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00267U - 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800267U CN207800267U CN201721202783.7U CN201721202783U CN207800267U CN 207800267 U CN207800267 U CN 207800267U CN 201721202783 U CN201721202783 U CN 201721202783U CN 207800267 U CN207800267 U CN 2078002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iculate matter
- bushing pipe
- solid particulate
- bearing bushing
- combined insul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由金属衬管1、固体颗粒物2和端盖3组成。金属衬管1两端焊接封堵板1‑3,封堵管上设有螺栓1‑1,通过螺帽1‑2与两端的端盖3连接固定。其中一只端盖设有灌充孔3‑1和封盖3‑2,用于灌入固体颗粒物2。本实用新型将金属衬管1的刚性和固体颗粒物2的可流动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解决了拉挤玻纤管校直和承压两大关键技术问题。使拉挤玻纤管得以广泛应用于制造空心支柱复合绝缘子,比用其它方法的制造成本降低30%以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高压变电站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
背景技术
空心复合绝缘子硅橡胶伞套制造过程中,环氧树脂玻璃纤维管 (以下简称玻纤管)外壁的硅橡胶在150℃高温和15MP压力下硫化,玻纤管在高温下不能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故玻纤管内必须衬入一根钢衬管,否则玻纤管必定会被压裂。
现行空心复合绝缘子硫化硅橡胶伞套时玻纤管内使用的衬管是用壁厚大于10mm的无缝钢管精密加工而成,其外径与玻纤管内径相同,且带有相同锥度,相互吻合密贴。因此,它只适于用相同尺寸衬管作为缠绕管模具生产的缠绕玻纤管。
缠绕玻纤管的玻璃纤维与管的轴线形成一定夹角,逐层交叉缠绕形成一定厚度的玻纤管,具有较好的抗大气压力性能,适用于制作内有高压绝缘气体的套管复合绝缘子。但缠绕玻纤管没有与管轴向相同的玻璃纤维,故抗弯性能不好,钢性差,挠度大,不大适合用于制作对弯曲强度和钢度有较高要求的支柱复合绝缘子。且缠绕玻纤管生产效率低,管表面的车削和两端切割废弃端头的加工量大,且车削废料和两端头废料都毫无利用价值,一般处理方法是焚烧或填埋,但焚烧产生有毒气体,填埋则数百年难以降解,破坏空气、土壤及水源贻害子孙,这是缠绕玻纤管生产留下的最大后遗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实用新型人曾发明了大直径拉挤管(专利号ZL201320522551.5)。经与相同直径、壁厚和长度的缠绕管试验对比,拉挤管比缠绕管弯曲强度大3倍。如一端固定,在另一端施加相同弯曲负荷,拉挤管弯曲变形量只有缠绕管的1/3。也就是说,如果保持支柱复合绝缘子的抗弯强度和弯曲变形量不变,玻纤管的直径或壁厚可以减小1/3,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拉挤管可连续拉挤,没有两端废弃端头,管表面也不需要车削加工,整个生产过程不产生污染环境的废料。
与缠绕管相比,拉挤管固然有很多优点,但当拉挤管超过一定长度时,会有轻微弯曲,虽然弯曲量远小于国家标准GB/T25096-2010《交流电压高于1000V变电站用支柱复合绝缘子——定义、试验方法及接受准则》规定值,但这种弯曲变形却使拉挤玻纤管内不好插入与其内壁吻合的刚性衬管。我们曾将高压气体和液体充入玻纤管内,用以抵消玻纤管硫化硅橡胶时承受的压力,但发现两大难题不能解决:1、玻纤管内气体或液体加压与卸压时间和速率与玻纤管外硅橡胶受热膨胀加压时间和速率很难协调一致,导致拉挤玻纤管要么被外压力压裂,要么被内压力爆裂;2、用液体或气体作为钢衬管与玻纤管之间的填充物,不能对弯曲的拉挤管校直。因此,如何找到一种同时具有校直和承压两大功能的衬管,便成了用拉挤管制造空心支柱复合绝缘子的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用环氧玻纤拉挤管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
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由金属衬管1、固体颗粒物2和端盖3组成。金属衬管1的刚度大于被衬拉挤管4的挠度,直径比被衬玻纤管的内径小一些(具体小多少,须根据玻纤管长度、弯曲度及金属衬管的刚度而定),留出填充固体颗粒物2的缝隙。金属衬管1两端焊接封堵板1-3,封堵管上设有螺栓1-1,通过螺帽1-2与两端的端盖3连接固定。其中一只端盖设有灌充孔3-1和封盖3-2,用于灌入固体颗粒物2。固体颗粒物2将玻纤管4外壁硫化硅橡胶伞套时承受的压力传递到金属衬管1上,以避免压裂玻纤管。
固体颗粒物2为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细小粒子,如金属小珠、非金属小珠、金属沙、非金属沙等。经多种材料比较,直径为0.5mm-5mm 的不锈钢珠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具有流动性好、灌入倒出方便、填充密实、无挤压收缩性、不易破碎等特点,可作为固定颗粒物2的首选材料。
本实用新型将金属衬管1的刚性和固体颗粒物2的可流动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解决了拉挤玻纤管校直和承压两大关键技术问题。使拉挤玻纤管得以广泛应用于制造空心支柱复合绝缘子。这种以挤拉玻纤管为芯棒的空心支柱复合绝缘子,具有机械强度高、电气性能好、抗震性强、节省材料、重量轻、运输安装方便、能耗低、无废料污染、绿色环保等优点,比用其它方法制造的支柱复合绝缘子降低成本30%以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用无缝钢管车削加工成外径比被衬拉挤玻纤管内径小(本例为小于10mm)的金属衬管1,两端焊接封堵板1-3,用钢板加工端盖3,其中一只端盖设有灌充孔3-1和封盖3-2。
将待衬的拉挤玻纤管4装在垂直立起的校直装置上进行校直后,插入钢衬管1,装上两头端盖3(有灌充孔3-1的一端朝上),拧紧螺帽1-2。
从灌充孔灌入固体颗粒物2(本例选用Φ1~3mm不锈钢珠混合物),灌入时用震动器震动玻纤管,使大小不等的钢珠密实并紧贴拉挤玻纤管4的内壁和钢衬管1的外壁,灌满后盖上封盖3-2,钢珠与钢衬管1在拉挤玻纤管内组合成了具有校直和承压两大功能的衬管。
将管内衬钢珠和钢管(即校直承压衬管)的拉挤玻纤管4,置于硅橡胶模具内硫化硅橡胶后,卸去两头端盖3,倒出固体颗粒物2,抽出钢衬管1,即生产出了空心复合绝缘子本体。
如此循环,便可连续生产空心复合绝缘子。钢衬管1、固体颗粒物2和端盖3可重复使用。
Claims (9)
1.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由金属衬管(1)、固体颗粒物(2)、和端盖(3)组成;其特征在于金属衬管外径与环氧玻纤管内径之间的缝隙中,填充一层具有流动性的固体颗粒物;金属衬管(1)的刚性大于拉挤玻纤管,固体颗粒物(2)为具有一定流动性且在挤压时不变形、不破碎、不收缩的细小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其特征在于固体颗粒物(2)为金属小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其特征在于固体颗粒物(2)为非金属小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其特征在于固体颗粒物(2)为金属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其特征在于固体颗粒物(2)为非金属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其特征在于固体颗粒物(2)为具有一定流动性、多种形状和尺寸的固体颗粒物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其特征在于金属衬管的外径与被衬环氧玻纤管的内径之间留有灌注固定颗粒物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其特征在于金属衬管(1)两端焊接设有螺栓(1-1)的封堵板(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端的端盖(3)上设有灌入固体颗粒物(2)的灌充孔(3-1)和封盖(3-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02783.7U CN207800267U (zh) | 2017-09-20 | 2017-09-20 | 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202783.7U CN207800267U (zh) | 2017-09-20 | 2017-09-20 | 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800267U true CN207800267U (zh) | 2018-08-31 |
Family
ID=63274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202783.7U Active CN207800267U (zh) | 2017-09-20 | 2017-09-20 | 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80026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03673A (zh) * | 2017-09-20 | 2017-11-28 | 浙江衢州九天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 |
-
2017
- 2017-09-20 CN CN201721202783.7U patent/CN20780026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03673A (zh) * | 2017-09-20 | 2017-11-28 | 浙江衢州九天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600970U (zh) | 一种用于一端无端板预应力管桩制作的装置 | |
CN207800267U (zh) | 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 | |
CN107675835A (zh) | 一种复合型锚具及其锚固施工方法 | |
CN207711004U (zh) | 一种等静压成型模具 | |
CN204225493U (zh) | 建筑模板成型结构 | |
CN107403673A (zh) | 一种制造空心复合绝缘子的校直承压衬管 | |
CN203311937U (zh) | 一种复合空心绝缘子 | |
CN201973371U (zh) | 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筋管材 | |
CN108122650A (zh) | 可适变异形衬管 | |
CN206312665U (zh) | 一种嵌套结构的大直径绝缘子芯棒 | |
CN201130569Y (zh) | 新型高绝缘长寿命高压空心复合绝缘子 | |
CN203377038U (zh) | 大直径环氧玻纤引拔管及其制造方法 | |
CN211683595U (zh) | 一种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成型模具组 | |
CN109622891A (zh) | 铝合金t型接头铸造模芯 | |
CN101763924B (zh) | 一种绝缘子实心芯棒的制造方法 | |
CN110085379B (zh) | 一种改善电场分布与伞裙强度的复合绝缘子及制作方法 | |
CN201466656U (zh) | 热缩单孔伞裙 | |
CN204117719U (zh) | 一种用于特高压支柱绝缘子的防电晕法兰 | |
CN201877761U (zh) | 特高压紧凑型输电线路用可调式、无引流耐张线夹金具 | |
CN208118421U (zh) | 一种复合材料电杆缠绕模具用针环 | |
CN202752715U (zh) | 一种新型石墨电极 | |
CN201902042U (zh) | 一种中空夹层复合材料混凝土输电塔构件 | |
CN201838372U (zh) | 热塑性树脂基体复合材料导线芯棒 | |
CN201884854U (zh) | 塑料分水器 | |
CN206245841U (zh) | 基于石墨纳米改性有机复合材料的杆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5 Address after: 430400 No. 311, Liuji street, Yingcheng street, Xinzhou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Zhushi Electrical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6-1, Kaixuan North Road, Kecheng, Q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24004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QUZHOU JIUTIAN ELECTRICAL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Huang Changx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