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5975U - 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795975U CN207795975U CN201721915318.8U CN201721915318U CN207795975U CN 207795975 U CN207795975 U CN 207795975U CN 201721915318 U CN201721915318 U CN 201721915318U CN 207795975 U CN207795975 U CN 2077959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ring
- connecting rod
- plate
- rubber
- baff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外表面两侧分别设有连杆部,所述连杆部上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底部设有摩擦板,所述摩擦板的一侧设有固定挡块,所述轮滚内中心位置设有活动螺栓,所述滚轮远离固定挡块的一侧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活动螺栓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摩擦板的一侧设有挡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挡板之间设有减震部分。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分力机构是垂直冲击力作用于减震机构与弹簧上,结构独特,零部件易加工,抗冲击力强,减震性能好,试用各种机动车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减振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振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振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振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在关于悬挂系统的改装过程中,硬的减振器要与硬的弹簧相搭配,而弹簧的硬度又与车重息息相关,因此较重的车一般采用较硬的减振器。减震器主要安装在汽车的悬架系统中,用于缓解取车行驶中的冲击震动,现有的减震器多为液力减震器,结构复杂,加工要求精度高,造价也就相应的高。为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本实用新型有易于加工制造,造价较低,并且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加工要求精度高,造价也就相应的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包括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外表面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杆部,所述连杆部上活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连杆部的一端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底部设有摩擦板,所述滚轮内中心位置设置有螺栓,所述螺栓上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螺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板,所述摩擦板顶部靠近滚轮的一侧设有固定挡块,所述摩擦板远离固定挡块的一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减振器和橡胶减振块,所述橡胶减振块外壁套有第一弹簧,所述橡胶减振块上下两侧均设有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外壁套有第二弹簧,所述摩擦板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中间与第一支撑板中间对应位置设有第三弹簧。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滚轮、固定挡块、连接杆、螺栓、第二支撑板、挡板、摩擦板、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减振器和橡胶减振块以第三弹簧为中心垂直对称设置在底板上。
优选的,所述底板两侧均设有刹车盘。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弹性系数均不同。
优选的,所述减振器两端分别固定设有橡胶垫片和缓冲胶套,所述橡胶垫片设置在靠近挡板的一侧,所述缓冲胶套设置在远离挡板的一侧,所述橡胶垫片和缓冲胶套贴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两端均设有固定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通过不使用液力减震器而改用弹簧、减振器与橡胶减震块,结构简单,加工工艺要求低,造价也就相对低。
2、该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通过在挡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减振器和橡胶减振块,橡胶减振块外壁套有第一弹簧,橡胶减振块上下两侧均设有减振器,减振器外壁套有第二弹簧,底板中间与第一支撑板中间对应位置设有第三弹簧,这采用了多段减震,大大降低了汽车在凹凸不平的颠簸路面行驶时的冲击力,也降低了冲击减震。
3、该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通过支撑杆、滚轮、固定挡块、连接杆、螺栓、第二支撑板、挡板、摩擦板、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减振器和橡胶减振块以第三弹簧为中心垂直对称设置在底板上,使得汽车两侧均可以受到同样的减震效果,而不会使汽车两侧不均衡。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加工制造,造价较低,并且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的减震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A部分的示意图。
图中:1连杆部、2底盘、3支撑杆、4滚轮、5第二支撑板、6挡板、7刹车盘、8底板、9摩擦板、10固定挡块、11固定板、12第三弹簧、13减振器、14第二弹簧、15第一弹簧、16橡胶减震块、17连接杆、18螺栓、19缓冲胶套、20橡胶垫片、21第一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包括底盘2,所述底盘2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1,所述第一支撑板21外表面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杆部1,所述连杆部1上活动安装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远离连杆部1的一端设有滚轮4,所述滚轮4底部设有摩擦板9,所述滚轮4内中心位置设置有螺栓18,所述螺栓18上连接有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远离螺栓1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板5,所述摩擦板9顶部靠近滚轮4的一侧设有固定挡块10,所述摩擦板9远离固定挡块10的一侧设有挡板6,所述挡板6与第二支撑板5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4、减振器13和橡胶减振块16,所述橡胶减振块16外壁套有第一弹簧15,所述橡胶减振块16上下两侧均设有减振器13,所述减振器13外壁套有第二弹簧14,所述摩擦板9底部设有底板8,所述底板8中间与第一支撑板21中间对应位置设有第三弹簧12。
所述支撑杆3、滚轮4、固定挡块10、连接杆17、螺栓18、第二支撑板5、挡板6、摩擦板9、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4、减振器13和橡胶减振块16以第三弹簧12为中心垂直对称设置在底板8上,所述底板8两侧均设有刹车盘7,所述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4和第三弹簧12弹性系数均不同,所述减振器13两端分别固定设有橡胶垫片20和缓冲胶套19,所述橡胶垫片20设置在靠近挡板6的一侧,所述缓冲胶套19设置在远离挡板6的一侧,所述橡胶垫片20和缓冲胶套19贴合连接,所述第三弹簧12两端均设有固定板11。
本实用新型中,在汽车路经颠簸路段时,会使刹车轮7凸起或凹陷,这时会使底盘2的一侧抬起,从而使另一侧底盘2的减震机构压缩,从而使车身本身保持相对的平衡,在挡板6与第二支撑板5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4、减振器13和橡胶减振块16,橡胶减振块16外壁套有第一弹簧15,橡胶减振块16上下两侧均设有减振器13,减振器13外壁套有第二弹簧14,底板8中间与第一支撑板21中间对应位置设有第三弹簧12,这采用了多段减震,大大降低了汽车在凹凸不平的颠簸路面行驶时的冲击力,也降低了冲击减震,通过支撑杆3、滚轮4、固定挡块10、连接杆1、螺栓18、第二支撑板5、挡板6、摩擦板9、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4、减振器13和橡胶减振块16以第三弹簧12为中心垂直对称设置在底板8上,使得汽车两侧均可以受到同样的减震效果,而不会使汽车两侧不均衡。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包括底盘(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2)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1),所述第一支撑板(21)外表面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连杆部(1),所述连杆部(1)上活动安装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远离连杆部(1)的一端设有滚轮(4),所述滚轮(4)底部设有摩擦板(9),所述滚轮(4)内中心位置设置有螺栓(18),所述螺栓(18)上连接有连接杆(17),所述连接杆(17)远离螺栓(1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板(5),所述摩擦板(9)顶部靠近滚轮(4)的一侧设有固定挡块(10),所述摩擦板(9)远离固定挡块(10)的一侧设有挡板(6),所述挡板(6)与第二支撑板(5)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4)、减振器(13)和橡胶减振块(16),所述橡胶减振块(16)外壁套有第一弹簧(15),所述橡胶减振块(16)上下两侧均设有减振器(13),所述减振器(13)外壁套有第二弹簧(14),所述摩擦板(9)底部设有底板(8),所述底板(8)中间与第一支撑板(21)中间对应位置设有第三弹簧(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滚轮(4)、固定挡块(10)、连接杆(17)、螺栓(18)、第二支撑板(5)、挡板(6)、摩擦板(9)、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4)、减振器(13)和橡胶减振块(16)以第三弹簧(12)为中心垂直对称设置在底板(8)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两侧均设有刹车盘(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4)和第三弹簧(12)弹性系数均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13)两端分别固定设有橡胶垫片(20)和缓冲胶套(19),所述橡胶垫片(20)设置在靠近挡板(6)的一侧,所述缓冲胶套(19)设置在远离挡板(6)的一侧,所述橡胶垫片(20)和缓冲胶套(19)贴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簧(12)两端均设有固定板(1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915318.8U CN207795975U (zh) | 2017-12-31 | 2017-12-31 | 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915318.8U CN207795975U (zh) | 2017-12-31 | 2017-12-31 | 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795975U true CN207795975U (zh) | 2018-08-31 |
Family
ID=63277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91531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95975U (zh) | 2017-12-31 | 2017-12-31 | 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795975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529551A (zh) * | 2019-09-10 | 2019-12-03 | 苏州莱锦机电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一种机电设备减震装置 |
CN112356650A (zh) * | 2020-11-10 | 2021-02-12 | 刘剑清 | 一种机械式震动缓冲汽车动力装置 |
CN112440853A (zh) * | 2019-08-28 | 2021-03-05 | 昆山市尚升危险废物专业运输有限公司 |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危险品运输车车厢 |
-
2017
- 2017-12-31 CN CN201721915318.8U patent/CN20779597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440853A (zh) * | 2019-08-28 | 2021-03-05 | 昆山市尚升危险废物专业运输有限公司 |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危险品运输车车厢 |
CN110529551A (zh) * | 2019-09-10 | 2019-12-03 | 苏州莱锦机电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一种机电设备减震装置 |
CN112356650A (zh) * | 2020-11-10 | 2021-02-12 | 刘剑清 | 一种机械式震动缓冲汽车动力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02632B (zh) | 一种汽车及其板簧悬架总成 | |
CN207795975U (zh) | 一种汽车前轮轴减震机构 | |
CN102975613A (zh) | 驱动桥用独立悬架结构 | |
CN207120619U (zh) | 一种双重减震脚轮 | |
CN203221844U (zh) | 双胎驱动桥用独立悬架 | |
CN207416467U (zh) | 一种半挂车空气悬架装置 | |
CN206049276U (zh) | 一种新型减震悬挂 | |
CN203920311U (zh) | 一种汽车及其板簧悬架总成 | |
CN108656887B (zh) | 一种带有悬挂系统的汽车底盘 | |
CN111823803A (zh) | 一种减震车桥总成 | |
GB501679A (en) | Anti-vibration suspension for vehicles | |
CN203005011U (zh) | 驱动桥用独立悬架结构 | |
CN211222945U (zh) | 一种汽车独立悬挂式减震器 | |
CN216642924U (zh) | 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弹簧组件 | |
CN213565301U (zh) | 一种半挂车悬挂减震装置 | |
CN204586412U (zh) | 前桥空气弹簧外展式单纵臂空气悬架结构 | |
CN211844004U (zh) | 一种减震型汽车底盘总成 | |
CN110143241B (zh) | 重型卡车驾驶室前悬置系统 | |
CN104963995B (zh) | 一种机械悬臂的减震托架 | |
CN203637842U (zh) | 一种铁路货车高速柔性转向架 | |
RU2001133703A (ru) | Тележка рельсов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 |
CN206206486U (zh) |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置减震机构 | |
Rameshbabu et al. | Design evaluation of a two wheeler suspension system for variable load conditions | |
CN206327098U (zh) | 汽车独立悬架装置 | |
CN205780490U (zh) | 一种滑动式汽车减震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9123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