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断电管理服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频监控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断电管理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在目前视频监控系统中,视频监控的故障监测手段分为两类,首先依靠于平台软件自身监测,当前端设备出现断电断网情况时,后台系统会监测到设备掉线信息,并进行提示。但是针对前端设备掉线是电路故障还是网络故障无法判断,只能依靠人工现场巡检。其次通过采用外加 SIM手机卡断电报警设备进行监测,此类手段本身设备造价高且会产生手机通讯费用,增加成本,在SIM卡信号方面也有较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断电管理服务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断电管理服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单元、电池组、备用电源管理单元、信号检测单元、信号控制单元和自动转换触发单元;
所述电源单元用于将市电转换为市电供应的直流电源,所述电源单元通过备用电源管理单元为电池组充电;
所述电池组用于市电供应的直流电源处于断电状态时能够提供直流电源;
所述信号检测单元通过检测智能断电管理服务系统所接市电的通断状态产生相应的检测信号;
所述信号控制单元通过检测信号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
所述自动转换触发单元通过控制信号自动进行市电供应的直流电源与电池组之间的切换,所述自动转换触发单元根据控制信号状态的改变发出断电报警信号。
所述智能断电管理服务系统还设有终端设备和控制中心;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市电供应的直流电源或电池组获得工作的直流电源;
所述控制中心通过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的断电报警信号确认终端设备的是否由市电供应直流电源。
所述智能断电管理服务系统还设有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电源单元通过市电供应的直流电源的输出状态。
所述电源单元设有电源单元交流电源输入端、电源单元交流电源输出端和电源单元直流电源输出端,所述备用电源管理单元设有备用电源第一电源端和备用电源第二电源端,所述信号检测单元设有信号检测单元电源输入端和检测信号输出端,所述信号控制单元设有信号控制单元电源输入端、控制信号输入端和继电器JD,所述自动转换触发单元设有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一电源输入端、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二电源输入端、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电源输出端、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和继电器JD的两组常开常闭转换触点,所述终端设备设有终端设备电源输入端,所述控制中心设有断电报警信号输入端,所述显示单元设有显示单元电源输入端;
所述电源单元交流电源输入端与市电对应相连,所述电源单元交流电源输出端与信号检测单元电源输入端对应相连,所述电源单元直流电源输出端分别与信号控制单元电源输入端、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一电源输入端和显示单元电源输入端相连对应相连,所述电池组的两端分别与备用电源管理单元第一电源端对应相连,所述备用电源第二电源端与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二电源输入端对应相连,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与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电源输出端与终端设备电源输入端相连,所述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的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与控制中心的断电报警信号输入端对应相连;
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通过检测信号输出端获取的检测信号改变继电器JD的线圈通断电状态,所述自动转换触发单元通过继电器JD对应的触点使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电源输出端在市电供应的直流电源与电池组之间切换,所述自动转换触发单元通过继电器JD对应的触点发断电报警信号给控制中心。
所述自动转化触发单元还设有第三十九二极管D39,所述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一电源输入端设有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一电源正极输入端DC1+ 和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一电源负极输入端DC1-,所述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二电源输入端设有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二电源正极输入端DC2+和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二电源负极输入端DC2-,所述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电源输出端设有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电源正极输出端DC3+和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电源负极输出端DC3-,所述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设有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公共端C、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常开端K和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常闭端B,所述继电器JD的两组触点设有第一组公共端T1、第一组常闭端T2、第一组常开端T3、第二组公共端T4、第二组常闭端T5和第二组常开端T6;
所述第三十九二极管D39的正极和第一组常开端T3相连后形成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一电源正极输入端DC1+,所述第三十九二极管D39的负极和第一组常闭端T2相连后形成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电源正极输出端 DC3+,所述第一组公共端T1为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二电源正极输入端 DC2+,所述第二组公共端T4为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公共端C,所述第二组常闭端T5为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常开端K,所述第二组常开端T6为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常开端B,所述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一电源负极输入端 DC1-分别与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二电源负极输入端DC2-和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电源负极输出端DC3-相连。
所述信号控制单元还设有第三十一集成模块U31、第三十五电阻R35、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五二极管D35和第三十一三极管Q31,所述信号控制单元电源输入端设有信号控制单元正极输入端a和信号控制单元负极输入端b,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设有控制信号输入端正极c和控制信号输入端负极d,所述第三十一集成模块U31设有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和第三十三极管Q30;
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为控制信号输入端正极c,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为控制信号输入端负极d,所述第三十三极管 Q30的集电极与第三十五电阻R35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十五二极管D35的负极、继电器JD的线圈一端和第三十六电阻R36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十六电阻R36的另一端为信号控制单元正极输入端a,所述第三十五二极管D35的正极分别与继电器JD的线圈另一端和第三十一三极管Q31的集电极相连,第三十一三极管Q31 的发射极为信号控制单元负极输入端b,所述第三十一三极管Q31的基极与第三十三极管Q30的发射极相连。
所述信号检测单元还设有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一二极管D1~第四二极管D4、十一整流全桥模块DB31、第三十一电容C31、第三十二电容C32和第一稳压二极管ZD1,所述信号检测单元电源输入端设有信号检测单元交流火线输入端a和信号检测单元零线输入端 b,所述检测信号输出端设有检测信号第一输出端c和检测信号第二输出端d;
所述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和第三十一电容C31的一端相连后形成信号检测单元交流火线输入端a,所述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十一电容C31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第四二极管D4 的负极对应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十二电容C32的正极、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和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十四电阻R34的另一端为检测信号第一输出端c,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第三十二电容C32的负极、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后形成检测信号第二输出端d,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后形成信号检测单元零线输入端b。
所述电源单元设有第一熔断器F1和第一压敏电阻MOV1,所述电源单元交流电源输入端设有电源单元交流电源火线输入端L1和电源单元交流电源零线输入端N1,所述电源单元交流电源输出端设有电源单元交流电源火线输出端L2和电源单元交流电源零线输出端N2,所述第一熔断器 F1的一端为电源单元交流电源火线输入端L1,所述第一熔断器F1的另一端与第一压敏电阻MOV1的一端相连后形成电源单元交流电源火线输出端L2,所述第一压敏电阻MOV1的另一端与市电零线相连后为电源单元交流电源零线输出端N2。
所述电池组为锂电池组。
所述第三十一集成模块U31采用PC817B光电耦合集成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在市电断电情况下通过电池组供电并发送断电报警信号给控制中心,避免终端设备信息信息丢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源单元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信号检测单元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信号控制单元的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的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显示单元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所示,智能断电管理服务系统包括电源单元、电池组、备用电源管理单元、信号检测单元、信号控制单元、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终端设备和控制中心;备用电源管理单元设有备用电源第一电源端和备用电源第二电源端,备用电源第一电源端设有备用电源第一电源正极端c 和备用电源第一电源负极端d,备用电源第二电源端设有备用电源第二电源正极端a和备用电源第二电源负极端b。
如图2所示,电源单元设有电源单元交流电源输入端、电源单元交流电源输出端、电源单元直流电源输出端、第一熔断器F1、第一安规电筒CX1、第一压敏电阻MOV1、第一电感L1、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 D6、第八二极管D8、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四二极管D14、第一电容 C1、第三电容C3~第十二电容C12、第一电阻R1~第十四电阻R14、第一变压器T1、第一集成模块U1、第二光耦U2和第三集成模块U3。
电源单元交流电源输入端设有电源单元交流电源火线输入端L1和电源单元交流电源零线输入端N1,电源单元交流电源输出端设有电源单元交流电源火线输出端L2和电源单元交流电源零线输出端N2,电源单元直流电源输出端设有电源单元直流电源正极输出端VCC和电源单元直流电源负极输出端GND。
第一熔断器F1的一端为电源单元交流电源火线输入端L1,第一熔断器F1的另一端、第一压敏电阻MOV1的一端、第一安规电容CX1的一端和第一电感L1引脚1相连后形成电源单元交流电源火线输出端L2,第一压敏电阻MOV1的另一端、第一安规电容CX1的另一端、第一电感L1引脚2相连后形成电源单元交流电源零线输入端N1和电源单元交流电源零线输出端N2,第一电感L1引脚3分别于第十四二极管D14的负极和第十一二极管D11的正极相连,第十四二极管D14的正极和第十三二极管D13 的正极分别与交流地相连,第一电感L1引脚4分别于第十三二极管D13 的负极和第十二二极管D12的正极相连,第十一二极管D11的负极、第十二二极管D12的负极、第一电容C1的正极、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和第一变压器T1第一线圈的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与交流地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串联第二电阻R2后与第一集成模块U1的引脚OB相连,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和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第一集成模块U1的引脚OC和第一变压器T1第一线圈的另一端相连,第一变压器T1第二线圈的一端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相连,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正极和第一集成模块U1的引脚VCC相连,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负极、第一集成模块U1的引脚 GND、第一变压器T1第二线圈的另一端和第五电容C5的一端分别与交流地相连,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与第一集成模块U1的引脚CT相连,第一集成模块U1的引脚CT与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相连,第一集成模块U1 的引脚IS、第五电阻R5的一端和第六电阻R6的一端相连,第五电阻R5 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二光耦U2的发射极和交流地相连相连,第一集成模块U1的引脚FB分别与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相连,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与第二光耦U2的集电极相连。
第一变压器T1第三线圈的一端分别与第八电阻R8的一端和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相连,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九电容C9的一端相连,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第七电容C7的正极、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和第二电感L2的一端相连,第一变压器T1第三线圈的另一端、第七电容C7的负极、第八电容C8的负极、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和第三集成模块 U3的引脚1相连形成电源单元直流电源负极输出端GND,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第八电容C8的正极、第十一电容C11 的另一端和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相连后形成电源单元直流电源正极输出端VCC、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第二光耦U2的正极相连,第二光耦 U2的负极、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三集成模块U3的引脚3和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相连,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与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相连,第三集成模块U3的引脚2和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直流地相连。
如图3所示,信号检测单元设有信号检测单元电源输入端、检测信号输出端、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四电阻R34、第一二极管D1~第四二极管D4、十一整流全桥模块DB31、第三十一电容C31、第三十二电容 C32和第一稳压二极管ZD1;
信号检测单元电源输入端设有信号检测单元交流火线输入端a和信号检测单元零线输入端b,检测信号输出端设有检测信号第一输出端c和检测信号第二输出端d,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和第三十一电容C31的一端相连后形成信号检测单元交流火线输入端a,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十一电容C31的另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对应相连,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分别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相连,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十二电容C32的正极、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和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相连,第三十四电阻R34的另一端为检测信号第一输出端c,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第三十二电容C32的负极、第三二极管D3 的正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后形成检测信号第二输出端d,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后形成信号检测单元零线输入端b。
如图4所示,信号控制单元设有信号控制单元电源输入端和控制信号输入端、继电器JD、第三十一集成模块U31、第三十五电阻R35、第三十六电阻R36、第三十五二极管D35和第三十一三极管Q31,信号控制单元电源输入端设有信号控制单元正极输入端a和信号控制单元负极输入端b,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端设有控制信号输入端正极c和控制信号输入端负极d,第三十一集成模块U31设有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和第三十三极管Q30;
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为控制信号输入端正极c,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为控制信号输入端负极d,第三十三极管Q30的集电极与第三十五电阻R35的一端相连,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十五二极管D35的负极、继电器JD的线圈一端和第三十六电阻R36的一端相连,第三十六电阻R36的另一端为信号控制单元正极输入端a,第三十五二极管D35的正极分别与继电器JD的线圈另一端和第三十一三极管Q31的集电极相连,第三十一三极管Q31的发射极为信号控制单元负极输入端b,第三十一三极管Q31的基极与第三十极管Q30的发射极相连。
如图5所示,自动转化触发单元设有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一电源输入端、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二电源输入端、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电源输出端、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继电器JD的两组常开常闭转换触点、第三十九二极管D39,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一电源输入端设有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一电源正极输入端DC1+和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一电源负极输入端DC1-,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二电源输入端设有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二电源正极输入端DC2+和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二电源负极输入端DC2-,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电源输出端设有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电源正极输出端DC3+和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电源负极输出端DC3-,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设有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公共端C、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常开端K和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常闭端B,所述继电器JD的两组触点设有第一组公共端T1、第一组常闭端T2、第一组常开端T3、第二组公共端T4、第二组常闭端T5和第二组常开端T6;
第三十九二极管D39的正极和第一组常开端T3相连后形成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一电源正极输入端DC1+,第三十九二极管D39的负极和第一组常闭端T2相连后形成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电源正极输出端DC3+,第一组公共端T1为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二电源正极输入端DC2+,所述第二组公共端T4为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公共端C,第二组常闭端T5为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常开端K,第二组常开端T6为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常开端B,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一电源负极输入端DC1-分别与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二电源负极输入端DC2-和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电源负极输出端DC3-相连。
如图6所示,显示单元设有显示单元电源输入端、第十五电阻R15 和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显示单元电源输入端设有显示单元电源正极输入端a和显示单元电源负极输入端b,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为显示单元电源正极输入端a,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正极相连,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的负极为显示单元电源负极输入端b。
如图1所示,市电火线与电源单元交流电源火线输入端L1相连,市电零线与电源单元交流电源零线输入端N1相连,电源单元交流电源火线输出端L2与信号检测单元交流火线输入端a相连,电源单元交流电源零线输出端N2与信号检测单元零线输入端b相连,电源单元直流电源正极输出端VCC分别与显示单元电源正极输入端a、信号控制单元正极输入端 a和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一电源正极输入端DC1+相连,电源单元直流电源负极输出端GND分别与显示单元电源负极输入端b、信号控制单元负极输入端b和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一电源负极输入端DC1-对应相连,检测信号第一输出端c与控制信号输入端正极c相连,检测信号第二输出端d 与控制信号输入端负极d相连,备用电源第一电源正极端c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备用电源第一电源负极端d与电池组的负极相连,备用电源第二电源正极端a与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二电源正极输入端DC2+相连,备用电源第二电源负极端b与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第二电源负极输入端 DC2-相连,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电源正极输出端DC3+与终端设备电源正极输入端a相连,自动转换触发单元电源负极输出端DC3-与终端设备电源负极输入端b相连,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公共端C与控制中心的公共端c 相连,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常开端K与控制中心的常开端a相连和/或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常闭端B与控制中心的常闭端b相连。
优先的,电池组采用12V的锂电池组;第一集成模块U1采用THX206H,第二集成模块U2采用PC817B,第三集成模块U3采用TL431。
该系统的电源单元的电源单元交流电源火线输入端L1和电源单元交流电源零线输入端N1之间接入AC220V的直流电源,经集成模块DB1整流和滤波电路C1后变成含有一定脉动成份的直流电压,该电压进入由第一集成模块U1、第一变压器T1转换成所需高频低电压,经第一二极管 D1将这个高频低电压整流后变为脉动直流电压,然后经第七电容C7和第八电容C8滤波变为所需要的12.6V直流电源,该直流电源为终端设备供电并对电池组充电。
市电火线经第一熔断器F1和第一压敏电阻MOV1后与信号检测单元交流火线输入端a相连,市电火零线与信号检测单元零线输入端b相连,检测单元零线输入端b经第三十一电容C31、第三十二电阻R32降压、第一二极管D1~第一四极管D4组成的整流电路整流、第三十三电阻R33限流和第三十二电容C32滤波形成市电检测信号,,最后经第三十四电阻R34限流并将信号传送给信号控制单元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三十一电耦合 U31初级产生光检测信号,第三十一电耦合U31次级接收到光电信号后第三十三极管导通,经第三十五电阻R35限流使第三十一Q31导通,继电器JD线圈导通吸合,继电器JD上电后,继电器第一组公共端T1与第一组常开端T3导通,电源单元直流电源正极输出端VCC向电池组充电,同时经第三十九二极管D39输出终端设备提供12V电压;第二组公共端T4、与第二组常开端T6之间导通,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公共端C和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常开端K形成接通信号,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公共端C和断电报警信号输出端常闭端B形成开路信号;
如市电输入的220V交流电处于断电状态,检测信号电压消失,电源单元无12V电压输出,继电器JD无电释放,继电器JD第一组公共端T1、和第一组常闭端T2接通,电池组与第三十九二极管D39负极接通,但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电池组电流终端设备设备输出;第二组继电器接点原长闭点断开,接通信号变成常开信号,向终端报警;同时第二组公共端T4与第二组常闭端T5或第二组常开端T6的状态改变,向控制中心发送常开或常闭信号。
当显示单元有正常的输出电压,经第十五电阻R15限流降压给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供电,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正常发光。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