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7589743U - 一种盆栽植物肥水循环利用的封闭栽培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盆栽植物肥水循环利用的封闭栽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89743U
CN207589743U CN201721505313.8U CN201721505313U CN207589743U CN 207589743 U CN207589743 U CN 207589743U CN 201721505313 U CN201721505313 U CN 201721505313U CN 207589743 U CN207589743 U CN 207589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ch water
water
cultivation bed
nutrient solution
ri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053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和平
桂勇武
衡燕
张宁宁
张琼
江兴瑜
夏明霞
赵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ILLS DISTRICT NANJ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ILLS DISTRICT NANJ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ILLS DISTRICT NANJ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ILLS DISTRICT NANJ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7215053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89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89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8974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盆栽植物肥水循环利用封闭栽培装置,属于农业温室设施栽培及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为盆栽植物的设施栽培生产提供一种专用装置,其专用装置包括栽培槽、肥水供排管路、肥水供应系统、肥水回收系统和二次肥水消毒机。本装置技术可靠,操作简便,灌溉效率高,可显著促进盆栽植物的生长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解决了盆栽生产过程中人工浇水成本高、基质干湿不均匀、生长一致性差等问题,解决了园艺生产过程中肥水流失量大、对环境污染重的问题,也有效提高了肥水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盆栽植物肥水循环利用的封闭栽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盆栽植物肥水循环利用的封闭栽培装置,属于农业温室设施栽培及面源污染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1世纪以来,由于设施园艺不断利用先进设备、仪器、技术、成果和新材料,逐步体现出环境可控性、效益高效性和土地高效利用、节水省力、美化环境、造富于民等特点,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国策,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倍受生产者和农民的欢迎。近年来,我国设施园艺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2011年设施园艺栽培面积已超过400万hm2,在园艺产品供应和农民致富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郭世荣等,2012)。
盆栽植物是设施园艺产业的重要类型,主要是花卉。设施栽培作为一项利用特殊栽培环境和手段的技术贯穿于花卉生长的各个阶段,可通过多种人工措施有效调节花卉生长环境,满足不同花卉品种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外界环境、生长条件的要求,生产高品质的花卉产品。主要有以下优势:1、不受季节环境限制,可进行周年生产。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反季节消费需求增加,尤其是花卉,周年生产可以给人们提供不同色彩的同时带来心情愉悦的感受。2、可人为调控各因素条件,适应不同的生产需求。设施栽培在设施内的各种环境因素相对稳定,可针对目标作物所需的条件来调控,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发育需求。3、设施区域集中,方便管理。温室内区域相较于露地,环境条件可控的条件下,集中管理可节约劳动力,降低设备损耗等投入,各温室间位置也相对集中,便于统一管理。4、受外界干扰较少,能生产出优质高档产品,经济效益高。在相对密闭环境中,产品品质受外界影响较小,从而保证产品品质的均一性,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设施栽培中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1、设施水平低,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发达国家发展设施栽培采取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技术路线,而我国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采用的是低投入,低能耗的体系。目前我国的设施栽培面积处于世界领先,但其中90%以上都是以简易型设施为主,结构简易、设备简陋、土地利用率低、采光性能差、作业空间小、不利于机械操作、设施的建造标准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绝大部分温室还谈不上温、光、水、气等环境的综合调节控制。2、产品安全质量及环境危害问题严重。由于设施结构不合理,加上环境调控能力差,造成病虫害大量发生,致使农药使用过量;有的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盲目施用化肥,造成环境污染。在设施栽培中,土壤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高蒸发量、无雨水淋溶的密闭环境中,复种指数高,肥料用量大,导致土壤结构被破坏,板结化,多年连作会造成土壤耕层盐分积累严重,形成次生盐渍化。3、标准化技术体系尚未完善。设施栽培仍以传统栽培技术为主,缺乏基于作物品种特性及土壤、设施环境的科学量化的管理指标。4、产量和劳动生产率低。我国花卉设施栽培的产量和劳动生产率都远远低于国外。以人均管理温室面积为例,我国仅仅相当于日本的1/5、部分欧洲国家的1/50、美国的1/300(杨艳珊,2011)。
由于设施的固定性以及栽培作物的单一性、重复性,大量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加之土壤管理措施不当,随着设施栽培年限的增加,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引起土壤微生物种群改变、土壤结构破坏和次生盐渍化以及养分障碍的发生,有害物质积累、病虫害发生频繁、根结线虫严重,连作障碍逐年加重,使作物生长发育不良,产量和品质下降,连作障碍日趋严重已成为我国设施土壤持续高效利用的重要瓶颈(郭世荣等,2012)。
现有技术中盆栽植物除在基质内施用基肥外,为了保证肥水的充分供应,还须定期进行追肥。更好的方法是随水施肥,每次浇水都按比例施肥,把基质EC保持在最适范围。施肥方式主要有三种:1、人工浇施。即把肥料按一定比例溶解在水中,再人工浇施到花盆中。其优势是无额外施肥系统的投入,简单易行。2、喷灌施肥。在盆栽植物的顶部安装喷头,肥水从顶部形成细小水滴喷灌。其优势是系统安装方便,造价较滴灌便宜,喷施后还起到降温增湿的作用,微环境较佳。3、滴灌施肥。在盆栽植物的周围安装PE管,再按盆栽密度安装毛管和滴箭,每盆安插1个滴箭,每盆每分钟供肥水0.3L。其优势是省工,肥水供应均匀,肥料流失浪费少(雷江丽、徐义炎红掌生产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
盆栽植物施肥的三种主要方式各有不同缺点:1、人工浇施。非常费工;肥料流失浪费较多;浇水不均匀,使盆栽基质有的没有浇透,有的浇水过多,最终使植株生长一致性差。2、喷灌施肥。喷头易堵塞,需要经过细致的过滤,对水质和肥料溶解度的要求较高;每次喷灌后,芽经过肥水的浸润,会造成对幼小植株的伤害;肥料流失浪费也最多。3、滴灌施肥。需要在种植床上安装PE管,再用毛管连接滴箭插入盆中,系统投入较大;滴箭的安装密度是固定的,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而盆栽植物从小苗到大苗的栽培过程中,盆栽密度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滴灌栽培只能从小苗起就按大苗密度栽培,浪费空间。由于每个滴箭的出水量也有差异,所以为了浇透基质,需过度灌溉,部分肥料将流失浪费。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针对设施农业盆栽植物生产中肥水供应费工、肥料流失浪费多、对环境污染重的现状,本发明提供一种肥水循环利用封闭栽培装置的技术方案,使盆栽植物的肥水灌溉在可循环利用的栽培槽内完成,盆栽密度可根据需要不断调整,既提高了空间利用率、生产效率和肥水供应质量,使管理简便,盆栽质量和生长一致性也大大提高,而且栽培生产过程中无肥水流失,对环境友好。
技术方案
一种盆栽植物肥水循环利用的封闭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栽培槽(1)、肥水供排管路(2)和营养液供应与回收装置构成。栽培槽(1)用于放置盆栽植物,并对盆栽基质进行潮汐灌溉。肥水供排管路(2)连接栽培槽(1)和营养液供应与回收装置,并带有阀门控制灌排。营养液供应与回收装置位于栽培槽(1)的一端,用于营养液的配制供应和二次肥水的储存、消毒和循环利用;
所述栽培槽(1)是由U型水槽密封连接而成,两端安装有封头,封头下部连接肥水供排管路(2),分别作为肥水供应和排水通道,栽培槽(1)底部沿肥水流动方向设置0.1%的下斜度,以利于肥水流动和排空;
所述肥水供排管路(2),是营养液在营养液供应与回收装置和栽培槽(1)之间的输送通道,由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构成,分别安装有供水阀门(3)和排水阀门(5),供排管路的高度要低于栽培槽(1),并与栽培槽(1)封头下方与水管密封连接,每个栽培槽(1)两端下方的水管都安装一个单控阀门(4),单独控制营养液的注入和排出,需要灌溉时打开供水阀门(3)和栽培槽(1)供水端单控阀门(4),由施肥机(6)把营养液输送到栽培槽(1)内,进行潮汐灌溉,当肥水液面达到花盆高度的1/2时关闭栽培槽(1)供水端单控阀门(4),停止供应。潮汐灌溉10min后打开栽培槽(1)排水端单控阀门(4)和排水阀门(5),肥水由于重力作用自流回到二次肥水存储罐(8)内;
所述营养液供应与回收装置,由施肥机(6)、二次肥水存储罐(8)和消毒机(9)构成,实现肥水精确供应、二次肥水回收储存和二次肥水循环利用功能。施肥机(6)是一种由微电脑控制的自动化营养液供应设备,与栽培槽(1)供水端供水阀门(3)相连,由储肥罐(7)和主机构成,储肥罐(7)用于储存营养液母液,多通道施肥机可把不同的营养液组份储存在不同的储肥罐内,使用时根据需要选择,主机控制营养液配方和浓度,根据设定参数从不同的储肥罐内抽取浓缩液,与灌溉水配制成设定浓度后通过肥水供排管路(2)输送到栽培槽(1) 内。二次肥水存储罐(8)与栽培槽(1)排水端排水阀门(5)相连,用于储存潮汐灌溉完成后的肥液回水,其上液面的高度低于排水管,安装在地下或半地下的窨井内。消毒机(9)是一种臭氧发生器,与二次肥水储存罐(8)相连,对肥液回水进行灭菌消毒。配备有臭氧管、回水泵、进水管、出水管和过滤器。臭氧管连接二次肥水储存罐(8)底部,对肥液回水进行灭菌消毒,进水管也连接二次肥水储存罐(8)底部,出水管分别连接肥水供排管路(2)和施肥机(6)进水管,出水管至肥水供排管路设有出水阀门(10),出水管至施肥机(6)进水管设有复配阀门(11)。
所述栽培槽(1)的U型水槽是用玻璃钢材料制成。所述肥水供排管路(2)是由PVC材料制成。栽培槽(1)置于1.2m高的钢架或苗床上,所述U型水槽上口宽度220mm,下口宽度140mm,高度140mm,厚度1.5mm,单片最大长度6m。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构架是封闭栽培槽,盆栽植物以塑料盆为栽培容器独立分布在栽培槽内,营养液只需通过管路进入栽培槽,即可通过花盆底部透水孔进入基质,灌溉结束后可对多余的肥水通过排水管路进行回收,不产生任何外流,形成一个全封闭的栽培装置。
2、经设置的排水管路回收的二次肥水经过消毒、过滤等处理后可重复使用或与新鲜营养液复配后使用,不断循环利用,实现园艺生产零排放,极大提高肥水的利用率。
3、因为营养液可充分渗透进栽培基质,肥水供应均衡充分,并使栽培基质含水量同步达到下一次灌溉的阈值,作物根际环境与常规栽培相比将得到优化改善,品质、生长速度和一致性均可得到较大提高。采用本发明栽培的红掌显著提高株高达13.94%~16.11%,显著提高冠幅达19.64~23.82%,显著提高叶面积达16.46%~28.64%,显著提高佛焰苞面积达 30.51%~30.76%,显著提高花梗长达11.44%~26.00%,开花数提高4.92%~7.58%。节省肥料约 20%-30%。
附图说明:
图1为盆栽植物肥水循环利用封闭栽培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盆栽植物肥水循环利用封闭栽培装置的立体结构剖面图
图中,1-栽培槽;2-肥水供排管路;3-供水阀门;4-单控阀门;5-排水阀门;6-施肥机;7-储肥罐;8-二次肥水存储罐;9-消毒机;10-消毒机出水阀门;11-消毒机复配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盆栽植物肥水循环利用封闭栽培装置,由栽培槽1、肥水供排管路2、施肥机6、储肥罐7、二次肥水存储罐8和消毒机9构成,施肥机6及二次肥水存储罐8等肥水系统均位于栽培槽的顶端,通过肥水供排管路2与栽培槽1相接。
所述栽培槽1,置于1.2m高的钢架或苗床上,由FRP玻璃钢水槽(广东江门市蓬江区德高塑胶电器厂生产)密封连接而成,水槽上口宽度220mm,下口宽度140mm,高度140mm,厚度1.5mm,单片最大长度6m,通过连接片用自攻螺丝固定连接,用玻璃胶密封。栽培槽两端安装封头,也用玻璃胶密封。封头下连方水管,分别作为肥水供应和排放通道,与肥水供排管路连接。栽培槽底部沿肥水流动方向设置0.1%的下斜度,以利于肥水流动和排空。
所述肥水供排管路2,是一种PVC供水管(永高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是营养液在营养液装置和栽培槽之间的输送通道,直径32mm,厚度1.6mm。供排管路由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构成,分别安装有供水阀门3、排水阀门5,均为PVC球阀。供排管路的高度要低于栽培槽,并与栽培槽端部封头下的下水管密封连接,每个栽培槽封头下的水管都有一个单控阀门4,以便控制营养液的注入和排放。
灌溉时先开启准备灌溉的栽培槽1供水端的单控阀门和供水阀门,再开启施肥机把营养液输送到栽培槽内,进行潮汐灌溉。当肥水液面达到花盆高度的1/2时关闭单控阀门,停留 10min,使基质充分吸水。潮汐灌溉结束后打开栽培槽排水端的单控阀门4和排水阀门5,肥水由于重力作用自流回到二次肥水存储罐8内。
所述营养液供应回收装置,由施肥机6(上海华维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二次肥水存储罐8和消毒机9(江苏振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构成,实现肥水精确供应、二次肥水回收储存和二次肥水循环利用功能。
施肥机6是一种由微电脑控制的自动化营养液供应设备,由储肥罐7和主机构成。储肥罐用于储存营养液母液,根据典型水溶肥类型分为A、B、C三类,A储存高氮肥,B储存平衡肥,C储存高钾肥,使用时根据需要选择。储肥罐容量为200L,装满水后加入20kg的水溶肥,即配成浓缩100倍的肥液。主机控制营养液配方和浓度,根据设定参数从不同的储肥罐内抽取浓缩液,与灌溉水配制成目标EC后通过管路输送到栽培槽内。
二次肥水存储罐8用于储存潮汐灌溉完成后的肥液回水,其上液面的高度低于排水管,需安装在地下或半地下的窨井内。消毒机是一种臭氧发生器,臭氧通过臭氧管连接到二次肥水储存罐肥底部,对肥液回水进行灭菌消毒。消毒机9配备有回水泵、进水管、出水管和过滤器,消毒机9进水管也连接二次肥水储存罐底部,配置过滤器,消毒机9出水管分别连接肥水供排管路2和施肥机6进水管,分别通过消毒机9出水阀门10和消毒机9复配阀门11控制其流向。
所述封闭栽培装置的肥水供应与循环利用方法,使用时先开启第一批栽培槽的肥水供排管路,再开启施肥机,选择好施肥方案后运行,将肥水注入栽培槽中,当栽培槽中部的肥水达到6~8cm的液面高度,大约花盆高度的1/2时开启下一批栽培槽的单控阀门,再关闭前一批栽培槽的单控阀门,停止注肥,潮汐灌溉保持10min,使盆栽基质充分吸收。然后开启完成灌溉栽培槽的排水端的单控阀门和排水总阀,使剩余肥水回流到二次肥水存储罐中。按批次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完成最后一批栽培槽灌溉。使用臭氧消毒机对二次肥水进行臭氧溶解消毒,消毒时间20min。测试二次肥水的EC值,如EC值在0.8以上,执行重复利用模式,即灌溉时打开连接肥水供排管路2的消毒机9出水阀10和消毒机9内回水泵,把经消毒的二次肥水直接灌溉利用;如EC值在0.8以下,执行复配利用模式,即灌溉时打开连接施肥机6进水管的复配阀11和消毒机9回水泵,通过施肥机加入新鲜肥液复配至目标EC值利用。
封闭栽培装置的肥水供应与循环利用方法。所设计的灌溉和回收装置进行肥水供应。其方法为:(1)使用三种盆栽生产常用的全成分水溶肥即高氮肥、平衡肥和高钾肥,根据盆栽种类确定肥水浓度,一般为1~1.3g/L,再配制成100倍的浓缩液,即100~130g/L,储存在肥液罐中。(2)肥水供应时开启施肥机,把肥水注入栽培槽中,并达到6~8cm的液面高度,大约花盆高度的1/2,潮汐灌溉保持10min,使盆栽基质充分吸收。(3)开启排水阀,使剩余肥水回流到二次肥水存储罐中。(4)灌溉结束后使用臭氧消毒机对二次肥水进行消毒,测试营养价值,如EC值在0.8以上,重复使用;如EC值在0.8以下,加入新鲜肥水复配至目标浓度使用。(5)典型施肥频率为3肥1水,即每施3次肥,用清水从顶部喷灌1次。定期检测盆栽基质的EC值,如EC值低于最佳区间0.8-1.2,多施肥;如EC值高于最佳区间0.8-1.2,多浇水。
实例:
江苏南京温室红掌盆栽生产
该试验基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铜山社区南京金陵绿谷现代园艺有限公司内,红掌盆栽生产在塑料温室内进行。温室配备有自动化燃油加温机、电动外遮阳、湿帘风扇系统、高压雾化降温系统等环境调控设备,可根据红掌栽培条件把温度控制在冬季最低温 15℃以上,夏季最高温33℃以下。
试验材料为从昆明安祖花园艺有限公司引进的红掌阿拉巴马和马都拉的种苗,试验区建立了封闭栽培槽14条,2个品种各7条。每条24米长,放置红掌96盆。对照为传统钢架苗床栽培的常规浇灌法,2个品种各100盆。
试验于2016年7月12日开始,种苗为7㎝盆径的双苗,定植时长势均一,高度12㎝~13㎝左右。栽培基质以KLASMANN泥炭土和珍珠岩按6:1(v:v)混合均匀,花盆规格150 ㎝×143㎝,盆栽密度起始期紧靠排列,以后随着红掌种苗的生长,适时加大盆间距,以叶尖相互接触但不交错覆盖为标准。施肥方案前3个月为高氮肥(花多多10号30-10-10,美国 TheScotts Company,下同)+高钾肥(花多多12号15-10-30),轮换进行,施肥浓度1g/L。
3个月后调整为平衡肥(花多多1号20-20-20)+高钾肥(花多多12号15-10-30),轮换进行,施肥浓度调整为1.3g/L。施肥频率为3肥1水,即连续灌溉3次肥水后顶部喷灌1次清水。肥水灌溉的周期根据基质含水量确定,灌溉前基质表面略干,内部略微干燥时为灌溉适期。
栽培6个月后抽样测定株高、冠幅、叶面积、佛焰苞面积、花梗长、开花数等生长指标。每个处理测定10株,求平均值。重复3次。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盆花封闭栽培装置可以高效完成盆栽红掌的肥水灌溉任务,而且灌溉质量均匀彻底,显著促进盆花生产,与对照常规浇灌相比,显著提高株高达 13.94%~16.11%,显著提高冠幅达19.64~23.82,显著提高叶面积达16.46%~28.64%,显著提高佛焰苞面积达30.51%~30.76%,显著提高花梗长达11.44%~26.00%,显著提高开花数达 13.92%~15.04%。实现了园艺生产零排放。节省肥料约20-30%。
表1封闭栽培装置管理对盆栽红掌‘阿拉巴马’生长开花的影响
生长开花指标 常规浇灌 封闭栽培装置管理 增长率(%)
株高(cm) 22.85bB 26.53aA 16.11
冠幅(cm) 34.88bB 43.19aA 23.82
叶面积(㎝2) 13.41bB 17.25aA 28.64
佛焰苞面积(㎝2) 43.99bB 57.41aA 30.51
花梗长(cm) 15.73bB 19.82aA 26.00
开花数(朵) 3.95aA 4.50aA 13.92
不同的小写字母代表P=0.05的差异显著性分析,不同的大写字母代表P=0.01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表2封闭栽培装置管理对盆栽红掌‘马都拉’生长开花的影响
生长开花指标 常规浇灌 封闭栽培装置管理 增长率(%)
株高(cm) 27.05bB 30.82aA 13.94
冠幅(cm) 35.79bB 42.82aA 19.64
叶面积(㎝2) 12.88bB 15.00aA 16.46
佛焰苞面积(㎝2) 46.78bB 61.17aA 30.76
花梗长(cm) 22.99bB 25.62aA 11.44
开花数(朵) 6.65bB 7.65aA 15.04
不同的小写字母代表P=0.05的差异显著性分析,不同的大写字母代表P=0.01的差异显著性分析。
对红掌功能叶进行取样分析,栽培槽分前段、中段和后段3个点分别取样,常规浇灌法随机取样,每个点剪取5张新出完整叶片。分析结果表明,封闭栽培装置管理使盆栽红掌养分供应得到显著改善。栽培槽由于前端先得到肥水灌溉,前端、中段和后端不同部位的盆栽红掌养分含量有差异,但与常规栽培相比均得到显著提高。
表3封闭栽培装置对红掌‘马都拉’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
表4封闭栽培装置对红掌‘阿拉巴马’叶片养分含量的影响

Claims (5)

1.一种盆栽植物肥水循环利用的封闭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栽培槽(1)、肥水供排管路(2)和营养液供应与回收装置构成,栽培槽(1)用于放置盆栽植物,并对盆栽基质进行潮汐灌溉;肥水供排管路(2)连接栽培槽(1)和营养液供应与回收装置,并带有阀门控制灌排,营养液供应与回收装置位于栽培槽(1)的一端,用于营养液的配制供应和二次肥水的储存、消毒和循环利用;
所述栽培槽(1),栽培槽(1)是由U型水槽密封连接而成,两端安装有封头,封头下部连接肥水供排管路(2),分别作为肥水供应和排水通道,栽培槽(1)底部沿肥水流动方向设置0.1%的下斜度,以利于肥水流动和排空;
所述肥水供排管路(2),是营养液在营养液供应与回收装置和栽培槽(1)之间的输送通道,由供水管道和排水管道构成,分别安装有供水阀门(3)和排水阀门(5),供排管路的高度要低于栽培槽(1),并与栽培槽(1)封头下方的水管密封连接,每个栽培槽(1)两端下方的水管都安装一个单控阀门(4),单独控制营养液的注入和排出,需要灌溉时打开供水阀门(3)和栽培槽(1)供水端单控阀门(4),由施肥机(6)把营养液输送到栽培槽(1)内,进行潮汐灌溉,当肥水液面达到花盆高度的1/2时关闭栽培槽(1)供水端单控阀门(4),停止供应,潮汐灌溉10min后打开栽培槽(1)排水端单控阀门(4)和排水阀门(5),肥水由于重力作用自流回到二次肥水存储罐(8)内;
所述营养液供应与回收装置,由施肥机(6)、二次肥水存储罐(8)和消毒机(9)构成,实现肥水精确供应、二次肥水回收储存和二次肥水循环利用功能,施肥机(6)是一种由微电脑控制的自动化营养液供应设备,与栽培槽(1)供水端供水阀门(3)相连,由储肥罐(7)和主机构成,储肥罐(7)用于储存营养液母液,多通道施肥机可把不同的营养液组份储存在不同的储肥罐内,使用时根据需要选择,主机控制营养液配方和浓度,根据设定参数从不同的储肥罐内抽取浓缩液,与灌溉水配制成设定浓度后通过肥水供排管路(2)输送到栽培槽(1)内;二次肥水存储罐(8)与肥水供排管路的排水阀门(5)相连,用于储存潮汐灌溉完成后的肥液回水,其上液面的高度低于排水管,安装在地下或半地下的窨井内;消毒机(9)是一种臭氧发生器,配备有臭氧管、回水泵、进水管、出水管和过滤器,臭氧管连接二次肥水储存罐(8)底部,对肥液回水进行灭菌消毒,消毒机(9)进水管也连接二次肥水储存罐(8)底部,出水管分别连接肥水供排管路(2)和施肥机(6)进水管,出水管至肥水供排管路设有出水阀门(10),出水管至施肥机(6)进水管设有复配阀门(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盆栽植物肥水循环利用的封闭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槽(1)的U型水槽是用玻璃钢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盆栽植物肥水循环利用的封闭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水供排管路(2)是由PVC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盆栽植物肥水循环利用的封闭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栽培槽(1)置于1.2m高的钢架或苗床上,所述U型水槽上口宽度220mm,下口宽度140mm,高度140mm,厚度1.5mm,单片最大长度6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盆栽植物肥水循环利用的封闭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栽培槽(1)置于1.2m高的钢架或苗床上,所述U型水槽上口宽度220mm,下口宽度140mm,高度140mm,厚度1.5mm,单片最大长度6m。
CN201721505313.8U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盆栽植物肥水循环利用的封闭栽培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89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05313.8U CN207589743U (zh)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盆栽植物肥水循环利用的封闭栽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05313.8U CN207589743U (zh)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盆栽植物肥水循环利用的封闭栽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89743U true CN207589743U (zh) 2018-07-10

Family

ID=62759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0531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89743U (zh) 2017-11-13 2017-11-13 一种盆栽植物肥水循环利用的封闭栽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8974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4855A (zh) * 2018-11-19 2019-04-19 宋佳璇 一种种植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9757350A (zh) * 2018-11-19 2019-05-17 宋佳璇 一种种植物选择方法、种植系统
CN110150128A (zh) * 2019-06-26 2019-08-23 合肥流荇蓝色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叶类蔬菜种植循环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4855A (zh) * 2018-11-19 2019-04-19 宋佳璇 一种种植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9757350A (zh) * 2018-11-19 2019-05-17 宋佳璇 一种种植物选择方法、种植系统
CN110150128A (zh) * 2019-06-26 2019-08-23 合肥流荇蓝色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叶类蔬菜种植循环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67818A (zh) 一种盆栽植物肥水循环利用的封闭栽培方法
CN102356746B (zh) 有机果蔬基质栽培技术
CN204259549U (zh) 室内滴灌农作物灌溉装置
CN102783402A (zh) 用于茄果类蔬菜规模化生产的袋培系统
CN105075838A (zh) 一种无土栽培设备及其方法
CN101803556B (zh) 一种利用栽培营养堆层进行草坪毯栽培的方法
CN101422120A (zh) 水稻直播膜下滴灌旱作栽培方法
CN201624045U (zh) 一种工厂化穴盘育苗底面灌溉装置
CN204498987U (zh) 园林育苗滴灌装置
WO2020151216A1 (zh) 一种大蒜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986690A (zh) 一种切花月季无土栽培方法
CN207589743U (zh) 一种盆栽植物肥水循环利用的封闭栽培装置
CN105145103B (zh) 高海拔地区薰衣草扦插育苗方法
CN102626024A (zh) 一种香蕉栽培时可实现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施的方法
CN206808168U (zh) 一种化肥缓释盆
CN205040330U (zh) 农作物培养架
CN105284378B (zh) 一种日光温室番茄‑芹菜轮作微灌种植方法
CN104054557B (zh) 一种自压式简易滴灌系统
CN105993709A (zh) 潮汐式灌溉栽培温室大棚
CN203934428U (zh) 板栗果树周围土地防冻装置
CN203399567U (zh) 一种设施农业生产用标准化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
CN204837397U (zh) 一种无土栽培设备
CN206212655U (zh) 一种花卉定时浇灌装置
CN106665047A (zh) 大棚甜瓜的栽培方法
CN218388912U (zh) 一种农业种植用的培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