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68602U - 一种泪道留置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泪道留置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768602U CN207768602U CN201720514115.1U CN201720514115U CN207768602U CN 207768602 U CN207768602 U CN 207768602U CN 201720514115 U CN201720514115 U CN 201720514115U CN 207768602 U CN207768602 U CN 2077686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crimal passage
- tube
- tube body
- lacrimal
- faste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医疗器械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泪道留置管,所述泪道留置管,包括管体和套管,套管套设在管体上,套管与管体的上部相适配,套管包括套管主体和卡件,卡件设置在套管主体上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管体和套管配合使用,管体通过泪小管进入泪囊内,并通过卡件固定在人的睑缘上,避免泪道留置管自行脱出或退入泪道中等情况发生,同时提高了泪道留置管在患者留置期间舒适度,缩短其适应期;泪道植管留置术后泪道留置管直接从上下泪点处拔除,无需通过鼻腔途径拔除,拆除方便,简便易行,同时避免了临床病发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易于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泪道留置管。
背景技术
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泪点上下各一,位于睑缘内毗端的乳头状隆起上,上泪点较下泪点位置稍靠内,泪点变位常引起溢泪症。泪小管为连接泪点与泪囊之间的小管,分上泪小管和下泪小管,每一泪小管的外侧部先与睑缘成垂直方向,然后近乎直角转向内,两泪小管汇合成泪总管,而后开口于泪囊上部。泪囊为一膜性囊,位于眼眶内侧壁前下方的泪囊窝内,泪囊上端闭合成一言端,约在内毗上方3-5mm处,下端移行为鼻泪管。泪囊长约1.2cm,宽0.4-0.7cm。眼轮匝肌的肌纤维包绕泪囊和泪小管,可收缩和扩张泪囊,促使泪液排出。鼻泪管为连接泪囊下端的膜性管,上部包埋在骨性管腔中,下部逐渐变细进入鼻外侧壁粘膜内,开口于下鼻道的外侧壁。眼泪经上、下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鼻泪管流入鼻腔。如果此泪道中任一部位因病变发生阻塞,就会引起溢泪、流脓等一系列症状。泪道置管手术是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泪道外伤等疾病泪道成型治疗中创伤最小的手术类型。现有泪道置管手术又分为:1、单一上泪小管或下泪小管植入方式,其缺点在于舒适度差,不易术后药物灌洗,可能自行脱出需要重新置管,或退入泪道中,不得已需行泪囊切开或是鼻腔去除泪道异位置管;2、上下泪小管同时植入鼻腔结扎方式,常见缺点是术中及术后拆除时,均涉及鼻腔的操作,增加了手术难度。
因此,为了提高患者留置期间舒适度,缩短其适应期,有必要实用新型一种舒适度良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泪道留置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舒适度良好,使用方便的泪道留置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泪道留置管,包括管体和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管体上,所述套管与管体的上部相适配,所述套管包括套管主体和卡件,所述卡件设置在套管主体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包括管体主体和弹性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固定在管体主体的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段包括两根支撑柱和固定块,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固定在管体主体上,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块上,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与管体主体的开口相对应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卡件上设有与固定块相适配的卡口。
进一步的,所述卡件与人的睑缘弧面的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卡件包括连接件和卡钩件,所述连接件与套管主体的端部相连,所述卡钩件与连接件相连,所述卡钩件的形状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主体和卡件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外径为0.9-1.0mm,所述管体的厚度为0.2-0.3mm,所述管体的长度为5.5-6.0cm或2.8-3.5cm。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材质为PVC,所述套管的材质为硅胶。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上设有刻度,所述刻度的间距为1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管体和套管配合使用,管体通过泪小管进入泪囊内,并通过卡件固定在人的睑缘上,避免泪道留置管自行脱出或退入泪道中等情况发生,同时提高了泪道留置管在患者留置期间舒适度,缩短其适应期;泪道植管留置术后泪道留置管直接从上下泪点处拔除,无需通过鼻腔途径拔除,拆除方便,简便易行,同时避免了临床病发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易于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泪道留置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泪道留置管的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泪道留置管的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管体;2-套管;3-套管主体;4-卡件;5-管体主体;6-过渡段;7-刻度;8-检测孔;9-盲端;10-渗液孔;41-卡口;42-连接件;43-卡钩件;61-支撑柱;62-固定块;6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泪道留置管通过泪小管进入泪囊内,通过卡件固定在人的睑缘上,泪道植管留置术后泪道留置管直接从上下泪点处拔除。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泪道留置管,包括管体1和套管2,所述套管2套设在管体1上,所述套管2与管体1的上部相适配,所述套管2包括套管主体3和卡件4,所述卡件4设置在套管主体3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套管2套在管体1的上部后形成整体的泪道留置管,泪道留置管经过上泪点或下泪点,在空心探针的引导下进行泪道探通,并在泪道内植入泪道留置管;当管体1前端进入鼻泪管内后有落空感时,在空心探针后端接入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通过向管体1内注入生理盐水进行确认泪道留置管位置是否正确,而后边进管体1边调整管体1旋转的角度,当调整到将整根泪道留置管植入泪道时,卡件4正好落于泪点处与睑缘外表面弧形吻合的位置,此时手术结束;待1-3月后,从卡件4处将泪道留置管从泪点处拔除以达到疏通泪道阻塞、慢性泪囊炎、泪道外伤等疾病泪道成型治疗的目的。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管体和套管配合使用后,管体通过泪小管进入泪道或泪囊内的正确位置后,通过卡件固定在人的泪点处与睑缘外表面弧形吻合的位置上,避免泪道留置管自行脱出或退入泪道中等情况发生,同时提高了泪道留置管在患者留置期间舒适度,缩短其适应期;泪道植管留置术后泪道留置管直接从上下泪点处拔除,无需通过鼻腔途径拔除,拆除方便,简便易行,同时避免了临床病发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易于生产。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1包括管体主体5和弹性的过渡段6,所述过渡段6固定在管体主体5的上端。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弹性的过渡段进行过渡到套管主体上,过渡段具有弹性,可适应泪点处的泪道转折,符合泪小管的生理形态,便于将管体植入泪道。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段6包括两根支撑柱61和固定块62,所述支撑柱61的一端固定在管体主体5上,所述支撑柱61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块62上,所述固定块62上设有与管体主体5的开口相对应的通孔63。
由上述描述可知,支撑柱实现了过渡段的弹性过渡,管体通过固定块固定在套管上,并通过通孔注入冲洗液等药液。
进一步的,所述卡件4上设有与固定块62相适配的卡口41。
由上述描述可知,固定块固定在卡件的卡口上,使得管体通过固定块的固定作用而固定在套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过渡段结构不仅限于此种方式,还可以为弹性材料制成的管,并在管的端部设置凸起,管和凸起组成过渡段;也可以为弹性材料制成的板块,并在板块上设置挂钩,板块个挂钩组成过渡段;还可以为其他能实现同一效果的结构形式。
进一步的,所述卡件4与人的睑缘弧面的形状相适配。
由上述描述可知,与人的睑缘弧面的形状相适配的卡件结构,使得卡件在固定于睑缘时,提高患者在泪道留置管留置期间的舒适度,从而缩短其适应期。
进一步的,所述卡件4包括连接件42和卡钩件43,所述连接件42与套管主体3的端部相连,所述卡钩件43与连接件42相连,所述卡钩件43的形状为弧形。
由上述描述可知,卡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套管主体上,卡构件呈弧形形状,可与人的睑缘相适配,在实现固定的同时,提高卡件固定时的患者睑缘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的卡件的形状不仅限于此种方式,还可以为偏心圆向下弯折而成的卡件结构;也可以为以套管端面的中心点为圆心的弧面,还可以为其他可实现与人的睑缘卡住固定时具有舒适度的卡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主体3和卡件4一体成型。
由上述描述可知,套管通过一体成型而成,具有结构稳定性,也便于加工,简化制作工艺。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1的外径为0.9-1.0mm,所述管体1的厚度为0.2-0.3mm,所述管体1的长度为5.5-6.0cm或2.8-3.5cm。
由上述描述可知,管体符合泪道的生理形态,管体的两种长度类型使得管体可根据具体的操作需求使用;当仅需疏通下泪小管或上泪小管时,可用短类型的管体,当需要疏通整个泪道时,用短管体和长管体配合使用,达到疏通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1的材质为PVC,所述套管2的材质为硅胶。
由上述描述可知,PVC材质的管体具有良好的支撑力度,利于泪道成型,且PVC材质的管体植入后易塑形且不易滑出;硅胶材质的套管具有弹性,能适应泪小管的转折特点,提高患者在泪道留置管留置期间的舒适度。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1上设有刻度7,所述刻度7的间距为1cm。
由上述描述可知,管体表面设计相应刻度标记,在空心探针的引导下,手术医师易于判断泪道留置管进入泪道内的深度,便于手术顺利进行。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泪道留置管,包括管体1和套管2,所述套管2套设在管体1上,所述套管2与管体1的上部相适配,所述套管2包括套管主体3和卡件4,所述卡件4设置在套管主体3上端,所述管体1的材质为PVC,所述套管2的材质为硅胶,所述管体1的外径为1.0mm,所述管体1的厚度为0.3mm,所述管体1的长度有6.0cm和3.0cm两种形式,所述管体1上设有刻度7,所述刻度7的间距为1cm,所述管体1远离套管2的一端为带检测孔8的钝圆盲端9,所述管体1的侧壁上设有渗液孔10。
PVC材质的管体和硅胶材质的套管配合后留置在泪道内,提供了必要支撑力度,也利于泪道成型;管体通过检测孔的检测作用使管体通过泪小管进入泪道或泪囊内的正确位置,卡件固定在人的泪点处与睑缘外表面弧形吻合的位置上,避免泪道留置管自行脱出或退入泪道中等情况发生,同时硅胶材质的套管提高了泪道留置管在患者留置期间舒适度,缩短其适应期;在空心探针的引导下,手术医师通过刻度易于判断泪道留置管进入泪道内的深度,便于手术顺利进行;钝圆型的盲端,使得泪道留置管在插入过程中不易形成假道;盲端侧面设计有检测孔,结合相应长度的冲洗探针,术中冲洗液体可检测孔先进入泪道,类似水压钝性分离粘连管道,减轻手术医师操作难度,同时也可以向管体内注入生理盐水并通过检测孔来进行确认泪道留置管位置是否正确;药物能通过渗液孔灌洗到全部泪道,起到治疗作用;管体的设计符合泪道的生理形态,管体的两种长度类型可使管体灵活应用于手术中;通过泪道植管留置术后泪道留置管直接从上下泪点处拔除,无需通过鼻腔途径拔除,拆除方便,简便易行,同时避免了临床病发症;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易于生产。
请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管体1做改进,所述管体1包括管体主体5和弹性的过渡段6,所述过渡段6固定在管体主体5的上端,所述卡件4与人的睑缘弧面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套管2上设有用于标识套管2位置的结构层。
通过设置弹性的过渡段进行过渡到套管主体上,可适应泪点处的泪道转折,符合泪小管的生理形态,便于将管体植入泪道;与人的睑缘弧面的形状相适配的卡件结构,使得卡件在固定于睑缘时,提高患者在泪道留置管留置期间的舒适度,从而缩短其适应期;设置标识有利于术后寻找泪道留置管的位置进行药物灌洗,可准确定位,节省时间。
请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渡段6包括两根支撑柱61和固定块62,所述支撑柱61的一端固定在管体主体5上,所述支撑柱61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块62上,所述固定块62上设有与管体主体5的开口相对应的通孔63,所述卡件4上设有与固定块62相适配的卡口41,所述管体主体5与过渡段6一体成型,所述卡件4包括连接件42和卡钩件43,所述连接件42与套管主体3的端部相连,所述卡钩件43与连接件42相连,所述卡钩件43的形状为弧形,所述套管主体3和卡件4一体成型。
一体成型的管体和一体成型的套管均具有结构稳定性,便于加工,可简化制作工艺;支撑柱实现了过渡段的弹性过渡,符合泪小管的转折特性,便于泪道留置管顺利进入泪道;弧形形状的卡构件,可与人的睑缘相适配,在实现固定的同时,提高卡件固定时的患者睑缘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泪道留置管,采用符合睑缘弧面的卡件设计,以硅胶材料的套管过渡到PVC管件,有利于泪道留置管适应泪小点处的泪道转折特性,提高患者在泪道留置管留置期间的舒适度,从而缩短其适应期;PVC管件具有良好的支撑力度,利于泪道成型,在植入后易塑形且不易滑出;手术医师通过刻度判断泪道留置管进入泪道的深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钝圆型的盲端,不易形成假道,检测孔可使泪道产生类似水压钝性分离粘连管道,减轻手术医师操作难度;设置渗液孔有利于术后泪道冲洗时,药物能灌洗到全部泪道,起到治疗作用;标识的设置,有利于术后寻找进行药物灌洗;本实用新型的泪道留置管硅胶外口的睑缘弧面设计,提高了使用泪道留置管时的舒适度,缩短其适应期,在术后,不需要通过鼻腔途径拔除泪道置管,直接从泪小点处拔除,结构简单,简便易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泪道留置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和套管,所述套管套设在管体上,所述套管与管体的上部相适配,所述套管包括套管主体和卡件,所述卡件设置在套管主体上端;
所述管体包括管体主体和弹性的过渡段,所述过渡段固定在管体主体的上端;
所述过渡段包括两根支撑柱和固定块,所述支撑柱的一端固定在管体主体上,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块上,所述固定块上设有与管体主体的开口相对应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留置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上设有与固定块相适配的卡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留置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与人的睑缘弧面的形状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泪道留置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包括连接件和卡钩件,所述连接件与套管主体的端部相连,所述卡钩件与连接件相连,所述卡钩件的形状为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留置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主体和卡件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留置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外径为0.9-1.0mm,所述管体的厚度为0.2-0.3mm,所述管体的长度为5.5-6.0cm或2.8-3.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留置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材质为PVC,所述套管的材质为硅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道留置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设有刻度,所述刻度的间距为1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14115.1U CN207768602U (zh) | 2017-05-10 | 2017-05-10 | 一种泪道留置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14115.1U CN207768602U (zh) | 2017-05-10 | 2017-05-10 | 一种泪道留置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768602U true CN207768602U (zh) | 2018-08-28 |
Family
ID=63217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514115.1U Active CN207768602U (zh) | 2017-05-10 | 2017-05-10 | 一种泪道留置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76860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83596A (zh) * | 2017-05-10 | 2017-07-28 | 张建辉 | 一种泪道留置管 |
-
2017
- 2017-05-10 CN CN201720514115.1U patent/CN20776860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83596A (zh) * | 2017-05-10 | 2017-07-28 | 张建辉 | 一种泪道留置管 |
CN106983596B (zh) * | 2017-05-10 | 2023-11-10 | 张建辉 | 一种泪道留置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62554B2 (en) | Side-by-side lacrimal intubation threader device | |
JP7268221B2 (ja) | 侵襲性を最小限とした緑内障手術のための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 |
KR20040036912A (ko) | 녹내장을 처리하기 위한 개선된 분로 장치 및 방법 | |
JP2003524466A (ja) | 緑内障を治療するための膨張可能な装置および方法 | |
JP2001218785A (ja) | 眼の房水の流れを改善する方法と装置 | |
WO2017181835A1 (zh) | 一种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 |
CN106983596A (zh) | 一种泪道留置管 | |
CN207768602U (zh) | 一种泪道留置管 | |
CN105434103A (zh) | 一种微型青光眼引流植入装置及系统 | |
CN201127656Y (zh) | 双径路隐形泪道支架 | |
CN209004811U (zh) | 一种可撕裂负压取石经皮肾微创扩张引流套件 | |
CN203468802U (zh) | 泪道引流支架 | |
CN208926788U (zh) | 可调节扩张的用于泪道阻塞的三腔两囊泪道置管 | |
CN209122625U (zh) | 便捷式眼球穿刺引流针 | |
CN201275185Y (zh) | 房角分离器 | |
CN205434661U (zh) | 一种泪道引流器 | |
CN210170282U (zh) | 一种用于眼科玻璃体腔积血的引流器 | |
CN209933812U (zh) | 一种单向压力活瓣装置 | |
CN202136473U (zh) | 一种留置型泪道支撑管 | |
CN201208333Y (zh) | 一种眼科手术用前房维持器 | |
CN109998772A (zh) | 一种用于眼科玻璃体腔积血的引流器 | |
CN206424205U (zh) | 具有牵引推送功能的施莱姆氏管支架 | |
CN216603252U (zh) | 一种青光眼引流管 | |
CN219963244U (zh) | 一种调位装置 | |
CN209500046U (zh) | 一种眼科手术用多孔灌注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