之间形成前述中空部。
凭借上述结构,每一中空壁板、中空边板的下底片边缘抵靠于对应的外侧壁片,其底面并固定于底板上,使得中空壁板、中空边板能在纸板折叠后稳固定位,强化中空壁板与中空边板的应力结构,让中空壁板、中空边板受挤压时,不易变形损毁,相较于现有折叠盒具有较加的结构强度。
以下进一步说明各元件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时,所述两个中空边板的外侧壁片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连接片,该连接片具有一斜向折痕,并且沿着该斜向折痕先向内对折后以外侧面固定于相邻中空壁板的外侧壁片上,以在运输时能凭借该斜向折痕令连接片对折并将折叠盒收折成扁平状。且在折叠盒组立时,各连接片是沿着斜向折痕展开叠靠于对应的外侧壁片内侧面,而连接片因折叠产生回弹的方向刚好与外侧壁片弯折的方向相同,改善了现有折叠盒组立时,连接片容易回弹松脱的缺点,让使用者能够快速地组立折叠盒。
实施时,两个中空边板的内侧壁片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能插入相邻中空壁板的中空部的辅助定位片。
实施时,两个中空壁板的内侧壁片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凸出的扣接片,两个中空边板的内侧壁片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供前述扣接片定位的扣接缝。
实施时,两个中空壁板的二内侧壁片的长度等于或小于两个中空边板的二内侧壁片之间的距离。
相较于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每一中空壁板、中空边板的下底片边缘抵靠于对应的外侧壁片,其底面并固定于底板上,强化中空壁板与中空边板的应力结构,让中空壁板、中空边板受挤压时,不易变形损毁,相较于现有折叠盒具有较加的结构强度。
2.折叠盒组立时,各连接片是沿着斜向折痕展开叠靠于对应的外侧壁片内侧面,而连接片因折叠产生回弹的方向刚好与外侧壁片弯折的方向相同,改善了现有折叠盒组立时,连接片容易回弹松脱的缺点,让使用者能够快速地组立折叠盒。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折叠盒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现有折叠盒的组立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中空边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盒收折成扁平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盒的中空边板在收折成扁平状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盒从扁平状组立的过程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展开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背景技术]100底板;101中空壁板;102中空边板;103外侧壁片;104上顶片;105内侧壁片;106下定位片;107连接片;108斜向折痕;[本实用新型]10底板;20a中空壁板;20b中空边板;201中空部;21外侧壁片;22上顶片;23内侧壁片;231辅助定位片;24下底片;25连接片;251斜向折痕;26扣接片;27扣接缝。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折叠盒强化结构,包含一底板10、二分别竖立在底板10前后两侧的中空壁板20a、以及二分别竖立在底板10左右两侧的中空边板20b,每一中空壁板20a与中空边板20b的内侧分别具有一中空部201。
各中空壁板20a、中空边板20b分别包含一竖立于底板10边缘的外侧壁片21、一连接外侧壁片21顶缘并朝向底板10中央弯折的上顶片22、一从上顶片22边缘朝向底板10弯折的内侧壁片23、以及一连接于内侧壁片23底缘的下底片24,该下底片24的宽度与上顶片22相同,且下底片24朝向外侧壁片21弯折后其边缘抵靠于外侧壁片21底缘,该下底片24的底面并固定于底板10上,即令外侧壁片21、上顶片22、内侧壁片23、下底片24之间形成前述中空部201。
凭借上述结构,每一中空壁板20a、中空边板20b的下底片24边缘抵靠于对应的外侧壁片21,其底面并固定于底板10上,使得中空壁板20a、中空边板20b能在纸板折叠后稳固定位,强化中空壁板20a与中空边板20b的应力结构,让中空壁板20a、中空边板20b受挤压时,不易变形损毁,相较于现有折叠盒具有较加的结构强度。图4以中空边板20b为例,说明中空部201及下底片24朝向外侧壁片21弯折的示意图。
如图5、图6所示,所述两个中空边板20b的外侧壁片21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连接片25,该连接片25具有一斜向折痕251,并且沿着该斜向折痕251先向内对折后以外侧面固定于相邻中空壁板20a的外侧壁片21上,以在运输时能凭借该斜向折痕251令连接片25对折并将折叠盒收折成扁平状。
图示中,两个中空边板20b先弯折外侧壁片21、上顶片22、内侧壁片23、及下底片24,并将下底片24固定于底板10上,接着将两个中空边板20b分别朝向底板10中央折叠并叠合于底板10上方,折叠盒即收折成扁平状。
如图7所示,待销售业者组立折叠盒时,可直接将两个中空边板20b相对于底板10向上扳起竖立,复数连接片25会分别牵引两个中空壁板20a的外侧壁片21向上竖立,且各连接片25沿着斜向折痕251展开叠靠于对应的中空壁板20a的外侧壁片21内侧面,接着再将两个中空壁板20a的上顶片22、内侧壁片23依序弯遮蔽二连接片25,最后将下底片24朝向外侧壁片21弯折并抵靠于外侧壁片21底缘,即可将中空壁板组合固定,避免二边板塌陷,维持两个中空壁板20a及两个中空边板20b竖立的立体状态,供产品容置包装。
实施时,两个中空壁板20a的内侧壁片23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凸出的扣接片26,两个中空边板20b的内侧壁片23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供前述扣接片26定位的扣接缝27。当中空壁板20a的内侧壁片23向下折叠固定后如图3所示,通过扣接片26与扣接缝27固定其位置,维持折叠盒的立体状态。
再者,实施时,两个中空边板20b的内侧壁片23的边缘分别设有一能插入相邻中空壁板20a的中空部201的辅助定位片231。
如图8所示,该折叠盒由一纸板一体折叠固定而成,该纸板上设有复数折痕,区隔出前述底板10、复数外侧壁片21、复数上顶片22、复数内侧壁片23、复数辅助定位片231、复数下底片24、及复数连接片25,每一中空壁板20a、中空边板20b展开时,各外侧壁片21、上顶片22、内侧壁片23、下底片24为相互连续排列。
实施时,因上顶片22具有宽度,故两个中空壁板20a的二内侧壁片23的长度等于或小于两个中空边板20b的二内侧壁片23之间的距离。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折叠盒强化结构,该折叠盒由一纸板一体折叠固定而成,其特征是包含一底板、分别竖立在底板前后两侧的两个中空壁板、以及分别竖立在底板左右两侧的两个中空边板,每一中空壁板与中空边板的内侧分别具有一中空部,其中,各中空壁板、中空边板分别包含一竖立于底板边缘的外侧壁片、一连接外侧壁片顶缘并朝向底板中央弯折的上顶片、一从上顶片边缘朝向底板弯折的内侧壁片、以及一连接于内侧壁片底缘的下底片,该下底片的宽度与上顶片相同,且下底片朝向外侧壁片弯折后的边缘抵靠于外侧壁片底缘,该下底片的底面固定于底板上,令外侧壁片、上顶片、内侧壁片、下底片之间形成前述中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盒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中空边板的外侧壁片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一连接片,该连接片具有一斜向折痕,并且能够沿着该斜向折痕先向内对折后以外侧面固定于相邻中空壁板的外侧壁片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盒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中空边板的内侧壁片的两侧边缘分别延伸设有一能插入相邻中空壁板的中空部的辅助定位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盒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中空壁板的内侧壁片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凸出的扣接片,两个中空边板的内侧壁片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供前述扣接片定位的扣接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盒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中空壁板的二内侧壁片的长度等于或小于两个中空边板的二内侧壁片之间的距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6215888U TWM555843U (zh) | 2017-10-27 | 2017-10-27 | 折疊盒強化結構 |
TW106215888 | 2017-10-2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843596U true CN207843596U (zh) | 2018-09-11 |
Family
ID=62014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171653.XU Active CN207843596U (zh) | 2017-10-27 | 2018-01-31 | 折叠盒强化结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3215977U (zh) |
CN (1) | CN207843596U (zh) |
TW (1) | TWM55584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53642A (zh) * | 2018-11-30 | 2019-02-19 | 南通理工学院 | 一种合拢连接容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81910B (zh) * | 2019-01-30 | 2020-01-11 | 卓啟明 | 提拉式快速組立的容置盒 |
-
2017
- 2017-10-27 TW TW106215888U patent/TWM555843U/zh unknown
-
2018
- 2018-01-31 CN CN201820171653.XU patent/CN207843596U/zh active Active
- 2018-02-13 JP JP2018000512U patent/JP3215977U/ja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53642A (zh) * | 2018-11-30 | 2019-02-19 | 南通理工学院 | 一种合拢连接容器 |
CN109353642B (zh) * | 2018-11-30 | 2023-07-25 | 南通理工学院 | 一种合拢连接容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55843U (zh) | 2018-02-21 |
JP3215977U (ja) | 2018-04-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637265B2 (en) | Origami sheet for making regular hexahedron box, origami money box, and origami packaging box | |
CN207843596U (zh) | 折叠盒强化结构 | |
CN211593263U (zh) | 可快速组立的容置盒 | |
KR100781612B1 (ko) | 종이 포장상자 | |
JP5600495B2 (ja) | 包装部材 | |
JP5375267B2 (ja) | たとう紙タイプの包装用シート及び箱 | |
US20190118995A1 (en) | Product tray | |
TWI693184B (zh) | 可快速組立的容置盒 | |
JP3175443U (ja) | 段ボール箱 | |
CN109720682B (zh) | 一种具有展示功能的包装盒的盒坯 | |
JP3215094U (ja) | 迅速な組立式紙箱の構造 | |
CN207360780U (zh) | 可快速组立的折叠盒结构 | |
CN109720684B (zh) | 一种缓冲盒盒坯 | |
CN206813519U (zh) | 折叠容置盒 | |
JP6358729B2 (ja) | 輸送用梱包容器 | |
TWM617959U (zh) | 容置盒壁板抗外推結構 | |
CN209582147U (zh) | 侧壁强化的八角纸箱裁片及侧壁强化的八角纸箱 | |
WO2015058328A1 (zh) | 折叠盒盖 | |
JP5528403B2 (ja) | 包装箱 | |
CN210853297U (zh) | 三角柱式转角强化型展示托盘用裁片 | |
CN212423772U (zh) | 一种耐弯折分隔式餐盒 | |
CN215827172U (zh) | 一种展示包装箱 | |
CN211970409U (zh) | 一种鸡蛋缓冲包装盒及其裁片 | |
JP3209339U (ja) | 箱用シート | |
JP4792264B2 (ja) | 紙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