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14470U - 一种多重密封复合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重密封复合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814470U CN207814470U CN201820042207.9U CN201820042207U CN207814470U CN 207814470 U CN207814470 U CN 207814470U CN 201820042207 U CN201820042207 U CN 201820042207U CN 207814470 U CN207814470 U CN 2078144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ball
- valve body
- valve rod
- sto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967 As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25 asbesto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0 graph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95 riebeck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aps Or C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重密封复合阀,包括内部设有流道的阀体,还包括沿所述流道的分布方向设置、用以控制液体通断的至少两组阀杆组件。该多重密封复合阀,沿阀体内部流道的分布方向设置有至少两组阀杆组件,至少两组阀杆组件共同配合,实现阀体的开启或关闭。当其中一组阀杆组件受损失效时,其他阀杆组件仍能起到密封作用,极大的提高了阀体整体的密封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重密封复合阀,其防泄漏能力更强,密封性能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阀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重密封复合阀。
背景技术
在高温、高压、真空等环境下,复合阀的密封面极易冲蚀和损坏,进而导致阀体内漏,造成能源浪费、给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现有技术中的复合阀大多为只具有单级密封的单密封复合阀,其密封面易损坏,尤其在高温、高压或真空等环境下,高温差以及高压差易导致汽、液介质流速过快,且密封面易形成“闪蒸、汽蚀”等损坏密封面的情况,密封面一旦破坏,泄漏会迅速增加。
因此,如何提高复合阀的密封性、降低复合阀的使用费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重密封复合阀,其可以解决高温、高压环境下液体泄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重密封复合阀,包括内部设有流道的阀体,还包括沿所述流道的分布方向设置、用以控制液体介质通断的至少两组阀杆组件。
优选的,至少两组所述阀杆组件具体为两组所述阀杆组件,包括截止阀组件和球阀组件;
所述截止阀组件包括截止阀杆、安装于所述截止阀杆前端的阀芯、套设于所述截止阀杆外径的截止压套、安装于所述截止压套上端面的压板、套设于所述截止压套外周面的笼套、用以固定所述笼套的阀座以及安装于所述阀座下端面的第一金属缠绕垫;
所述球阀组件包括球阀杆、安装于所述球阀杆端部的球体、用以固定所述球体的球阀座、套设于所述球阀杆外径的球压套以及安装于所述球压套上端面的球压板。
优选的,所述阀体包括左阀体以及与所述左阀体紧密配合的右阀体;
所述流道包括设于所述左阀体内部的左流道以及横向设于所述右阀体内部,且与所述左流道相通的右流道;
其中,
所述左流道包括沿液体流动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的通入流道以及竖直向上设置且与所述通入流道和所述右流道相通的中间流道。
优选的,所述左阀体与所述右阀体之间通过第一金属缠绕垫密封。
优选的,所述笼套与所述左阀体之间通过第二金属缠绕垫密封。
优选的,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截止阀杆与所述球阀杆相连、用以驱动所述截止阀杆纵向移动以及所述球阀杆旋转的传动装置。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具体为传动手轮。
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重密封复合阀,沿阀体内部流道的分布方向设置有至少两组阀杆组件,至少两组阀杆组件共同配合,实现阀体的开启和关闭。当其中一组阀杆组件受损失效时,其他组阀杆组件仍能起到密封作用,极大的提高了阀体的密封性,其防泄漏能力更强,且密封性能更好。
此外,在安装时,将各组阀杆组件整体安装至阀体上,如一组或多组阀杆组件泄漏时,只需将出现泄漏的组件整体拆下并进行更换即可,其余零件仍可以继续使用,因此,简化了装拆过程,节约了维修成本。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重密封复合阀,其密封性好,维修成本低,可以解决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液体介质泄漏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重密封复合阀的结构剖视图。
其中,1截止阀杆、2压板、3截止压套、4第一填料层、5第三金属缠绕垫、6笼套、7阀芯、8阀座、9第二金属缠绕垫、10左阀体、11球阀杆、12球压板、13球压套、14第二填料层、15右阀体、16右流道、17球体、18球阀座、19球碟簧、20左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多重密封复合阀,其密封性好,可以解决高温、高压环境下液体介质泄漏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出现的方位词“左、右、横、纵”方向指的是图1中的左、右、横、纵方向;“内”指的是图1中左阀体或右阀体内部的方向,“外”指的是图1中左阀体或右阀体外部的方向。本文中出现的方位词均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习惯用法以及说明书附图为基准而设立的,它们的出现不应当影响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重密封复合阀的结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重密封复合阀,包括内部设有流道的阀体,阀体由耐高温、耐高压材料制成,以保证阀体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仍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流道横向设于阀体的内部,以供阀体内部的液体流通,流道的截面形状大多为圆形,以方便加工和清扫,当然,流道的截面形状也可以多种多样。
阀体上安装有至少两组阀杆组件,均沿流道的分布方向设置,相对应的,阀体上开设有多个安装孔,任一安装孔内安装有一组阀杆组件,通过多组阀杆组件的共同配合,即可实现阀体的开启及关闭,如此设置,显著的提升了阀体整体的密封性能,且可以有效的防止阀体内部液体介质的泄漏。
具体来说,阀杆组杆的组数具体为两组,其一为截止阀组件,其二为球阀组件,其中,截止阀组件包括截止阀杆1、安装于截止阀杆1前端的阀芯7、套设于截止阀杆1外径的截止压套3、截止压套3上端面安装有压板2,截止压套3外周面套设有笼套6,截止压套3的内部填充有第一填料层4,笼套6的下端安装有用以固定笼套6的阀座8,阀座8的下端面安装有第一金属缠绕垫9;另外,球阀组件包括球阀杆11、安装于球阀杆11端部的球体17、用以固定球体17的球阀座18、套设于球阀杆11外径的球压套13以及安装于球压套13上端面且套设于球阀杆11外径的球压板12,球压套13的内部填充有第二填料层14,第一填料层4和第二填料层14均由石墨材料制成,截止压套3以及球压套13分别将其内部的第一填料层4和第二填料层14压紧,进而压紧截止阀杆1和球阀杆11;此外,为实现截止阀组件与阀体之间的密封,在笼套6与阀体之间设置第三金属缠绕垫5。
为实现截止阀组件和球阀组件的安装,相对应的,阀体上开设有用以分别安装截止阀组件和球阀组件的截止阀组件安装孔和球阀组件安装孔,其中,截止阀组件安装孔为孔径尺寸相同的圆形截面孔,孔底的结构与第二金属缠绕垫9结构相同,以使第二金属缠绕垫9与孔底相贴合,从而实现第二金属缠绕垫9的安装及固定;此外,球阀组件安装孔包括用以安装球阀杆11和球压套13且与截止阀组件安装孔的轴线平行设置的球杆安装孔,还包括设于球杆安装孔的下部,且与其相通、用以安装球体17的球体安装孔,球体安装孔与球阀座18之间安装有球碟簧19,此外,阀体的右端面还安装有阀盖,与球体17的球面相抵,从而实现球体17的安装及固定。
在安装时,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将截止阀组件和球阀组件分别安装于截止阀安装孔和球阀安装孔内,如截止阀组件和/或球阀组件出现泄漏时,只需更将出现泄漏的组件整体拆下并将损坏的零件进行更换即可,无需更换阀体,因此,极大的简化了阀杆组件的装拆过程,且节约了使用成本。
为了进一步简化阀体的装拆过程,可将上述阀体设计成可拆卸的分体式结构,具体来说,阀体包括左阀体10和右阀体15,上述截止阀组件安装孔和球阀组件安装孔均设置于左阀体10上,此外,左阀体10设有左流道20,该左流道包括沿液体流动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的通入流道以及设置于通入流道末端,且竖直向上设置的中间流道,右阀体15设有横向设置的右流道16,通入流道、中间流道以及右流道16三者相通,以供液体介质横向通过左阀体10及右阀体15。
为实现左阀体10与右阀体15的良好密封,将左阀体10与右阀体15之间设置第一金属缠绕垫,通过在左阀体10和右阀体15之间设置第一金属缠绕垫,再通过螺栓等连接件将左阀体10与右阀体15相锁紧,从而实现左阀体10和右阀体15的密封及固定。
当开启阀体时,截止阀杆1带动阀芯7沿截止阀安装孔向上运动,阀芯7远离阀座8,从而使阀芯7与阀座8之间形成用以容纳液体介质的通道,球阀杆11带动球体17旋转90°,此时,球孔与右阀体15的右流道16的出口相通,此时,阀体处于流通状态,实现了阀体的开启。
当关闭阀体时,截止阀杆1带动阀芯7沿截止阀安装孔向下运动,阀芯7靠近阀座8,直到与阀座8完全贴合,此时,流道中的液体介质被阻断,随即球阀杆11带动球体17反方向旋转90°,此时,球体17的实体外周面将右流道16出口堵住,进一步阻断流道内液体介质的流通,从而实现阀体的双重隔断以及双重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金属缠绕垫、第二金属缠绕垫9以及第三金属缠绕垫5均由合金、石墨、石棉、聚四氟乙烯等软性材料相互重叠螺旋缠绕而成,能够在高温、高压或真空等环境下仍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其密封性能稳定、可靠。
上述截止阀杆组件和球阀组件的运动均可由该传动装置来实现,当传动装置相继驱动截止阀杆1和球阀杆11时,截止阀杆1沿截止阀杆安装孔向上或向下运动,球阀杆11随即驱动球体17做旋转运动,以此来实现阀体双密封结构的全开或全关,从而起到阀体双密封的作用。
传动装置可以为手动式传动装置,例如手轮,也可为电动式传动装置,例如电机,或可为气动式传动装置,例如液压缸。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重密封复合阀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多重密封复合阀,包括内部设有流道的阀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流道的分布方向设置、用以控制液体介质通断的至少两组阀杆组件;至少两组所述阀杆组件具体为两组所述阀杆组件,包括截止阀组件和球阀组件;
所述截止阀组件包括截止阀杆(1)、安装于所述截止阀杆(1)前端的阀芯(7)、套设于所述截止阀杆(1)外径的截止压套(3)、安装于所述截止压套(3)上端面的压板(2)、套设于所述截止压套(3)外周面的笼套(6)以及用以固定所述笼套(6)的截止阀座(8);
所述球阀组件包括球阀杆(11)、安装于所述球阀杆(11)端部的球体(17)、用以固定所述球体(17)的球阀座(18)、套设于所述球阀杆(11)外径的球压套(13)以及安装于所述球压套(13)上端面的球压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重密封复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包括左阀体(10)以及与所述左阀体(10)紧密配合的右阀体(15);
所述流道包括设于所述左阀体(10)内部的左流道(20)以及横向设于所述右阀体(15)内部,且与所述左流道(20)相通的右流道(16);
其中,
所述左流道(20)包括沿液体流动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的通入流道以及竖直向上设置且与所述通入流道和所述右流道(16)相通的中间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重密封复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阀体(10)与所述右阀体(15)之间通过第一金属缠绕垫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重密封复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笼套(6)与所述左阀体(10)之间通过第二金属缠绕垫(9)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多重密封复合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截止阀杆(1)与所述球阀杆(11)相连、用以驱动所述截止阀杆(1)纵向移动以及所述球阀杆(11)旋转的传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重密封复合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具体为传动手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42207.9U CN207814470U (zh) | 2018-01-10 | 2018-01-10 | 一种多重密封复合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042207.9U CN207814470U (zh) | 2018-01-10 | 2018-01-10 | 一种多重密封复合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814470U true CN207814470U (zh) | 2018-09-04 |
Family
ID=63327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042207.9U Active CN207814470U (zh) | 2018-01-10 | 2018-01-10 | 一种多重密封复合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81447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25957A (zh) * | 2019-09-24 | 2020-01-24 | 中泰阀门有限公司 | 一种耐高压双重密封闸阀 |
-
2018
- 2018-01-10 CN CN201820042207.9U patent/CN20781447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25957A (zh) * | 2019-09-24 | 2020-01-24 | 中泰阀门有限公司 | 一种耐高压双重密封闸阀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59012Y (zh) | 一种自紧密封截止阀 | |
CN207830614U (zh) | 浮动球阀 | |
CN207814470U (zh) | 一种多重密封复合阀 | |
CN102162549B (zh) | 磁耦阀 | |
CN201561139U (zh) | 高压大口径平板闸阀 | |
CN211599543U (zh) | 高温高压三通高加双自密封液控截止阀 | |
CN205350417U (zh) | 一种浮动球阀 | |
CN201764039U (zh) | 自止逆截止阀 | |
CN105318036B (zh) | 磁力止推轴承阀门 | |
CN107606211B (zh) | 具有合金密封结构的柱状阀芯式闸阀 | |
CN111779842A (zh) | 一种热熔盐用调节阀 | |
CN207687374U (zh) | 一种双杆结构高压截止阀 | |
CN215059673U (zh) | 一种大流量直通式截止阀 | |
CN212718121U (zh) | 一种高温高压硬密封球阀 | |
CN205689793U (zh) | 一种大口径双密封功能球阀 | |
CN210661403U (zh) | 双重密封耐腐蚀蝶阀 | |
CN208734921U (zh) | 一种防止密封高压差和高泄露的球阀 | |
CN207333777U (zh) | 一种新型小口径锻钢阀 | |
CN216843322U (zh) | 深海双向电磁阀 | |
CN215172280U (zh) | 一种具有镍基合金层密封面的不锈钢阀门 | |
CN203757048U (zh) | 强制密封球阀具有截止与排放功能的硬密封阀座 | |
CN208935409U (zh) | Dn350~dn1000对夹式双向密封耐腐蚀蝶阀 | |
CN222334520U (zh) | 一种便于检修的蝶阀 | |
CN218935338U (zh) | 一种阀门零部件及密封件的互通结构 | |
CN219413589U (zh) | 一种高密封性的球体阀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