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55044U - 一种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755044U CN207755044U CN201720814468.3U CN201720814468U CN207755044U CN 207755044 U CN207755044 U CN 207755044U CN 201720814468 U CN201720814468 U CN 201720814468U CN 207755044 U CN207755044 U CN 20775504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
- sub
- drum
- female
- cooking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布了一种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包括线盘和置于线盘上方由线盘作用发热的锅具,所述锅具包括母锅和设置在母锅内的子锅,子锅底部与母锅固定且子锅与母锅同心设置,所述线盘包括高温加热环带,所述子锅的下端分割所述高温加热环带,以使得所述子锅的内侧下方和子锅的外侧下方均对应部分所述高温加热环带。该子锅的下端尺寸与加热其的线盘匹配,使子锅分割高温加热环带,子锅和母锅都占有高温加热环带,从而子锅和母锅同步且均匀受热,加快母锅内液体的沸腾速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为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口味和方便消费者的使用,现有锅具多采用子母锅的形式。有些子锅采用圆柱筒状的形状,底部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母锅锅底上,达到分隔区域,满足消费者不同口味的需求;也有些在母锅中,用一S型隔板将母锅分隔成两个区域,S型隔板除上端面外全部焊机在母锅底部和侧边锅身上。
其中,采用圆柱筒状子锅的子母锅在电磁加热器具上使用时,由于电磁加热器具的加热区域具有高温加热环带,而为了提升子锅容量,很多子锅直径都会大于这个高温加热环带。这就导致加热时子锅内部锅底迅速加热,把水烧开,由于子锅和母锅相互隔离,导致水不能混合,热量不能快速交换至外部的母锅。该锅具在使用时往往是子锅水烧开后五六分钟,母锅里的水还没有烧开,极大影响消费者使用。而S型隔板的子母锅虽然能避免子母锅不能同步加热的问题,但它的焊接位置为母锅的整个侧剖面,不仅焊接长度长,并且焊接难度较高,焊缝后期几乎不能抛光,外观差,市场占比并不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避免了高温加热环带只集中在子锅内,能够使子锅和母锅同步且均匀受热,同时还能减小焊接长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包括线盘和置于线盘上方由线盘作用发热的锅具,所述锅具包括母锅和设置在母锅内的子锅,子锅底部与母锅固定且子锅与母锅同心设置,所述线盘包括高温加热环带,所述子锅的下端分割所述高温加热环带,以使得所述子锅的内侧下方和子锅的外侧下方均对应部分所述高温加热环带。该子锅的下端尺寸与加热其的线盘匹配,使子锅分割高温加热环带,子锅和母锅都占有高温加热环带,从而子锅和母锅同步且均匀受热,加快母锅内液体的沸腾速度。
优选地,所述子锅的下端半径为R,所述线盘的半径为D,其中,
优选地,所述子锅包括竖直段,所述竖直段的下端与母锅焊接,便于子锅焊接,生产工艺简单,同时还减小了焊接长度,降低了成本。
优选地,所述子锅还包括向外侧延展的圆弧段,所述圆弧段与竖直段上下设置,圆弧段能够促进锅底的水花往外部翻滚,促进水之间热交换传导,加速外围水沸腾的速度。
优选地,所述圆弧段包括与所述竖直段连接且向外侧延展第一圆弧段,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段上端且向上侧延伸的第二圆弧段,避免子锅因外形造成的盲区。
优选地,所述圆弧段和竖直段为一体成型,方便加工。
优选地,所述子锅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其增大了子锅容积,提升子锅的食物的盛放量,提高该锅具的实用性。
优选地,所述母锅的底部直径与所述线盘直径相同,使母锅也处于线盘加热区域内,使加热效率最大化。
优选地,所述线盘包括内圈和外圈,以及设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的环形筋,所述子锅的下端对应所述环形筋设置,或是位于所述环形筋内侧。对于该线盘,环形筋的两侧形成高温加热环带的两部分,子锅对应设置可很好的分割高温加热环带。
优选地,所述子锅的高度低于所述母锅的高度,避免食物不易捞出和清洗,提高用户体验。
优选地,所述子锅的上端设置有向外侧的翻边。
优选地,所述子锅的下端直径为8cm-12.5cm,适配于多数电磁加热器具的线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子锅的下端尺寸与加热其的线盘匹配,使子锅分割高温加热环带,子锅和母锅都占有高温加热环带,从而子锅和母锅同步且均匀受热,加快母锅内液体的沸腾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子锅设置有圆弧段,其能够促进锅底的水花往外部翻滚,促进水之间热交换传导,加速外围水烧开的速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锅具与线盘装配示意图;
图2为线盘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锅具与线盘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一种线盘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子锅、101-竖直段、102-第一圆弧段、103-第二圆弧段、104-翻边、2-母锅、3-线盘、301-高温加热环带、31-外圈、32-内圈、33-环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一。该烹饪器具包括线盘和锅具,锅具由线盘3作用发热,锅具放置在线盘3上方,锅具又包括母锅2和设置在母锅2内的子锅1,子锅1底部与母锅2固定且子锅1与母锅2同心设置,所述线盘3包括高温加热环带301,所述子锅1的下端分割所述高温加热环带301,以使得所述子锅1的内侧下方和子锅的外侧下方均对应部分所述高温加热环带301。优选的,子锅1的下端半径为R,所述线盘的半径为D,其中,另外,如图2所示,加热的线盘3因线圈的缠绕,在线盘3的三分之一直径和其三分之二直径之间为高温加热环带301,高温加热环带301上的锅具会相对于其他部分产生更多热量。优选的,高温加热环带301的峰值出现在线盘的1/2处。上述子锅1的下端尺寸与加热其的线盘3匹配,使子锅1能够将高温加热环带分割为两部分,子锅1和母锅2共同占有整个高温加热环带301,从而子锅1和母锅2能够同步且均匀受热,加快母锅2内液体的沸腾速度。请参阅图4,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线盘3包括内圈32和外圈31,以及设置在内圈32和外圈31之间的环形筋33,所述子锅1的下端对应所述环形筋33设置。对于该结构的线盘3,环形筋33的两侧形成高温加热环带的两部分,子锅2对应设置在环形筋33正上方可使得子锅2的内、外侧均占有高温加热环带。鉴于子锅2内侧空间小于外侧空间,还可将子锅2下端设于所述环形筋33内侧,即使得子锅2内侧占有的高温加热环带的面积小于外侧占有的高温加热环带的面积。
具体地,子锅1为圆柱筒状,便于子锅1的底部与母锅2焊接固定,其生产工艺简单,同时相对于现有子母锅还减小了焊接长度,降低了成本。优选子锅1的半径为线盘3半径的一半,容积更大的母锅2相对于子锅1占有较大部分的高温加热环带301,便于母锅2内相对多的食物加热。母锅2的底部直径与线盘3直径相同,使母锅2全部处于线盘的加热区域内,使效率最大化。子锅1的高度低于母锅2的高度,避免因子锅1的高度太高,而造成食物堆积在底部,不易捞出和清洗的情况,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其中,子锅1的上端设置有向外侧的翻边104,避免母锅2的食物加热后翻滚进入子锅1中。子锅1的直径优选为10cm,适配于多数电磁加热器具的线盘3。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烹饪器具的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不同在于子锅结构不同。该锅具由线盘3作用发热,锅具同心设置在线盘3上方,锅具又包括母锅2和设置在母锅2内的子锅1,子锅1底部与母锅2固定且子锅1与母锅2同心设置,子锅1的下端半径为R,所述线盘的半径为D,其中,另外,如图2所示,加热的线盘3因线圈的缠绕,在线盘3的三分之一直径和其三分之二直径之间为高温加热环带301,高温加热环带301上的锅具会相对于其他部分产生更多热量。上述子锅1的下端尺寸与加热其的线盘3匹配,使子锅1的侧壁将高温加热环带分割呈两部分,子锅1和母锅2都占有部分的高温加热环带,从而子锅1和母锅2能够同步且均匀受热,加快母锅2内液体的沸腾速度。
具体地,子锅1包括竖直段101和设置在竖直段101上端的圆弧段,而圆弧段又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第一圆弧段102和第二圆弧段103。其中,竖直段101设置在底部,为圆筒状,其下端与母锅2焊接,其便于子锅1焊接,生产工艺简单,同时还减小了焊接长度,降低了成本。第一圆弧段102为竖直段101的上边沿向外侧延展而成,第二圆弧段103为第一圆弧段102的上边沿向上侧和中心延展收拢形成。圆弧段能够促进锅底的水花往外部翻滚,促进水之间热交换传导,加速外围水沸腾的速度。优选圆弧段和竖直段101为一体成型,方便加工成型。子锅1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其增大了子锅容积,提升子锅的食物的盛放量,提高该锅具的实用性。子锅1的半径优选为线盘3半径的一半,容积更大的母锅2相对于子锅1占有较大部分的高温加热环带301,便于母锅2内相对较多的食物加热。母锅2的底部直径与线盘3的直径相同,使母锅2的锅底全部处于线盘3的加热区域内,使加热效率最大化。
另外,子锅1的高度低于母锅2的高度,避免因子锅1的高度太高,而造成食物堆积在底部,不易捞出和清洗的情况,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其中,子锅1的上端设置有向外侧的翻边104,避免母锅2的食物加热翻滚进入子锅中。子锅的直径为10cm,适配于多数电磁加热器具的线盘3。
结合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采用子锅的下端尺寸与加热其的线盘匹配,使子锅分割高温加热环带,子锅和母锅都占有高温加热环带,从而子锅和母锅同步且均匀受热,加快母锅内液体的沸腾速度。本实用新型的子锅还设置有圆弧段,其能够促进锅底的水花往外部翻滚,促进水之间热交换传导,加速外围水烧开的速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虽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任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包括线盘和置于线盘上方由线盘作用发热的锅具,所述锅具包括母锅和设置在母锅内的子锅,子锅底部与母锅固定且子锅与母锅同心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包括高温加热环带,所述子锅的下端分割所述高温加热环带,以使得所述子锅的内侧下方和子锅的外侧下方均对应部分所述高温加热环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锅下端的半径为R,所述线盘的半径为D,其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锅包括竖直段和向外侧延展的圆弧段,所述竖直段的下端与母锅焊接,所述圆弧段与竖直段上下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段包括与所述竖直段连接且向外侧延展第一圆弧段,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圆弧段上端且向上侧延伸的第二圆弧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段和竖直段为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锅的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盘包括内圈和外圈,以及设置在内圈和外圈之间的环形筋,所述子锅的下端对应所述环形筋设置,或是位于所述环形筋内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锅的高度低于所述母锅的高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锅的上端设置有向外侧的翻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锅的下端直径为8cm-12.5c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814468.3U CN207755044U (zh) | 2017-07-06 | 2017-07-06 | 一种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814468.3U CN207755044U (zh) | 2017-07-06 | 2017-07-06 | 一种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755044U true CN207755044U (zh) | 2018-08-24 |
Family
ID=63178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814468.3U Active CN207755044U (zh) | 2017-07-06 | 2017-07-06 | 一种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75504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84433A (zh) * | 2020-03-19 | 2020-05-22 | 李文 | 节能快速电锅加热方法及其电热锅 |
-
2017
- 2017-07-06 CN CN201720814468.3U patent/CN20775504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84433A (zh) * | 2020-03-19 | 2020-05-22 | 李文 | 节能快速电锅加热方法及其电热锅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889689U (zh) | 线圈盘及烹饪器具 | |
CN207755044U (zh) | 一种电磁加热效果好的烹饪器具 | |
CN103784319B (zh) | 中药容器循环快速煎煮装置 | |
CN106037446A (zh) | 一种卤制豆制品用夹层锅 | |
CN204318529U (zh) | 一种分离式电煎锅 | |
CN105011733B (zh) | 烹饪器具及其内胆 | |
CN207640125U (zh) | 内锅及烹饪设备 | |
CN204654585U (zh) | 悬挂架和烹饪器具 | |
CN209235753U (zh) | 蒸煮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03953359U (zh) | 烹饪器具及其内锅 | |
CN203564068U (zh) | 炊具用的锅体 | |
CN103494507A (zh) | 炊具用的锅体 | |
CN201916949U (zh) | 一种电磁炉多用途装置 | |
CN207094690U (zh) | 灶具用锅支架及与该锅支架配合使用的过渡件 | |
CN208598188U (zh) | 上内胆和电饭煲 | |
CN108006727B (zh) | 灶具用锅支架及与该锅支架配合使用的过渡件 | |
CN209235845U (zh) | 蒸煮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207755106U (zh) | 锅具组件及烹饪设备 | |
CN220571980U (zh) | 一种两用铜火锅结构 | |
CN206603579U (zh) | 一种锅具及其烹饪器具 | |
CN201602606U (zh) | 蒸架与蒸盘组合结构 | |
CN216652071U (zh) | 一种适于涮烤两用锅的加热装置 | |
CN204600151U (zh) | 一种炖锅 | |
CA2833220A1 (en) | Energy-saving pot structure | |
CN203234556U (zh) | 多功能煮面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30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