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54220U - 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654220U CN207654220U CN201720554799.8U CN201720554799U CN207654220U CN 207654220 U CN207654220 U CN 207654220U CN 201720554799 U CN201720554799 U CN 201720554799U CN 207654220 U CN207654220 U CN 2076542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bar
- straight
- briquetting
- screw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折复位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所述螺帽的左侧内腔螺纹连接有正旋螺杆,螺帽的右侧内腔螺纹连接有反旋螺杆,所述第二通孔内插接有压紧杆,所述第一压块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远离第二通孔的一侧连接有第三直杆,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位于克氏针的两侧。本组合式骨折复位器,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组装及拆卸。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组装和拆卸,便于骨折的复位,可应用于长骨及四肢关节周围骨折复位,通过不同组件之间的组合可以实现长骨直线模式复位及关节周围骨折直角模式复位;简单易操作不需要特殊培训。零件设计简单容易使用,不需要进行专门培训;造价低,适用于基层医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折复位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骨折固定复位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内固定,另一类为外固定,内固定有钢板和髓内针等,钢板内固定对软组织损伤较大,需要两次手术,患者的痛苦大,髓内针固定破坏髓腔内膜血运,抗旋、抗弯折力较差,不利于骨折复位愈合,外固定有夹板固定、石膏固定和穿针外固定等,夹板固定不够牢固,捆扎比较麻烦,不易管理,影响软组织血运,引起的并发症较多,石膏固定不牢靠,影响临近关节活动,穿针外固定有单臂式固定和环式固定等,单臂式固定抗轴向作用力差,环式固定虽固定牢固,但体积较大,不易操作,笨重,不利于患者休息,如专利号为87210403.6,它主要是由持针调整架、针座、针夹、角度调节板及调整臂等组成,该固定复位器基本上克服了单臂式固定复位器和环式固定复位器的缺点,但仍然存在如下问题,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因而制作成本高;只能用在长骨上,不能根据病情随意拆卸组合,特殊部位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操作繁琐,不易掌控,需对医生进行专业培训;体积较大,笨重,影响患者休息。再比如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1847182A,发明名称为基于六自由度并联机构的长骨虚拟与现实复位配准方法的专利申请中公开的骨折复位机器人结构,该结构采用六支可控电动推拉杆,并使用传统的刚性万向节来连接可控电动推拉杆和上下圆环,在进行骨科矫形复位时,如果骨折两端有交错情况,刚性万向节容易使得骨折处应力过大造成二次损伤,增加病人的痛苦,延迟骨折愈合,甚至可能造成万向节或电动推拉杆损坏,影响手术顺利进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包括螺帽和第二直杆,螺帽的数量为四个,且呈矩阵分布,所述螺帽的左侧内腔螺纹连接有正旋螺杆,螺帽的右侧内腔螺纹连接有反旋螺杆,所述正旋螺杆和反旋螺杆相反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插接有第一直杆,所述第一直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转向球,转向球滑动连接有弧形滑槽,所述第一直杆靠近转向球的一端套接有制动帽,所述制动帽的另一端与弧形滑槽的侧壁套接,所述制动帽的内壁靠近转向球的一端连接有制动圈,所述弧形滑槽远离第一直杆的另一端与转动杆的侧壁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两端中部均连接有第一顶突,所述第二直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直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顶突,所述第一顶突卡接在第二凹槽内,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直杆通过直角连接杆相互连接;
所述转动杆远离弧形滑槽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相对的两个连接板上相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通孔插接有克氏针,所述连接板远离转动杆的一端侧壁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内靠近第二通孔的一端设有第一压块,且第一压块靠近第二通孔的一端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通孔内插接有压紧杆,所述压紧杆的一端位于连接板的外部,压紧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到达第一通孔内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压块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远离第二通孔的一侧连接有第三直杆,所述第三直杆的另一端铰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安装在第一通孔侧壁上的固定杆,所述铰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有压杆,两个所述压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压块,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位于克氏针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正旋螺杆和反旋螺杆相向的一端均连接有弹性垫片。
优选的,所述制动帽与弧形滑槽的侧壁套接方式为螺纹套接。
优选的,所述制动圈靠近转向球的一端呈圆弧状结构,且圆弧内设有第一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直角连接杆的两端均开设有与第二顶突相对应的第三凹槽,且第二顶突通过定位销与直角连接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多于两个,且第一通孔呈等距离排布。
优选的,所述压紧杆与第二通孔呈螺纹插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压块与第二压块靠近克氏针的一端均呈圆弧状结构,且圆弧表面设有第二防滑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组合式骨折复位器,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组装及拆卸。由螺帽、正旋螺杆、反旋螺杆、弧形滑槽、转动杆、第二直杆和直角连接杆几种基本零件及克氏针组成,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组装和拆卸,便于骨折的复位,可应用于长骨及四肢关节周围骨折复位,通过不同组件之间的组合可以实现长骨直线模式复位及关节周围骨折直角模式复位;通过垂直十字克氏针固定及应用方形设计可以利用几何形状的特点进行标准参照进行准确复位。简单易操作不需要特殊培训。零件设计简单容易使用,不需要进行专门培训;造价低,适用于基层医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直角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螺帽1、正旋螺杆2、反旋螺杆3、第一凹槽4、第一直杆5、弧形滑槽6、制动帽7、弹性垫片8、制动圈9、转动杆10、第一顶突11、第二凹槽12、第二直杆13、第二顶突14、直角连接杆15、连接板16、克氏针17、第一通孔18、第二通孔19、压紧杆20、第一压块21、滑槽22、凸块23、第三直杆24、铰接杆25、固定杆26、压杆27、第二压块2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包括螺帽1和第二直杆13,螺帽1的数量为四个,且呈矩阵分布,螺帽1的左侧内腔螺纹连接有正旋螺杆2,螺帽1的右侧内腔螺纹连接有反旋螺杆3,正旋螺杆2和反旋螺杆3相向的一端均连接有弹性垫片8,起保护作用,正旋螺杆2和反旋螺杆3相反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凹槽4,第一凹槽4内插接有第一直杆5,第一直杆5的另一端连接有转向球,转向球滑动连接有弧形滑槽6,第一直杆5靠近转向球的一端套接有制动帽7,制动帽7的另一端与弧形滑槽6的侧壁套接,制动帽7与弧形滑槽6的侧壁套接方式为螺纹套接,连接牢固,方便操作,制动帽7的内壁靠近转向球的一端连接有制动圈9,制动圈9靠近转向球的一端呈圆弧状结构,贴合转向球,且圆弧内设有第一防滑纹,使得转向球固定的更加稳定。
弧形滑槽6远离第一直杆5的另一端与转动杆10的侧壁连接,转动杆10的两端中部均连接有第一顶突11,第二直杆13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12,第二直杆13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顶突14,第一顶突11卡接在第二凹槽12内,相邻两个第二直杆13通过直角连接杆15相互连接,直角连接杆15的两端均开设有与第二顶突14相对应的第三凹槽,方便连接固定。
转动杆10远离弧形滑槽6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板16,连接板16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8,第一通孔18的数量多于两个,且第一通孔18呈等距离排布,相对的两个连接板16上相对应的两个第一通孔18插接有克氏针17,连接板16远离转动杆10的一端侧壁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8相对应的第二通孔19,且第二通孔19与第一通孔18相连通,第一通孔18内靠近第二通孔19的一端设有第一压块21,且第一压块21靠近第二通孔19的一端开设有滑槽22,第二通孔19内插接有压紧杆20,压紧杆20与第二通孔19呈螺纹插接,方便操作,便于固定,压紧杆20的一端位于连接板16的外部,压紧杆20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19到达第一通孔18内与滑槽22滑动连接,第一压块21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凸块23,凸块23远离第二通孔19的一侧连接有第三直杆24,第三直杆24的另一端铰接有铰接杆25,铰接杆25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安装在第一通孔18侧壁上的固定杆26,铰接杆25的另一端铰接有压杆27,两个压杆27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压块28,第一压块21与第二压块28位于克氏针17的两侧,第一压块21与第二压块28靠近克氏针17的一端均呈圆弧状结构,且圆弧表面设有第二防滑纹。
本骨折复位器的安装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采用医用CT或医用MRI获取插入克氏针17的需固定骨组织的图像信息;二、采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步骤一中需固定骨组织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并获得需固定骨组织复位后的三维图形信息;三、根据需固定骨组织处的身体部位,选择相应的器材的尺寸,将螺帽1放置在相应的骨折部位的四周,且呈矩形分布,然后在螺帽1的两端分别插入正旋螺杆2和反旋螺杆3,依次将第一直杆5、弧形滑槽6、转动杆10、第二直杆13和直角连接杆15组装,旋转螺帽1,将骨折复位器撑开,通过转动制动帽7将弧形滑槽6的方向固定,制动圈9限制转向球的转动,然后将克氏针17穿过第一通孔18插入到骨骺中,然后再旋转压紧杆20,使得第一压块21压紧克氏针17,通过第三直杆24、铰接杆25、固定杆26和压杆27的相互协作下,使得第二压块28压紧克氏针17,第一压块21和第二压块28很好的将克氏针17固定,本组合式骨折复位器,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组装及拆卸,由螺帽1、正旋螺杆2、反旋螺杆3、弧形滑槽6、转动杆10、第二直杆13和直角连接杆15几种基本零件及克氏针17组成,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组装和拆卸,转动转动杆10可以调节克氏针17的方向,便于骨折的复位,拆装方便,可应用于长骨及四肢关节周围骨折复位,通过不同组件之间的组合可以实现长骨直线模式复位及关节周围骨折直角模式复位;通过垂直十字克氏针17固定及应用方形设计可以利用几何形状的特点进行标准参照进行准确复位,简单易操作不需要特殊培训,零件设计简单容易使用,不需要进行专门培训;造价低,适用于基层医院。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包括螺帽(1)和第二直杆(13),螺帽(1)的数量为四个,且呈矩阵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1)的左侧内腔螺纹连接有正旋螺杆(2),螺帽(1)的右侧内腔螺纹连接有反旋螺杆(3),所述正旋螺杆(2)和反旋螺杆(3)相反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凹槽(4),所述第一凹槽(4)内插接有第一直杆(5),所述第一直杆(5)的另一端连接有转向球,转向球滑动连接有弧形滑槽(6),所述第一直杆(5)靠近转向球的一端套接有制动帽(7),所述制动帽(7)的另一端与弧形滑槽(6)的侧壁套接,所述制动帽(7)的内壁靠近转向球的一端连接有制动圈(9),所述弧形滑槽(6)远离第一直杆(5)的另一端与转动杆(10)的侧壁连接,所述转动杆(10)的两端中部均连接有第一顶突(11),所述第二直杆(13)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凹槽(12),第二直杆(13)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顶突(14),所述第一顶突(11)卡接在第二凹槽(12)内,相邻两个所述第二直杆(13)通过直角连接杆(15)相互连接;
所述转动杆(10)远离弧形滑槽(6)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板(16),所述连接板(16)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8),相对的两个连接板(16)上相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通孔(18)插接有克氏针(17),所述连接板(16)远离转动杆(10)的一端侧壁开设有与第一通孔(18)相对应的第二通孔(19),且第二通孔(19)与第一通孔(18)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8)内靠近第二通孔(19)的一端设有第一压块(21),且第一压块(21)靠近第二通孔(19)的一端开设有滑槽(22),所述第二通孔(19)内插接有压紧杆(20),所述压紧杆(20)的一端位于连接板(16)的外部,压紧杆(20)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19)到达第一通孔(18)内与滑槽(22)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压块(21)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凸块(23),所述凸块(23)远离第二通孔(19)的一侧连接有第三直杆(24),所述第三直杆(24)的另一端铰接有铰接杆(25),所述铰接杆(25)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安装在第一通孔(18)侧壁上的固定杆(26),所述铰接杆(25)的另一端铰接有压杆(27),两个所述压杆(27)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压块(28),所述第一压块(21)与第二压块(28)位于克氏针(17)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旋螺杆(2)和反旋螺杆(3)相向的一端均连接有弹性垫片(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帽(7)与弧形滑槽(6)的侧壁套接方式为螺纹套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圈(9)靠近转向球的一端呈圆弧状结构,且圆弧内设有第一防滑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连接杆(15)的两端均开设有与第二顶突(14)相对应的第三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8)的数量多于两个,且第一通孔(18)呈等距离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杆(20)与第二通孔(19)呈螺纹插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块(21)与第二压块(28)靠近克氏针(17)的一端均呈圆弧状结构,且圆弧表面设有第二防滑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54799.8U CN207654220U (zh) | 2017-05-18 | 2017-05-18 | 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54799.8U CN207654220U (zh) | 2017-05-18 | 2017-05-18 | 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654220U true CN207654220U (zh) | 2018-07-27 |
Family
ID=62935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554799.8U Active CN207654220U (zh) | 2017-05-18 | 2017-05-18 | 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65422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65959A (zh) * | 2019-04-14 | 2019-07-05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可调节大小的伸缩式数字骨骼康复外固定架 |
-
2017
- 2017-05-18 CN CN201720554799.8U patent/CN20765422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65959A (zh) * | 2019-04-14 | 2019-07-05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可调节大小的伸缩式数字骨骼康复外固定架 |
CN109965959B (zh) * | 2019-04-14 | 2024-03-26 | 浙江工业大学 | 一种可调节大小的伸缩式数字骨骼康复外固定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37134A (zh) | 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 | |
US20210212729A1 (en) | Fracture reduction method and parallel external fixator for fracture reduction | |
CN103445839B (zh) | 踝关节多维调控矫形器 | |
CN207654220U (zh) | 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器 | |
CN203425022U (zh) | 踝关节多维调控矫形器 | |
CN103040507B (zh) | 骨科用复位固定架 | |
CN105193483B (zh) | 骨科用外固定支架装置 | |
CN103494634A (zh) | 一种新型骨科复位固定架 | |
CN105147386A (zh) | 植骨漏斗组件 | |
CN104042313A (zh) | 一种骨科外固定支架 | |
CN203915046U (zh) | 一种骨科外固定支架 | |
CN212661903U (zh) | 颈胸椎双棒固定连接装置及连接组件 | |
CN109966108A (zh) | 一种膝关节置换手术辅助支架 | |
CN215739366U (zh) | 万向连接组件 | |
CN204863601U (zh) | 一种新型骨科固定夹板 | |
CN104248466B (zh) | 一种外踝接骨板 | |
CN107928795A (zh) | 一种医疗手术机器人用主手控制夹 | |
CN209611270U (zh) | 枕颈固定装置 | |
CN201316307Y (zh) | 万向长联合外固定架 | |
CN207253368U (zh) | 指骨牵伸器 | |
CN219629747U (zh) | 一种桥连接装置用万向可调固定块 | |
CN2659361Y (zh) | 动态跨关节外固定器 | |
CN202908825U (zh) | 一种棒夹组合式骨科外用固定支架 | |
CN206836955U (zh) | 贴合式胫骨远端内侧接骨板 | |
CN206700211U (zh) | 一种医学骨科用泄压螺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