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39203U - 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及自动洗砂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及自动洗砂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839203U CN207839203U CN201721891450.XU CN201721891450U CN207839203U CN 207839203 U CN207839203 U CN 207839203U CN 201721891450 U CN201721891450 U CN 201721891450U CN 207839203 U CN207839203 U CN 2078392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nd
- chamber
- washed
- automatic
- f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olids By Using Liquids Or Pneumatic Pow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及自动洗砂系统,涉及餐厨垃圾处理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包括除砂器本体、进料口、出砂组件及出水溢流口。除砂器本体具有流体腔室,流体腔室包括错流洗砂腔室和旋流除砂腔室,错流洗砂腔室与旋流除砂腔室连通。进料口与除砂器本体连接,且进料口与错流洗砂腔室连通。出水溢流口与除砂器本体连接,且出水溢流口与旋流除砂腔室连通。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的自动洗砂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及自动洗砂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及成本低廉的特点,并且还兼具洗砂功能。同时,其处理流程简单,适用于广泛地推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垃圾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及自动洗砂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及具体实施方式中陈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旋流除砂器是根据流体中的固体颗粒在除砂器里旋转时的筛分原理制成,集旋流与过滤为一体,在水处理领域实现除砂、降浊、固液分离等效果显著。广泛应用于水源热泵、水处理、食品、医药等工业部门。河水、井水除砂,洗煤水、工业选矿、液体除气以及非互溶液体的分离。
旋流除砂器是利用离心分离的原理进行除沙,由于进水管安装在筒体的偏心位置,当水通过旋流除砂器进水管后,首先沿筒体的周围切线方向形成斜向下的周围流体,水流旋转着向下推移,当水流达到锥体某部位后,转而沿筒体轴心向上旋转,最后经出水管排出,杂污在流体惯性离心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沿锥体壁面落入设备下部锥形渣斗中,锥体下部设有构件防止杂物向上泛起,当积累在渣斗中的杂物到一定程度时,只要开启手动蝶阀,杂物即可在水流作用下流出旋流除沙器。
餐厨垃圾成分较为复杂,水分、有机物、油脂及盐分含量高,不适合进行直接焚烧。目前,绝大部分厨余垃圾都采用“预处理+湿式厌氧消化+沼气综合利用”的工艺路线。
餐厨垃圾杂质较多,预处理产生的浆液含有大量砂,进入到厌氧罐后,在罐内沉积,最终造成厌氧系统瘫痪,影响产运行。现有的旋流除砂器处理流程较为复杂、占地面积较大、投资成本也较高,不利于广泛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其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及成本低廉的特点。同时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的处理流程简单,适用于广泛地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洗砂系统,其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及成本低廉的特点。同时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洗砂系统的处理流程简单,适用于广泛地推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包括除砂器本体、进料口、出砂组件及出水溢流口。
除砂器本体具有流体腔室,流体腔室包括错流洗砂腔室和旋流除砂腔室,错流洗砂腔室与旋流除砂腔室连通。
进料口与除砂器本体连接,且进料口与错流洗砂腔室连通。
出水溢流口与除砂器本体连接,且出水溢流口与旋流除砂腔室连通。
出砂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出砂管和第二出砂管,第一出砂管与除砂器本体连接,且第一出砂管与第二出砂管连通,第一出砂管位于错流洗砂腔室内,并与错流洗砂腔室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错流洗砂腔室的侧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靠近旋流除砂腔室的侧壁连接,第二端部与第一出砂管的一端连接,第一出砂管的另一端伸入错流洗砂腔室并朝向第一端部延伸。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端部的截面尺寸大于第二端部的截面尺寸。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出砂管包括相互连接的收集管和连接管,收集管通过连接管与除砂器本体连接,且收集管靠近第一端部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收集管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收集端部和第二收集端部,第二收集端部与连接管连接,且第一收集端部的截面尺寸大于第二收集端部的截面尺寸。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收集端部的端面与第一端部的端面平齐。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出砂管包括储砂室和出砂口,储砂室的一端与第一出砂管连接,储砂室的另一端与出砂口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进料口部分伸入错流洗砂腔室并与除砂器本体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出水溢流口部分伸入旋流除砂腔室并与除砂器本体连接。
一种自动洗砂系统,包括进料管道、出砂管道、出水管道及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
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包括除砂器本体、进料口、出砂组件及出水溢流口。除砂器本体具有流体腔室,流体腔室包括错流洗砂腔室和旋流除砂腔室,错流洗砂腔室与旋流除砂腔室连通。进料口与除砂器本体连接,且进料口与错流洗砂腔室连通。出水溢流口与除砂器本体连接,且出水溢流口与旋流除砂腔室连通。出砂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出砂管和第二出砂管,第一出砂管与除砂器本体连接,且第一出砂管与第二出砂管连通,第一出砂管位于错流洗砂腔室内,并与错流洗砂腔室连通。
进料管道与进料口连接,出砂管道与第二出砂管远离第一出砂管的一端连接,出水管道与出水溢流口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及自动洗砂系统的有益效果是:
待处理的混合液经泵提升后,以一定压力从进料口进入流体腔室内。混合液中的砂砾在其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并进入错流洗砂腔室,混合液中的液体在冲击力或者随着水位的升高,向上进入旋流除砂腔室。砂砾在错流洗砂腔室内累积,液体随着水位的升高最终从出水溢流口溢出。在从进料口进入的混合液的冲击下,堆积于错流洗砂腔室内的砂砾在冲击力和水流的作用下进入出砂组件的第一出砂管,并经由第二出砂管排出。在此过程中,堆积于错流洗砂腔室内的砂砾也能够在混合液的冲击下得到清洗。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及自动洗砂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及成本低廉的特点,并且还兼具洗砂功能。同时,其处理流程简单,适用于广泛地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出砂管和第二出砂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100-除砂器本体;110-流体腔室;112-错流洗砂腔室;1121-第一端部;1122-第二端部;114-旋流除砂腔室;200-进料口;300-出砂组件;310-第一出砂管;312-收集管;3121-第一收集端部;3122-第二收集端部;314-连接管;320-第二出砂管;322-储砂室;324-出砂口;400-出水溢流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10,其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及成本低廉的特点。同时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10的处理流程简单,适用于广泛地推广。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10包括除砂器本体100、进料口200、出砂组件300及出水溢流口400。
除砂器本体100具有流体腔室110,流体腔室110包括错流洗砂腔室112和旋流除砂腔室114,错流洗砂腔室112与旋流除砂腔室114连通。进料口200与除砂器本体100连接,且进料口200与错流洗砂腔室112连通。出水溢流口400与除砂器本体100连接,且出水溢流口400与旋流除砂腔室114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出砂组件3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出砂管310和第二出砂管320,第一出砂管310与除砂器本体100连接,且第一出砂管310与第二出砂管320连通,第一出砂管310位于错流洗砂腔室112内,并与错流洗砂腔室112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10在使用时:待处理的混合液经泵提升后,以一定压力从进料口200进入流体腔室110内。混合液中的砂砾在其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并进入错流洗砂腔室112,混合液中的液体在冲击力或者随着水位的升高,向上进入旋流除砂腔室114。砂砾在错流洗砂腔室112内累积,液体随着水位的升高最终从出水溢流口400溢出。在从进料口200进入的混合液的冲击下,堆积于错流洗砂腔室112内的砂砾在冲击力和水流的作用下进入出砂组件300的第一出砂管310,并经由第二出砂管320排出。在此过程中,堆积于错流洗砂腔室112内的砂砾也能够在混合液的冲击下得到清洗。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10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及成本低廉的特点,并且还兼具洗砂功能。同时,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10的处理流程简单,适用于广泛地推广。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错流洗砂腔室112的侧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1121和第二端部1122,第一端部1121靠近旋流除砂腔室114的侧壁连接,第二端部1122与第一出砂管310的一端连接,第一出砂管310的另一端伸入错流洗砂腔室112并朝向第一端部1121延伸。
也就是说,进料口200与错流洗砂腔室112的侧壁连接,第一出砂管310是从第二端部1122并向第二端部1122延伸的。第一出砂管310的管口具有一定高度(比如部分伸入旋流除砂腔室114),以保证混合液中的液体能够从出水溢流口400溢出。
可选地,第一出砂管310和第二出砂管320均为直管,以使进入第一出砂端的砂砾更舒畅更快地通过第二出砂管320排出。
在本实施例,进料口200部分伸入错流洗砂腔室112,以增强混合液进入时的冲击力,进而使更多的砂砾被带入第一出砂管310,以减少错流洗砂腔室112内砂砾的累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1121的截面尺寸大于第二端部1122的截面尺寸。也就是说,错流洗砂腔室112的内腔是锥形或者三角形的,以便在混合液进入时的冲击力作用下将砂砾带入第一出砂管310。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砂管310包括相互连接的收集管312和连接管314,收集管312通过连接管314与除砂器本体100连接,且收集管312靠近第一端部1121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收集管31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收集端部3121和第二收集端部3122,第二收集端部3122与连接管314连接,且第一收集端部3121的截面尺寸大于第二收集端部3122的截面尺寸。
也就是说,收集管312的管口为砂砾进入的管口,其截面尺寸较大。当管口的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时,第一收集端部3121的直径大于第二收集端部3122的直径,以便于砂砾进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收集端部3121的端面与第一端部1121的端面平齐,从而保证砂砾能够经过足够的清洗,也保证了液体从出水溢流口400溢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出砂管320包括储砂室322和出砂口324,储砂室322的一端与第一出砂管310连接,储砂室322的另一端与出砂口324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进料口200部分伸入错流洗砂腔室112并与除砂器本体100连接,以保证进入的混合液具有较大的冲击力。
在本实施例中,出水溢流口400部分伸入旋流除砂腔室114并与除砂器本体100连接,以防止整个流体腔室110内积累过多混合液,也保证了液体能够较快地由出水溢流口400溢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10的有益效果:待处理的混合液经泵提升后,以一定压力从进料口200进入流体腔室110内。混合液中的砂砾在其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并进入错流洗砂腔室112,混合液中的液体在冲击力或者随着水位的升高,向上进入旋流除砂腔室114。砂砾在错流洗砂腔室112内累积,液体随着水位的升高最终从出水溢流口400溢出。在从进料口200进入的混合液的冲击下,堆积于错流洗砂腔室112内的砂砾在冲击力和水流的作用下进入出砂组件300的第一出砂管310,并经由第二出砂管320排出。在此过程中,堆积于错流洗砂腔室112内的砂砾也能够在混合液的冲击下得到清洗。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10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及成本低廉的特点,并且还兼具洗砂功能。同时,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10的处理流程简单,适用于广泛地推广。
第二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洗砂系统,包括进料管道、出砂管道、出水管道及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10。
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10,包括除砂器本体100、进料口200、出砂组件300及出水溢流口400。除砂器本体100具有流体腔室110,流体腔室110包括错流洗砂腔室112和旋流除砂腔室114,错流洗砂腔室112与旋流除砂腔室114连通。进料口200与除砂器本体100连接,且进料口200与错流洗砂腔室112连通。出水溢流口400与除砂器本体100连接,且出水溢流口400与旋流除砂腔室114连通。出砂组件30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出砂管310和第二出砂管320,第一出砂管310与除砂器本体100连接,且第一出砂管310与第二出砂管320连通,第一出砂管310位于错流洗砂腔室112内,并与错流洗砂腔室112连通。
进料管道与进料口200连接,出砂管道与第二出砂管320远离第一出砂管310的一端连接,出水管道与出水溢流口400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洗砂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及成本低廉的特点,并且还兼具洗砂功能。同时,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洗砂系统的处理流程简单,适用于广泛地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除砂器本体、进料口、出砂组件及出水溢流口;
所述除砂器本体具有流体腔室,所述流体腔室包括错流洗砂腔室和旋流除砂腔室,所述错流洗砂腔室与所述旋流除砂腔室连通;
所述进料口与所述除砂器本体连接,且所述进料口与所述错流洗砂腔室连通;
所述出水溢流口与所述除砂器本体连接,且所述出水溢流口与所述旋流除砂腔室连通;
所述出砂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出砂管和第二出砂管,所述第一出砂管与所述除砂器本体连接,且所述第一出砂管与所述第二出砂管连通,所述第一出砂管位于所述错流洗砂腔室内,并与所述错流洗砂腔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错流洗砂腔室的侧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靠近所述旋流除砂腔室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出砂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出砂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错流洗砂腔室并朝向所述第一端部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端部的截面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砂管包括相互连接的收集管和连接管,所述收集管通过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除砂器本体连接,且所述收集管靠近所述第一端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收集端部和第二收集端部,所述第二收集端部与所述连接管连接,且所述第一收集端部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收集端部的截面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集端部的端面与所述第一端部的端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砂管包括储砂室和出砂口,所述储砂室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砂管连接,所述储砂室的另一端与所述出砂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部分伸入所述错流洗砂腔室并与所述除砂器本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溢流口部分伸入所述旋流除砂腔室并与所述除砂器本体连接。
10.一种自动洗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管道、出砂管道、出水管道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所述进料管道与所述进料口连接,所述出砂管道与所述第二出砂管远离所述第一出砂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水管道与所述出水溢流口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891450.XU CN207839203U (zh) | 2017-12-28 | 2017-12-28 | 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及自动洗砂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891450.XU CN207839203U (zh) | 2017-12-28 | 2017-12-28 | 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及自动洗砂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839203U true CN207839203U (zh) | 2018-09-11 |
Family
ID=63419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891450.XU Active CN207839203U (zh) | 2017-12-28 | 2017-12-28 | 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及自动洗砂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83920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61907A (zh) * | 2017-12-28 | 2018-04-27 | 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及自动洗砂系统 |
-
2017
- 2017-12-28 CN CN201721891450.XU patent/CN20783920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61907A (zh) * | 2017-12-28 | 2018-04-27 | 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及自动洗砂系统 |
CN107961907B (zh) * | 2017-12-28 | 2024-03-19 |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及自动洗砂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51390B (zh) | 一种污泥高效旋流除砂装置 | |
CN202289697U (zh) | 一种水分离设备 | |
CN104291469A (zh) | 强化细砂去除系统及方法 | |
CN104368434B (zh) | 一种带有细砂回收再洗功能的洗砂机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9534553A (zh) | 一种高悬浮物矿井水的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2961903B (zh) | 一种带导流筒的旋流沉砂池 | |
CN110025988A (zh) | 一种三段底流排料的煤泥水浓缩处理系统 | |
CN207839203U (zh) | 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及自动洗砂系统 | |
CN107961907A (zh) | 自动洗砂旋流除砂器及自动洗砂系统 | |
CN207126242U (zh) | 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砂水分离装置 | |
CN204022593U (zh) | 水晶玻璃废水处理设备 | |
CN105923703B (zh) | 旋流除渣收集装置 | |
CN205999147U (zh) | 一种砂水分离装置 | |
CN201775992U (zh) | 高浓度多级配除砂装置 | |
CN203820577U (zh) | 综合污水处理一体机 | |
CN203899304U (zh) | 高效集约化矿井水净化装置 | |
CN203112606U (zh) | 撬装除砂装置 | |
CN2920421Y (zh) | 纵隙内循环旋流分离器 | |
CN207608352U (zh) | 污水处理除砂装置 | |
CN201529422U (zh) | 液体离心过滤器 | |
CN107398116B (zh) | 一种管道篮式旋流过滤器 | |
CN110025989A (zh) | 一种具有三段排料口的无耙浓缩机 | |
CN103864241A (zh) | 综合污水处理一体机 | |
CN201308800Y (zh) | 一种离心网式过滤器 | |
CN211367209U (zh) | 水力旋流除砂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430000 No. 33 University Park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ye Southern Urb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000 No. 33 University Park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Urba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Techn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