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88487U - 共享电源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共享电源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588487U CN207588487U CN201721560733.6U CN201721560733U CN207588487U CN 207588487 U CN207588487 U CN 207588487U CN 201721560733 U CN201721560733 U CN 201721560733U CN 207588487 U CN207588487 U CN 2075884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supply device
- shared power
- circuit
-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102 lithium manganese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VLXXBCXTUVRROQ-UHFFFAOYSA-N lithium;oxido-oxo-(oxomanganiooxy)manganese Chemical compound [Li+].[O-][Mn](=O)O[Mn]=O VLXXBCXTUVRRO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GELKBWJHTRAYNV-UHFFFAOYSA-K lithium iron 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Li+].[Fe+2].[O-]P([O-])([O-])=O GELKBWJHTRAYNV-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QHGJSLXSVXVKHZ-UHFFFAOYSA-N dilithium;dioxido(dioxo)manganese Chemical compound [Li+].[Li+].[O-][Mn]([O-])(=O)=O QHGJSLXSVXVK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共享电源设备及系统,所述共享电源设备包括:充电接口、放电接口、电池、DC‑DC降压电路及控制电路;与所述电池相连的所述充电接口,用于与充电器相连,将所述充电器输出的直流电压加载在所述电池的两端,向所述电池充电;所述充电接口还与所述DC‑DC降压电路相连,用于将所述充电器输出的直流电压通过所述DC‑DC降压电路传输至所述放电接口;与所述放电接口相连的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将收到的无线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放电接口与外部设备充电通路的通断。通过外部电源为共享电源设备充电时,利用外部电源为外部设备充电,从而不会降低共享电源设备的电池储存电能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的供电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共享电源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的轻薄化使得电池体量变小、电池容量较小。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功能的增加,人们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特别是看视频、玩手游时消耗的电量急剧增加,从而过不了几个小时手机就需要充一次电。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针对随时需要充电的市场需求,共享电源设备也应运而生。目前,在很多餐厅、KTV等消费场所都可以看见共享电源设备的身影。
共享电源设备通常采用电池储存电能,通过释放电池中的电能为手机等外部设备充电,放电后电池中的电能会变少,为了补充电能,共享电源设备自身也需要充电,以便向电池中存储电能。
而在给共享电源设备充电的过程中,还可能遇到需要共享电源设备为手机等外部设备充电的情况。目前的方案是:充电器为共享电源设备中的电池充电,再释放电池中的电能以为手机等外部设备充电。显然,充电的过程中又放电的方式,会降低共享电源设备的电池储存电能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共享电源设备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共享电源设备在自身充电过程中以电池为外部设备充电导致自身充电效率低下的问题。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共享电源设备,包括:充电接口、放电接口、电池、DC-DC降压电路及控制电路;
与所述电池相连的所述充电接口,用于与充电器相连,将所述充电器输出的直流电压加载在所述电池的两端,向所述电池充电;
所述充电接口还与所述DC-DC降压电路相连,用于将所述充电器输出的直流电压通过所述DC-DC降压电路传输至所述放电接口;
与所述放电接口相连的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将收到的无线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放电接口与外部设备充电通路的通断。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括2个以上充电电池串联形成的串联电池组;
所述充电器,用于将外部供电电压转换成与各电池上限电压之和对应的第一电压;
所述DC-DC降压电路,用于将不超过第一电压的直流电压转换成目标放电电压。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共享电源设备还包括:保护电路;
所述保护电路与所述充电接口及所述DC-DC降压电路相连,并分别与所述串联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用于均衡各电池的充放电程度。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共享电源设备还包括:电量统计电路;
所述电量统计电路与所述充电接口及所述DC-DC降压电路相连,并与所述保护电路连接,用于根据流入及流出所述共享电源设备的电流计算所述串联电池组的电量。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的均衡电路和温度检测电路;
所述均衡电路与所述串联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用于均衡各电池的充放电程度,并向所述控制电路发送表示充放电程度的第一信号;
温度检测电路的采集端与所述串联电池组的表面连接,用于采集所述串联电池组的温度,并向所述控制电路发送表示所述串联电池组温度的第二信号。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DC-DC降压电路包括:电源转换芯片,用于将预设范围内的电压转换成稳定的目标放电电压;
所述电源转换芯片包括:LMR16030或TPS54362-Q1。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共享电源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的辅助电源;
所述辅助电源用于向所述控制电路供电。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DC-DC降压电路与所述辅助电源相连,用于向所述辅助电源充电。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共享电源系统,包括:
服务器,用于接收与共享电源设备关联的第一无线信号,并发送第二无线信号给所述共享电源设备;
所述共享电源设备包括:充电器、充电接口、放电接口、电池、DC-DC降压电路及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放电接口、所述DC-DC降压电路与所述电池相连,用于将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无线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放电接口与外部设备充电通路的通断;
与所述电池相连的所述充电接口,用于与所述充电器相连,将所述充电器输出的直流电压加载在所述电池的两端,向所述电池充电。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括2个以上充电电池串联形成的串联电池组;
所述共享电源设备还包括:保护电路;
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的均衡电路和温度检测电路;
所述均衡电路与所述串联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用于均衡各电池的充放电程度,并向所述控制电路发送表示充放电程度的第一信号;
温度检测电路的采集端与所述串联电池组的表面连接,用于采集所述串联电池组的温度,并向所述控制电路发送表示所述串联电池组温度的第二信号;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转化成第三无线信号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发送控制停止业务和/或强制关机的第四无线信号给所述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接口分别与电池及DC-DC降压电路相连,充电器通过充电接口向电池充电,且充电接口还能分配电流至DC-DC降压电路,以为外部设备充电,即,通过外部电源为共享电源设备充电时,是利用外部电源为外部设备充电,从而不会降低共享电源设备的电池储存电能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共享电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共享电源设备;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共享电源设备;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共享电源设备;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共享电源设备;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共享电源设备;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共享电源设备;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共享电源设备;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共享电源系统;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共享电源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实用新型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电子产品的轻薄化使得电池体量变小、电池容量较小。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功能的增加,人们使用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特别是看视频、玩手游时消耗的电量急剧增加,从而过不了几个小时手机就需要充一次电。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针对随时需要充电的市场需求,共享电源设备也应运而生。目前,在很多餐厅、KTV等消费场所都可以看见共享电源设备的身影。
共享电源设备通常采用电池储存电能,通过释放电池中的电能为手机等外部设备充电,放电后电池中的电能会变少,为了补充电能,共享电源设备自身也需要充电,以便向电池中存储电能。
而在给共享电源设备充电的过程中,还可能遇到需要共享电源设备为手机等外部设备充电的情况。目前的方案是:如图1所示,充电器200为共享电源设备100中的电池130充电,再释放电池130中的电能以为手机400等外部设备充电。显然,充电的过程中又放电的方式,会降低共享电源设备100的电池130储存电能的效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方案。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共享电源设备100包括:充电接口110、放电接口120、电池130、DC-DC降压电路140及控制电路150;
电池130通过DC-DC降压电路140与放电接口120相连,在放电接口120接了手机等外部设备(图中未示出)时,共享电源设备100即可为外部设备充电。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共享电源设备100,通常是用户向服务器(图中未示出)发送业务请求,例如支付一定的金额后才能充电,在一个实施例中,放电接口120与控制电路150相连,控制电路150将接收的无线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控制放电接口120与外部设备充电通路的通断,在放电接口120导通时,共享电源设备100即可为外部设备充电。
电池130还与充电接口110相连,充电接口110用于与充电器200相连。通常,充电器200用于将外部供电电压(例如AC 220V 50HZ的市电)转换成直流电,例如5V、12V或者24V等,以为电池130充电。
一实施例中,充电接口110还与DC-DC降压电路140相连,用于将充电器200输出的直流电压通过DC-DC降压电路140传输至放电接口120;从而,在共享电源设备100自身在充电又要为外部设备充电时,充电接口110可以将充电器200传输过来的部分电能用于为电池130充电,部分电能用于为外部设备充电,且,由于电池130与外部设备相当于并联关系,因而电池130的充电进程不会受外部设备的影响,通过利用外部电源为外部设备充电,不会降低共享电源设备100的电池130储存电能的效率。
上述在共享电源设备100充电过程中利用外部供电电压为外部设备充电的方案,虽然应用在共享电源设备100的情境下,但是,显然,对于其他类型的移动充电设备,也可以适用上述方案,其区别仅在于,放电接口120与外部设备相连后即可为外部设备充电,不需要通过控制电路150控制放电接口120与外部设备充电通路的通断。
通常来说,为了能够提供较长时间的充电服务,共享电源设备100通常会设置大容量的电池组,例如由多个电池串联或并联形成的电池组等。由于并联电池组的放电电流较大,较大的放电电流容易导致共享电源设备100自热过大,导致元器件接线融断甚至烧坏元器件,因此,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采用串联电池组131,例如,由2个以上充电电池串联形成的串联电池组131。充电电池可以选用18650型磷酸铁锂或三元锂、锰酸锂以及钛酸锂等锂离子型充电电池。
串联电池组131的电压与锂离子充电电池的材料及串联电池个数相关,例如,磷酸铁锂充电电池的电压为3.2V,则7至16个该电池串联所得电压为22.4V至51.2V;三元锂锰酸锂充电电池的电压为3.7V,则7至16个该电池串联所得电压为25.9V至59.2V;钛酸锂充电电池的电压2.4V,则7至16个该电池串联所得电压为16.8V至38.4V。
以10AH的大容量电池组为例,即该电池组在10A的负载电流下可以连续放电1小时,或者,在1A的负载电流下可以连续放电10小时。通常,10AH的电池组大约可以为手机充电5至10小时,但其电量过低时,通常也需要5至10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充满电。显然,目前的共享电源设备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耗费在了给自身储电上,要保证足够的共享电源设备处于可用状态,则需要配备大量的共享电源设备,因此,储电速度慢,严重制约了共享充电经济的发展。
为了解决快速充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采用了与共享电源设备100适配的充电器200,所述充电器200可以将外部供电电压转换成与各电池上限电压之和对应的第一电压,将充电器200输出的第一电压直接以串联分压式加载在串联电池组131两端对电池组进行快速充电。以串联电池组131包含8个电压为3.7V三元锂锰酸锂充电电池为例进行说明,串联电池组的标称电压为3.7×8=29.8V,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通常比标称电压高0.5V,通常充电时还会加一个补偿电压0.05V,因此,各电池上限电压之和为:(3.7V+0.5V+0.05V)×8=34V,即,此时的充电器200用于将外部供电电压转换成34V直流电给共享电源设备100的串联电池组131充电。
目前市面上的通用充电器的输出电压通常是5V、12V、24V、36V或48V等,根据充电器的输出电压与电池所需的充电电压的大小关系,通常会在电池前面增加一升压充电电路或降压充电电路等,以将通用充电器输出的电压转换成电池所需的充电电压。而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配置的充电器200的输出电压即与串联电池组131所需的充电电压适配,因此,共享电源设备100中可以不设置升压充电电路或降压充电电路,降低了共享电源设备100的成本。
众所周知,锂电池电压随着电量减少而下降,由于过度放电会损坏电池,因此,共享电源设备100通常会为串联电池组131设置放电终止电压,当串联电池组131的电压小于各电池放电终止电压之和时则不再继续放电。如前所述的包含8个电压为3.7V三元锂锰酸锂充电电池的串联电池组131,其放电终止电压为:(3.7V-0.5V)×8=25.6V。由于DC-DC降压电路140还与充电接口110相连,而此时充电接口110接收到的第一电压为34V,从而DC-DC降压电路140应当至少能够将25.6V至34V的电压转换成目标放电电压,例如,适用于给手机等外部设备充电的5V目标放电电压。即,对于不同的共享电源设备100,其中的DC-DC降压电路140能够将不超过第一电压的直流电压转换成目标放电电压。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DC-DC降压电路140可以包括电源转换芯片;电源转换芯片通过与电容、电阻等元器件的配合,可以将超宽范围输入电压转换为稳定的目标电压输出,所述电源转换芯片可以为LMR16030或TPS54362-Q1等。
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池的个体差异、温度差异等原因造成电池端电压不平衡,经过多次充放电后,电池组中各电池间的电压差距会越来越大,电量少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容易出现过放,而电量多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充。为了避免这种不平衡趋势的恶化,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共享电源设备100中还设置了保护电路160,保护电路160与充电接口110及DC-DC降压电路140相连,并分别与串联电池组131中每个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用于均衡各电池的充放电程度。使锂离子电池单体电压或电池组电压偏差保持在预期的范围内,从而保证每个单体电池在正常的使用时保持相同状态,以避免过充、过放的发生。
均衡的意义就是利用电子技术,使锂离子电池单体电压偏差保持在预期的范围内,从而保证每个单体电池在正常的使用时不发生损坏。若不进行均衡控制,随着充放电循环的增加,各单体电池电压逐渐分化,使用寿命将大大缩减。
一般情况下,充电时锂离子电池单体电压的偏差在50mV范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造成单体电池电压偏差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单体电池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测量的电子电路消耗所造成的。
均衡的方法有很多种,譬如开关电容均衡法,降压型变换器法,平均电压均衡法等。均衡控制的思路可以是:单体电池电压与平均单体电池电压相比较,控制功率开关将电池电压高于平均电压的单体电池分流。因此,所有单体电池电压在均衡电路的作用下趋向平均电池电压。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如图5所示,保护电路160中可以包括均衡电路161。众所周知,温度对电池使用寿命的影响很大,温度升高时,电池的极板腐蚀加剧,同时消耗更多的水,从而使电池寿命缩短,电池在25℃的环境下可获得较长的寿命,长期运行温度若升高10℃,使用寿命约降低一半。但实际上,环境温度可能过高或者过低,且,串联电池组131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如来不及扩散会使串联电池组131的温度升高。显然,串联电池组131的温度会不断变化,因此,保护电路160中可以包括温度检测电路162,以持续监测串联电池组131的温度。
均衡电路161分别与充电接口110及DC-DC降压电路140相连,且均衡电路161与串联电池组131中每个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充电时,电流通过均衡电路161流入串联电池组131;放电时,串联电池组131通过均衡电路161对外放电,均衡电路161用于均衡各电池的充放电程度,并向控制电路150发送表示充放电程度的第一信号。
温度检测电路162的采集端与串联电池组131的表面连接,用于采集串联电池组131的温度,温度检测电路162可以包含热敏电阻或温度传感器等,温度检测电路162能够向所述控制电路150发送表示串联电池组131温度的第二信号。
在共享电源设备100使用过程中,当出现过充或者过放现象时,可以是均衡电路161自动控制串联电池组131停止充放电;或者由控制电路150根据第一信号判断是否需要控制串联电池组131停止充放电;当然,由于控制电路150能够与服务器通信,还可由服务器下发是否控制串联电池组131停止充放电的指令等。对串联电池组131过充过放的保护措施有多种,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在共享电源设备100使用过程中,当串联电池组131温度过高或者过低时,可以是控制电路150根据第二信号判断是否需要控制串联电池组131停止充放电;当然,由于控制电路150能够与服务器通信,还可由服务器下发是否控制串联电池组131停止业务或强制关机的指令等。对串联电池组131的温度保护措施有多种,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基于管理等目的,用户通常需要知道共享电源设备100的剩余电量等信息,为此,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在共享电源设备100中还设置了电量统计电路170;所述电量统计电路170与充电接口110及DC-DC降压电路140相连,并与保护电路160连接。充电时,电流依次从充电接口110、电量统计电路170、保护电路160流入串联电池组131;放电时,串联电池组131通过保护电路160、电量统计电路170、DC-DC降压电路140、放电接口120对外放电。电量统计电路170可以包含电池电量测量芯片LTC2943或者库仑计等。电量统计电路170能够根据流入及流出共享电源设备100的电流计算串联电池组131的电量,当然,电量统计电路170还可以将电流方向、电流大小、电池电压、能量计数等信息发送给控制电路150,控制电路150可以将能量计数等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从而用户可以通过服务器查询共享电源设备100的电量。当然,还可以在共享电源设备100上设置电量显示模块(图中未示出),从而用户可以通过查看电量显示模块得知共享电源设备100的电量,电量显示模块可以包括几个LED灯,例如为5个LED灯时,5个LED灯全亮表示电量为80%至100%,1个LED灯亮表示电量为0%至20%等;当然也可以是LCD屏等,直接显示电量。
通常,控制电路150的工作电压由串联电池组131提供,由于控制电路150通常是单片机、微控制器等芯片,其工作电压通常是5V,而DC-DC降压电路140降压后输出的电压通常也是5V,因此,控制电路150通常与DC-DC降压电路140相连,以获取工作电压。控制电路150除了向服务器上报各种统计数据外,还可以用于上报异常日志等。虽然各元器件均有发生故障的可能,但是,若串联电池组131发生故障,则控制电路150因失电而无法正常上报信息,为此,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共享电源设备100中还设置了辅助电源180,辅助电源180与控制电路150相连,用于向控制电路150供电。当然,也可以设置供电优先级,例如,优先由串联电池组131供电,在串联电池组131供电供电异常时,才由辅助电源180供电以节约辅助电源180的电能。
辅助电源180可以是纽扣电池、干电池、可充电电池等以可拆卸的形式安装在共享电源设备100中的,也可以是内置形的。当然,对于可充电形式的辅助电源180,如图8所示,还可以与DC-DC降压电路140相连,平常可以向辅助电源180充电,在串联电池组131供电供电异常时,由辅助电源180向控制电路150供电。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辅助电源180无电的情况发生,有效的保证了辅助电源180在应急情况下的正常供电。
上述实施例中,增加的各部件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使用,不以上述实施例附图所示形式为限。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共享电源系统,包括:
服务器300,用于接收与共享电源设备100关联的第一无线信号,并发送第二无线信号给所述共享电源设备100;
所述共享电源设备100包括:充电器200、充电接口110、放电接口120、电池130、DC-DC降压电路140及控制电路150;
所述控制电路150通过所述放电接口120、所述DC-DC降压电路140与所述电池130相连,用于将所述服务器300发送的第二无线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放电接口120与外部设备充电通路的通断;
与所述电池130相连的所述充电接口110,用于与所述充电器200相连,将所述充电器200输出的直流电压加载在所述电池130的两端,向所述电池130充电。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所述电池130包括2个以上充电电池串联形成的串联电池组131;
所述共享电源设备还包括:保护电路160;
所述保护电路160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150相连的均衡电路161和温度检测电路162;
所述均衡电路161与所述串联电池组131中每个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用于均衡各电池的充放电程度,并向所述控制电路150发送表示充放电程度的第一信号;
温度检测电路162的采集端与所述串联电池组131的表面连接,用于采集所述串联电池组131的温度,并向所述控制电路150发送表示所述串联电池组131温度的第二信号;
所述控制电路150,用于将所述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转化成第三无线信号发送给所述服务器300;
所述服务器300,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发送控制停止业务和/或强制关机的第四无线信号给所述控制电路150。
上述系统中各个单元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见上述装置中对应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共享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接口、放电接口、电池、DC-DC降压电路及控制电路;
与所述电池相连的所述充电接口,用于与充电器相连,将所述充电器输出的直流电压加载在所述电池的两端,向所述电池充电;
所述充电接口还与所述DC-DC降压电路相连,用于将所述充电器输出的直流电压通过所述DC-DC降压电路传输至所述放电接口;
与所述放电接口相连的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将收到的无线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放电接口与外部设备充电通路的通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享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2个以上充电电池串联形成的串联电池组;
所述充电器,用于将外部供电电压转换成与各电池上限电压之和对应的第一电压;
所述DC-DC降压电路,用于将不超过第一电压的直流电压转换成目标放电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享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电源设备还包括:保护电路;
所述保护电路与所述充电接口及所述DC-DC降压电路相连,并分别与所述串联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用于均衡各电池的充放电程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享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电源设备还包括:电量统计电路;
所述电量统计电路与所述充电接口及所述DC-DC降压电路相连,并与所述保护电路连接,用于根据流入及流出所述共享电源设备的电流计算所述串联电池组的电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享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的均衡电路和温度检测电路;
所述均衡电路与所述串联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用于均衡各电池的充放电程度,并向所述控制电路发送表示充放电程度的第一信号;
温度检测电路的采集端与所述串联电池组的表面连接,用于采集所述串联电池组的温度,并向所述控制电路发送表示所述串联电池组温度的第二信号。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享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降压电路包括:电源转换芯片,用于将预设范围内的电压转换成稳定的目标放电电压;
所述电源转换芯片包括:LMR16030或TPS54362-Q1。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共享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共享电源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的辅助电源;
所述辅助电源用于向所述控制电路供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共享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降压电路与所述辅助电源相连,用于向所述辅助电源充电。
9.一种共享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服务器,用于接收与共享电源设备关联的第一无线信号,并发送第二无线信号给所述共享电源设备;
所述共享电源设备包括:充电器、充电接口、放电接口、电池、DC-DC降压电路及控制电路;
所述控制电路通过所述放电接口、所述DC-DC降压电路与所述电池相连,用于将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第二无线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根据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放电接口与外部设备充电通路的通断;
与所述电池相连的所述充电接口,用于与所述充电器相连,将所述充电器输出的直流电压加载在所述电池的两端,向所述电池充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共享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2个以上充电电池串联形成的串联电池组;
所述共享电源设备还包括:保护电路;
所述保护电路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相连的均衡电路和温度检测电路;
所述均衡电路与所述串联电池组中每个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连接,用于均衡各电池的充放电程度,并向所述控制电路发送表示充放电程度的第一信号;
温度检测电路的采集端与所述串联电池组的表面连接,用于采集所述串联电池组的温度,并向所述控制电路发送表示所述串联电池组温度的第二信号;
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转化成第三无线信号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无线信号发送控制停止业务和/或强制关机的第四无线信号给所述控制电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560733.6U CN207588487U (zh) | 2017-11-20 | 2017-11-20 | 共享电源设备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560733.6U CN207588487U (zh) | 2017-11-20 | 2017-11-20 | 共享电源设备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588487U true CN207588487U (zh) | 2018-07-06 |
Family
ID=62732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56073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88487U (zh) | 2017-11-20 | 2017-11-20 | 共享电源设备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58848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03537A (zh) * | 2021-01-14 | 2021-05-14 | 苏州极闪控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用户信息大数据的共享移动电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
CN112823460A (zh) * | 2020-04-26 | 2021-05-18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充电控制电路、充电箱及充电系统 |
-
2017
- 2017-11-20 CN CN201721560733.6U patent/CN20758848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23460A (zh) * | 2020-04-26 | 2021-05-18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充电控制电路、充电箱及充电系统 |
CN112803537A (zh) * | 2021-01-14 | 2021-05-14 | 苏州极闪控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用户信息大数据的共享移动电源管理系统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954391B2 (en) | Emergency power source | |
KR101485665B1 (ko) | 셀 밸런싱 회로 및 이를 이용한 셀 밸런싱 방법 | |
CN201623470U (zh) | 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保护电路 | |
US20230027457A1 (en) | A Parallel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Multiple Batteries | |
CN202474986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充电电路 | |
TW201427227A (zh) | 可攜式無線充電器 | |
JPWO2014155986A1 (ja) | 蓄電装置、蓄電システムおよび蓄電装置の制御方法 | |
CN103168406A (zh) | 电池组、用于对电池组充电/放电的方法以及功耗装置 | |
CN202616810U (zh) | 一种后备电池 | |
KR20160099361A (ko) | 다병렬 에너지 저장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 |
CN105553030A (zh) | 一种锂电池不间断电源管理系统 | |
CN101272057B (zh) | 便携式移动充电电源 | |
CN102255376A (zh) | 结合集线器功能的移动式备用电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4505905A (zh) | 一种独立充电串联放电的锂电池组 | |
CN201222661Y (zh) | 具有存储期零放电功能的锂电池保护装置 | |
CN207588487U (zh) | 共享电源设备及系统 | |
CN204465034U (zh) | 锂电池组充放电保护板及锂电池组保护系统 | |
CN103312011B (zh) | 一种锂电池储能电源装置 | |
CN206041581U (zh) | 一种usb充电恒压输出9v电池 | |
CN112531848B (zh) | 一种电池包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5333189A (zh) | 自发电水表电源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 | |
CN105048612B (zh) | 一种电动汽车双向传输智能充电桩 | |
CN211701533U (zh) | 一种多节串联电池组用充电系统 | |
CN209516683U (zh) | 一种基于ups串联锂电池的均放电路 | |
TWI660556B (zh) | Lithium battery charge and discharg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