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47995U - 一种联接套及大扭矩冲击式扳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联接套及大扭矩冲击式扳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647995U CN207647995U CN201721884547.8U CN201721884547U CN207647995U CN 207647995 U CN207647995 U CN 207647995U CN 201721884547 U CN201721884547 U CN 201721884547U CN 207647995 U CN207647995 U CN 2076479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upling sleeve
- boss
- arc
- shaped groove
- end sur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746 surface rough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669679 Eleotr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联接套及大扭矩冲击式扳手,其主要涉及扳手领域。该联接套通过在联接套本体头部端面上设置凸台,并在凸台根部与端面连接处设置具有一定深度的弧形凹槽,使得该弧形凹槽能够有效消除凸台根部的应力集中,从而降低了凸台产生疲劳裂纹的可能性,延长了联接套的使用寿命;通过将凸台沿轴向的四个棱角设计成为圆角,进一步延长了凸台的使用寿命。因此,上述的联接套及包含有该联接套的大扭矩冲击式扳手能够有效抑制联接套凸台断裂现象的发生,故具备较高的市场应用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扳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联接套及大扭矩冲击式扳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联接套的外形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此零件最重要的部位为图1中左示图中的2个42°的凸台,凸台高9mm,凸台根部与平面为圆角R2过渡,此凸台的侧面受到持续的旋转冲击力。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热处理及机加工造成了R2处的应力集中,在长时间受到持续的旋转冲击力后,R2处会出现疲劳裂缝,疲劳裂缝后在受到冲击力的冲动后凸台会出现断裂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联接套,其能够在长时间受持续旋转冲击力后,不产生疲劳裂纹,更不会断裂,故其性能稳定出色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扭矩冲击式扳手,其包括上述的联接套,其具有上述联接套的各项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联接套,其包括联接套本体和设置于联接套本体头部的用于与其它部件旋转联动连接的凸台,凸台凸设于联接套本体头部的端面,凸台的根部与端面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相对于端面具有深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弧形凹槽相对于端面的深度为1mm。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弧形凹槽的半径为3mm。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弧形凹槽的Ra为0.6-1.0。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弧形凹槽的Ra为0.8。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凸台的高度为8.5mm。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凸台的个数为多个,且沿端面的周向阵列布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凸台的个数为两个,且在端面上沿端面的中心点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凸台呈扇形,且由端面的中心点向外呈42°的夹角,凸台的四个棱角均为圆角。
一种大扭矩冲击式扳手,其包括上述的联接套。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联接套通过在联接套本体头部端面上设置凸台,并在凸台根部与端面连接处设置具有一定深度的弧形凹槽,使得该弧形凹槽能够有效消除凸台根部的应力集中,从而降低了凸台产生疲劳裂纹的可能性,延长了联接套的使用寿命。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联接套及包含有该联接套的大扭矩冲击式扳手能够有效抑制联接套凸台断裂现象的发生,故具备较高的市场应用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联接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联接套凸台所在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联接套凸台所在端面的A-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联接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联接套凸台所在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联接套凸台所在端面的B-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大扭矩冲击式扳手设置的大扭矩冲击式机构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联接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联接套凸台所在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大扭矩冲击式机构;12-传动组件;14-联结套组件;16-联结轴组件;100-联接套;200-联接套;110-轮架;112-沟槽;120-联接套本体;121-端面;122-凸台;124-弧形凹槽;142-压缩弹簧;146-钢球;162-联接轴;222-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照图4、图5和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接套100,其主要涉及扳手领域。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联接套100能够有效消除凸台122根部的应力集中,从而降低了凸台122产生疲劳裂纹的可能性,延长了联接套100的使用寿命,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联接套100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联接套100包括联接套本体120和设置于联接套本体120头部的用于与其它部件旋转联动连接的凸台122,凸台122凸设于联接套本体120头部的端面121,凸台122的根部与端面121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凹槽124,弧形凹槽124相对于端面121具有深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联接套100通过在凸台122的根部与端面121的连接处设置弧形凹槽124,并在弧形凹槽124相对于端面121设计一定深度,使得弧形凹槽124能够有效消除凸台122根部的应力集中,从而降低了凸台122产生疲劳裂纹的可能性,延长了联接套1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弧形凹槽124的半径为3mm。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之所以对弧形凹槽124的半径进行限定,是因为半径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应力集中大小的可能性,如果弧形凹槽124过小,会促使应力集中发生的可能性增高,而弧形凹槽124的半径过大又受到实际的加工限制。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弧形凹槽124相对于端面121的深度为1mm。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之所以对弧形凹槽124的深度进行限定,是因为其太浅并不能够有效的发挥抑制应力集中的问题,还是会因为旋转冲击的问题产生根切,而深度为1mm是与弧形凹槽124的半径为3mm相匹配的,是满足弧形凹槽124半径的需求。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弧形凹槽124的内表面的Ra为0.6-1.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之所以将弧形凹槽124的内表面粗糙度限制为0.6-1.0,是因为这么光滑的内表面,有利于抑制其表面起裂纹,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凸台122产生疲劳裂纹的可能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弧形凹槽124优选的Ra为0.8。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优选地使用表面粗糙度为0.8,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抑制裂纹的产生;另一方面,0.8的表面粗糙度对于加工难度而言比较适中,是实际可行的一种方案。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联接套本体120的凸台122的高度为8.5mm。
需要说明的是,凸台122高度8.5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在旋转冲击时发生根切,保证在旋转冲击时是面接触而不是点或者线接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凸台122的个数为多个,且沿端面121的周向阵列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凸台122个数的设计是根据联接套100的配套连接件来进行设计的,有助于兼顾旋转连接稳定性和传动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凸台122的个数为两个,且在端面121上沿端面121的中心点对称设置。而还需要另外强调的是,在其它实施例当中,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两个凸台122个数的设计,其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多个,如3个或5个,并且进行阵列均分。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凸台122呈扇形,且由端面121的中心点向外呈42°的夹角。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凸台122呈扇形,以及夹角的设计是根据实际使用过程中弧形的端面121结构进行设计的,在其它实施例当中,其也可以是其它的角度,如41°或43°。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联接套100通过在联接套本体120头部端面121上设置凸台122,并在凸台122根部与端面121连接处设置具有一定深度的弧形凹槽124,使得该弧形凹槽124能够有效消除凸台122根部的应力集中,从而降低了凸台122产生疲劳裂纹的可能性,延长了联接套100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大扭矩冲击式扳手,其包括上述的联接套10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大扭矩冲击式扳手设置有上述联接套100,因此,其具备上述联接套100体现的各种优点。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大扭矩冲击式扳手设置有大扭矩冲击式机构10,该大扭矩冲击式机构10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传动组件12、联结套组件14和联结轴组件16,其中,联结套组件14包括压缩弹簧142、联接套100和钢球146,压缩弹簧142套设于联接套100中并与传动组件12相抵触,从而为联接套100提供一个轴向的预紧力,钢球146设置于传动组件12中与联接套100连接的轮架110的螺旋形沟槽112内并与联接套100相配合,从而使钢球146随轮架110一同转动时带动联接套100转动。
并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联接套100所受的扭矩增大时,联接套100和钢球146沿沟槽112向远离联结轴组件16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联接套100与联结轴组件16中的联接轴162瞬时分离,然后联接套100受压缩弹簧142的作用复位,恢复对联接轴162的传动状态。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每次联接套100后退、前进一次对联接轴162都有一个旋转冲击力,因此,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所使用的不是一次旋转所产生的扭力,而是利用每次冲击所产生的冲击力,这样的不断冲击可以保证大扭矩冲击式机构10的大扭矩输出,从而使其能够轻松拆卸和安装轨枕螺母。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联接套200,其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联接套100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联接套2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联接套100在凸台122上有所不同。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联接套200的凸台222沿轴向的四个棱角均为圆角。需要说明的是,将凸台222沿轴向的四个棱角设计为圆角有利于防止凸台222棱角的开裂,从而进一步延长凸台222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联接套通过在联接套本体头部端面上设置凸台,并在凸台根部与端面连接处设置具有一定深度的弧形凹槽,使得该弧形凹槽能够有效消除凸台根部的应力集中,从而降低了凸台产生疲劳裂纹的可能性,延长了联接套的使用寿命;通过将凸台沿轴向的四个棱角设计成为圆角,进一步延长了凸台的使用寿命。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联接套及包含有该联接套的大扭矩冲击式扳手能够有效抑制联接套凸台断裂现象的发生,故具备较高的市场应用推广价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联接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联接套本体和设置于所述联接套本体头部的用于与其它部件旋转联动连接的凸台,所述凸台凸设于所述联接套本体头部的端面,所述凸台的根部与所述端面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相对于所述端面具有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相对于所述端面的深度为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的半径为3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联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的Ra为0.6-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槽的Ra为0.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高度为8.5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个数为多个,且沿所述端面的周向阵列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联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个数为两个,且在所述端面上沿所述端面的中心点对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接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呈扇形,且由所述端面的中心点向外呈42°的夹角,所述凸台的四个棱角均为圆角。
10.一种大扭矩冲击式扳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联接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884547.8U CN207647995U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一种联接套及大扭矩冲击式扳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884547.8U CN207647995U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一种联接套及大扭矩冲击式扳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647995U true CN207647995U (zh) | 2018-07-24 |
Family
ID=62876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88454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47995U (zh) | 2017-12-27 | 2017-12-27 | 一种联接套及大扭矩冲击式扳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647995U (zh) |
-
2017
- 2017-12-27 CN CN201721884547.8U patent/CN20764799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913731U (zh) | 一种多功能旋具 | |
US9415490B2 (en) |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 hand tool | |
CN112025591B (zh) | 套筒扳手的驱动头结构 | |
CN207647995U (zh) | 一种联接套及大扭矩冲击式扳手 | |
TWI714436B (zh) | 開口扳手的不對稱結構 | |
CN207696434U (zh) | 一种联接轴及大扭矩冲击式扳手 | |
CN207696432U (zh) | 一种大扭矩冲击机构及大扭矩冲击式扳手 | |
TWI633976B (zh) | 具有萬向扭轉結構之驅動工具 | |
CN110584771A (zh) | 一种骨科螺钉的松动与拆卸装置及基于其松动与拆除骨科螺钉的方法 | |
CN202381518U (zh) | 复位关节 | |
CN211163979U (zh) | 一种柔性结构、柔性连接件、执行机构、机械臂及机器人 | |
CN207598738U (zh) | 一种铆接传动轴万向节装置 | |
CN110778586A (zh) | 一种多边形可调节铆钉 | |
CN203293099U (zh) | 扭力手柄 | |
CN211117016U (zh) | 一种多边形可调节铆钉 | |
CN210715829U (zh) | 一种齿轮轴 | |
CN204716901U (zh) | 一种改良结构的转动组件 | |
CN202326815U (zh) | 动力工具的离合器 | |
CN104343793B (zh) | 螺丝 | |
CN208519041U (zh) | 一种防滑螺钉 | |
CN204716902U (zh) | 一种改良结构的转轴组件 | |
CN212553597U (zh) | 操作杆的耳部结构 | |
CN221896540U (zh) | 一种抽油机专用的防止抽油杆偏磨的万向装置 | |
CN205876222U (zh) | 螺杆钻具用插齿式万向轴总成 | |
JP3251184U (ja) | 手工具嵌装部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