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79721U - 多功能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679721U CN207679721U CN201720773071.4U CN201720773071U CN207679721U CN 207679721 U CN207679721 U CN 207679721U CN 201720773071 U CN201720773071 U CN 201720773071U CN 207679721 U CN207679721 U CN 2076797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 metal
- sleeve pipe
- teleflex
- indwel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皮下结缔组织治疗技术领域。一种多功能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包括金属针、芯针和留置软套管,在所述金属针的端部同轴连通设置有呈中空结构的针柄;所述芯针匹配穿设在所述金属针中,且在所述芯针端部设置有针座,所述针座与针柄匹配卡接或套接;所述留置软套管匹配套设在所述金属针的外侧,在所述留置软套管的后端部设置有套管座,所述套管座与留置软套管通过卡箍匹配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皮下套管针灸针实现多样化的针灸疗法,还能够为芯针的穿入提供良好的导向作用,并能够保障金属针和针柄的有效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皮下结缔组织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
背景技术
套针疗法是在传统针灸疗法、腕踝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源于传统(《黄帝内经》的浮刺法)而不拘泥于传统,不完全依赖传统针灸理论“皮部”、“经筋”以外的经络理论,“阿是穴”以外的腧穴理论,“浮刺”、“沿皮刺”、“摇针法”、“青龙摆尾”、“苍龟探穴”以外的针刺方法和补泻手法的支撑和指导。
申请人在之前申请过多种不同类型的浮针或套针,其为皮下结缔组织疼痛治疗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申请人致力于对针灸疗法的完善和改良,同时基于创新性的针灸疗法,需要相应的浮针或套针能够满足一定的性能要求,因此本申请针对套针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使得其能够满足当前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紧凑,稳定性好,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结构性能,便于实施多样化的针灸疗法的多功能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
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包括金属针、芯针和留置软套管,所述金属针呈中空结构,在所述金属针的端部同轴连通设置有呈中空结构的针柄,所述针柄内的内腔包括柱锥段、缩口段和粘固段,所述金属针匹配设置在粘固段处,且所述柱锥段、缩口段、以及金属针的内腔同轴平滑连通;所述芯针匹配穿设在所述金属针中,且在所述芯针端部设置有针座,所述针座与针柄匹配卡接或套接,所述芯针的前端部伸出金属针的前端部;所述留置软套管匹配套设在所述金属针的外侧,在所述留置软套管的后端部设置有套管座,所述套管座与留置软套管通过卡箍匹配固定连接,所述留置软套管的前端部较所述金属针的前端部短。
所述皮下套管针灸针还包括有外壳体和端帽,所述针柄上设置有卡台,所述外壳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与卡台对应的凸沿,所述端帽与所述外壳体匹配卡接或套接。
所述针柄的粘固段的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道环形凹槽,所述金属针通过胶水粘固在粘固段上。
所述针柄的其中一侧面上设置辨识槽或辨识楞,所述辨识槽或辨识楞与金属针的针头斜面相对应。
所述针柄的其中两对应的侧面上设置有两对应的手指夹持弧形槽,两所述手指夹持弧形槽与金属针的针头斜面的两侧对应设置。
所述卡箍为金属套管或金属圆环,所述卡箍上呈圆周设置有多个固紧槽。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其通过金属针、芯针和留置软套管的设计,能够使得皮下套管针灸针实现多样化的针灸疗法,通过针柄内腔、以及环形凹槽的设计,不仅能够为芯针的穿入提供良好的导向作用,而且能够保障金属针和针柄的有效连接,保障金属针与针柄之间填充有足够的胶水;通过对于套管座与留置软套管之间的连接结构的设计,能够提高其连接强度,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装配效率,本实用新型依托于申请人对针灸疗法的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从而使得皮下套管针灸针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从而满足当前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皮下套管针灸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金属针与针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芯针与针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留置软套管与套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外壳体与端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针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00为皮下套管针灸针、101为金属针、102为针柄、103为芯针、104为留置软套管、105为针座、106为套管座、107为外壳体、108为端帽、109为卡台、110为凸沿、111为环形凹槽、112为辨识槽、113为卡箍、114为手指夹持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6,一种多功能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包括金属针101、芯针103和留置软套管104,所述金属针101呈中空结构,在所述金属针101的端部同轴连通设置有呈中空结构的针柄102,所述针柄102内的内腔包括柱锥段、缩口段和粘固段,所述金属针101匹配设置在粘固段处,且所述柱锥段、缩口段、以及金属针101的内腔同轴平滑连通;所述芯针103匹配穿设在所述金属针101中,且在所述芯针103端部设置有针座105,所述针座105与针柄102匹配卡接或套接,所述芯针103的前端部伸出金属针101的前端部;所述留置软套管104匹配套设在所述金属针101的外侧,在所述留置软套管104的后端部设置有套管座106,所述套管座106与留置软套管104通过卡箍113匹配固定连接,其卡箍可以为圆环,也可以为金属套管,通过将金属环或者金属套管套设在套管座与留置软套管外侧,夹紧即可,防止脱离进入皮下,所述留置软套管104的前端部较所述金属针101的前端部短。
皮下套管针灸针100还包括有外壳体107和端帽108,所述针柄102上设置有卡台109,所述外壳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与卡台对应的凸沿110,所述端帽108与所述外壳体107匹配卡接或套接,从而能够起到防护隔离作用。
针柄102的粘固段的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道环形凹槽111,所述金属针101通过胶水粘固在粘固段上,针柄102的其中一侧面上设置辨识槽112或辨识楞,所述辨识槽112或辨识楞与金属针101的针头斜面相对应,为了达到辨识作用,也可以用文体代替辨识槽或者辨识楞,也可以在针柄102的其中两对应的侧面上设置有两对应的手指夹持弧形槽114,两所述手指夹持弧形槽114与金属针101的针头斜面对应设置。
本申请的皮下套管针灸针其能够达到的作用有:①套针疗法、皮下留管。
②套针通负压装置的操作为:通过现弧形摇摆操作20秒后,连接套针通2分钟减胀、减压、解痉挛,可达到通经络、通气血的作用,通则不痛,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
③电套针的操作:电套针集现代电子技术与传统经络理论于一体,具有经皮电刺激、电针治疗及探穴等作用。一般操作方法:套针操作完毕,在金属针芯上端处,夹持导电夹,借助电针仪增加套针疗效,达到稳固及远期疗效。
④腕踝针用:腕踝针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本疗法是把病症表现的部位归纳在身体两侧的6个纵区,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进针点,以横膈为界,按区选点进行治疗。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多种痛症及脏腑疾患。一般操作方法:明确病变部位,确定进针点和针刺方向。常规消毒后,用小号套针,抽拉钝头针芯3-5mm,使针芯退入尖头针体内,令针尖露出。用三指持针柄,针体与皮肤呈30°角,使针尖快速通过皮肤。针尖通过皮肤后,即将针放平,这时针尖会将皮针挑起的0.2mm大小的皮丘,将针体贴近皮肤表面,循纵的直线方向沿皮下经络进针,针刺进皮下的长度一般为25mm,要求不出现酸、麻、胀、痛等感觉,弧形摇摆20秒后连接套针通2分钟,操作后把针体及针芯拔出,使软管留在皮下组织的浅层,可留24~48小时。慢性病或疼痛较重时,可以适当延长留针时间。一般病例隔日1次,5天为一疗程,急性病例每日针1次,1~2次治愈。
⑤埋线针用: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一般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局部皮肤,镊取一段约1~2厘米长已消毒的羊肠线,从针体前端针尖处导入(注意线体一定要完全置入针内,不可暴露在针尖外面),后接针芯,左手拇指、食指绷紧或提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刺入到所需深度。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体,将羊肠线埋填在相应穴位的肌肉层内,针孔处敷盖消毒纱布固定即可。
⑥注入药物操作:依据具体需要,采用多功能套针的软管和医用7号针头注射器,注入所需药物,如当归注射液、维生素B1、维生素B2注射液、风湿宁注射液、骨肽注射液、黄瑞香注射液。可根据病情组合注射,注射量2-3ml左右。
⑦刺血操作:刺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放血祛除邪气而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的目的。它是一种有效治疗的方法,适用于“病在血络”的各类疾病。刺血方法主要有络刺、赞刺及豹文刺法,后世又有发展。现代临床刺血,都应在常规消毒后进行,手法宜轻、浅、快、准,深度以0.1~0.2寸为宜。一般出血量以数滴至数毫升为宜,但也有多至30~60毫升者。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其通过金属针、芯针和留置软套管的设计,能够使得皮下套管针灸针实现多样化的针灸疗法,通过针柄内腔、以及环形凹槽的设计,不仅能够为芯针的穿入提供良好的导向作用,而且能够保障金属针和针柄的有效连接,保障金属针与针柄之间填充有足够的胶水;通过对于套管座与留置软套管之间的连接结构的设计,能够提高其连接强度,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装配效率,本实用新型依托于申请人对针灸疗法的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从而使得皮下套管针灸针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从而满足当前的需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多功能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包括金属针、芯针和留置软套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针呈中空结构,在所述金属针的端部同轴连通设置有呈中空结构的针柄,所述针柄内的内腔包括柱锥段、缩口段和粘固段,所述金属针匹配设置在粘固段处,且所述柱锥段、缩口段、以及金属针的内腔同轴平滑连通;
所述芯针匹配穿设在所述金属针中,且在所述芯针端部设置有针座,所述针座与针柄匹配卡接或套接,所述芯针的前端部伸出金属针的前端部;
所述留置软套管匹配套设在所述金属针的外侧,在所述留置软套管的后端部设置有套管座,所述套管座与留置软套管通过卡箍匹配固定连接,所述留置软套管的前端部较所述金属针的前端部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皮下套管针灸针还包括有外壳体和端帽,所述针柄上设置有卡台,所述外壳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与卡台对应的凸沿,所述端帽与所述外壳体匹配卡接或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的粘固段的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道环形凹槽,所述金属针通过胶水粘固在粘固段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的其中一侧面上设置辨识槽或辨识楞,所述辨识槽或辨识楞与金属针的针头斜面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柄的其中两对应的侧面上设置有两对应的手指夹持弧形槽,两所述手指夹持弧形槽与金属针的针头斜面的两侧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为金属套管或金属圆环,所述卡箍上呈圆周设置有多个固紧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73071.4U CN207679721U (zh) | 2017-06-29 | 2017-06-29 | 多功能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73071.4U CN207679721U (zh) | 2017-06-29 | 2017-06-29 | 多功能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679721U true CN207679721U (zh) | 2018-08-03 |
Family
ID=62987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773071.4U Active CN207679721U (zh) | 2017-06-29 | 2017-06-29 | 多功能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67972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49843A (zh) * | 2019-01-07 | 2019-04-02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一种用于针刺过程阻滞病体负能量传递的简易装置 |
-
2017
- 2017-06-29 CN CN201720773071.4U patent/CN20767972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49843A (zh) * | 2019-01-07 | 2019-04-02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一种用于针刺过程阻滞病体负能量传递的简易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459852U (zh) | 一种新型快速进针穴位埋线器 | |
CN103070706B (zh) | 一种筋伤治疗通针 | |
CN205515540U (zh) | 一种针灸针 | |
CN108635224B (zh) | 一种活血化瘀的载药针灸针 | |
CN207679721U (zh) | 多功能一次性使用皮下套管针灸针 | |
CN204033773U (zh) | 一种水针刀合穴位埋线针 | |
CN105078744A (zh) | 便携式电动穴位埋线器及一次性穴位埋线针具 | |
CN206007326U (zh) | 一次性医用多用途埋线针 | |
CN211884812U (zh) | 一次性医学美容深度可调注射器 | |
CN108992344A (zh) | 一种用于皮肤科的电火针 | |
CN203122546U (zh) | 一种筋伤治疗通针 | |
CN208525413U (zh) | 一种用于治疗疼痛的新型针灸针 | |
CN114869753A (zh) | 一种便于针刺和药物注射的针灸针 | |
CN211658745U (zh) | 一种一次性毫针灸贴 | |
CN203694101U (zh) | 一种用于针灸的针刺器具 | |
CN105962994A (zh) | 阿是舒痛针 | |
CN209611742U (zh) | 一种多功能针灸针 | |
CN212235303U (zh) | 便捷的埋线针 | |
CN214969032U (zh) | 一种中医针灸平刺辅助用具 | |
CN213099211U (zh) | 毫鍉针 | |
CN2560307Y (zh) | 组合式针刀 | |
CN207253475U (zh) | 简便埋线笔 | |
CN111887940A (zh) | 一种筋骨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387875Y (zh) | 直接埋线穿刺针 | |
CN204951603U (zh) | 一种穴位埋线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