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20404U - 内设式分频机构模组喇叭 - Google Patents
内设式分频机构模组喇叭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720404U CN207720404U CN201721678197.XU CN201721678197U CN207720404U CN 207720404 U CN207720404 U CN 207720404U CN 201721678197 U CN201721678197 U CN 201721678197U CN 207720404 U CN207720404 U CN 20772040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nular
- hole
- ontology
- annular portion
-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设式分频机构模组喇叭,包括本体、磁回组件、音圈、膜片、前盖、后盖;本体包括基板部和连接于基板部前侧的第一环形部;基板部上设有安装孔;磁回组件包括轭铁、磁铁以及华司,音圈对应轭铁内侧装设,轭铁的后侧位置覆设有第一阻音纸;第一环形部开设有透气孔,透气孔处覆设有第二阻音纸;基板部上设有分流孔;前盖组装于本体的前侧;后盖前侧、本体后侧至少其一设置有凹位,后盖组装于本体的后侧以封盖于分流孔处,分流孔处覆设有第三阻音纸,分流孔后端与凹位相连通形成封闭腔;藉此,通过透气孔、分流孔、密闭腔以及阻音纸的设计,提高了喇叭的分频效果,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对耳机音效品质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喇叭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内设式分频机构模组喇叭。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耳机一般包括有耳机外壳、安装于耳机外壳内的发声单体,其发声单体包括有本体和组装于本体上的喇叭组件,于耳机外壳内对应发声单体前侧形成有前腔,于耳机外壳内对应发生单体后侧形成有后腔;其本体一般具有彼此连接的基板部和环形部,前述前腔由基板部和环形部围合而成,该基板部上开设有沿前后贯通前腔及后腔的第二通孔;而此类耳机的设计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信号全部混频于后腔之中,其分频效果欠佳,影响耳机的整体音效品质,难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第二,此类耳机在制作过程中,耳机外壳、发声单体等部件之间需一起制造,无法单独生产,导致物料流转量大,加大了制造成本,拆装复杂繁琐,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内设式分频机构模组喇叭,其满足分频效果佳的同时,模组化的设计满足了客户的需求,使用拆装简便,无需与外设一起制造,减少了物料流转,节约了制造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内设式分频机构模组喇叭,包括本体、磁回组件、音圈、膜片、前盖、后盖;
其中,该本体包括基板部和连接于基板部前侧的第一环形部,该基板部和第一环形部围构形成有前腔;该基板部上设有沿前后贯通基板部两侧及前腔的安装孔,该磁回组件安装于安装孔内;该磁回组件包括轭铁、磁铁以及华司,该轭铁、磁铁以及华司均开设有相互正对的第一通孔,该音圈对应磁回组件内侧装设,该膜片连接于音圈的前侧并位于前腔内,该轭铁的后侧位置覆设有第一阻音纸;该第一环形部开设有贯通外界与前腔的透气孔,该透气孔处覆设有第二阻音纸;该基板部上设有沿前后贯通基板部两侧及前腔的分流孔,该分流孔布置于安装孔的外围;
该前盖组装于本体的前侧;该后盖具有与安装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以及,该后盖前侧、本体后侧至少其一设置有用于连通分流孔后端的凹位,该后盖组装于本体的后侧以封盖于分流孔处,该分流孔处覆设有第三阻音纸,该分流孔后端与凹位相连通形成封闭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部的后侧分别连接有第二环形部、第三环形部,所述第三环形部位于第二环形部内侧,所述第三环形部对应安装孔后端延伸设置;相应地,所述后盖的前侧设置有外环形嵌设部、内环形嵌设部,所述内环形嵌设部对应第二通孔外围设置;所述外环形嵌设部和内环形嵌设部之间、第二环形部和第三环形部之间均形成有前述凹位,所述凹位为环形凹位;所述外环形嵌设部与第二环形部相适配组装,所述内环形嵌设部与第三环形部相适配组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分流孔沿环形凹位间距布置有若干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盖的后端延伸形成有后侧环形嵌设部,所述后侧环形嵌设部与第一环形部相适配组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板部的前侧形成有第四环形部,所述第四环形部与第一环形部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隙,所述膜片的周缘固定于第四环形部的前端,所述后侧环形嵌设部适配于第一环形部的内侧,且,所述后侧环形嵌设部的后端位于膜片前侧;以及,透气孔、分流孔的前端均贯通于前腔内对应第四环形部内侧区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透气孔、分流孔、密闭腔以及阻音纸的设计,提高了喇叭的分频效果,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对耳机音效品质的需求;同时,通过对喇叭产品的模块式设置,形成可灵活应用的喇叭单体,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因部件之间无法单独制造而导致物料流转量大、制造成本高等问题;以及,其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易于生产制作及组装。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剥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本体 11、基板部
12、第一环形部 13、第二环形部
14、第三环形部 15、第四环形部
16、透气孔 17、安装孔
18、环形空隙 19、分流孔
20、磁回组件 21、第一阻音纸
22、音圈 23、轭铁
24、磁铁 25、华司
26、第一通孔
30、前盖 31、后侧环形嵌设部
40、后盖 41、外环形嵌设部
42、内环形嵌设部 43、第二通孔
50、凹位 60、膜片
70、第二阻音纸 80、前腔
90、封闭腔 100、基板
101、第三阻音纸。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本体10、磁回组件20、音圈22、膜片60、前盖30、后盖40。
具体而言,该本体10包括基板部11和连接于基板部11前侧的第一环形部12,该基板部11和第一环形部12围构形成有前腔80;该基板部11上设有沿前后贯通基板部11两侧及前腔80的安装孔17;该磁回组件20包括轭铁23、磁铁24以及华司25,该轭铁23、磁铁24以及华司25均开设有相互正对的第一通孔26,该音圈22对应磁回组件20内侧装设,该膜片60连接于音圈22的前侧并位于前腔80内,该轭铁23的后侧位置覆设有第一阻音纸21;该第一环形部12开设有贯通外界与前腔80的透气孔16,该透气孔16处覆设有第二阻音纸70;该基板部11上设有沿前后贯通基板部11两侧及前腔80的分流孔19,该分流孔19处覆设有第三阻音纸101,该分流孔19布置于安装孔17的外围;
该前盖30组装于本体10的前侧;该后盖40具有与安装孔17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43,以及,该后盖40前侧、本体10后侧至少其一设置有用于连通分流孔19后端的凹位50,该后盖40组装于本体10的后侧以封盖于分流孔19处,该分流孔19后端与凹位50相连通形成封闭腔90,该分流孔19沿环形凹位50间距布置有若干个。
所述基板部11的后侧分别连接有第二环形部13、第三环形部14,所述第三环形部14位于第二环形部13内侧,所述第三环形部14对应安装孔17后端延伸设置;相应地,所述后盖40的前侧设置有外环形嵌设部41、内环形嵌设部42,所述内环形嵌设部42对应第二通孔43外围设置;所述外环形嵌设部41和内环形嵌设部42之间、第二环形部13和第三环形部14之间均形成有前述凹位50,所述凹位50为环形凹位;所述外环形嵌设部41与第二环形部13相适配组装,所述内环形嵌设部42与第三环形部14相适配组装。
以及,所述前盖30的后端延伸形成有后侧环形嵌设部31,所述后侧环形嵌设部31与第一环形部12相适配组装;所述基板部11的前侧形成有第四环形部15,所述第四环形部15与第一环形部12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隙18,所述膜片60的周缘固定于第四环形部15的前端,所述后侧环形嵌设部31适配于第一环形部12的内侧,且,所述后侧环形嵌设部31的后端位于膜片60前侧;以及,透气孔16、分流孔19的前端均贯通于前腔80内对应第四环形部15内侧区域。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部11的下端安装有一基板100,该基板100为PCB板。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透气孔、分流孔、密闭腔以及阻音纸的设计,提高了喇叭的分频效果,更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对耳机音效品质的需求;同时,通过对喇叭产品的模块式设置,形成可灵活应用的喇叭单体,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因部件之间无法单独制造而导致物料流转量大、制造成本高等问题;以及,其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易于生产制作及组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内设式分频机构模组喇叭,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磁回组件、音圈、膜片、前盖、后盖;
其中,该本体包括基板部和连接于基板部前侧的第一环形部,该基板部和第一环形部围构形成有前腔;该基板部上设有沿前后贯通基板部两侧及前腔的安装孔,该磁回组件安装于安装孔内;该磁回组件包括轭铁、磁铁以及华司,该轭铁、磁铁以及华司均开设有相互正对的第一通孔,该音圈对应磁回组件内侧装设,该膜片连接于音圈的前侧并位于前腔内,该轭铁的后侧位置覆设有第一阻音纸;该第一环形部开设有贯通外界与前腔的透气孔,该透气孔处覆设有第二阻音纸;该基板部上设有沿前后贯通基板部两侧及前腔的分流孔,该分流孔布置于安装孔的外围;
该前盖组装于本体的前侧;该后盖具有与安装孔对应设置的第二通孔,以及,该后盖前侧、本体后侧至少其一设置有用于连通分流孔后端的凹位,该后盖组装于本体的后侧以封盖于分流孔处,该分流孔处覆设有第三阻音纸,该分流孔后端与凹位相连通形成封闭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设式分频机构模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部的后侧分别连接有第二环形部、第三环形部,所述第三环形部位于第二环形部内侧,所述第三环形部对应安装孔后端延伸设置;相应地,所述后盖的前侧设置有外环形嵌设部、内环形嵌设部,所述内环形嵌设部对应第二通孔外围设置;所述外环形嵌设部和内环形嵌设部之间、第二环形部和第三环形部之间均形成有前述凹位,所述凹位为环形凹位;所述外环形嵌设部与第二环形部相适配组装,所述内环形嵌设部与第三环形部相适配组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内设式分频机构模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孔沿环形凹位间距布置有若干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内设式分频机构模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的后端延伸形成有后侧环形嵌设部,所述后侧环形嵌设部与第一环形部相适配组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内设式分频机构模组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部的前侧形成有第四环形部,所述第四环形部与第一环形部之间形成有环形空隙,所述膜片的周缘固定于第四环形部的前端,所述后侧环形嵌设部适配于第一环形部的内侧,且,所述后侧环形嵌设部的后端位于膜片前侧;以及,透气孔、分流孔的前端均贯通于前腔内对应第四环形部内侧区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78197.XU CN207720404U (zh) | 2017-12-06 | 2017-12-06 | 内设式分频机构模组喇叭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78197.XU CN207720404U (zh) | 2017-12-06 | 2017-12-06 | 内设式分频机构模组喇叭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720404U true CN207720404U (zh) | 2018-08-10 |
Family
ID=63059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678197.XU Active CN207720404U (zh) | 2017-12-06 | 2017-12-06 | 内设式分频机构模组喇叭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72040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63383A (zh) * | 2020-03-11 | 2020-05-15 | 东莞市丰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模组化喇叭 |
-
2017
- 2017-12-06 CN CN201721678197.XU patent/CN20772040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63383A (zh) * | 2020-03-11 | 2020-05-15 | 东莞市丰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模组化喇叭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198475U (ja) | 圧電セラミックスデュアルバンド低音強化型イヤホン | |
CN109218927B (zh) | 发声装置 | |
US10057687B2 (en) | Speaker structure | |
CN206402399U (zh) | 双频耳机 | |
CN218450489U (zh) | 同轴扬声器箱 | |
WO2016037445A1 (zh) | 一种头戴式耳机或音箱的发音组件 | |
CN205265903U (zh) | 微型扬声器 | |
CN203968344U (zh) | 嵌入主动扬声器的被动辐射器及音箱 | |
CN105704626A (zh) | 一种超薄扬声器模组 | |
WO2020258796A1 (zh) | 发声装置 | |
CN101783981A (zh) | 一种音箱和电视机 | |
US10104476B2 (en) | Miniature loudspeaker | |
CN207720404U (zh) | 内设式分频机构模组喇叭 | |
CN205883511U (zh) | 耳机喇叭 | |
CN204442664U (zh) | 微型扬声器 | |
CN203301682U (zh) | 扬声器模组 | |
CN203851286U (zh) | 扬声器 | |
CN203446021U (zh) | 一种扬声器模组 | |
CN207939725U (zh) | 外扩式模组喇叭 | |
JP3192587U (ja) | マルチボイスコイル同軸同音源スピーカ | |
CN203301735U (zh) | 微型扬声器 | |
CN205912225U (zh) | 多发声单元耳机 | |
CN203859862U (zh) | 带被动膜的微型扬声器音箱 | |
CN204180269U (zh) | 一种扬声器结构 | |
CN203301722U (zh) | 扬声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